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尖子生】初中化学创新能力培优竞赛题(二)1-3单元(原卷版+解析)_第1页
【名校尖子生】初中化学创新能力培优竞赛题(二)1-3单元(原卷版+解析)_第2页
【名校尖子生】初中化学创新能力培优竞赛题(二)1-3单元(原卷版+解析)_第3页
【名校尖子生】初中化学创新能力培优竞赛题(二)1-3单元(原卷版+解析)_第4页
【名校尖子生】初中化学创新能力培优竞赛题(二)1-3单元(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校尖子生】初中化学创新能力培优竞赛题(二)1-3单元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化学史实的描述错误的是()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B.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C.化学实验室的前身是古代炼丹士和炼金术士的作坊D.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2.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与构成干冰的微粒种类相同的是()A.铁 B.硫酸铜 C.液氧 D.金刚石3.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加热水,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水分子间的间隔:②>③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③C.水分子的质量:①=②=③D.①→②的过程中水分子由无序排列变为有序排列4.对照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根据下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实验可证明氨分子能使酚酞变红B.乙实验可证明温度不同分子的运动速率不同C.甲、乙两个实验均能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隔D.甲、乙两个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5.日本福岛多次发生放射性碘泄露的事故。可以服用不具有放射性的碘-127以降低放射性碘-131对人体的伤害,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碘-127的核电荷数与碘-131的核电荷数不同B.碘-127原子与碘-13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C.由碘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的化学式为ID.碘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氯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6.下列事实及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速度快温度高,分子能量大,运动速率快B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钠是由钠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C热胀冷缩构成物质的粒子间间隔,一般是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D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原子是不可分割的7.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的质量一定都比原子大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水通电可以收集到氧气和氢气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是可分的D.原子团和原子一样,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8.科学家发现:水在超低温下能形成比蜂蜜还黏稠的“高密度液态水”;在一定环境中,常温常压下的水可以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高密度液态水”“热冰”的存在表明水的化学性质与温度有关B.水在常温常压下瞬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因受到阻碍停止运动C.“高密度液态水”“热冰”的化学性质和水相同D.“高密度液态水”“热冰”均为新型混合物9.生物体死亡后,体内含有的碳-14会逐渐减少(称为衰变)。因此科学家可通过测量生物体遗骸中碳-14的含量,来计算它存活的年代,这种方法称之为放射性碳测年法。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下列关于新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A.碳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B.氮原子核,含7个质子,7个中子C.碳原子核,含6个质子,7个中子D.氧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10.对Fe3+、Fe2+、Fe三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等质量的三种微粒含有的质子数相等.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11.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613C表示的是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1735A.原子中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B.属于同种元素C.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不同D.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12.植被丰富的公园中有丰富的负氧离子,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O22-)。下列关于O22-与O2的说法,错误的是()A.O22-与O2的质子数不同B.O22-与O2的电子总数不同C.O22-与O2的化学性质不同D.O22-与O2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相同13.元素X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Xm+与元素Y的阴离子Y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元素Y的核内质子数是()A.a+m+n B.a-m+n C.a-m-n D.a+m-n14.某同学梳理并归纳了以下知识点:①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②过氧化氢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③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一定不变;④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⑤无论是吸入的空气还是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气体都是氮气;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⑤⑥15.反电子、反质子跟普通电子、质子的质量、电量均相等,电性相反。反氢原子是由反质子和反电子构成。1997年年初和年底,欧洲和美洲的研究机构分别制造出9个和7个反氢原子,这是人类探索反物质的一大进步。请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C.由一个不带电荷的中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16.电影《流浪地球》中提到了氢气,已知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比如氢的同位素为氘和氚,则下列属于同位素的是()A.红磷和白磷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C.碳12和碳13 D.钠原子和钠离子17.2021年7月12日上午,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在北京举行了嫦娥五号任务第一批月球科研样品(月壤)发放仪式。月壤中蕴含He-3,它被认为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重要物质之一,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He-4形式存在,He-4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e-3原子核中有2个中子 B.He-3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C.He-3和He-4是同位素原子 D.He-3和He-4的原子质量相同18.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相对应的是()选项①②③④方案结论比较呼出气体中CO2含量较空气中的多说明白烟的成分不是二氧化碳说明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而酚酞分子不运动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A.①②④ B.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19.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A.B.C.D.20.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的氧化。甲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后测得集气瓶(容积为250mL)中水的体积为65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乙同学利用传感器实时测定该装置集气瓶中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变化,绘制成如图2所示的曲线变化趋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B.实验结束后进行误差分析,可能是实验前弹簧夹未加紧C.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9.6%D.图2中DE段对应的变化进程是水倒吸进集气瓶二、综合题21.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m=14,则该粒子所对应的元素符号为;(2)若m-n>10,则该粒子是一个(选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3)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则其对应的化学符号为;(4)若该粒子是原子,且化学性质与氟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则m=。22.2021年江西省自主设计的“人造太阳”首次成功放电。(1)“人造太阳”合理利用了可控核聚变,氘、氚是核聚变的热核材料。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氘111氚12x①氘和氚属于(选填“同种”或“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上表中x=。②贮存氘气的钢瓶禁止靠近明火,据此推测氘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2)下列示意图“”表示质子、“”表示中子、“”表示电子,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____。(填序号)A.B.C.D.2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永无止境。