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学案1_第1页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学案1_第2页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学案1_第3页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学案1_第4页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学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学案扬子江① 文天祥几日随风北海②游,回从③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④,不指南方⑤不肯休。注释:①扬子江:长江的别称。②北海:诗中指北方。③回从:回到。④磁针石:指南针。⑤南方:宋端宗皇帝在福州即位,这里的南方指南宋王朝,代表当时的国家。赏析:《尚书·尧典》中说:“诗言志,歌咏言。”诗,一向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志向的。此诗,是文天祥从元军中逃脱出来,奔向福州时在途中所作。诗人运用比兴手法,触景生情,抒写自己心向南宋,不到南方誓不罢休的坚强信念,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对祖国的坚贞和热爱。首句“几日”、“随风”、“北海游”几个字,用轻松的语气写出被元人扣押时的生活;二句“回从”、“扬子大江头”,则是一种亲切的语调;三、四两句,用“南方”来比“南宋”,最后以“不肯休”作结,足见文天祥对南宋的忠贞了。学习目标1.学习文天祥的凛然正气及强烈的爱国热情。2.学习文章截取人物某段历史来表现其伟大人格及崇高品行的写法。3.学习作者散文化的语言特点。作家作品卞毓方简历:生于1944年,江苏射阳人。著名散文作家、教授、高级记者。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日语专业,198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新闻专业。后供职于《人民日报》文艺部。近年来在散文界长啸而出,独树一帜。代表作:《雪冠》《长歌当啸》等。课文背景:文天祥,宋末杰出的民族英雄,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江西吉安人。他是宋理宗时的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宋都临安(今杭州)危急时,文天祥请率二十万义师背城一战,宰相陈宜中不许。后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冒险逃脱到温州,拥立益王赵昰,以图复兴,转战于赣、闵、岭南等地,兵败被俘。在拘囚的四年中,敌人百般劝降,终以不屈被害。时隔700多年的1996年,作者缅怀英雄业绩,满怀对英雄人品人格的敬意,写了这篇祭文。资料卡片评传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熔历史性、学术性和思想性于一炉,具有浓郁的学术研究特征。“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传要真实,评要中的”等,是评传写作的基本要求。它处于人物传记和文学评论之间。由于评传兼具两者特点,因此可以写得比较简短,更适合于命题选用,所以常见于各种类型的试卷中,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字词广场★字音识记汴州(biàn)擎天(qíng)社稷(jì)颠簸(bǒ)戕灭(qiānɡ)衢州(qú)葵藿(huò)秽土(huì)聒噪(ɡuō)懵(měng)枭雄(xiāo)戏谑(xuè)撒手锏(jiǎn)浼(měi)恫吓(dònghè)反馈(kuì)乱髭(zī)诘难(jié)扼杀(è)分娩(miǎn)奸佞(nìng)攘袂(mèi)嵇绍(jī)祖逖(tì)颜杲卿(ɡǎo)夙夕(sù)解eq\b\lc\{\rc\(\a\vs4\al\co1(解答jiě,