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 概括归纳总结类材料综合题(含答题技巧题型专练70题)(原卷版)_第1页
专题13 概括归纳总结类材料综合题(含答题技巧题型专练70题)(原卷版)_第2页
专题13 概括归纳总结类材料综合题(含答题技巧题型专练70题)(原卷版)_第3页
专题13 概括归纳总结类材料综合题(含答题技巧题型专练70题)(原卷版)_第4页
专题13 概括归纳总结类材料综合题(含答题技巧题型专练70题)(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4概括归纳总结类材料综合题概括材料类综合题是紧扣给出的史学材料作答的中考历史题型,也是最为常见的综合题型,在综合题部分,这类题型可以占到1/3甚至1/2的分值。通常以“根据材料X,概括/归纳/总结……”“根据材料X并结合所学,概括/归纳/总结……”这样的设问出现,主要考察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进行提炼概括的能力。做概括材料类综合题的步骤主要有以下三步:1.读:①读题顺序:先精读设问部分,带着问题阅读材料,避免读材料的盲目性。②读题方法:阅读材料时,一定要读完整,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任何部分,包括标题、注释、出处等内容,从而提取有效信息,联想回顾材料相关的人物、历史事件等。2.找: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语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已有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思考。3.答:组织答案时需要注意紧扣题意、概括材料,坚持“问什么答什么”,不能脱离材料,随意发挥。尤其注意,以“根据材料X,概括/归纳/总结……”这种设问,基本答案从材料中概括,以“根据材料X并结合所学,概括/归纳/总结……”为设问,答案则既要概括材料,也要结合所学。1.(2023·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文化类创新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聚焦典籍中的经典名篇,立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材料一中的经典名句选自先秦典籍,请将①②③④处的典籍名称补充完整。材料二

春秋时代,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积极从事霸业活动。……到了战国时期,夺权胜利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扩展利益,先后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人们提出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2.(2023·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中,曾经出现过一些“盛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代文景时期,统治者特别注重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盛世局面。材料二

唐太宗在政治上有两个方面十分突出:一是用人,二是纳谏。在用人上,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的道理,多次下诏求贤。在纳谏上,唐太宗重视听取不同意见,处处鼓励大臣进谏。材料三

唐代贞观年间,在各项制度上都有较大建树,开元时期的制度建设更是洋洋大观,达到了唐代的最高成就。材料四

从封建社会的历史整体来看,治世少而乱世多。每个盛世的后期,都会积聚起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统治集团日益腐化,民生日趋艰难,从而引起新一轮的乱世。而且越到封建社会的后期,这种由治到乱的转化速度越快。——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盛世”局面被称为什么。(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位唐太宗时有名的贤臣。(3)据材料一、二、三,归纳封建“盛世”局面形成的条件有哪些。(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建“盛世”不能长期保持的原因。3.(2023·江苏常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战国末期,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局面。秦汉在广阔的疆域内和众多的民族间第一次实现了国家的大统一,并为巩固统一采取一系列措施,这为两千年中国古代的历史走向奠定了坚实基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历史趋势是统一。——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材料二

西汉王朝建立后,关系全局的国策是解决匈奴问题。到汉武帝时,反击匈奴的大规模战争持续了几十年。唐太宗即位之初,派遣十余万兵力征讨突厥以解除其军事威胁,随之又对突厥降众实行开明的统治政策,使得其他北方各族首领归心朝廷。清代康乾盛世的出现,同样与大规模的边疆经略密不可分。——摘编自孙家洲《论中国古代的盛衰巨变》(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战国末期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根本原因,列举秦汉时代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政治措施。(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汉武帝能够反击匈奴的主要背景,说明唐太宗时期“其他北方各族首领心归朝廷”的具体表现。(3)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关于我国古代盛世与边疆治理的观点。4.(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某中学以“探寻丝绸之路”为主题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这次活动,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

依据收集的材料,我们得出以下结论:①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②唐朝时期,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③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频繁;④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乙组探究唐朝“丝绸之路”后的结论(1)材料一为甲组收集的材料,请逐条归纳材料中的历史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概括当时的发展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写出材料二中结论的史实依据。(3)据上述两组的研究和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对连云港的未来,有哪些期盼?5.(2023·海南·统考中考真题)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碰撞、交流,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读左图,写出建立政权①的民族是;政权②的名称是读右图,写出西夏都城所在的位置(填字母),在今(填城市名)材料二

我们不能只认为宋、明这样的王朝可以代表中国,而忽略边疆民族建立的辽、金、西夏区域政权,……没有边疆何以中国?中国的历史就是边疆民族不断融入发展的历史。——魏坚《不理解草原文明,就无法理解中国历史》(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边疆民族“不断融入发展”的共同做法。材料三政权民族关系辽与宋共存165年,和平时期122年,失和时期仅43年宋与夏1038年开始不断有边境战争,1044年议和,1084年再次交战,1098年后再无大规模战争夏与金共存110多年,1122—1123年边境战争后议和,维持至1211年蒙古攻金——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简述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对“中国”国家发展的作用。6.(2023·江苏淮安·统考中考真题)人口的变化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人口数量】材料一

与前代户口相比,两汉人口最高为五千多万;唐代开元,天宝之际的人口六千万上下,这些人口创造了汉唐盛世……到宋徽宗年间,户数超过两千万,每户以五口计算,人口已超过了一亿,远远超过汉唐,几乎是汉唐的两倍。——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摘编)(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哪位皇帝的统治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六千万上下”人口创造的唐朝盛世局面是什么?北宋时期人口明显增加,写出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人口迁徙】材料二

