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中华文明之光
单,元单元导读
I)IfDAODI
中华传统文化
本单元三课五篇课文对应“中华传统文化——与经典对话”课标学习任务
群,旨在引导我们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
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
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单元目标]
素养目标对应内容学法指导
语言建构梳理并积累每课的重要实词、虚词、1.查资料。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
与运用句式、文化知识等文言知识点。书准确翻译课文,重要词语、
思维发展比较先秦诸子散文的不同特点,体特殊句式要在书上做标记,并
与提升会其论事说理的不同特征。养成整理知识卡片和做笔记的
了解史传散文记言与记事的传统,习惯。
审美鉴赏
欣赏史传散文记言叙事简洁有序的2.重诵读。熟读课文,理清文
与创造
特色。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阅读时要注意联系作者所处时代及3.多联想。要敢于求异思考、
文化传承其对待社会、人生和历史的立场态发散思考。对文章反映的思想
与理解度,分辨和反思他们的思想与思维或记录的史实,查阅资料,作
方法,体味其中的文化内涵。出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
先秦时代的圣哲基于对社会的不同认知,孕育和催生了
中国古代早期的一系列先进思想。
一幅流传千古的先贤言志的图景,正反映了孔子“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礼
乐治国”的政治理想;一场跨越千年的君臣对话,同样体现出孟子君民同乐、仁
义并施的王道思想和太平盛世的治国梦想;一幕庖丁解牛的大剧,不正折射出庄
子率性而为、顺应自然、追求自由生命的精神境界吗?
现在,让我们同圣贤先哲同行,沐浴思想的春风。
《烛之武退秦师》
在那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一个佝偻的背缓缓挺
直……
他,烛之武,为了拯救危难的国家,半夜行动,直入
敌营;陈说利害得失,瓦解了秦晋联盟,挽救了郑国。他
有胆有识,他机智聪明,他有谋善断,他能言善辩。烛之武为什么这样做?一句
话,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鸿门宴》
提及项羽,我们便会听到,千年前的古沙场上旌旌战
旗猎猎作响;便会看到,霸王英姿飒爽、金戈铁马;便会
想到,鸿门宴上的磊落与遗憾。他,楚霸王项羽,给中国
的历史留下了大气、磅礴、悲情的篇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
先系诸干学说是中国古代思思的第一个高峰,影响深远,值得我们濠入理解“阅读诣子的蓍作要把握他
们的主要观点和思路,从中吸取思思赛分.学习本课所选的三鹿先奉谓于文章,要分析文中的宦要观点,送
而深入理解全文.
|眄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
1篇目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预习语言建构与运用......
一'读准字音
曾筲(xi)谕语(liin)摄乎(sh。)
,及(bi)小相(xAng)曜尔(keng)
冠者(gu^n)毋吾以也(wii)夫子吧之(sh&n)
以俟君子(si)风乎舞等(yG)隼然叹曰(kui)
异乎三子者之拂(zhuGn)
二、辨识通假
(1)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⑵莫春者)
[答案]⑴“希"同“稀”,稀疏⑵“莫”同“暮”
三、一词多义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I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⑴方]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有朋自远方来(《论语》)()
图或知尔,则何以哉()
(2)如,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宗庙之事,如会同()
‘天三子者之言何如()
⑶夫(以俟去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嗟去!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莫春君,春服既成()
(4)若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孝,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言之,貌若甚戚看(《捕蛇者说》)()
'以吾一日长乎尔()
摄平大国之间()
⑸乎<
异乎三子者之撰()
、何伤乎()
'以吾一日长乎尔()
则何以哉()
(6)以《因之以饥瑾()
以俟君子()
、为国以礼()
《考点链接
一词多义
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把握一词多义,要了解词的本义、
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应根据具体的语境仔细辨别。比如“兵”的本义为“兵
器,武器”,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多个义项:战士、士卒、军队、兵法、战
争、战乱等。如“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的“兵”解释为“兵器”。
[答案](1)名词,计量面积用语名词,方形名词,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名词,区域,地方(2)连词,假如连词,至于连词,或者(3)发语词,用在
句首,引出下文代词,那语助词,放在句末,表示感叹语气(4)助词,用在
时间词后,不译助词,……的人形容词词尾,……的样子(5)介词,比介
词,在介词,于助词,表疑问⑹介词,因为动词,做介词,用连词,
来介词,用
四、词类活用
⑴如会同,骑草常()
⑵浴乎沂,风乎舞零()
(3)鼓瑟希()
(4)冠者五六人()
(5)可使有勇()
⑹赤也为之少()
(7)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8)孰能为之木()
(9)可使是民()
[答案](1)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2)名词作动词,吹风(3)名
词作动词,弹奏(4)名词作动词,戴帽子(5)形容词作名词,勇气(6)形容词作
名词,小相⑺形容词作名词,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8)形容词作名词,大相(9)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
五、古今异义
(1)以吾:目长乎尔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一天。
⑵冠者五六人,篁千六七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儿童。
[答案](1)指很短的时间。(2)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六、文言句式
(1)不吾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何以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之以师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异乎三子者之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浴乎沂,风乎舞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可使有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宾语前置句不了解我!