押解jiè,解数xiè))槛eq\b\lc\{\rc\(\a\vs4\al\co1(门槛kǎn,横槛jiàn))强eq\b\lc\{\rc\(\a\vs4\al\co1(强大qiáng,勉强qiǎng,倔强jiàng))磅eq\b\lc\{\rc\(\a\vs4\al\co1(磅礴páng,重磅bàng))吓eq\b\lc\{\rc\(\a\vs4\al\co1(吓唬xià,恐吓hè))簸eq\b\lc\{\rc\(\a\vs4\al\co1(颠簸bǒ,簸箕bò))★字形辨析eq\b\lc\{\rc\(\a\vs4\al\co1(凛lǐn凛冽,檩lǐn檩条))eq\b\lc\{\rc\(\a\vs4\al\co1(惶huáng惶恐,煌huáng辉煌))eq\b\lc\{\rc\(\a\vs4\al\co1(浼měi央浼,娩miǎn分娩,挽wǎn挽留,晚wǎn晚上))eq\b\lc\{\rc\(\a\vs4\al\co1(磅páng磅礴,滂pāng滂沱,傍bàng依傍,榜bǎng榜样))★词义辨析雄健·雄壮两者都有“雄壮”的意思。“雄壮”多指建筑、山川等;“雄健”,多指人,指一个人的外貌、性格,也指书法文学。※书法展览上的作品,有的妩媚多姿,有的雄健遒劲,让人流连。※所居连檐重阁,洞户相通,华丽雄壮,与王侯之家相等。敦促·督促“督促”表示长辈对晚辈或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催促,如“已经布置了的工作,应当认真督促检查”。“敦促”表恳切地催促,适于外交场合,如“敦促赴会”。※中国对朝鲜宣布放弃无核化和解散六方会谈表示忧虑,并敦促朝鲜保留进行核试验。※老师经常督促我们,抓紧每一分每一秒提高自己,这样才不至于虚度青春。★熟语积累黄钟大吕:黄钟、大吕均是我国古代音乐律制中的音律,现在经常用“黄钟大吕”一词形容音乐、文辞的正大与庄严。※文天祥的《正气歌》犹如黄钟大吕,响彻在历史的天空,让华夏儿女热血沸腾。迫不及待:迫,急迫。待,等待。及,到。急迫得不能再等待。※时间就像小河里的水,不断向前,永远也不回头。但小时候老觉得时间过得慢,迫不及待地想长大。“平心而论”容易被误写为“凭心而论”,同时误解为“凭着良心来谈论”。平心而论:平心静气地评论。※平心而论,总体而言,从中央到地方特别是广东,党的干部队伍是廉洁的。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拍片现场,红墙青瓦,演员在拍片的余暇执一支毛笔,捧一瓶水,就这样,在墙上笔走龙蛇,任意挥毫。深层探究eq\o(\s\up7(),\s\do5(图构课文))eq\o(\s\up7(),\s\do5(中心思想))这篇传记作品主要着墨于文天祥被捕后的情形,通过他所遭遇到的攻心之术的诱降、物质生活的折磨以及他自己的志向、思想行为,来表现文天祥非同寻常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品性,凸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养吾浩然之气”的铮铮铁骨。eq\o(\s\up7(),\s\do5(写作特色))1.丰富的想象历史题材的散文要写得生动,除了详实的史料之外,还离不开丰富的想象。作者在充分参考史料的基础上,展开了大胆的想象。如第二部分写文天祥与几位劝降者的对话,既使行文生动,又表现出文天祥的忠贞;第三部分描写文天祥创作《正气歌》的过程,写牢狱情景,写室外天气,写天祥思索,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丰富的想象补充了史料的不足,增加了生动的细节,使文章更加摇曳多姿,使读者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2.真切的抒情本文激情洋溢,感人至深。开篇就充满感情:“怦然令我心跳的,是他已活了760岁。”开头直接抒情,吸引了读者,也令读者“怦然心跳”。有时候,作者采取间接抒情,把感情融入写景、叙事之中,如:“室外,滂沱大雨裂天而下,夹杂着摧枯拉朽的电闪雷鸣,天空大地似乎将要崩裂交合了。天祥凝立不动,身形俨如一尊山岳!”这些抒情语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读后令人深思,令人振奋。3.精当的议论说理不必长篇大论,只需点到为止,这才耐人寻味,恰到好处。