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竞赛试卷_第1页
二中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竞赛试卷_第2页
二中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竞赛试卷_第3页
二中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竞赛试卷_第4页
二中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竞赛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中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竞赛试卷浙江省磐安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竞赛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30分)

1.(2020高二上·磐安竞赛)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从懵(měng)懂的幼儿到朝气蓬勃的少年,从踌躇满志的青年到成熟的中年,最后步入两鬓(bìng)斑白的老年:有序变化是生命亘古不变的主题。

B.虽然语言系统有自我净化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分层过滤,淘尽渣滓(zǐ),淬(cuì)炼真金,但是当下网络语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仍不容小觑。

C.江上一个个漩涡,似乎在仰首倾听清晨雁鸣;那些雉堞(dié)、战车,均已废驰;鸟鸣声穿过山风烟霭,落满了山峦;遍野麦浪,渐成燎(liáo)原之势。

D.对于那些枉顾道德与法律铤而走险的电商平台,有关部门必须给予相应的惩(chěng)罚,否则难以制止种种薅(hāo)顾客羊毛的恶劣行为。

2.(2020高二上·磐安竞赛)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宗旨与“定时、定量、定质"的具体目标,就是从测定组成人类

基因组的30亿个核苷酸的序列,进.而.奠定山明人类基因组及所有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解读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揭开人体奥秘的基础。

B.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功.夫.,刺绣,缂丝,象牙雕刻,全都在细密上显能耐。

C.虎一般单独生活,而它所捕食的动物几乎都是群居,让人不禁质.疑.“团结就是力量”的概括。

D.各级人民公仆绝对不能熟.视.无.睹.百姓的困难,而应当为民排忧解难。

3.(2020高二上·磐安竞赛)下列句中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蛇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充当寓言家,同时,它也是个生活中的几何爱好者,盘踞时它呈现螺旋上升的圆,沙漠中它作“S"形移动,草丛里它像一条线那样笔直地深入深处。

B.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C.这种制品从明朝景泰年间(15世纪中叶)开始流行,因而总名叫景泰蓝。

D.我们叫做玫瑰的这一种花,要是换了个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的芬芳;罗密欧要是换了别的名字,他的可爱的完美也绝不会有丝毫改变。

4.(2020高二上·磐安竞赛)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政府在优惠贷款和援助支持下,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承揽了多个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批经济合作项目已成功启动并在积极落实之中。

B.衢州首届美丽乡村民宿设计大赛邀请了专业的评审及投资商,优秀参赛者不仅能赢取丰厚的奖金,还能赢得设计项目落地建设的机会。

C.为响应国家供给侧改革政策,帮助危困企业渡过难关,有关部门从房地产不良资产入手,逐步完善实体业、制造业的不良拯救方案。

D.为保护舌尖上的安全,政府部门加强了监管力度,所有涉农乡镇均配备了农产品快速检测室,设立了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5.(2020高二上·磐安竞赛)填入下列空缺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为什么诗书画“意境"一说会出现在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隋唐以后儒、道、释三家渐相融合

②于有形、无形之间,深入于中国土大夫文化的层面

③晚唐以后禅普及,禅宗文化发展迅猛

④因而也渗入于士人酷爱玩味的文艺创作和鉴赏

⑤学界基本肯定与佛教禅宗文化的兴起有直接的联系。

A.①②③④⑤B.⑤③①④②C.⑤①③②④D.①③⑤②④

6.(2020高二上·磐安竞赛)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D.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7.(2020高二上·磐安竞赛)下列诗句不是描写“花中四君子”的一项是()

A.微雪初消月半池,篱边遥见两三枝。(明·方孝孺)

B.此身原辟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清·郑板桥)

C.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宋·陆游)

D.秋丛绕舍是陶家,通绕篱边日渐斜。(唐·元稹)

8.(2020高二上·磐安竞赛)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与例句中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B.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C.客逾庖而宴.D.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9.(2020高二上·磐安竞赛)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B.室今方丈,仅容一人居

C.宠命优渥,岂敢盘桓D.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10.(2020高二上·磐安竞赛)下列句子文言句式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余自束发,读书轩中B.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D.今臣亡国贱俘余

二、现代文阅读(共25分)

(2020高二上·磐安竞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杂剧的名称,唐时已经有了。李德裕在其所撰《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追赠》中述及南诏攻入成都时驱掠人口之事,并说:成都华阴两县,被驱掠80人,其中有杂剧丈夫两人。这是杂剧名称见于记载之始。南诏进攻成都,在唐文宗太和三年,其时已是唐代晚期。文中所说“杂剧丈夫两人”,应是在成都演奏的伎工,则杂剧之兴当在其时之前。其盛行一时,则当在宋代。

北宋开封习于浅斟低唱。柳永《鹤冲天》词中有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一时风气实是如此,杂剧也就不能不受影响。宋室南渡,临安成为都城,继续发展杂剧。南宋周密所撰《武林旧事》皆记临安城事,其末篇《官本杂剧段数》多至280种,可见一代盛况。临安北距建康不远,南朝陈时的旧音流传久远,临安其时也不能不受到波及。因此临安的杂剧虽仍保持当年开封正声,恐也难以避免受到陈时旧音的影响,因而会使杂剧的音调更为繁富而多变化。这一点前人似未多所道及。

金人南迁后,原来的中都开封为元代的大都所代替。流行于中都的杂剧转而流行于大都。由于金、元的倡导,杂剧到元代更有显著发展,达到高峰。杂剧名家辈出,不断汇集于大都,极一时之盛。钟嗣成《录鬼簿》中有详备的记载。

