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学研究方法
课堂笔记整理
0录
第一章导言.....................................................................1
第一节一般的人类探索......................................................1
第二节社会科学的基础......................................................1
第三节社会研究取向........................................................2
第四节社会研究的伦理......................................................2
第二章范式、理论与研究.......................................................3
第一节、社会科学范式.......................................................3
第二节、社会科学研究的逻辑体系............................................3
第三节理论的建构..........................................................4
第四节因果关系的本质......................................................4
第三章社会研究的基础.........................................................5
第一节.社会研究...........................................................5
第二节社会研究方法体系...................................................5
第三节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6
第四节研究的过程..........................................................6
第四章研究设计................................................................7
第一节研究目的:..........................................................7
第二节.研究方式...........................................................7
第三节分析单位............................................................7
第四节时间维度:..........................................................7
第五节具体研究方案........................................................8
第六节研究策划书..........................................................8
第五章测量与操作化............................................................9
第一■节测量.................................................................9
第二节概念的操作化.......................................................10
第三节测量工具...........................................................11
第四节测量的信度与效度..................................................11
第六章抽样...................................................................13
第一节抽样的概念和类型..................................................13
第二节概率抽样...........................................................13
第三节非概率抽样.........................................................16
第四节确定样本容量的办法................................................18
第七章调查研究...............................................................19
第一节问卷设计的基本原理................................................19
第二节问卷设计的基本程序................................................20
第三节问卷设计具体方案..................................................20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填空、判断、简答、设计(方案)等
第一章导言
1、一般的人类探索2、社会科学的基础3、社会研究取向4、社会研究的伦理
第一节一般的人类探索
1、我们一般用因果和概率的推理来进行预测;要区分预测和了解
2、间接经验:二手知识的来源
(1)传统:已有的文化
(2)权威
3、探索中的错误及解决的办法
(1)不确切的观察
