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二十年中国生态文学发展概观[摘
要]
中国生态文学受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西方社会思潮、生态文化思潮影响,作家面对环境恶化的严峻现实,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关注自然,书写自然,思索自然,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中国当代生态文学样式。经过二十年来的努力,创作上成果日益显著,理论研究逐渐深入,生态文学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上正在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道路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关键词]
中国生态文学创作理论
生态文学是以生命伦理、大地伦理为精神内核,在认识和关注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关于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的文学作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谱写的生命之歌。生态文学具有:与生态问题和环境保护密切相关;通常是对破坏生态平衡的谴责和批判,对环境保护的维护与弘扬;生态文学作者一般视野比较开阔,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站在地球和人类的立场思考和书写;具有一种全球性、文化性的话语姿态;表现出超越人道主义的博爱情怀等特征。一、现实背景及文化渊源上个世纪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空间和生存境遇,也导致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全面割裂、疏远和冲突,人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和物质困境,为了拯救人类,拯救地球,生态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理论,受到全球众多学者的热心关注。尤其是欧美作家的生态文学创作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精神震撼。可以说,西方生态文化、生态文学作品的引入,加快了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发展的步伐。生态文化是文化在特定环境下的一种延伸和创新,它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和天人合一的伦理道德观念,使人们真正了解自然,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生态文化,从狭义理解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精神和社会制度。如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法学,生态文艺学,生态美学,等等;从广义理解是人类新的生存方式,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方式。生态文化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保护生态环境、追求生态平衡的一切活动和成果,也包括人们在与自然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随着现代建设的发展,大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长期以来对环境保护的忽视,我国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却付出了生态环境恶化这一沉重的代价,废水、废气、废渣污染、腐蚀了河流、大气和土地,危害着人的身心健康,珍稀动植物迅速灭绝。酸雨、酸雾及“厄尔尼诺”现象频繁发生,让当代中国人不得不直面破坏生态环境的恶果。于是一部分作家加入了“环保志愿者”的行列,他们拿起手中的笔,歌咏曾经美好和谐的大自然,记录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状,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加严峻的生态危机,预示生态危机甚至会危及人类生存本身,以文字的方式反复敲响生态警钟;引起人们对大自然的依恋,唤起人们的觉醒,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号召人们实实在在的行动。生态文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揭露和鞭挞,对由于各种原因所带来的骇人听闻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进行揭露,给予口诛笔伐,没有对这些事件的揭露就不足以警醒人心,也难以让麻木不仁的人真正觉悟。生态文学除了揭露和批判以外,还给置身现代后现代物质化生活中的人们带来独特的美感,把人们的精神提高到一个新境界,热情讴歌那些关心生态环境、热心环保事业的人,用文字描绘大自然的美好及人与大自然美妙和谐的关系,让读者从情感、精神和灵魂的深处有所感悟。