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CONTENTS一、历史高考试题的“变”与“常”三、一轮复习的整体安排与学习目标二、学生学习与考试存在的共性问题2024年9月高三一轮复习备考四、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思考与建议高考试题的“变”与“常”1历史高考试题的“变”(1)难度之变:(2)结构之变:(3)分值之变:选择题部分(中国古代史部分:5题6题)选择题部分(中国近现代史部分:5题)选择题部分(世界史部分:65题)非选择题部分历史高考试题的“常”(1)价值入题:突出五史考查,体现鲜明的时代性、政治性与方向性。
高考试题命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主要是围绕立德树人来考查学生的政治立场和思维观念、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道德品质。未来高考命题主旨将紧扣核心价值中的爱国主义、奋斗精神、四个自信、理想信念、新时代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进行展开。重大的现实问题和关键历史事件,也会是高考设置的重要素材。
理想信念
爱国主义情怀
五史考查
五育并举
法
治
意
识
群众观念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4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评析
2023年:中国农村派2022年:诸城改革2021年:红色乡土历史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立起一些原来没有的工业制造部门,如汽车、重型机器、新式车床等。此后机械制造业获得长足发展,形成东北、西南、西北、中南等各具特色的制造基地。装备制造业作为中国最大的制造业部门,在改革开放中走在前列,重大装备研制开发能力大幅提高,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等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发展。机械工业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力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十年间创新成果丰硕,机械产品自给率超过85%,国产“华龙一号”“国和一号”三代核电机组等成套装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下,机械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中国装备制造业稳居世界第一。
——摘编自徐念沙《十年辉煌挺起装备制造的脊梁》等(1)根据材料,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代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概念理解:装备制造业是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简单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装备的各类制造业的总称。简单理解:制造“生产机器”的行业。(1)“一五”计划期间,建立了许多新的工业制造部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制造基地,机械制造业得到长足发展;改革开放后,装备制造业成为我国最大制造业部门,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装备制造业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力推进行业转型升级,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中国装备制造业稳居世界第一。【参考示例】材料一“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立起一些原来没有的工业制造部门,如汽车、重型机器、新式车床等。此后机械制造业获得长足发展,形成东北、西南、西北、中南等各具特色的制造基地。装备制造业作为中国最大的制造业部门,在改革开放中走在前列,重大装备研制开发能力大幅提高,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等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发展。机械工业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力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十年间创新成果丰硕,机械产品自给率超过85%,国产“华龙一号”“国和一号”三代核电机组等成套装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下,机械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中国装备制造业稳居世界第一。
——摘编自徐念沙《十年辉煌挺起装备制造的脊梁》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代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国家:党和国家的重视和支持;答题思路:国家、个人、企业、科技、国际。科技:科技创新水平的增强;个人: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企业:企业的自力更生和自主研发;国际:经济全球化。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卷(全国甲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在长江上建造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也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毛泽东豪迈地写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武汉长江大桥已经成为新中国的国家记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无论是中国历史上,还是世界历史上,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结合史实阐释一则新中国的“国家记忆”。