大都和中都皆在北方,因此杂剧由开封传来,难免带有北方的音调。据说当时用的是七声音阶,无入声,声调遒劲朴实,以弦乐器伴奏。这样虽合乎北方人的口味,却为南人所不习用,因而就出现了南曲。南曲用韵以南方语音为标准,可能就是以临安为中心的语音。据说当时音乐上用五声音阶,声调柔缓婉转,以箫笛伴奏,合于南人口味。这样柔缓婉转的声调,自然和北方的遒劲朴实的声调不能互相融合。但无论北曲或南曲,都未逸出杂剧的范畴。

元明之际有了传奇。传奇也属于杂剧,但它虽出于杂剧,却和杂剧有不同之处。杂剧皆为四折,出场人物虽不一,主唱却只有一个人。传奇则不限折数,也不限于一人独唱。早期传奇的作家就已不少,高明就是其中一位。高明于元时已有文名,明太祖很推许其书,他的

《琵琶记》应该会在都城南京演出。朱棣迁都北京之后,传奇仍在旧都继续传播演出,似未稍止。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名震海内,南京也应该不会无人演出。传奇以南曲为主,也参用了一些北曲,因而也在当时的都城演出,成为北京城中的重要剧种。

明清之际改朝换代,而传奇并未因此而产生差异。传奇的盛行时期大致是明嘉靖年间到清乾隆年间。清康熙时,洪昇撰《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齐名,当时有“南洪北孔”之称。《长生殿》曾在北京演出,据说轰动一时,这样的演出固然是由于洪昇的文名震世,但也显示出都城中人对传奇的爱好。

(摘编自史念海《古代音乐戏曲杂耍与古都文化》)

11.下列有关杂剧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李德裕《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追赠》、周密《武林旧事》和钟嗣成《录鬼簿》,分别对不同时期杂剧繁荣的盛况有所记载。

B.南曲产生于临安,用韵以南方语音为标准,据说当时音乐上用五声音阶,声调柔缓婉转,以箫笛伴奏,合于南人口味。但无论北曲或南曲,都属于杂剧。

C.元明之际的传奇出自杂剧,但与之前的杂剧有不同之处:后者有折数和主唱人数的限制,而传奇则不限折数,也不限于一个人独唱。

D.传奇并没有因为明清之际的改朝换代而衰落,其盛行期大致延续到清乾隆年间;孔尚任的《桃花扇》与洪昇的《长生殿》都是清传奇的代表作品,据说在北京演出时,曾轰动一时。

12.下列各项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中引用柳永的《鹤冲天》的词句,是为了说明,北宋时期都城开封的杂剧习惯于浅斟低唱。

B.宋室南渡后的杂剧,保持了当年开封时期的特点,也难免受到南朝陈事旧音的影响,这使杂剧更为繁复多变。

C.高明和汤显祖都是明朝著名的传奇作家,高明的《琵琶记》因明太祖的推许曾在南京演出过,而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名震海内,也应该会在南京演出。

D.在金、元的倡导之下,杂剧至元代更有显著的发展,达到了高峰。随着朝代更迭,杂剧的中心也转移到了元大都,名家汇集于此,一时盛况空前。

13.南宋杂剧、元杂剧和明清传奇都曾非常繁荣,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这三者繁荣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020高二上·磐安竞赛)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房东

庐隐

①我们坐着山兜,停在一座山坡上,那里有一所三楼三底的中国式洋房。这种幽丽的地方,我们城市里熏惯了煤烟气的人住着,真是有些自惭形秽,虽然我们的外表强于他们乡下人,但是他们乡下人至少要比我们离大自然近得多,他们的心要比我们干净得多。就是我那老房东,虽然她的样子特别的朴质,然而她却比我们这些好像什么都知道似的人,更知道些自然的趣味。

②她已经五十八岁了,她的老伴比她小一岁,可是他俩所做的工作,真不像年纪这么大的人做的。他们的儿媳妇一天到晚不在家,早上五点钟就到田地里去做工,到黄昏的时候,她有时肩上挑着几十斤重的柴就来家了。在他们家里,从不预备什么钟,他们每一个人的手上也没有带什么手表,然而他们看见日头正照在头顶上便知道午时到了,除非是阴雨的天气,他们有时见了我们,或者要问一声:“师姑,现在十二点了吧?”根据他们的习惯,对于做工时间的长短也总有个准儿。

③住在城市里的人每天都能在五点钟左右起来,恐怕是绝无仅有的,然而在这岭里的人,确没有一个人能睡到八点钟起来。说也奇怪,我也喜欢上了早起,朝旭未出将出的天空和阳光未普照的山景,实在别有一种情趣。

④我们的女房东,天天闲了就和我们说闲话儿。他们家有上百亩的田,据说好年成一年仅粮食就有几百块钱的富余。另外还有一块大菜园,还有白薯地五六亩,猪、牛、羊、鸡和鸭,一样不缺。并且那一所房除了自己住,夏天租给来这里避暑的人,也可租上一百余元。老母鸡一天一个蛋,老母牛一天四五瓶牛奶,倒是纯粹的好汁子,一点不掺水的,我们天天向她买一瓶。他们吃用全都是自己家里出的,每年只有进款加进款,却不曾消耗一文半个,可说是“外干中强"。我们却是“外强中干”,只要学校里两月不发薪水,简直就要上当铺。