二、发展历程及创作成果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尽管发展迟缓,但富有良知的作家以重建生态家园为使命,仍然创作了大量很有价值的生态文学作品。近20年来生态文学走过了两个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为第一阶段,90年代到21世纪初是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作家大都运用散文随笔与纪实报告文学方式,大量报导揭露令人震惊的生态环境惨遭破坏问题,这是中国文学对环境危机的最初呐喊,是对挽救生态环境的急切呼声。进入第二阶段,生态文学由纪实文学、散文随笔扩展到小说、诗歌及戏剧影视等多种艺术形式。生态文学的创作队伍也逐渐扩大,包括冯牧、萧乾、汪曾祺、王蒙、韦君宜、黄宗英、李国文、从维熙、张洁、邵燕祥、赵大年、叶楠、张贤亮、刘心武、蒋子龙、陈建功、张扬、徐刚、张抗抗、张炜、龙凤伟、余华、池莉、陈桂棣、郭雪波等,一大批老中青作家投身于生态文学,写出了不少引人注目的好作品。第一个时期:主要以纪实形式反映生态环境问题,社会批判意识强烈,以沙青、徐刚等作家为代表。沙青在1986年发表的第一篇全景式生态报告文学《北京失去平衡》,当即引起文坛关注,获得第四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作品从北京缺水的严酷现实写起,揭示“一切生灵赖以生存的水,在北京已被榨取到惨不忍睹的地步”。作者指出这一危机既是天灾,更是人祸——工业消耗、环境污染、不合理的农业结构、严重的资源浪费、无序的规划等,都在疯狂地掠夺与浪费着北京的水资源。作者通过实地采访,用大量的事实和数据,揭示出缺水的严酷现实和真实原因,塑造了水利干部赵清祥、水利局总工程师黄震东、环保局处长郭中庆等独具个性的人物,在简洁生动的叙事中,蕴藏着深沉的忧患意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表现了作家对于挽救生态危机净化生态环境的强烈愿望和执著信心。评论家认为“《北京失去平衡》开启了中国生态文学的大门”。1988年,沙青创作出版的《依稀大地湾》也是生态文学的代表作之一,荣获“中国潮”报告文学一等奖。这两部作品的出版和发行开创了中国生态文学的先河。徐刚很早就关注中国现实的生态问题,他于1988年发表的长篇报告文学《伐木者,醒来!》,揭示了中国社会一个触目惊心的现实:“在阳光下还是月光下,只要屏息静听,就会听见从四面八方传来的中国的滥伐之声。”徐刚写出了盗伐哄抢林木的状况,以触目惊心的场面、确凿的数字,展示出滥伐哄抢森林资源的事实,徐刚以激情洋溢的抒情语言揭示滥伐的悲剧,谴责对生态环境的肆意破坏,表达出诗人对生态现状的深切忧患,使其成为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代表作。此后,徐刚专门从事生态文学创作,先后出版了《江河并非万古流》、《沉沦的中国》、《世纪末的忧思》、《拯救大地》、《中国,另一种危机》等一系列深受人们好评的生态文学作品,为中国生态文学的创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黄宗英发表了反映生物科学家保护森林资源的《小木屋》,在这篇当年轰动全国的报告文学中,黄宗英讲述了一位女性和西藏高原的故事:高原生态学专家徐凤翔47岁时选择进藏,在西藏的高山密林间搭建了一座小木屋进行了长达18年的科学研究,而这座小木屋就是后来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的前身。随着报告文学在全国的畅销,徐凤翔和她的"小木屋"也成为一代知识分子献身科学的榜样。还有徐迟《生命之树常绿》歌颂了植物学家蔡希陶对热带雨林的保护,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
第二个时期:生态文学的初步繁荣期,作家队伍不断壮大,创作成果日渐丰富。一方面,生态文学不再是单一的报告文学,而是运用了童话、诗歌、散文、小说、故事、戏剧、歌曲等多种形式,展示作家对自然的热爱,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另一方面,生态文学创作队伍日益发展壮大,出现了很多关注生态环境的文学力作。以唐锡阳、李青松、包国晨、饶远等为代表的著名生态文学作家,日益引起读者和批评家的注意。其中像陈应松的“神农架系列”、姜戎的《狼图腾》和阿来《空山》的第二部《天火》更是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具有“环保卫士”之称的《大自然》杂志社记者唐锡阳和夫人马霞·玛尔柯斯合著的《环球绿色行》,1993年首次出版,就获得了评论界的一致赞誉;1997年以中国卷和外国卷的两种不同的形式再版发行,印刷数量高达15000册。《中国绿色时报》记者李青松创作了《最后的种群》、《遥远的虎啸》、《蛇胆的诉讼》、《国宝和它的保护者》、《秦岭大熊猫》、《林区与林区人》、《告别伐木时代》等一系列作品,通过记录熊猫、虎等各种野生珍稀动物遭到毁灭性捕杀的事实,指出无节制猎杀野生动物是对自然生态的极大破坏,最终必然危及人类自身生存。2001年,世界自然基金会与环境文学研究会和中国报告文学会共同举办了“李青松生态文学作品研讨会”,在文坛引起强烈反响。包国晨创作了散文诗歌集《寻觅第一峰》和VCD电视散文集《杜鹃辞》,并获得首届梁希文学奖。他的多篇作品都表现了这一主题:呼唤绿色,保护生态。著名童话作家饶远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生态童话创作,先后出版了《蓝天小卫士》、《水妈妈的美梦》、《别逃宇宙王》、《生命的骄子马乔乔》、《拯救魔星》等10多部生态童话作品,深受好评。原北京市文联主席、著名童话作家陈模称饶远的童话是“独特的环保领域的童话创造”。近年来,报告文学作家王治安随着中国生态危机的加剧和人们生态意识的增强,小说逐渐成为中国生态文学的生力军,生态小说以其反映生活的丰富、虚构情节的生动、刻画性格的鲜明等,得到了人们的广泛瞩目。