(要求:体现国家意义,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高考评价体系之“核心价值”(1)“一个核心”:立德树人(2)“两个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创新意识;(3)“三个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4)“四个自信”:道路、理论、制度与文化自信;(5)“五观”:国家观、民族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6)“六个下功夫”: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
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2)核心素养入题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
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
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
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
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
通过诸素养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五大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所提出的新的课程目标。以五大核心素养引领专项提能,是突破高分瓶颈的重要途径。(2024·安徽高考,16)20世纪80年代,法国七位史学家推出了《法国当代史:身份与变化,从1789年至今》。该著作共有七个专题:导言,法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法国人口问题的特殊性,1789年至1980年的法国农民,工人阶级的增长,法国国家、政权与民主,政党、政见与思潮。这可用以说明,当时法国史学家(
)A.以编年体的形式叙述宏大历史
B.阐释历史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概念C.已摆脱冷战思维对史学的影响
D.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撰写了法国通史17.(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图为河北省部分文物单位分布示意图。
围绕“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从上图中任选一处文物单位,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条与该文物单位所蕴含历史信息密切相关的重要史实,并加以阐释。(要求:①写出所选文物单位和与其对应的史实;②阐释须包含所举史实的历史依据以及对该史实的评价;③紧扣主题,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3)紧贴教材,注重试题的基础性1.张家口尚义四台遗址文化遗存分为五组。第一组出土了打制、磨制石器,第三组发现了炭化的粟与黍,第一至四组发现了半地穴式房址,五个组都出土了陶器。下列与其文化特征最相近的考古遗址是A.北京人遗址B.河姆渡遗址C.兴隆洼遗址D.二里头遗址4.史籍记载,宋朝曾大量调拨广州、泉州、杭州、明州等地收购的香药、犀象、苏木等热带物产,赴雄州等处榷场与辽朝交易。这反映出,当时()A.海外商贸非常繁荣B.区域经济差异明显C.江南集镇商贸兴盛D.南北民间贸易活跃真题详解24.考古学者在某史前遗址发掘出1300余座墓葬,大、中、小三类墓葬分别占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其中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等。据此可以推断,该遗址处于()A.旧石器时代早期
B.旧石器时代晚期
C.新石器时代早期
D.新石器时代晚期D解析:1300余座墓葬,表明该史前人类已开始进入定居生活,墓葬大小规格不一且随葬品丰富,表明已有了阶层和贫富的分化,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等都反映出史前时期社会复杂化进程与国家形态的萌芽,因此D正确。教材链接:《中外历史纲要上》P4,体现了考查新课标“通过了解新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的要求,同时,契合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河南永城王庄遗址”之新发现。真题详解35.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后,美国大量抛售英镑,导致英国外汇储备骤减。英国抱怨美国的行为是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和精神“不可饶恕的背叛"。最终,英国停止了对埃及的军事干涉行动。这反映出()A.美元占据国际货币体系主导地位
B.埃及民族解放运动获得广泛支持C.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D.西方大国间盟友关系破裂A解析:抓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知A为正确答案。教材链接:《中外历史纲要下》P116,《经济与社会生活》P50,考查新课标“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涉及《2023年历史学研究发展报告》“从跨国史视角关注世界史研究……关注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以及2024年历史周年纪念“《布雷顿森林协定》”。31.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规定:“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这一规定A.强调波斯君主专制的权力来源
