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2_第1页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2_第2页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2_第3页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2_第4页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应用(18分)

1.(2023八上·夹江期末)下列对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要塞(sè)颁发(bān)踱步(duó)翘首以盼(qiáo)

B.镌刻(juān)谦逊(xùn)炽热(zhì)殚精竭虑(dān)

C.滞留(zhì)禁锢(gù)鲜腴(yú)坦荡如砥(dǐ)

D.猝然(chù)濒临(pín)秀颀(qí)热泪涟涟(lián)

2.(2023八上·夹江期末)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凌空泄气催枯拉朽屏息敛声

B.浩瀚躁热如梦初醒油光可鉴

C.狼籍慰勉正襟危坐春寒料俏

D.绯红凋谢重峦叠嶂器宇轩昂

3.(2023八上·夹江期末)下列句子依次所填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____是无法补救的。

②各个战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____了所有人内心的激情,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

③他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在这种入木三分的____之下,谁都无法遮遮掩掩。

④苏州园林的门和窗尽量____而绝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A.伤痛点燃逼视精致

B.哀痛点燃审视工细

C.伤痛刺激审视精致

D.哀痛刺激逼视工细

4.(2023八上·夹江期末)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我县开展省级文明县城的创建,每一个市民不能无动于衷,都要积极投身于活动中。

B.在2022年女篮世界杯上,中国队获得了亚军,创造了中国女篮巧妙绝伦的佳绩。

C.中国著名篮球巨星姚明身材高大,站在一群球迷中间真有点鹤立鸡群之感。

D.在炎热的夏季傍晚,许多人都步行到青衣江边纳凉,一路上行人摩肩接踵。

5.(2023八上·夹江期末)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建设美丽乡村,让许多村子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告别了“脏乱差"的历史。

B.《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与颁布,彰显了我们国家对各学段学生劳动教育的高度重视。

C.当代中学生要注重全面发展,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D.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散发着中华民族思想情感的基因。

6.(2023八上·夹江期末)下列对文学常识或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背影》《白杨礼赞》都是散文,前者是叙事散文,后者是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

B.《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刘祯的《赠从弟》中“从弟”就是指堂弟;李清照《渔家傲》中“渔家傲"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D.“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中的“节"指符节,皇帝派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兵革非不坚利也”中“兵"泛指军队,“革”指皮革制成的甲胄装备。

二、古诗文阅读(31分)

(2023八上·夹江期末)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各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

【注释】①奚:相当于“何"。②陵:侵犯,违抗。

7.下列句中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委而去之(委:放弃)

B.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使…安全)

C.亲戚畔之(畔:同“叛”背叛)

D.凡治国之道(道:道理,方法)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天下之所顺___奚以知其然也

B.环而攻之而不胜___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C.天下顺之___已而之细柳营

D.民富则易治也___入则无法家拂士

9.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第一段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并用概括性的事例证明了“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

B.(甲)文第二段阐述了治国安邦不能单靠武力,而应该“得道"即统治者实行仁政,这样就能造就“天下顺之”的局面。

C.(乙)文提出了“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观点,并从正面加以阐述,得出了“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的结论。

D.两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以民为本"的重要性,前者希望统治者实施“仁政”以赢得百姓拥戴;后者希望统治者先要富民,才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10.翻译下列句子。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上文)

②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上文)

(2023八上·夹江期末)阅读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首特别的送别诗:它不是写送别友人,而是告别故乡,故乡的山水来送他远游。

B.该诗首联交代了远游地点,颔颈两联描写所见的山水风光,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初见楚地新奇江景的兴奋与喜悦。

C.作者尾联用比喻的方法,间接地表达了对故乡山水的思念之情,这样显得言有尽而情无穷。

D.这首诗首尾相扣,浑然一体,景象开阔,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1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随”“入"很有表现力。请分析。

13.(2023八上·夹江期末)古诗文默写填空。

①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

②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___,不觉船移。(欧阳修《采桑子》)

④黑云压城城欲摧,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⑤得志,;不得志,。(《孟子》三章)

⑥杜甫《春望》中用拟人表达作者感时伤怀的诗句是:,。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2023八上·夹江期末)科技文阅读

受瞩目的氢能

欧训民

①近年来,世界各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国际氢能委员会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布了氢能发展路线图,到2030年,全球在氢能项目上的投资将达到3000亿美元。

②氢能是由氢元素在物理与化学变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氢气和氧气可以通过燃烧产生热能,也可以通过燃料电池转化成电能。氢气不仅来源广泛,还具有导热良好、清洁无毒和单位质量热量高等优点。研究表明,相同质量下所含热量约是汽油的3倍,是石油化工重要原料和航天火箭动力燃料。随着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呼声日益高涨,氢能在改变人类能源方面被寄予厚望。

③氢能之所以备受青睐,不仅在其释放过程中的零碳排放,还在于氢气可作为储能载体,弥补可再生能源波动性、间歇性等短板,促进后者的大规模发展。比如,德国政府正在推动的“电力转化气体”技术,通过制取氢气来存储不能及时利用的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电力,氢气还可长距离运输。除了气态,氢气还能以液态或固态氢化物出现,具有多种储运方式。作为难得的“耦合剂"型能源,氢能既可实现电力和氢气之间的灵活转化,又能实现电、热、冷乃至固体、气体、液体燃料的互联互通,构建更加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

