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_第1页
四川省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_第2页
四川省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_第3页
四川省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_第4页
四川省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四川省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总分50,其中23题到25题为不定项选择)1.(2分)年幼的弟弟发现密封的面包被挤扁总说面包变少了,哥哥却说面包没变。你认为哥哥所说的“没变”可能是指下列哪个物理量()A.体积 B.质量 C.密度 D.硬度2.(2分)一只自制温度计标准大气压下测量冰水混合物时为4摄氏度,测量沸水时为94摄氏度,当测量某一液体温度为31摄氏度时,则此液体的真实温度为()A.30摄氏度 B.34.4摄氏度 C.31摄氏度 D.36摄氏度3.(2分)如图是光在玻璃和空气两种介质界面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 B.折射角为40°,界面右侧是玻璃 C.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 D.折射角为50°,界面左侧是玻璃4.(2分)在图甲、乙所示的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 B.甲、乙都为凸透镜 C.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 D.甲、乙都为凹透镜5.(2分)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距依次为6cm、18cm和24cm,分别得到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满足关系式()A.f<6cm B.6cm<f<18cm C.9cm<f<12cm D.18cm<f<24cm6.(2分)在没有其它光照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是()A.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D.全身呈绿色7.(2分)如图所示,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此时在光屏中心已成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B.若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像 C.若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 D.在图示中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镜,将光屏左移可再次成清晰的像8.(2分)小明将凸透镜紧靠如图甲所示的一幅卡通图片,然后将凸透镜逐渐远离图片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如图乙所示四个不同的像,则四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③②④①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9.(2分)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等大的清晰像,若保持物距不变,更换一个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要想在屏上出现清晰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使屏远离透镜 B.使屏靠近透镜 C.使屏向上移动 D.使屏向下移动10.(2分)如图所示,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调节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撤去眼镜片,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A.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 B.是凹透镜,属远视眼镜 C.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 D.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11.(2分)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密度为4kg/m3 B.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物质的密度小 C.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甲的体积比乙大 D.同种物质的m与V的比值是一定的,与m和V无关12.(2分)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13.(2分)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A. B. C. D.14.(2分)在相同的烧杯中盛放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液体,液面如图所示,三种液体密度关系是()A.ρ丙>ρ甲>ρ乙 B.ρ乙>ρ甲>ρ丙 C.ρ甲>ρ乙>ρ丙 D.ρ丙>ρ乙>ρ甲15.(2分)某同学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所示,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16.(2分)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夏天车窗小水珠在车的外侧 B.夏天车窗小水珠在车的内侧 C.打开冰箱的冷气和开水的热气不是同一种物质 D.树荫下的冰水混合物和太阳下的冰水混合物温度不同17.(2分)2014年最为特别的天象之一﹣﹣“超级月亮”出现于8月11日凌晨,它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18.(2分)两个实心物体。它们质量之比是2:1,体积之比是2:3,则这两物体密度之比是()A.3:1 B.4:3 C.3:4 D.1:319.(2分)龟和兔在路程为s0的一段平直赛道上进行赛跑竞技比赛,他们赛跑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龟和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龟比兔先到达比赛的终点 C.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总是比龟跑得快 D.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比龟的平均速度大20.(2分)在放映幻灯片时,要使得银幕上的像更大一些,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使幻灯机靠近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大 B.使幻灯机远离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大 C.使幻灯机靠近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小 D.使幻灯机远离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小21.(2分)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cm,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盒盖上的凸透镜打碎了。为了修好观察盒,老师分别给他提供了焦距为4cm、8cm、10cm和12cm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择()A.焦距为4cm的凸透镜 B.