B.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C.标榜亚述帝国君主的军事成就
D.规范了埃及对尼罗河流域的统治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至正中,(松江府)户一十七万七千三百四十八:……民一十三万五千三百五十八,儒一百八十六,医八十三,军三千五百七十四,站四百二十二,灶三千二百六十三,匠五百七十九,弓手二十九,乐人一十三,海船舶商梢水【艄工、水手】五千六百七十五,铺兵二十九,财赋二万一十五。……色目三十一……僧尼寺院六百一处,僧六千七十二名;道士宫观七十六处,道四百九十四名。——摘自顾清等《松江府志》(1)材料反映了——(朝代)的——(户籍制度)。(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朝代划分户口类型的依据。(4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朝代户籍制度的影响。(6分)【参考答案】(1)元朝;诸色户计。(2)职业;民族;信仰。(3)限制了职业流动,加强了社会控制;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对明朝影响深远。
(4)强调知识的迁移与运用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
1553年,英国派船前往北极。1596年,荷兰航海家巴伦支发现了斯瓦巴德群岛(以下简称“斯岛”)。18世纪上半叶,俄国制定了北极探险计划,发现了阿拉斯加。19世纪,欧洲再次掀起北极探险热潮。1858年后,斯岛发现了煤矿及其他矿产资源,引来众多开采者。1875年,奥地利探险家建议在北极建立考察站,这催生了第一个国际极地年(1882—1883)。在第一个国际极地年期间,12个国家的700多名研究人员进行了12次北极考察。20世纪初,斯岛主权归属和资源开采问题引起国际争议。1920年,18个国家了《斯瓦尔巴德条约》。该条约规定挪威享有斯岛主权,但各缔约国公民可以自由进入;该地区永远不得为战争目的所利用。1982年,中国签署了适用于北极地区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到2010年底,该公约缔约方为161个。2012年,中国与冰岛决定联合开采北极油气。——摘编自北极问题研究编写组编《北极问题研究》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欧洲进行北极探险开发的动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北极探险开发变化的特点。(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治理的角度,说明开发北极应遵循的原则。(4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国家利益的驱动;人文主义的影响。(5)强调必修教材与选必教材融合(融会贯通)1.张家口尚义四台遗址文化遗存分为五组。第一组出土了打制、磨制石器,第三组发现了炭化的粟与黍,第一至四组发现了半地穴式房址,五个组都出土了陶器。下列与其文化特征最相近的考古遗址是()A.北京人遗址B.河姆渡遗址
C.兴隆洼遗址D.二里头遗址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至正中,(松江府)户一十七万七千三百四十八:……民一十三万五千三百五十八,儒一百八十六,医八十三,军三千五百七十四,站四百二十二,灶三千二百六十三,匠五百七十九,弓手二十九,乐人一十三,海船舶商梢水【艄工、水手】五千六百七十五,铺兵二十九,财赋二万一十五。……色目三十一……僧尼寺院六百一处,僧六千七十二名;道士宫观七十六处,道四百九十四名。——摘自顾清等《松江府志》(1)材料反映了——(朝代)的——(户籍制度)。(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朝代划分户口类型的依据。(4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朝代户籍制度的影响。(6分)
(6)追求试题情境与形式创新,提高考查载体适当性
注重问题情境的开放性和真实性注重问题形式的创新性和多样性2023年:4图1表2022年:3图1表2021年:4图1表强化导向考试指挥棒测评工具育人载体解题解决问题以纲定考考教衔接注意试题情境设置(1)简单情境与综合情境(复杂程度)(2)学习情境、学术情境、生活情境、社会情境(按素材分)(7)重视学科关键能力考查。
中外关联、古今贯通综合性和应用性强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
1553年,英国派船前往北极。1596年,荷兰航海家巴伦支发现了斯瓦巴德群岛(以下简称“斯岛”)。18世纪上半叶,俄国制定了北极探险计划,发现了阿拉斯加。19世纪,欧洲再次掀起北极探险热潮。1858年后,斯岛发现了煤矿及其他矿产资源,引来众多开采者。1875年,奥地利探险家建议在北极建立考察站,这催生了第一个国际极地年(1882—1883)。在第一个国际极地年期间,12个国家的700多名研究人员进行了12次北极考察。20世纪初,斯岛主权归属和资源开采问题引起国际争议。1920年,18个国家了《斯瓦尔巴德条约》。该条约规定挪威享有斯岛主权,但各缔约国公民可以自由进入;该地区永远不得为战争目的所利用。1982年,中国签署了适用于北极地区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到2010年底,该公约缔约方为161个。2012年,中国与冰岛决定联合开采北极油气。——摘编自北极问题研究编写组编《北极问题研究》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欧洲进行北极探险开发的动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北极探险开发变化的特点。(6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治理的角度,说明开发北极应遵循的原则。(4分)从国家竞争到国际合作;从掠夺到协议开发;从探索发现到科学考察和资源利用。(8)试题结构探索与功能开发进行时
全国:15+416+316+4风格各异,异彩纷呈河北:16+4乡土特色突出重视文献阅读乡土色彩深厚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百年历史中,有许多东北地区的革命事件、奋进精神等东北元素。某课题组拟建立“党史中的东北元素资料库”,特向社会征集党史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东北元素。
