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1-第一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我国自然气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陆上的陕甘宁、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四川盆地川东地区、新疆塔里木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和南海南部等气源区。据此完成1~3题。1.自然气资源属于()A.可再生资源 B.生物资源C.非可再生资源 D.气候资源2.自然气在我国的分布说明白自然资源具有()A.地域性 B.有限性C.多用性 D.整体性3.自然气分布的主要制约条件是()A.热量 B.水分C.土壤 D.地质条件解析第1题,自然气属于地质时期生物固定的太阳能,需具备肯定的地质条件,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才能够形成,相对于人类历史来说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第2题,自然气的分布集中在某些地区,其空间分布是不均衡的,说明白自然资源具有地域性。第3题,自然气属于矿产资源,其形成受地质条件的制约。答案1.C2.A3.D读某自然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4.该自然资源是()A.太阳能 B.风能C.森林 D.水资源5.影响该自然资源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C.下垫面 D.人类活动解析第4题,由示意图可知,该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地区,西北地区明显较少,因此该自然资源为水资源。第5题,水资源的分布主要受大气环流的影响。答案4.D5.B石油植物是指能干脆生产工业用燃料油,或经发酵加工后能生产燃料油的植物总称,其生产的燃料油可称为生物石油,初步查明我国石油植物有1500多种。据此完成6~7题。6.依据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分,石油植物属于()A.矿产资源 B.生物资源C.可再生资源 D.非可再生资源7.制约我国当前对生物石油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是()①原料②市场需求③生产成本④科技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解析第6题,自然资源按自然属性可分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石油植物属于植物的一种,所以属于生物资源,选B。第7题,当前我国对石油资源的市场需求量大;由材料可知,我国石油植物种类多,原料丰富。制约我国当前对生物石油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主要缘由是生产成本高、科技水平较低,选C。答案6.B7.C读人类文明发展的四个时期示意图,完成8~9题。8.世界能源从图中哪个时期进入“煤炭时代”?()A.① B.② C.③ D.④9.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明显受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制约的时期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解析第8题,图中①至④四个时期,人类手执的工具依次是石器、简易农具、电钻、计算机,分别代表采猎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和后工业文明时期。世界能源从工业文明时期起先进入“煤炭时代”。第9题,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明显受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制约的时期是采猎文明时期和农业文明时期。答案8.C9.A下图为英国海上风力发电场内单个风电机组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10.英国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场的主要缘由是()A.陆地风能资源匮乏B.海上发电成本低C.海上风能资源丰富D.陆地狭小,土地价格高11.该海上风电场的建立()①可以有效缓解英国石油供应惊慌状况②利于改善城市大气质量③影响海底生物及鸟类飞行④叶片面对东南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第10题,风力发电首先需考虑风能资源的丰富程度,英国位于盛行西风带,常年盛行西风,且海上摩擦力小,风力更大,风能资源丰富。第11题,风能为清洁能源,发展风力发电可以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改善大气质量;从示意图可以看出,风电机组伸入海底,对海底生物的生存产生影响,风电机组的叶片对鸟类飞行会产生肯定影响;英国石油资源丰富,不存在石油供应惊慌问题;英国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风电机组叶片迎风,应面对西南。答案10.C11.B下图是我国部分区域近30年阴霾日数月际改变统计图。据此完成12~13题。12.阴霾天气最多发生在()A.冬季 B.春季C.夏季 D.秋季13.我国阴霾天气东部多、西部少,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势 B.降水C.城市化水平 D.植被覆盖率解析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冬季是阴霾天气多发的季节。第13题,我国阴霾天气东部多、西部少,其最主要缘由是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工业发达,排放的污染物多。答案12.A13.C读我国平均降水pH的分布图,完成14~15题。14.酸雨是一种环境污染问题,它反映的是()A.大气污染 B.水污染C.土壤污染 D.固体废物污染15.我国西南地区酸雨比较严峻的缘由主要有()①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②地形闭塞,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③多云雾,易形成酸雨④气温高,不利于空气对流运动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第14题,酸雨是一种大气污染。第15题,我国西南地区酸雨比较严峻与该地区的工业生产及自然地理状况有关。该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盆地地形不利于酸性气体扩散;降水多且空气湿度大也加剧了酸性气体的溶解。答案14.A15.A读漫画,完成16~17题。16.该漫画主要反映的环境问题是()A.资源枯竭 B.水污染C.全球气候变暖 D.生物多样性削减17.导致该环境问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A.开矿毁坏岩层 B.乱砍滥伐森林C.过度抽取地下水 D.随意排放废弃物解析第16题,读漫画可知,只有部分抽水管可从地下深处获得地下水,说明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属于资源枯竭。第17题,读漫画可知,抽水管密集,说明人类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水资源枯竭。答案16.A17.C读漫画,完成18~19题。18.该漫画主要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A.环境污染 B.生态破坏C.资源枯竭 D.气候改变19.下列地区中该环境问题最突出的是()A.东北平原 B.塔里木盆地C.亚马孙平原 D.黄土高原解析第18题,读漫画可知,土壤不断从手中流失,反映的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属于生态破坏。第19题,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峻的地区之一。答案18.B19.D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完成20~21题。20.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 B.森林锐减C.荒漠化 D.矿产资源枯竭21.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根本缘由是()A.燥热干旱的气候条件B.人口激增,素养较低C.农作侵入牧区D.土地生产力下降解析由该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可得出: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扩大耕地面积→农作侵入牧区→牧场超载、草场退化→牧场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荒漠化加剧。其根本缘由是人口素养低,人口增长快。答案20.C21.B读我国耕地中盐碱地所占比例示意图,完成22~23题。22.