(1)“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该实验中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且没有改变原来运动方向,说明了;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了,在图中所示的线条中,不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2)正电子、负质子都属于反粒子,它们与普通的电子、质子的质量与电量均相等,而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的某些部分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物质。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①反氢原子中含有一个带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电荷的电子;②反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所形成的离子符号。24.如图为探究微粒性质的实验装置,操作过程如下:(1)连接好装置。打开止水夹,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注入空气(填现象),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再关闭止水夹,拔下注射器。(2)用注射器抽取30mL浓氨水,重新接入该装置。(填操作),推动注射器的活塞将浓氨水通过导管挤入装置下端两侧玻璃管内,此时观察到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自下而上慢慢变红,该现象主要说明:氨水的性质是,微粒的性质是。(3)马上将装置下端玻璃管底部同时浸入装有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发现(选填“左侧”或“右侧”)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自下而上变红的速率加快,说明温度对微粒的运动速率产生了影响。拆除装置前,向装置内注入HCl或H2SO4防止氨气逸散。25.11H、12H、13H分别表示氢元素的三种原子,可简写成1H(1)1H、2H、3H(2)2H2和O2反应生成的重水可表示为2H2O,写出在2H2在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此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在图乙的小方框中,把2三、实验探究题26.用下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已知:①白磷的燃烧最低温度为40℃;②带刻度玻璃管读数从上往下增大。(1)I.实验步骤检查图1装置的气密性:往管B中加适量水,塞紧管A上端的橡胶塞,调整管B的高度,使管B内液面高于另一侧液面,过一段时间,当观察到现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如图2所示,将稍过量的白磷放入燃烧匙,塞紧橡胶塞,调整管A与管B内液面处于同一水平线,读取管B内液面读数V0。用激光笔点燃白磷,可观察到管A内现象:,若白磷燃烧的产物与红磷相同,则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待冷却至室温,调整管A与管B内液面处于同一水平线,读取管B内液面读数V1(如图3所示)。如图4所示,打开管A上端橡胶塞,将管A位置下移,管B上移,至管A中充满水,立即再塞紧上端橡胶塞,调整管A与管B内液面处于同一水平线,读取管B内液面读数V2。(3)Ⅱ.实验评价与教材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比较,本实验的优点是。(写一条)。(4)若测定氧气的含量小于理论值,则可能的原因是。(5)Ⅲ.数据记录与处理某次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请根据数据计算并填写表中空格。V0/mLV1/mLV2/mL管A中氧气所占的体积(mL)管A中空气的体积(mL)空气中氧气含量(用数值列式即可)1.878.0231.60①②③重复3次实验,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平均值。27.(1)(一)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微粒的性质进行了甲乙丙三个实验:根据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实验甲无明显现象,实验乙溶液变红,说明。实验丙中滴有酚酞的水变红,原因可能是。(2)实验中同学们闻到了刺激性气味,于是大家对实验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所示。与改进前对比,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3)改进后的实验中,滴入少量浓氨水后,可观察到。“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快速出现实验现象”说明固体氢氧化钠遇到浓氨水时可能(填“放热”或“吸热”)。(4)(二)另一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产生了兴趣。如下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HCl)能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根据现象回答问题:有同学认为先在A处产生白烟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推断分子质量越大,其分子的运动速度越。(5)生成物氯化铵常温下的状态是(填“固体”、“液体”或“气体”)。(6)请写出上述反应的符号表达式。(7)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还有温度,请举出生活中的一个实例。2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①氧化铜是否也能做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好?(1)(查阅资料)①氯化钾可溶于水;②研究表明,许多金属氧化物对氯酸钾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分别用下列金属氧化物作催化剂氯酸钾开始发生分解反应和反应剧烈时的温度如下表所示:氧化铁氧化铝氧化铜氧化镁开始反应温度(℃)420515305490剧烈反应温度(℃)490540350545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如果没有二氧化锰,最好选用上述物质的作催化剂。(2)(设计并完成实验)I、将3.0g氯酸钾放在试管中加热Ⅱ、将3.0g氯酸钾与1.0g二氧化锰均匀混合加热Ⅲ、将3.0g氯酸钾与Xg氧化铜均匀混合加热(实验现象分析)Ⅲ中X的值应为g,实验Ⅰ和Ⅲ对比的目的是。(3)实验Ⅱ和Ⅲ对比的目的是。(4)将实验Ⅲ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然后进行称量,目的。判断氧化铜能否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还要做一个实验:。实验Ⅲ中发生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6)(拓展延伸)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酶均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为比较两者的催化能力,某同学按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查阅资料)过氧化氢分解为放热反应;温度过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反而会降低。(实验步骤)①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取1.5毫克过氧化氢酶和8毫升蒸馏水加入容器中,搅拌后塞紧橡皮塞。③用注射器A从容器中抽出2毫升气体,用注射器B将2毫升H2O2溶液注入容器中,采集数据。直至反应结束。④用3.1毫克、5.6毫克过氧化氢酶及1.5毫克、5.6毫克、10.7毫克二氧化锰重复上述实验,获取数据如图乙。检查甲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7)分析乙图中的相关数据,得出“过氧化氢酶对过氧化氢的催化能力比二氧化锰强"的结论,其依据是。(8)依题目中信息推测: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可能导致实验过程中突然变慢。理由是。四、计算题29.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A原子的质量为5.146×10-26kg,若A原子核内质子数比中子数少1个。求:(1)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保留整数)(2)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30.请回答下列问题。(1)M元素的离子M3+,外电子数为10,核内中子数为14,M的相对原子质量。(2)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akg,试求M原子的实际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名校尖子生】初中化学创新能力培优竞赛题(二)1-3单元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化学史实的描述错误的是()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B.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C.化学实验室的前身是古代炼丹士和炼金术士的作坊D.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答案】D【解析】A.200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创立的原子论和分子学说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本质的基础,是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的理论,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化学实验室的前身是古代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的作坊,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说法正确,故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科学家的贡献,进行分析。2.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与构成干冰的微粒种类相同的是()A.铁 B.硫酸铜 C.液氧 D.金刚石【答案】C【解析】A、铁是由铁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B、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C、液氧是由氧分子构成,符合题意;D、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答案为:C。【分析】本题考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干冰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由分子构成。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碳、硅等都是由原子构成。硫酸铜是盐,由阴阳离子构成3.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加热水,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水分子间的间隔:②>③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③C.水分子的质量:①=②=③D.①→②的过程中水分子由无序排列变为有序排列【答案】C【解析】A.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由温度与时间的图像关系可知,②为水,③为水蒸气,水分子间的间隔②<③,不符合题意;B.水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③,不符合题意;C.水分子在三种状态下只分子间隔不同,质量相等,符合题意;