⑤有一天夜里,月色布满了整个山,青葱的树和山,更衬上这淡淡的银光,使我恍疑置身碧玉世界,我们的房东约我们到房后的山坡上去玩,她告诉我们从那里可以看见福州。我们越过了许多壁立的巉岩,一带的松树被风吹得松涛澎湃。东望星火点点,水光泻玉,那便是福州了。那福州的城,非常狭小,民屋垒集,烟迷雾漫,与我们所处的海中的山巅,真有些炎凉异趣。

⑥日子飞快地悄悄地跑了,眼看着就要离开这地方了,又要到那充满尘气的福州城市去了。那一天早起,老房东用大碗满满盛了一碗糟菜,送到我的房间,笑容可掬地说:“师姑,你也尝尝我们乡下的东西,这是我自己亲手做的,这几天才全晒干了,师姑你带到城里去,保管比市上卖的味道要好,随便炒吃炖肉吃,都极下饭的。"我接着说道:“怎好生受,又让你花钱。”那老房东忙笑道:“师姑!真不要这么说,我们乡下人有的是这种菜根子,哪像你们城市的人样样都须花钱去买呢!"我不觉叹道:“你们满地的粮食,满院的鸡、鸭和满圈子的牛、羊、猪,是要什么有什么……这怎么不叫人佩服!再说你们一年到头,各人做各人爱做的事,舒舒齐齐地过着日子,地方的风景又好,空气又清,为什么人不羡慕?!……”

⑦那老房东听了这话,点头笑道:“可是的呢!我们在乡下宽敞清静惯了倒不觉得什么……去年福州来了一班耍马戏的,我儿子叫我去见识见识,我一清早起来带着我大孙子下了岭,八点钟就到福州,我儿子说离马戏开演的时间还早咧,我们就先到城里各大街去逛,那人真多,房子也密密层层,弄得我手忙脚乱……师姑!你就多住些日子下去吧!……"

⑧我笑道:“我自然是愿意多住几天,只是我们学校快开学了,我为了职务的关系,不能不早下去……”

⑨我们的房东听了这话,只点了一点头道:“那么师姑明年放暑假早些来,再住在我们这里,大家混得怪熟的,热剌剌地说走,真有点舍不得的呢!"

⑩可是过了两天,我依然只得热剌剌地走了,不过老房东的印象却深深刻在我的心幕上;还有她的家庭,她的小鸡和才生下来的小猪儿……

(有刪改)

14.老房东的生活有哪些“自然的趣味”?请结合前五段内容简要概括。

15.请简要赏析小说第⑤段的写景艺术。

16.请探究小说结尾一段的意蕴。

三、古诗文阅读(共35分)

(2020高二上·磐安竞赛)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下列各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

武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李密传》节选)

17.下面每组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华问其故.____________凡在故.老

B.《大诰》与凡.人言凡.在故老

C.至微.至陋听臣微.志

D.犹蒙矜.育愿陛下矜.悯愚诚

18.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A.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B.非独蜀之.人士

C.华善之.

D.武帝览之.曰

19.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A.谨拜表以闻.B.则刘病日.笃

C.雨泽下.注D.人皆得以隶.使之

20.下面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祖母刘疾病缠身,李密亲自照顾,不离不弃,并以“孝"闻名。晋武帝赏识他,所以准许他回家奉养祖母。

B.“圣朝”表现了李密对晋武帝推崇致敬,“伪朝"和“亡国贱俘”表现李密对蜀国和自己的鄙弃,这是李密在特殊环境下为求自保的一种策略。

C.诸葛亮辅佐蜀国与魏国抗衡,军事才能无人可敌;但是诸葛亮言行太过琐碎,这一点李密不太欣赏,张华赞同李密的看法。

D.选文1善于运用含有相对的或相符相成内容的排比句来表达思想情感,同时保留并发扬了四字句的优点,摈弃了雕琢的陋习和庸俗的老套。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②“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

(2020高二上·磐安竞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

22.本诗前八句叙写,后六句叙写,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

23.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24.(2020高二上·磐安竞赛)名句默写

(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2)借书满架,,,万籁有声。

(3)恨相见得迟,。柳丝长玉骢难系,___。

(4)世人皆浊,___?众人皆醉,___?

(5)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___,考之行事,___。

四、作文(60分)

25.(2020高二上·磐安竞赛)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成就不会超过他的自信。

——林肯

伟大的人是绝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看出他们超过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他们的过人之处愈多,他们愈认识到他们的不足。

——卢梭

对于上述看法,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同音字字形分辨;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

【解析】【分析】A项“两鬓”的“鬓”,念作“bìn”。

C项“废驰"的“驰”应写作“弛"。

D项“惩罚”的“惩”,应念作“chéng”。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识记汉字字音、字形的能力。要做到正确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2.【答案】C

【知识点】近义词辨析;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和成语的能力。

A项,“进而”,连词,表示继续往前,更进一步,表递进关系,用于后一分句。语境“奠定阐明人类基因组及所有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解读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揭开人体奥秘的基础”为目的,可改为“从而"。

B项,“功夫”,一般指代身怀武术技能等。语境“刺绣,缂丝,象牙雕刻,全都在细密上显能耐"强调费时间,可改为“工夫”。

D项,“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到,却跟没有看见一样,形容对某种事物漠不关心。作谓语,后面不能带宾语。

C项,“质疑”,提出疑问,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和成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词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彩等方面区别近义词语,然后分析词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词语。