④形式多样的氢能有着多元的应用场景。截至2020年底,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较上年度增加38%。氢能的大规模应用正从汽车领域逐步拓展至交通、建筑和工业领域。在轨道交通和船舶上,氢能可降低长距离、高负荷交通运输对传统油气燃料的依赖,如去年初,日本丰田公司开发并交付了首批海洋船舶的氢燃料电池系统。氢能可为家庭住宅、商业建筑供电供暖。氢能还可直接为石化、钢铁、冶金等化工行业提供高效原料、还原剂和高品质热源,有效减少碳排放。

⑤不过,氢能作为一种二次能源,“得来”并不容易。氢元素在地球上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水和化石燃料中,现有制氢技术大多依赖化石能源,无法避免碳排放。目前,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再电解水来制取零碳排放的氢气。科学家还在探索太阳能光解水制氢、生物制氢等新制氢技术,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研发的核能制氢技术预计10年后启动。此外,氢能产业链还包括储运、加注、应用等环节,也都面临着技术挑战和成本制约。如储运,氢气在常温常压下密度低、易泄漏,与钢材长期接触会使后者发生“氢脆"而破损,储存和运输比煤炭、石油、天然气都要困难得多。

⑥当下,许多国家对氢能各环节的研究正如火如荼,技术难关在加紧攻克。随着氢能生产和储运基础设施规模的扩大,氢能成本也有较大下降空间。研究表明,预计到2030年,氢能产业链整体成本将下降一半。我们期待氢能社会将加速到来。

(《人民日报》2021.3.30)

14.下列不属于氢能受瞩目的原因一项是()

A.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在释放能量过程中碳排放量为零,它在实现碳中和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B.氢气来源广泛,获取较为方便,成本也不算太高,而且清洁无毒,热量高于。

C.氢气可作为储能载体,较好地弥补了可再生能源波动性、间歇性等短板。

D.氢能有着多元的应用场景,前景十分广阔,它可运用于汽车领域,还可用在交通、建筑、工业等领域。

15.根据本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介绍了氢能备受世界各国瞩目的原因、应用前景及其局限性,主要采用了逻辑顺序。

B.文章第②段划线句子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氢能的燃烧热量高,揭示了可作为火箭和航天飞机燃料的原因。

C.氢能既可实现电力和氢气之间的灵活转化,又能实现电、热、冷乃至固体、气体、液体燃料的互联互通,是难得的“耦合剂”型能源。

D.世界许多国家正加速推进氢能的技术攻关,全面降低成本,不久氢能一定会完全替代现有化石能源。

16.结合选文,说说氢能发展存在哪些短板?

(2023八上·夹江期末)散文阅读

春天的味道

周钰姣

①春风起,藏在泥土里的色彩纷纷铺展开来。光是纷呈的绿就令人目不暇接,更别说那一片片姹紫嫣红、桃粉李白了。遍地的野菜也被唤醒了,它们争相冒出地面。野葱、香椿、蕨苔、荠菜……都是餐桌上的美味。

②春意催人。寻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带着两个孩子来到郊外,我们寻找着一种只有清明前后才会出现的食材——清明草。

③“妈妈,这是不是清明草?"女儿肉乎乎的小手握着一团黄色小花,踮着脚,把花举得高高的给我看。清明草植株矮小,黄色的小花躲藏在草丛里。

④“要从中间掐断,你看,正好是妈妈手掌的长度,这样的才嫩。”我蹲下身子,教孩子如何采摘,熟悉的话语随口而出,仿佛它们一直就等在我的嘴边。

⑤记忆奔涌而来。这是外婆的话!三十年前,外婆就是这样教我的啊。

⑥“小宝,我们去摘清明草做粑粑。"当年的我和眼前的孩子一样大。早上,露水收干,草地不再湿鞋,外婆就一手挽着竹篮,一手牵着我上了后山。“外婆,哪有清明草啊?这么多花花草草,我的眼睛都看花了。”

⑦外婆蹲下身子耐心教我辨认:藏在山上草丛里的水分少一些,但更有韧性;而躲在稻田里的,水分较多,更嫩一点。

⑧日头越爬越高,阳光倾泻而下,把春花春草涂得更加鲜亮,也把外婆那件藤黄色的棉衣染成了金色。

⑨“你看,用指甲轻轻一掐就行了,要留一个手掌的长度,这样的清明草是最嫩的呢。"外婆做着示范,又叮嘱我:“不要连根拔掉,它会重新长出来的。”

⑩日头爬到正上方,篮子就装满了。我和外婆回家。午饭后,她就忙碌起来,她要用刚刚采摘的清明草做清明粑。

将清明草反复清洗,晾干、切碎;搬出角落里的石磨,洗净、擦干;端出浸泡了一夜的糯米——外婆推着石磨,我站在小木凳上,手拿勺子给磨眼儿一点点喂米。“哗……哗……"石磨转动,磨声响起,雪白黏稠的米浆汩汩地从磨缝流到磨盘,越铺越厚,我的喜悦也越来越浓。

沥出沉淀后的糯米面,就要加入清明草了。清明草嫩嫩的茎、叶和花都可以食用的。不用额外加水,直接将清明草和糯米面反复揉搓,直到汁水浸出,将糯米面染成葱绿色。不一会儿,外婆的额头渗出了晶莹的汗珠,我赶紧用毛巾帮她擦拭……

“妈妈,我给你擦擦汗。”孩子的稚嫩声将我唤回。两个孩子正兴致勃勃地守着我。我不停地揉搓着,直到面与草完全融合。没有石磨,我在回家的路上买了袋装糯米粉,按外婆的方法作清明粑。