D.①→②的过程中水分子由有序排列变为无序排列,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冰升温变成水,再升温变成水蒸气,改变过程中只分子间隔发生变化分析。4.对照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根据下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实验可证明氨分子能使酚酞变红B.乙实验可证明温度不同分子的运动速率不同C.甲、乙两个实验均能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隔D.甲、乙两个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答案】A【解析】A.甲实验是验证氨分子的运动,符合题意;B.乙实验中除水温不同外,其它条件相同,可证明温度不同分子的运动速率不同,不符合题意;C.甲实验氨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使整个酚酞溶液变红,乙实验品红可扩散到水中,两个实验均能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隔,不符合题意;D.甲、乙两个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两个实验的现象分析,结合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隔解答。5.日本福岛多次发生放射性碘泄露的事故。可以服用不具有放射性的碘-127以降低放射性碘-131对人体的伤害,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碘-127的核电荷数与碘-131的核电荷数不同B.碘-127原子与碘-13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C.由碘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的化学式为ID.碘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氯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答案】D【解析】A、碘-127的核电荷数与碘-131都属于碘元素,根据元素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统称为元素,同种元素核电荷数相等,故它们的核电荷数相同,选项不符合题意;B、因为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碘I−127原子和碘I−131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所以其相对原子质量不相同,选项不符合题意;C、由碘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的化学式为I2D、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由于碘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是7,故碘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氯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同种元素核电荷数相同分析;