这个时期最令人注目的汉语人群大规模南迁运动,分别发生在公元310年代和750年代……南迁的北方人口对地广人稀的南方来说,不仅是珍贵的劳动力,而且成为全方位带动南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1120年代由金朝入主中原造成的“靖康之难”,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北方人口的大规模南迁。——清华国学院《全球史中的文化中国》(摘编)(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造成公元310年代和750年代“汉语人群大规模南迁”的事件分别是什么。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大规模南迁使得经济格局发生的重大转变是什么?【人口结构】材料三

城市建置中坊市制的崩溃于宋代,更为市民阶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自由的发展空间。……(元代)出现了代表市井文化较高成就的元杂剧和散曲。明代中叶以后,发达的市镇经济为市井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自由空间。市民在数量上的急速增长,在壮大市民阶层的同时,在“质”上也发生了与宋代市民阶层明显不同的变化,在某些方面已有了迎接近代曙光的勇气。——赵伯陶《市井文化与市民心态论略》摘编)(3)据材料三,指出宋元明时期逐步发展壮大的新阶层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据材料三,指出明代中叶以后市井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原因。7.(2023·四川雅安·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建了以首都咸阳为中心的驰道,又命令蒙恬修筑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并在今云南、贵州地区修“五尺道”,在今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之间修筑“新道”。这样,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把全国各地联系在一起了。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交通发展的表现。材料二(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与汉代相比交通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交通发展的作用。8.(2023·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印记。这些印记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诠释着中华文明的博大内涵。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精神印记·文字相伴】材料一

这项秦代的改革,是汉代逐步发展的进一步简化字体的必不可少的基础,结果是楷体字从此一直成为通用文字,直到近几十年才让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使用的“简体字”。如果没有秦的改革,可以想象,几种地区性的不同文字可能会长期存在下去……在造成政治统一和文化统一的一切文化力量中,文字的一致性几乎肯定是最有影响的因素。——摘编自[英]崔瑞德鲁惟一编《剑桥中国秦汉史》【政治印记·制度留痕】材料二

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即不需要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要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摘自钱穆著《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物态印记·技术创新】材料三

宋代,制瓷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史上的黄金时代。宋代瓷窑众多,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不论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在相对落后的地区,都有规模不等的窑场。制瓷技术也不断进步和革新,工匠对烧装技术进行了变革,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对炉温合理调控以及坯泥和釉彩巧妙配料,大大提高了瓷器的质量。——摘编自游彪著《宋史》(1)根据材料一回答,秦代采取了什么措施?该措施有哪些影响?(2)根据材料二回答,唐代实行了什么制度?为什么说这一制度是“进步的”?(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的制瓷业有哪些特点?(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如何让中华文明焕发时代光芒?9.(2023·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宋代以前,统治者们都是把作为商业贺易中心的“市”和作为居民区的“坊”阻挡开来的……宋代不仅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更和现代一样开设了早市和夜市……材料二

唐时全国人口在10万户以上的城市只有13个,而北宋10万户以上的城市约有40多个,到宋徽宗年间则上升到50多个。材料三

宋以前的城市功能主要是作为行政中心,在宋时的城市由于坊市制度的打破,并且“交子”也逐步推广,商业大都市不断增加……宋代城市也逐渐演变为政治、经济并重的城市。材料四

瓦舍的出现更是佐证了宋代市民丰富多样的生活,瓦舍是一个民间艺术演出场所,也就是普通老百姓娱乐的归处,在宋以前,这样的娱乐活动在普通老百姓面前是显得如此的奢侈……——均摘自田利兰《论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1)分别概括以上四则材料的内容。(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因。10.(2023·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为共击匈奴,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张骞应募从长安出发,经匈奴被困,十年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一年多返回。公元前126年,张骞回到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出使西城使汉朝和西城文化文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西传播。——摘编自《张骞出使西域》材料二

唐中期后,吐蕃和陇右势力崛起,陆上丝绸之路阻断。北宋建立后,海路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选择,政府重视海外贸易,建立市舶司,鼓励中外商人贸易往来: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广泛运用,促进了航运业发展,与宋朝海上贸易的国家达50多个,开启了一段活跃繁荣的对外贸易历史。——摘编自《论宋代的对外贸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张骞出使西域始于哪一年?这次出使的目的是什么?其出使有什么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建立于哪一年?概括宋代海路贸易繁荣的原因。11.(2023·湖北随州·统考中考真题)古代中国有众多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发明创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材料二:他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制版时,在一块四周有框的铁板上撒上松脂、石蜡和纸灰等,将烧制好的字模在铁板上排成版,用火将铁板中的松脂熔化,将字版压平,这样就可以印书了。印完之后,再将松脂熔化,泥字拆开,然后又可以再次排版。材料三:

北宋纸币铜板拓片

配置水密隔舱和罗盘的宋代海船

宋代火器(模型)材料四: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均摘自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1)根据材料一指出“蔡侯纸”的优点。(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项技术?发明人“他”是谁?(3)联系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宋代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原因。(4)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举一例说明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12.(2023·陕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材料一图A和图B中共同的对外贸易港口是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14世纪初,中国四大发明中的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中国许多重大发明都是由他们传入欧洲的。材料二

(南宋)由于北方沦陷,对外交往必须通过海道,四此泉州、广州、明州(宁波)迅速发展,成为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南宋对外贸易的繁盛超过了北宋,形成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的海上丝绸之路。据记载,当时与南宋通商的国家多达五十多个。——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修订版)》(2)依据材料二,概括南宋对外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推动古代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3.(2023·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货币与贸易息息相关,关乎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代前期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统计时间使用的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宝钞白银其他合计洪武年间1368-13987张1张8张永乐年间1403-142415张1张16张宣德年间1426-14354张13张17张正统年间1436-144917张31张48张景泰年间1450-145610张2张12张成化年间1465-148732张32张(注:宝钞为明代发行的纸币)——摘编自傅衣凌《明代前期徽州土地买卖契约中的通货》材料二