当年,外婆照顾着每个人的口味,准备了三种各具风味的清明粑:花生、芝麻、冰糖粒混在一起的甜馅,花生粒、肉丁、盐菜碎炒制成的咸馅,还有直接把绿色的糯米团分成一个个无馅的。蒸好的清明粑褪去了葱绿,变成了深沉的橄榄绿。我一口气吃了三个——甜馅糖汁黏稠,甜而不腻;咸馅鲜香滑嫩,胃口大开;无馅的,淡淡清香在舌面徐徐洇开,从舌尖到舌根,袅袅升起一股清甜,久久不散。原来,没馅料的,清明草的香味更加纯粹、醇厚。外婆看着我,眼睛笑得弯弯的……

今天,咀嚼着清香微甜的清明粑,我又想起了外婆站在一片蒸汽中的微笑:“小宝,这就是春天的味道呀。"

终于盼到出锅,孩子们吹着清明粑上的热气,等不及放凉就塞进嘴里。“什么味道呀?”我笑着问。

儿子嘴里塞得满当当的,声音有些含混:“淡淡的甜。"女儿抢过话来:“是春天的味道。”

“是啊,三十年前,我的外婆把春天的味道传递给了我。现在,我又把春天的味道传递给你们……"

(选自《人民日报》2022.4.13)

17.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文章第⑤段是过渡段,引出了我对与外婆相关往事的回忆。

B.文章⑥—段采用的插叙,回忆了外婆带我去摘清明草、做清明粑的往事。

C.文章段划线句子写外婆看到我吃得欢而开心地笑,表现了外婆内心的喜悦和满足。

D.文章最后一段中说“我又把春天的味道传递给你们”,表明了我想把做清明粑的方法传下去愿望。

18.文章第①段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有什么作用?

19.文中第⑦划线句子中加点的字很生动,请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藏在山上草丛里的水分少一些,但更有韧性;而躲在稻田里的,水分较多,更嫩一点。

20.细读回忆外婆的文段,说说外婆是一个怎样的人?

21.结合文章,说说标题“春天的味道"的含义。

四、语言运用与名著阅读(15分)

(2023八上·夹江期末)读新闻,完成题目。

2022年11月30日5时42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历时约6.5小时,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端口。神舟十五号的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和张陆,随后进入天和核心舱。11月30日7时33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亲人入驻“天宫”,两组航天员“胜利会师”。他们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留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

22.给这则消息加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字)

23.看了消息,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请你仿此句留一句话。

网友留言:这一聚,是中国空间站建成后的首次相聚,从此开启太空相聚新常态。

你的留言:这一聚,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八上·夹江期末)语文综合学习。

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值此,为了让同学们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我县某校八年级准备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的语文综合性活动。请参与并完成任务。

24.填空。我国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日”是每年的___。文化遗产主要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夹江年画和乐山大佛分别属于遗产和遗产。

25.我县的东风堰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现为国家水情教育基地。请根据“资料卡”,完善下面这条对称性的宣传标语。

【资料卡】夹江东风堰始建于公元1662年,它已延续使用360余年。它至今留有历史上修建的引水干渠、支渠及治水诗文题刻,是川蜀沿江无坝引水自流灌溉的典型代表。它是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城市防洪及环境用水的综合水利工程。

禹迹千秋,润泽生民。它奔流不息,几百年来为灌区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

宣传语:东风古堰,禹迹千秋长存;东风古堰,____________。

(2023八上·夹江期末)名著阅读。

26.下面对《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写的一部纪实性作品。该书客观地向世界报道了30年代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生活。

B.斯诺带着对苏区和红军不解之谜,于1936年6月只身深入红色根据地,进行了细致的采访和考察,写成了该书,该书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C.《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武装宣传。”这里的“大迁移"是指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D.斯诺第一次见到周恩来是在红军东线指挥部的百家坪,他给斯诺的印象是: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说话态度温和。

27.阅读《昆虫记》选段,回答问题。

七月时节,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而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这位歌唱家就可饮个饱了。……

为什么鲁迅将《昆虫记》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请结合文段分析。

五、作文(60分)

28.(2023八上·夹江期末)半命题作文。

“点赞”就是表示赞同、喜爱。史铁生身残而坚持写作;苏炳添创造亚洲百米纪录;航天员邓清明25年的坚守,终于获得了一张“太空门票";秋菊傲霜,寒梅映雪……他(它)们都值得点赞。

请以《我为▲点赞》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选材要典型,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书写工整规范,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选项中,“要塞”的“塞"字注音为“sè”,而正确的读音应为“sài”,表示堵塞或填塞的通道或关口。因此,A选项中的这个读音是不正确的。

B选项中,“炽热”的“炽"字注音为“zhì”,而正确的读音应为“chì”,表示炽烈、热烈。所以,B选项的这个读音也是错误的。

C选项中,“滞留”的“滞"字注音为“zhì”,“禁锢"的“锢”字注音为“gù”,“鲜腴”的“腴"字注音为“yú”,以及“坦荡如砥"的“砥”字注音为“dǐ”,这四个字的读音都是正确的。

D选项中,“猝然”的“猝"字注音为“chù”,而正确的读音应为“cù”,表示突然或出乎意料。因此,D选项的这个读音是不正确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选项中,“催枯拉朽”的“催"应该是“摧”,表示摧毁、破坏的意思,所以A选项的书写有误。