3.【答案】A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项,“盘踞时它呈现螺旋上升的圆,沙漠中它作‘S’形移动,草丛里它像一条线那样笔直地深入深处"是对“生活中的几何爱好者”的具体解释,所以,“爱好者"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冒号。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标点符号的意义和用法,二要结合语句进行判断。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它的作用有表示停顿,表示语气,表示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标点符号分两大类:点号和标号。标号包括破折号、括号、省略号、书名号、引号、连接号、间隔号、着重号、专名号等,主要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点号包括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叹号及冒号等,主要表示语言中种种停顿。

4.【答案】B

【知识点】搭配不当;结构混乱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辨析和修改语病的能力。

A项,“中国政府在优惠贷款和援助支持下,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承揽了多个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错误,结构混乱,中途易辙,把“在"提到“中国政府”前面,改为“在中国政府优惠贷款和援助支持下”,作状语;

C项,“不良拯救方案”错误,搭配不当,应在“不良"后加“资产的”。

D项,“保护安全"错误,搭配不当,应将“保护”改为“保障"。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辨析和修改语病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

5.【答案】C

【知识点】语句连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文段解说“诗书画‘意境’一说会出现在唐代”的原因。⑤是对空格前问题的肯定回答,应放在首位,排除AD两项;①③承⑤的“佛教禅宗文化”,据①的“隋唐”、“儒、道、释"和③的“晚唐”、“禅宗"的时间顺序,应先①后③,排除B项;②④因“士大夫”、“士人"相连,据②“深入于”和④“也渗入于"的逻辑顺序,应为②④。

所以空缺处排序应为⑤①③②④。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6.【答案】D

【知识点】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修辞的能力。

A项,用“土和泥”比喻“酒和食”,指“酒和食”索然无味,形容离别之时内心极度痛苦;

B项,用“雪"比喻“浪花”,表现了波涛力量之浩大;

C项,用“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比喻功名,突出了莺莺的轻功名、重爱情的叛逆精神。

D项,“司马青衫”为用典,语出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

ABC三项为比喻。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修辞的能力。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借代等。解答本题,需仔细分析,找到运用的修辞手法,再分析其构成。

7.【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和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花中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四种花木。

A项,“微雪初消月半池”,从“雪”的环境可见,此处的“两三枝"是梅花。

B项,“千丝篾”“湘帘"可知,是指竹子。

C项,“桃源只在镜湖中”是写桃花,不是四君子之一。

D项,从“秋"陶家”可知,是秋天开放的,陶渊明最爱的“菊花"。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和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8.【答案】B

【知识点】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朝”,上朝,名词作动词。

A项,“疾病”,患病,名词作动词;

B项,“手”,亲手,名词作状语;

C项,“宴”,赴宴,名词作动词;

D项,“乳”,给……喂奶,名词作动词。

ACD三项与例句相同。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词类活用——所谓词类活用,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的现象。词类活用有如下类型——名词的活用:①作动词②作状语③使动用法④意动用法;动词的活用:①作名词②使动用法③为动用法;形容词活用:①作名词②作动词③意动用法④使动用法;数词的活用:①作动词②作名词③作形容词。

9.【答案】C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项,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对事物进行补充说明或处理或另提一件事。

B项,方丈:古义,一丈见方;今义,寺院的住持或其居住的房间。

C项,盘桓:古今同义,均为徘徊逗留的样子。

D项,往往: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要求。这是一道理解文言实词中的双音节古今异义词语的题目,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而古汉语的一个词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针对古今异义设题,然后应结合具体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10.【答案】A

【知识点】文言句式

【解析】【分析】

本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项,省略句,“读书(于)轩中"。

B项,判断句,“也”字表判断。

C项,判断句,“也"字表判断。

D项,判断句,主语“臣”与宾语“亡国贱俘"之间构成判断。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高中阶段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子,总结并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

【答案】11.C

12.D

13.南宋杂剧:杂剧数量繁多。元杂剧:杂剧名家辈出。传奇:涌现了不少很有分量的名家与名作。

【知识点】社会科学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3)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综合分析)。解答此种题目的答题步骤:泛读——解文章大意、结构,圈出关键词、句;审题——确定范围、角度、要求;精读——寻找相关信息,筛选关键词语;加工——按题目要求整合。

1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A项,由原文“杂剧的名称,唐时已经有了。李德裕在其所撰《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追赠》中述及南诏攻入成都时驱掠人口之事,并说:成都华阴两县,被驱掠80人,其中有杂剧丈夫两人。这是杂剧名称见于记载之始”可知,李德裕《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追赠》中记载的内容,只是讲杂剧的名称,唐时已经有了,但是称不上是“杂剧繁荣的盛况"。B项,“南曲产生于临安”错误,由原文“南曲用韵以南方语音为标准,可能就是以临安为中心的语音"可知,是“可能”就是以临安为中心的语音,并不是“就是”,或然理解为必然。

D项,原文无“孔尚任的《桃花扇》在北京演出时,曾轰动一时”的信息,由原文“清康熙时,洪昇撰《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齐名,当时有‘南洪北孔’之称。《长生殿》曾在北京演出,据说轰动一时,这样的演出固然是由于洪昇的文名震世,但也显示出都城中人对传奇的爱好"可知,只是说了洪昇撰《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齐名,而且只是《长生殿》在北京演出时曾轰动一时,并没有说孔尚任的《桃花扇》在北京演出时,曾轰动一时。

