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和低视力人群用标识设计_第1页
盲人和低视力人群用标识设计_第2页
盲人和低视力人群用标识设计_第3页
盲人和低视力人群用标识设计_第4页
盲人和低视力人群用标识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25盲人和低视力人群用标识设计第一部分标识设计的一般准则 2第二部分盲人与低视力者对标识的认知特性 4第三部分触觉标识的触感设计原则 8第四部分听觉标识的音响设计原则 10第五部分嗅觉标识的香气设计原则 12第六部分视觉标识的色彩和形状设计原则 14第七部分标识系统的一体化设计 16第八部分标识设计中的可及性评估 19

第一部分标识设计的一般准则关键词关键要点可读性和可辨识性

1.使用高对比度的颜色和清晰的字体,确保标识易于识别。

2.避免使用复杂的形状或装饰,它们可能会造成混淆。

3.确保标识在不同的背景和距离下都能清晰可见。

视觉层次结构

1.使用视力下降的人可以理解的视觉层次结构。

2.将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并使用大小、对比度和空间来区分。

3.避免视觉干扰,例如不必要的阴影或渐变。

触觉特征

1.考虑为标识添加触觉特征,如凸起线条、纹理或盲文。

2.确保触觉特征清晰且易于理解,提供有关方向或信息的附加提示。

3.将触觉特征设计为与视觉元素一致,增强体验的连贯性。

尺寸和比例

1.确保标识足够大,以便在不同的距离和视角下都能清晰可见。

2.根据盲人和低视力人群的视力范围选择适当的字体大小和行距。

3.保持标识的比例与它们所传达的信息相一致,增强其可理解性。

位置和布局

1.将标识放置在易于找到和理解的位置。

2.使用清晰的布局和方向指示,引导盲人和低视力人群了解周围环境。

3.避免将标识放置在障碍物或混乱的环境中,这会影响其可见性。

符号和图像

1.使用简单、易于理解的符号和图像,传达重要的信息。

2.确保符号和图像的含义明确,并与标识的总体设计相一致。

3.避免使用过多的符号或图像,因为这会造成混淆。标识设计的一般准则

1.可见性

*标识应清晰易见,在各种环境下都能被盲人和低视力人群感知。

*使用对比鲜明的颜色,创造高对比度,以提高可见性。

*标识尺寸应足够大,以便于识别。

*避免使用复杂的形状或图案,这些图案可能会难以识别。

2.可读性

*使用无衬线字体,字体清晰易读。

*选择字体大小足以在远处阅读。

*行间距和字间距应足够宽,以便于阅读。

*避免使用斜体或花哨的字体。

3.可触性

*对于盲人和低视力严重的视障人士,标识应具有可触性。

*使用浮雕或凸起的字符或符号来创建可触标记。

*标识的触感应与周围环境不同,以便于区分。

4.可理解性

*标识应使用盲人和低视力人群熟悉且易于理解的符号或语言。

*避免使用缩写或技术术语。

*提供清晰的说明或指示,解释标识的含义。

5.通用性

*标识应适合各种盲人和低视力人群,无论其残疾程度或偏好如何。

*考虑多种感官,包括视觉、触觉和听觉。

*提供其他信息渠道,例如音频描述或触觉反馈。

6.一致性

*在整个设施或区域内使用一致的标识系统。

*确保标识尺寸、颜色、字体和布局标准化。

*避免在同一区域内使用多种标识系统,因为这可能会造成混淆。

7.耐用性

*标识应耐用且不易损坏。

*使用耐候材料,能够承受各种环境条件。

*确保标识得到适当的维护和清洁。

8.成本效益

*标识设计应在可接受的成本范围内。

*考虑不同材料和制作方法的成本。

*权衡标识的寿命和维护成本。

9.美观

*标识应美观且融入周围环境。

*考虑标识的颜色、形状和纹理与设施或区域的整体美学。

*避免使用干扰或分散注意力的标识。

10.法规合规

*确保标识符合当地、国家和国际有关无障碍环境的法规和标准。

*遵守盲人和低视力人群的无障碍设计指南。第二部分盲人与低视力者对标识的认知特性关键词关键要点认知特征

1.视觉信息处理受限:盲人和低视力者无法或难以感知视觉信息,他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触觉、听觉和其他感官输入上。

