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教化基础学问和基础原理一、单项选择1.《论语·为政》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一观点反映了()。A.教化的政治功能B.教化的文化功能C.教化的人口功能D.教化的经济功能2.英国学者米尔顿说:“他(昆体良)的著作是整个文化教化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我终身服膺的很多有价值的见解都可以溯源于少时代阅读昆体良的著作。”这一著作是()。A.《志向国》B.《雄辩术原理》C.《尼可马可伦理学》D.《法律篇》3.对英国“公学”产生重要影响,其思想也同样是法国唯物主义教化思想、自然教化思想和德国理性教化思想的源泉的人物和著作是()。A.洛克的《教化漫话》B.斯宾塞的《教化论》C.康德的《论教化》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4.“教化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化,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化。”这一理论是()。A.生物起源论B.心理起源论C.劳动起源论D.神话起源论5.“党的教化工作方针,是教化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化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教化方针提出的时间是()。A.1957B.1958C.1978D.19856.下列关于老师专业发展理论的表述有误的是()。A.富勒和布朗的关注阶段论B.叶澜的关注阶段论C.伯林纳的教学专长阶段论D.费斯勒的职业生命周期论7.下列教材不是宋代至民国初最流行的儿童识字教材的是()。A.《三字经》B.《百家姓》C.《千字文》D.《急救篇》8.校长负责制成为我国小学稳定的领导体制的时间是()。A.1953B.1963C.1978D.19939.教化探讨要遵循的原则不包括()。A.客观性原则B.创新性原则C.伦理原则D.一样性原则10.专著、论文、调查报告属于()。A.原始文献B.一次文献C.二次文献D.三次文献11.下列选项不是反映数据间彼此差异程度的量数的是()。A.平均差B.方差C.标准差D.积差相关12.下列关于问卷设计时要考虑的问题表述不正确的是()。A.问题表述要每题只表述一个观点B.题目排列要本着先熟识后生疏、先一般后详细、先封闭后开放等原则C.问卷的形式有开放式、封闭式D.问卷答案的格式有是否式、多项选择式、排序式、等级式、定距式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行动探讨最早产生于美国B.科特·勒温将行动探讨应用到社会心理学探讨上C.《改进学校实践的行动探讨》标记着行动探讨被第一次系统地引入到教化中来D.21世纪初,行动探讨被介绍到中国14.下列关于基础教化课程改革的详细目标正确的是()。A.强调学生只须要学习好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B.课程结构要体现均衡性、选择性C.强调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性D.建立国家、地方二级课程管理体系15.基础教化课程改革后,小学低级开设的课程没有()。A.语文B.数学C.艺术D.品德与社会二、简答1.简述教化方针与教化目的的关系。2.简述学校效能的分类。3.简述教化行动探讨的优缺点。4.简述基础教化课程改革对老师评价的要求。答案与详解一、单项选择1.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化的功能。“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反映的是教化是“化民成俗”的关键。这正是教化的政治功能。因此,答案为A。2.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昆体良的代表作,昆体良的代表作在西方的影响很大,正如米尔顿的评价一样。昆体良的代表作是《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的教化》。因此,答案为B。3.A。【解析】洛克的绅士教化体系在近代教化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该体系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提出了一个包含德、智、体三育的教化体系。洛克的《教化漫话》在近代西方教化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英国传统“公学”的教化模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教化思想的历史发展来看,以洛克为主要代表的绅士教化思想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教化思想、自然教化思想和德国理性主义教化思想的重要源泉之一,是教化学形成时期的重要著作之一。因此,答案为A。4.A。【解析】教化的起源论有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神话起源论等。题目中的表述反映的是生物起源论,因此,答案为A。5.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60来不同时期的教化方针问题。题目中的教化方针是1958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化工作的指示》中正式对1957毛泽东提出的教化方针的确定。因此,答案为B。6.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老师专业发展理论。叶澜是在富勒和布朗的关注阶段论的基础上,以老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关注对象的转移为依据来划分老师专业发展阶段。其理论被称为“自我更新”阶段。因此,答案为B。7.D。【解析】宋初,识字教材主要有从汉代流传下来的《凡将篇》和《急救篇》。宋代出现了《三字经》《百家姓》。从宋代至民国初,最流行的儿童识字教材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因此,答案为D。8.D。【解析】校长负责制在新中国成立60来经验了曲折的发展变更过程,校长负责制成为我国小学稳定的领导体制是在1993《中国教化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确认的。《纲要》规定“中等与中等以下的各级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因此,答案为D。9.D。【解析】在教化探讨过程中,要遵循客观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伦理原则。因此,答案为D。10.B。【解析】选项A为干扰项。教化文献的等级有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其中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为一次文献。题录、书目、索引、提要、文摘等,被称为二次文献。动态综述、专题述评、数据手册、度百科、专题探讨报告等,被称为三次文献。因此,答案为B。11.D。