B选项中,“躁热"的“躁”应该是“燥”,表示干燥、燥热的意思,因此B选项的书写也是错误的。

C选项中,“狼籍”的“籍"应该是“藉”,表示乱七八糟、杂乱无章的意思,而“春寒料俏"的“俏”应该是“峭”,表示陡峭、陡直的意思。因此,C选项的书写也是不正确的。

D选项中,“绯红”、“凋谢"、“重峦叠嶂”和“器宇轩昂"这四个词语的书写都是完全正确的,没有出现错别字或错误的词语搭配。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3.【答案】B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句子:“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____是无法补救的。”在这里,“伤痛"和“哀痛”都是表达悲伤的词语,但“哀痛"更强调深沉、沉痛的悲伤,更符合句子中的语境。因此,第一个空应填“哀痛”。接下来,第二个句子:“各个战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____了所有人内心的激情,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在这里,“点燃”和“刺激"都可以用来形容掌声对人们内心激情的影响,但“点燃”更符合“瞬间"这一时间状语,表示掌声立即点燃了人们的激情。因此,第二个空应填“点燃”。然后,第三个句子:“他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在这种入木三分的____之下,谁都无法遮遮掩掩。"在这里,“逼视”和“审视"都是表示目光的词语,但“逼视”更强调目光的锐利和逼迫感,更符合句子中的语境。因此,第三个空应填“逼视"。最后,第四个句子:“苏州园林的门和窗尽量____而绝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在这里,“精致"和“工细”都可以用来形容门和窗的制作工艺,但“工细"更强调工艺的精细和细致,更符合句子中的语境。因此,第四个空应填“工细”。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4.【答案】B

【知识点】形近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A.无动于衷:意思是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在这里用于形容市民对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冷漠态度是不合适的,应该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因此,这个成语在A选项中使用是恰当的。

B.巧妙绝伦:伦:类,辈;绝伦:独一无二。灵巧高明,无与伦比。在这里用于形容中国女篮在世界杯上的亚军成绩是不恰当的,因为“巧妙绝伦"更多的是用于描述技艺、设计等高超巧妙,而不是用于体育比赛的成绩。因此,这个成语在B选项中使用是不恰当的。

C.鹤立鸡群:比喻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在这里用于形容姚明在一群球迷中的突出身材和地位是合适的。因此,这个成语在C选项中使用是恰当的。

D.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在这里用于形容夏季傍晚人们到青衣江边纳凉的热闹场面是合适的。因此,这个成语在D选项中使用是恰当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5.【答案】C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A.缺少主语,把通过“和“让删除一个;

B.语序不当,把“实施”和"颁布“调换一下位置;

C.正确。

D搭配不当,把“散发”改为“蕴含";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6.【答案】D

【知识点】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ABC.正确。

D.“兵革非不坚利也“中“兵"指武器;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答案】7.B

8.A

9.C

10.①使人民安居下来(不迁移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江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锐利。

②所以局势安定的国家常常富裕,而局势混乱的国家常常贫困。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须先使百姓富裕起来,然后(才能)统治他们。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参考译文】

【甲】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式。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凭借险要的山河,威慑天下不能凭借锐利的武器。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乙】

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人民富裕就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乡爱家就恭敬君上而畏惧刑罪,敬上畏罪就容易治理了。人民贫穷就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园,危乡轻家就敢于对抗君上而违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难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往往是富裕的,乱国和亡国必然是贫穷的。因此,善于主持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

7.ACD.正确。

B.句意为:人民富裕就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安定;

故答案为:B

8.A.以:都是“用、凭"的意思,介词:

B,而: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表示修饰关系的连词;

C.之:他,指“得道者”,代词到、往,动词;

D.则:就,连词/却,连词;

故答案为:A

9.ABD.正确。

C.结合乙文中的“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民富则安乡重家.民贫则危乡轻家“可以看出,作者是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的,“从正面加以闸述"错误;

故答案为:C

10.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①域:使.安定。以:凭借、靠。固:使…巩固。威:使.威服。②故:所以。治国:与“乱国“相对,指局势安定的国家。是以:因此。为:治理。治:统治、治理。

故答案为:①使人民安居下来(不迁移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江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锐利。

②所以局势安定的国家常常富裕,而局势混乱的国家常常贫困。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须先使百姓富裕起来,然后(才能)统治他们。

【答案】11.C

12.“随”字,化静为动,真切地将群山到平野的走向及动态感表现出来。“入"字,逼真地写出了江水气势的迅猛,表达了诗人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豪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思乡怀人;渡荆门送别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品味语言特色中的“炼字”型。解答此类题目时基本思路应首先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意思(字面意思和实质意思)或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最后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情感。

11.ABD.正确。

C.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远行。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故答案为:C

12.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与分析。在“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一联中,作者短短十个字就描绘了四种景象:起伏的山岭,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辽远的荒原。每一种景象都显得如此广阔,让人目不暇接,思绪万千。这句诗的意思是山随着低平的原野的出现而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作者用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山”与“野"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用一个“入”字将“江"与“荒原”紧密相连。“随"字生动描绘出山脉的走向和趋势,富有流动感和空间感,仿佛一幅生动的图画在你面前徐徐展开。随着山脉逐渐降低并最终没入大地,平原也愈发广阔,诗人的视野也随之更加开阔,而“尽”字则准确地传达出山脉消失、平原呈现时,诗人眼前豁然开朗的愉悦感受。“入"字则带着强烈的冲击感,生动地描绘出长江水势的汹涌和冲击荒原的力量,同时也激发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豪情壮志。作者的内心充满激情和奋进,仿佛随着水流一同奔向遥远的天际。

