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0C/2A/wKhkGWb6Nc6AZwoDAAIybDTl1h4855.jpg)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0C/2A/wKhkGWb6Nc6AZwoDAAIybDTl1h48552.jpg)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0C/2A/wKhkGWb6Nc6AZwoDAAIybDTl1h48553.jpg)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0C/2A/wKhkGWb6Nc6AZwoDAAIybDTl1h48554.jpg)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0C/2A/wKhkGWb6Nc6AZwoDAAIybDTl1h4855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一、积累与运用(30分)人生在世,不仅追逐财富,更要追求精神幸福和心灵满足。学校开展以“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阅读下面的文字内容并完成题目。(11分)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自惭形秽。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累积至那种_______________,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国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也让我们在敬仰之余不知所措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总是可望而不可即,便以位卑______________了自己。(1)将“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工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2分)(2)上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惭形秽(suì) 广茂 积攒(zǎn) 宽宥B.自惭形秽(suì) 广袤 积攒(zàn) 宽佑C.自惭形秽(huì) 广袤 积攒(zǎn) 宽宥D.自惭形秽(huì) 广茂 积攒(zàn) 宽佑(3)给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国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也让我们在敬仰之余,不知所措。B.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国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也让我们在敬仰之余不知所措。C.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国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也让我们在敬仰之余,不知所措。D.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国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也让我们在敬仰之余不知所措。(4)下面各项书法作品中,与示例图片字体一致的一项是()(3分)示例图片A. B. C. D.2.阅读下面的文字内容并完成题目。(5分)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______________。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_______________,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___________的阳光,从天窗洒入。(1)根据语境判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刻不容缓 游荡 纯洁B.刻不容缓 游荡 圣洁C.间不容发 游弋 圣洁D.间不容发 游弋 纯洁(2)根据语境,补出上下联空缺部分。(2分)上联:大爱小爱_______________爱传万家下联:多情无情人间情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的文字内容并完成题目。(5分)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适合你的事业,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这不但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如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你很难预知,将在18岁还是40岁甚至更沧桑的时分,才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出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力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1)把下面短语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收获着②播种着③耕耘着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2)根据语境补全对话。(2分)小文:你知道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什么类型的复句吗?小逸:不太熟悉。小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复句。小文:你知道文中“相得益彰”的意思吗?小逸:知道。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你提出修改意见。(2分)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细细的一条羊肠小道;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和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我们说出的话,无论声音多么嘹亮,都是别的喉咙嘟囔过的;我们发表的意见,无论多么周全,都是别的手指圈画过的。