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分析;

C、根据碘单质化学式为I2分析;

D、根据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分析。6.下列事实及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速度快温度高,分子能量大,运动速率快B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钠是由钠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C热胀冷缩构成物质的粒子间间隔,一般是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D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原子是不可分割的【答案】D【解析】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A不符合题意;B、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故反应中氯化钠是由钠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C、构成物质的粒子间间隔,一般是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故物体受热膨胀,遇冷收缩,C不符合题意;D、在化学变化里,原子是不可分割的,而不是绝对不可分割的,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分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7.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的质量一定都比原子大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水通电可以收集到氧气和氢气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是可分的D.原子团和原子一样,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答案】C【解析】解:A、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例如氢分子的质量小于氧原子的质量,错误;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不是粒子的大小,错误;C、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说法正确;D、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一般以整体形式参加反应,有的反应中是可以分开的,例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反应,错误;故选C.【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构成的微粒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8.科学家发现:水在超低温下能形成比蜂蜜还黏稠的“高密度液态水”;在一定环境中,常温常压下的水可以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高密度液态水”“热冰”的存在表明水的化学性质与温度有关B.水在常温常压下瞬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因受到阻碍停止运动C.“高密度液态水”“热冰”的化学性质和水相同D.“高密度液态水”“热冰”均为新型混合物【答案】C【解析】A、“高密度液态水”“热冰”的存在表明水的物理性质与温度有关,选项A不符合题意;B、水在常温常压下瞬间结成冰,但水分子不会停止运动,分子在各种状态下都会不断运动,选项B不符合题意;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高密度液态水”“热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和水的化学性质相同,选项C符合题意;D、“高密度液态水”“热冰”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不是新型混合物,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与其结构有关进行分析