(2)宾语前置句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3)状语后置句有(别国)军队来攻打它。
(4)状语后置句(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⑸状语后置句在沂河洗洗澡,在舞雪台上吹吹风。
⑹省略句可以使(人人)都有勇气。
七、文白对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子曰:“以①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此就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
不说了。(你们)平日说:~'不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
则何以②哉?”「以①:介词,因为。一日:很短
那么(你们)打算&么做呢?”[的时间。居:平日、平时。知:
了解。以②:'
动词,为、做。一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
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
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馈(jin);由也为
中间,有(别国)军队来攻打它,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如果让
之,比(bi)及三年,可使有勇,且
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人)都有勇气,而且
_________知方也。”「率尔: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
还懂得合乎礼S的行事准则。”[子。尔,助词,表状态,常放
在形容词或拟声词后,相当于“然”。摄:夹处。师一
旅:指军队。因:接续。方: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一
夫子哂之。「哂(shin):-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微笑。_
“求!尔何如?”
“冉求!你怎么样?”
对曰:“方六七十,如①五六十,
(冉求)回答说:“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
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②其
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
礼乐,以俟君子。”「方:计
礼乐教化,那就只好等待着修养更高的君子来推行了。”[量面
积用语。如%或一
者。如②:至于。一
“赤!尔何如?”
“公西赤!你怎么样?”
______________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
(公西赤)回答说:“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是愿意学习。宗庙
之事,如会同,端
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
章甫,愿为小相焉。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
戴着礼帽,做二人小相。”[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这是做小相(xiang)时的穿
戴。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章甫,古代礼帽,用布制。
端和章甫在这里一
都作动词用。一
“点!尔何如?”
“曾点!你怎么样?”
_______鼓瑟希,铿(k—ng)尔,舍瑟而作,
(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
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希:同"稀”,稀
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疏。舍:放下。
作:起身、站起来。撰:才一
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_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___________
(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了,
冠(g*n)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零台
风乎舞零(yG),咏而归。”「莫:同”暮”。春服:春天的
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衣服,指夹衣。童子:少年,
未成年的男子。'
风:用作动词,吹风。一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喟(kui)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点的想法呀!”[叹息的样
子。喟,叹息。-
与:赞成。.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落在后面。曾皙问(孔子):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也已矣:语气助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金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词连用,罢了。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孔子)说:“要用礼治理国家,可他的话却毫不谦让,
是故哂之。”
所以笑他。”
“唯求则非邦也与?”「邦:.
“难道冉有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国°_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唯赤则非邦也与?”
“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宗庙祭祀,诸侯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国的大事又是什么呢?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相呢?”
一小:小一
一相。.
探究思维发展与提升.....
[资料链接]
[识作者]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自己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
主张,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o自汉代以后,
儒家学说成为我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影响极大。封;彳郊;
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同时他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其
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探背景]
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春秋末期,周朝的统治已经崩溃,
诸侯争战不已,社会动荡不安。不仅周天子无法主持天下的礼乐征伐大事,就是
一些诸侯国,大权也不一定掌握在国君手里,有实力的卿、大夫把持国政,甚至
“陪臣(卿、大夫的家臣)执国命”。孔子评论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孔子提出了种种
政治主张,希望改良政治,实行“仁政”“为政以德”,反对攻伐,通过“正名”
来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缓和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建立起一个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有序的理想社会。孔子的这篇与学生的对话就
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进行的。
[知常识]
《论语》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它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儒家的重要著作。宋代把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语录体
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
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
之为语录体。先秦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颜、程颐言行
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文本鉴赏]
[整体感知]
本文通过孔子与四位弟子以“言志”为中心的一番对话,表现了弟子们的志
趣、性格和孔子循循善诱的大教育家风范,同时反映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者
“以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
[文脉梳理]
7LE-I弟子述志I
哂之(其言不让)
如
或
知—唯求则非邦也与
尔
,
则
何
以①
哉
?
