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2018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古代中国的不同时期流行不同的文学形式,某种文学形式有较为灵活的句式,多具有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往往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美。该文学形式的代表作家是A.屈原B.李白C.杜甫D.辛弃疾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俭约自首、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这些都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A.传统美德 B.核心思想 C.人文精神 D.教育理念3.中华龙文化历史悠久,考古发现中华龙的起源与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仰韶时代以单一动物为原形的龙纹;龙山时代以鳄鱼、蛇纹为主体兼取一两种动物特征的龙纹;夏商时期以鳄、蛇为主体,兼容鱼、虎、鹿、鸟等多种动物特征的龙纹。龙纹的演变折射中华文明的A.开放与扩张 B.融合与涵育 C.统一与兴盛 D.神秘与朦胧4.周武王在克商成功后祭天时说:“余其宅兹中国,自之(兹)又(治)民。”周公告诫成王:“有王虽小,元(天)子哉!其丕能誠(和谐)于小民!”这体现了周初统治者(
)A.把华夏认同作为施政重点 B.以“大一统”观念治理社会C.借儒学民本思想维护政权 D.以“重民”理念来治理国家5.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两汉之世,(皇帝)遇日食灾变,则下诏责躬求言。”下列思想内容与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关的是A.三纲五常 B.天人感应C.君权神授 D.春秋大一统6.有学者对中国古代先秦时期部分典籍的治世理念进行考察,其发现如表所示。据此可知,先秦时期的治世理念(
)典籍主要内容治世理念《尚书》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天命一人事”王道秩序观《周礼》西周初年周公作的礼乐制度“天下一五方”地缘政治观《诗经》西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总集华夷对峙一交融”民族文化观《春秋》春秋时期的编年体史书“尊王——黜霸一大一统”历史哲学观A.蕴含以民为本色彩 B.重视区域政治发展C.关注民族文化差异 D.具有整体共存意识7.孔子认为:“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韩非则说:“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两者的主张(
)A.蕴含民本思想的倾向 B.重在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C.具有社会变革的精神 D.迎合新兴阶级的政治诉求8.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意象丰富。《诗经·小雅·鹤鸣》中就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东汉王逸解读为“玄鹤,俊鸟也。君有德则来,无德则去,若鸾凤矣……言贤者亦宜自安处,以须明君礼敬己,然后仕也。”下列思想主张中与“鹤”的这一意象相符的是(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C.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9.毛泽东说:“我们这个民族,从来就是接受外国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文化的”,“从来不拒绝接受别的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A.本土性 B.多样性 C.包容性 D.凝聚性10.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西汉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唐朝玄奘西行取经,明代郑和多次领导西洋之旅,明清之际先进知识分子助推“西学东渐”。这表明中国古代文化(
)A.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B.内涵丰富博大精深C.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D.在传承中赓续更新11.东晋葛洪曾指出,江南人慕效洛阳的书法、语言、哀哭和居丧,如“转易其声音,以效北语……乃有遭丧者而学中国哭者”。当时,洛阳玄风传播到江南,清谈要说标准的洛阳话,洛阳话成为南朝的官话。这反映出此时期(
)A.南北政权文化互动频繁 B.中原文化具有一定优势C.中原文化广布大江南北 D.南北区域文化差别不大12.西周时期,统治者提倡“敬天”“敬事上帝”。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敬鬼神而远之”,法家强调“敬上奉法”而不言“敬天”,庄子主张“时祀尽敬而不祈喜”。这一变化反映出,先秦诸子(
)A.以德行教化民众 B.为统治者服务 C.限制贵族的特权 D.注重关注现实13.“屈原有其人乎?主流观点认为:“屈原确实存在”的,依据之一是《史记屈原列传》中的记载。到了民国,以胡适为代表抛出了一个倾覆性的观点:“离骚非屈原所作,屈原这个人本就不存在。”依据是西汉之前并无关于屈原的文献记载。针对这一争鸣A.主流观点错误,单一文献,孤证不立B.屈原的存在与否,有待考古发掘印证C.胡适观点还须商榷,所持依据不够充分D.司马迁离屈原时代较近,记载比较可靠14.清初大学者颜元“讥宋儒偏重读书”,倡导“习行”教学法,他认为,要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必须通过自己亲身的“习行”,“躬行而实践之”。这些主张最接近(
)A.朱熹的“格物致知” B.徐光启研究的“西学”C.王阳明的“致良知”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15.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讨论问题是在肯定“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尊无二上”的合理性的前提下进行的,故有学者指出,中国“政治学说所讨论的重点不是政体,而是治道”。这反映了明清之际的思想家A.提出建立民主政治 B.未摆脱时代的局限C.主张天人合一 D.否定君主专制制度16.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征。中国许多民族都创造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而汉字以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从而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在一起。这主要体现了A.汉字的特征和作用 B.各族文化逐渐趋同C.中国语言的多样性 D.中华文化的凝聚性17.唐代实行三教并行政策,统治者利用儒家来巩固统治,也用佛道来安定社会;到了宋代,理学以儒家礼法、伦理为核心,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乾嘉盛世的学术文化,却渐渐与政治事业宣告脱节。材料主要反映了()A.统治者个人好恶影响学术的地位 B.儒家思想的僵化阻碍了社会进步C.主流思想由经世转向避世的趋势 D.