B、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进行分析

C、根据同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分析

D、根据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进行分析9.生物体死亡后,体内含有的碳-14会逐渐减少(称为衰变)。因此科学家可通过测量生物体遗骸中碳-14的含量,来计算它存活的年代,这种方法称之为放射性碳测年法。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下列关于新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A.碳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B.氮原子核,含7个质子,7个中子C.碳原子核,含6个质子,7个中子D.氧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答案】B【解析】A.碳原子核中都含6个质子,不符合题意;B.因为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故氮原子核中都是含7个质子,7个中子,符合题意;C.碳原子核,含6个质子,8个中子,不符合题意;D.氧原子核,都含8个质子,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即在原来6个质子的基础上,加了一个质子,变成了7个质子,即氮原子;10.对Fe3+、Fe2+、Fe三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等质量的三种微粒含有的质子数相等.A.①④⑤B.①③⑤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答案】A【解析】①1个Fe失去2个电子形成Fe2+,失去3个电子形成Fe3+,它们的核电荷数没有发生改变,它们的核电荷数相同,故选项①说法正确;②1个Fe失去2个电子形成Fe2+,失去3个电子形成Fe3+,则Fe3+、Fe2+、Fe三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故选项②说法错误;③1个Fe失去2个电子形成Fe2+,失去3个电子形成Fe3+,它们的电子层结构不完全相同,故选项③说法错误;④Fe3+、Fe2+、Fe三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而原子的质量主要是集中在原子核上,则三者的质量几乎相等,故选项④说法正确;⑤由于三种粒子的质量几乎相等,它们核内质子数相等,则等质量的三种微粒含有的质子数相等,故选项⑤说法正确;故①④⑤说法正确.故选:A.【分析】1个Fe失去2个电子形成Fe2+,失去3个电子形成Fe3+;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11.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613C表示的是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1735A.原子中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B.属于同种元素C.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不同D.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答案】B【解析】A、1735ClB、两种原子的质子数均为17,属于同一种元素,选项符合题意;C、两种原子的电子数均为17,选项不符合题意;D、两种原子的质子数均为17,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分析。12.植被丰富的公园中有丰富的负氧离子,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O22-)。下列关于O22-与O2的说法,错误的是()A.O22-与O2的质子数不同B.O22-与O2的电子总数不同C.O22-与O2的化学性质不同D.O22-与O2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相同【答案】A【解析】A、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在形成离子时变化的是电子,质子数不变,O2-与O2质子数相同,说法符合题意。B、O2得到了2个电子后形成离子O22-,则O2-与O2电子数不相同,说法不符合题意。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则O22-和O2的化学性质不同,说法不符合题意。D、由题意可知,“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在形成离子时变化的是电子,不变的是质子;所以O22-与O2不相同的是电子数;而氧原子个数都为2;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不变,则相对原子质量也不变。说法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离子与分子的主要不同点分析。13.元素X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Xm+与元素Y的阴离子Y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元素Y的核内质子数是()A.a+m+n B.a-m+n C.a-m-n D.a+m-n【答案】C【解析】解:设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b,因为X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Xm+,所以它的离子中带有(a-m)个电子,因为阳离子Xm+与元素Y的阴离子Yn-电子层结构相同,即核外电子数相同,所以b+n=a-m,即b=a-m-n。故答案为:C。【分析】原子失去几个电子,那么它的离子就带有几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得到几个电子,那么它的离子就带有几个单位的负电荷。14.某同学梳理并归纳了以下知识点:①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②过氧化氢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③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一定不变;④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⑤无论是吸入的空气还是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气体都是氮气;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⑤⑥【答案】B【解析】解:①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的质子数是10个,氖原子质子数是10,所以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故①错;②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故②错;③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一定不变,故③正确;④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可能是离子,例如镁离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故④正确;⑤无论是吸入的空气还是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气体都是氮气,因为空气中氮气占78%,且氮气不参与呼吸作用,故⑤正确;⑥纯净物的构成微粒,可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是由一种分子构成,故⑥错.故选B.【分析】①根据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考虑;②根据纯净物由分子构成时,由一种分子构成;③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考虑;④根据离子一般最外层电子数为8考虑;⑤根据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气体含量考虑;⑥根据纯净物的构成微粒,可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考虑.15.反电子、反质子跟普通电子、质子的质量、电量均相等,电性相反。反氢原子是由反质子和反电子构成。1997年年初和年底,欧洲和美洲的研究机构分别制造出9个和7个反氢原子,这是人类探索反物质的一大进步。请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C.由一个不带电荷的中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答案】B【解析】反电子、反质子跟普通电子、质子的质量、电量均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反电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反质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反氢原子是由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1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氢原子由1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及题中所给反应粒子的信息分析。16.电影《流浪地球》中提到了氢气,已知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比如氢的同位素为氘和氚,则下列属于同位素的是()A.红磷和白磷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C.碳12和碳13 D.钠原子和钠离子【答案】C【解析】A、红磷和白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选项A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两种化合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不符合同位素的定义,选项B不符合题意;C、碳12和碳13,两种原子中质子数都是6,中子数分别为6和7,它们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因此属于同位素,选项C符合题意;D、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钠原子和钠离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只是电子数不同,不符合同位素的定义,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方可互称为同位素;同位素不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单质或化合物,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如果只是核外电子数不同,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也不属于同位素。17.2021年7月12日上午,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在北京举行了嫦娥五号任务第一批月球科研样品(月壤)发放仪式。月壤中蕴含He-3,它被认为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重要物质之一,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He-4形式存在,He-4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e-3原子核中有2个中子 B.He-3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C.He-3和He-4是同位素原子 D.He-3和He-4的原子质量相同【答案】C【解析】A、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He-3,He-4的原子核中均含有2个质子,He-4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则He-3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2=1。不符合题意。B、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He-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所以核外有2个电子。不符合题意。C、He-3和He-4是同种元素的两种原子,是同位素原子。符合题意。D、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质子的质量与中子的质量相差不大,因He-3和He-4的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所以He-3和He-4的原子质量不同。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He-3,He-4的原子核中均含有2个质子,属于同种元素,He-4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He-3原子核内1个中子分析。18.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相对应的是()选项①②③④方案结论比较呼出气体中CO2含量较空气中的多说明白烟的成分不是二氧化碳说明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而酚酞分子不运动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A.①②④ B.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答案】D【解析】①、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呼出气体和空气中,伸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伸入呼出气体的木条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较空气中的少,检验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的石灰水,故选项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不相对应;

②、用火柴去点燃,会使蜡烛重新燃烧,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说明白烟不是二氧化碳,故选项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相对应;

③、由图可知,一段时间后烧杯内的酚酞试液变红,但是浓氨水和酚酞溶液并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是氨分子的运动造成的,氨分子溶于水形成的氨水能使酚酞变红;浓氨水不变色,只能说明分子的活跃程度,但并不能说明酚酞分子不运动,故选项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不相对应;

④、液态水加热沸腾时生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故选项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相对应。故答案为:D;