【解析】用于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反映数据间彼此差异程度的量数,如平均差、方差、标准差;反映原始数据在所处分布中的地位的量数,如百分等级分数、标准分数、T分数等;表明变量间相关程度的量数,如积差相关、等级相关、质量相关。因此,答案为D。12.C。【解析】问卷的形式有开放式、封闭式和综合式。其中开放式也称非结构型问卷;封闭式也称结构型问卷;综合式也称半开放式或半封闭式问卷。因此,答案为C。13.D。【解析】行动探讨最早产生于20世纪三四十头的美国,是美国联邦政府印第安人事务局长柯利尔为改善印第安人与非印第安人的关系进行的一系列的探讨。这是行动探讨最早的尝试。随后,科特·勒温把行动探讨干脆应用到社会心理学的探讨上。20世纪50头,考瑞出版的《改进学校实践的行动探讨》标记着行动探讨被第一次系统地引入到教化中来。20世纪80头,行动探讨被介绍到中国。因此,答案为D。14.C。【解析】基础教化课程改革要变更课程过于留意学问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主动主动的学习看法,使获得基础学问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变更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建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需求的,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的课程结构。变更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加课程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适应性。因此,答案为C。15.D。【解析】整体设置九一贯的义务教化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高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因此,答案为D。二、简答1.【答案要点】在中国,长期将教化目的、教化方针等同运用。事实上,二者是既有区分又有联系的。(1)联系:教化方针所提出的教化发展的根本方向与教化目的的要求是一样的;学校教化系统通过贯彻教化方针实现教化目的。因此,在这一点上二者具有一样性和同构性。(2)区分:b①教化目的是理论术语,是学术概念。教化方针是工作话语,是属于教化政策学或教化政治学的范畴,主要立足于社会现实和确定的历史时期的要求。②教化目的着重人才培育的质量规格的规定,是针对人的发展而言的,指受教化者个体。教化方针反映的是国家对教化事业整体的要求和盼望,指向的是国家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③教化目的具有志向性,是教化工作者对教化活动追求的终极目标;教化方针是教化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当前教化工作必需落实的要求,具有不行回避性和现实针对性。一般而言,教化目的通过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的教化方针而实现。【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化目的与教化方针的区分和联系。在我国的话语体系中,经常将教化方针和教化目的等同运用,但老师不能认为教化目的就是教化方针,要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2.【答案要点】学校效能不仅指学校对学生学业成果的影响,还包括对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不仅指向学生,还指向老师、学校领导和家长等困难体系。因此,学校效能的概念正在不断地困难化、多元化、动态化,是学校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记。学校效能分为:(1)指向内部的学校效能。关注如何提高校内各种行为的有效性。(2)指向外界的学校效能。关注相关人士对学校教化的满足度以与教化的公众责任。(3)指向将来的学校效能。关注学校将来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学校效能的理解和驾驭状况。考生须要留意的是不仅要回答学校效能的分类,还要回答学校效能的定义。【答案要点】从“为教化行动而探讨、在教化行动中探讨、由教化行动者探讨”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化行动探讨的优点有:(1)克服了教化理论与教化实践相脱节的弊端。(2)有利于突破科学试验的种种限制,简便易行,易为中小学老师驾驭。(3)有利于改进学校工作,提高教化教学质量。(4)有利于促进老师的专业发展。(5)有利于学校与社会的沟通。它的缺点有:(1)更适用于小规模的教化实践活动,不利于解决宏大的理论问题。(2)不能对探讨的外部效能有过高的期望。(3)老师须要了解教化科学理论以与教化探讨方法。(4)探讨过程中须要探讨者保持高度的敏感性。【解析】教化行动探讨是适合老师针对日常教学生活中的问题绽开教化探讨而采纳的方法。它是现在学界和实践界比较提倡的探讨,因此老师须要明晰教化行动探讨的优缺点。这正是本题的主旨。4.【答案要点】(1)建立促进老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2)强调以“白评”的方式促进老师教化教学反思实力的提高,提倡老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加的老师评价制度。(3)打破传统的只关注老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加学习过程的课程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程评价模式。【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老师对基础教化课程改革中老师评价的要求的理解和驾驭状况。第二章教化的基本规律一、单项选择题
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化与经济的关系B.教化与人口的关系C.教化与文化的关系D.教化与政治的关系
2.教化发展的确定因素是()。
A.生产力B.人口C.生产关系D.政治制度
3.“学在官府”说明确定教化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科技
4.(2014真题)确定着教化领导权和受教化权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构
C.社会文化传统
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5.(2013真题)教化能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化的()功能。
A.经济功能
B.育人功能
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6.对教化结构的变更具有制约作用的是()。
A.专业结构
B.生产力水平
C.学科结构
D.校园氛围
7.(2012真题)确定教化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科学技术
8.教化既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又是文化本体。这体现了()。
A.教化的文化功能
B.教化的双重文化属性
C.教化的本质属性
D.教化的社会属性
9.“今日的教化是明天的经济,教化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相识表明现代教化具有()。