故答案为:“随”字,化静为动,真切地将群山到平野的走向及动态感表现出来。“入"字,逼真地写出了江水气势的迅猛,表达了诗人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豪情。

13.【答案】①山山唯落晖;②几处早莺争暖树;③无风水面琉璃滑;④甲光向日金鳞开;⑤与民由之;独行其道;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莺、璃、鳞、溅。

故答案为:①山山唯落晖②几处早莺争暖树③无风水面琉璃滑④甲光向日金鳞开⑤与民由之,独行其道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答案】14.B

15.D

16.氢能是二次能源,需要进行分解,得之不易;二是现有制氢技术大多依赖化石能源,无法避免碳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三是氢能产业链还包括储运、加注、应用等环节,也都面临着技术挑战和成本制约。

【知识点】平实性说明文;把握说明对象;概括说明内容;说明文语言分析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正误。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将选项和文章内容进行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一定要忠实于原文。

(3)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14.ACD.正确。

B.根据第⑤段“不过,氢能作为一种二次能源,‘得来’并不容易。氢能产业链还包括储运、加注、应用等环节,也都面临着技术挑战和成本制约”可知,氢气获得不容易,各环节的成本高,本项“氢气来源广泛,获取较为方便,成本也不算太高"有误。

故答案为:B。

15.ABC.正确。

D.根据第⑤段”随着氢能生产和储运基础设施规模的扩大,氢能成本也有较大下降空间。研究表明,预计到2030年,氢能产业链整体成本将下降一半。我们期待氢能社会将加速到来“可知,世界许多国家正加速推进氢能的技术攻关,全面降低成本,但并不意味着氢能会完全取代化石能源,本项“不久氢能一定会完全替代现有化石能源"过于绝对;

故答案为:D

16.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根据第⑤段“不过,氢能作为一种二次能源,‘得来’并不容易”可知,氢能是二次能源,需要进行分解,得之不易;根据第⑤段“氢元素在地球上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水和化石燃料中,现有制氢技术大多依赖化石能源,无法避免碳排放"可知,现有制氢技术大多依赖化石能源,无法避免碳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根据第⑤段“此外,氢能产业链还包括储运、加注、应用等环节,也都面临着技术挑战和成本制约。如储运,氢气在常温常压下密度低、易泄漏,与钢材长期接触会使后者发生‘氢脆’而破损,储存和运输比煤炭、石油、天然气都要困难得多”可知,氢能产业链还包括储运、加注、应用等环节,也都面临着技术挑战和成本制约。故答案为:氢能是二次能源,需要进行分解,得之不易;二是现有制氢技术大多依赖化石能源,无法避免碳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三是氢能产业链还包括储运、加注、应用等环节,也都面临着技术挑战和成本制约。

【答案】17.D

18.描写了一幅草木绿意盎然、春花色彩斑斓、野菜争相冒出的生机勃勃的春景图。(2份)作用:烘托春意浓浓的氛围,也交代了下文故事发生的背景。

19.“藏"和“躲”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清明草的不同情态,表明了找寻的不易。

20.外婆是一个勤劳能干、善良慈祥,对我十分疼爱的农村妇女。

21.清明草粑粑的清香味;是外婆对我的爱的温馨回忆;也是我对孩子们的爱与幸福时光;我想把爱与亲情传递下去的愿望。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3)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思路,揣摩概括义。(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义。(3)瞻前顾后,揣摩特殊意义。(4)把握词语的感彩。除此以外,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作着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5)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标题的修辞义。2、分析标题的象征义。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4把握作者的情感出发点。

17.ABC.正确。

D.分析和理解不正确。根据第18段“是啊,三十年前,我的外婆就把春天的味道传递给了我。现在,我又把春天的味道传递给你们……"可知,“我”从外婆身上感受到了母亲般的细腻温暖,“我"又把这种细腻温暖的母爱给予了“我”的孩子们,让他们品尝出了其中的味道,这里表明了爱(亲情)的传承;而非“我想把做清明粑的方法传下去的愿望"。

故答案为:D

18.本题考查内容概括和句段作用。第一问:根据第①段“春风起,藏在泥土里的色彩纷纷铺展开来。光是纷呈的绿就令人目不暇接,更別说那一片片姹紫嫣红、桃粉李白了。遍地的野菜也被唤醒了,它们争相冒出地面“可知,描写了一幅草木绿意盎然、春花色彩斑斓、野棠争相冒出的生机勃勃的春景图。第二问:内容上,第①段“春风起,藏在泥土里的色彩纷纷铺展开来。光是纷呈的绿就令人目不暇接,更别说那一片片姹紫嫣红、桃粉李白了。遍地的野菜也被唤醒了,它们争相冒出地面。野葱、香椿、蕨苔、荠菜都是餐桌上的美味”,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勒的景象,烘托春意浓浓的氛围;结构上,结合②段“春意催人。寻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带着两个孩子来到郊外,我们寻找着一种只有清明前后才会出现的食材清明草"可知,交代了下文故事发生的背景。