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 C.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D.焦距为8cm的凸透镜22.(2分)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分解成红、橙、黄、绿、蓝、灰、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多选)23.(2分)在速度计算公式当中,对此公式理解正确的是()A.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B.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C.时间一定时,路程与速度成正比 D.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24.(2分)在计算公式当中,对此公式理解正确的是()A.质量一定时,体积与密度成反比 B.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C.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D.体积一定时质量与密度成反比(多选)25.(2分)在下列选项中其中正确的是()A.测量固体密度时先用排水法测固体体积再测质量所测固体密度值偏大 B.测液体质量时先测杯和液体再测倒出液体后的空杯质量所测液体质量偏大 C.测液体密度时应先测杯和液体总质量再倒出部分液体测体积再测剩余部分液体和杯的质量 D.一只紧贴水杯的铅笔在远离水杯的过程当中我们看到的像先变大再变小二、解答题26.(4分)请用你所学相关知识解释为什么小车前挡风玻璃是斜的而不是竖直的?迎着月亮走亮的是水还是地面并解释其原因?三、作图题27.(2分)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射向玻璃砖,并穿过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和离开玻璃砖的折射光线。28.(2分)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请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画出一条由S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P点的光线。四、填空题(共14分每空1分)29.(4分)身高为170cm的同学距平面镜3m,则他的像距他本人m,像的高度为m,当他以1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时,他在镜中的像以m/s的速度向他走来,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0.(1分)如图是某时刻小明家电子时钟显示的时间,若小明从背后的平面镜中看,时间应该是。31.(2分)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中发现成像在光屏下方,为了成像在光屏中央应将透镜向移动或者将蜡烛向移动。32.(1分)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m。33.(3分)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凸起程度可改变的水透镜。通过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或抽水,可以改变水透镜的凸起程度。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则该像是倒立、的像;向左移动蜡烛,保持光屏和水透镜位置不动,为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应通过注射器。(选填“注水”或“抽水”)34.(3分)当摄影师用一台镜头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全班同学照完合影后,接着又要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则这时摄影师应该(填“增大”或“减小”)物距,同时(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若镜头上不小心落了一只小甲虫,则底片上的像将完整。(“依然”或“不”)五、实验探究题(共15分题)35.(7分)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调,使天平横梁平衡;(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所示,则盐水的质量是g,再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盐水的密度为kg/m3,这个密度比真实值;(偏大/偏小)(3)如果此同学不小心把物体和砝码放反了此时托盘天平上所放的砝码是怎样的;A、砝码50g、10g、5g,游码3gB、砝码50g、10g,游码2gC、砝码50g、20g,游码5gD、砝码20g、20g、10g,游码2g(4)小聪同学在实验中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倒入盐水后测出其总质量m2。在将盐水倒入量筒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盐水较多,无法全部倒完,他及时停止了操作。同组同学讨论后认为仍可继续完成实验,于是小聪读出此时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又加了一个步骤,顺利得出了盐水的密度。你认为增加的步骤是:,请帮小聪写出计算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36.(8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如图甲所示,(1)该实验应在较(亮或暗)环境中进行,应选择较(薄或厚)的玻璃板。(2)若A蜡烛点燃,则B蜡烛(点燃或不点燃),眼睛在侧观察。(3)选取两只完全相同蜡烛目的:,实验方法:,若玻璃板厚度为7mm,透过玻璃板看到两个像,这两个像的距离为。(4)刻度尺作用:。(5)如图乙所示,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实验中会出现的情况是。三、计算题(共12分)37.(6分)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38.(6分)现有一空瓶质量为200g,装满水后总质量为800g,若用该空瓶装满另一种液体后总质量为920g,求:(1)该瓶装满水后水的体积;(2)另一种液体的质量和密度。

2023-2024学年四川省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总分50,其中23题到25题为不定项选择)1.(2分)年幼的弟弟发现密封的面包被挤扁总说面包变少了,哥哥却说面包没变。你认为哥哥所说的“没变”可能是指下列哪个物理量()A.体积 B.质量 C.密度 D.硬度【分析】①物体所占空间大小是体积;②物体所含物质多少叫质量,质量是否变化看物质多少是否变化;③某种物质质量与其体积之比叫密度;④物体能够承受压力的程度叫硬度。【解答】解:A、面包体积发生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面包被挤扁,形状发生变化,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故B符合题意;C、面包质量不变,体积变小,由公式ρ=知,密度变大。故C不符合题意;D、面包被挤扁,硬度发生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物体物理属性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难度不大。2.(2分)一只自制温度计标准大气压下测量冰水混合物时为4摄氏度,测量沸水时为94摄氏度,当测量某一液体温度为31摄氏度时,则此液体的真实温度为()A.30摄氏度 B.34.4摄氏度 C.31摄氏度 D.36摄氏度【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而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4℃,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94℃,中间是90个小格,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温度计插入液体中显示温度是22℃,距离4℃有18个小格,求出18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就是液体的实际温度。