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将来性
10.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的是()。
A.华勒
B.舒尔茨
C.布鲁纳
D.布卢姆
11.学校文化的核心是()。
A.组织文化
B.精神文化
C.制度文化
D.物质文化
12.学校文化的基本构成部分为()。
A.观念文化、规范文化、物质文化B.组织文化、规范文化、物质文化
C.观念文化、组织文化、物质文化D.观念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
13.下列不属于学校文化功能的是()。
A.导向功能
B.评价/反馈功能
C.凝合功能
D.规范功能
14.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这说明学生文化的()特征。
A.过渡性
B.多样性
C.互补性
D.非正式性
15.某校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不文明行为,确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化”活动,以树立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这体现了学校文化的()。
A.导向功能
B.凝合功能
C.规范功能
D.保障功能
16.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看法、作风和行为准则称为()。
A.学生文化
B.学校文化
C.学校制度
D.学校传统
17.以下不属于教化对人口的影响的是()。
A.改善人口素养,提高民族素养
B.促进人口迁移
C.限制人口数量,调整人口结构
D.再生产劳动力
18.个体随时间和龄的递增身心方面发生的主动变更被称为()。
A.人的身心发展
B.人的生命发展
C.人的生理发展
D.人的全面发展
19.人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是()。
A.中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小学阶段
D.高校阶段
20.(2014真题)当代教化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曾经担当校长的帕夫睿什中学创立了几十个爱好小组作为选择,这反映了教化必需适应人身心发展的()特点。
A.依次性
B.稳定性
C.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21.(2013真题)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同的阶段,“心理断乳期”一般发生在()。
A.幼儿阶段
B.青少阶段
C.成阶段
D.老阶段
22.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相识是依据感知运算一前运算一详细运算一形式运算的依次发展的,这体现了()。
A.人身心发展的依次性规律
B.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
C.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D.人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
23.在教化工作中,“不陵节而施”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A.依次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互补性
24.在教化工作中,“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违反了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A.依次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5.(2013真题)对童期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详细的学问和浅显的道理;在教学方法上,应多采纳直观教具。这体现了教化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A.稳定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26.人的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实力最相宜形成的时期。这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必需遵循()。
A.依次性规律
B.阶段性规律
C.不平衡性规律
D.互补性规律
27.有的学生虽然眼患残疾,但是他们的听觉明显高于四周的同学。这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依次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8.“少得志”“大器晚成”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依次性规律
B.阶段性规律
C.个别差异性规律
D.互补性规律
29.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要求()。
A.教化工作要抓住发展的关键期B.教化工作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C.教化工作要扬长避短、长善救失D.教化工作者要树立信念,信任学生
30.以下属于内发论代表人物的是()。
A.孟子
B.孔子
C.苟子
D.庄子
31.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角度来看,“树大自然直,人大自然长”的说法反映了()的观点。
A.多因素作用论
B.白板论
C.内发论
D.外铄论
32.提出闻名观点“一两的遗传赛过一吨的教化”的是()。
A.霍尔
B.高尔顿
C.威尔逊
D.格塞尔
33.遗传因素对人的影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总体上呈()趋势。
A.递减
B.递增
C.不变
D.倒U形发展
34.“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特别之九都是由他们的教化所确定的。”这是()的观点。
A.内发论
B.外铄论
C.成熟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35.()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确定作用。
A.华生
B.格塞尔
C.洛克
D.弗洛伊德
3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说明白()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社会环境
B.教化
C.遗传
D.学校教化
37.很多地方出现的“狼孩”事务说明()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确定作用。
A.教化
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遗传素养