故答案为:描写了一幅草木绿意盎然、春花色彩斑斓、野菜争相冒出的生机勃勃的春景图。(2份)作用:烘托春意浓浓的氛围,也交代了下文故事发生的背景。

19.本题考查词语赏析。⑦段画线句“藏在山上草丛里的水分少一些,但更有韧性;而躲在稻田里的,水分较多,更嫩一点”中的“藏"和躲”本来是写人的动作,这里将清明草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清明草生长在不同地点具有不同特征的特点。结合“藏"和躲”和文中第③段"清明草植株矮小,黄色的小花躲藏在草从里。亏得孩子们眼神好,一眼就能找到”,可知清明草矮小、不易被找到。

故答案为:“藏”和“躲"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清明草的不同情态,表明了找寻的不易。

20.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理解。根据⑥段“早上,露水收干,草地不再湿鞋,外婆就一手挽着竹篮,一手牵着我上了后山”可知,外婆是一个农村妇女;根据心段“日头爬到正上方,篮子就装满了。我和外婆回家。午饭后,她就忙碌起来,她要用刚刚采摘的清明草做清明粑"和10段“将清明草反复清洗,晾干、切碎;搬出角落里的石磨,洗净、擦干;端出浸泡了一夜的糯米外婆推着石磨“等可知,外婆勤劳能干;根据14“当年,外婆照顾着每个人的口味,准备了三种各具风味的清明粑:花生、芝麻、冰糖粒混在一起的甜馅,花生粒、肉丁、盐菜碎炒制成的咸馅,还有直接把绿色的糯米团分成一个个无馅的“外婆看着我,眼睛笑得弯弯的”可知,外婆普良慈祥;根据7段“外婆蹲下身子耐心教我辨认“和15段“外婆站在一片蒸汽中的微笑:“小宝,这就是春天的味道呀。“等可知,外婆对我十分疼爱的。

故答案为:外婆是一个勤劳能干、善良慈祥,对我十分疼爱的农村妇女。

21.本题考查题目含义的理解。根据第14段“无馅料的,淡淡清香在舌面徐徐洇开,从舌尖到舌根,袅袅升起一股清甜,久久不散。原来,没有馅料的参与,清明草的香味更加纯粹、醇厚"可知,清明草和清明粑粑的清甜醇厚味道,这是“春天的味道”之一;根据第14段“外婆看着我,眼睛笑得弯弯的“__________________,第15段中“今天,咀嚼着清香微甜的清明粑,我又想起外婆站在一片蒸汽中的微笑”,可知“春天的味道"之二是:“我“和外婆之间的甜密生活回忆;根据13段“妈妈,我给你擦擦汗。“孩子的稚嫩声将我唤回。两个孩子正兴致勃勃地守着我。我不停地揉搓着,直到面与草完全融合“和16段“终于盼到出锅,孩子们吹着清明粑上的热气,等不及放凉就塞进嘴里。“什么味道呀?‘我笑着问“可知,“春天的味道"之三是:我对孩子们的爱与幸福时光;根据第18段“是啊,三十年前,我的外婆就把春天的味道传递给了我。现在,我又把春天的味道传递给你们……“可知“春天的味道”之四是:“我"想把爱与亲情传递下去的愿望。

故答案为:清明草粑粑的清香味;是外婆对我的爱的温馨回忆;也是我对孩子们的爱与幸福时光;我想把爱与亲情传递下去的愿望。

【答案】22.神舟十五号与十四号乘组“太空会师"或两乘组在空间站胜利会师。

23.这一聚,是中国空间站发展的里程碑,从此开启筑梦太空的新纪元(新起点)。这一聚,是中国空间站技术的新高度,从此开启太空之旅(太空探索)的新征程。(要突出“这一聚”非同寻常的意义)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新闻标题拟写的要求:1、标题所提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一致。2、标题中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依据。

(2)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22.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根据关键句“11月30日7时33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亲人入驻“天宫”,两组航天员:胜利会师“概括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神舟十五号与十四号乘组“太空会师"或两乘组在空间站胜利会师。

23.本题考查仿写。根据例句,形式上,使用”这一聚,是…从此开启…“句式:内容上,要突出“这一聚“非同寻常的意义。

故答案为:这一聚,是中国空间站发展的里程碑,从此开启筑梦太空的新纪元(新起点)。这一聚,是中国空间站技术的新高度,从此开启太空之旅(太空探索)的新征程。(要突出“这一聚"非同寻常的意义)

【答案】24.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遗产

25.润泽生民百代或乡人百代受惠或桑梓万年受益。

【知识点】材料探究;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2)本题考查补写。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内容上的前后联系,其次要注意语句在结构上的一致性,最后还要注意是否有字数上的限制。

24.本题考查常识识记和内容理解。(1)2005年12月,国务院决定从2000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2)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或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可知,夹江年画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3)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根据“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可知,乐山大佛属于物质文化遗产。

故答案为: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遗产。

25.本题考查补写宣传标语。根据“禹迹干秋长存“六个字,结合【资料卡】“禹迹干秋,润泽生民。它奔流不息,几百年来为灌区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概括可得答案。

故答案为:润泽生民百代或乡人百代受惠或桑梓万年受益。

【答案】26.C

27.本段中运用了动作描写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细致刻画了蝉吸食汁液、尽情唱歌的情景,令人难忘。这正体现了本书生动活泼、语调诙谐、情趣盎然地讲昆虫故事的风格。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综合评价;《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情节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26.ABD.正确。

