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强化练(三)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选择题1.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曾这样评析中国某一帝王:“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之间走出一条中间路线。”该帝王符合“中间路线”的举措是()A.设置御史大夫与刺史 B.推行中外朝制度C.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 D.世袭与察举制共存解析:选C材料“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体现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即地方政治制度问题。御史大夫是中央监察机构,刺史是西汉时设立的地方监察机构,故A项错误;中外朝制度是西汉时期的中央机构,故B项错误;郡国并行制是西汉初设立的郡县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地方行政制度,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世袭制和察举制是古代选官制度,故D项错误。2.(2018·北京西城模拟)下图为北京地区古代地方行政长官称谓演变示意图,反映了行政建制的变革。1和2可填写的分别是()A.广阳王范阳节度使 B.涿郡太守北平布政使C.燕王中都路都总管 D.北平知府南京道留守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1处指的是公元元年,是西汉时期,因此在地方实行的郡国并行制,因此为广阳王,2处反映的是唐朝时期,在地方设置节度使,故A项正确;布政使是明朝设立的,故B项错误;燕王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知府是宋代至清代地方行政区域“府”的最高长官,故D项错误。3.(2018·河北衡水摸底)北宋初立,有千百个州县行政单位,后采取措施,在众多州县之上设置一级行政机构“路”,以此达到“振领而群毛理”之意。这一做法()A.分化了地方行政大权 B.严密了地方监察体系C.可收统摄管理之功效 D.便于地方官向上奏事解析:选C在州县之上设置新的行政机构“路”,显然是扩大而非分化了地方行政大权,故A项错误;“路”是新设置的地方行政而非监察结构,故B项错误;相比宋初千百个州县行政单位,作为其上级行政机构的路在数目上必然相对较少,有利于收统摄管理之功效,故C项正确;设置新的行政机构并不一定便于地方官向上奏事,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故D项错误。4.(2018·临汾模拟)元代推行行省制,设河南行省统辖黄河以南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但在黄河下游则以沂蒙山南麓为界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相邻;将江西、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治所在南昌;将湘、鄂、桂并入湖广行省,治所设于武昌。这一规划和设置()A.体现了“山河形便”的习惯做法B.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保障了蒙古族贵族的统治特权D.是对南宋统治区实施的特殊政策解析:选B根据材料“河南行省统辖黄河以南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打破了依据山河等自然因素划分行政区的做法,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元代设置行省作为中央的派出机构,极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蒙汉等信息,故C项错误;行省制度是元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创制,目的在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故D项错误。5.下面是汉武帝时期丞相任职离职表(部分),从表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姓名离职原因任职时间窦婴免职1年又2月公孙弘去世2年又4月许昌免职3年又8月李蔡畏罪自杀3年赵周下狱死2年又7月刘屈氂下狱腰斩1年又2月A.丞相在位时间较长B.中央统治力量加强C.君主专制的强化D.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没有改变解析:选C根据题干表格中的任职时间可以看出宰相任职时间很短,故A项不合题意;中央统治力量加强指的是中央强化对地方的控制,表格没有体现,故B项不符合题意;汉武帝时期正是通过频繁换相来加强皇权的,故C项符合题意;从宰相任职时间很短,以及离职原因有下狱死、腰斩等信息可知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有所改变,故D项不合题意。6.(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测试)唐代三省制确立后,先是三省长官各自在本署办公,武德年间于门下省设立“政事堂”使三省合署办公,高宗时又将政事堂迁到中书省。这说明唐代()A.皇权专制体制得到不断强化B.注重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C.三省职权间的矛盾长期存在D.尚书省的职权日益得到扩大解析:选C材料介绍了唐代三省办公的变化,不能据此推断皇权的不断强化,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唐代三省决策过程,因此不能推断出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故B项错误;三省职权间的矛盾长期存在,降低了行政效率,因此三省开始合署办公,故C项正确;政事堂由门下省迁到中书省,不能反映出尚书省的职权日益得到扩大,故D项错误。7.(2018·武汉模拟)唐中宗任命品级较低的豆卢钦望为尚书省长官,故意不加“同三品”的头衔,观察他的反应。豆卢钦望果然徘徊在宰相集体议事的政事堂外而不敢进入。后来加了“平章军国重事”衔,豆卢钦望才真正参议政事。材料主要表明,三省六部制()A.提高了唐朝中央的行政效率B.降低了三省长官的行政级别C.是行政权力高度集中的表现D.使官僚机构形成完整的体系解析:选C材料没有体现三省六部运作程序提高行政效率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三省长官行政级别降低,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豆卢钦望因品级低不敢参与政事,可知三省六部主要职责是处理军国政事,是行政权集中的表现,故C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三省六部的长官,没有体现出当时官僚机构的完整,故D项错误。8.(2018·北京海淀模拟)对于玄武门之变,史学界的一种观点认为双方各自代表不同社会阶层,简况如下表。据此可以判断,玄武门之变导致了()所代表和依靠的社会集团李建成和李元吉关陇军事集团,主体是北魏以来的军事贵族李世民山东豪杰集团,主要是北魏下层士兵的后裔,隋末农民战争中崛起的各民族的武装农民等A.世家大族势力受到削弱B.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果丧失C.下层民众控制初唐政权D.皇权的加强和相权的削弱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当时太子李建成所代表和依靠的是北魏以来的贵族,而李世民依靠的是社会的下层,农民武装等,所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导致贵族受到冲击,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孝文帝改革成果的丧失,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李世民依靠的力量,不是说下层民众掌握政权,故C项错误;材料仅仅涉及当时夺权,并未涉及皇权和相权的削弱,故D项错误。