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好好的,偏偏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名句填空。(7分)(1)“月”是诗歌中较为常见的意象。打开书本,我们可以看到王维运用拟人手法,把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深林人不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李白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关怀: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苏轼借月亮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范仲淹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波光月影之美:浮光跃金,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2)诗以传情,文以明志。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⑤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李白《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⑥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谭嗣同《潼关》中的“河流大野犹嫌束,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诗人渴望冲决网罗、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二、阅读(60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17分)远航陆颖墨①“西昌”舰要走了,是最后一次远航。②舰长肖海波下达了起航命令。“西昌”舰悄悄地驶离了海军博物馆的码头,它走得很沉重,似乎满腹心事。在舰桥上的肖海波看了看手表,已是凌晨两点,他朝左前方张望了一下,整个城市都熟睡了,父亲这时候真的已经睡着了吗?会不会从梦中惊醒?③父亲叫肖远,今年七十多岁了,是“西昌”舰的第一任舰长。三十多年前,国产的“西昌号”驱逐舰刚刚服役下水,就参加了一次海战。激战中一颗炸弹在后甲板爆炸,不知震坏了机舱的哪块部件,引起高压锅炉管道着火和严重泄漏。头顶的一根横梁朝两个水兵砸了下来,肖远冲过去,用身体挡住了。“西昌”舰得救了,肖远在医院躺了三个多月。以后的日子,无论是他担任支队长,还是舰队司令,只要“西昌”舰一起航,肖远受伤的腰部就会隐隐作痛。④昨天上午,在海军博物馆隆重举行了“西昌”舰退役仪式。选定这个日子也是因为肖远,他在舰队医院已经住了一年多了,记不清的化疗和放疗,已经让他铁塔一样的身子虚弱不堪。⑤肖远从救护车上下来时,身穿脱下九年的海军中将军装,一帮医护人员带着各种抢救设备,用轮椅把他推上了甲板。之后“西昌”舰的每一任舰长跟在他的身后,依次走上军舰。现任舰队司令宣布“西昌”舰退役命令后,肖远缓缓地站立起来,给后任的八位“西昌”舰长点名。而后,他用沙哑的嗓子慢慢地说了起来,讲得很平静,只是详细地讲“西昌”舰年龄、吨位、各个部位的尺寸,以及“西昌”舰执行的每一次任务和受过的伤。这个军舰也要离开博物馆,去执行它最后一次任务。⑥肖海波已经被任命为新的“西昌”舰舰长,这是国产最新型导弹驱逐舰。新舰已经下水,最后一次试验成功后,就要服役。这个试验就是要验证舰上新型导弹的打击能力,如果仅用一枚导弹便能击沉一艘驱逐舰,新“西昌”舰就合格了。而老“西昌”舰就是这次试验的靶舰。肖海波面临的是,他只有亲手击沉老舰,才能驾驶新舰进入人民海军的序列。⑦肖海波当然知道,过去,老“西昌”舰只要一起航,父亲腰部就会疼,所以担心老“西昌”舰离开博物馆一事无法瞒住父亲。⑧“西昌”舰缓缓地沿着海湾航行,除了左边远处海岸边偶尔冒出的点点渔火和航标灯,剩下都是漆黑一片,大海也仿佛睡着了。⑨肖海波回到舰长室,躺在铺上,刚睡着没几分钟,就莫名其妙地惊醒。信号兵报告左侧海岸边山头有信号。⑩副长说:“是不是睡迷糊了,这个山头上没有信号灯塔。”⑪肖海波也知道信号兵肯定弄错了,这段航道他太熟悉了,左边山头是……忽然他身子一激灵,跳了起来,赶紧拿起望远镜朝山顶看去,马上呆住了。⑫山顶上有一个小亭子,亭子里有几个人,父亲肖远坐在轮椅上,正用手电朝军舰发着信号,反复只有两个字:去哪?⑬父亲果然没有被瞒住,镇痛药能镇住癌症病痛,却无法割断“西昌”舰对他的牵引。他马上对信号兵说回信:军舰要去远航,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但只走很短很短的时间。⑭父亲似乎明白了什么,但依然不死心,又问:远航?⑮肖海波回答:是的。⑯父亲那边又问:为什么?真是最后一次了吗?⑰肖海波回答:是最后一次,也是第一次。⑱父亲那边停了一会儿,又问:第一次什么时候?⑲肖海波回答:很快,但是军舰变年轻了,就像您当年第一次见它一样年轻。⑳父亲好一会儿没有回信,军舰快要驶远了,肖海波命令放慢航速再等待一会儿,终于父亲回信:我真羡慕它,能在轰轰烈烈中远航。㉑军舰渐渐远去,山上再也没有信号发出,肖海波这才发现自己刚刚读懂父亲,这时,他在望远镜里惊讶地看到,父亲的眼角闪着亮光。这是他第一次看到父亲流泪。㉒一个月后,按照肖远的遗嘱,在我国最新型的导弹驱逐舰——“西昌”舰上为这位老舰长举行了海葬。6.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文中老舰长的形象。(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6分)(1)“西昌”舰悄悄地驶离了海军博物馆的码头,它走得很沉重,似乎满腹心事。(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终于父亲回信:我真羡慕它,能在轰轰烈烈中远航。(赏析加点词语)(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小说以“远航”为题,含意深刻,请简要分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小说《远航》与课文《我的叔叔于勒》在叙事技巧上有相似之处,都设置了悬念。请从本文中找出三处加以分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13分)【材料一】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选自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材料二】①每年春天和秋天,人类会惊奇地仰望着天上那些成群结队、遮天蔽日而又神秘莫测的旅客——候鸟。经过亿万年的自然进化,候鸟形成了每年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往返迁徙的独特习性。