【分析】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一般采用:澄清的石灰水;熄灭后蜡烛后产生的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氨水具有挥发性,分子的运动活跃,酚酞没有挥发性,分子运动的比较缓慢;液态水加热沸腾时生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要仔细分析,每一个实验的目的,对应正确的结论;19.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A.B.C. D.【答案】A【解析】解:A、氯酸钾受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固体质量会逐渐减少直至氯酸钾完全分解,得到的氯化钾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故坐标正确;B、氯酸钾受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固体质量会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分解,因此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会变为0,故坐标错误;C、氯酸钾受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做催化剂,质量没有发生改变,而固体质量会逐渐减少,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会增加,但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起点应该在纵坐标上而不是0,故坐标错误;D、氯酸钾分解需用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才能产生氧气,因此氧气的起点应该在横坐标上,故坐标错误;故选项为:A.【分析】根据氯酸钾受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做催化剂,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加热一段时间后氧气会逸出,固体质量会逐渐减少,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会增加,结合坐标进行分析.20.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的氧化。甲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后测得集气瓶(容积为250mL)中水的体积为65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乙同学利用传感器实时测定该装置集气瓶中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变化,绘制成如图2所示的曲线变化趋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B.实验结束后进行误差分析,可能是实验前弹簧夹未加紧C.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9.6%D.图2中DE段对应的变化进程是水倒吸进集气瓶【答案】B【解析】A、暖宝宝铁和氧气反应放热,开始温度升高,反应结束后温度恢复到室温,X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A不符合题意。B、氧气体积分数,65ml−20ml250ml−20mlC、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65ml−20ml250ml−20mlD、打开瓶塞,水被吸入集气瓶,压强增大,故图2中DE段对应的变化进程是水倒吸进集气瓶,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及注意事项分析二、综合题21.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m=14,则该粒子所对应的元素符号为;(2)若m-n>10,则该粒子是一个(选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3)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则其对应的化学符号为;(4)若该粒子是原子,且化学性质与氟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则m=。【答案】(1)Si(2)阳离子(3)S2-(4)17【解析】(1)若m=14,质子数为14的元素是硅,则该粒子所对应的元素符号为Si。

(2)若m-n>10,说明最外层电子以及失去,质子数>电子数,则该粒子是一个阳离子。

(3)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说明原子得到2个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质子数=2+8+8-2=16,质子数为16的元素是硫,则其对应的化学符号为S2-。

(4)若该粒子是原子,且化学性质与氟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说明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为7,则m=2+8+7=17。

【分析】(1)原子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2)根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质子数比电子数大几,离子便带有几个单位的正电荷,为阳离子。

(3)根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质子数比电子数小几,离子便带有几个单位的负电荷。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22.2021年江西省自主设计的“人造太阳”首次成功放电。(1)“人造太阳”合理利用了可控核聚变,氘、氚是核聚变的热核材料。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氘111氚12x①氘和氚属于(选填“同种”或“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上表中x=。②贮存氘气的钢瓶禁止靠近明火,据此推测氘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2)下列示意图“”表示质子、“”表示中子、“”表示电子,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____。(填序号)A.B.C.D.【答案】(1)同种;1;易燃性(可燃性)(2)A【解析】(1)①氘和氚质子数均为1,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上表中x=1,故填:同种;1。②贮存氘气的钢瓶禁止靠近明火,据此推测氘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易燃性(可燃性),故填:易燃性(可燃性)。(2)氚原子一个质子两个中子,核外一个电子,故答案为:A。

【分析】(1)①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②根据贮存氘气的钢瓶禁止靠近明火,进行分析。(2)氚原子中有一个质子,两个中子,一个电子。2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永无止境。(1)“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该实验中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且没有改变原来运动方向,说明了;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了,在图中所示的线条中,不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2)正电子、负质子都属于反粒子,它们与普通的电子、质子的质量与电量均相等,而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的某些部分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物质。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①反氢原子中含有一个带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电荷的电子;②反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所形成的离子符号。【答案】(1)原子核外有相对较大的空间;原子核的质量很大,体积很小;a(2)负;正;H-【解析】(1)该实验中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且没有改变原来运动方向,说明了原子核外有相对较大的空间;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了原子核的质量很大,体积很小;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也带正电,受到原子核的斥力,不可能偏向原子核,故不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a;(2)①氢原子含有1个带正电荷质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故反氢原子中含有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②反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所形成的离子符号为H-。【分析】(1)根据“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实验现象和原子的结构来分析;(2)根据题干信息的“电性相反”来分析。24.如图为探究微粒性质的实验装置,操作过程如下:(1)连接好装置。打开止水夹,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注入空气(填现象),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再关闭止水夹,拔下注射器。(2)用注射器抽取30mL浓氨水,重新接入该装置。(填操作),推动注射器的活塞将浓氨水通过导管挤入装置下端两侧玻璃管内,此时观察到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自下而上慢慢变红,该现象主要说明:氨水的性质是,微粒的性质是。(3)马上将装置下端玻璃管底部同时浸入装有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发现(选填“左侧”或“右侧”)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自下而上变红的速率加快,说明温度对微粒的运动速率产生了影响。拆除装置前,向装置内注入HCl或H2SO4防止氨气逸散。【答案】(1)两侧气球变大,且一段时间内不缩小(2)打开止水夹;易挥发(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不断的运动(3)左侧【解析】(1)打开止水夹,推动注射器的活塞,装置内压强变大,若装置气密性良好,两侧气球变大,且一段时间内不缩小。(2)打开止水夹才能将浓氨水注入装置内。所以填:打开止水夹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自下而上慢慢变红是因为氨水易挥发,挥发出的氨气分子不停运动,遇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该现象主要说明:氨水的性质是易挥发、碱性,微粒的性质是不停运动。(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所以左侧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自下而上变红的速率加快。【分析】(1)根据检查装置内气密性的方法是改变装置内的压强进行分析