C.这里的“大迁移〝是指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故答案为:C

27.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既有科学的真实,又有文学的感性。如同史诗一样,既包含了历史的真实,又富有文学色彩。如选段中的“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准确的介绍了蝉口器的形状特征,体现了科普作品的科学性与真实性。“坐“唱歌“等动词形象地描绘了蝉在树上生活的样子;“失望“很舒服”不停的唱歌"饮个饱”运用拟人化的写法,语言生动形象,也体现了作者对于昆虫人性的观照,表现了作者对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这些都作者体现了生动活泼、语调诙谐、情趣盎然地讲昆虫故事的风格。

故答案为:本段中运用了动作描写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细致刻画了蝉吸食汁液、尽情唱歌的情景,令人难忘。这正体现了本书生动活泼、语调诙谐、情趣盎然地讲昆虫故事的风格。

28.【答案】例文:

我为坚韧不拔的精神点赞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或事物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深感敬佩。他们或他们,面对困难与挑战,始终坚守初心,勇往直前。今天,我要为他们的坚韧精神点赞。

史铁生,一个身残志坚的作家,他的生活充满了挑战,但他的笔却始终在舞动。他坚持写作,用文字表达他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人性的洞察。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挑战的回应。他的坚韧精神,让我深感敬佩,我为他点赞。

苏炳添,亚洲飞人,他的速度让世界惊叹。然而,这背后的艰辛与付出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为了每一分每一秒的提高,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的坚持与努力,不仅创造了亚洲百米纪录,更展现了人类对极限的挑战。他的坚韧精神,让我深感敬佩,我为他点赞。

邓清明,一名航天员,他的坚守让人动容。25年的等待,只为了那张“太空门票"。他的坚韧与毅力,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对宇宙的渴望与探索。他的精神,不仅是他个人的坚韧,更是全体航天人的坚守。我为他的坚韧精神点赞。

秋菊傲霜,寒梅映雪,这是大自然的坚韧。在严寒的秋冬季节,它们依然傲立枝头,绽放出最美的色彩。它们的坚韧,不仅是对生命的坚持,更是对大自然的赞美。我为它们的坚韧精神点赞。

无论是史铁生、苏炳添、邓清明,还是秋菊和寒梅,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展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对生活的热爱,更是对挑战的回应。他们的坚韧,让我深感敬佩,我为他们点赞。因为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的韧性和无限可能。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和传承,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坚定。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这段材料的关键词是“点赞”,中心话题是那些值得点赞的人或事物。材料呈现出不同的人物和情境,展示了各种值得点赞的例子。

【题干分析】史铁生身残而坚持写作,体现了他的坚韧和对生命的热爱,值得点赞。苏炳添创造亚洲百米纪录,展现了他的拼搏和努力,值得点赞。航天员邓清明25年的坚守,最终获得“太空门票”,他的毅力和坚持精神值得点赞。秋菊傲霜、寒梅映雪,这些自然景象所象征的精神也值得点赞。

写作思路:是什么:明确点赞的对象和原因。为什么:深入探讨值得点赞的原因,可以从品质、成就、意义等方面展开。怎么做:可以思考如何向这些值得点赞的人或事物学习。

学生可能出现的写作误区:详略不得当:可能会过于侧重描述事例,而忽略了对点赞原因的深入分析。开头:可能过于平淡,缺乏吸引力。事例素材:选择过于单一或陈旧。结尾:可能缺乏深度和启发性。

【立意提取】《我为坚持点赞》《我为奋斗者点赞》《我为梦想点赞》《我为平凡的坚守点赞》《我为不屈的精神点赞》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半命题作文,该题目很考验学生的语言提炼表达能力,学生在补充题目时可选取一些新颖简洁的词汇。在写作时,可选择自己擅长的体裁入手,降低写作时的难度,选材时避免选一些老生常谈的材料,尽可能新颖且贴近实际,如若引用旧材料也应注意从其他角度切入,做到旧材新用。

1/1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应用(18分)

1.(2023八上·夹江期末)下列对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要塞(sè)颁发(bān)踱步(duó)翘首以盼(qiáo)

B.镌刻(juān)谦逊(xùn)炽热(zhì)殚精竭虑(dān)

C.滞留(zhì)禁锢(gù)鲜腴(yú)坦荡如砥(dǐ)

D.猝然(chù)濒临(pín)秀颀(qí)热泪涟涟(lián)

【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选项中,“要塞”的“塞"字注音为“sè”,而正确的读音应为“sài”,表示堵塞或填塞的通道或关口。因此,A选项中的这个读音是不正确的。

B选项中,“炽热”的“炽"字注音为“zhì”,而正确的读音应为“chì”,表示炽烈、热烈。所以,B选项的这个读音也是错误的。

C选项中,“滞留”的“滞"字注音为“zhì”,“禁锢"的“锢”字注音为“gù”,“鲜腴”的“腴"字注音为“yú”,以及“坦荡如砥"的“砥”字注音为“dǐ”,这四个字的读音都是正确的。

D选项中,“猝然”的“猝"字注音为“chù”,而正确的读音应为“cù”,表示突然或出乎意料。因此,D选项的这个读音是不正确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2023八上·夹江期末)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凌空泄气催枯拉朽屏息敛声

B.浩瀚躁热如梦初醒油光可鉴

C.狼籍慰勉正襟危坐春寒料俏

D.绯红凋谢重峦叠嶂器宇轩昂

【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选项中,“催枯拉朽”的“催"应该是“摧”,表示摧毁、破坏的意思,所以A选项的书写有误。