故答案为:C。

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项,引用柳永的《鹤冲天》的词句,并非为了说明北宋时期都城开封的杂剧习惯于浅斟低唱,而是为了说明北宋时期都城开封有浅斟低唱的风气。B项,“杂剧更为繁复多变”以偏概全,从原文第二段来看,应该是“杂剧的音调更为繁复多变"。

C项,“曾在南京演出过”或然理解为必然。从原文倒数第二段“他的《琵琶记》应该会在都城南京演出"可知,《琵琶记》在南京演出过,只是个推测。

故答案为:D。

13.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本题要求概括南宋杂剧、元杂剧和明清传奇繁荣的标志。解答本题,要把握原文,从原文中提取信息,从第二段中“从而使杂剧的音调更为繁复而多变化”一句中提炼出南宋杂剧繁荣的标志;从第三段中“杂剧名家辈出,不断会集于大都,极一时之盛"一句中提炼元杂剧繁荣的标志;从五六段概括明清传奇繁荣的标志,注意其中提到的名作家以及名篇,如:高明的《琵琶记》、汤显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答案】14.①居住环境,贴近自然;②生活节奏,顺应自然;③物产丰富,自给自足;④山中美景,颇有异趣。

15.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等角度,远近结合(变换视角),动静结合,描写了优美迷人的山中美景,使人如临其境,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16.①对乡下生活的不舍与离开的无奈;②对热情诚恳的老房东的喜爱;③对乡下自然、质朴、富足而充满生机的生活的留恋;④暗含了对城市忙乱拥挤生活的厌倦,以及对乡下美好生活的向往。

【知识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小说;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往往就是筛选的重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段运用艺术手法能力。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3)本题考查学生探究结尾内涵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小说结尾的形式,小说的结尾主要有四种形式:戛然而止式、欧·亨利式、大团圆式、悲剧式,本文属于戛然而止式结尾,然后确定答题角度。探究小说结尾作用答题角度一般从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结构效果、主旨表达和情感抒发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1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要求从前五段中概括出老房东“自然的趣味”有哪些,首先要到原文中找到能体现出自然所带来的颇有趣味的句子,而且这种趣味是以作者为出发点的,然后概括作答即可。

第一段中,作者就提到“这种幽丽的地方,我们城市里熏惯了煤烟气的人住着,真是有些自惭形秽,虽然我们的外表强于他们乡下人,但是他们乡下人至少要比我们离大自然近得多,他们的心要比我们干净得多”,由此可知,作者对这种贴近大自然的居住环境很是喜爱,这便是“自然的趣味”。

第四段叙述了老房东家里所拥有的东西:菜园子、各种家禽等,家里物产丰富,自给自足,这种生活让人感到满足。

第二段提到他们干活从不看什么表,看见日头照在头顶上便知道要干活了,说明他们的生活节奏是遵从于自然的,这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让“我"感到有趣味。

第五段写“月色布满了整个山,青葱的树和山,更衬上这淡淡的银光,使我恍疑置身碧玉世界,我们的房东约我们到房后的山坡上去玩,她告诉我们从那里可以看见福州。我们越过了许多壁立的巉岩,一带的松树被风吹得松涛澎湃。东望星火点点,水光泻玉,那便是福州了。那福州的城,非常狭小,民屋垒集,烟迷雾漫,与我们所处的海中的山巅,真有些炎凉异趣”,可见,山间的风景有异趣。

1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段运用艺术手法能力。第五段的景物描写中,“月色布满了整个山,青葱的树和山,更衬上这淡淡的银光"东望星火点点,水光泻玉,那便是福州了”都是视觉描写,而“松树被风吹得松涛澎湃"是听觉描写,视听结合;

“那福州的城,非常狭小,民屋垒集,烟迷雾漫,与我们所处的海中的山巅,真有些炎凉异趣”把福州与山巅的景色进行对比,最后得出“真有些炎凉异趣"的结论,展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使我恍疑置身碧玉世界”“东望星火点点,水光泻玉"海中的山巅”等,都运用比喻手法,把山间夜景比喻成碧玉世界,把水光比喻成“泻玉”,把绿色的大自然世界比喻为大海。

16.本题考查学生探究结尾内涵意蕴的能力。探究小说结尾一段的意蕴,主要结合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发展、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从“我依然只得热剌剌地走了,不过老女房东的印象却深刻在我的心幕上”可以看出作者内心的不舍和对房东的喜爱,他不舍得这里悠闲清净的生活,也不舍这里热情好客的房东;“还有她的家庭,她的小鸡和才生下来的小猪儿……”,房东家的小鸡和小猪都刻在作者的心上,说明作者内心对乡村生活的喜爱;而作者又不得不回福州,回到那个在作者眼中看来有些“炎凉异趣”的地方,暗含作者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答案】17.D

18.B

19.A

20.C

21.①我的辛酸苦楚,并不只是蜀地的人和二州的长官所目睹明知,连天地神明,也都能明察的.

