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4_第1页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4_第2页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4_第3页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4_第4页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10《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记叙了信陵君礼贤下士和窃符救赵的始末,表现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谦逊作风和救人之困的义勇精神。信陵君窃符救赵,发生在公元前258年,当时是战国末期,秦国吞并六国日亟,战争进行得频繁而激烈。公元前260年,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大破赵军,又乘胜进围赵国首都邯郸,企图一举灭赵,再进一步吞并韩、魏、楚、齐等国,完成统一中国的计划。当时的形势十分紧张,特别是赵国首都被围甚急,诸侯都被秦国的兵威所慑,不敢援助。魏国是赵国的近邻,又是姻亲之国,所以赵国只得向魏国求援。就魏国来说,唇亡齿寒,救邻即自救,存赵就是存魏,赵亡魏也将随之灭亡。信陵君认识到了这一点,才不惜冒险犯难,窃符救赵,抗击秦兵;终于挫败了敌人的图谋,保障了两国的安全。此文是典型的传记,先交待人物基本情况,然后总写人物性格,再选取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言行去表现人物,近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段大都属这种类型。因此,此课的教学,将这类文章的结构思路作为一个重点。在词句方面,课文注得较为详细,但对一些词类活用现象并未注出,因此稍加补充归纳。课文较长,采用读读、讲讲、练练、议议的教学方法。共用两课时完成。●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2.掌握“就”“过”“下”“独”“辞”“无”“存”等实词的意义。掌握“者”“所”“安”“何”“故”“且”“莫”等几个虚词以及“……为……”格式在文中的用法。3.了解本文中一些词的多义现象。4.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教学重点积累重要实词、虚词与句式。●教学难点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方法本文属于自读课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照注释理解文意。预习要求:对照注释,理解全文。画出疑难部分。●学习导航第一课时一、导入语战国时代,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即“士”的阶层,这是个知识分子阶层。这些人走公室,跑私门,不狩不猎,不农不商,靠知识糊口于四方。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能文能武,又懂政治,懂经济,懂军事,懂外交,为各国统治者效劳。他们在战国时代起着异乎寻常的作用,他们可以左右各国的政策,处理各国的外交,指挥各国的军队,如著名的纵横家苏秦与张仪两人几乎操纵着战国时代各国的外交关系。这些士人投奔到权贵的门下,以谋生活,故称为门客,或食客。各国贵族都大量收养门客。其中收养门客名声最大的是四君,即魏国的信陵君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他们都收养几千门客,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争。我们就来看一看与魏公子无忌有关的一段故事。二、整体初读1.朗读全文,补充注释。基本方式:由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逐段进行。步骤:先朗读,再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做补充。补充注释如下:(1)方数千里——不是确数,泛指全国各地,古人计算土地用截长补短的方法,凑成正方形。方数千里,就是每一边都是数千里。孟子说“天下方千里者九”,可见“方数千里”是指全国各地说的。(2)今日嬴之为(wéi)公子亦足矣——课文注释只有合注,无分注。关键是这个“为”字,照译文容易误读为wèi。其实,此“为”字应训“助”,古书中多有此训,译为“为……尽力”“为……效劳”都是对的,《集解》训为“羞”,非是。(3)留军壁邺——课文注释训“壁”为“驻扎”,误。古时说军队驻扎皆用“军”(如“沛公军霸上”),即环车为营,是临时性的。“壁”,这里用作动词,筑壁垒的意思,表示要做较长时间的停留。(4)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shuì)王万端——下句主语仍是“公子”,意思是信陵君跟宾客辩士一起劝说魏王(出兵救赵)。(5)我岂有所失哉——课文注释用“过失、错误”解释“失”,不确切。此句与上文“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针对“失”即“不备”,意谓失察或考虑不周。(6)屏人间(jiàn)语——间,应训“隔离”。课文注释以“悄悄地”释“间”,不确切。“间”在此句中可以引申为“秘密地”,间语即密谈,这样才符合下文内容。