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新教材高中生物基础知识清单必修2 遗传与进化(人教版)_第1页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新教材高中生物基础知识清单必修2 遗传与进化(人教版)_第2页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新教材高中生物基础知识清单必修2 遗传与进化(人教版)_第3页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新教材高中生物基础知识清单必修2 遗传与进化(人教版)_第4页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新教材高中生物基础知识清单必修2 遗传与进化(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学基础知识过关清单

必修2《遗传与进化》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1.豌豆用做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1)豌豆的传粉方式是,也叫,避免了O所以豌

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2)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能够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实验结果很容易

观察和分析。

(3)子代数量多,统计结果可靠。

相对性状:指生物的o

豌豆人工异花传粉操作步骤:—期对母本一一一。

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问题

(1)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说明

P(亲本)高茎X矮茎①P具有_______性状

②杂交过程为:_______一

套袋一人工授粉一套袋

R(子一代)—

③Fi全部表现为________

性状

④F2出现_____现象,分离

F2性状:高茎:—

(子二代)比例:_______比为显性:隐性*_____

(2)结论:具有的纯合亲本杂交,储总是表现,F2发

生,且性状分离比接近。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件中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脑未显

现出来的性状,叫做o在杂种后代中,的

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3.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一一提出假说

(1)假说内容(理论解释):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其中决定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是,

用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是,用表示。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存在的。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叫做纯合子,

其特点是能遗传,自交后代;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叫做

杂合子,其特点是不能遗传,自交后代;

③生物体在形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有每对中的一个。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2)遗传图解:

PDDXdd

FiDd(D与d互称为)

J

F21:2:Idd

3高茎:1矮茎

(3)探究•实践:性状分离比的模拟: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

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

拟生物生殖过程中。

4.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一一演绎推理、验证

(1)验证的方法:实验,让Fi与杂交。

(2)孟德尔根据假说,推出测交实验的结果(遗传图解):即演绎推理。

(3)测交实验结果:孟德尔测交得到的166株后代中,87株是高茎,79株是矮

茎,性状分离比接近0验证了他的假说是正确的。

5.分离定律一一得出结论

(1)实质:孟德尔的解释:发生分离;

现代遗传学的解释:等位基因随的分开而分离。(如图所示)

(2)时间:孟德尔的解释:o现代遗传学的解释:0

(3)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生物、生殖、一对性状、—基

因的遗传。

6.一对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

⑴根据子代性状判断: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一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一子代所

出现的性状为O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一子代出现不同性状一子代

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一F2性状分离比为3:1一分离比占3/4的性状

为。

(3)显隐性判断的杂交实验的设计方案

定义法: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所表现出来的性

状即为,亲本为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

杂交法: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令与亲代具有相

同性状的子代回交,回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性状为;回交后代

没有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性状为。

7.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组合方式(相关基因用A、a表示)

(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和概率

P(亲本)基因型Fi基因型及比例储表现型及比例

AAXAA

AAXAa

AAXaa

AaXAa

AaXaa

aaXaa

(2)由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或基因型及比例推断亲代的基因型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亲本的基因型

显性:隐性=3:1AA:Aa:aa=l:2:1

显性:隐性=1:1Aa:aa=l:1

只有显性性状AA1或AA:Aa=l:1或Aa1

只有隐性性状aa1

8.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1)植物可以用、、、花粉鉴定法等,其中最常用(最简

便)的方法是。

(2)人和动物可以用、o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9.

杂合子Aa连续自交,第n代的比例情况如下表:

显性隐性显性性隐性性

%杂合子纯合子

纯合子纯合子状个体状个体

所占11____1_1_____1_111____1_

1-工

比例2n22n+122n+122n+l22"+1

根据上表比例,纯合子、杂合子所占比例坐标曲线图为:

10.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方法:要依据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来确定。

⑴测交法:让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O

⑵杂合子自交法:让杂合子自交(若为雌雄异体或雌雄异株个体,采用同基因型

的杂合子相互交配),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⑶花粉鉴定法:取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