请围绕“党史中的东北元素”,结合所学知识,向该课题组推荐一个专题,自拟专题题目,并阐明推荐理由。(要求:题目明确且包含时间尺度,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17.(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图为河北省部分文物单位分布示意图。
围绕“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从上图中任选一处文物单位,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条与该文物单位所蕴含历史信息密切相关的重要史实,并加以阐释。(要求:①写出所选文物单位和与其对应的史实;②阐释须包含所举史实的历史依据以及对该史实的评价;③紧扣主题,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从一石、一题谈起2学生学习与考试存在的共性问题独留一石记乾坤在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库房内,一块河光石静静躺在角落里。长约90厘米,宽约50厘米,厚约40厘米,是滹沱河畔最常见的石块。然而,真正价值连城的宝物往往就是这样,仿佛有一层神秘包浆,没有机缘和智慧,只会静待明主。上世纪30年代,平山县三汲乡村民刘喜梅掘地开垦,偶然发现一块河光石,上刻奇怪符号,他便把石头搬回家中。1974年深秋,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农民正在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在山下取土时无意间发现了几块体型硕大的陶质瓦片,当时正进行田野调查的河北省考古人员认出这正是战国时期宫殿等大型建筑中使用的陶瓦。考古人员立即对该地区展开了考古调查。河北省考古队队长陈应祺带队前去考察,寻到刘喜梅家中,见到了这块石头。李学勤先生在仔细询问了石头出土的周边地形地貌后,给出了释读:“监罟(gǔ,网)有(囿)臣公乘得,守丘(其)臼(旧)(将)曼,敢谒后贤者”。其大意是:为国王监管捕鱼的池圃者公乘得,看守陵墓的旧将曼,敬告后来的贤者。李学勤先生推断,在这块石头出土的附近,一定有古代国王的陵墓。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1932年中国重要新闻标题摘编如下:锦州撤防辽西尽陷;蒋汪昨晚在杭晤谈;溥仪竟作傀儡;日本大批军队昨日到沪;蒋汪均决长住首都:日本毁我经济中心,上海闸北惨化灰烬;日军自昨晨猛烈总攻,我军沉勇坚守击退之;十九路军奉令开闽;蒋介石又做鄂豫皖“剿赤”总司令;全国红军继续大获全胜;国民党军阀大调白军布置进攻苏区;日军果进犯热河;湘鄂赣红军二次大胜利;国民党进攻苏区;傀儡组织近状;全线出击,红军捷报频传。
——摘编自陈益民、江沛主编《老新闻1931-1939》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择取材料中的有关时事,拟定一个主题,写一篇短评。(要求:主题正确,运用材料,史实准确,评论合理。)论题明确→主题正确:不仅要求主题符合材料,更强调正确的价值观(家国情怀)。材料
1932年中国重要新闻标题摘编如下:
锦州撤防辽西尽陷;蒋汪昨晚在杭晤谈;溥仪竟作傀儡;日本大批军队昨日到沪;蒋汪均决长住首都:日本毁我经济中心,上海闸北惨化灰烬;日军自昨晨猛烈总攻,我军沉勇坚守击退之;十九路军奉令开闽;蒋介石又做鄂豫皖“剿赤”总司令;全国红军继续大获全胜;国民党军阀大调白军布置进攻苏区;日军果进犯热河;湘鄂赣红军二次大胜利;国民党进攻苏区;傀儡组织近状;全线出击,红军捷报频传。
——摘编自陈益民、江沛主编《老新闻1931-1939》日军侵华:不断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出卖权益。国民政府:国民政府对日本的侵略进行抵抗,但不坚决,效果不明显;积极剿共。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捷报频传主体综合:侵略与反侵略;抗日与内战;“围剿”与“反围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主题的主体、活动错误主题举例:1.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2.中国共产党开辟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3.红军长征助推中国解放;4.红军抗战不断取得胜利;5.红军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6.中国红军百折不挠取得抗战胜利;7.红军长征捷报频传;8.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抗战初期成为抗战主力军;9.国民党围剿红军,红军长征探索革命;10.日军侵犯中国领土,红军取得抗日胜利错误主题举例:11.全面抗战爆发引起抗日高潮兴起;12.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由对抗走向合作;13.中华民族危机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14.国共抗战,击退日军,还我国都;15.淞沪会战虽败犹荣;16.慈禧掌权,溥仪傀儡;17.国共合作助推中日抗战成功;18.日军对国民党的进攻,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的胜利;19.沪沟桥;20.清政府彻底沦落为洋人的傀儡9.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的号召是A.“武装自卫”B.“向敌后发展”C.“救亡图存”D.“解放全中国”13.在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弗吉尼亚州的代表梅森主张国家的首都不应当设在任何一州的首府,如纽约、费城等;北方的康涅狄格州代表埃尔思沃斯反对由各州支付国会议员薪酬的决定。两人主张的共通之处是,通过宪法A.确立联邦政府的权威B.防止外部势力威胁国家安全C.保持各州的自治地位D.调和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7.优贡考试是清廷废除科举后保留的善后举措。据1907年《时报》载:在浙江优贡考试期间,一位趋新的外地书商发现当地士子对新学的了解相当“卑下”,“思想之鄙陋有不能言语形容者”,他“不禁为吾浙前途悲”。据此可知,当时()A.