【解答】解:温度计上一个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的温度为31℃时,这种液体的实际温度为℃×(31﹣4)=30℃。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问题温度计的有关计算,我们要根据实际温度和显示温度相等,列一个方程进行解答,本题有一定的难度,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对待。3.(2分)如图是光在玻璃和空气两种介质界面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 B.折射角为40°,界面右侧是玻璃 C.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 D.折射角为50°,界面左侧是玻璃【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此题首先根据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找出法线,从而确定界面,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解答】解:由图可知,∠BOE=60°,所以∠COE=90°﹣60°=30°,而∠COF=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CD为法线,AB为界面,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G一定为折射光线,EO为入射光线,OF为反射光线。由入射角∠COE=30°,折射角∠GOD=50°,可知界面AB的左边是玻璃,故只有选项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掌握定律的内容,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确定法线,从而确定界面,则可首先确定出折射光线,根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入射光线,最后确定反射光线。4.(2分)在图甲、乙所示的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 B.甲、乙都为凸透镜 C.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 D.甲、乙都为凹透镜【分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解答】解: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甲、乙透镜后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因此两图都应是凸透镜。故选:B。【点评】在判断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会聚”还是“发散”时,可用延长入射光线的方法来判断。若入射光线的延长线在折射光线的里面,则光线被发散;如图:,反之,光线被会聚5.(2分)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距依次为6cm、18cm和24cm,分别得到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满足关系式()A.f<6cm B.6cm<f<18cm C.9cm<f<12cm D.18cm<f<24cm【分析】解答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①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②当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③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解答时,根据物距和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别列出不等式,从而确定凸透镜焦距的范围。【解答】解:当物距为6cm时,成放大的虚像,所以6cm<f﹣﹣﹣﹣﹣①;当物距为18cm时,成放大的实像,所以f<18cm<2f,则9cm<f<18cm﹣﹣﹣﹣﹣②;当物距为24cm时,成缩小的实像,所以24cm>2f,则f<12cm﹣﹣﹣﹣﹣③。综合3个不等式可得,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9cm<f<12c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要知道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难点是解不等式组。6.(2分)在没有其它光照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是()A.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D.全身呈绿色【分析】(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2)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它颜色不同的色光;(3)不透明的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色光。【解答】解:舞台追光灯发出绿光,照在白上衣,白上衣可以反射绿光,白上衣反射的绿光进入观众的眼中,观众看到上衣就是绿色的;红裙子只能反射红光,不能反射绿光,绿光照在红裙子上被吸收,观众看到的裙子是黑色的。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不透明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是一道基础题;应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7.(2分)如图所示,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此时在光屏中心已成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B.若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像 C.若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 D.在图示中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镜,将光屏左移可再次成清晰的像【分析】A、当u>2f、f<v<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B、想使蜡烛在光屏上所成像变大,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C、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近视镜是发散透镜,对光线由发散作用。【解答】解:A、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故A错误;B、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当u>2f、f<v<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变大,并将光屏向左移动,像距变小,像变小。故B正确;C、若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没有像,故C错误;D、在图示中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镜,近视镜是发散透镜,对光线由发散作用,成的像要远离凸透镜,故将光屏右移可再次成清晰的像,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特点的应用,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关键。8.