①②
[答案]①非诸侯而何②吾与点也
[文本深读]
任务一感受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1.四位弟子的“志向”各是什么?结合每个人的谈话方式说说他们的性格如
何。
[答案]子路的志向是: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
证三年内使人民有勇气并懂得行事准则。侧重于强国。可见他是个有抱负、有自
信,却鲁莽、轻率之人。
冉有的志向是: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还很难
办到。侧重于富民。可见他性格是谨慎小心、谦虚退让。
公西华的志向是: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朝见天子时担任一个“小相”。侧重
于以礼治邦。可见他是个谦恭有礼、娴于辞令之人。
以上三人的志向虽各有侧重,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都想参与政治。
而曾皙却刻画了一个暮春郊游的场景。从富有诗意的情景描写中,曲折地表达出
自己的志向,可见他的性格是从容不迫、逍遥洒脱。
2.请简析孔子对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所述之志的态度。
[答案]子路侧重强国(有勇知方),冉有侧重富民(可使足民),公西华侧重以
礼治邦(宗庙会同),三个人的志向虽各有侧重,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对
三个学生述志的内容,孔子赞成子路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谈话的内容和态度不
够谦虚,这属于“其言不让”,故哂之。对冉有: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
出是满意的。对公西华: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其实他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官职。
3.孔子为何赞同曾皙的观点?
[答案]曾皙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春光明媚、惠风和畅、天人和谐的美
好图景,点出了自己的理想与志趣,同时,也暗含着儒家以“礼”治国的政治理
想,符合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最高境界,所以孔子当即表示赞同。
4.请结合课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的形象。
[答案]课文中的孔子是一个既热情而又严格的老师形象。开始便用“以吾一
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的劝导打消弟子们的思想顾虑,态度谦和、亲切,接着引
用学生平时发牢骚的话,既激发他们发言,又做了一点含蓄的批评(因为孔子主张
“人不知而不愠”),可见他了解学生,注意引导;再如,他虽对子路的“不让”
有所不满,但为使弟子能畅所欲言,只是微笑了一下,没有加以评论;曾皙因与
其他弟子志向不同,没有立刻说出自己的志向,孔子也没有加以责备,仍耐心地
诱导、热情地鼓励。述志后,对曾皙的问题,孔子不厌其烦地答问析疑。
课文中的孔子也是一个有抱负,但又比较苦闷的形象。孔子本来是问他的弟
子在政治上怎样施展自己的抱负,曾皙却答非所问,讲了一通投身自然怀抱、恬
然自适的乐趣,离开了政治。孔子“喟然”而叹,对曾皙所说的深表赞许,这表
现了孔子思想上的矛盾。孔子一生,其思想的主导方面是积极用世的,他周游列
国,希望按其“仁”的观点对当时的政治做一些改良,但却四处碰壁,在其“道
不行”的时候,他的内心有过苦闷,他的“喟然”之叹,便形象地表现出这种苦
闷。所以,课文中的孔子,较之那个平时我们景仰的孔圣人,更为可信动人。
任务二鉴赏作品的艺术手法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如何刻画孔子的四位学生的?
[答案]文中出现的孔子的四位学生,性格各异。孔子话语刚停,子路便“率
尔而对”,迫不及待中可见其直率刚正,遇事轻率、急躁和自负的特点。冉有的
敦厚、谦虚,公西华的谦恭、温厚,曾皙的放达、洒脱和自得,在文章中都表现
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冉有和公西华这两个人物,性格相近,但从语言的描绘中又
能辨析出他们的微小差别。本文通过富有个性的语言和极为简洁的动作、神态描
写,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尺幅之内,就有如此多鲜活灵动的人物,不
得不让人叹为观止。
6.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答案]①本文的突出特色是能紧扣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来记述,五个人的发言
都合乎各自的个性、身份、志趣、教养,显得深刻而生动。②全篇以“言志”为
中心组织材料,思路清晰,极有层次,不蔓不枝,表现力较强。③成功地运用对
话和人物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孔子师生间的对话,将人物的性情语态、精神气
质,都传神地表现出来,写得简练含蓄、生动感人。
F篇目二|齐桓晋文之事
预习语言建构与运用.......