2.空间感知困难:他们对空间关系和方向的感知能力受损,难以理解平面或立体图像中物体的相对位置和距离。

3.记忆障碍:视力受损会影响他们处理和记忆视觉信息,导致记忆力下降。

触觉感知

1.触觉敏感:盲人和低视力者的触觉非常敏感,他们能够感知到细微的纹理、形状和温度变化。

2.触觉探索:他们通过触觉来探索环境,了解物体的大小、形状和位置。

3.触觉引导:凸起的线条或纹理可以提供方向引导,帮助他们安全导航环境。

听觉感知

1.听觉敏锐:盲人和低视力者对声音高度敏感,他们使用听觉来弥补视觉损失。

2.回声定位:一些盲人可以通过发出声音并聆听反射声来感知环境,从而形成物体位置的空间地图。

3.音频描述:音轨描述可以为他们提供视觉信息,帮助他们了解场景或事件。

对比感知

1.对比度偏好:盲人和低视力者更喜欢对比度高的信息,这可以提高他们辨别物体和文本的能力。

2.颜色对比:使用对比鲜明的颜色组合可以增强标识的可读性,即使对于视力受损的人来说也是如此。

3.光影对比:在光照条件下,可以利用光影对比来创造可感知的标识。

简洁性

1.信息简化:标识设计应简洁明了,避免不必要的细节和图像。

2.减少干扰:背景和周围环境应保持干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扰。

3.字体选择:使用清晰、大号且对比度高的字体,以提高可读性。

多模式感知

1.多感官体验:标识设计应融合触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信息,以增强可感知性。

2.触觉编码:使用凸起的线条、纹理或振动提供触觉提示,帮助盲人辨别信息。

3.音频提示:与标识关联音频描述或指示音,为低视力者提供额外的听觉信息。盲人与低视力者对标识的认知特性

1.视觉能力

*盲人:完全视力丧失或仅有光感。

*低视力者:视力受损,最好的矫正视力低于20/200或视野小于20度。

2.触觉敏感性

*盲人对触觉的敏感度更高,可通过触觉感知纹理、形状和轮廓。

*低视力者可能也对触觉敏感,但在辨别细小的触觉特征方面存在困难。

3.空间感知能力

*盲人严重依赖空间感知能力来导航环境。

*他们依赖听觉和触觉来理解空间布局,并创建心理地图。

4.色觉缺陷

*色盲或色弱的人可能难以识别或区分某些颜色。

*这会影响他们对基于颜色的标识的理解。

5.认知加工

*盲人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方式与视力健全者不同。

*他们更多地依赖听觉、触觉和其他感官输入,并且使用非视觉学习策略,例如听觉描述和触觉符号。

6.阅读障碍

*有些盲人和低视力者可能有阅读障碍,这会影响他们对文字信息的理解。

*大字体、高对比度和无衬线字体对于这些用户更为容易阅读。

7.环境影响

*周围环境会影响盲人和低视力者对标识的感知。

*光线、噪音和拥挤等因素会干扰他们使用视觉以外的感官。

8.辅助工具

*盲人和低视力者可以使用各种辅助工具来增强他们对标识的感知。

*这些工具包括盲文、放大镜、语音合成器和电子助视器。

9.个人差异

*盲人和低视力者之间的认知特性存在很大差异。

*影响这些特性的因素包括视力损害的类型、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个人经验。

10.设计指南

*设计标识时,应考虑盲人和低视力者的认知特性。

*以下指南可帮助设计师创建对这些用户可访问的标识:

*使用高对比度颜色。

*使用大字体和无衬线字体。

*提供触觉元素,例如盲文或凸起线条。

*使用简单、清晰的语言。

*避免使用基于颜色的识别系统。

*提供辅助功能,例如语音描述和触觉地图。第三部分触觉标识的触感设计原则关键词关键要点【触觉设计的基本原则】

1.触觉体验应简单易懂,避免复杂或抽象的纹理或形状。

2.触觉标记应具有足够的对比度,以便于区分。可通过材质、纹理或形状来创建对比。

3.触觉标识应与周围环境形成对比,避免淹没在其他纹理或杂乱中。

【设计触觉模式】

触觉标识的触感设计原则

触觉标识通过提供可触及的纹理和形状信息,帮助盲人和低视力人群识别和导航环境。设计有效的触觉标识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一致性