洪武八年,朱元璋开始造大明宝钞,规定一贯宝钞折白银一两,不允许以金银直接交易,“违者治罪”。到了宣德末年,银一两可抵宝钞千余贯。正统元年开始,明政府把江南地区的赋税一概折银征收,规定米麦一石折银二钱五分,运往京城。景泰三年,在京文武官吏的俸禄一律按市价给银。——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材料三

明朝晚期,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其中,西班牙找到的从墨西哥的阿尔普尔科到菲律宾的马尼拉,再到澳门的航路,被称为“太平洋丝绸之路”。西班牙商人将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产品运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运至马尼拉。此后,美洲白银陆续流入中国。据学者保守估计,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一百年间,中国获得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这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洪武至成化年间,徽州祁门土地买卖中主要通货的变化,并运用材料二加以解释。(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太平洋丝绸之路”形成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7世纪的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14.(2023·山东潍坊·统考中考真题)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代选拔官吏,注重德行,而德行没有一定的客现标准,清议也缺之确凿凭证,后来出现了“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康,父别居”的现象。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选人不问才德,只看门第的高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实行科举制度,用考试办法审查应试举子的如识才能,比较客观全面。——摘编自《科举与中国古代政治文明》(1)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出现前人才选拔存在的弊端。材料二

自宋代规定三岁一贡以来,每历三年,必有大批应举人,远从全国各地,一度集向中央,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之大集合。不仅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协调力。而边区远陬(角落),更易有观摩,有刺激,促进其文化学术追随向上之新活力。——摘编自《国史新论》(2)据材料二,概括“三岁一贡”对宋代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材料三

部分课程中关于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内容语文历史美术音乐《范进中举》里写到:到出榜那日,家里没有早饭的米,母亲吩咐范进道:“我有一只生蛋的母鸡,你快拿集上去卖了,买几升米来煮餐粥吃,我已是饿的两眼都看不见了。”范进慌忙抱了鸡,走出门去。康有为认为:八股精通,楷法圆美。即可为巍科进士、翰苑清才;而竟有不知司马迁、范仲淹为何代人,汉祖、唐宗为何朝帝者。若问以亚非之舆地,欧美之政学,张口瞪目,不知何语矣。《举子看榜图》《儒林外传》《孔乙己》道情·时文叹清·徐灵胎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是求才计,谁知道变作欺人计!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道情:曲艺的一种)——摘编自《科举与中国文化》等(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学习主题,并对其进行简要论述。(主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5.(2023·湖北恩施·统考中考真题)【古代科技文化与对外交流】活动一:寻文化自信之根材料一:我们读中国,沿着甲骨文沧桑的纹理,驾驭历史的长车,纵横阡陌……我们读中国,聆听悠长的青铜编钟,与孔子、孟子种几棵青柳,促膝长谈;我们读中国,纵观岁月的风起云涌,与李白、杜甫隔几株老梅,论潮涨潮落……我们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唐诗里,读感恩的中国;我们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宋词里,读思念的中国。——摘自现代诗歌《读中国》(1)阅读材料一,从中找出中国古代彰显文化自信的历史信息。活动二:探和平交流之路材料二:信息卡1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信息卡2郑和下西洋“和平友好、彼此尊重”的和谐理念、“互联互通、互利互惠”的合作理念、“重视海洋、经略海洋”的海洋理念,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供了重要基础。——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2)根据材料二信息卡1,指出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阅读信息卡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是如何体现“和平友好、彼此尊重”“互联互通、互利互惠”理念的?活动三:展影响世界之力材料三: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请你选择材料三中任意一项发明,说说该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活动四:显超越自我之智(4)通过对以上三项活动的探究,你有什么认识?16.(2023·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历史研究需要运用大量史料,甄别和使用不同类型史料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遗迹寻史】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都江堰由谁主持修建并分析修建都江堰的意义。【诗图佐史】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文化交流的特点。【考古探史】材料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船作为考古史料可用来研究南宋经济领域的哪些现象。【图像证史】材料四——以上文献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经济发展的因素。17.(2023·山东东营·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先民对各类可食用植物的认识逐渐加深。……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一册)(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有哪些?材料二

胡豆

胡桃(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示的食物是从何地通过哪一条交通道路传入中原的?材料三

明代中后期,从外国传进的甘薯和玉米也在各地栽种。沿海地区的甘薯种植相当普遍,“闽广人赖以救济,其利甚大”。这些作物为山地、瘠壤地区农业发展提供了条件,粮食总产量也因此提高。——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3)根据材料三,指出甘薯和玉米的传入、栽种所产生的影响。18.(2023·湖南株洲·统考中考真题)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图1唐朝阎立本《步辇图》

图2莫高窟中唐时期壁画《反弹琵琶乐舞图》(摹本)材料二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史》材料三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渐趋稳定。……清朝通过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以及盟旗制度、册封制度、驻藏大臣等措施,有效维护了国家统一,增强了各族人民的政治认同,进一步夯实了中华民族认同的政治基础。——人民出版社《民族大团结》请回答:(1)材料一中图1反映了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根据两幅图片分析唐朝民族交往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在元朝得到发展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史实。(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识。19.(2023·湖南常德·统考中考真题)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统一全国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唐朝时期,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元朝建立后,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清政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稳定和巩固边疆地区,进一步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大一统”的主要内容。你认为古代“大一统”有哪些积极作用?材料二宋代元代政治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百分之九十一。——摘自《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元朝疆域图(局部)民族关系元朝时,很多蒙古人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处。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在政治、民族关系方面的特点(或举措)。材料三