38.(2011真题)“出淤泥而不染”说明人对环境的影响具有()。
A.依靠性
B.改造性
C.可塑性
D.主观能动性
39.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的道路;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淤泥而不染”。这种现象说明()。
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的影响
B.人们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主动主动的实践过程
C.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对人的发展有利,
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是好是坏,完全由环境来确定
40.(2012真题)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须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的看法和行为也各种各样。这反映了()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素养
B.家庭背景
C.社会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41.学校教化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因为()。
①学校教化是有目的、有安排、有组织地培育人的活动
②学校教化由特地从事教化的老师来负责
③学校教化能有效地限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42.人的身心发展的可能性以与发展过程中的可塑性是由()供应的。
A.遗传素养
B.环境
C.学校教化
D.社会
43.(2013真题)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教化,尤其是学校教化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A.确定作用
B.动力作用
C.主导作用
D.基础作用
44.学校教化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别功能,是因为()。
A.学校教化对人的社会化具有规范与自觉化的特别功能
B.学校教化目标明确、时间相对集中、有专人指导并进行特地训练
C.学校教化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
D.学校教化内容的多面性和同一学生集体中学生间表现出才能的差异性,有助于个体特别才能的发觉二、辨析题(推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教化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教化促进科学学问的生产和再生产来实现的。
2.社会环境是个体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供应了可能性。
3.(2013真题)政治经济制度确定教化,因此,教化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4.(2012真题)教化可以变更政治经济制度的方向。
5.教化具有双重文化属性。
6.人口的数量影响教化的规模与质量。
7.提出普与初等教化的要求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8.教化工作中的“一刀切”“一锅煮”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依次性规律。
9.人的心灵犹如白板,观念和学问都来自于后天,“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教化之故”。
10.教化对生产力的发展没有什么影响。
11.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确定性因素。
12.教化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确定作用。
13.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对社会、对自然的意识。
14.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试验说明白遗传的重要性。三、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化被限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把人分成4个等级。处于最高等级的是祭祀僧侣,他们受到最优良的教化;其次是刹帝利,为军事贵族,以上两个种姓是自然的统治者;再次是吠舍种姓,他们仅能从事农、工、商业;最低等级的是首陀罗种姓,他们被剥夺了受教化的权利,识字读经被认为是违反了神的旨意,可能被处死。婆罗门教的教条是指导思想,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化内容,婆罗门教的僧侣是唯一的老师。教化的主要活动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此外,学校为适应时势,要求学生学习发音学、音韵学、语法学、字源学、天文学和祭祀,作为习经的基础,这些学问被称为“六科”。
问题:请运用教化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原理,简要评析印度的受教化权。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最强大脑》中国战队的十二强里,有这样一个群体引人关注,他们平均龄十四岁半。共性是:未成人、自信、天赋异禀,在舞台上放言要挑战全世界。但随着在对抗赛中的失控表现,人们将关注点转向神童的表现反差:赢了竞赛输了欢乐;留意荣誉与成功,不会享受竞赛;天才少的成长模式该不该借鉴;刻意培育神童,要付出哪些代价等,一系列话题被越炒越热。在我国,对神童的科学称呼是“超常儿童”,而“超常儿童”终归是少数,假如刻意去培育,定是以牺牲童为代价得来的。
问题:请结合材料分析人的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对教化的启示。
3.(2014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尼克•胡哲天生没有四肢,从小很自卑和孤独,但他在成长中有老师和父母的指导,他后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问题:请结合材料分析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与其作用。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五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父亲没能与时教化他,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二十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问题:试用遗传、环境、教化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理论分析材料。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能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巨商,或者乞丐、盗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实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