(2分)小明将凸透镜紧靠如图甲所示的一幅卡通图片,然后将凸透镜逐渐远离图片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如图乙所示四个不同的像,则四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③②④①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实像时,物距越远,像越小。【解答】解:小明将凸透镜紧靠书上的一幅卡通图片,说明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凸透镜成的虚像是放大的,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接近物体的大小,也就是成的虚像越小,故先看到②,当在一倍焦距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看到的像逐渐变大,当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像,即看到的为①,继续远离大于2倍焦距时,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即为③,成实像时,物距越远,像越小。因此最后看到的是④,故四个像的顺序为②①③④。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平时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总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9.(2分)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等大的清晰像,若保持物距不变,更换一个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要想在屏上出现清晰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使屏远离透镜 B.使屏靠近透镜 C.使屏向上移动 D.使屏向下移动【分析】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v=2f;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解答】解:当u=20cm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与蜡烛等大的像,所以2f=20cm,即f=10cm;当凸透镜焦距为15cm时,f=15cm<20cm<2f=30cm,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30cm,所以屏应远离透镜。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难度适中,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是解题关键。10.(2分)如图所示,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调节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撤去眼镜片,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A.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 B.是凹透镜,属远视眼镜 C.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 D.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分析】首先根据题意“撤去眼镜片,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可知该镜片对光线的作用,然后根据远视镜片是凸透镜,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判断。【解答】解:由题意“撤去眼镜片,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说明撤去眼镜片后,对光的会聚能力减弱,说明该镜片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则该透镜为凸透镜,属于远视眼镜。故选:D。【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要熟练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11.(2分)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密度为4kg/m3 B.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物质的密度小 C.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甲的体积比乙大 D.同种物质的m与V的比值是一定的,与m和V无关【分析】由图像知:横轴代表物质体积,纵轴代表质量。(1)某一体积V,在图中得出甲、乙的质量,根据质量大小得到质量与体积比值大小关系,根据密度公式比较甲、乙两物质的密度关系;(2)某一质量m,在图中得到甲、乙体积大小关系;(3)图中可以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解答】解:由图像知:A、甲物质的密度为ρ甲===4g/cm3=4×103kg/m3。故A不正确;B、在横轴取一定的体积V=2cm3,可以看出,m甲>m乙,所以>,说明甲物质的密度大于乙物质的密度。故B不正确;C、在纵轴取一定质量m=8g,可以看出,V甲<V乙。故C不正确;大小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同种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利用好图像和控制变量法(相同体积比较质量、相同质量比较体积)是本题的关键。12.(2分)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2)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解答】解:A、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20cm时,所以f=10cm.不符合题意。B、当u=15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不符合题意。C、当u=2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不符合题意。D、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像距、像之间的关系,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13.(2分)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A. B. C. D.【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解答】解:当u>f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圆柱体的左边在2f之外,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像距v在f与2f之间;圆柱体的右边在f与2f之间,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像距v>2f;符合要求的只有B图。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以及应用,要求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做到深刻理解,并能灵活应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14.(2分)在相同的烧杯中盛放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液体,液面如图所示,三种液体密度关系是()A.ρ丙>ρ甲>ρ乙 B.ρ乙>ρ甲>ρ丙 C.ρ甲>ρ乙>ρ丙 D.ρ丙>ρ乙>ρ甲【分析】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当质量相同时,密度越大,体积越小,放入完全相同的烧杯中时,液面最低,由图中可看出深度的高低判断出密度的大小。