解决办法:更谨慎的观察;借助某些测量手段。
(2)过度概化
解决办法:抽取足够多的样本量
(3)选择性观察
解决办法:预先设定观察事项并以此作为推论基础
(4)非逻辑推理
解决办法:科学的逻辑推理
4、关于“真实”的哲学观点
(1)前现代观点:眼见为实
(2)现代观点:差异的存在是正当的
(3)后现代观点:所谓真实来自自我观点的想象,此观点为科学家们带来
了批判的困境。在观察中,个人背景会影响到个人对事件的看法。
第二节社会科学的基础
>科学的两大支柱:逻辑与观察
>科学研究的三大层面:理论(逻辑层面)、资料搜集(观察层面)、资料分
析(比较逻辑预期和实际观察)
>社会科学=理论+资料+搜集+资料分析
1、社会科学和其他观察社会现象的方法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1)理论而非信仰:
社会科学理论处理的是“是什么”,而不是“应该如何”。社会科学必须探
究事情的真相和了解其原因。这意味着科学理论不能建立在价值判断上。如果社
会科学研究要探究和价值有关的事情,公认的测量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2)社会规律:
社会科学理论的最终目的,在于寻求社会生活的规律性。
(3)总体而非个体
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是社会模式而不是个体行为。
(4)变量语言:
1
社会科学包含了对变量和构成变量的属性的研究。社会科学理论是以变量语
言写成的。理论所描述的是不同变量的属性之间逻辑上可能有的关联性。而个体
之所以涉及研究,是因为他们是变量的介质。
所谓属性,指事物的特性或本性,变量则是两个以上属性逻辑的组合。
第三节社会研究取向
一、个案式和通则式解释模式
1、个案式解释模式:针对特定的个案进行全部的了解
2、通则式解释:对许多案例进行概括性的,也是表面的了解
二、归纳与演绎理论
1、归纳:从个别的观察中寻求一般模式
2、演绎:根据一般理论推测个别事件
三、定量与定性资料
1、二者最简单的区别在于数据化或者非数据化。
2、定量化可使我们的观察更明确,也比较容易将资料进行集合或者总结,并且
为统计分析提供可能。
3、定性的资料比定量的资料含义更加丰富。定性研究倾向于与个案式解释模式
结合,而定量研究也比较容易达到通则式解释,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四、理论与应用研究
1,为了知识的发展
2.为了学以致用,改善现状
第四节社会研究的伦理
1、对研究对象无害
2、自愿参与
3、不能以善的名义去做恶的事情,结果重要,过程也很重要
2
第二章范式、理论与研究
第一节、社会科学范式
1、什么是范式
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一书中提出“范式”概念:范式是指某
一特定学科的科学家所共有的基本世界观。范式是由其特有的观察角度、基
本假设、概念体系和研究方式构成的,它表示科学家看待和解释世界的基本
方式。
2、社会学三种不同的研究范式
(1)社会事实范式(客观)
以涂尔干的方法论思想和现代的结构功能理论为代表,强调社会现象的客观
性,认为社会现象是客观事实,不能还原为个人的事实。
(2)社会定义范式(主观)
以韦伯的思想为代表,强调社会现象的主观性质,认为一些宏观的社会现象,
如“国家”、“制度”、“阶级”等都不是有形的实体,他们是由人们的主观定
义建立的。因此社会现象是不可能与个人的动机、态度和行为相分离。
(3)社会行为范式(试验方式)
是以行为科学的方法论为代表的,它强调对个人的社会行为进行客观精确的
分析,主张用经验的或者实证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
项目社会事实范式社会定义范式社会行为范式
人际互动、心理社行为的原因及后果刺
研究范畴社会结构、社会制度
会情境规范激及反应
代表人物杜尔凯姆韦伯、米德斯金纳、霍曼斯
结构功能学派、冲突
符号互动论、现象
理论学派学派、新马克思主义行为理论、交换理论
学、民俗方法学
学派
历史比较研究、统计
研究方式实地研究
调查
第二节、社会科学研究的逻辑体系
1、科学的传统模式
传统科学模式三大要素:理论、操作化、观察
2、演绎与归纳的比较
演绎推理的科学准则是理论和研究之间的桥梁,而且是双向的。实际的科学
探索是二者的交替使用。华莱士的科学之轮是对这一过程的描述。
3
第三节理论的建构
1、演绎式理论的建构
(1)开始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然后整理既有的知识和想法。一方面是自己的观察
和想法,另一方面是其他学者的观点。
(2)建构理论
详细说明主题;
详细说明理论关注的现象范围。理论运用于所有人还是仅仅年轻人;
详细说明主要概念和变量;
找出关于这些变量的关系的既存知识(定理或命题);
从这些命题逻辑推论你正在观察的特定主题上。
2、归纳式理论的建构
归纳法建构理论,就是从观察生活开始,然后寻找可以建立普遍性原则的模
式,被称为草根理论。
第四节因果关系的本质
1、因果关系的标准
(1)个案式解释模式
麦克斯维尔提出了解释的有效性和衡量有效性的两个指标:
①解释的可靠性或可信性,必须言之有理,哪怕逻辑很复杂。
②是否考虑过“竞争性假设”并找到了替代解释。只有当所有其它的可能性
都被排除时,剩下的解释必定是真实的。
(2)通则式解释
拉扎斯菲尔德提出了变量间因果关系的三个标准:
必要条件一:在时序上,现有因后有果
必要条件二:两个变量间具有实证相关性
必要条件三:两个变量间的实证相关不因为第三个变量的存在而存在。
2、因果推理中的几种错误
(1)偏颇主义(2)草率的结论(3)可质疑的原因(4)被隐瞒的证据
(1)偏颇主义:在研究中,永远存在这样一种可能:调查者用自己的观点解释
他人的行为,特别是在跨文化研究中。
(2)草率地结论:当研究者解释资料时,要确信你的解释能够获得足够的资料
支持
(3)可质疑的原因:竞争性假设是否全部排除
(4)被隐瞒的证据:资料的筛选(求真实,学术诚信)
4
第三章社会研究的基础
第一节.社会研究
一、概念