台湾的居民大都来自闵、粤两省。随着移民的大量入台,清朝前期,台湾逐步走向与大陆相似的“文治社会”。随着台湾各地的开发,书院设置逐渐增加,乾隆至道光年间,共新设26所书院。台湾书院的祭祀、学规、讲学内容等都和福建相似。——摘编自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时期台湾书院发展的原因。20.(2023·江苏常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晚清时期,随着轮船、电话、电报等现代交流方式的引入,常州与外界时空距离不断缩短。上海几个著名的西学传播媒体都有常州人投稿讨论,一些西学传播机构如江南制造局等也有常州人的身影。1897年,常州人恽积勋等人在上海发行《译书公会报》,该报在常州有多处售点。这些常州人见证了近代中国文化的变迁,又影响了常州本地文化建设。材料二

民国时期的常州本土新文学主要阵地情况表新文学刊物新文学团体本土刊物读者人群社团名称创办组织《中山日报》副刊《短炬》大部分为常州青年学生和中小学教员,小部分为商店店员和工友。滴墨社县立初中《中山日报》副刊《绿波》心声社女师范《武进夜报》副刊《夜曲》新澜社常州商店店员——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葛金华主编《江苏地方文化史常州卷》(1)据材料一,指出晚清时期常州与外界信息交流加快的原因及这一现象对常州本土文化产生的影响。(2)据材料二,概括民国时期常州本土新文学主要阵地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常州新文学盛行的历史背景。(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当今新时代常州的文化创新提供一条建议并说明理由。21.(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某校历史社团开展“探寻北京城市遗址公园”主题实践活动。活动一

社团学生考察遗址公园①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②明城墙遗址公园

③金中都公园

围绕元大都土城墙遗址修建。公园里面有以战马群为核心的“鞍疆盛世”景观,有忽必烈、马可·波罗等人物雕像,还有体现交易中使用的大量铜钱的雕塑以明代城墙为核心而建,其中东便门的一段城墙保存相对完整,城墙内为夯土外包砖石。东南角楼高约30米,上有144个射箭用的窗口以“金中都”建城文化为主题,选址于当年皇城故址。仿建金代建筑,体现了“唐风宋制”的营建法式;设置营城建都、金人游牧等景点(1)社团学生按照朝代顺序考察遗址公园,顺序应为____________。(写序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参照示例,写出一处遗址公园体现的历史。(示例除外)示例:②明朝时期,朱棣迁都北京。角楼反映了当时的北京城具有强大的军事防御功能。活动二

社团学生依据圆明园遗址公园相关材料绘制了以下示意图(2)依据示意图,概括圆明园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的变化。分析这一公园的历史价值。活动三

社团学生依据路县故城遗址公园相关资料进行研讨路县故城是2016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前期考古勘探时发现的西汉遗址。汉高祖时设县于此,因与秦始皇修筑的道路(驰道)相邻,而得名“路县”。该遗址分为城墙基址、城内遗存等四部分,出土文物丰富。发现之初,副中心规划基本成形,该区域已被规划为居住用地,并有铁路线穿过。因为遗址的发现,政府对已有规划进行调整,全面统筹遗址保护、文化体验、休闲活动等多方需求。2017年,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准对路县故城城址进行原址保护,建立遗址公园。——摘编自《北京城市副中心报》,2023年4月第4期(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路县名称由来所反映的时代特征。谈谈对这一城市规划调整的看法并说明理由。22.(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近代新式学堂(部分)课程开设情况表学堂开设课程京师同文馆数理启蒙、几何原本、微分积分、万国公法、练习译书等福州船政学堂英语、地理、代数、几何、航海天文学、船舶驾驶术等天津电报学堂电磁学、电测试、材料学、电报地理学、电报实习等——摘编自章开沅等《中国近现代史》材料二

京师同文馆翻译的西书以外交和史地政法类居多,其中有中国人看到的第一本国际公法。福州船政局在解聘了大批洋人后,大部分技术工作由船政学堂的毕业生担任。严复早年就读于福州船政学堂,后致力于翻译事业,甲午战争期间号召救亡图存。新式学堂建立的分年排课、按班级授课等制度,一直沿用至今。——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学堂课程设置的特点。(2)据材料二,说明这些学堂产生的影响。(3)综上所述,你获取了关于教育发展的什么启示?23.(2023·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综合探究题。根据要求,完成探究。材料一

1872年,第一批留美学生(见图)由上海乘轮赴美,1875年最后一批送毕。按规定,学生出洋后,学习西学仍兼讲中学。“不准半途而废,亦不准入籍外洋”,学成后听候酌量器使,奏明委用。——摘编自郑振铎《晚清文选》等(1)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派遣留美学生与近代哪一场运动有关?其目的何在?材料二

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准备选址建铁厂。(2)假设你是当时留美回国学员,利用图并考虑近代工业发展条件(如:资源、交通等),在甲、乙、丙三处中推荐最合理的一处厂址,说明理由。材料三

张之洞认为“大冶路远,照料不便,若建于汉阳,吾犹及见铁厂之烟囱也”,历经波折,最终选址汉阳(见图)。铁厂采取官办,动用官款5,829,629两,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已无余力接济;1908年,盛宣怀将汉阳铁厂商办;一战期间,向日商借款3700万日元;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把全部设备运往重庆,剩下的建筑悉数炸毁,成立五十年不到的汉阳铁厂,就此灰飞烟灭。——摘编自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3)根据材料三,概括张之洞最终选址汉阳建铁厂的原因。(4)结合汉阳铁厂的命运,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24.(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民主共和