(7)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课文注释有误。袖四十斤铁椎,意思是袖子里藏着四十斤重的铁椎。袖,藏于袖。“椎杀”的“椎”,是名词作状语,不是动词,意思是用椎打死晋鄙。2.概括各段大意。明确:(1)概括介绍信陵君的身份。(2)介绍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思想作风及其影响。(3)详写信陵君结交侯嬴、亲迎侯嬴的经过。(4)略写信陵君结交朱亥。(5)交代秦国围邯郸,魏王派救兵而持观望态度。(6)平原君让公子,公子数请而魏王不听。(7)详写侯生献计窃符,计成。(8)写朱亥与公子俱行。写朱亥椎杀晋鄙。(9)写信陵君夺军,却秦,存赵。(10)写侯生北乡自刭。(11)写信陵君归军于魏而自留赵。三、归纳提要1.讨论全文的结构层次。明确:1~2段写信陵君的身分和为人、声望。3~4段具体写信陵君的“仁而下士”:亲迎候生、数请朱亥。5~11段写窃符救赵。2.第一部分(1~2段)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信陵君?在全文起到什么作用?明确:文章首先按传记的一般体例,概括介绍信陵君的身份:“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异母弟”“封公子为信陵君”,然后介绍他的品德特点:“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最后介绍信陵君的威望:“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诸侯)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第二课时四、重点解读1.讨论第二部分(3~4段):(1)哪些细节体现了信陵君的“仁而下士”?明确:作者选用了典型的事例:第一件是身为魏国公子的信陵君,听说侯生是个隐士,并不顾及他是一个看管城门的老头,家境贫寒,地位低下,而“往请,欲厚遗之”。当侯生不肯受,说:“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因故而受公子财”时,信陵君反而更优厚地以礼相待。第二件事是“乃置酒大会宾客,……自迎夷门侯生并遍赞宾客”。(2)作者在记叙上述两件事中是如何去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特征的?明确:作者通过不同的角度去写信陵君,写他“置酒大会宾客”,等宾客坐定,他才“从车骑”“自迎夷门侯生”且“虚左”以待。而侯生毫不谦让直上公子上座,“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又写侯生“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而信陵君竟还为侯生“执辔愈恭”“颜色愈和”;还写“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者窃骂侯生”,信陵君则“色终不变”。至家,“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通过这些不同人物的不同反映,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把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同时所选的这几个细节,都安排在“大庭广众”的特定的典型环境中,更使得信陵君求贤若渴,仁而下士的鲜明形象,得到充分而具体的展现。2.讨论第三部分(5~11段):(1)对于赵国的求救,魏王及信陵君各抱什么态度?明确: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由此可看出他自私、怯懦,屈从于秦国的压力,而取观望态度。信陵君则明确救赵即自救,见义勇为,“数请魏王”“计不独命生而令赵亡”“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2)如何评价侯生献窃符的奇谋及“公子从其计,请如姬”?明确:①面对侯生的冷淡态度,信陵君“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从而“复引车”向侯生求救,说明信陵君知人善任、虚心谦恭。侯生所说:“尚安事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伦理道德。侯生在信陵君走投无路时,想到的窃符之计是救赵的万全之策。他对计策的每一环节都作了周密的分析和妥善的安排,以至想用朱亥椎杀晋鄙,解救一时之急。他对当时的国事、人事了如指掌,“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表现他料事如神,是一个出众超凡的人才。②侯生献策,“公子从其计,请如姬”,说明信陵君善纳人言、大勇大义。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畏秦的暴力,扶持弱小。值得强调指出,秦的野心是要并吞六国,一旦秦灭赵,魏则势孤,也会被秦所灭。所以窃符救赵,也是自救,表现了信陵君的爱国精神。(3)对侯生“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如何看待?明确:①从当时的社会背景考虑:战国时代士人交往的一条重要准则是“士为知己者死”“臣事君以忠”,信陵君“仁而下士”,就会有“为知己者死”之士。作者写侯生的自刭及朱亥“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都反映了当时“士为知己者死”的道德观念。②侯生自刭,是在信陵君窃到兵符,又得到朱亥正向侯生辞别出发时。