一、读准字音
MM(hu)(sii)桐小(bi6n)赞太山(xi6)
菅中国①)赴诉g)鸡豚(tiin)
狗瞬(zhi)序序(xiSng)孝野⑻
胡第(h6)放辟(pi)便嬖(piAn)(bi)
忖度Sn)(du6)
二、辨识通假
⑴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2)为长者折枝()
⑶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4)盖亦反其本矣()
(5)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⑹放辟邪侈,无不为己()
(7)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⑻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答案]⑴“说”同“悦”,高兴⑵“枝”同“肢”,肢体(3)“刑”同
“型”,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4)“盖”同“盍”,何不;“反”
同“返”,回到(5)“涂”同“途”,道路(6)“已”同“矣”,表示确定语气
⑺“罔”同“网”,用作动词,张网捕捉,比喻陷害(8)“颁"同“斑”
三、一词多义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1)爱<百姓皆以王为爰也()
,吴广素蓑人(《陈涉世家》)()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⑵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
任重而道远(《论语》)()
、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然,诚有百姓者()
上是诚何心哉()
⑶诚《,
I)吸帝感其螂,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⑷度[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⑸乃《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屠乃奔倚其下(《狼》)()
'其若是,孰能御之()
(6)若,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其若是,孰能御之()
⑺其,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港真无马邪(《马说》)()
‘无以,则王乎()
⑻以<以羊易之()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何由知吾可也()
(9)何<牛似之()
、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10)诸,不识有诸()
、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牛何之()
J舍之!吾不忍其毅鲸()
⑴)之]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故以羊易之也()
(12)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龙说赵太后》)()
港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13)焉《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肯()
、割鸡蹲用牛刀(《论语》)()
[答案](1)动词,吝惜,舍不得动词,吝惜,舍不得动词,爱惜(2)动
词,述说,谈论动词,说,讲名词,道义名词,路,道路名词,道义(3)
副词,的确副词,到底名词,诚心副词,的确,实在(4)动词,揣测动
词,度过,越过(5)代词,这样代词,你的副词,竟然副词,才连词,
于是,就(6)动词,像代词,这样连词,如果(7)连词,如果,表假设代
词,他的副词,加强语气,难道(8)动词,同“已”,停止介词,用,拿动
词,认为(9)代词,什么代词,哪里疑问代词,怎么(10)兼词,相当于“之
于”兼词,相当于“之乎”形容词,众多(11)动词,往代词,它助词,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1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
气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句末语气词,与“哉”语气助词连用,多有感叹或
反诘之意(13)疑问代词,哪里句末语句助词,相当于“啊”疑问代词,哪里
四、词类活用
(1)是以君子羊庖厨也()
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纨吾幼,以及人之幼()
(3)权,然后知轻重()
(4)米甲兵,危士臣()
⑸为肥甘不足于口与?骨媵不足于体与()
⑹朝秦楚()
⑺以一旦艮八()
(8)然后从而刑之()
(9)是圈民也()
(10)五亩之宅,村之以桑()
⑴)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12)然而不手者,未之有也()
[答案](1)形容词作动词,疏远,不接近(2)形容词作动词,爱护(3)名词
作动词,称重(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动起来;使……受到危害(5)形容词
作名词,美味的食物;又轻又暖的衣服(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见(7)动
词的使动用法,使……臣服(8)名词作动词,处罚,惩治(9)名词作动词,同
“网”,张网捕捉,比喻陷害(10)名词作动词,种植(11)名词作动词,穿(12)
名词作动词,称王
五、古今异义
⑴莅申国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⑵俯足以畜赛干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男子的配偶。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
(4)吾情,不能进于星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经考点链接
古今异义
指与现代汉语书写相同的文言词语,但意义和用法不同的现象。这种意义和
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大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
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几种。判断方法:①看词语是否由两
个词组成。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双音词往往有其固定义项,所以对文言文中的
双音词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如“不推恩无以保妻子”(《齐桓晋文之事》)中的
“妻子”为“妻”和“子”两个词,而在现代汉语中,“妻子”为一个词。即使词
语古今都是一个词,也要看其含义是否相同,如“莅中国而抚四夷”(《齐桓晋文
之事》)中的“中国”在此为“中原地区”之意。②结合词语的感情色彩是否一致
加以区分。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卑鄙”的含义是“地位卑贱,
见识浅陋”,在古汉语中表示自谦;在现代汉语中,“卑鄙”意为”(语言、行为)
恶劣,不道德”,是贬义词。
[答案](1)指中原地区。(2)妻子儿女。(3)两个词。以,介词,把;及,动词,
推广到。(4)到这一步。
六、文言句式
(1)臣未之闻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莫之能御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由知吾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牛何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将以衅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是乃仁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百姓之不见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构怨于诸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申之以孝悌之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未之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宾语前置句我没有听说过他们的事。
⑵宾语前置句没有人能抵御他。
(3)宾语前置句从哪里知道我可以呢?
(4)宾语前置句(把)牛(牵)到哪里去?