丰碑巍然】材料一

民主革命先行者早期革命活动(部分)时间革命活动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1903年出版《革命军》《猛回头》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1905年8月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1907年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孙中山、黄兴领导镇南关起义,均遭失败。1911年4月黄兴领导黄花岗起义,以失败告终,却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摘编自统编本《中国历史使》八年级上册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摘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三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支持下,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初生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只存在了几个月即告夭折。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化为直、皖、奉三系。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操纵下,中国陷入四分五裂的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之中。在封建军阀专制统治下,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愈陷愈深。——摘自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1)根据材料一及新学知识,简析民主革命先行者早期革命活动对辛亥革命成功所起到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三,简述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25.(2023·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社会各阶层纷纷开展救亡图存的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夫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商船能往外洋,俾外洋损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微臣创设招商局之初意,本是如此。——李鸿章:《议复梅启照条陈折》(1881年1月10日)(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后期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主张产生的积极作用。材料二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陈独秀:《敬告青年》(2)指出材料二涉及的运动名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运动的进步意义。26.(2023·江苏镇江·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80年里,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地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先后聚焦于仿照西方船坚炮利、取法民主制度以及进行思想启蒙等方面,希望通过向西方寻找真理发现救国救民的出路。但是,一切努力都失败了。——摘编自齐卫平《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四个向度》材料二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是十分英勇的,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彻底摆脱失败的厄运,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摘编自中共党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简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仁人志士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实践活动。(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所起的伟大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从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中得出什么科学结论?27.(2023·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阅读该文件的如下内容,回答问题。(二)……军阀政府名为独立政府,其实事事听命于国际帝国主义的列强,不啻是他们的经理人……所以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三)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五)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六)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渐渐扩大我们的组织,谨严我们的纪律,以立强大的群众共产党之基础。——摘自《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原因。(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中共三大作简要评价。28.(2023·山东济宁·统考中考真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寻找中国民主革命道路史料1:1926年11月底,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湖南有54个县建立了农民协会组织,会员达107万人,到1927年1月,会员增加到200万人。1926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特别会议,陈独秀在会上指责湖南工农运动“过火”“动摇北伐军心”“妨碍统一战线”。史料2: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毛泽东到湖南的湘潭、湘乡、衡山、醴陵和长沙等县考察农民运动。他召集农民和农运工作者开各种类型的调查会,写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报告中,他热烈赞颂农民群众打翻乡村封建势力的伟大功绩,尖锐地批驳党内外责难农民运动的各种谬论,阐明农民斗争同革命成败的密切关系。他强调:必须把农民组织起来,“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这些认识为毛泽东后来的抉择提供了帮助。史料3:

——以上材料据《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湖南农民协会会员迅速增加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指出与陈独秀相比毛泽东对农民运动的认识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27年毛泽东的调查研究帮助其找到的革命道路。29.(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中考真题)进入历史时空,传承家国情怀。材料一

【通向繁荣开放之桥】(1)根据材料一图文,概括赵州桥的特点。通过赵州桥你能发现什么有关隋朝的信息,请举例说明。材料二

【肩负民族精神之桥】(2)根据材料二图文,简答卢沟桥成为革命文物的原因,谈一谈今天保护卢沟桥的意义。30.(2023·江苏宿迁·统考中考真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是矗立于世界革命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建党的思想理论准备中,《共产党宣言》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20年2月,陈望道为翻译《共产党宣言》,秘密回到浙江义乌自己家中。他在潜心翻译时,把粽子蘸着墨汁吃掉却浑然不觉,还说:"够甜,够甜的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中国共产党简史》材料二

1927年9月19日,秋收起义受挫后,起义部队先后退至文家市。当晚,前委召开会议,讨论部队的进军方向。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指出目前攻占中心城市在事实上已不可能。经过讨论,否定了师长余洒度"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决定部队沿罗霄山脉南下,到莲花、宁冈一带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地区去,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陈旭麓《五四后的三十年》材料三

西安事变消息传出后,国内舆论多认为,一旦诉诸武力,中国可能陷于纷争割据的局面,给日本以可乘之机。12月13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如何处置西安事变问题……,17日,周恩来等作为中共代表乘机抵达西安,与张、杨等人紧急磋商,并表示只要蒋介石改变内战政策,决心抗日,中共就愿与他合作。一《中国近代史》(1)材料一中"真理"指的是哪一学说?(2)概括材料二中起义部队进军方向由长沙转至"莲花、宁冈一带"的原因。并据此指出毛泽东开辟了哪一革命新道路?(3)材料三中中共对解决西安事变采取了怎样的主张?(4)结合以上问题,请归纳中国共产党在近代中国艰难严酷的环境中,能够从弱小并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31.(2023·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从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到新中国成立,时隔仅有三年零三个月。如此之快的转变,无论是共产党、国民党,还是国际社会,都没有预料到。材料一

1947年在晋冀鲁豫解放区华北大学任教的美国人韩丁,在观察了土改后的农村社会后说:“中国革命创造了一整套新的词汇,其中一个重要的词就是“翻身”。……对于全国几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来说,这意味着站起来,打碎地主的枷锁,获得土地、牲畜、农具和房屋,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意味着进入一个新世界。”材料二

美国学者易劳逸在分析了国共两党的农村政策后讲:“国民党在农村的失败——当局无能力保证农民的土地、安全和食物——极大地削弱了农民对政府的尊敬。这就意味着政府正失去合法性。沉重而频繁征收的苛捐杂税、腐败、绝大部分官员所显示出来的倾向地主阶级反对佃农的偏见,所有这些都削弱了政府的权威和主张合法行动的传统的社会价值。结果,农民们不是非难,就是躲避征税和征兵官员。”材料三