社会研究:以经验的方式,对人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社会
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的活动
二、社会研究的特点
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2,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价值判断的。
三、社会研究中的困难
1.人的特殊性
2.研究的干扰性
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
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第二节社会研究方法体系
一■、方法论
方法论是指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包括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
原则等问题
社会科学研究的两种方法论
1、实证主义方法论
社会研究应向自然科学研究看齐,要通过具体客观的观察,通过经验概括得
出结论。(孔德、涂尔干)
2、人文主义方法论
社会研究要考虑人的特殊性,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中的主动性。(韦伯的“投
入理解”、米尔斯“人对人的理解”)
二、研究方式
指研究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
社会学常用研究方式:
调查研究(访问,定量);实验研究(心理学,定量);实地研究(观察或
深入访谈,定性);文献研究(图书图画,定量)
三具体方法和技术
包括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各种操作程序和技术
1、资料收集方法:问卷、访谈、测验、实验、文献等
2、资料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定性分析
3、其他技术:问卷及量表制作技术、计算机技术、编码技术等
5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体系:
方法论:实证主义、人文主义
基本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
基本方法技术: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抽样方法
第三节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一•、含义:
1、定量研究:关于事物数量方面的研究,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
2、定性研究:关于事物构成和性质方面内容的研究,依赖于对事物的含义、特
征的描述和理解。
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区别
-1、方法论基础J定量研究:实证主义方法论
[定性研究:人文主义方法论
.2、研究方式[定量研究:标准化、系统化
[定性研究:灵活性、特殊性
3、分析方法[定量研究:统计分析
一定性分析:文字描述
第四节研究的过程
(一)确定研究课题
(二)设计研究方案
(三)收集资料阶段
(四)整理分析资料
(五)得出结论
6
第四章研究设计
第一节研究目的:
1、探索性研究:形成概念和初步印象,探索研究可行性及应采取的方法
2、描述性研究:描述总体状况和分布特征
3、解释性研究:现象原因及规律,变量关系和理论检验
第二节.研究方式
调查研究(问卷调查)
实脸研究(控制变量)
实地研究(深入实地)
文献研究(间接资料)
第三节分析单位
1、分析单位的概念:是研究中被分析和被描述的对象,即研究对象
2、分析单位主要类型
个人:通过对个人的研究,描述由个人组成的总体状态
群体:如家庭、班级、邻里、团伙
组织:正式社会组织
社区:按她理区域划分的社会单位
社会产品:社会实体及其行为的产物
3、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
(1)层次谬误(区群谬误):用高层次的分析单位做研究,却用低层次的分析
单位做结论。
(2)层次简化论:用特殊的个体资料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与区群谬误相
反。
第四节时间维度:
1、截面研究(静态)
也称横向研究、横剖研究。指的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
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民意测验、人口普查)
2、历时研究(动态)
也称纵向研究。指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
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
纵向研究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1)趋势研究:指的是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例如对
几次人口普查结果的比较);
7
目的是通过对一般总体在不同时期的态度、行为或状况进行比较,以揭示和
发现社会现象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2)同期群研究:又称作人口特征组或共同特征组研究,指的是对某一特殊
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高考“老三届”研究)
(3)同组研究:又称定组或追踪研究,指的是对同一组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