(2)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进行分析

(3)根据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进行分析25.11H、12H、13H分别表示氢元素的三种原子,可简写成1H(1)1H、2H、3H(2)2H2和O2反应生成的重水可表示为2H2O,写出在2H2在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此反应属于【答案】(1)中子(2)22H【解析】(1)根据图甲可知,元素符号的左上角数字表示质量数,左下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三种原子中的原子序数相等,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等于电子,所以三种原子中的质子数、电子数相同,三种原子中质量数不相等,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所以在三种原子中,中子数目不同;

(2)2H2和O2反应生成的重水可表示为2H2O,在2H2在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分析】(1)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进行分析。(2)根据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

三、实验探究题26.用下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已知:①白磷的燃烧最低温度为40℃;②带刻度玻璃管读数从上往下增大。(1)I.实验步骤检查图1装置的气密性:往管B中加适量水,塞紧管A上端的橡胶塞,调整管B的高度,使管B内液面高于另一侧液面,过一段时间,当观察到现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如图2所示,将稍过量的白磷放入燃烧匙,塞紧橡胶塞,调整管A与管B内液面处于同一水平线,读取管B内液面读数V0。用激光笔点燃白磷,可观察到管A内现象:,若白磷燃烧的产物与红磷相同,则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待冷却至室温,调整管A与管B内液面处于同一水平线,读取管B内液面读数V1(如图3所示)。如图4所示,打开管A上端橡胶塞,将管A位置下移,管B上移,至管A中充满水,立即再塞紧上端橡胶塞,调整管A与管B内液面处于同一水平线,读取管B内液面读数V2。(3)Ⅱ.实验评价与教材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比较,本实验的优点是。(写一条)。(4)若测定氧气的含量小于理论值,则可能的原因是。(5)Ⅲ.数据记录与处理某次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请根据数据计算并填写表中空格。V0/mLV1/mLV2/mL管A中氧气所占的体积(mL)管A中空气的体积(mL)空气中氧气含量(用数值列式即可)1.878.0231.60①②③重复3次实验,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平均值。【答案】(1)液面差没有变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2)白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管A内液面先下降后上升;磷+氧气点燃→(3)污染小(或精确度高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4)装置漏气(合理答案即可)(5)6.152;9.73;6.15mL29.73mL【解析】(1)往图1装置管B中加适量的水,塞紧管A上端的橡皮塞,调整带刻度玻璃管的高度,使管B内液面高于另一侧液面,过一段时间,当观察到液面差没有变化,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用激光笔点燃白磷,白磷的温度达到了其着火点,白磷燃烧放出热量,气体体积膨胀,所以管A中的液面下降;耗尽氧气后,白磷熄灭,由于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导致装置的压强减小,所以管A内的液面又上升;白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3)与教材实验(如图所示)比较,本实验始终是在气密容器内进行的,污染小;再者细玻璃管的刻度精密,使测定结果精确度高;(4)白磷量不足、装置漏气等会导致装置中的氧气未完全消耗,导致测出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于理论值;(5)如图2所示,将稍过量的白磷放入燃烧匙,塞紧橡胶塞,调整管A与带管B内液面于同一水平线,读取带刻度玻璃管内视数V0;用激光笔点燃白磷,白磷燃烧熄灭冷却至室温,调整管A与管B内液面处于同一水平线,读取管A内视数V1(如图3所示),液面变化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体积,为V1-V0=8.02mL-1.87mL=6.15mL;如图4所示,打开管A上端橡胶塞,将管A位置下移,管B上移,至管A中充满水,立即再塞紧上端橡胶塞,调整管A与管B内液面处于同一水平线,读取带管B内视数V2,液面变化的气体即为空气的体积,为V2-V0=31.60mL-1.87mL=29.73mL;空气中氧气含量为:6.15mL【分析】(1)检查装置气密性应用的原理是压强差法,一段时间内,装置的压强不发生变化,报名气密性良好;(2)白磷燃烧的现象:放出热量,气体体积膨胀,所以管A中的液面下降;耗尽氧气后,白磷熄灭,由于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导致装置的压强减小,所以管A内的液面又上升;(3)实验改进的目的就是为减少白磷燃烧对空气的污染,以及实验数据的准确性;(4)若测定氧气的含量小于理论值,则可能的原因是白磷量不足、装置漏气等原因;(5)实验中燃烧前后液面变化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体积,为V1-V0=8.02mL-1.87mL=6.15mL;全部液体的体积减去原有液体的体积即为反应中空气的体积,为V2-V0=31.60mL-1.87mL=29.73mL;空气中氧气含量为:6.15m/L29.73mL×100%。