解放战争期间流行于解放区的民谣:“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抗战胜利以后流行于国统区的民谣:“盼中央,望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想老蒋,盼老蒋,老蒋来了米面涨。”——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谢春涛《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材料四

“今天是中华民国诞生三十八年纪念日,又是元旦,我们住在首都南京,已临着兵火的边缘。……共军除军事威胁外,更扩大其心战与传统之攻势。一般丧失斗志的将领及寡廉鲜耻的官僚政客,或准备逃亡避祸,或准备靠拢投降,或传播共党“和谈”烟幕。”——蒋经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据以上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2)不同的史料具有不同的历史价值。对于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同学认为材料一更有价值,有同学认为材料三更有价值。你认为这两则材料中,哪一则材料更有价值呢?试加以说明。32.(2023·河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朵黄河浪花,就是一段中国故事;一条泱泱大河,承载了一部中华春秋。材料一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1937年7月9日,彭德怀、贺龙、刘伯承等发出通电提出,我全体“为抗日前锋,与日寇决一死战”。此后,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第一二〇师、第一二九师渡黄河东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八路军总部进入山西境内,开始指挥八路军各部队展开新的战斗。11月,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此后,晋西北、大青山、晋冀豫、山东、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纷纷建立。相持阶段到来后,日军将侵华战争的重心指向华北敌后战场,八路军成为华北抗战主力军。——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1)据材料一,指出八路军“渡黄河东进”作战的对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八路军在军事上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史实。材料二

解放战争进行一年后,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变化。1947年6月30日晚,刘邓大军12万余人突破黄河天险,由此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陈谢大军完成在豫陕鄂边地区的战略展开,9月,陈粟大军越过陇海路南下,完成了豫皖苏的战略展开。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逐渐转入反攻,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在中原地区展开,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使这一地区成为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2)据材料二,指出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军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对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有哪些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完成的历史任务。33.(2023·西藏·统考中考真题)学习党的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会议时间1921年7月23日会议地点上海(后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内容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摘编自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材料二

会师歌(歌词)红军歌曲三大主力军,西北高原胜利会合了,欢呼三个方面军,百战百胜英雄弟兄。两万里长征,经历十一省险阻与山河,铁的意志血的牺牲,换得伟大的会合。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今日在新中国首都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这是在北京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典礼上宣布的。典礼在北京天安门前举行,参加这个典礼的有中国人民政协全体代表和首都各工厂职工、各学校师生、各机关人员、市民、近郊农民和城防部队共三十万人。(《首都三十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庆祝典礼》)(1)根据材料一,指出会议名称。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指出歌词中“伟大的会合”反映的历史事件。根据歌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长征精神。(3)指出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写出这一事件的时间。(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感悟。34.(2023·江苏南通·中考真题)制度建设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请回答:(1)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超越了汉唐。为此,元朝在地方治理上创新了怎样的制度,并简析该制度实行的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坚持对日作战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加强了党的统一领导,精简机关,加强基层,节约人力物力……在政权机构中实行“三三制”,也就是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和中间派在抗日民主政权中各占三分之一。——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巩固即将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需要更广泛的群众基础,需要建立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权力机关,以体现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中共中央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借鉴苏联制定宪法的模式和1936年宪法的内容,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最高权力机关地位。——摘编自秦前红、周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回顾与宪政思考》(2)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设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分析材料二中我国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3)综合上述内容,请围绕制度建设谈谈你所得到的认识。35.(2023·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多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多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19年5月4日,星期天,天气晴朗。正午时分,烈日当空。从下午1时许,陆续有学生以学校为单位来到天安门前集会。昔日以皇权政治为中心的中央政府机关,成了新知识分子们表达政治意愿的场所。材料二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正式代表的平均年龄是28岁。这些代表大多数与各地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关系密切,有的是创建人,有的是参与者。材料三

1935年,日本政府加紧策划华北五省“自治”,中华民族的危机更加严重。12月9日上午10时许,北平的街头依旧冰冷。在中共北平临时工委领导下,在学生党员的组织和指挥下,北平学生走上街头示威游行。一二·九运动不仅掀起了救亡运动的高潮,推动了抗日,并且给中国共产党准备了一大批骨干力量。材料四

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中青年指挥员占66%,战斗连队中青年达到80%以上,基层官兵大部分是青年团员。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材料五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中共十八大之后,中国梦很快就成为广大青年关注的“第一热词”。“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成为鼓舞当代青年奋力前行的最强音。——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胡献忠《中国青年运动一百年(1919—2019)》(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反映青年学生“政治意愿”的口号。(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一大召开的重大历史意义。(3)据材料三,分别概述一二·九运动的历史背景以及历史意义。(4)据材料四,简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影响。(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6)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青年运动100多年来不变的主题是什么。36.(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中考真题)回顾奋斗历程,感受时代发展。材料一

1955年4月,亚非29个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会议。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会上鲜明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呼吁各国撇开分歧,为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结合作,受到了与会各国的赞同。会议最终对各项议题达成一致,形成了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1)根据材料一,回答周恩来率代表团出席会议的目的,解释上述方针中“同”和“异”的含义。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邓小平按照求同存异这种新方法的基本要求提出两种具体模式:“一国两制”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在当今这个充满矛盾斗争和“很多疙瘩”的世界,选择和平方式解决争议的好办法、新办法,极具中国特色。——摘编自何成刚《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丛书》(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邓小平用“好办法、新办法”取得的成果。列举当今求同存异原则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事例。37.(2023·湖北·统考中考真题)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各种关系的活动。为了更好的维护国家利益,近现代史上中国外交官们的工作虽充满了艰辛,但却闪耀着智慧。材料一