②“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与齐桓公相并列.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类活用;翻译;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词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2)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

要能够从具体的句子中合理地推断出有可能的通假字。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词类活用——所谓词类活用,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的现象。词类活用有如下类型——名词的活用:①作动词②作状语③使动用法④意动用法;动词的活用:①作名词②使动用法③为动用法;形容词活用:①作名词②作动词③意动用法④使动用法;数词的活用:①作动词②作名词③作形容

词。

(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附参考译文】

晋武帝读了李密的《陈情表》后,说:“李密这个名士,不是徒有虚名."于是收回对他的任命.后来祖母刘氏去世,李密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后,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司空张华问李密:“安乐公这人怎样?”李密说:“可以说仅次于齐桓公."张华问其中的缘故,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侯,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与魏国抗衡,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此可知他俩的成败原因是一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具体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这些水平高的人)相互之间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中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琐碎具体.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说得好。

17.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故”,第一个,缘故、原因;第二个,原来的、旧的;

B项“凡”,第一个,平常、平庸;第二个,一切、所有;

C项“微”,第一个,低贱、卑下;第二个,微小、微不足道;

D项“矜”,都是怜悯的意思。

故答案为:D。

18.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之”,结构助词,的。

A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B项,结构助词,的;

C项,代词,代指李密;

D项,代词,代指《陈情表》。

B项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与例句相同。

故答案为:B。

1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例句:“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A项,“闻”,使……听到,动词使动用法;

B项,“日”,一天天地,名词作状语;

C项,“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D项,“隶”,像对待奴隶一样,名词作状语。

其余BCD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故答案为:A。

20.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C项,“诸葛亮言行太过琐碎,这一点李密不太欣赏"错误,由原文李密的话“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可知,李密认为孔明和对话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所以李密并非不欣赏诸葛亮言行琐碎。

故答案为:C。

21.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得分点:

(1)“辛苦”,辛酸苦楚;“非”,不是,判断句;“牧伯”,长官;“皇天后土”,天地神明;“鉴”,明察。

(2)“何如”,怎么样;“可”,可以;“次”,赶上。

【答案】22.采地黄;卖地黄

23.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赏分析理解概括诗歌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看清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确定赏析概括内容的诗句仔细阅读,根据诗句所写的内容进行概括答题。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能力。解答此类题,先指出诗歌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歌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最后指出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什么情感。

22.诗歌的前八句大致意思是春季里麦子都旱死,秋季里禾苗又遭霜。挨到年底断了烟火,只好到田里采地黄。采来地黄做什么用?打算拿它换口粮。荷锄出门天麻麻亮,直到天黑才采了半筐。开头两句交代了全诗的背景,农民生活成了问题,为下文写采地黄做铺垫;二、三两联交代农民生活的景况,说明为了活命,农民只得采挖地黄。第四联具体写农民采地黄之不易。由此可见以上四联为诗歌的第一部分,中心就是写为度荒采地黄。后六句大致的意思是把采来的地黄拿到红大门的人家卖给白脸孔的儿郎,央告对方用这地黄喂对方的肥马,自己愿换些吃残的马料去填塞全家的饥肠,这是诗歌的第二部分,叙写的是采地黄者卖地黄的情形。

故答案为:采地黄;卖地黄

23.从叙述的角度来看,本诗题为“采地黄者”,正文是采地黄者对当时年景、生活窘迫、采地黄的艰辛、卖地黄的悲戚遭遇的讲述,诗歌通篇都是自述,这种叙述方式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采地黄者对自己辛酸遭遇的叙述也就更能给读者深刻的感受。从叙述的顺序来看,诗歌先写采地黄,再写卖地黄,属于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这种叙述顺序的好处是使所叙述事件逐层深入,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从叙述的特点来看,全诗没有能够直接体现情感的词汇,属于纯客观叙述,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在灾荒年头,连马食都吃不上的悲惨遭遇,有力地抨击了豪门大户对农民剥削的残酷性。诗中对比手法运用比较明显,首先是采地黄者与买地黄者的对比,一个是生活于农家,以采地黄度日的农民,迫切需要卖掉地黄来谋生,一个是生活在“朱门"的白面郎,买地黄来喂马,还要讨价还价;其次是人与马的对比,采地黄者受饥挨饿,而“朱门”的马却以地黄为食,通过对比揭露出人不如马、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表达了批判的主题。

故答案为: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24.【答案】(1)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2)偃仰啸歌;冥然兀坐

(3)怨归去得疾;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4)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5)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易错字“祚”“偃"淈”“歠"的书写。

故答案为:(1)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2)偃仰啸歌冥然兀坐

(3)怨归去得疾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4)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5)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写错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25.【答案】略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成就不会超过他的自信”,就是说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有个信念与追求,你的追求与目标决定你行为的高度。就像“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一无所得”,所以你的思想高度决定你的行为的去向,是这样想的,就会这样这样做。我们要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这样才能做出更高的成就。卢梭的这句话,主要讲人需要不断地正确认识自己,这是因为每个人总是既有长处又有短处,做人要发扬优点,正视缺点。正确认识自我,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就要正视现实,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等。综合两则材料分析,可以从做一个有信心的人;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信念的重要性;坚持自我;敢于正视问题、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担当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等角度分析立意。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选择议论文,应小切口,深分析。写散文或记叙文,应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要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再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运用材料中的事例或者名言,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1/1浙江省磐安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竞赛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30分)

1.(2020高二上·磐安竞赛)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从懵(měng)懂的幼儿到朝气蓬勃的少年,从踌躇满志的青年到成熟的中年,最后步入两鬓(bìng)斑白的老年:有序变化是生命亘古不变的主题。

B.虽然语言系统有自我净化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分层过滤,淘尽渣滓(zǐ),淬(cuì)炼真金,但是当下网络语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仍不容小觑。

C.江上一个个漩涡,似乎在仰首倾听清晨雁鸣;那些雉堞(dié)、战车,均已废驰;鸟鸣声穿过山风烟霭,落满了山峦;遍野麦浪,渐成燎(liáo)原之势。

D.对于那些枉顾道德与法律铤而走险的电商平台,有关部门必须给予相应的惩(chěng)罚,否则难以制止种种薅(hāo)顾客羊毛的恶劣行为。

【答案】B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同音字字形分辨;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