【解答】解:根据公式ρ=可知,当质量相同时,密度越大,体积越小,由图中可看出深度最高的是乙,所以乙的密度最小,丙的体积最小,所以密度最大,因此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乙<ρ甲<ρ丙。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利用所给信息来判断液体密度的大小,再根据密度公式来判断密度的大小,关键是已知质量相同。15.(2分)某同学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所示,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凹透镜矫正。【解答】解:由题干图可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模型是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16.(2分)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夏天车窗小水珠在车的外侧 B.夏天车窗小水珠在车的内侧 C.打开冰箱的冷气和开水的热气不是同一种物质 D.树荫下的冰水混合物和太阳下的冰水混合物温度不同【分析】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液化要放热。【解答】解:AB、夏天,车内温度低于车内,故车窗外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成小水珠附在车窗外,故A正确,B错误;C、打开冰箱的冷气和开水的热气是同一种物质,故C错误;D、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故树荫下的冰水混合物和太阳下的冰水混合物温度相同,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液化现象和晶体熔化的特点,属于基础题。17.(2分)2014年最为特别的天象之一﹣﹣“超级月亮”出现于8月11日凌晨,它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分析】显微镜结构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用来看清微小物体的。而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用来观看远处物体的。【解答】解:A、望远镜的物镜是使得无限远处的物体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而显微镜的物镜是为了使得载物片上的物体成一个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B、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故B错误;C、望远镜的物镜的目的是使得无限远处的物体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D、望远镜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相关知识,关键知道它们的组成和作用。特别是望远镜,种类很多。18.(2分)两个实心物体。它们质量之比是2:1,体积之比是2:3,则这两物体密度之比是()A.3:1 B.4:3 C.3:4 D.1:3【分析】已知他们的质量之比和体积之比,根据公式ρ=可求密度之比。【解答】解:已知:=,=,则密度之比==×=×=。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密度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本题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19.(2分)龟和兔在路程为s0的一段平直赛道上进行赛跑竞技比赛,他们赛跑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龟和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龟比兔先到达比赛的终点 C.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总是比龟跑得快 D.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比龟的平均速度大【分析】(1)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分析图象判断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2)位置相同时,表示同时到达某一地点;(3)根据v=比较兔子和乌龟速度的大小。【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乌龟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兔子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在t2﹣t3时间内静止不动,t3时刻以后又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说法不正确。B、兔子跑完全程用的时间是t4,乌龟跑完全程用时间t5,t4<t5,兔子先到达终点,故B说法不正确。C、兔子在t2﹣t3时间内静止不动,乌龟比兔子跑的快,故C说法不正确。D、根据v=可判断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子比龟的平均速度大,故D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龟兔赛跑考查学生对s﹣t图象的理解,掌握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20.(2分)在放映幻灯片时,要使得银幕上的像更大一些,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使幻灯机靠近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大 B.使幻灯机远离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大 C.使幻灯机靠近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小 D.使幻灯机远离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小【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幻灯机的制作原理,知道幻灯机是根据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同时还要知道物距和像距的变化规律,即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解答】解:因当物体能过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故此时让像变大,就要增大像距,同时减小物距;由于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为物距,银幕与镜头的距离为像距,故要将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减小,把银幕到镜头的距离增大即可。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及应用,一定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搞清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是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21.(2分)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cm,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盒盖上的凸透镜打碎了。为了修好观察盒,老师分别给他提供了焦距为4cm、8cm、10cm和12cm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择()A.焦距为4cm的凸透镜 B.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 C.