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往往忍不住自己也“掺入”历史事件中来,以当代人的视角发几句议论。如第一部分写到文天祥自杀不成,作者说:“打量历史,我们只能作这般理解——日月还要从他的生命摄取更多的光华;社会还要从他的精神吸收更多的钙质……”;写到文天祥不理会留梦炎的劝降,作者又忍不住发表议论说:“真的,你让葵藿如何与狗尾巴草对话?你让铁石如何与秽土论坚?”而且,作者还常常借题发挥,调侃揶揄一下现代人的弊病:“留梦炎之流的后人对乃祖的投降哲学又有发挥,最形象,最直白的是‘有奶便是娘’。”这些议论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文章内涵,增加了文章容量。eq\o(\s\up7(),\s\do5(难点聚焦))1.这篇作品在写法上不同于前几篇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提示:本文在写法上不同于前几篇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这篇作品采用了评传体式。作品不仅仅在选择和陈述着文天祥被捕前后的客观事实本身,同时还以一个现时代的“我”去想象、理解、评说一个七百多年前的古人,“我”对文天祥的崇仰、敬重,对其意义价值的认识,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字里行间。另外,作品还着重以文天祥的诗歌为线索,说明文天祥的思想情感,用文学性的想象和电影技法来塑造这一传主形象,语言文白嵌合,气韵生动,富有气势。这些多样化手法的巧妙运用,既栩栩如生地描绘了文天祥最后的生命情形,又鲜明地突出了文天祥的历史意义及其对现代人的启示。2.有人认为,在南宋灭亡,元人统一天下的情况下,文天祥的宁死不屈显得没有意义,是不值得的。你如何理解这一问题?提示:民族英雄文天祥以其坚贞的民族气节和“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战斗精神受到后人的怀念和爱戴。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在国家危难之机,以文天祥为榜样,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奔赴战场,含笑刑场。在对文天祥的民族气节赞颂的同时,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在南宋已不复存在、元人已统一全国的情况下,文天祥仍舍弃宝贵的生命,这是很不值得的。因为在封建社会,忠君和爱国是密不可分的,封建皇帝代表国家,忠于封建皇帝就等于爱国。南宋已亡,文天祥已无皇帝可忠,已无国家可忠,爱国从何谈起?我想,持这种意见的人太不了解文天祥,更不了解爱国的真正含义。文天祥被捕以后,南宋降将张弘范曾问过文天祥:“南宋已不存在了,天下也已成了元人的天下,你为什么还不愿意为元人做事?”文天祥对此的回答是:“君为轻,社稷为重。”由此看来,文天祥眼中看重的并非哪个封建皇帝,而是“社稷”,也就是国家,他也没有狭隘地把皇帝和国家看成一个统一体。国家的独立、主权的完整在文天祥的心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故文天祥在南宋皇帝投降后,仍然激励并领导人民继续进行抗元斗争。在狱中,文天祥受尽非人的折磨,经受了各种各样的考验,保持了忠于国家民族、矢志不移的浩然正气。临刑时,他从容问左右曰:“何为南方?”有指之者,即向南再拜,说:“臣报国至此矣!”慷慨就义。曾参加过抗元斗争的王炎午在《生祭文丞相文》中说:“名相烈士,合为一传,三千年间,人不两见!”这一高度赞誉,反映了宋末元初广大人民对于民族英雄文天祥深切的缅怀、敬仰之情。文天祥身上的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他所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至今仍是我们国家民族发展、强盛的根本。3.请根据课文概括一下文天祥的形象。提示:文天祥——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状元出身的宰相,几百年来,受到世人的钦仰。