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_第1页
农村小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_第2页
农村小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_第3页
农村小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_第4页
农村小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小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到,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拥有电脑,由于农村留守儿童较多,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许多家庭配备电脑后不知如何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正确的引导以及对学生上网进行合理的监督。即使拥有电脑大部分学生使用也纯粹是学习后的娱乐,农村小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堪忧,急待提高。本文通过就农村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的调查探讨提高农村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形成;培养途径与方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的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1]”的要求。现在的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有信息技术课,但是信息素养还是很差,学生的兴趣都在游戏聊天等娱乐上,有的学生连打字、查找资料等都不会,有的会找但是不会整合提取有用信息。农村的孩子受条件的限制,总体的信息素养更要差些,甚至有的学生进入大学后不会使用电脑,不知道数字信息库。因此,注重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我们在实践中应该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农村小学生了解信息文化,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增强主体意识。一.什么是“信息素养”新课程中对信息素养的描述:“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加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2]”。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继读写算之后的第四种基本能力,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本学习能力。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还处于美国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应用水平也停留在那个阶段,所以对我国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任重而道远。二.现阶段农村小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及分析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农村小学生的信息情感意识和信息科学知识,以下是我校学生抽样上网调查结果:1.你是否会使用上网软件?是48.2%否51.8%2.你每周的上网时间?1小时以下36.2%2小时到8小时之间52.6%8小时以上9.2%

3.你知道多少个网站?10个以下73.7%10个到20个20.4%20个以上5.9%

4.你上网的主要目的?聊天11.8%看新闻4.6%查资料14.3%玩游戏76.0%其它3.3%

5.你家里有电脑吗?有23.1%没有76.9%

6.你家里能上网吗?可以37.4%不能62.6%

7.如果你现在不能在家里上网,那么你希望能尽快拥有这种条件吗?(个别没填)

希望72.4%无所谓15.2%

8.如果你可以在家里上网,那么你上网的时候一定父母在身边吗?(个别没填)