全世界9000多种鸟类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乌都是候鸟,每年迁徙的候鸟数量可达100亿只以上。②经过长期监测,鸟类学家认为全世界候鸟迁徙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东亚——澳大利亚、中亚——印度、西亚——东非、黑海——地中海、大西洋——美洲、密西西比——美洲和太平洋——美洲。这些迁徙路线就如一条条“高速公路”,任由鸟儿们飞来飞去,前往各自的目的地。③在迁徙的过程中,鸟类展示了非凡的智慧。硫磺鹀是美国东部随处可见的一种鸣禽,每年秋季,它们都会飞行3800千米,到达越冬地——墨西哥南部、巴拿马等地。让人惊奇的是,它们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也就是说,在这个区域的大熊座、小熊座、天龙座、仙女座、仙后座等都是它们的路标,其卓越的导航本领让科学家惊叹不已。白颊林莺,从加拿大迁往南美洲时需要面对飞行路线的选择:如果沿着美国海岸南下,经墨西哥、中美洲再到南美洲,就会减少死亡的可能,但路途遥远。然而,这些小鸟的选择是直接勇敢地飞越大西洋,并有规律地停留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某些岛屿上休息。另外,白颊林莺还会选择好的天气和合适的风向,以使旅途更舒适,真是有勇有谋。④对候鸟来说,迁徙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乐趣。它们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飞过大洋、翻越高山、穿越云层、迎着暴风雨、遭遇天敌,还有被人类捕食的危险……比如从英国出发的家燕,首先飞越英吉利海峡,穿过法国的比利牛斯山脉,跨过地中海,途经撒哈拉沙漠,再抗击热带风暴的袭击,抵达刚果的雨林,最后到达南非。经过超过10000千米、长达4个月的旅程,只有大约一半的成年个体能够存活下来。这是多么悲壮的旅程啊!(选自《候鸟的迁徙》)【材料三】①我们常听到的解释是因为气温低,鸟儿受不住寒冷才不得不飞往温暖的赤道地区。但这个解释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为了解释鸟儿的迁徙活动,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假说,但都存在各自的理论漏洞。例如,有的科学家认为鸟类起源于南方,被分裂的大陆带去了北方所以要飞回来。有的科学家认为,鸟类起源于高纬度地区,然后被冰川逼到了南方,冰川退去后为了重返北方才养成了迁徙的习性。候鸟迁徙并不是“游子回乡”,而是出于自己的本能。②前几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WAliceBoyle和CourtneyConway两位科学家提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解释,为研究鸟类迁徙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他们认为,鸟类迁徙的原因是——饿,说的专业点叫“季节性的食物缺乏”。他们研究发现,鸟类之所以迁徙,并不是因为它们受不了低温,而是当气温降低时,一些地区会出现食物短缺的现象,逼得生活在这里的鸟向温度高、食物多的地区迁徙。③影响生存的不只有食物这一个因素。赤道地区虽然四季都很温暖,食物不缺,但天敌多,竞争压力也大。当北方回暖后,北方的食物多起来,而天敌和竞争者少,所以鸟儿又会飞回来了。(选自《候鸟迁徙:谁说是场想飞就飞的“旅行”?》)【材料四】①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我国传统节日的形成与二十四节气有关。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先秦古籍《逸周书·时训》中说到:“清明之日,桐始华。”这里记载的节气不等于节日,节气是季节时序的标记。清明节气的重要特点是冬季即将过去,春天已经降临,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这个时候人的活动要与物候相对应,将社会活动的节律与自然的时间进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②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学术界认为清明节的起源与寒食节有关。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各种说法。有的学者认为由春秋时纪念介子推起,推而广之要祭拜自己的祖先。后来,由于清明和寒食节的日子接近,而寒食节是民间禁火的日子,渐渐地,清明就与寒食节合二为一了。现在寒食节在某些地区已消失,而清明节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节日流传至今。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清明祭祖,符合人们春祈秋报的心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祭祖敬祖的传统,尊重祖先,尊重祖先创造的优良传统,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这种传统已经积淀为一种民俗文化心理,成为人们的集体意识。③清明节的习俗又与现在消失了的节日上巳节有关。农历三月三日的上巳节有两个活动内容:一是人们在春天到来之时到野外踏青嬉戏;二是招魂续魄,召唤亲人的亡魂,也召唤自己的魂魄回归。随着原始信仰的淡化,上巳节演变成了春游,上巳节消失了,这个文化因子却在清明节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人们在节日里踏青郊游,尽享春光。或家族合欢,或交友团聚,总之在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凝聚力。④清明节的另一项民俗活动是插柳,清明节又叫“插柳节”。插柳有多种形式:有的插在家里的门楣上,有的戴在头上。柳枝插在门楣上,其文化含义在于辟邪除灾,民间认为这样做是图个吉利。另外柳枝插在门楣上,还意味着家庭兴旺。而把柳插在头上,为的是求生保健,青春永驻。中国人喜柳爱柳,柳树是旺盛生命力的象征。⑤经过历史的演变,现代清明节主要的民俗活动是扫墓和植树。这是传统继承中的变异。但是无论如何变异,都存在着古老的文化因子。农历节日及其习俗是几千年文化积累的结果,民众习惯用它们来表现自己心中的价值,走过有意义的人生历程,这种价值与文化形态的契合是很难改变的。清明节是中国民众共享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保护和弘扬清明节文化,可以提升民众的文化认同意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财富。⑥祭祖:清明节,是春季祭祖最隆重的节日。春天,民间多修补房舍,以防夏季雨漏。由活人联想到逝者,田间坟头经过风吹雨淋,往往塌陷低落。