前面说到要椎杀晋鄙,信陵君马上就“泣”,侯生用这样的举动来激励信陵君,坚定公子夺晋鄙军的意志,并表明事必成功的信心。③侯生为信陵君出谋窃符救赵,虽使信陵君救赵成功,但对魏王是采取了欺骗的行为,是不忠的。作为洁身自好的侯生,为保住自己的声誉,也会自刭。五、拓展延伸1.讨论信陵君的形象:本文主要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思想作风。归纳“下士”的具体表现:①虚左自迎侯生;②数请朱亥;③辞决侯生后,省悟出自己“有所失”,而复返问计于侯生。归纳“仁”的具体表现:①知侯生家贫,欲厚遗之;②急赵之困,计不独生而令赵亡;③闻侯生“不听,可使击之”而泣;④勒兵,令三种人归家。2.史传中常见的写作特点。(1)典型材料的选择。信陵君门下食客三千人,为什么专写侯嬴一人?讨论后小结:此传是写信陵君的,要突出他的历史功勋,这功勋是在侯生帮助下取得的;而信陵君结交侯生、问计于侯生又最能体现他“下士”的作风。附带提一下,信陵君的另一个重大历史功勋是败秦军于河外,这是十年之后的事。当时信陵君在赵,许多人劝他归魏,他不听,甚至下令说:“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后来毛公、薛公对他说:“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立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信陵君立即归救魏。(2)烘托手法的运用。可以先将烘托手法分为两种:一是以人物烘托人物,二是以事件烘托人物。然后让学生举例,只要求举出最主要的。前者的例子有:以侯生之故作傲慢烘托信陵君的谦恭;以侯生北乡自刭、朱亥效命烘托信陵君之“能得士”;以魏王“持两端以观望”烘托信陵君“急人之用”。后者的例子有:以信陵君虚左自迎生和“宾客皆惊”烘托侯生的不同寻常;以平原君之急切望救、魏王之观望、信陵君之欲赴秦军死烘托侯生巧设奇谋。(3)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关于信陵君、侯嬴、朱亥等人的语言动作,前面已作分析,不再重复。这里,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下关于晋鄙的语言、动作描写。“举手”,表示他深信自己的判断正确——魏王不会在此刻派人来代他将兵。“国之重任”,说明他意识到这次将兵责任重大。关系到魏国的命运;魏王欲易将,不会让别人“单车来代之”。寥寥数语把一个深沉、老练的将领的形象写得栩栩如生。六、延伸阅读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皮尽而毛无所恃耶?”[译文]魏文侯外出游览,看见路上有个人反穿着皮袄,身上背着柴草。魏文侯问道:“(你)为什么反穿皮袄背柴草呢?”(那人)答道:“我爱惜皮袄上的毛。”文侯说:“你不知道它的皮磨坏了,那毛也就没有地方附着了吗?”●板书设计结交侯嬴 仁而下士窃符救赵 急人之困●学习卡片一、积累重要实词、虚词与句式1.字词解析①注音释义士无贤不肖(xiào才能低的)侯生摄敝衣冠(bì破旧的)公子往,数请之(shuò多次地)公子姊为赵惠文王……(zǐ姐姐)冠盖相属(zhǔ连续)宾客辩士说王万端(shuì劝说)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duó揣测,估计)约车骑百余乘(shènɡ量词)今有难(nàn危难)侯生乃屏人间语(bǐnɡ使人退避。jiàn秘密地,悄悄地)椎杀晋鄙(chuí动词,用铁椎打)矫杀晋鄙(jiǎo动词,假托……命令)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jiànɡ统帅。lè文中作“检阅”讲)宿将(sùjiànɡ有经验,有威势的老将)北乡自刭(jǐnɡ用刀割脖子)②通假字直上载公子上坐(“坐”通“座”)俾倪(通“睥睨”,斜着眼睛看)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乡”通“向”)公子与侯生决(“决”通“诀”)③词性活用A.名词作动词仁而下士(谦逊地对待)留军壁邺(营垒——驻扎)如姬资之三年(资财——出资悬赏)朱亥袖四十斤铁椎(衣袖——袖里藏着)B.形容词作动词不敢以其高贵骄士(骄傲——傲慢地对待)臣修身洁行数十年(清洁——使……高洁,使动用法)公子从车骑,虚左(使……空着,使动用法)为能急人之困(着急——能急救患,为……着急,为动用法)公子怪之(奇怪——感到奇怪,意动用法)C.动词的使动用法公子从车骑(让……跟从着)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使……站立着)侯生乃屏人间语(让……退避)D.名词作状语北救赵而西却秦(向北,向西)皆谦而礼交之(礼貌——以礼)④一词多义 ⑤古今异义以公子为长者(古:有德行的人。今:年长的人)胜所以自附为婚姻(古:姻亲。今: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2.句式解析A.省略句欲以(之)观公子(省介词宾语“之”代“直上载公子坐,不让”的作法)遍赞(于)宾客(省介词)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之)俱(省介词宾语“之”代信陵君)可使(之)击之(省宾语,“之”代朱亥)B.倒装句请救于魏(介宾短语后置)何功之有(“之”字是动宾倒置的标志,等于说“有何功”)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主谓倒置,等于说“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安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