材料二探讨发觉,美国某个知名家族,其祖辈有闻名的律师、神学家、哲学家等,家族的后辈里出了多个高校校长、高校教授等各界精英。
材料三东汉名将马援,儿时并未显现出多大的才能。有一次,他见到同学朱勃,朱勃方三十,能口诵《诗》《书》,举止娴雅,学识渊博,马援见了很惭愧,他哥劝慰说:“朱勃小器,早成;
你是大器,晚成。”马援奋勉努力,后终成大器,官至伏波将军。
问题:请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的学问进行分析。第二章教化的基本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题干的意思:“建设国家,管理公众事务,教化为最优先、最重要的事情。”这体现了教化与政治的关系。
2.A【解析】生产力的发展是引起社会生活一切方面发展变更的最基本、最内在的因素,因而也是教化发展的确定因素。
3.C【解析】教化的领导权由谁来驾驭是由确定政治经济制度确定的。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驾驭着教化权。
4.D【解析】政治经济制度确定教化的性质,确定着教化领导权和受教化权。教化的领导权由谁来驾驭由确定政治经济制度确定。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驾驭着教化权。
5.A【解析】“教化能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教化再生产劳动力的一种表现,它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是经济功能的体现。
6.B【解析】生产力水平制约着人才规格和教化结构,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等的变革,进而推动教化结构的变革。
7.C【解析】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确定教化的性质。在同一政治经济制度下,各国的教化形式存在差异,但其本质属性是相同的。
8.B【解析】教化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第一,它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这时它与文化构成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第二,它的实践者本身和实践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成为文化本体。
9.C【解析】现代教化的发展渐渐与社会生产相结合,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主要力气,题干中的内容体现了现代教化具有生产性。
10.A【解析】美国学者华勒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
11.B【解析】观念文化也叫精神文化,它是学校文化的内核与灵魂,是学校组织发展的精神动力。
12.A【解析】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化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建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守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它是由观念文化、规范文化和物质文化三部分构成的。
13.B【解析】学校文化具有三大功能,即导向功能、凝合功能、规范功能。
14.A【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学生文化过渡性的特征。
15.C【解析】学校文化中蕴含着道德因素,能调整人际关系,使之和谐有序,这是学校文化的规范功能。
16.B【解析】题干阐述的是学校文化的概念。
17.D【解析】D项属于教化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不符合题干要求。
18.A【解析】题干阐述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简称“人的发展”。
19.B【解析】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最为关键的发展阶段,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青春期的学生正处于初中阶段。
20.D【解析】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爱好、爱好、特长等都不一样。因此,要因材施教,苏霍姆林斯基创立多种爱好小组便体现了个别差异性。
21.B【解析】心理断乳期是指青春期到青初期这一龄阶段,是孩子从无趣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
22.A【解析】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相识论表明人的身心发展是依据确定的依次进行的。
23.A【解析】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确定的依次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确定的依次性,这就要求教化工作要按部就班地促进个体的发展。
24.B【解析】个体在不同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与主要冲突,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要求教化工作必需从学生的实际动身,针对不同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详细任务,采纳不同的教化内容和方法。
25.B【解析】个体在不同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教化工作从学生的实际动身,针对不同龄阶段的学生采纳不同的教化内容和方法,体现了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6.C【解析】个体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前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化工作者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化。
27.D【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中的互补性规律。
28.C【解析】“少得志”“大器晚成”体现了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水平和速度不同。这表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29.B【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化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主动因素。
