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2024-2025 学年高三摸底调研测试(一模) 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运城市2024-2025 学年高三摸底调研测试(一模) 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运城市2024-2025 学年高三摸底调研测试(一模) 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运城市2024-2025 学年高三摸底调研测试(一模) 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运城市2024-2025 学年高三摸底调研测试(一模) 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三摸底调研测试历史试题2024.9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良渚先民设计了一整套标志身份的玉礼器,标识拥有者的地位和社会公共权力的分配,如玉钺上的神徽和鸟纹象征着王权和军权。据此可知,当时良渚社会A.实现了王权高度集中B.建立了等级森严的礼制C.形成了君权神授体系D.出现了明显的社会分化2.与儒、墨、道诸家不同,法家诸子不将人性追逐利益、权衡利害视作恶行而予以禁绝。法家思想家们要求因循人性,以奖赏诱导人们守法,以刑罚威慑民众不违法,刑无贵贱,一视同仁,功不抵罪。这说明,法家诸子主张A.构建社会运行的强制规范B.加强君主集权C.社会治理兼用德治和法治D.重视以人为本3.图1、图2分别是汉武帝时期和南北朝时期农牧分界线。两个时期农牧分界线的变化说明A.传统农耕经济渐趋衰退B.民族迁徙促进江南开发C.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D.气候变迁导致牧强农弱高三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4.唐初规定,门下省以侍中为长官,其享有审议、驳正官员奏状的权力,对国家财政、御史弹奏状、六品以下官员或司法机构“断流以下罪”及除免官员的奏抄等,若认为不便施行,可以封驳奏还。这一规定A.保障了唐代吏治的清明与高效B.使地方和中央的矛盾趋于缓和C.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需要D.有利于打破世家垄断入仕局面5.明朝中后期,科举的壅塞、官场的黑暗与斗争使一些文人失去入仕兴致,转而投身于文艺创作,“为四民立教”与“致民尧舜”成为一种士林风尚。该现象A.折射出文人的政治理想B.根植于统治思想的嬗变C.导致人才选拔机制僵化D.适应市民阶层文化需求6.19世纪60、70年代,总理衙门“分别办理在案”的国际活动如下表:时间名称清政府的应对1867年法国巴黎博览会总理衙门“行知三口及上海各通商大臣,并札行总税务司转饬各商遵照”,政府并未派员1873年奥地利维也纳博览会清政府指示海关派员负责从各通商口岸收集采购商品前往参展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清政府指示粤海关税务司赫政等人“就便派为在美国公会处所照料一切”,并“将如许陈设之件送与议会作为施济之用”。上述材料说明当时A.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B.外交活动有助于提升中国国际地位C.清廷通过世博会拓宽中外贸易渠道D.清政府不断调适与国际社会的关系7.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主张“学习西洋,与世界文明各国从同”,要求“剪发易服改元”。但1911年12月12日,上海及苏、杭、宁三地4个同业公所,包括丝绸、制衣、典当三业合共150余人,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华国货维持会”,公开呼吁并四处鼓动“剪发不易服”。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潜藏着失败的危机B.群众提倡国货运动蓬勃发展C.民族工业担忧国货发展前景D.思想观念影响社会习俗变迁8.1927年10月1日,时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罗亦农强调,“依两湖农民暴动的形势,某几县的农民可握得某几县的政权,以发展各地的农民暴动”。11月18日,《中央通告第16号》明确提出,要尽量发动农民暴动的游击战争,建立“固定的革命区域”的苏维埃政权。这些言论A.助推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B.对大革命失败原因进行反思C.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D.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9.194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下发《各抗日根据地劳动政策的初步指示》。该指示要求从全局出发科学制定工资标准,凡农业、手工业、店员工资,“不宜过高和过苛”,“不高于公营工厂工资待遇”,工人伤亡抚恤“不能超过抗日阵亡将士之抚恤,否则将影响部队”。该要求A.落实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B.契合了形势发展的需要C.凸显了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D.促进了百团大战的发动高三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10.1950年1月,政务院颁布《工商业税暂行条例》,在营业税分业税率表中,工业税率为1%~3%,其中重工业的税率为1%,轻工业定为1.5%~3%,生产迷信品、奢侈品的轻工业营业税率均为3%;商业税率为1.5%~3%。这些税率的制定A.适应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发展要求B.实现了新中国财政经济的统一C.通过经济手段掌握了市场主动权D.为国民经济恢复创造有利条件11.下图是2007—2020年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及趋势图。这一变化A.消除了农村的两极分化B.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C.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实现了耕地产权变更12.在阿拉伯帝国伍麦叶王朝时期,统治者“一方面在各个领域紧紧地依靠阿拉伯人并表现出强烈的阿拉伯性,另一方面又背离了许多伊斯兰传统⋯⋯伊斯兰反对的部落偏见被重新复活”,伍麦叶人主动适应并逐渐采取了西亚北非的阶级制度和超经济强制。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阿拉伯帝国A.商业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B.统治政策兼顾宗教性与世俗性C.政治和文化发展方向背离D.阶级剥削成为对外扩张的支撑13.早在17世纪末,欧洲就出现了名为“豆蔻”的植物种子,其药用价值迅速获得了欧洲市场的认可。