【解析】【分析】A项“两鬓”的“鬓”,念作“bìn”。

C项“废驰"的“驰”应写作“弛"。

D项“惩罚”的“惩”,应念作“chéng”。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识记汉字字音、字形的能力。要做到正确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2.(2020高二上·磐安竞赛)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宗旨与“定时、定量、定质"的具体目标,就是从测定组成人类

基因组的30亿个核苷酸的序列,进.而.奠定山明人类基因组及所有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解读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揭开人体奥秘的基础。

B.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功.夫.,刺绣,缂丝,象牙雕刻,全都在细密上显能耐。

C.虎一般单独生活,而它所捕食的动物几乎都是群居,让人不禁质.疑.“团结就是力量”的概括。

D.各级人民公仆绝对不能熟.视.无.睹.百姓的困难,而应当为民排忧解难。

【答案】C

【知识点】近义词辨析;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和成语的能力。

A项,“进而”,连词,表示继续往前,更进一步,表递进关系,用于后一分句。语境“奠定阐明人类基因组及所有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解读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揭开人体奥秘的基础”为目的,可改为“从而"。

B项,“功夫”,一般指代身怀武术技能等。语境“刺绣,缂丝,象牙雕刻,全都在细密上显能耐"强调费时间,可改为“工夫”。

D项,“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到,却跟没有看见一样,形容对某种事物漠不关心。作谓语,后面不能带宾语。

C项,“质疑”,提出疑问,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和成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词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彩等方面区别近义词语,然后分析词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词语。

3.(2020高二上·磐安竞赛)下列句中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蛇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充当寓言家,同时,它也是个生活中的几何爱好者,盘踞时它呈现螺旋上升的圆,沙漠中它作“S"形移动,草丛里它像一条线那样笔直地深入深处。

B.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C.这种制品从明朝景泰年间(15世纪中叶)开始流行,因而总名叫景泰蓝。

D.我们叫做玫瑰的这一种花,要是换了个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的芬芳;罗密欧要是换了别的名字,他的可爱的完美也绝不会有丝毫改变。

【答案】A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项,“盘踞时它呈现螺旋上升的圆,沙漠中它作‘S’形移动,草丛里它像一条线那样笔直地深入深处"是对“生活中的几何爱好者”的具体解释,所以,“爱好者"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冒号。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标点符号的意义和用法,二要结合语句进行判断。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它的作用有表示停顿,表示语气,表示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标点符号分两大类:点号和标号。标号包括破折号、括号、省略号、书名号、引号、连接号、间隔号、着重号、专名号等,主要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点号包括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叹号及冒号等,主要表示语言中种种停顿。

4.(2020高二上·磐安竞赛)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政府在优惠贷款和援助支持下,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承揽了多个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批经济合作项目已成功启动并在积极落实之中。

B.衢州首届美丽乡村民宿设计大赛邀请了专业的评审及投资商,优秀参赛者不仅能赢取丰厚的奖金,还能赢得设计项目落地建设的机会。

C.为响应国家供给侧改革政策,帮助危困企业渡过难关,有关部门从房地产不良资产入手,逐步完善实体业、制造业的不良拯救方案。

D.为保护舌尖上的安全,政府部门加强了监管力度,所有涉农乡镇均配备了农产品快速检测室,设立了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答案】B

【知识点】搭配不当;结构混乱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辨析和修改语病的能力。

A项,“中国政府在优惠贷款和援助支持下,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承揽了多个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错误,结构混乱,中途易辙,把“在"提到“中国政府”前面,改为“在中国政府优惠贷款和援助支持下”,作状语;

C项,“不良拯救方案”错误,搭配不当,应在“不良"后加“资产的”。

D项,“保护安全"错误,搭配不当,应将“保护”改为“保障"。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辨析和修改语病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

5.(2020高二上·磐安竞赛)填入下列空缺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为什么诗书画“意境”一说会出现在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隋唐以后儒、道、释三家渐相融合

②于有形、无形之间,深入于中国土大夫文化的层面

③晚唐以后禅普及,禅宗文化发展迅猛

④因而也渗入于士人酷爱玩味的文艺创作和鉴赏

⑤学界基本肯定与佛教禅宗文化的兴起有直接的联系。

A.①②③④⑤B.⑤③①④②C.⑤①③②④D.①③⑤②④

【答案】C

【知识点】语句连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文段解说“诗书画‘意境’一说会出现在唐代"的原因。⑤是对空格前问题的肯定回答,应放在首位,排除AD两项;①③承⑤的“佛教禅宗文化”,据①的“隋唐"、“儒、道、释”和③的“晚唐"、“禅宗”的时间顺序,应先①后③,排除B项;②④因“士大夫"、“士人”相连,据②“深入于"和④“也渗入于”的逻辑顺序,应为②④。

所以空缺处排序应为⑤①③②④。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6.(2020高二上·磐安竞赛)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D.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答案】D

【知识点】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修辞的能力。

A项,用“土和泥"比喻“酒和食”,指“酒和食"索然无味,形容离别之时内心极度痛苦;

B项,用“雪”比喻“浪花”,表现了波涛力量之浩大;

C项,用“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比喻功名,突出了莺莺的轻功名、重爱情的叛逆精神。

D项,“司马青衫"为用典,语出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

ABC三项为比喻。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修辞的能力。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借代等。解答本题,需仔细分析,找到运用的修辞手法,再分析其构成。