的变化的研究。主要用来探讨人们的行为、态度或意向的改变模式和变化过程。
3、近似历时研究
以截面的资料,对历时的进程做出大致的说明。
第五节具体研究方案
一、说明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说明研究内容记忆
三、说明理论假设
四、说明研究的分析单位和抽样方案
五、说明资料的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
六、说明研究人员的组成及培训情况
七、研究时间进度和费用使用计划
第六节研究策划书
一、议题或目的
二、文献回顾
三、研究对象
四、测量
五、资料收集方法
六、分析
七、时间表
八、经费
8
第五章测量与操作化
第一节测量
一、含义: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和特征用数字或符
生表示出来的过程。
二、测量的四要素:本节为重点
1、客体即研究对象(测谁);
2、内容即属性和特征(测其什么);
3、法则即操作规则(怎么测);
4、数字和符号即用以表示结果的工具(如何表示):
三、社会测量的特征
1、测量时带有主观色彩;
2、测量行为本身会干扰测量对象(如霍桑实验);
3、缺乏公认的测量标准,量化程度低。
四、测量层次(史蒂文斯1951)
1、定类测量
(1)也叫类别测量或定名测量,本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即将研究对象的不同
属性或性质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
(2)其数学特征主要是等于不等于(或属于不属于)。
(3)基本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明分类。
2、定序测量
(1)也叫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研究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
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
(2)其数学特征是大于或小于它比定类测量高一层次,所获得的信息更多。
(3)基本特征:数字或符号表明研究对象特征的差值之比。
(4)通常,研究者为了统计分析的需要,往往将这种高低、大小、强弱不同的
序列转化为大小不等的数字(非实际数字意义,不可运算)。
3、定距测量
(1)也叫等距测量或区间测量,不仅能够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不同的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之间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
(2)基本特征:可以比较被测对象特性的差别程度(数据可加减运算)。
(3)注意,定距测量值“0”不具备常数。的意义,如0度,起始点0等。
4、定比测量
(1)也叫等比测量或比例测量,除了具备以上三种除了全部性质外,还具有一
个绝对零点。既可加减又可乘除。
(2)基本特征:有一个绝对零点,可以计算尺度的大小。
9
注:在测量时要注意的问题:
1、在选用测量层次时,首先要注意调查对象的特性,其次要考虑测量目的、研
究要求和条件。
2、高层次测量可作为低层次测量处理,但反之则不行;
可高层次的测量并不一定是必须的,有时会导致资源的浪费甚至容易造成误差,
要根据实际需要,精准很难,可退而求真实。
第二节概念的操作化
一、辨析概念、变量与指标
1、概念:是对现象的抽象,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
2、变量:是指具有一个以上取值的概念。(自/因变量;连续/离散变量)
3、指标:表示一个概念或变量的含义的一组可观察到的事物。指标是具体的,
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可以观察和辨认的。
二、操作化的含义与作用
1、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
2、作用:是我们调研活动里中枢性的环节,使得对模糊的现象、抽象的定义的
测量成为可能;使存在于胸海里的东西成为现实中可触可测的东西。
三、操作化的方法
1、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
抽象定义,就是对一个对象的内涵与外延的文字说明,是区分概念所指的现象与
其他现象的第一步。
下抽象定义的步骤:(1)概念分解,从不同角度对现象进行分类;(2)从不同
分类中提炼共同的属性和特征。
操作定义:根据抽象定义所界定的概念内涵和外延,用可观测的指标来描述概念
所指的现象。
2、操作化指南
(1)了解概念内涵的范围,并确定一个适合的定义
①厘定概念定义的范围(可借鉴已有资料)
②选用定义形式(要以调查研究实际需要为基准)
③划分概念的维度(划分出概念所具有的不同维度,这样做既是加深我们对所
要研究的事物现象了解的需要,也是明确研究变量,建立调查指标的起码要求)
(2)建立指标
寻找与定义内涵相对应的经验指标
①建立指标的两种方式:借鉴前人,探索性调查
②建立指标的原则:客观性,准确性,简便性
四、指标选择的多样性
一个操作性定义,往往不能够完全代表一个概念。
①一个抽象层次很高的概念,可以有很多套指标测量;
②用不同的指标来测量会有不同的结果。
指标互换性:就是如果多个不同的指标或多或少地代表了同一个概念,而这个概
念既真实又可被观察,代表这些指标的行为就会与代表这个概念的行为一致。
10
第三节测量工具
一、概念
1、指数:围绕一个主题,由多个不同回答所构成的一个简单累加的分数。
2、量表:是一种具有结构强度顺序的复合测量,即全部陈述或项目都是按一定
的结构顺序来安排,不同选项反映出变量变异程度的强弱。
3、指数与量表的区别:
异:赋值不同;标准不同。