经过细致的准备,顾维钧充满了自信和责任感,这是他第一次站在国际舞台上,代表拥有四万万民众的中国,阐述自己的见解。他先阐述了山东问题的由来,随后满怀深情地说:“胶州和胶济铁路所在地的山东省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对中国人而言,这是一块圣地……为中国国防利益而言,中国代表团不能答应任何外国拥有这段生死攸关的地段。”——摘自邵勇、王海鹏《一本书读懂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这是顾维钧在参加哪一会议时的发言?对他所提出的诉求,大会最后作出的决定是什么?材料二

基辛格告诉总理,尼克松已经决定,美国今年将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联合国和安全理事会的席位,但不同意从联合国驱逐台湾的行动。总理马上正告基辛格;你们要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一定公开批驳。——摘自《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2)材料二中“今年”指的是哪一年?根据所学,列举出材料中“总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外交事迹。(两点即可)材料三

“我是中国人民的代表,为了捍卫中国利益而来,这是我的神圣职责。我是中国人民的使者,为了增进中美交流合作而来,这是我的重要使命……回顾过去半个多世纪,中美关系就是一部历经风雨但不断克难前行的历史。今天的中美关系已经大到不能倒,双方谁也不可能改变谁,谁也不可能取代谁。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而且会让全世界遭殃。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将决定两国的明天和世界的未来。全世界都在看着我们……当前中美存在深刻分歧,两国关系遭遇严重困难,面临严峻挑战……中美关系再次站在历史十字路口……习近平主席提出了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条原则,这是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的治本之道。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从两国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朝着这个方向共同努力,按照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妥善处理台湾等重要敏感问题,加强对话、管控分歧、推进合作,争取中美关系回归正轨。”——摘编自中国新任驻美大使谢锋抵美履新时的首次讲话(2023.5.24)(3)根据材料三,指出谢锋大使本次履新的“职责和使命”是什么?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的“治本之道”是什么?(4)通过上述材料的研读,你能从这些杰出的外交家身上汲取怎样的精神力量?38.(2023·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科技创新是国家强盛之基、民族进步之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图1造纸工艺流程图(部分)

图2泥活字版(1)中国古代有很多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科技成就。写出图1造纸术的改进者和图2科技的发明者。材料二(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科学在近代中国传播的方式并分析原因。材料三

整体而言,计划经济时期的技术引进,以自主研发为主体、以快速实现技术追赶并建立完整工业体系为目标。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选择的是一条植根于独立自主的技术进步路线,在一些高精尖技术领域进行了艰难的研发和攻关。——摘编自王丹莉《新中国技术引进的历史检视》(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技术发展的特点。举出20世纪六七十年中国在“高精尖技术领域”的一例非凡成就。材料四

随着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的崛起,美国开始了对华科技企业的种种打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随着我国科技强国的加快建设,美国正不断调整对华科技政策。中美科技的竞争仍在继续,智慧应对是我们的不二选择。——摘编自陈淑梅《中美科技竞争的态势与前景》(4)根据材料四,中国如何应对中美之间的科技竞争?39.(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部分经济数据对比表国内生产总值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1953-1980年1981-1985年2.6%8.75%1980年1985年年均增长率4588亿元9099亿元10.6%——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中国城乡社会呈现新的气象。不少人开始告别“铁饭碗”,纷纷“下海”;每年春节前后的务工人员返乡和入城高峰,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人口流动的独特景观;喇叭裤、红裙子、文化衫、牛仔裤等风靡一时;社会上出现“读书热”和“外语热”,欣赏电影、电视剧、流行歌曲日益成为大众热衷的文化生活方式。——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据材料一,概括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城乡社会呈现了哪些方面的新气象。(3)从材料一与材料二内容的联系中,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40.(2023·青海西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

法家通过建构相关法律制度来进行社会治理的思想贯穿了整个中国传统社会,以法家思想为基础所建构起来的治民、治官制度,迅速扫清了国家混乱、社会动荡的局面,有效的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并建构了比较完整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理论。毫无疑问,这种兼具理论与实践的法家传统也能够为当今中国提供一种比较系统完善的制度理论参考,所积累的实践经验、教训,成为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的传统资源。——选编自钱大军《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家传统及其价值》材料二

(西欧)新生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便不得不借用作为基督教神学的对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时代精神概括起来,就是人文主义精神。——选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中国古代法家社会治理思想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结合所学,列举一例能反映材料二时代精神的作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上述两种思想兴起时所处时代背景的相似点及产生的共同影响。41.(2023·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人口的迁移见证了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

自元康元年(291年)开始的“八王之乱”愈演愈烈,至永康二年(301年)演变为诸王间的混战……中原大乱已不可避免。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使更多的人下决心南迁。由于移民中多有宗室贵族、官僚地主、文人学者,其社会地位、经济实力、文化水平高于常人的很多,所以在南方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他们所占的人口比例……今江苏镇江、常州一带成了江南乃至整个南方的经济文化发达地区。——改编自葛剑雄著《中国移民史》材料二

来自欧洲和非洲的大规模迁移,把南北美洲从纯粹的蒙古种人的大陆改变成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地区…16世纪20年代在秘鲁发现银矿和40年代在巴西建立甘蔗种植园以后,奴隶的数量激增。最新的研究表明,1500年至1867年间,有1200万到2000万奴隶被迫离开非洲。——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材料三

