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教师用书考点6太平天国与辛亥革命_第1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教师用书考点6太平天国与辛亥革命_第2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教师用书考点6太平天国与辛亥革命_第3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教师用书考点6太平天国与辛亥革命_第4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教师用书考点6太平天国与辛亥革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六太平天国与辛亥革命一、太平天国运动1.兴起(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更加激化。(2)洪秀全将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__拜上帝会__”组织。(3)历程①爆发:1851年初,洪秀全在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②政权:永安封王,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③定都: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__天京__,定都并与清王朝对峙。④全盛:北伐、西征、天京突围的战斗,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⑤转折:1856年,__天京事变__,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弱的转折点。⑥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轻巧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原因2.发展与失败(1)纲领①《天朝田亩制度》:a.内容: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__平均分配土地__;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的分配原则。b.评价: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__封建土地所有制__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结晶;只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②《资政新篇》:a.目的:振兴__太平天国__。b.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教育等方面。c.评价:否定封建制度的革命性;发展__资本主义__的先进性;超越社会条件的空想性;对革命没有起到实际的积极作用。[易错提醒]《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关系《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在追求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并不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对立、矛盾的关系,二者设想的两种社会制度有本质的区别。前者要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人间天国;后者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2)作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和__外国侵略者__。(3)教训:农民阶级作为__小生产者__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轻巧识记]太平天国运动一个组织:拜上帝会。两个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三大事件:金田起义、天京事变、天京陷落。四个阶级:兴起、发展、转折、失败。二、辛亥革命1.兴起(1)历史条件①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队伍的壮大。③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④组织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和中国__同盟会__的成立。⑤军事基础:__黄花岗起义__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高潮到来。(2)兴起——武昌起义①有利时机:四川__保路运动__兴起。②革命主力:以湖北新军为主。③时间:1911年10月10日。④结果:攻占武汉三镇,成立__湖北军政府__。⑤影响:各省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思维拓展]武昌起义获得成功的原因1.20世纪初,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2.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准备。3.四川保路运动的兴起,为起义成功创造了客观时机。4.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2.发展与影响(1)中华民国的建立①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随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②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__国民全体__;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b.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__资产阶级__宪法;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轻巧识记]三词巧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主权在民: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2.自由平等: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国民享有基本的权利。3.三权分立: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和责任内阁制。(2)历史意义①结局: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窃取革命果实。②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__反帝反封建__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功绩a.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__君主专制__政体。b.建立了资产阶级__共和国__。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是中国社会__近代化__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轻巧识记]辛亥革命[易错提醒]辛亥革命的三个易混点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国家政体采用的是责任内阁制而不是总统制。2.清王朝与中华民国政权的本质区别在于清王朝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权,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推翻的不是中国的封建制度,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答题术语]—————————————————————————————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天朝田亩制度》是几千年来我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2.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时代赋予它反侵略的新内容和新意义,也显示出农民起义的局限性。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其中三权分立制参照了美国,责任内阁制效仿了英国。4.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即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经济基础仍然是封建小农经济。—————————————————————————————————————考向预测一: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和评价1.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载:“他们于1855年4月第三次攻取武汉,并席卷湖北和江西,将曾国藩困在江西境内。……整个长江流域都落入了革命军之手,命运真是太照顾他们了。