他有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忠贞报国、正气浩荡的伟大人格。有人赞扬他说:身任相国,扶颠持危,文天祥和诸葛亮是相同的,但他慷慨尽节;举义倡勇,杀身不异,文天祥和张巡一样,但他位至宰相。“名相烈士,合为一传,三千年间,人不两见”,这个评价是恰当的,文天祥在中国历史上,是著名的宰相,英勇节烈之士,他的事迹足以彪炳千古!eq\o(\s\up7(),\s\do5(名家点评))一是境界高。卞毓方的散文中没有儿女情长,也没有卿卿我我,更没有世俗的隔靴搔痒或后现代式的文化搞笑。其叙述呈现给我们的是怒目金刚、深情冷眼地面对历史和人物,令人悲喜交集。他的笔通过描写这些大师幽微的心境和鲜为人知的细节而提升出高境界,而他本身的精神境界已然清景无限。他通过这种高境界和蔡伦、文天祥、郑成功、张謇对话。只有同样高的两座山峰并峙,才能发出“相见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之叹。那些精神侏儒是很难和高山之境对话的。二是视界宽。卞毓方的散文涉及的经、史、子、集资料比比皆是,内容非常宏阔。举例说:“公元二世纪之前,西方在上,东方在下。”如果没有非常宽阔的历史阅读量,他是说不出这样的话的。“打蔡伦发明了纸,由汉到唐,由唐而宋,双方地位发生逆转,东方变得高高上扬,西方几乎一坠到底。”如果没有对中古史和近代史的了解,也不敢说这个话。“到十五世纪德国古登堡引进铅字印刷后,西方再次居高。”可以说,卞先生对世界文明史十分熟悉,举重若轻,轻轻叙来,就擦出思想的火花。三是跨界大。如果说视界宽涉及东方古代、近代、现代,还有西方哥伦布、麦哲伦、马克思等,那么跨界大涉及了文、史、哲、考古、艺术、宗教等。他不经意地在一些补白处刊出他自己的小斗方、小扇面、小团扇书法,清雅可爱。可以说,当今中国书法——徒手线的唯一艺术已经边缘化了。当年北京大学的教授人人写得一手好书法,现在能写书法的教授没几个,这无疑是历史的悲哀。正是因为北大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强调废除汉字——钱玄同,全盘西化——胡适,打倒孔家店——激进派,导致中国文化出现了断层,现在积重难返,传统文化精神难以聚集。卞先生是一个思想斗士,同时拿起毛笔写书法,意味深长。古代能够达到经史子集、文史考古、书画艺术都同集于一身的人为数不多,可见他的眼界之大,用力之深。(摘自王岳川《卞毓方哲思散文的正大气象》)他山之石悲壮的超越——郑成功的评传卞毓方凡人不幸陷于末世,注定了要上演悲剧;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不幸陷于末世,同时也是他那个时代的悲剧。郑成功,无疑是晚明的一位军事天才兼政治天才:取名“成功”,就径直道出了他经邦济国、扶助乾坤的赫赫大志,又字“大木”,寄寓的同样是独木柱长天的煌煌抱负。倘若他与刘邦并世,当不失为登台拜将的韩信;倘若他替李唐定鼎,将不亚于凌烟阁上的秦琼;且看他的云水角襟:“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但他不幸生活在朱明王朝的薄暮,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重重包裹。郑成功真是生不逢时。早在17年前,在他还只有20岁的时候,朱明王朝就在李自成农民大军的炮火中降下了帷幕;随着吴三桂投降爱新觉罗氏,满人进关,入主中原,仓促的南明弘光政权,以及随后并起的鲁王、唐王政权,也都旋起旋灭;如今,抗守西南一隅的桂王朝廷亦是幕燕鼎鱼,倾覆在即。而他,既然生为大明遗民,有幸为唐王朱聿键亲赐国姓,自是矢志廓清山河,不惜和清军血战到底的了。这是一段艰辛曲折、可歌可泣的历程。想当初,他焚去儒服,披上战袍,高擎反清复明大旗,统率有志之士,连袂云,挥汗雨,雄视江东,是何等壮怀激烈!比方说四年多来,他就以厦门、金门两岛为根据地,三次誓师北伐;其中,以第三次声势最为浩大,大兵一路进入长江,连克瓜洲、镇江,直捣金陵。“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至今想起,犹令人仰天长啸,血沸神飞。可惜呀,可惜!由于他被空前的大捷冲昏了头脑,误中了金陵城守军的缓兵计,末了,反落得损军折将,惨败而归。天未厌乱,国步多艰,方今之时,伪满朝廷的气焰正炽,山河纷纷沦于敌手,形势对义军极为不利。如何才能扭转时局呢?