在生态小说创作中,作家们努力以更深入的思考与探究,分析生态破坏的深刻原因,从体制、人性等角度探析生态危机的原由,展现生态危机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极大危害。杜光辉的中篇小说《哦,我的可可西里》讲述了青藏高原上掠夺与保护自然资源之间的生死斗争。作家将故事的背景置于青藏高原上广阔美丽而危机四伏的可可西里,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秀美风光与过度开发环境破坏的对比,针砭物欲社会中的人性堕落,呼唤对自然生态平衡的保护。张炜的小说《怀念黑潭中的黑鱼》以类似于寓言风格的故事表达人应与动物和睦相处的思想。一对老夫妇居住在一个清澈的水潭畔,一群来历不明的黑鱼请求在此安身,被这对老夫妇接纳,他们与水族和睦相处。后来经不起渔夫的诱惑,夫妇俩出卖了水族,于是黑鱼们一夜间消失了。小说通过回忆性的叙写,故事有些离奇,情感却十分真实,在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中谴责了人们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温亚军的《寻找太阳》讲述了人与动物相互依存的动人故事。在环境艰苦的苏巴什哨卡,战士们和一对小羊羔“太阳”和“月亮”共同生活,战士们为了让羊健康成长煞费苦心,小羊也给战士们枯燥寂寞的生活增添了很多情趣,在人和动物的相处中,洋溢着和谐自然关系中蕴涵的温情。哲夫的《黑雪》、《毒吻》、《天猎》、《地猎》、《极乐》等小说,都以生态危机为题材,显示出作家鲜明的生态意识,小说不仅揭示出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指出物欲社会中人类心灵的被污染。陈应松的《豹子最后的舞蹈》、《松鸦为什么鸣叫》等小说,以湖北神农架生活为素材,充满着对自然与人性被破坏的忧患,阴郁的氛围、悲剧性的命运,构成其作品低沉压抑的风格。郭雪波的《沙狐》、《大漠魂》、《沙狼》等作品,用开阔的视野展现了曾经令人神往的“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内蒙古草原上,人与动物之间彼此依存状态的逐步遭到破坏,草原生态遭到前所未有的摧残。胡发云的《老海失踪》以开发山区却为乱砍滥伐和盗猎者打开了大门为题材,发出了我们将遭报应的浩叹。张抗抗的《沙暴》描写内蒙古草原插队知青辛建生出于天真的愿望大量捕杀老鹰,导致草原老鼠肆无忌惮吞噬草原、草原沙化迅速蔓延的状况。2000年,贾平凹创作了长篇小说《怀念狼》;姜戎2004年出版的长篇《狼图腾》;2007年,李克威发表了广受瞩目的《中国虎》;2007-2008年,杨志军完成了他的《臧獒》三部曲,此外,刘心武的《青菩溪之恋》、赵大年《玉蝴蝶》、陈建功的《放生》等都是当代特色鲜明而且生态意识突出的小说佳作。虽然从总体上看,生态小说中精品力作不多,但已经形成了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创作的崭新局面。散文短小精悍的特点决定了这种文体更便于表达思想情感,为不少关注中国生态问题的作家所钟情,出现了不少擅长生态散文写作的作家。李存葆的散文集《大河遗梦》在关于黄河、泰山、沂蒙、洪洞、鲸疡这些与自然相关事物的记述中,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对生态危机的焦虑与改变生态现状的理性思考,生态意识构成了李存葆这部散文集独特的情感内蕴。林宋瑜的散文集《蓝思想》对海洋生态状况的描写,周晓枫的散文集《鸟群》对于仙鹤、乌鸦、啄木鸟等动物生存状态的描绘,都在努力阐述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揭示生命意识和生态文化的内涵。表达出生态保护、生态平衡、生态可持续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外教聘用合同中的违约责任与争议解决机制3篇
- 2024年新能源汽车制造设备采购合同标的和技术要求
- 2024版春晚明星保密合同:泄密即解除合同责任书3篇
- 2024版房产中介客户信息保密合同模板6篇
- 2024版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代理运营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度养鸡场融资合同:养鸡场资金借贷及还款协议3篇
- 2024年度石材铺贴施工技术指导合同
- 2024年橱柜行业人才培训与职业发展合同2篇
- 2024版办公家具设计定制与安装一体化服务合同2篇
- 2024版房地产公司环保管理人员劳动合同参考3篇
- 数字化档案建设实施方案
- 路灯安装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表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选择题】专项练习100题附答案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发展策略研究
- 瓦斯隧道瓦斯监测及检测专业方案
- 最优化计算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华南理工大学
- 力的合成与分解 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
- 沥青路面养护铣刨施工技术规范.文档
-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电抗器)现场低频加热试验导则
- 桥式、门式起重机安装竣工试验报告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