但就在他们胜利的巅峰,沉重的打击从其内部出现,革命运动被削弱到无可复元的地步”。这场运动()A.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B.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C.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D.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解析:选C据材料中“于1855年4月第三次攻取武汉,并席卷湖北和江西,将曾国藩困在江西境内。……整个长江流域都落入了革命军之手”分析可知是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后才有北洋军阀的统治,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与材料中“整个长江流域都落入了革命军之手”相符,故C项正确;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起点,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顶峰,《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落后性、空想性的特点,而《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学习资本主义的方案,天京变乱的发生、《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矛盾之处等,充分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近5年来全国卷试题没有在此考点命题,但以后命题的可能性很大,需要我们复习备考时注意。1.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担负任务新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国际背景新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2.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1)促进作用:①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减轻了中国近代化的阻碍因素。②《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对当时的思想和经济发展均有影响。③催生了洋务运动的产生。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部分军事工业都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2)阻碍作用:①《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违背。②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生产力,迟滞了这些省份的近代化进程。③中国内乱给外国侵略者以可乘之机,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近代化的大好时机。考向预测二:辛亥革命2.“辛亥革命留给人类的最大启示,就是中国人用最古老的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共赢双赢多赢,大家都没有输。”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政府:获得优待,其统治得以延续B.袁世凯:获得各方认可,成为第一任总统C.革命党:共和政体得以确立,民主政治实现D.立宪派:投机革命时获取的权益得以维护解析:选D清政府获得了优待,但结束了统治,故A项错误;袁世凯任第一任总统,但走上了反革命道路,故B项错误;共和政体得到实现,但革命果实被窃取,故C项错误;立宪派在革命时投机革命,从而保全了自己的利益,为革命留下了隐患,故D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民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但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衡量革命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基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辛亥革命,我们可以说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也是失败的。历史事件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只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全面、辩证地看待,才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多角度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目的: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直接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根本目的)。2.内容:国家主权的归属及人民拥有的自由权利和义务,确立起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保证民主共和制度。3.评价:从法律上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4.思想:《临时约法》体现了启蒙思想的主张:如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孟德斯鸠)、人民主权(卢梭)、天赋人权(伏尔泰)等。1.(2016·江苏卷·6)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B.基督教平等思想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D.“中体西用”思想解析:选D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体现平均主义,是“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思想的来源之一,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基督教思想体现平等,是“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思想的来源之一,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体现天下为公,是“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思想的来源之一,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体西用”思想是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2.(2015·浙江卷·19)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解析:选B传统社会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出君主专制已经不符合当时资本主义民主共和的时代潮流,故B项正确;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不起决定作用,故C项错误;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D项错误。3.(2015·重庆卷·6)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侵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A.自然灾害频仍 B.社会治安混乱C.土地兼并严重 D.官吏贪暴腐败解析:选D自然灾害频仍材料无从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官吏本身的不作为造成民众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社会治安混乱是其表现,故B项错误;土地兼并严重材料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可知曾国藩认为农民起义是因官吏长时间鱼肉百姓、不作为,激起民愤所致,故D项正确。4.(2015·江苏卷·6)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解析:选D“长歌涌入金陵”,定都天京后孤军北伐,是失败的主观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腐朽享乐”导致内部矛盾尖锐,以致发生内讧,这是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进取心逐渐衰退的表现,但不是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绝对平均,在当时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但这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的表现之一,故C项错误;“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说明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故D项正确。