30.A【解析】内发论强调内在因素,代表人物有孟子、弗洛伊德、高尔顿、威尔逊等人。
31.C【解析】内发论强调内在因素,如“成熟”“须要”,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气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须要,身心发展的依次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确定的。“树大自然直,人大自然长”的意思是对孩子无须多加管教,听其自然,像树长大了就会挺立一样,人长大了就会成为人才。这种观点与内发论的观点一样。
32.A【解析】题干中的内容是霍尔的观点,他认为人的发展是由遗传基因确定的,后天的教化只能影响其发展的速度(如加速或延缓),属于“遗传确定论”的观点。
33.A【解析】遗传因素在人的一生中,总体上是呈递减趋势的,它不确定人身心发展的现实性。
34.B【解析】题干中的观点出自洛克,他是外铄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35.B【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确定作用。
36.A【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体现了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37.D【解析】“狼孩”事务说明遗传素养仅仅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供应了可能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确定作用。
38.D【解析】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出来。
39.B【解析】人才成长中的逆境定律充分说明白人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主动主动的实践过程。
40.D【解析】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内在因素,环境、教化等外在因素必需通过内在因素才能起作用,促进人的发展。
41.D【解析】学校教化,在确定意义上是一种特别的环境。题干所列三条都是学校教化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缘由。
42.A【解析】遗传素养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供应了可能性。
43.C【解析】学校教化是由特地从事教化的老师负责,有目的、有安排、有组织地培育人的活动;它能有效限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4.B【解析】学校教化的一些特别性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如目标明确、时间集中、有专人指导。
二、辨析题
1.错误。
【解析】教化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通过三方面来实现,即教化再生产劳动力、教化再生产科学学问和教化再生产新的科学技术。
2.错误。
【解析】遗传素养是个体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供应了可能性。
3.错误。
【解析】教化受确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但教化作为一种培育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化具有继承性,教化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化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错误。
【解析】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运动,教化不起确定作用。因此,教化不能变更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方向。
5.正确。
【解析】教化具有双重文化属性,是一种特别的文化现象。一方面,文化通过教化活动得以传递和深化;另一方面,文化通过教化发展得以丰富。
6.错误。
【解析】人口对教化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人口数量、质量分别影响着教化的规模和质量。
7.错误。
【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与初等教化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与初级中等教化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化大众化的要求。
8.错误。
【解析】“一刀切”“一锅煮”等教化方法没有考虑人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采纳相同的教化方法,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9.错误。
【解析】这是环境确定论的观点。它片面夸大了外部的力气,忽视了个体内在的发展机制。
10.错误。
【解析】教化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教化再生产劳动力;教化再生产科学学问;教化再生产新的科学技术。
11.正确。
【解析】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确定性因素。
12.错误。
【解析】人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化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不能确定人的发展。
13.错误。
【解析】自我意识是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是主体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器械维修与更换程序
- 心理咨询师聘用合同
- 2025农村房屋转让合同协议书格式
- 咖啡馆办公空间租赁协议
- 2024年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合同协议
- 优化链猪场租赁合同
- 2025工程施工居间合同书
- 乡村道路改造联合体招投标案例
- 2025年硅系铁合金项目合作计划书
- 钢结构厂房施工合同:能源项目篇
- 永煤集团顺和煤矿液压销齿弯道推车机技术规格书
- 九型人格测试之180题(完整版)和答案解析
- 口内病例分析
- 压力管道内审记录(共5页)
- LS-MASTER-K-指令手册
- 堵盖与胶贴在车身堵孔方面的应用
- 清单计价规范附录附表详解PPT课件
- 光刻胶知识简介
- 乌兹别克语字母表
- 微机室学生上机记录
-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AT89C51的数字抢答器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