同:对变量的定序测量;对变量的复合测量
二、指数的建立
1、项目选择
(1)表面效度;(2)单一维度;(3)笼统或具体;(4)变异值
2、指标项目的相关性
(1)相关与不相关
(2)正相关与负相关;强相关与弱相关
注:一个合格的测量体系,要求各个指标之间是完全独立的,即指标项目间
没有相关性,但不同的指标项目均是反映调查对象特性的不同方面,它们之间存
在一定的关联(都与研究对象相关)。
所以在多个指标项目的使用上,最好使每个指标项目都能如实、准确地反映
出研究变量的某一方面,提供更有意义的变量层次。
在通过指标项目的相关性来评估效度时,首先要考虑指标与变量间的关系问
题—哪个是因,哪个是果。如果指数是变量的结果,则指数项目之间必然存在
某种关系;如果指数是变量的原因,则指数项目之间或正/负相关或不相关。
3、指标的赋值
(1)确定指标分值的范围;
(2)给每个回答选项赋值。(确定赋值相同或不同的权重)
三、量表的使用
1、李克特量表
2、鲍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
3、语义差异量表
第四节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一、信度(r)
1、含义:即可靠性,指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进行重复测量时,其所得结
果相一致的程度。
2、基本类型
(1)再测信度:对同一对象采用同一种测量方法,先后测量两次,根据两次结
果计算出再测信度;
使用这种方法时,两次测量所使用的工具要完全一样,其缺点是容易受到时间因
素的影响。
11
(2)复本信度:同一群研究对象同时接受两个复本测量所得分数计算r(真正
副本很难研究出来)。
(3)折半信度:将研究对象在一次测量中所得到的结果按测量项目的单双号分
为两组,计算出两组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
二、效度(v)
1、含义:也称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
要测量的变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2、基本类型
(1)表面效度:也称为内容效度或逻辑效度,指的是测量内容和测量指标与测
量目标之间的适合性和逻辑相符性。
(2)准则效度:也称实用效度和经验效度。如果新的测量方式或指标与原有的
作为准则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取得相同的测量效果,那么其效度系数越高,我们就
说这种新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具有准则效度。
(3)结构效度:也称为构造效度,它通过利用现有的理论或命题来考察当前测
量工具或手段的效度。
三、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信度低,效度低;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
效度高,信度高;效度低,信度不一定低
12
第六章抽样
第一节抽样的概念和类型
一、概念
1、总体:所有元素是构成它所有元素的集合。
2、样本: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是总体的一个子集。
3、抽样: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样本的过程。
4、抽样单位:一次直接抽样时所使用的基本单位。
5、抽样框: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6、参数值(总体值):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
7、统计值(样本值):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
8、抽样误差:用样本的统计值去推算总体的估计值时所产生的偏差(不可避免)
二、抽样的作用
1、抽样作为人们从部分认识整体这一过程的关键环节,其基本作用是向人们提
供一种“由部分认识整体”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2、原因:(1)全面调查是很难实现的;(2)研究项目的资源是有限的:
(3)抽样可以保证一定的调查质量且其误差可以控制的很小。
三、抽样的程序
1、界定调查总体2、制定抽样框3、设计抽样方案
4、实际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
四、抽样误差
1、原因:(1)总体的异质性;(2)抽取的样本量;(3)调查的组织方式
2、控制:(1)准确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2)合理确定样本数目;
(3)加强调查的组织管理。
第二节概率抽样
较适用于描述性研究
原理: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已知的不为零的被选机会。
分类:等概率/不等概率抽样
一■、简单随机抽样
1、定义:又称纯随机抽样,按等概率原则直接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随机抽
取n个元素组成样本。(类似于抽签)
2、实例:抽签、随机数表等
3、操作:(1)先取得一份总体所有元素的名单(即抽样框);
(2)将总体中所以元素一一按顺序编号;
(3)根据总体规模,较小时采取抽签、较大时利用随机数表。
4、优缺:(1)优点:形式简单易行;(2)缺点:要把总体全部编号(N太大
时不易做)、样本规模较大时(n较大)也不易操作、忽略了总体已有信息,降
低了样本代表性。
5、其它:代表性较低
13
二、系统抽样
1、定义:又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把总体的单位进行编号排序后,在计算出