数,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⑷花药离体培养法:将花药离体培养,只统计某一种性状,其性状分离比

为O

上述四种方法,有的操作简便,如自交法;有的能在短时间内作出判断,如花粉

鉴定法等。对于动物而言,常采用法。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问题

(1)实验过程、现象:

P:黄色圆粒X绿色皱粒

Fi:

I(X)

F2:

⑵结论:具有两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件总是表现显性性状,F2

既有类型,又有类型,性状分离比接

近o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一一提出假说、演绎推理、验证

(1)假说内容:

①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

子、控制。

②储产生配子时,彼此分离,自由组合,储产生雌配

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o数量比为—:—:—:—o

③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一种,基因

型有一种,表现型有种,数量比为O

(2)遗传图解:P:YYRR(黄色圆粒)Xyyrr(绿色皱粒)

F1:(黄色圆粒)

fYyXYy-*lYY:2Yy:lyy

[RrXRr—1RR:2Rr:Irr

F2:

项目1YY(黄)2Yy(黄)lyy(绿)

IRR(圆)_____(黄圆)2YyRR(黄圆)_____(绿圆)

2Rr(圆)2YYRr(黄圆)—(黄圆)2yyRr(绿圆)

Irr(皱)IYYrr(黄皱)2Yyrr(黄皱)lyyrr(绿皱)

(3)相关结论分析:

F2中,双显性(黄色圆粒)占(3/4X3/4),单显性(绿色圆粒、黄色皱粒)

各占(3/4X1/4),双隐性(绿色皱粒)占(1/4X1/4);

F2中亲本类型(黄色圆粒、绿色皱粒)占(9/16+1/16),重组类型(黄

色皱粒、绿色圆粒)占(3/16+3/16)。

F2中纯合子占(1/16YYRR+l/16YYrr+l/16yyRR+l/16yyrr),杂合子

占(l-4/16)o双杂合子(YyRr)占(2/4X2/4);单杂合子(YyRR、

YYRr、Yyrr、yyRr)占(2/16X4)。

(4)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一一演绎推理、验证

①验证的方法:实验,让储与杂交。

②孟德尔依据假说,演绎推理测交实验的结果(遗传图解):

储隐性纯合子

测交YyRrXyyrr

IWI

后代:::

③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结果:无论是以Fl作母本还是作父本,测交后代都出

现、、、4种表现型,且分离比接近

验证他的假说是正确的。

3.自由组合定律一一得出结论

(1)实质:

孟德尔的解释:彼此分离,自由组合。

现代遗传学的解释:彼此分离的同时,染色体

上的基因自由组合。(如图所示)

A与a,B与b两对等位

精(卵)原细胞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

源染色体上

、四分体

初级精(卵)(解号染色分

同开

a源

.自

母细胞均用验标

⑵非同

第一次分裂因

次级精(卵)

母细胞m厢或隔罐

第二次分裂,K或不

ba8gbB

4个,2种,1:13R谕,i:1

(2)时间:

孟德尔的解释:

现代遗传学的解释:

(3)适用范围:生物、生殖、对位于染色体上的

(“核”/“质”)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

4.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正确;

(2)对相对性状遗传的研究,从;

(3)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运用法(包括"提出问题一提出假说一演绎推理一实验验证

一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

5.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把“遗传因子”叫做“基因”;

(2)基因型与表型(表现型):基因型是指与表型有关的。表型是

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0二者的关系: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基因型相

同,表型一般^;在不同环境中,即使基因型相同,表型也未必相同。表

型是与共同作用的结果。

(3)相同基因、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图解:

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如图中的A和A就是相

同基因;

等位基因:在一对—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一对的基因。如图

中B和b、C和c、D和d就是等位基因;

非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有两种,一种是位于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其遗传方式符合定律,如图中的A和D,一种是位于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如图中的A和b,其遗传方式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4)因为孟德尔的杰出贡献,他被公认为“”。

6.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

(1)在杂交育种中,将具有的两个亲本杂交,使两个亲本

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再筛选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例如既抗到伏又抗条锈病

