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第1课时地质作用内力作用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第1课时地质作用内力作用_第2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第1课时地质作用内力作用_第3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第1课时地质作用内力作用_第4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第1课时地质作用内力作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1课时地质作用和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学习目标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一、地质作用1.概念: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①__________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2.分类eq\b\lc\{\rc\(\a\vs4\al\co1(内力作用:由②引起,外力作用:地球以外的③和重力能,等引起))二、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1.岩浆活动eq\a\vs4\al(岩,浆)eq\o(→,\s\up7(沿薄弱地带),\s\do5(向上运动))eq\b\lc\|\rc\(\a\vs4\al\co1(\o(→,\s\up7(上覆岩层外压力),\s\do5(④岩浆内压力))\a\vs4\al(在地壳中,⑤)→\a\vs4\al(侵入型,岩浆岩),\o(→,\s\up7(冲破),\s\do5(上覆岩层))⑥→\a\vs4\al(喷出型岩浆岩)))2.地壳运动(1)分类(按照运动方向):⑦______运动和垂直运动。(2)地质构造与地貌a.⑧______——高山和谷地b.断裂→eq\b\lc\{\rc\(\a\vs4\al\co1(地垒——⑨山地,⑩——凹陷地带))(3)地震a.概念:是地球内部能量急剧释放的表现,是地球⑪__________引起的地壳震动。b.成因分类eq\b\lc\{\rc\(\a\vs4\al\co1(构造地震:由构造运动特别是⑫,所产生,⑬地震:由火山活动引起,冲击地震:因山崩、滑坡、地面塌陷、陨石坠落,等原因引起,诱发地震:由人类活动所导致))3.变质作用地壳中原有的岩石,由于经受⑭__________、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的热流变化等内动力的影响,使其矿物成分、⑮______和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地质作用1.下列现象不属于地质作用的是()A.火山爆发B.围海造田C.沧海桑田D.变质作用2.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于()A.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B.地球本身的重力能C.地球外部,主要是天体引力造成的D.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考查点2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3.如下图中所示,该山岭属于地质构造中的()A.背斜B.向斜C.地垒D.地堑2010年1月11日,厄瓜多尔通古拉瓦火山喷出岩浆和火山灰。通古拉瓦火山位于厄瓜多尔中部的安第斯山脉中,离首都基多约180千米,是厄瓜多尔活动最频繁、危险性最大的火山之一。据此完成4.岩浆的发源地位于()A.地壳上层B.地壳下层C.上地幔上部D.上地幔下部5.通古拉瓦火山的形成()A.与板块的碰撞挤压有关B.与板块的张裂有关C.与地壳的升降运动有关D.与断层广泛发育有关6.火山现象()A.属于内力作用B.属于外力作用C.喷出的岩浆形成肥沃的火山灰D.与地壳运动无关方法技巧练方法一背斜和向斜的判断方法1.读下面的一幅“褶曲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图中A处地质构造的基本形态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B处地质构造的基本形态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技巧(1)基本形态法从形态上看,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2)新老关系法从岩层新老关系看,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是背斜,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是向斜。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而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方法二判断断层的方法2.图中不属于断层的是()A.①B.②C.③D.④方法技巧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它是不是岩石受力张裂;二是看它是否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是断层。一、选择题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加勒比海岛国海地(首都太子港18.5°N、72.5°W)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16时53分发生了里氏7.31.此次地震活动是由于地壳运动造成的,地壳运动属于的地质作用是()A.外力作用B.火山喷发C.内力作用D.搬运作用2.海地首都太子港所在的板块为()A.南极洲板块B.美洲板块C.太平洋板块D.印度洋板块2010年2月27日,智利南部康塞普西翁市发生里氏8.8级大地震,智利震中与四川盆地震中(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几乎完全对穿。据此回答3.此次地震与哪两个板块运动有关()A.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C.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D.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4.2010年世界地震频繁发生,可以看出()A.地球表面的岩石是一个整体B.地球表面的岩石可以分为七大板块C.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D.地震多发区都位于板块的碰撞地区5.成因与地震较接近的自然灾害是()A.泥石流B.水土流失C.滑坡D.火山爆发6.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对图示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A.曾经经受水平挤压运动B.曾经经受水平扩张运动C.先有升降运动,后有水平运动D.有良好的储水构造读“板块分布示意图”(甲图)及“板块碰撞示意图”(乙图),回答7~8题。7.阿尔卑斯山脉是由图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板块相撞而成的()A.①②B.①③C.③④D.④⑤8.乙图属于板块交界处的一种类型,箭头表示板块的运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图表示板块的生长边界B.台湾岛就处在乙图所示的板块边界上C.东非大裂谷的形成过程与乙图相同D.在板块相撞地带都会产生乙图所示地形题号12345678答案二、综合题9.实验探究:内力作用过程和地质构造(1)研究方法:模拟实验法。(2)研究目的:把大尺度的时间变化过程“浓缩”在几分钟内完成,通过模拟实验感悟地质变化过程。(3)实验材料:4厘米×30厘米的“竹片”或者是木片、塑料泡膜板或三合板。(4)实验过程和现象(在方框内画上相对应的示意图)(5)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内力作用过程是一个受力的过程;竹片与岩石都具有“刚性”和“塑性”,竹片的受力变形过程与岩石的受力变形过程比较相似。(6)研究结论①褶皱、断层和火山(地震)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褶皱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球上最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知识清单地表形态②地球内能③太阳辐射能④大于⑤冷凝结晶⑥火山⑦水平⑧褶皱⑨块状⑩地堑⑪内部变动⑫断裂构造运动⑬火山⑭构造运动⑮结构基础达标练1.B[地质作用是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围海造田是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不属于自然力引起的变化,故B选项不属于地质作用。]2.A[内力作用主要是由地球内能引起,内能主要是指热能,而重力能、天体引力、太阳辐射能属于地球以外的能量。]3.C[图示山岭相对两侧上升,为地垒。]4.C[上地幔上部物质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成为熔融状态的岩浆。]5.A[通古瓦拉火山的形成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碰撞挤压有关。]6.A[火山属于内力作用的表现方式之一,岩浆喷出后会形成岩浆岩。]方法技巧练1.(1)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2)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解析本题考查褶曲的基本形态及其判断依据。解答时的正确思路应是①褶曲是褶皱的基本单位,它包括背斜和向斜两种形态;②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③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向斜反之。解答过程中还可用虚线将图恢复原来的形状来帮助判断。另外,岩层的新老关系,有时不会直接告知,而是用不同的化石名称来代替。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先判定化石形成的年代,然后依年代的早晚判别岩层的新老关系。2.D[岩层断裂且沿断裂面发生显著位移的才是断层。图中④处只有断裂,而无显著位移,因而不属于断层。]综合提升1.C[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2.B[海地属于拉丁美洲,其首都太子港位于美洲板块。]3.C4.C5.D[智利位于南美洲西部,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地震的频繁发生与板块运动有关,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地震与火山爆发都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自然灾害。]6.A[岩石先受到水平挤压运动,然后断裂,并沿断裂面岩层有相对位移。]7.A[阿尔卑斯山是由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撞而成的。]8.B[乙图表示板块的碰撞消亡边界,台湾岛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处,东非大裂谷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海沟位于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碰撞处。]9.(4)(6)②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③断层处(板块交界处)解析实验材料具有“弹性”和“刚性”即可,褶皱要体现出“岩层连续”和“弯曲变形”,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