一定在身边5.2%身边有时在21.4%基本上不管我70.3%9.你会用E-mail(电子邮件)发送邮件吗?会21%不会79%10.你会QQ与朋友或者家人进行过交流吗?会67%不会33%11.你会使用Word进行简单的文字编辑吗?会42%不会58%12.你会使用计算机画画吗?会11%不会89%调查来自应城市长江中心小学六年级(1)班共80名,六年级(2)班共76名,调查人数:共156名,发放试卷156份,有效试卷155份。通过以上各组数据,我们发现农村学生家庭电脑的拥有量还是比较低的,占了被调查家庭的五分之一多一点,能上网的家庭也不多,主要是家庭做生意或父母在家有固定职业的家庭,更让人担心的是,现在农村小学生上网的主要场所是网吧。使用电脑的情况更不是很理想,有大部分学生不能熟练地使用电脑,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上网,自然谈不上利用网络资源。虽然近年来,学校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先后建成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电子阅览室等,加快了信息技术建设的步伐,但是每周一至两节的信息技术课程跟本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听说过互联网,但对互联网并不是十分了解,大部分学生接触互联网的唯一用处就是玩游戏,因此误认为互联网就是游戏网,知道互联网能对学习进行指导的孩子更少,可见学生对网络的认识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学生虽然没有养成及时收集资料的良好习惯,但普遍对来源于纸质媒体和电视媒体的信息处理能力较强,他们大都能根据情况处理信息,对电子信息处理能力较弱。农村小学生对于充分利用互联网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却表现得很不尽人意,很多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最常做的是请教父母或老师,表示要自己查资料解决的学生由于条件和能力限制并不多。学生明显表现出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较差的问题。如何运用新型的信息工具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信息活动的实践中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是我们与学生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网络可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尤其是一些开通的远程教学对农村的小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从调查统计数据来看,我们的农村小学生还没有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较多小学生上网的目的为了聊天和玩游戏,查资料仅为14.3%。这也说明了聊天和网络游戏对小学生有更大的吸引力。而我们透过表面的现象来看看事件的本质,究竞是什么让小学生迷上了上网聊天和玩游戏呢?由此可见,对小学生上网来说,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三、培养农村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方法和途径在现有的条件下,学校应成为正确引导和培养农村小学生信息素养主阵地。(一)以信息课程为基础点,丰富学生的信息认知由于我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是由原《计算机课程》演变来的,因此,在观念上要认清计算机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区别:从教育目标来看,计算机课程主要是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而信息技术课程则是培养信息素养;从主要内容来看,计算机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基本原理、结构、核心技术及基本操作,而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信息科学知识。信息技术。信息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及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有机整合等;从教学方法来看,计算机课程主要是讲练相结合,而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是研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及自主性学习,显而易见,计算机课程是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对象来学习,而且是惟一的学习对象;而信息技术课程则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工具来学习,并且是学习的工具之一,强调的是使学生具备各种信息工具和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地得到发展。据此,《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不能依然停留在迁去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中——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忽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应该改变教学模式,教学模式转变的核心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采用“任务驱动”的“合作学习”模式,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要拥有自己的问题或学习目标,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合适的、具有吸引力、相关性、可参考性的问题(或疑问、案例、课题),井将问题重点置于一个大情景中,引导学生借助于情景中各种资料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通过问题解决,学生不仅可以深刻地理解课程中相应的概念、原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而且还可以使学生通过自主的认知活动,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诸如信息获取、检索、筛选加工、表达、交流等信息素养。为了方便学生科学的把握信息特征,更好的进行信息利用,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就应做到:通过让学生对信息获取与存储了解,知晓信息一般以数据、文本、声音、图像等形式呈现,不同的信息源有不同的识别方法,不同的信息源有不同的存储方法,不同的信息有不同的获取途径(如:数据、文本、图象信息可通过实地观察、上网查寻,到图书馆查阅,在家庭藏书中寻找,到书店查阅,从报刊杂志上了解,从广播电视节目中收看等途径获取;而声源信息则可通过询问、交谈、收听广播等途径获取);2.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感知信息所具有的多项特性(即信息的:可识别性、可存储性、可扩充性、可压缩性、可传递性、可转换性、特定范围有效性等)。只有学生对信息本身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才能把握信息特性,为他们日后大胆进行信息实践打好基础。(二)以学科整合为渗透点,培养学生信息思维所谓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在21世纪高科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各学科:诸如语文、数学、自然、地理、历史、艺术(音乐、美术)等知识共同构成了中小学课程的教学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以其它学科的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它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去,从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青少年解决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未来信息社会要求人人成为信息人,决定了现在学校教师要人人“教”信息技术[3](即:各学科教师应全方位、立体化地把信息技术整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为渗透点,以行动启迪学生的信息思维),使学生自觉地养成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习惯。在语文、数学与其他综合学科的教学中,应找准信息技术渗透点,将教学内容中的图、文、声、像等信息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结合起来呈现,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信息化;在各学科的综合实践性学习中,让学生以课前收集、储存信息,课中传递、交流信息,课后运用、创造信息的方式进行学习,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的信息化。现代信息技术硬件和教学软件的应用日益普及,再加上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整合环境。我们的各学科教师应将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和培养理念及意图整合到各学科课程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让学生以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来学习各学科课程知识。在教学活动中,由于信息技术能把教学内容通过文本、图形、图像、活动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起来,传授知识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有助于开阔知识视野,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同时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可以使教学突破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能帮助学生了解抽象、遥远的、历史的、难以感知的事物,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和综合,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记忆,形成科学的概念。比如多媒体CAI课件,形声并茂,色彩逼真,表现方法灵活多样,寓教育于娱乐之中,寓教育于美的赏析之中,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既减轻了学生负担,又增加了学生的健康,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各学科教学中信息化思想的合理渗透,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方法进行高效率学习的体验不断加深,使学生的信息思维受到启迪。这将为学自主提高信息素养,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三)以健康和谐为归宿点,养成学生信息道德未来的信息社会应是一个健康和谐的文明社会,这就需要学校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较高信息道德素养的合格公民。当前,网络的运用与普及客观上方便了学生对信息的获取,网络是开放的虚拟社会,各类信息均是海量,其中不少信息是不健康的(如:黄色垃圾、反动言论、伪科学、虚假广告等),更有一些信息技术的操作行为是不道德的(如:制造传播网络病毒、黑客侵入破坏、窃取他人信息等)。面对这样复杂的外部信息环境,学生要克服信息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其道德养成问题就不容忽视。学校应采取有力措施:1.从思想上给学生以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认识与是非判断能力,让他们自觉抵制不良信息。2.从改善网络环境入手,在应用网络课程进行开放型的学科教学中,要对网络环境进行净化(如:运用网络软件对网络的外部信息进行过滤与筛选),为学生学习提供健康有益信息,以降低不良信息对他们的毒害。3.充分发挥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对学生进行人文、道德、法制教育,强化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环境,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分割的有机组合体,提高学生信息素养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方面努力。在调查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多数家长对孩子合理使用电脑还是表示支持的,大多数学生对电脑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如课业负担重,特长学习占用时间过多,网络的负面影响,学校条件的限制等等,使得学生上机时间较短,训练次数过少,导致学生信息素养情况并不理想。为此,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环境,着力创造条件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创新信息的能力。家长应主动了解基本的网络知识,至少对网络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一些学生沉湎于网络,家长是有责任的。家长应抽出时间与老师联系,了解自己的子女在学校里的情况,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更重要的是关心他们的心理需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