*在整个环境中使用一致的纹理和形状,以避免混淆。

*使用相同类型的纹理和形状表示相同的信息(例如,警告、方向、危险)。

2.可识别性

*选择容易识别和区分的纹理和形状。

*避免使用相似的纹理和形状,因为它们容易混淆。

*使用对比鲜明的纹理,以增强可识别性。

3.可及性

*确保盲人或低视力人士可以在任何时候轻松触及触觉标识。

*将触觉标识放置在方便可及的高度(通常为身高900-1200毫米)。

4.耐用性

*使用耐磨损和耐用材料,以防止触觉标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磨损。

*定期检查和维护触觉标识,以确保其有效性。

5.方向性

*使用条纹、凹槽或凸起等纹理来提供方向信息。

*使用箭头或斜坡形状来指示运动方向。

6.警告和指示

*使用不同的纹理区分警告和指示信息。

*例如,使用尖锐、凸起的纹理表示危险,而使用平滑、平坦的纹理表示方向。

7.触觉对比

*在触觉标识中使用对比鲜明的纹理,以增强可识别性。

*例如,使用光滑和粗糙的纹理,或凸起的和凹陷的形状。

8.尺寸和形状

*使用足够大的尺寸和形状,以确保触觉信息易于识别。

*条纹或凹槽的宽度应大于4毫米,凸起的形状应高出至少6毫米。

9.盲文

*在需要提供文字信息的情况下,使用触觉盲文。

*确保盲文符号清晰且容易识别。

10.美学和整合

*设计触觉标识时,要考虑美学和环境整合。

*选择与环境相得益彰的纹理和材料。

*避免使用过多或杂乱的纹理,因为它们会降低可识别性。

针对不同类型触觉标识的具体原则:

*地面指示标识(方向条纹、警告突起):

*条纹宽度至少为4毫米,高度至少为6毫米。

*警告突起的直径至少为25毫米,高度至少为6毫米。

*墙壁标识(提示条纹、紧急按钮):

*提示条纹宽度至少为4毫米,高度至少为6毫米。

*紧急按钮突出高度至少为12毫米,直径至少为20毫米。

*楼梯踏步标识(防滑条纹、边缘突起):

*防滑条纹宽度至少为4毫米,高度至少为6毫米。

*边缘突起高度至少为6毫米,深度至少为20毫米。第四部分听觉标识的音响设计原则听觉标识的音响设计原则

1.显著性:

*采用高对比度的音色,使其与环境噪音明显区分。

*使用冲击音效或音调变化,引起注意。

*避免使用过于柔和或平淡的声音,以免被忽略。

2.易识别性:

*选择具有独特音色的声音,易于识别和记忆。

*避免使用常见的声音或噪音,以防止混淆。

*确保声音具有足够的响度和清晰度,以便在嘈杂的环境中听到。

3.方向性:

*利用空间音频技术,创建三维音场,让用户感知声音方向。

*根据标识的位置和预期移动路径设计声音,引导用户导航。

4.连贯性:

*保持整个系统中听觉标识的一致性,便于用户识别和理解。

*使用相同的音色、音调和节奏,创造品牌声音形象。

5.语义性和关联性:

*选择与标识含义或功能相关的音响效果。

*例如,使用铃声表示电话、敲击声表示门禁等。

6.可访问性:

*考虑听觉障碍人群的需求,提供替代性的听觉标识。

*例如,提供语音提示、振动提示或其他多模式信息。

7.美观性和情感性:

*在满足功能性要求的同时,考虑听觉标识的美观性和情感影响。

*选择令人愉悦或舒缓的声音,创造积极的用户体验。

8.测试和评估:

*通过用户测试评估听觉标识的有效性和易用性。

*收集反馈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优化性能。

9.环境因素:

*考虑声音在不同环境中的传播和感知特性。

*调整音色、响度和方向性,以适应特定环境的声学条件。

10.技术限制:

*了解不同设备和平台的音响功能限制。

*优化声音文件大小和格式,以确保在各种设备上都能可靠播放。第五部分嗅觉标识的香气设计原则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嗅觉标识中香气选择的考量因素

1.嗅觉偏好和文化影响:香气的选择应考虑不同人群的嗅觉偏好和文化背景,确保香气引起积极的联想。

2.记忆力和识别性:香气应具有较强的记忆力和识别性,能够在众多气味中脱颖而出,让人们容易识别和记住。

3.香气持续性和扩散性:香气的持续性和扩散性应与标识的使用场景相匹配,确保香气在适当的时间和空间内释放。

主题名称:香气设计的感官体验

嗅觉标识的香气设计原则

嗅觉标识通过香气的识别和联想,为盲人和低视力人群提供空间导引和信息传达。为了设计有效且适用的嗅觉标识,应遵循以下香气设计原则:

1.香气选择:

*识别性:选择的香气应易于识别和区分,避免使用常见或令人困惑的香气。

*文化关联: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中香气的关联性,例如,玫瑰可能与浪漫有关,而檀香则与冥想有关。

*情感反应:不同的香气会引发不同的情绪反应,选择与标识预期用途相符的香气。例如,柑橘类香气会令人振奋,而薰衣草香气会带来平静。

*安全性:香气不应引起过敏或其他健康问题。进行适当的过敏原测试以确保安全。

2.香气强度:

*感知阈值:香气的强度应高于盲人和低视力人群的感知阈值,以确保可识别性。

*环境影响:考虑香气扩散范围和持续时间,避免产生过强或过弱的香气。

*背景香气:考虑空间中现有的背景香气,例如食物或清洁剂,以避免干扰或掩盖嗅觉标识。

3.香气释放方式:

*扩散器:使用扩散器持续释放香气。选择能提供均匀覆盖的扩散器。

*胶囊:放置香气胶囊或香包在战略位置,定期更换以保持香气强度。

*表面涂层:使用带有香气的表面涂层,例如带有薰衣草精油的墙壁油漆。

4.香气搭配:

*协同作用:结合不同的香气以创建复杂且令人愉悦的香气组合。例如,柠檬和薄荷可以提神醒脑,而薰衣草和广藿香可以放松镇静。

*对比度:使用对比鲜明的香气来提高可识别性。例如,使用甜美的香草香气和辛辣的肉桂香气。

*等级结构:使用香气等级结构来传达不同的信息或指示。例如,使用较强的香气标识主要区域,而使用较弱的香气标识次要区域。

5.标准化和维护:

*一致性:在整个空间中使用一致的香气,以避免混淆。

*定期维护:定期监测香气强度,并根据需要更换香气胶囊或扩散器。

*反馈收集:从盲人和低视力用户收集反馈,以优化嗅觉标识的有效性和可用性。

通过遵循这些香气设计原则,可以创建有效且易于访问的嗅觉标识系统,从而为盲人和低视力人群提供无障碍的环境导引和信息传达。第六部分视觉标识的色彩和形状设计原则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对比色原则