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D.焦距为8cm的凸透镜【分析】根据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物距和焦距的关系进行判断: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解:盒盖处安装凸透镜,盒底处有昆虫,要使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物距小于焦距,此时物距是10cm,所以选择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故选:B。【点评】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22.(2分)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分解成红、橙、黄、绿、蓝、灰、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分析】(1)小孔成像依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成倒立的实像,像可能放大可能缩小;(2)近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发散作用可以使成像后移到视网膜上,远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后,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可以使成像前移到视网膜上;(3)白光分解成七色光叫光的色散,是光的折射现象;(4)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即使是看不见的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解答】解:A、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此项错误;B、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故正确;C、白光由七色光组成,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故错误;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此项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通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与掌握,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多选)23.(2分)在速度计算公式当中,对此公式理解正确的是()A.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B.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C.时间一定时,路程与速度成正比 D.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分析】根据速度的定义,结合速度公式分析即可。【解答】解:AB、速度大小等于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大小跟比值有关,跟路程无关,跟时间无关,故AB错误;C、根据v=可知,时间一定时,路程与速度成正比,故C正确;D、根据v=可知,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故D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考查速度的理解,知道速度大小等于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大小跟比值有关,跟路程无关,跟时间无关。24.(2分)在计算公式当中,对此公式理解正确的是()A.质量一定时,体积与密度成反比 B.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C.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D.体积一定时质量与密度成反比【分析】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跟物体的体积、质量无关,密度的大小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解答】解:A、由可知,质量一定时,体积与密度成反比,故A正确;B、同种物质的前提下,密度一定,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如果是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没有直接的关系,故B错误;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体的体积无关,故C不正确;D、由m=ρV可知,当体积一定时,质量与密度成正比,故D不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物理意义:关键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体的体积、质量无关。(多选)25.(2分)在下列选项中其中正确的是()A.测量固体密度时先用排水法测固体体积再测质量所测固体密度值偏大 B.测液体质量时先测杯和液体再测倒出液体后的空杯质量所测液体质量偏大 C.测液体密度时应先测杯和液体总质量再倒出部分液体测体积再测剩余部分液体和杯的质量 D.一只紧贴水杯的铅笔在远离水杯的过程当中我们看到的像先变大再变小【分析】(1)先测量固体的体积,石块上会沾有水,再测量其质量,会影响质量的测量值,据此分析即可;(2)若先测水和杯子的质量,再测量倒出水后杯子的质量,则所测水的质量偏小;(3)实验过程主要是测量液体的质量与体积,并考虑尽量减小实验的误差;(4)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解答】解:A、先用量筒测固体的体积,再用天平测固体的质量,固体上会沾有水,导致质量的测量结果变大,最后计算密度,根据公式ρ=可得,密度偏大,故A正确;B、先测量盛满水的杯子总质量,倒出水后,再测出空玻璃杯的质量,由于玻璃杯中的水不能全部倒出,所以水的质量测量有偏小,故B错误;C、正确测量液体密度的步骤:①将待测液体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②将烧杯中牛液体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液体的体积;③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故C正确;D、装满水的玻璃杯在水平方向上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刚开始时,铅笔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铅笔从贴着水杯由近到远慢慢移动的过程中,由于此时成的是虚像,物距变大,所以像会逐渐变长,故D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了测量物体的密度容易出现错误,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属于基础题。二、解答题26.(4分)请用你所学相关知识解释为什么小车前挡风玻璃是斜的而不是竖直的?迎着月亮走亮的是水还是地面并解释其原因?【分析】(1)从车辆行驶的安全角度考虑,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行分析,即玻璃不仅透明,而且还可以当做平面镜,在夜间行驶时,玻璃能够成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斜安装时,成的像在玻璃的斜上方,不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2)水面和地面都反射月光,水面对月光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入射光线是平行光线,反射光线也是平行光线;地面对月光发生的是漫反射:入射光线是平行光线,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解答】解:为保证夜间行车的安全。