谈判,在这之前不是没尝试过,说到底,那只是敌人诱降的翻版,他又岂甘自毁节操;开仗,这是早晚免不了的,不过,将不再是他们主动北伐,而是清军大兵压境,四面围剿。以区区两岛目前的实力,要和鸿运当空的清军抗衡,显然凶多吉少,只怕扬州、江阴的惨烈局面又要在眼前重演。史可法公的《复多尔衮书》固然写得辞采飞扬,“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也不失昂愤激烈,结果,不过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至多是增加几缕悲壮的尾音而已;恨血千年土中碧。老天啊,老天!以四海之广,八荒之大,难道就没有我义军更好的出路吗?突然,海上狂风大作,洪波如山涌起,俄而,就像神话中仙人骑辟水兽从龙宫跃出,远近的海水唰地分开一条大路——该是冥冥中有神的力量启示,郑成功在刹那间完成了生命的突围:他决计战略转移,先行跨海东征,收复眼下荷兰人强占的台湾……以后的故事,就是大家熟知的了。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时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山不转水转,他以悲壮的战略转移超越了悲壮。这是大义之上的大义,战场之外的战场。它超越了单一民族的狭隘视野,是个体生命在错综复杂的国家、民族矛盾面前所爆发出的最强度的璀璨。伟业不一定在顺境,伟业不一定在全过程。尽管,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的第二年,便不幸日落中天,遽然病逝。但他奇迹般地从绝境中把握住了未来。他是以大智大勇、大忠大义去撞击时代,从而在华夏民族大一统的版图上,留下了倚天仗剑的永久性造型。(节选自《长歌当啸》,有删节)攻读点:和文天祥一样,郑成功也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作者以饱满的激情、生动的文笔再现了郑成功的人生,揭示了郑成功之于历史,之于文化的价值。文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用饱含激情的笔调回顾了郑成功充满着浓郁悲壮色彩的命运,给人以现实感、苍凉感、真实感。文章的语言典雅而不矫揉。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作品更增添了审美情趣,由此激发了读者情感上的共鸣。素材搜集★有关“气节”的格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一个读书人最珍贵的东西是他的一点气节。——老舍两腿直立的普通人,比屈膝下跪的名人高大。——古希腊谚语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可以看出人们的气节。——莎士比亚丧失人格的诗人比没有诗才而硬要写诗的人更可鄙,更低劣,更有罪。——雨果★直面人生的文天祥在起兵抗元前,文天祥的家道无论如何是宽裕的。他在狱中一首回忆往日的《生日》诗描述说:“忆昔闲居日,端二逢始生。升堂拜亲寿,抠衣接宾荣。载酒出郊去,江花相送迎。诗歌和盈轴,铿戛金石声。”这当然不是广大下层民众饥啼寒号的生活。用如今图实惠的世俗眼光看,文天祥将人生最美好的一切全部自行毁弃了,在某些人眼里,他岂不是一个标准的大傻瓜?退一步说,即使做个退隐不仕元的遗民,也尚可保全人生最美好的一切。但从史实上看,文天祥简直就没有设想过自己尚可有另外的苟活之道,而是满怀着“时穷节乃见”“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的坚韧志向,承受着身与心的双重折磨,义无反顾地走向生命的尽头。唯其如此,中华的汗青上方有一个民族英雄文天祥。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近日,网爆成都市红十字会在汶川地震后设立的募捐箱善款,因多年未取,导致箱内纸币长出白毛。原本应放在公共场所的募捐箱,最终被废弃于仓库。从媒体的报道可以看出,当初设立这些募捐箱的本意就不是为了慈善目的,而是打着慈善的幌子在推销街头电视广告。因为这些募捐箱是由两家公司出资制造的,他们通过募捐箱视频广告回收成本,广告投放、收益由两家公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