(5)省略句将用(它)来祭钟。
(6)主谓倒装句(照你这么说)老百姓说我吝啬是应该的了。
(7)判断句这就是行仁政的途径!
⑻被动句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
(9)状语后置句和诸侯结怨。
(10)状语后置句把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拿来反复告诫他们。
(11)宾语前置句(是)没有的事。
七'文白对译
齐宣王问曰:「齐宣王:姓田,名辟疆,齐威王一
齐宣王问(孟子)说:[之子,战国初期齐国的国君。_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迹,能够(讲给我)听吗?”
「齐桓:指齐
_桓公,姓姜,
名小白,春秋时齐国国君,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
晋文:指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公元前
636—前628年在位。可得:可以、能
够。闻:听,这里是“讲给我听”之意。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
孟子回答说:“孔子这些人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
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仲尼:孔丘的字。古
的事迹,因此,后代没有传述下来,[人不称名而称字,表示
尊敬。徒:徒弟,弟子。者:特指代词,……的。是以:即“以
是“,因此。传:传述。焉:语气词,用在句末,加强语
气,不]臣未之闻也。['臣:我。之:代词,他们
一我没有听说工他们的事。[的事,作“闻”的宾语。
译。
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无以,则
置,“臣未之闻”,即“臣未闻之”。1如果不能不说的话,那就说
王乎?”「以:同“已”,停止。王(wang):动词,一
一说行王道好吗?”[即王天下,指行王道以统一天下。_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齐宣王)说:“(具备)什么样的德行才可以称王于天下呢?”
-何如:怎么'
一样,什么样
曰:“保民而王,
(孟子)说:“使人民(生活)安定就(可)施行王道以统一
莫之能御也。”保:安定,安抚。之:代词,指代能
天下,没看抵挡他。”[“保民而王”的人。御:抵御,抵挡。.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可以使人民得到安定吗?”
-若:像。寡人:我,国君的谦称。-
一乎哉:复合疑问语气词,吗。一
曰:“可。”
(孟子)说:“可以。”
曰:“何由知吾可也?”:何由:即''由何”,
(齐宣王)说:“丁7里知道我可以呢?”[由哪里,从哪里。
曰:“臣闻之胡之曰:王坐于堂上,有
(孟子)说:“我听胡齿乞说过:(有一次)大王坐在堂上,有
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
人牵着牛从堂下走过,大王看见了,便问:'(把)牛(牵)到
何之?,胡茂(he):人名,齐宣王的近臣。之:第一个
哪里去?'[“之”,衬字,无实义;第二个“之”,代词,指“有
牵牛而过堂下”这件事;第三个“之”,动词,往,到…一
去。何:代词,哪里。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对曰:,将以衅钟J「将:将要。以:用,
(那人)回答说:噫要用它来祭钟。'[“以”字后面省略了
宾语“之”。衅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王曰:
涂钟行祭。衅,古代指杀牲取血涂物,用以祭祀。_|大嬴:
'舍之!吾不忍其毅觎若无
'放了它吧!我不忍心看它那恐惧发抖的样子,这样没有
罪而就死地。'「舍:释放.之:代词,
罪过而(叫它)走向受死的地方。'[指牛。般解(husu):
形容恐惧战栗的样子。若:这样。]对曰:'然则
就:走向。死地:受死的地方。」(牵牛的人)/道:,既然这
废衅钟与?,「然则:既然]曰:
样,那么能废除祭钟这种仪式吗?'[这样,那么。:(王)说:
'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易:换。
'怎么能废除呢?用羊换它。'不知道有这回事吗?”[识:动
词,知道。诸:“之乎”的合音。“之”指一
代上述那件事;“乎”为疑问语气词,吗。_
曰:“有之。”
(齐宣王)说:“有这回事。”
曰:“是心足以王矣。
(孟子)说:“您有这种心就足够用来实行王道统一天下了。
一是:代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山场土地合同范本
- 2024超市股份合同范本
- 2024东莞市简易厂房租赁合同范本
- 2024广播系统维修合同
- 2024股东股权转让合同范本
- 《详细逆变电路》课件
- 深圳大学《自然辩证法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餐饮的劳务合同(2篇)
- 鱼塘共同经营管理协议书(2篇)
- 装修合同范本(2篇)
- GB/T 17892-2024优质小麦
- 调酒初级基础理论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第5课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
- 危废治理项目经验-危废治理案例分析
- 南京市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数学试卷二(有答案)
- 汽车防冻液中毒
- 粉条产品购销合同模板
- 2024至2030年中国自动车配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蔗糖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北师版 七上 数学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角-第2课时 角的大小比较》课件
- 外研版小学英语(三起点)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共3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