小汽车前挡风玻璃倾斜安装是因为后面车辆射来的光,照射到前挡风玻璃后,斜向下反射;当车内景物被照亮时,通过前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在驾驶员前面的斜上方。这样车内驾驶员不至由于反射光而受到干扰;迎着月亮走亮的是水,当人迎着月光走时,水面发生的镜面反射能够使更多的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水面看起来较亮,而地面发生的是漫反射,光射向各个方向,进入人眼睛的光较少,所以地面看起来较暗。故答案为:为保证夜间行车的安全。小汽车前挡风玻璃倾斜安装是因为后面车辆射来的光,照射到前挡风玻璃后,斜向下反射;当车内景物被照亮时,通过前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在驾驶员前面的斜上方。这样车内驾驶员不至由于反射光而受到干扰;迎着月亮走亮的是水,当人迎着月光走时,水面发生的镜面反射能够使更多的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水面看起来较亮,而地面发生的是漫反射,光射向各个方向,进入人眼睛的光较少,所以地面看起来较暗。【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玻璃能成像来分析问题以及光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题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这是本题的重要依据,在日常的活动中注意观察是学好物理这门课的关键。三、作图题27.(2分)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射向玻璃砖,并穿过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和离开玻璃砖的折射光线。【分析】光的折射规律: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入射时,折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直线上。【解答】解:首先光从空气垂直进入玻璃砖,所以其传播方向不变;然后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先过入射点垂直于界面画出法线,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光线的画法,首先要熟练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关键是搞清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特别注意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28.(2分)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请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画出一条由S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P点的光线。【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首先作出像点S′的发光点S,连接PS′,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再画出入射光线SO。【解答】解:作出像点S′的对称点,即为发光点S,连接S′P,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再连接SO,画上箭头,则SO为入射光线,OP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点评】注意平面镜成像的基本特点是物像关于平面镜的轴对称;所有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都要过像点。四、填空题(共14分每空1分)29.(4分)身高为170cm的同学距平面镜3m,则他的像距他本人6m,像的高度为1.7m,当他以1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时,他在镜中的像以2m/s的速度向他走来,像的大小将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解答】解: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该同学距平面镜3m,他的像距平面镜也是3m,则他的像距他本人6m;像和物体大小相同,他身高170cm,则像的高度为170cm;若人以1m/s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同时像也以1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则像对于人的速度是两速度之和,即2m/s.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不变。故答案为:6;1.7;2;不变。【点评】牢记平面镜成像特点,根据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大小相同来分析实际问题。30.(1分)如图是某时刻小明家电子时钟显示的时间,若小明从背后的平面镜中看,时间应该是21:51。【分析】利用镜面对称的性质求解。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解答】解: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从背后的镜子中看时,左右会反过来,则看到的时间为21:51。故答案为:21:51。【点评】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解决此类题应认真观察,注意技巧。31.(2分)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中发现成像在光屏下方,为了成像在光屏中央应将透镜向上移动或者将蜡烛向下移动。【分析】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解答】解: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中发现成像在光屏下方,为了成像在光屏中央,根据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应将透镜向上移动或者将蜡烛向下移动。故答案为:上;下。【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属于基础题。32.(1分)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2m。【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结合图示,先求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然后减去被测者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3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视力表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3m,所以,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的距离为2.3m+2.3m﹣0.4m=4.2m。故答案为:4.2。【点评】牢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所在,解答此题时要注意认真审题(包括图示),搞清题干的问题和各已知条件的关系。33.(3分)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凸起程度可改变的水透镜。通过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或抽水,可以改变水透镜的凸起程度。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则该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向左移动蜡烛,保持光屏和水透镜位置不动,为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应通过注射器抽水。