某种间隔,然后按这一固定的间隔依次抽取个体的号码来组成样本。
2、实例:门牌号、学号、工号、班级等
3、操作:(1)将总体的所有个体进行编号排序;(2)计算抽样间距K=N/n:
(3)在头K个个体中随机抽取一个(起点A);(4)然后每隔K个抽取一个;
(5)将所有抽取到的个体放在一起组成样本。
4、优:更简便易行(只要抽一次);可利用已有编号(如学号,但已有编号要
是随机的,不能有某种次序或等级上的先后,如成绩排名,收入高低等序号则不
可以使用)
缺:总体收集及编号存有难度;抽样距离与样本某种循环近于重合,会出现
系统性偏差。
5、其他:较简单随机抽样更简单易行,尤其当总体较大时。
三、分层抽样
1、定义:又称类型抽样,是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如性别、
年龄、职业或地域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每个类型或层次中采取
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
样本框。
2、实例:抽取职工样本、城乡差别、学校比较等
3、操作:同定义
4、丝(1)在不增加样本规模的前提下降低抽样误差,提高抽样的精确度;
(2)非常便于了解总体内不同层次的情况,以及对总体中不同层次进行单独研
究或比较。
"层的准确划分并不容易;要求各层大小都是已知的,当这些因素信息不
可得时就需通过其它渠道进行估计(增加了误差)
5、通常的分层原则:第一,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变量或相关的变量作为分
层的标准;第二,以保证各层内部同质性强、各层之间异质性强、突出总体内在
结构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第三,以那些已有明显层次区分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
6、适合优先采用分层抽样的情况
(1)在调查中不仅需要对总体的参数进行估计,而且也需要对各层的参数进行
估计,且考虑它的精度。(2)保证样本更具有代表性。(3)为了使调查的组织
及数据的收集汇总都比较方便。(分层抽样中数据的收集,汇总和处理可按层独
立进行。)
四、整群抽样
1、定义: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的群体,然后由所抽出的若干个小群体内
的所有元素构成样本。
2、实例:家庭、班级、车间、居委会等
3、操作:同定义
4、优:简化抽样过程,将低费用;可扩大抽样规模;更容易取得抽样框。
缺:样本分布面不广,尤其是当子群间异质性较强时,代表性较差。
为减小误差:要求子群间差异小,子群内差异大【分层抽样与之相反】
14
五、多段抽样
1、含义:按抽样元素的隶属关系或层次关系,把抽样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进行。
2、实例:大学一学院一(专业)班级一学生
3、操作:先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大群(组),再随机从某一大群(组)中抽
取若干小群(组),这样一层层抽取下来,直至抽到最基本的抽样元素。
4、注意:在类别和个体之间保持平衡(保持合适的比例),考虑因素如下:
(1)各个抽样阶段中的子总体的同质性程度。
同质性程度越高的子总体,所抽的规模就应相对小一点,反之则应大一点。
(2)要考虑研究者所拥有的人力和经费。
多阶段抽样的方法适用于总体范围特别大,对象的层次特别多的社会研究。
PPS抽样:规模与概率成比例,方法:
六、户内调查与PPS抽样--------;子总体的排列顺序;列出子总体的规模;规模累计,
根据规模累计数写出子总体对应的号码选择范围;依
【注】相关抽样方法比较与注意点据等距抽样选择号码,号码所对应的子总体进入第一
(-)分层抽样与定额抽样的区别。阶段抽样;从第一阶段抽取的子总体中抽取样本。
1、目的不同:
定额抽样要保证样本与总体在结构比例形式上一致,即抽出一个总体的模拟物;
分层抽样一方面要提高各层之间的异质性和同层中的同质性,另一方面是为了照
顾到某些比例较少的层次,使的抽样的代表性进一步提高,误差进一步减小。
2、方法不同:定额抽样中各层样本是按事先规定的条件,有目的寻找,是非随
机抽取的;而分层抽样中各层样本是随机抽取的。
(二)分层抽样与系统抽样的差别。
1、分层抽样首先要对抽样框中的各个单位进行分析研究,在对总体进行质的研
究的基础上,然后才进行层的划分。层数的多少完全是由抽样总体本身性质所决
定的,所以每一层里的总体单位数也常常不相等,也有相等的情况。层与层之间
有质的区别。
系统抽样是完全按照总体单位数与样本容量n来确定抽样距离k的,然后由抽样
距离k来划分层次,层次的多少完全是由调查所需样本的数量来确定的,而且其
每层里所含的总体单位数一定相等。由于系统抽样未对抽样总体进行质的分析,
所以其层与层之间质的差别不是十分明显。
2、分层抽样抽取的每一个样本都是按照随机的原则进行的,样本的取得是相对
独立的,任意两层之间的样本的取得不受任何影响。
系统抽样则是只有第一层内的样本单位是按随机的原则抽取的。一旦第一层样本
单位确定下来,从第二层起,各层的样本点完全是由第一层的样本点和抽样距离
k确定的,层与层之间的样本单位的获得并不是独立的。
3、分层抽样是在每一层中都要抽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单位,在每一层中抽取的样
本数也常常因调查要求和分层性质的不同而异,而每一层中抽取等量且只有一个
样本单位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即使出现这种情况也与系统抽样有区别,位置不
稳定。系统抽样则是在每一层中抽取的样本单位数一定是相等的,且每层
只取一个样本单位。
4、要想得知分层抽样的抽样精确性,减少抽样误差,其途径只有增加每层的样
本容量;
提高系统抽样的精确性,就得增加样本容量,即把总体划分为更多层,而每层所