风俗习惯新旧杂糅B.教育近代化艰难起步C.社会呈现转型特征D.士子对新政缺乏信心【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清末新政时期,科举制废除之后,实行了优贡考试,“一位趋新的外地书商”发现参加优贡考试的浙江士子对新学了解不多,思想落后,“不禁为吾浙前途悲”,体现了书商认为新学能够挽救浙江前途,反映了新学在社会上的影响,体现出社会呈现出转型特征,故选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风俗习惯指的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废除后,参加优贡考试的士子仍被传统思想束缚的情况,不属于风俗习惯的范畴,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于洋务运动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士子对新政缺乏信心反映的是士子对新政的态度,材料内容为清末新政时期,废除科举考试后,实行了优贡考试的善后措施,参加优贡考试的士子对新学了解不多,思想落后,没有涉及士子对新政的态度,不能反映士子对新政缺乏信心,排除D项。8.图3为留存至今的一封实寄信件封面,上面贴有1930年3月“赣西南赤色邮政”的邮票。图3由上述材料可知()A.革命根据地注重基层组织建设B.苏维埃政府初具国家政权形态C.江西和湖南革命政权走向联合D.革命统一战线影响力不断提升【答案】B【解析】据材料“‘赣西南赤色邮政’......苏维埃政府”可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工农红军在赣西南根据地建立红色政权,发行邮票是国家职能之一,因此,说明苏维埃政府初具国家政权形态,故选B项;苏维埃政府是与国民政府对峙的政权,不属于基层组织,排除A项;赣西南地区建立了革命政权,遵循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材料并未显示湖南建立革命政权,排除C项;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国共两党关系破裂,革命统一战线也随之解体,排除D项。国家治理、地方治理、基层治理、社会治理国家治理在广义上涵盖对国家一切事务的治理,等同于治国理政。广义的国家治理同时涵盖了纵向、横向、时间、空间等四个维度。在纵向上,涵盖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层以及组织、个体层面的治理;在横向上,涵盖政府、市场、社会等领域的治理。在空间范围上,涉及东中西等不同地区、不同省市县的协调与管理;在时间维度上,涉及从宏观上制定当下和未来的发展战略。地方治理的承上启下功能。我国“地方政府”所指称的范围在学术界存在不同认识。对中央来说,省以下的政府都是地方政府。但实践中,地方政府以下还存在基层政府。故此,学术界通常把确定基层政府范围作为确定地方政府范围的前提。目前主要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基层政府指乡镇一级政府,由此地方政府是指省市县三级政府;也有学者将县级政府归入基层政府,由此地方政府指省市两级政府。国家治理、地方治理、基层治理、社会治理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地方治理的微观基础。将乡镇政府界定为基层政府是惯例.现在将县级政府界定为基层政府、将县级以下社会界定为基层社会。社会治理具有两层内涵,即社会治理体制和具体社会事务治理。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体制的内涵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当社会治理意指具体社会事务治理时,在大部分时候,社会治理与基层治理是重合的,即基层社会治理。
选择题的精深化
主观题的精细化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图6是中国共产党建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间部分重要会议示意图。从图中任选两次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会议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并说明其原因。(要求:明确列出两次会议,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综合考查高考阅卷中发现的共性问题3一轮复习的整体安排与学习目标高三复习的整体安排第四学期——2月中旬一轮复习2月下旬———4月底二轮复习5月01日——5月29日三轮复习5月30日——6月03日自主复习一轮复习指导思想以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南,以“一核四层四翼”为依据,准确把握“三情”《教情、学情、考情)基础上,着眼“五个立足”:立足教材,夯实基础;立足阶段,把握特征;立足真题,突出能力;立足情境,引领价值;立足课标,提升素养;目标:重在知识的系统性;重视教材的整合时代特征、知识结构、空定位时、课标解读高考考点,考点突破、综合拓展和典题分析目标:贯通、突破、提升完善知识+深化思维学术热点、时政热点专题、周年热点通史背景下大专题和小专题结合二轮复习专题规划123624加强高阶思维试题训练查漏补缺强化主干联系整合养成规范查漏补缺强化主干联系整合养成规范查漏补缺强化主干二轮复习任务
三轮复习任务综合知识系统,整合备考资源查补知能缺漏,保持考点热度训练高考感觉,提高应考技能调控备考状态,积蓄临战激情2024/9/27纲要采用传统通史模式中国古代史:六个单元
中国近现代史:四个单元
(2、2)世界史(古代、近现代)七个单元(1、3、3)