纯种小麦的培育。

(2)在医学实践中,依据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对某些遗传病在后代的

作出科学的推断,从而为提供理论依据。

7.应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⑴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

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XAabb可分解

为:;。

(2)题型:

①配子类型的问题:具有多对等位基因的个体,在减数分裂时,产生配子的种类

数是每对基因产生配子种类数的o多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某种配子

的概率是每对基因产生相应配子概率的O

②基因型类型的问题:任何两种基因型的亲本相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的种类数

等于亲本各对基因单独相交所产生基因型种类数的O子代某一基因型

的概率是亲本每对基因杂交所产生相应基因型概率的o示例:AaBbCc

与AaBBCc杂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AaXAa-后代—种基因型;BbXBB-后代—种

基因型;CcXCc-后代—种基因型。因此杂交后代基因型有一种(3X2X3)。

③子代表现型种类的问题:AaBbCcXAabbCc,杂交后代可能的表现型种类:

AaXAa-后代有一种表现型;BbXbb-后代有种表现型;CcXCc-后代有

种表现型。因此杂交后代表现型有一种(2X2X2)o

④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的比例:求ddEeFF与DdEeff杂交后代中基因型和表现型

比例。将ddEeFFXDdEeff分解:

ddXDd后代:基因型比1:1,表现型比1:1;

EeXEe后代:基因型比1:2:1,表现型比3:1;

FFXff后代:基因型1种,表现型1种。

所以,后代中:

基因型比为XX=1:2:1:1:2:1;

表现型比为XX=3:1:3:lo

8.n对等位基因(完全显性)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规律

Fi配子E配F2基因型F2表现型

相对等位

子可

性状基因种

种类比例能组种类比例比例

对数对数类

合数

1121:1431:2:123:1

2222(1:IT4232(1:2:I)222(3:I)2

3323(1:D34333(1:2:I)323(3:I)3

nn

9.自由组合定律异常分离比的分析:

Fi(AaBb)自交测交后代

原因分析

后代比例比例

9:3:3:1正常的完全显性

显性纯合致死:4(AaBb:

4:2:2:1

2(Aabb)'2(aaBb):1(aabb)

当双显性基因同时出现时为一

种表现型,其余的基因型为另一种

9:7表现型

、(3A_bb+3aaB_+laabb),

9:7

双显、单显、双隐三种表现型

C9A_B_)(3AJjbj3aaB_)

9:3:4

*(laabb)

9:6:1

双显、单显、双隐三种表现型

(9ABJ:、(3A_bb±3aaB_),

9:6:1

(laabb)

9:6:1

只要具有显性基因其表现型就

15:1一致,其余基因型为另一种表现型

、(9A_B_+3A,bb+3aaB_),:(laabb)

15:1

具有单显基因为一种表现型,其

余基因型为另一种表现型

106,(9A_B_+laabb);(3A_bb+3aaB_),

10:6

A与B的作用效果相同,但显性

基因越多,其效果越强

1:4:6:4:11(AABB):4(AaBB+AABb):

6(AaBb+AAbb+aaBB):4(Aabb

+aaBb)*1(aabb)

人教版新教材(2019)高中生物学基础知识过关清单答案

必修2《遗传与进化》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1.(1)自花传粉自交外来花粉的干扰纯种(2)相对性状(3)一种同一种性状不同表现类

型花蕾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

2.(1)高茎矮茎3:1相对去雄显性性状性状分离3:1(2)一对相对性状显性性状性状

分离3:1显现出来隐性性状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3.(1)①遗传因子显性遗传因子大写字母隐性遗传因子小写字母②成对相同稳定不发生

性状分离不同稳定会发生性状分离③配子彼此分离遗传因子④随机(2)等位基因DDDd

(3)雌、雄生殖器官雌、雄配子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4.(1)测交隐性纯合子(2)DdDd(3)1:1

5.(1)成对的遗传因子同源染色体(2)形成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3)真核有性相对核

6.(1)显性性状隐性性状(2)显性性状(3)显性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7.(1)AA1全显性1AA:Aa=l:l全显性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