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例大,其共同缘由主要是()①浇灌措施不合理,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聚积②土壤贫瘠,化肥运用过量③降水量小,盐分随季节改变小④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23.C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比例较大,主要自然缘由是()A.地势低平,沿海地区海水浸渍B.人类不合理浇灌C.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改变小D.夏季风强劲解析第22题,A、B两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量小,盐分随季节改变小;A地农业为绿洲农业,B地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不合理浇灌导致盐碱地占耕地比例较大。第23题,C地位于地势低平的华北平原沿海地区,盐碱地所占比例大的主要自然缘由是C地地势低平,沿海地区海水浸渍。答案22.D23.A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都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缘由。据此完成24~25题。24.下图中,与③④两国相比,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A.人均资源拥有量多B.城市化问题严峻C.生活贫困化加剧D.人口总量大,人口压力大25.下列生态问题的缘由,分别由资源利用方式不当和资源利用强度过大造成的是()A.矿产枯竭、荒漠化B.次生盐碱化、物种削减C.水资源枯竭、水土流失D.物种削减、森林削减解析第24题,由图可以看出,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远远小于③④两国,主要是因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所以人口总量大、人口压力大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第25题,矿产枯竭、森林削减、物种削减、水资源枯竭主要是资源利用强度过大造成的,荒漠化、次生盐碱化、水土流失则主要是资源利用不当造成的。答案24.D25.B二、综合题(共50分)26.(12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保障问题显得日益重要。下图为我国自然气某年生产量与消费量差额(单位:亿米3)统计图,图中①②两地建有风力发电站。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我国自然气最丰富的三个省级行政区是、、。

(2)与①地相比,②地建设风力发电站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主要有哪些?(3)分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输入自然气,发展风电、核电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我国新疆、四川、陕西三个省级行政区自然气最丰富。第(2)题,②地地处西北内陆,冬季风力强劲,土地价格相对较低,地形平坦开阔,但夏季风力较小,易受冻害、雪灾、沙尘暴等的影响且远离消费市场。第(3)题,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输入自然气,发展风电、核电等,可缓解能源惊慌状况、减轻环境污染等。答案(1)新疆陕西四川(2)有利条件:冬季风力大;土地资源丰富,地价较低;地势平坦开阔,利于风力发电站的建设。不利条件:夏季风力相对较小;易受冻害、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难的影响;远离消费市场。(3)经济效益:缓解能源惊慌状况;促进以自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产业发展。环境效益:增加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提高大气环境质量。27.(10分)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觉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下图)。初期开采的矿石送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旁边筹建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于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2)分析在甲地旁边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须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解析第(1)题,主要从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成本、资金、市场与交通等方面分析。第(2)题,主要从气候、水资源、劳动力数量、工业与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答案(1)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面临海洋,产品运输便利;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资金雄厚。(2)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有,劳动力缺乏;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28.(12分)下图是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在“森林破坏严峻”“河流污染严峻”“酸雨”“荒漠化”“臭氧层破坏”五大环境问题中,图中A地区的主要问题是。

(2)简述图中A地区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缘由及治理措施。(3)图中B地区环境问题的危害有哪些?解析图中A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产生的缘由要从自然缘由和人为缘由两方面分析。B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环境问题主要是过度砍伐森林造成的水土流失,其造成的危害需从整个长江流域进行考虑。答案(1)荒漠化(2)自然缘由: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区,生态脆弱。人为缘由:过度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和垦荒。治理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牧。(3)过度砍伐森林,造成严峻的水土流失,长江中下游泥沙增多,洪涝灾难加剧,使长江生态环境恶化。29.(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马达加斯加是一个位于印度洋上“既穷又富”的非洲岛国。该国“穷”在工业基础薄弱,以采矿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手工业为主;“富”在地理位置好,隐藏着丰富的矿产、森林和渔业资源,有众多的旅游胜地;2/5的土地上覆盖着热带雨林,80%的物种在世界其他地方见不到。近年来,马达加斯加岛的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破坏,矿产资源滥挖乱掘的现状非常严峻。下图示意马达加斯加岛的位置、水系及雨林分布。(1)简述马达加斯加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主要表现。(2)分析马达加斯加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主要缘由。(3)说明马达加斯加岛生态环境恶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4)请就如何推动马达加斯加岛资源开发、经济建设与环境爱护协调发展提出合理建议。解析第(1)题,据材料“近年来,马达加斯加岛的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破坏,矿产资源滥挖乱掘的现状非常严峻”并结合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遇到破坏的主要表现。第(2)题,马达加斯加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破坏雨林植被造成的。据此分析即可。第(3)题,生态环境恶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干脆影响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等。第(4)题,推动马达加斯加岛资源开发、经济建设与环境爱护协调发展从教化措施、管理措施、法治措施等方面分析。答案(1)水土流失严峻,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大气降水变率增大,旱涝灾难多发;河流流量改变大,含沙量增加;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有些物种面临灭亡。(2)人类过度垦殖放牧、过度砍伐雨林、滥挖乱掘矿产资源,使地表袒露,流水侵蚀加剧;雨林的大面积砍伐,使动植物栖息地缩小,物种面临灭亡,生物多样性受损。(3)水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