7.(2020高二上·磐安竞赛)下列诗句不是描写“花中四君子"的一项是()

A.微雪初消月半池,篱边遥见两三枝。(明·方孝孺)

B.此身原辟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清·郑板桥)

C.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宋·陆游)

D.秋丛绕舍是陶家,通绕篱边日渐斜。(唐·元稹)

【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和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花中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四种花木。

A项,“微雪初消月半池”,从“雪”的环境可见,此处的“两三枝"是梅花。

B项,“千丝篾”“湘帘"可知,是指竹子。

C项,“桃源只在镜湖中”是写桃花,不是四君子之一。

D项,从“秋"陶家”可知,是秋天开放的,陶渊明最爱的“菊花"。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和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8.(2020高二上·磐安竞赛)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与例句中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B.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C.客逾庖而宴.D.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答案】B

【知识点】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朝”,上朝,名词作动词。

A项,“疾病”,患病,名词作动词;

B项,“手”,亲手,名词作状语;

C项,“宴”,赴宴,名词作动词;

D项,“乳”,给……喂奶,名词作动词。

ACD三项与例句相同。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词类活用——所谓词类活用,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的现象。词类活用有如下类型——名词的活用:①作动词②作状语③使动用法④意动用法;动词的活用:①作名词②使动用法③为动用法;形容词活用:①作名词②作动词③意动用法④使动用法;数词的活用:①作动词②作名词③作形容词。

9.(2020高二上·磐安竞赛)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B.室今方丈,仅容一人居

C.宠命优渥,岂敢盘桓D.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答案】C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项,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对事物进行补充说明或处理或另提一件事。

B项,方丈:古义,一丈见方;今义,寺院的住持或其居住的房间。

C项,盘桓:古今同义,均为徘徊逗留的样子。

D项,往往: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要求。这是一道理解文言实词中的双音节古今异义词语的题目,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而古汉语的一个词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针对古今异义设题,然后应结合具体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10.(2020高二上·磐安竞赛)下列句子文言句式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余自束发,读书轩中B.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D.今臣亡国贱俘余

【答案】A

【知识点】文言句式

【解析】【分析】

本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项,省略句,“读书(于)轩中"。

B项,判断句,“也”字表判断。

C项,判断句,“也"字表判断。

D项,判断句,主语“臣”与宾语“亡国贱俘"之间构成判断。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高中阶段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子,总结并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

二、现代文阅读(共25分)

(2020高二上·磐安竞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杂剧的名称,唐时已经有了。李德裕在其所撰《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追赠》中述及南诏攻入成都时驱掠人口之事,并说:成都华阴两县,被驱掠80人,其中有杂剧丈夫两人。这是杂剧名称见于记载之始。南诏进攻成都,在唐文宗太和三年,其时已是唐代晚期。文中所说“杂剧丈夫两人”,应是在成都演奏的伎工,则杂剧之兴当在其时之前。其盛行一时,则当在宋代。

北宋开封习于浅斟低唱。柳永《鹤冲天》词中有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一时风气实是如此,杂剧也就不能不受影响。宋室南渡,临安成为都城,继续发展杂剧。南宋周密所撰《武林旧事》皆记临安城事,其末篇《官本杂剧段数》多至280种,可见一代盛况。临安北距建康不远,南朝陈时的旧音流传久远,临安其时也不能不受到波及。因此临安的杂剧虽仍保持当年开封正声,恐也难以避免受到陈时旧音的影响,因而会使杂剧的音调更为繁富而多变化。这一点前人似未多所道及。

金人南迁后,原来的中都开封为元代的大都所代替。流行于中都的杂剧转而流行于大都。由于金、元的倡导,杂剧到元代更有显著发展,达到高峰。杂剧名家辈出,不断汇集于大都,极一时之盛。钟嗣成《录鬼簿》中有详备的记载。

大都和中都皆在北方,因此杂剧由开封传来,难免带有北方的音调。据说当时用的是七声音阶,无入声,声调遒劲朴实,以弦乐器伴奏。这样虽合乎北方人的口味,却为南人所不习用,因而就出现了南曲。南曲用韵以南方语音为标准,可能就是以临安为中心的语音。据说当时音乐上用五声音阶,声调柔缓婉转,以箫笛伴奏,合于南人口味。这样柔缓婉转的声调,自然和北方的遒劲朴实的声调不能互相融合。但无论北曲或南曲,都未逸出杂剧的范畴。

元明之际有了传奇。传奇也属于杂剧,但它虽出于杂剧,却和杂剧有不同之处。杂剧皆为四折,出场人物虽不一,主唱却只有一个人。传奇则不限折数,也不限于一人独唱。早期传奇的作家就已不少,高明就是其中一位。高明于元时已有文名,明太祖很推许其书,他的

《琵琶记》应该会在都城南京演出。朱棣迁都北京之后,传奇仍在旧都继续传播演出,似未稍止。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名震海内,南京也应该不会无人演出。传奇以南曲为主,也参用了一些北曲,因而也在当时的都城演出,成为北京城中的重要剧种。

明清之际改朝换代,而传奇并未因此而产生差异。传奇的盛行时期大致是明嘉靖年间到清乾隆年间。清康熙时,洪昇撰《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齐名,当时有“南洪北孔"之称。《长生殿》曾在北京演出,据说轰动一时,这样的演出固然是由于洪昇的文名震世,但也显示出都城中人对传奇的爱好。

(摘编自史念海《古代音乐戏曲杂耍与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