(选填“注水”或“抽水”)【分析】(1)解决此题要知道当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此时物距小于像距。(2)凸透镜越厚,折光能力越强,焦距越短,据此分析即可判断。【解答】解:(1)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并且能在光屏上成实像,所以物距一定是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所以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2)向左移动蜡烛,即此时的物距变大,像距应该变小,即光屏应该向左移动,才能使得像清晰,但若保持光屏和透镜不变,仍使得像成在光屏上,即需要让凸透镜的会聚能力减弱,即需要让凸透镜变薄,故应该向外抽水。故答案为:放大;实;抽水。【点评】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理解凸透镜焦距变化后对实验过程的影响是解决该题的关键。34.(3分)当摄影师用一台镜头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全班同学照完合影后,接着又要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则这时摄影师应该减小(填“增大”或“减小”)物距,同时增大(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若镜头上不小心落了一只小甲虫,则底片上的像将依然完整。(“依然”或“不”)【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像变大时,像距也变大,而物距变小。所谓凸透镜即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对于照相机来说,其镜头就是一个凸透镜,其能成像也是利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缘故,所以若镜头上不小心落了一只小甲虫,此时剩余部分是一个凸透镜,故据此能判断此时透过镜头光线的多少是否发生了改变,且能判断能否否成像。【解答】解:当照完合影后,又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时,照相机所成的像变大了,像距也要变大,物距变小,故照相机到小明的距离变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变大。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即所拍摄的物体反射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聚在照相机的底片上,此时就能在底片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若镜头上不小心落了一只小甲虫,剩余的部分一般仍是凸透镜,故仍能成一个完整的像,但此时透过镜头的光线少了,所以此时所成的像应该比原来暗一些。故答案为:减小;增大;依然。【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时的像的大小与像距、物距的关系。知道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落了一只小甲虫后,其他部分仍是一个凸透镜,据此分析是解决该题的关键。五、实验探究题(共15分题)35.(7分)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使天平横梁平衡;(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所示,则盐水的质量是32g,再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盐水的密度为1.07×103kg/m3,这个密度比真实值偏大;(偏大/偏小)(3)如果此同学不小心把物体和砝码放反了此时托盘天平上所放的砝码是怎样的A;A、砝码50g、10g、5g,游码3gB、砝码50g、10g,游码2gC、砝码50g、20g,游码5gD、砝码20g、20g、10g,游码2g(4)小聪同学在实验中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倒入盐水后测出其总质量m2。在将盐水倒入量筒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盐水较多,无法全部倒完,他及时停止了操作。同组同学讨论后认为仍可继续完成实验,于是小聪读出此时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又加了一个步骤,顺利得出了盐水的密度。你认为增加的步骤是:用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总质量m3,请帮小聪写出计算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分析】(1)在天平使用时,应先将天平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而后将天平的游码归零,后根据指针的偏转方向判断天平哪端下沉,调节过程中,调节天平平衡时,平衡螺母向上翘的方向移动。(2)天平读数时应将砝码的质量与游码的示数相加;盐水的质量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与空烧杯的质量之差;读出量筒中的体积,利用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相平;利用密度公式ρ=可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时,烧杯中会有残留,因此,会造成体积的测量结果偏小,这样也就影响了密度的测量结果;(3)若将物体和砝码位置放反了,则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对应的刻度值;(4)倒入盐水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与剩余盐水和烧杯总质量差就是倒入量筒中盐水质量,由此分析解答。【解答】解:(1)在调节过程中,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边调节;(2)由图甲知,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m总=50g+10g+2g=62g,盐水的质量m=m总﹣m杯=62g﹣30g=32g,由乙图知,盐水的体积V′=30cm3,盐水的密度:ρ==≈1.07g/cm3=1.07×103kg/m3;因为将盐水从烧杯倒入量筒时不可能完全倒干净,所以体积的测量结果会偏小,而质量的测量是准确的,根据ρ=可知,此密度的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大;(3)若将物体和砝码位置放反了,则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对应的刻度值;A、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50g+10g+5g﹣3g=62g,故A正确;B、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50g+10g﹣2g=58g,故B错误;C、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50g+20g﹣5g=65g,故C错误;D、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20g+20g+10g﹣2g=48g,故D错误;故选:A;(4)倒入盐水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与剩余盐水和烧杯总质量差就是倒入量筒中盐水质量,所以增加的步骤为:用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总质量m3;即倒入量筒中盐水质量m′=m2﹣m3,所以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故答案为:(1)右;(2)32;1.07×103;偏大;(3)A;(4)用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总质量m3;。【点评】用天平和量筒来测液体的密度,是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