5.(2015·北京卷·16)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解析:选B由材料可知,太平天国与革命党人变革发饰都是为了解决中国内部的问题,而不是为了与西方文明对接,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变革发饰,以推翻清政府统治,革命党人变革发饰,以“除满清之藩篱”,反满革命,二者都为了推翻清朝统治,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并未提倡民主自由思想,故C项错误;革命党人变革发饰并不是为了表明宗教信仰,故D项错误。6.(2015·山东卷·19)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下表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研究专题论文数量(篇)甲722乙287丙614丁96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解析:选C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受苏联史学界影响,史学研究的指导史观是阶级斗争史观,也就是革命史观。太平天国运动,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也是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侵略的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是通过改良的方式进行的维新变法,显然与当时的史学氛围不相符合,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D项错误。7.(2015·安徽卷·16)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B.推动国民大革命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解析:选A据材料,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辛亥革命三十周年”则是1941年,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而且辛亥革命以求民主求民族独立为目标,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故A项正确;国民大革命发生于1924年到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土地革命发生于1927年到193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实现人民民主专政是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的努力目标,故D项错误。8.(2015·海南卷·15)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A.立法服从于政治 B.行政服从于司法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解析:选A据材料中从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到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结合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的背景分析,目的是为了防止袁世凯的独裁,可见立法服从于政治的需要,故A项正确;行政服从于司法的主张材料未体现,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可见并未实现从人治走向法治,故C项错误;这时民主共和政体刚刚确立,因此臻于完善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1.(2018·茂名模拟)材料:1753—1851年广西人口、耕地面积和额定地丁银变化表时间人丁(万口)耕地面积(顷)额定地丁银(两)1753年197.687,401—1820年742.989,812393,5451851年782.389,620694,984据上表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可能是()A.广西农民生活处境艰难B.广西受到外国侵略加剧C.广西小农经济发展迅速D.广西较早接受国外先进农业技术解析:选A据材料1753—1851年广西“人丁”不断增加,“耕地面积”却不断减少,而“额定地丁银”则加倍增收可知,腐朽的封建统治剥削使阶级矛盾激化,广西农民生活处境艰难,故A项正确;外国的侵略加剧在材料无反映,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发展迅速在材料无体现,故C项错误;广西较早接受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在材料无体现,故D项错误。2.张德坚《贼情汇纂》记载,东王、北王、翼王上奏请天王:“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天王批道:“胞等所议是也,即潜佐将施行。”这一举措()A.违背革命的最初设想 B.吸引地主阶级参加革命C.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 D.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解析:选A材料中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诸王向洪秀全建议,军队人数增加,为了筹集军粮,安徽、江西应该“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得到洪秀全的赞同,说明他也主张维持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这与《天朝田亩制度》中要求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设想是背道而驰的,故A项正确;太平天国的这一举措是由于当时军事斗争的需要(筹集军粮),并不是为了吸引地主阶级参加革命,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依然保留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不利于发展资本主义,故C项错误;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故D项错误。3.(2018·衡阳模拟)葛剑雄认为,“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但他同时又说,“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这说明“太平军制度”()A.削弱了国家在社会经济中的权力B.旨在利用分配制度消灭经济竞争C.废除小农经济难以制止私产膨胀D.是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解析:选D根据题意可知“太平军制度”即指太平天国实行平均分配产品的制度,这一制度由政府推行,加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实行平均分配产品制度的目的在于提高农民的革命积极性,而不是消灭经济竞争,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按人口分配土地,依然发展小农经济,并没有废除小农经济,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推行平均分配产品的制度,超越了农民的认识水平,不符合农民的私有观念,因而“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因而最终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故D项正确。4.(2018·黄山模拟)1903年,有人指出“(中国)不自立,必灭亡,必(被)瓜分……各省先行自图自立”,提出“广东者,广东人之广东也……筑成广东自立之势,以建立全中国自立之起点”。此类观点在当时蔚然成一种思潮,并加速了“预备立宪”中清政府对地方自治的认同。这种思潮本质上反映了()A.三民主义的提出掀起了革命运动的高潮B.中国政治民主化运动的必然结果C.清政府中央集权统治的实质性瓦解D.先进知识分子要求在中国建立联邦制解析:选C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思想提出于1905年同盟会成立之时,与材料给定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如果材料中的主张继续发展并得以实现,中国必将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分裂局面,并不是政治民主化运动的必然结果,故B项错误;随着各省独立和自立趋势的不断加强并加速了“预备立宪”中清政府对地方自治的认同,清政府中央集权统治必然会出现实质性的瓦解,故C项正确;“各省自立”并不等于联邦制,联邦制是在保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前提下才顾及地方的自治,故D项错误。5.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这些省份的社会群体参与公推本省都督的情况见下表。由此可见()省别参与公推的群体省别参与公推的群体湖北革命党人、部分咨议员及绅商代表浙江各界代表湖南革命代表、省城士绅、商警各界代表江苏党人代表、新军、官绅陕西革命党人、新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