27.(1)(一)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微粒的性质进行了甲乙丙三个实验:根据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实验甲无明显现象,实验乙溶液变红,说明。实验丙中滴有酚酞的水变红,原因可能是。(2)实验中同学们闻到了刺激性气味,于是大家对实验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所示。与改进前对比,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3)改进后的实验中,滴入少量浓氨水后,可观察到。“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快速出现实验现象”说明固体氢氧化钠遇到浓氨水时可能(填“放热”或“吸热”)。(4)(二)另一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产生了兴趣。如下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HCl)能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根据现象回答问题:有同学认为先在A处产生白烟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推断分子质量越大,其分子的运动速度越。(5)生成物氯化铵常温下的状态是(填“固体”、“液体”或“气体”)。(6)请写出上述反应的符号表达式。(7)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还有温度,请举出生活中的一个实例。【答案】(1)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氨水中的微粒运动到滴有酚酞的水中(答案合理即可)(2)更环保,减少氨气对环境的污染(节省药品)(答案合理即可)(3)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变红,干燥的酚酞滤纸条不变色;放热(4)慢;慢(5)固体(6)N(7)温度越高,湿衣服干的越快【解析】(1)从该实验现象看出,水无法使酚酞试液变色,而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丙实验中,滴加有酚酞试液的水变红,其原因可能是氨水中的微粒运动到滴有酚酞的水中(2)由于在之前的实验中大家闻到了刺激性气味,于是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从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图可以看出,该装置密闭性较好,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不易进入空气中,更环保(而且该装置中,需要的药品量不多,可以节约药品)(3)改进后的实验中,滴入少量的氨水后可以观察到: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变红,干燥的酚酞滤纸条不变色;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实验中快速出现现象,说明固体氢氧化钠遇到浓氨水时可能放热(4)氯化氢分子和氨气分子相结合会形成氯化铵固体小颗粒,这就是白烟的由来,而A处距离浓盐酸较近,离浓氨水太远,因此可以认为是氯化氢分子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要慢,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推断分子质量越大,其分子的运动速度越慢(5)生成的氯化铵被观察到是“白烟”,说明常温下,氯化铵的状态是固态(6)氯化氢和氨气结合生成氯化铵的符号表达式为:HCl+N(7)影响到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还有温度,生活中有关于此的一个实例就是:温度越高,湿衣服干的越快【分析】(1)根据氨水是碱性的,能使酚酞变红色进行分析

(2)根据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3)根据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

(4)根据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进行分析

(5)根据氯化铵常温喜爱是固体进行分析

(6)根据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进行分析2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①氧化铜是否也能做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好?(1)(查阅资料)①氯化钾可溶于水;②研究表明,许多金属氧化物对氯酸钾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分别用下列金属氧化物作催化剂氯酸钾开始发生分解反应和反应剧烈时的温度如下表所示:氧化铁氧化铝氧化铜氧化镁开始反应温度(℃)420515305490剧烈反应温度(℃)490540350545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如果没有二氧化锰,最好选用上述物质的作催化剂。(2)(设计并完成实验)I、将3.0g氯酸钾放在试管中加热Ⅱ、将3.0g氯酸钾与1.0g二氧化锰均匀混合加热Ⅲ、将3.0g氯酸钾与Xg氧化铜均匀混合加热(实验现象分析)Ⅲ中X的值应为g,实验Ⅰ和Ⅲ对比的目的是。(3)实验Ⅱ和Ⅲ对比的目的是。(4)将实验Ⅲ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然后进行称量,目的。(5)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