时代发展推动了主流思想的更替18.中国历来有“易代修史”的传统。一个朝代灭亡以后,后继的新朝代为了总结历史,借鉴往事,吸取经验教训,都要给上一个朝代编纂历史,这个优良传统绵延不断,经久未绝。这有利于中华文化A.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绵延不绝,传承至今 D.独树一帜,独领风骚19.历史上曹操的形象多变。西晋陈寿著《三国志》,称赞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而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对曹操父子则多有贬损,曹操假谲、毒杀曹彰等皆源于此。这说明A.儒学地位的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B.记述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评价C.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D.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面模糊20.孔子有一句话言:“不患寡而患不均。”至今仍有不少人把“均”错误地理解为平均的意思。朱熹的解释就很准确,他说:“均,谓各得其分。”由此可知,孔子这一观点反映了当时(
)A.礼乐秩序受到挑战 B.百家争鸣局面出现C.社会贫富分化显现 D.士阶层地位的提升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西周末年,太史伯提出了“和实生物”,春秋时齐相晏婴继承他的观点并进一步提出“和与同异”。孔子基于春秋末期的社会现实,继承并发展前人关于“中”与“和”的观念,提出了中庸思想,进而上升为“和而不同”“和为贵”这些经典命题。子思继承了孔子的中庸思想,在《中庸》中对“中”与“和”这两个观念加以联系,提出中和思想。在儒家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儒家思想家不断充实中和思想的内涵,使之成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哲学智慧。——摘编自陈苗苗等《儒家中和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材料二
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的形成,既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和道家思想的影响,也受到西方自由主义和互助论的影响。在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中,他通过对调和本义的研究,把调和定义为两存和竞立,并以调和对近代中国新旧文化和中西文化进行理性思考。在新旧调和中,他主张用新的取代旧的,立足点在于开新。在中西调和中,他主张由吸收西洋文明的长处逐渐转变为在融合现有东西文明基础上创造第三种文明,十月革命后他认为“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由此,李大钊的文化调和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独特性,也成为形成其马克思主义观的动因之一、这使他的前后期思想处于一种转折与连续中。——摘编自杨芳《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及其当代价值》(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子提出“和而不同”思想的政治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思想在当时的意义。(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和思想的当代价值。22.读教材P3“史料阅读”:材料反映了中国早期的什么制度?有何作用?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说:“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后,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推崇儒学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这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察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材料三
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2)根据材料二,回答儒家思想的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罢黜百家,推崇儒学”有何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它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ACBDBDCBC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DCDBDCCBA1.A2.C3.B4.D5.B6.D7.C8.B9.C10.A11.B12.D13.C14.D15.B16.D17.C18.C19.B20.A21.(1)背景:诸侯纷争,社会动荡;社会大变革;宗法血缘关系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或答出礼崩乐坏、分封宗法制度瓦解均可给分);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新兴的士阶层崛起)。(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内容:调和定义为两存和竞立;新旧调和中主张开新;中西调和中主张兼容中西创造新文明(马克思主义)。意义:利于国人理性认识新旧中西文化;推动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推动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开启了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征程。(答出3点即可)(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低价转让转租合同范本
- 公共广播合同范本
- 饭店供应食品合同范本
- 早餐摊位加工合同范本
- 个人煤炭求购合同范本
- 彩钢瓦喷漆翻新合同范本
- 厨房线路改造合同范本
- 装饰工程佣金合同范本
- 2025标准商业租赁合同
- 2025建筑工程的设备采购合同范本
-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研究
- 泵站-防汛预案
- Q∕SY 08124.23-2017 石油企业现场安全检查规范 第23部分:汽车装卸车栈台
- 有机化学 第十三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信息窗3)》参考课件(共12张PPT)
- 主要单元工程、重要隐蔽工程、工程关键部位的概念及验收签证
- 中华护理学会科研课题申请书
- 学生宿舍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共25页)
- 现金流量表培训课件(共90页).ppt
- 相互尊重、理解、信任.ppt
- 压盖机设计说明书参考资料(精编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