B选项中,“躁热"的“躁”应该是“燥”,表示干燥、燥热的意思,因此B选项的书写也是错误的。

C选项中,“狼籍”的“籍"应该是“藉”,表示乱七八糟、杂乱无章的意思,而“春寒料俏"的“俏”应该是“峭”,表示陡峭、陡直的意思。因此,C选项的书写也是不正确的。

D选项中,“绯红”、“凋谢"、“重峦叠嶂”和“器宇轩昂"这四个词语的书写都是完全正确的,没有出现错别字或错误的词语搭配。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3.(2023八上·夹江期末)下列句子依次所填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____是无法补救的。

②各个战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____了所有人内心的激情,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

③他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在这种入木三分的____之下,谁都无法遮遮掩掩。

④苏州园林的门和窗尽量____而绝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A.伤痛点燃逼视精致

B.哀痛点燃审视工细

C.伤痛刺激审视精致

D.哀痛刺激逼视工细

【答案】B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句子:“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____是无法补救的。”在这里,“伤痛"和“哀痛”都是表达悲伤的词语,但“哀痛"更强调深沉、沉痛的悲伤,更符合句子中的语境。因此,第一个空应填“哀痛”。接下来,第二个句子:“各个战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____了所有人内心的激情,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在这里,“点燃”和“刺激"都可以用来形容掌声对人们内心激情的影响,但“点燃”更符合“瞬间"这一时间状语,表示掌声立即点燃了人们的激情。因此,第二个空应填“点燃”。然后,第三个句子:“他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在这种入木三分的____之下,谁都无法遮遮掩掩。"在这里,“逼视”和“审视"都是表示目光的词语,但“逼视”更强调目光的锐利和逼迫感,更符合句子中的语境。因此,第三个空应填“逼视"。最后,第四个句子:“苏州园林的门和窗尽量____而绝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在这里,“精致"和“工细”都可以用来形容门和窗的制作工艺,但“工细"更强调工艺的精细和细致,更符合句子中的语境。因此,第四个空应填“工细”。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4.(2023八上·夹江期末)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我县开展省级文明县城的创建,每一个市民不能无动于衷,都要积极投身于活动中。

B.在2022年女篮世界杯上,中国队获得了亚军,创造了中国女篮巧妙绝伦的佳绩。

C.中国著名篮球巨星姚明身材高大,站在一群球迷中间真有点鹤立鸡群之感。

D.在炎热的夏季傍晚,许多人都步行到青衣江边纳凉,一路上行人摩肩接踵。

【答案】B

【知识点】形近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A.无动于衷:意思是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在这里用于形容市民对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冷漠态度是不合适的,应该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因此,这个成语在A选项中使用是恰当的。

B.巧妙绝伦:伦:类,辈;绝伦:独一无二。灵巧高明,无与伦比。在这里用于形容中国女篮在世界杯上的亚军成绩是不恰当的,因为“巧妙绝伦"更多的是用于描述技艺、设计等高超巧妙,而不是用于体育比赛的成绩。因此,这个成语在B选项中使用是不恰当的。

C.鹤立鸡群:比喻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在这里用于形容姚明在一群球迷中的突出身材和地位是合适的。因此,这个成语在C选项中使用是恰当的。

D.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在这里用于形容夏季傍晚人们到青衣江边纳凉的热闹场面是合适的。因此,这个成语在D选项中使用是恰当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5.(2023八上·夹江期末)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建设美丽乡村,让许多村子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告别了“脏乱差”的历史。

B.《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与颁布,彰显了我们国家对各学段学生劳动教育的高度重视。

C.当代中学生要注重全面发展,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D.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散发着中华民族思想情感的基因。

【答案】C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A.缺少主语,把通过“和“让删除一个;

B.语序不当,把“实施"和”颁布“调换一下位置;

C.正确。

D搭配不当,把“散发"改为“蕴含";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6.(2023八上·夹江期末)下列对文学常识或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背影》《白杨礼赞》都是散文,前者是叙事散文,后者是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

B.《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刘祯的《赠从弟》中“从弟”就是指堂弟;李清照《渔家傲》中“渔家傲"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D.“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中的“节"指符节,皇帝派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兵革非不坚利也”中“兵"泛指军队,“革”指皮革制成的甲胄装备。

【答案】D

【知识点】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ABC.正确。

D.“兵革非不坚利也“中“兵"指武器;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二、古诗文阅读(31分)

(2023八上·夹江期末)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各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

【注释】①奚:相当于“何"。②陵:侵犯,违抗。

7.下列句中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委而去之(委:放弃)

B.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使…安全)

C.亲戚畔之(畔:同“叛”背叛)

D.凡治国之道(道:道理,方法)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天下之所顺___奚以知其然也

B.环而攻之而不胜___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C.天下顺之___已而之细柳营

D.民富则易治也___入则无法家拂士

9.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第一段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并用概括性的事例证明了“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

B.(甲)文第二段阐述了治国安邦不能单靠武力,而应该“得道"即统治者实行仁政,这样就能造就“天下顺之”的局面。

C.(乙)文提出了“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观点,并从正面加以阐述,得出了“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的结论。

D.两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以民为本"的重要性,前者希望统治者实施“仁政”以赢得百姓拥戴;后者希望统治者先要富民,才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10.翻译下列句子。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上文)

②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上文)

【答案】7.B

8.A

9.C

10.①使人民安居下来(不迁移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江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锐利。

②所以局势安定的国家常常富裕,而局势混乱的国家常常贫困。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须先使百姓富裕起来,然后(才能)统治他们。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参考译文】

【甲】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式。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凭借险要的山河,威慑天下不能凭借锐利的武器。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