含的总体单位却减少。
15
(三)等概率抽样与不等概率抽样
1、等概率抽样:每一层中所占的比例与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同的。
不等概率抽样:解决某些层的要素少的问题和费用一定情况下提高抽样精度。
2、提高抽样精确的方式:在各层单位调查费用相等时,层内单位标准差越大的
层,抽样比例越高;在单位调查费用差异较大时,费用越低的层,抽样比越高。
如果比较不同层/群间可以不用加权,但若描述所有层/群组成的总体情况,需要
加权。
(四)应用不等概率抽样要注意的问题
1、要分析不等概率抽样的适用性;
2、正确选择作为衡量个体大小依据的相关辅助标志:
3、要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来决定是否采用不等概率抽样。
(五)非概率抽样与概率抽样的比较
优「1、抽样框不完整时,非概率抽样更适用;
_2、主观判断的非概率抽样代表性更强;
势3、非概率抽样比随机抽样更节约调查成本和时间。
劣「1、不能计算抽样误差,不能进行区间估计,样本指标估计总体指标的误
-差难以计算;
势2、依赖于调查人员的经验判断,若判断失误,调查结果将与实际不符。
第三节非概率抽样
较适用于解释性研究
定义:依据研究者的主观意愿、判断或是否方便等因素来抽取样本的方法。
每个个体进入样本的概率是不等且未知的。
主要类型:偶遇抽样、判断抽样、定额抽样、雪球抽样
一、偶遇抽样
1、定义:又叫方便抽样或自然抽样,是指研究者根据现实情况,以自己方便的
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作为对象。(街头拦人法)
2、优缺:方便省力,但样本的代表性太差。
二、主观抽样
1、定义:又叫判断抽样或目的抽样,根据研究的目标或自己主观的分析来选择
和确定研究对象。
2、优缺:充分发挥了研究者的主观能动性,但样本的代表性仍难以确定。
三、定额抽样
1、定义:又叫配额抽样,要求其主体类别比等于样本类别比。
2、两个假定:(1)只有划分类别足够细,则同一类中的个体都是同质的,因而
无需采用随机抽样;(2)只有类型划分合理,且分配给各类型的名额符合总体
中各类元素的分布,则样本可准确反映总体。
3、理论成立,但很难做到:
(1)在分层时不可能同时兼顾总体的众多属性,故而很难进行细致的划分;
(2)有关总体分布变化的最新信息并不容易得到。
16
4、存在的问题:
(1)对于具体调查的对象缺乏控制,调查员容易排斥难以接近的调查对象;
(2)无法确知已调查者和未调查者存在差异的程度;
(3)调查对象的选择概率是不清楚的。
四、雪球抽样(推荐抽样一边缘人群的调查)
1、隐含前提:具有类似特征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适用于:当手头仅有一部分有限的且很少的样本架构时,而被采访者又可以
提供给调查者可能有用的别的回答者的名单
3、缺陷:(1)初始种子的选择不能做到随机选择,存在偏倚,趋向于方便抽样;,
(2)调查倾向于一些愿意合作的调查对象,造成偏倚;(3)当一个群体具有更
大隐藏性,他们会为了保护自己的朋友而不愿做介绍;(4)推荐名单因个人社
交网络的大小而具有不确定性,可能过多也可能过少。
4、解决办法:(1)通过这些人的隶属/日常接触/团体组织;(2)各种广告。
五、针对隐藏人口的抽样:雪球抽样、以机构为基础的抽样、目标抽样、时间地
点抽样、关键知情人抽样、应答付费抽样等。
17
第四节确定样本容量的办法
一、教条式方法
1根据经验认为样本容量至少应该是总体的5%或1%
2优点:简单易用
3然点:忽略了抽样的精确度,不是一种高效率的经济方法
二、约定式方法
1认为某一个约定或某一个数量是正确的样本容量
2优点:简单易用
3缺点:忽略了所要进行的研究的相关的具体情况,费用也可能较高
三、成本基础法
1将成本作为确定样本容量的基础的方法人财物等资源的考量。
2优点:灵活,简便易用
3缺点:把预算作为考察因素,受限制
四、置信区间法
1是指在一定的置信度下,样本值与总体值之间的误差范围。它所反映的是抽样
的精确性程度。误差范围越大,精确性程度越低;反之。
2运用差异性置信区间,样本分布,平均数标准误差或百分率标准误差等概念来
创建一个有效的样本。在理论上这种方法最正确。
注:抽样误差的控制:
1、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
2、正确确定样本数目;
3、加强组织管理、加强领导;
4、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抽样,采用专业人才专业手段。
【本章思考题】
1总体名单不能获取时,怎么力、?
2在抽样时如何考虑拒访?拒访怎么办?
3找不到调查对象怎么力、?
4流动人口如何抽样?
5网络调查如何抽样?
6电话调查如何抽样?
18
第七章调查研究
第一节问卷设计的基本原理
1、调查研究的含义
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办法,系统的直接的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
体的样本那里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
会研究方法。
2、调查研究的特征
(1)要从某个调查总体中抽取一定规模的随机样本:
(2)资料收集需要采用特定的工具:(3)量化整理(计算机辅助)
3、调查问卷的类型与结构
(1)定义:调查问卷指为了达到调查目的和收集相关数据而设计出的由一系列
问题、备选答案及相关说明组成的向被调查者收集的工具。
(2)类型:
i、根据使用方法不同:自填式问卷和访问式问卷
①自填式问卷:由调查者发给或邮寄给被访者让其自己填写的问卷。
②访问式问卷:由调查者按照事先设计好的问卷或问卷提纲向被访者提问,然后
根据被访者的回答进行填写的问卷。
二者的区别:
A、面向的对象不同,形式与设计要求也不同。自式从头到尾只有对被调查者的
指导语;而访式只有对调查员的指导语。
B、访式较自式问卷的形式更为复杂(访式对访问员有更高的要求),自式要求