清明节上坟时,铲除坟头杂草,用新土将坟堆加高加固,称为整修阴宅,表现了儿孙对先人的哀思。⑦踏青:清明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体育活动的习俗。远足踏青中常见的活动有荡秋千、拔河、扑蝶、蹴鞠等。放风筝: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在古人看来,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放风筝可以放走秽气。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会给自己带来好运。⑧扫墓祭祖主要是追寻先人,寄托哀思,给人的印象是悲伤的。其实,清明还有它的另一面——欢快踏青。墓间祭扫的悲情与春游兴酣的喜悦,是通过什么力量连结在一起的呢?古时农历三月三日上巳节,主要风俗是踏青、临河洗浴,以祈求收获生命的力量,祛除魔鬼的作祟。自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祭祖之余,便兴致勃勃地郊游宴饮。宋元时期,清明游春宴饮之风更盛。上巳习俗被清明节吸纳进去,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清明、上巳两节前后相接,相距不远,清明郊外上坟时可顺便踏青;二是中华民族是个乐天知命的民族,人们视亲人之死为“归”,生死之间不是绝对的对立,“归”为“生”的延长或补充。清明节,人们要祭奠亡人,以通阴间;同时也需要迎春活动,以顺阳气。⑨……⑩哀与乐看似难以融合,但清明节作为华夏文明特有的文化符号,实现了两者的并存,这正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性格和特点。因此,对于清明节这样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积淀的节日,我们需要做的是分清清明节的各个内涵。如果这一节日能促使人们以实际行动去热爱生命,就会打消很多人对“我们的节日”的质疑,也能让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10.阅读材料二,完成题目。(4分)(1)第②段中“鸟类学家认为全世界候鸟迁徙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中的“主要”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④段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阅读材料四,说说清明节是怎样起源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结合材料并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对材料四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下列对清明节所包含的人文精神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清明之日,桐始华”,古籍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了清明的节日特点。B.清明节的民俗活动是插柳,中国人喜欢在清明节把柳枝插在门楣上或头上,是因为对旺盛生命力的向往和祈求。C.清明祭祖并郊游宴饮,始于唐代;宋元时,清明游春饮宴之风更盛。如今游宴活动更丰富的清明节,已经很好地融入现代生活。D.人们清明节放风筝时,剪断风筝牵线,任其远飞,是为了寄托对先人的哀思与尊重。(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17分)【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注],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节选自郑燮《游江》)[注]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1)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窃乐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名之者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见修竹数千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而年又最高/从竹缝中向外而窥B.山之僧智仙也/静坐久之C.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有二小儿戏于沙上D.望之蔚然/有亭翼然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结合乙文内容,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蕴含了怎样的哲理?(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题目。(5分)【甲】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乙】行香子(北宋)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18.【乙】词中的“倚”字用得好,好在哪里?(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两首诗词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通过描绘春日图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名著阅读。(8分)2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4分)①A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掸不得。A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②A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1)语段①中的A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语段②中的“奸贼”指的是______________。(填人名)(2分)(2)语段①中的“两个公人”和语段②中的“三个人”都是受人指使要来谋害A性命的人,请结合名著,分析A对这两拨人不同态度的原因。(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习总书记常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请从下列名著作品的人物中任选其一,结合其相关奋斗经历说说他的“幸福”何在?