比较药理学家佩雷拉同一著作的不同版本,可以看出“豆蔻”种类的扩展和完善。在1842年版中,其列出的姜科植物包括七个豆蔻属物种。在1850年版中,豆蔻属被重新分类并最终增加到九种。这可以用来说明A.商业发展改变了社会认知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确立C.物种交流提高了粮食产量D.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高三历史试题第3页(共6页)14.下表是1860—1910年代英、德两国军官团中贵族出身的军官对比表,这主要反映了国家德国英国时间将领军官团整体将领军官团整体1860–70年代1872187218701875贵族94%49%50%50%其他6%51%50%50%1900–10年代1911191119131912贵族67%33%35%41%其他33%67%65%59%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B.民主政治程度发展的不同C.政治体制本质特征的不同D.封建专制影响的程度不同15.有学者认为,近代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呈现出“大起大落”的特征,故称其为“起落型”;近代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循序渐进,一浪高过一浪,故称之为“螺旋型”;非洲大部分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长期徘徊不前,因此,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可说是属于“徘徊型”的。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非洲的“徘徊”造成其长期贫穷落后B.亚非拉各自的发展方向出现根本不同C.民族工业进步推动了亚洲的螺旋上升D.英美的武装干涉导致拉美的大起大落16.2023年7月,欧盟27国与33个拉美国家领导人举行峰会,宣布恢复欧盟与拉美地区伙伴关系。与此同时,美国通过举办全球事务高层峰会,将大批“全球南方”领导人召集到一起开展对话。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是A.国际关系开始民主化趋势B.西方国家奉行结盟外交政策C.世界多极化格局日益发展D.第三世界成为重要国际力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2分,18题14分,19题14分,20题12分,共52分。)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建隆三年(962年),宋太祖下令将坊墙撤除,由此形成了“街市结合”的城市体制。城市当中,店铺日夜均可经营。宋代坊郭户籍政策是政府对商人对城市做出贡献的奖励,这样一来,商人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城里人。城市经济的类型也趋于多样化,有工商型、商业型、手工型等。商业化的娱乐活动对他们来说如同家常便饭,极大丰富了人民的精神享受。为了适应海外贸易,宋朝的港口城市也逐渐增加。宋代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加入商人行列,经商甚至成为一种风尚。宋代以服饰论尊卑的制度也逐渐动摇,到南宋时贵贱着装相差无几的现象时有发生。宋代大城市周围的市镇比小城市密集的多,农村劳动力也大量迁入,人口多到朝廷需颁布政令来控制。但坊市界限的打破也造成了秩序的混乱,官商勾结,滋扰百姓的现象层出不穷。此外,农村人口的迁入也使流民、难民散布城高三历史试题第4页(共6页)

市当中,烧杀抢掠事件发生更为频繁。——摘编自司马少府《宋代城市是怎么样的?浅谈宋代城市发展》材料二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及手工业、农业的分离和日益专门化,大约在11世纪以后,西欧城市兴起了。在中世纪时代,西欧城市是封建领主政治的对立物。大批手工业者、农奴为逃避封建主的奴役进入城市。城市不仅成为逃亡者的避难所,也危害了封建主的利益,而且城市从产生之日起,市民就为自身利益、摆脱封建领主的盘剥而与其斗争、争取自治,甚至因此发动起义。中古西欧城市培养了新的阶级——市民阶级,也是日后推翻封建社会的主力。——摘编自杨超《论中古西欧城市产生的原因兼评西方学者的学术观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时期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6分)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的版图广阔稳定,统治者具有明确的国土守护意识,因此十分重视治边与边疆治理。清朝在中央设立理藩院,专门管理边疆地区的行政建制、社会经济、民族立法、宗教文化等。清朝统治者注重民族关系的调整,清入关以后,世祖把调整满汉关系提到重要议事日程。顺治三年(1646年)下令开科取士,顺治五年(1648年)又下令允许满汉联姻,特别是康熙朝颁行了崇儒祭孔之令、开博学鸿词科之令、满汉官员品级划一令等。在调整满汉关系的同时,亦十分重视联合其他少数民族上层,制定笼络安抚少数民族上层的各项政策,如封爵、给俸、朝觐年班、联姻等。清朝统治者遵循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原则,根据边疆蛮夷的特点分别施治,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加强规范。先后颁布了《蒙古律例》《新疆条例》《西藏通制》《理藩院则例》《大清律例》等法律。清政府还积极兴办学校,推广儒学教育,增强边疆蛮夷的素质,增进他们的国家观念。——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材料二美国的边疆治理主要指对西部的开发与治理。1862年,美国颁布《宅地法》,规定“一切忠于联邦的成年人,交付10美元登记费,即可在西部领取160英亩土地,耕种5年后,就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美国政府利用土地政策刺激移民的涌入,加快了西部的开发。在推动西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美国还重视西部民主政治的建构。1787年颁布《西北法令》规定:“保证西北领地的人们有信仰自由、比例代表制、陪审制、习惯法特权、人身保护法以及私人契约的保障,禁止奴隶制,禁止制定保存巨额遗产的贵族继承法”。同时为了更好地解决土著印第安人和移民集团(主要指非欧洲移民)的问题,美国政府改变了最初的民族理论——“盎格鲁遵从”理论,转而推行“熔炉”政策。“熔炉”理论的核心是强调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与新的移民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新的文化形态。——摘编自张健《美国边疆治理的政策体系及其借鉴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边疆治理的意义。(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美边疆治理的异同点。