尽量简单易懂(被调查者素质水平参差不齐)。
C、自式的封面信比访式更为详细。
D、自式的质量和形式要求更高。
II、根据出题方式的不同:结构型/半结构型/无结构型问卷
川、根据发放方式不同:留置/邮寄/报刊式问卷,面访/电访/网调式问卷
IV、根据调查所要实现的目的不同:主体型问卷和过滤型问卷
(3)结构
①标题;②问卷说明:封面信、指导语;③被访者基本情况;
④调查主题和内容;⑤编码(预编码和后编码);⑥作业证明的记载
三、调查问卷设计的标准四、调查问卷设计的原则
1、提供必要的决策信息:1、目的性原则
2、考虑到回答者;2、一般性原则
(避免问卷长问题多填答量大;
3、逻辑性原则
避免要求回忆和计算的难度大;
4、明确性原则
避免问题过于复杂)
3、问题少而精;5、便于整理分析原则
4、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6、可接受性原则
5、便于编辑和数据处理。7、效率原则
19
第二节问卷设计的基本程序
一、调查问卷的一般程序
1、准备阶段
确定调查主题的范围和项目
分析调查对象的各种特征
收集已有资料,征求有关人员的意见
2、初步设计
标明每项资料需要采用何种方式提问,并尽量详细地列出各种问答题
对问答题进行检查、筛选和编排
考虑问卷是否需要编码,问题是否需要向被访者说明目的,及相关注意事项等
3、试答和修改
问题和目的要一致;内容要有效;
4、定稿印刷
内容的确定,应当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二、调查问卷设计的具体步骤内容应当保证对获取信息分析的可能;
内容设计应当遵循效率原则,少而精。
1、确定调查目的和限制因素
2、确定数据收集方法(可行性、准确性、效率性原则)
3、确定问题的回答形式(封闭式等)尽可能为被调查者考虑预防由问题设计引起的
误差;采用问题形式尽可能简单化;保证问卷结
果的可比性;考虑被访者的回答能力
4、确定问题的措辞(尽量简明易懂、准确性原则、避免引导性词句、考虑到回
答者答题意愿等)
5、确定问卷的编排流程(先易后难、熟前陌后、有趣前紧张后、封闭式前开放
式后、个人背景资料编排可前可后)
6、评估问卷》(D形式:专家评,用户评,自评,多方同步评;(2)原则:是否
提供所需信息;问题是否必要;问卷是否过长;开放式答题空间是否
7、获得各方认可充足;说明性文字是否清晰易懂__________
8、预先测试和修改(考虑回收率和有效回收率;检查填写错误和填答不完整)
9、定稿和印刷
第三节问卷设计具体方案
一、调查问卷中的题型1、封闭式问答题优点
可以减少访问员误差;应答者读出选项,也许提醒了
1、直接性/间接性/假设性问答题
应答者记忆,从而提供一个更实际的回答。同时避免
、封闭式和开放式问答题------------
25了那些善于表达自己意见的个人倾向;标准化程度
3、特征性/行为性/态度/动机性问答题高,容易编码;适用于文化程度更广泛的人群;
回答率高,节省时间。
二、问卷中问题和答案的设计缺点:调研员必须花很长的时间来设计备选的答案;
(一)问题的设计封闭式问题选项范围会带来误差;
1、形式:填空/列举/二项选择/多项单选选项的排列次序可能会带来误差。
或多选/多项排序/多项任选/矩阵式/表格式
2、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续
(1)语言、陈述应简明扼要接
(2)问题不能具有多重含义(一题一问)下
(3)问题不能带有倾向性
20
(4)问题不应采用否定式2,开放式问卷的优点:
(5)考虑答题者的知识水平及答题意愿给被调查者充分表现自己意见和看法的机会。
(6)依情况采用间接或假设性提问开放式问题能够为研究者提供大量丰富的信息
(7)问题的参考框架应是确定的可以为封闭式问题提供额外的选项。
(8)问题不强迫那些无看法的回答者作答缺点:
标准化程度低,调查结果不容易处理,无法进行深
(二)答案的设计度定量分析;要求被访者要有一定的文字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石河子大学《药剂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实验诊断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计算机辅助绘图》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专业创新课程-仪器仪表生产与创新》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人机工程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建筑构造》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光学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材料磨损与抗磨材料》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合同操作性条款
- GB 40163-2021 海运危险货物集装箱装箱安全技术要求
- 小学主题班会 四年级英语家长会 全国通用(共15张PPT)
- 住房公积金贷款申请表
- DB32∕T 2860-2015 散装液体化学品槽车装卸安全作业规范
- 中端门店商务酒店运营管理HOTEL制度 亚朵人力资源部 14号 亚朵总部晋升制度-述职模板
- 呼吸衰竭课件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解析)
- 药学专业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建设方案
- 机械加工车间低压配电系统及车间变电所设计【精选文档】
- 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检查月度分析总结
- 砌体结构承载力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