9.北宋的号令总是以皇帝的诏敕文书方式传递,肯定要经皇帝批准才行,可是……“凡制敕所处,必自宰相”。这说明()A.君主与宰相共治天下 B.宰相制度制约君权C.君权与相权矛盾加剧 D.君权为主相权为辅解析:选B材料“诏敕肯定要经皇帝批准才行”而君主与宰相共治天下,过度夸大了宰相的权利,故A项错误;制敕必自宰相,传递肯定要经皇帝批准才行,得出君主的权利受到一定的制约,故B项正确;材料中是对诏敕制定到批准执行的分工,不体现矛盾的加剧,故C项错误;君权为主相权为辅与材料“对诏敕制定到批准执行的分工”不符,故D项错误。10.(2018·太原模拟)北宋中期出现“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即宰相兼任枢密院长官;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渐成定制。这种变化有助于()A.提高效率适应现实需要B.集体决策维护中央权威C.崇文抑武防范军事将领D.分化事权防止权力集中解析:选A北宋与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使行政权与军事权集中,提高军政效率以适应两宋战争频繁的现实需要,故A项正确;“宰枢互兼”使权力集中,不利于集体决策,故B项错误;“宰枢互兼”反而提高军事将领的权力,C项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宰枢互兼”使权力集中,D项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11.据《晋书》记载:楚与同郡王济友善,济为本州大中正,访问铨邑人品状……乃状楚曰:“天才英博,亮拔不群。”材料反映出当时()A.品行端正又有真才实学的人容易出任高官B.监察官员有一定的独立性C.选拔人才时注重对人物的品评D.注重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解析:选C中正评定推荐的人才不一定能够出任高官,故A项错误;中正是人才选拔官员而非监督官员,故B项错误;材料“访问铨邑人品状……乃状楚曰:‘天才英博,亮拔不群’”可知九品中正制度在选拔官员时注重对后备人才的考评,故C项正确;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材料并未提及,故D项错误。12.(2018·邯郸摸底)有学者指出:“中国较早形成了一种早熟的政治体系,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其法律身份至少在名义上是平等的,这就使得国家能够通过某种标准化的规则来选拔官员。像日本这样等级森严、贵族势力强大的社会不可能引入科举制,引进了也无法运作。”该学者重在强调()A.科举制让士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B.日本缺乏科举制的经济基础C.科举制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科举制与贵族政治极不相容解析:选D士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与材料中“像日本这样等级森严、贵族势力强大的社会不可能引入科举制”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像日本这样等级森严、贵族势力强大的社会”是政治而非经济基础,故B项错误;材料中“其法律身份至少在名义上是平等的,这就使得国家能够通过某种标准化的规则来选拔官员”,恰恰是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故C项错误;科举制与贵族政治极不相容与材料中“贵族势力强大的社会不可能引入科举制,引进了也无法运作”相符,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重要制度创新,推动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二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新唐书》材料三凡军国大事,则令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太宗)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资治通鉴》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运作的主要特点。(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政事堂”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门下缴驳”“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分析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分析回答。第(3)问根据材料三“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太宗)始申明旧制”,结合所学进行分析。答案:(1)特点:注重程序;三省职权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以皇权为中心。(任答两点即可)(2)变化:唐初,政事堂是宰相集体议政的场所;后来,改为中书门下,成为国家的行政机构。(3)作用: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建立制约机制,有利于减少统治者的决策失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走向成熟。14.(2018·承德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艾森斯塔德认为:官僚帝国的统治者总是具有“普遍化权力”的倾向,致力于扩张性的政治目标。其第一个一般性政治目标首先是“建立和维持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权,以及统治者的最高主权”;统治者的第二个一般性目标则是发展“有关资源动员的特殊取向”,“保证其能够从社会不同群体那里得到不断的、独立的资源补充”,“力图把社会的权力与控制的中心独揽于一己之手”,“努力控制这些资源而使之专为一己所用”。——摘编自吴铮强《唐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变革与社会结构之演变》运用所学知识,试以北宋史实为例,论证“官僚帝国的统治者总是致力于扩张性的政治目标”这一观点。(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论证逻辑清晰。)解析:论证时,需依据材料中的“建立和维持统一的中央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拳击教练聘用合同范本
- 节能项目招投标合同样本
- 水利工程电力电缆架设合同
- 建筑供沼气联合施工合同
- 木工工程协议书条款解释
- 企业管理战略规划
- 网络成瘾的预防与治疗
- 智慧金融服务的行业竞争力
- 重点整改事项落实情况报告(3篇)
- 石材采购协议书(31篇)
- 汽车尾气排放检测操作标准
- 塔吊基础下换填地基设计
- 《中医基础理论肾》PPT课件.ppt
- 顾问咨询服务合同
- CNAS-EC-017_2017《认证机构认可风险分级管理办法》
- 事故安全培训案例(一)
- 考题六年级数学上册看图列方程计算专项北师大版
- 高压线迁移施工方案
- 培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
-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7篇)
- 3、三院社会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