(8分)高三历史试题第5页(共6页)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世纪末叶以后,中国文化信息传入欧洲,使一些学者加强了摆脱传统的信心和依据。孟德斯鸠承认中国的君主专制比较有节制,承认中国的皇帝提倡耕织、兴修水利、实行科举、设置谏官具有发展生产和限制暴政的作用;伏尔泰对中国的政治几乎完全持推崇的态度,他盛赞中国君主以农为本、重视生产的政策与措施,建议法国国王也效法中国皇帝举行春耕“籍田”的仪式。——陈宣良《伏尔泰与中国文化》材料二二战时期,中法为盟友,都为反法西斯胜利做出巨大贡献,也因此结下深厚的友谊,但中法毕竟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促成它们建交的不止是二战时期的“浅薄缘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美苏冷战”。当时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法国是一个高贵的民族,法国人应该有自己的领导权力,不能再受美国的控制和摆布,于是他毅然脱离了美国,追求自主权。而当时的中国与苏联决裂,中苏形势严峻,中法两国都迫切需要一个稳定和平的环境来巩固政权,同时更需要结交其他国家来增强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当然戴高乐支持阿尔及利亚的独立并从越南战争中退出,是中法建交的又一原因。两国有着共同的需求,所以戴高乐就产生与中国建交的念头。1963年他派总理富尔访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双方在台湾问题上产生分歧,但法国还是同意与中国建交,断绝与台湾地区的外交关系,率先向中国伸出“橄榄枝”。1964年1月27日,法国与中国正式建交,这一重要历史事件被外国媒体喻为“外交核爆炸”。——吕芳《漫谈中法关系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所推崇中国文化的内容,并简析其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中法建交的历史条件。(6分)20.(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百年历史中,有许多山西的革命事件、奋进精神、模范人物等山西元素。某课题组拟建立党史中的山西元素资料库,特向社会征集党史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山西元素。请围绕党史中的山西元素,结合所学知识,向该课题组推荐一个专题,自拟专题题目,并阐明推荐的理由。(要求:题目明确且包含时间尺度,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高三历史试题第6页(共6页)高三历史摸底考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5:DACCA6--10:DCABD11———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2分,18题14分,19题14分,20题12分,共52分。)17.(12分)(1)积极影响: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丰富了城市经济类型;丰富了市民的生活;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发展;传统等级观念松动,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6分,任答三点即可)(2)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阶级冲突日益尖锐;国王的支持;劳动力的大量迁入;城市为争取自治权而斗争。(6分,任答三点即可)18.(14分)(1)意义: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和民族融合;加强了边疆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得6分)(2)同:制定法律进行规范;强调民族关系的调节。(每点2分,两点4分)异:中国以“大一统”观念为指导,突出边疆治理的制度建设。美国侧重于西部边疆的经济开发和民主政治建设。(每点2分,两点4分)19.(14分)(1)表现:开明君主制;重农;儒家思想;科举制。(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原因:反对法国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的需要;儒家伦理道德强调的仁、义、礼、智、信等内省和克制的理性精神,符合启蒙思想家的精神追求;借助宣传中国文化,弘扬建立“自由、平等、博爱”理想社会的资产阶级政治理念。(每点2分,任答出两点即得4分)(2)条件:深厚的革命友谊;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相似的国际关系背景(冷战);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变化(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努力。(每点2分,任答出三点即得6分)20.本题为开放式题目,答案包括两部分:专题题目,4分(2+2;;推荐理由:8(1)专题题目:要求有明确的时期显示和该时期的专题题目,总共4分,没有显示时期的该部分扣2分;专题题目必须有“山西”两字出现,没有出现的,该大题0分;没有专题题目的,该大题0分;(2)推荐理由:要求至少有两个符合专题要求的史实和论述,每个史论结合3分,两个共16分(只有史实,没有相关论述的,一个史实1分,两个史实2分;没有史实,只有论述的,该部分不得分);最后总结部分要对上面的阐述进行总结、升华,2分。答案示例一专题题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山西的红色征程(1919-1949⟩推荐理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山西有着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贡献。五四运动后,山西进步青年积极传播新思想。高君宇作为山西籍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为党的创建贡献巨大力量。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成为华北抗战的前沿和中心。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百团大战在山西及周边地区打响,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解放战争中,山西的解放区为全国解放提供了坚实的后方保障。(6分)总之,这一时期,山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不屈不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分)答案示例二专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