(4分)A.《骆驼祥子》中的祥子 B.《红岩》中的江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作文(60分)22.片段作文。(10分)《怀疑与学问》一文中指出,做学问不要盲从或迷信,要有怀疑的精神。请你写一段文字论证这个观点。200字左右。要求:①可以用相关事例、名言等材料作为论据,论证题目中的观点。②要对所用材料进行具体分析,不能只是简单的“观点+材料”式论述。2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作。(50分)(1)人生处处有挑战:学习中,解决难题,发挥潜力,是一种挑战;操场上,挥洒汗水,超越自我,是一种挑战;漆黑夜晚,独自回家,战胜怯懦,是一种挑战……迎接挑战是人类不断进取的动力之一。迎接挑战,中华民族创造了遨游太空的美丽神话;迎接挑战,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实现了战胜疫情的伟大壮举……挑战自己,我们才能不断成长;迎接挑战,人类才能不断进步。请以“我战胜了那次挑战”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讲讲你遇到的挑战是什么?又是如何战胜它的?战胜过后有哪些思考和认识?(2)甘宇是四川泸定昌源电力开发有限公司职工。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发生6.8级地震后,他和当地村民罗永坚守电站,及时拉闸泄洪,拯救了上百人的生命。为了逃生,罗永去找救援队,之后两人便失去了联系。9月8日,罗永在被困75小时后获得救援。但是,甘宇却失去了联系。9月21日,在失联17天后,甘宇被自发上山寻人的当地村民倪太高发现,从而成功获救。在平凡的岗位上,罗永和甘宇没有放弃坚守;在艰难的17天中,甘宇没有放弃坚持;在不断的余震中,倪太高没有放弃寻找。他们一起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你的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2022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30分)1.(1)略(2分)(2)C(3分)(3)B(3分)(4)C(3分)2.(1)C【解析】第一组:刻不容缓形容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间不容发①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②形容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这里用第②个义项。第二组:游弋指在水中游动;游荡指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又指闲游闲逛;第三组:圣洁指神圣而没有私心;纯洁指纯粹洁白,没有污点。(3分)(2)示例:上联:天下爱下联:情留四方(言之有理即可,2分)3.(1)B(3分)(2)递进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2分)4.将“一条”放在“细细的”之前。(2分)5.(1)①明月来相照②我寄愁心与明月③千里共婵娟④静影沉璧(2)⑤沉舟侧畔千帆过⑥直挂云帆济沧海⑦山入潼关不解平(7分)二、阅读(60分)6.①服从安排,担任第一任舰长,西昌舰刚服役就参加战斗。②爱护官兵,不怕牺牲,在危急时刻,救下士兵,挽救西昌舰。③心系、热爱海军事业,在病痛中始终关心军舰(只要西昌舰一启航,腰部就会隐隐作痛;新西昌舰上举行海葬)。④忠于海军事业,认为军人就应该像军舰一样,随时接受祖国的召唤,轰轰烈烈的远航。(答出三点即可,6分)7.(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了老西昌舰驶离海军博物馆码头的过程,渲染了老西昌舰启程远航时庄严的气氛。(3分)(2)“真羡慕”写出了父亲极度渴望能够再次驾舰远航的心理,同时也道出了因自己重病在身而无法实现愿望的遗憾心情。(3分)8.①西昌号驱逐舰为海军事业再做贡献,当靶舰而“远航”。②老舰长生命远逝,精神长存。③新一代军人在继承和超越中“扬帆远航”。(3分)9.①从西昌舰最后一次远航写起,开篇就留下了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小说第②段写老西昌舰深夜起航,肖海波心中总想着父亲是否入睡的问题,与后面父亲用手电发信号询问相呼应。③小说两次提到老西昌舰,只要一起航,父亲的腰部就会疼的细节,推动小说情节发展。(言之有理即可,2分)10.(1)不能。(1分)“主要”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去掉则影响文意表达。(1分)(2)举例子,用家燕从英国迁徙到南非的例子,具体地说明候鸟在迁徙途中要遭遇许多困难。(2分)11.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七课《生命之间》配套听课评课记录
-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2章2.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第1课时)听评课记录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听评课记录
-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听评课记录1
-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听课评课记录1(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口算练习题三
-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小结练习》听评课记录
- 听评课记录数学二年级
- 小学生营养餐饭堂工作人员聘用合同范本
- 人员派遣租赁协议书范本
- (正式版)FZ∕T 80014-2024 洁净室服装 通 用技术规范
- 新起点英语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材料投放的现状调查报告(定量论文)8700字】
- 剪映专业版:PC端短视频制作(全彩慕课版) 课件 第3章 短视频剪辑快速入门
-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 带状疱疹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HZ与PHN)
- 汉密尔顿抑郁和焦虑量表
- 风电场事故案例分析
- 前列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 EPC项目设计及施工的配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