1.使用视觉上对比鲜明的色彩,例如黑色和白色、黄色和蓝色、红色和绿色。

2.对比色的使用可以增强标识的视觉可及性,使其在各种背景下都清晰可见。

3.避免使用类似的色彩,因为这会降低标识的对比度并使其难以辨认。

主题名称:简单形状原则

视觉标识的色彩和形状设计原则

色彩设计原则

*高对比度:使用鲜明的对比色,例如黑色与白色或蓝色与黄色,以提高标识的可见性。

*避开中间色调:中等色调,例如灰色或棕色,可能难以区分,因此应避免使用。

*使用颜色编码:为不同的信息或功能分配特定的颜色,以增强识别和导航。

*考虑色盲:选择不会给色盲人群造成混淆的颜色组合,例如蓝色和黄色,它们对于红绿色盲者来说是可辨别的。

*考虑文化因素:某些颜色在不同文化中具有特定的含义,因此在选择颜色时应考虑这一点。

形状设计原则

*简单形状:使用简单的、几何形状,例如圆形、正方形或三角形,以便于识别和理解。

*清晰轮廓:定义明确的轮廓,以增强形状的识别度。

*避免复杂细节:避免使用复杂的细节或纹理,因为这些细节可能难以辨认。

*使用形状编码:分配特定形状以表示不同的信息或功能,从而简化导航。

*考虑文化因素:某些形状在不同文化中具有特定的含义,因此在选择形状时应考虑这一点。

具体指导

色彩

*使用至少70%的对比度,即白色背景上的黑色文本或黑色背景上的白色文本。

*避免使用中间色调,例如灰色或棕色。

*为不同的信息或功能分配特定的颜色,例如红色表示危险,绿色表示安全。

*考虑色盲,使用蓝色和黄色等对比度高的颜色组合。

*考虑文化因素,例如在中国,红色代表好运。

形状

*使用简单的几何形状,例如圆形、正方形或三角形。

*使用清晰的轮廓,没有任何模糊或重叠。

*避免使用复杂的细节或纹理。

*为不同的信息或功能分配特定的形状,例如圆形表示开始,三角形表示警告。

*考虑文化因素,例如在日本,三角形代表山峰。

其他考虑因素

*标识的尺寸和比例:确保标识在所有尺寸下仍清晰可见。

*背景对比:确保标识在不同的背景下都具有足够的对比度。

*纹理和阴影:避免使用复杂或分散注意力的纹理或阴影。

*字体和排版:选择易于阅读的字体,并使用适当的字号和间距。

*测试和评估:在发布标识之前对其进行测试和评估,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访问性。第七部分标识系统的一体化设计关键词关键要点普适设计原则的应用

1.遵循无障碍环境设计规范,如无障碍坡道、扶手和无障碍电梯。

2.采用对比强烈的颜色和图形,以提高可视性。

3.使用触觉反馈设备,如凸字或盲文,提供触觉引导。

多模式信息传递

1.同时提供视觉、听觉和触觉信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感知需求。

2.使用语音导航、音频描述和盲文翻译,提供不同形式的信息。

3.考虑光线环境,避免眩光和反射,确保信息清晰可见。

技术与创新结合

1.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和识别盲人或低视力人群。

2.采用增强现实技术,提供虚拟引导和信息叠加。

3.探索移动应用程序,提供个性化辅助功能和定向服务。

包容性设计

1.考虑不同用户的需求,包括盲人、低视力人群、老年人和认知障碍者。

2.征求盲人和低视力人群的反馈,确保设计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

3.提供多种交互方式,满足不同用户的能力和偏好。

用户体验测试

1.定期进行用户体验测试,收集盲人和低视力人群的反馈。

2.评估标识系统的易用性、可理解性和有效性。

3.根据测试结果,优化标识系统,不断提升用户体验。

持续改进

1.建立持续监控机制,跟踪标识系统的使用情况和用户反馈。

2.根据技术进步和用户需求的变化,不断更新和完善标识系统。

3.与相关机构合作,分享最佳实践和研究成果,推动标识系统设计的持续发展。标识系统的一体化设计

一体化标识设计是一种系统化的设计方法,旨在无缝整合各种标识元素,以创造一个连贯且有效的标识系统。对于盲人和低视力人群,一体化设计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优化信息的可访问性和理解性。

一体化标识系统的组成部分:

*文本:使用清晰易读的字体,考虑字体大小、对比度和间距。

*符号:使用公认且一致的符号,确保它们清晰且易于识别。

*颜色:选择高对比度的颜色,避免使用红绿色调,并考虑不同的色盲类型。

*纹理:使用不同的纹理来区分表面,例如光滑和粗糙。

*形状:使用形状来传达信息或增强可触性的识别。

一体化设计原则:

*一致性:整个标识系统中使用一致的元素和设计原则。

*可识别性:标识元素应清晰易于识别,即使在不同环境中也是如此。

*层次结构:有序组织信息,使用标题和副标题来建立清晰的层次结构。

*简洁性:只包含必要的信息,消除混乱或不必要的元素。

*适用性:设计标识系统,使其适合于各种环境和应用。

一体化标识设计的好处:

*增强可访问性:为盲人和低视力人群提供易于获取和理解的信息。

*提高沟通效率:有效传达信息并消除沟通障碍。

*提升用户体验:创造一个积极的用户体验,促进独立和参与度。

*推动包容性:通过提供无障碍标识系统,促进包容性和归属感。

最佳实践:

*用户研究:了解盲人和低视力人群的特定需求和偏好。

*专家合作:与盲人和低视力专家合作,确保可访问性。

*遵循标准:遵守国际公认的可访问性标准,例如ISO3864和ADA指南。

*测试和验证:在推出之前,与盲人和低视力人群一起测试和验证标识系统。

*持续监控:定期监控和评估标识系统的有效性,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案例研究:

*纽约盲人委员会:该组织开发了一套一体化标识系统,使用高对比度的颜色、清晰的字体和大字号。该系统在大楼内和活动中使用,显著提高了盲人和低视力人群的可访问性和沟通效率。

*伦敦交通局:伦敦交通局实施了一体化标识系统,包括触觉表面、清晰的标牌和音频公告。该系统改善了公共交通的可访问性,让盲人和低视力人群能够自信地导航。

结论:

标识系统的一体化设计对于盲人和低视力人群至关重要,因为它提供了易于获取、理解和使用的信息。通过实施一体化设计原则和最佳实践,我们可以创造无障碍标识系统,促进包容性、增强沟通并赋予盲人和低视力人群权力。第八部分标识设计中的可及性评估关键词关键要点视觉对比度

1.确保文字和背景之间的对比度足够大,符合WCAG2.1AA标准(4.5:1对比度)。

2.考虑在明亮和黑暗环境下的对比度,包括使用反光材料或营造阴影。

3.避免使用纯黑色文字,因为这会降低对比度并使视力低下的用户难以阅读。

字体和间距

1.选择无衬线字体,如Helvetica或Arial,因为它们更容易阅读。

2.使用大字体(16px或更大),并留出足够的字符间距和行间距。

3.避免使用复杂的字体或斜体,因为这些可能会使盲人和低视力人群难以辨认。

色彩选择

1.使用高对比度的颜色,如黄色、蓝色、红色或绿色。

2.避免使用极浅或极深的颜色,因为这些可能会难以辨认。

3.考虑不同颜色组合对不同视障人群的影响,例如红绿对比度对色盲用户可能难以识别。

符号和图标

1.使用简单且易于识别的符号和图标。

2.确保符号和图标有足够的尺寸,并提供文本说明或替代文字。

3.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抽象的符号,因为这会增加盲人和低视力人群的理解难度。

触觉线索

1.考虑使用凸起或凹陷的表面,或不同质地的材料,以提供触觉线索。

2.确保触觉线索与标识上的信息相关,并且易于盲人和低视力人群识别。

3.测试不同的触觉线索,以确定最有效和最容易理解的选项。

认知可及性

1.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避免使用术语或缩写。

2.组织信息,使其易于理解和导航。

3.考虑使用音频或语音提示,以支持听力障碍人士和失明人士。标识设计中的可及性评估

可及性评估是标识设计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旨在确保标识对盲人和低视力人士(BVL)可访问。以下概述了在标识设计中进行可及性评估的关键准则:

1.对比度

对比度指不同颜色或明暗色调之间的差异。BVL可能难以区分对比度不佳的元素。标识设计中建议使用以下对比度比值:

*文本和背景:3:1

*图形元素和背景:4.5:1

2.字体大小和间距

字体大小和间距对于BVL的标识可读性至关重要。建议使用以下准则:

*字体大小:最低12点(4毫米)

*字间距:至少字母宽度的1/2

*行间距:至少字体大小的1.5倍

3.字体类型

无衬线字体比衬线字体更易于BVL阅读。以下字体类型推荐用于标识设计:

*Arial

*Helvetica

*Verdana

*Calibri

*Tahoma

4.颜色选择

色彩选择对于标识的可访问性至关重要。BVL可能难以区分某些颜色组合。建议避免以下颜色组合:

*红色和绿色

*蓝色和黄色

*紫色和棕色

5.形状和轮廓

形状和轮廓有助于标识的可识别性。建议使用以下准则:

*使用简单、清晰的形状

*确保形状具有足够的轮廓宽度(至少2毫米)

*避免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