中英美三国1950-2022年城镇化率统计表——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新华网数据整理材料四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助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青岛市于2022年5月发布实施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明确规定:进一步降低人才落户条件,放宽学历人才、技术技能人才落户年龄限制,取消国内外专科以上高校在校生来青落户限制,进一步放宽技能人才来青落户缴纳社会保险时限要求……——摘编自青岛政务网(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康元年后人口南迁的原因及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非洲的大规模迁移”产生了哪些影响?(3)根据材料三回答,1990-2022年,哪一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幅度最大?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4)新时代的人口迁移呈现出新的特点。根据材料四谈一谈,为什么要实施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又是如何落实这一计划的?42.(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制定和实施宪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材料一

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但是,1787年美国宪法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改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1)根据材料一,编制美国政权结构示意图,并分析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材料二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2)根据材料二,从政治和经济角度简析1954年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材料三

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侵略、破坏和武装挑衅,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安全,增强了国防……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年)(3)从材料三中选取一个角度,提炼所反映的主题,并加以阐述。43.(2023·江苏南通·中考真题)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英国的工业化过程中,1801——1851年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了125.6%。到1867年,2%的最富有者的财富占国民收入的40%,而劳动者的财富在国民收入中只占39%……一座座以煤作为燃料的工厂不断排放出有害物质,污染了空气,伤害着人们的健康。——摘编自刘俊俊《英国工业化的教训及其对我国的启示》(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并说说英国的工业化历程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材料二

工业革命开始后的部分世界大事记时间史实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首运成功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里昂工人起义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848年英国颁布公共卫生法;《共产党宣言》发表1851年英国有10个城市的人口超过了10万1865年李鸿章、曾国藩创办江南制造总局1888年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2)请提取表格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史实,并据此拟定一个与“工业革命影响”相关的观点。44.(2023·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新的资本主义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的萌芽和发展,促使同这一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人文主义者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号召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肯定“人”的价值和自由的权利。人的高贵被赋予新的内涵,用个性解放反对宗教的桎梏。——摘编自吴稚平《“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材料二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社会现实问题出发进行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材料三

在全党寻找中国革命新道路而进行的艰苦探索中,毛泽东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革命道路。党在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并概括其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项理论成果。(4)根据以上材料说明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5.(2023·山东淄博·统考中考真题)爱因斯坦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1915年,进一步提出广义相对论。相对论的提出奠定了系统、科学的物质观和时空观,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为科学发展带来革命性变化。1922年,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研究有力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摘编自岳麓书社《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二

1939年8月,爱因斯坦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信,建议应该抢在纳粹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子弹,以威慑德国,罗斯福反复思考后,制订了研制原子弹的计划。1945年,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大量平民受害。爱因斯坦痛心地说“后悔当初给罗斯福总统写那封信”。之后,他写了一封告美国公民书:呼吁原子能绝不能被用来伤害人类,而应用来增进人类的幸福。20世纪50年代,美国和苏联的核军备竞赛使人类面临着战争的威胁。爱因斯坦与罗素联合发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反对核战争,呼吁世界和平。——摘编自岳麓书社《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三

相对论问世不久,恰逢中国要民主、要科学,强烈要求社会变革的中国人对爱因斯坦及其学说感到特别亲切,称赞他是“近世科学的大革命家”……到1924年11月,《从牛顿到爱因斯坦》一书出版了三版,有关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的中文著作被中国青年抢购一空。——摘编自戴念祖《爱因斯坦在中国》(1)根据材料一,归纳爱因斯坦对科学的重大贡献。(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各时期爱因斯坦对研制和使用原子弹的态度及其主要原因。时期态度主要原因1939年1945年20世纪50年代(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中国青年对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充满极大热情的时代背景。(4)综合以上分析,你认为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何影响?46.(2023·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全球化是人类各民族之间相互联系和交往并日益普遍化和紧密化的表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探险时代】(1500—1750年)材料一

16世纪以来的地理大发现堪称探险时代全球化历史进程的核心环节。地理大发现让地区性的交往成为世界交往,并且将新大陆、非洲和亚洲都卷入欧洲资本主义扩散的范围。【殖民时代】(1750—1870年)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开始形成的世界市场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也是全球化进入实质形成阶段的重要标志。……到19世纪末,世界被瓜分完毕,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确立起来。【帝国时代】(1870—1945年)材料三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进而向全面现代化推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尤其是工业化的发展,为帝国的形成和全球化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股份公司不断涌现,资本和生产日益集中,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垄断组织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它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操纵政府进行对外扩张和侵略。【网络时代】(1945年—)材料四

作为当前世界系统中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_________已经成为国际外交活动的最重要舞台,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世界上唯一处理国与国之间贸易规则的国际组织,WTO的建立,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化。两者在全球治理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何顺果《全球化的历史考察》.(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首先“发现”美洲的是哪一位航海家。(2)据材料二,指出全球化进入实质形成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哪一国家发展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得益于第几次工业革命。据材料三,指出垄断组织的发展有何影响。(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_____”应填入的内容是什么。并指出WTO是哪一国际组织的简称。(5)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了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等倾向,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一问题?47.(2023·江苏常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世界现代化进程是由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启的,西方以资本驱动的现代化是两极分化的现代化,主要通过对内剥夺广大中小生产者生产资料,对外殖民扩张的方式来实现。——摘编自唐任伍《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观》材料二

明治政府积极吸收和摄取欧美现代化成果发展日本的现代化。但是,日本对中国、朝鲜的侵略战争和殖民掠夺加速其现代化步伐,牺牲了邻国的民族独立并推迟了东亚的现代化。——摘编自王小兰《论日本现代化启动的历史条件》材料三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摘编自王立胜《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体系》(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能够开启现代化进程的政治前提及造成的国内两极分化的情况。(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现代化的途径并结合所学对其作简要评价。(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特点。(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现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