中国古代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顿挫与扩大——魏晋时期;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时期;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宋元时期;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中国近现代史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的全面展开(1895-1919)近代中国的新方向与近代化曲折发展(1919-1949)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与辉煌(1949年至今)世界史(一)上古与中古世界——“多元化”的世界古代文明(二)14-16世纪的世界——“发现”的时代(近代社会的准备)(三)17、18世纪的世界——“理性”的时代(近代社会的到来)(四)19世纪的世界——“工业”的时代(两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形成)(五)20世纪上半期的世界——“探索”的时代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六)20世纪40~80年代的世界——“对抗”的时代(两极到多级、发展与探索)(七)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世界——“剧变”的时代(文明的新探索与创新)选择性必修采用专题模式中国古代史专题一政治智慧——古代中国的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专题二经世济民——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与经济发展专题三纳新接远——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专题四济世经邦——古代中国的社会治理与社会保障专题五文以化人——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与主流思想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六觉醒新生——近代中国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双重变奏专题七冲击转型——近现代中国经济的转型与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八路在何方——近现代中国思想的嬗变与国家出路的抉择专题九融入世界——近现代中国的外交近代化与外交关系的演变专题十揖美追欧——近代中国近代化道路的艰难探索与实践效果世界史专题十一多元面貌——古代世界政治文明多样性与区域扩展专题十二民主宪政——近代世界政治文明的演进与国家治理专题十三风云变幻——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专题十四如履薄冰——近现代世界经济运作机制调整与全球化专题十五碰撞交融——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传承发展修正完善法治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对于现代中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才是真正的法治。法治基本含义:[ruleoflaw],依法治国法治与人治是根本相对立的,是不同的治国理念。人治强调个人权力在法律之上,而法治理念正好与其相反。要法治就不要人治,要人治就没有法治。但要强调,国家依靠法治并不是不要依靠人的力量和人的作用,因为再好的法律与制度都需要人来实现与执行。但是,不可以将“人的作用”与“人治”相等同,两者是根本不同的概念。法治包含两个部分,即形式意义的法治和实质意义的法治,是两者的统一体。形式意义的法治,强调“以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形式意义的法治应当体现法治的价值、原则和精神,实质意义的法治也必须通过法律的形式化制度和运行机制予以实现,两者均不可或缺。我国古代的法治但中国古代法治强调“三治三不治”:
“治下不治上”“治外不治内”“治民不治官”。法治,谓根据法律治理国家。与“人治”相对。昔者先君桓公之地狭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
——《晏子春秋·谏上九》知法治所由生,则应时而变;不知法治之源,虽循古终乱。——《淮南子·氾论训》
“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史记·蒙恬列传》现代法治与古代法家所提倡的法治的异同1、古代法治建立在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基础上,而近代法治建立在民主制度的基础上。
2.古代法治的内涵是运用“势、术、法”三种手段统治人民,是一种驭人之术;近代法治是通过完善科学的法律制度维护公民权利和社会公平,是一种民主保障。
3.古代的法治只是统治者统治人民的一种手段,维护的是其专制统治,统治阶层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所以本质上是“人治”;近代法治,赋予法律最高的地位,一切国家生活都在其框架内运行,没有法外公民,是真正的依法治国。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宗教伦理与教化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晚清法律的变化清末修律的成就1.修订了中国传统的刑法制度。清末修律中修订的刑法制度建立在人权的基础上,规定了犯罪的分类和刑罚的基本原则,并明确了罪犯的辩护权和上诉权。2.完卷了中国传统的民法制度,清末修律中完善的民法制度明确了人的民事权利和义务,规定了民事诉讼的程序和载判标准,并建立了司法机关的体系。3.建立了中国传统的行政法制。清末修律中建立的行政法制规定了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和责任,并明确了公民对政府行为的监督权4.建立了中国传统的国际法制。清末修律中建立的国际法制规定了中国与外国的外交关系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并为中国进入国际社会打下了基础。总之,清末修律的成就在于改革和完善了中国传统的法律制度,使中国的法治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清末修律为中国进入近代法治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谓“无夫奸”,指尚未出嫁的女性或寡妇与人通奸的行为。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无夫奸”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重罪。而在清末,时人在“无夫奸”问题上展开了史无前例的论辩。礼教派主张治罪,维护传统的伦理秩序,而包括沈家本在内的法理派主张对此不复治罪。为什么像“无夫奸”这样的民事议题会走到不同派别的论辩中心?这是古代刑律的礼教化与去礼教化。法学家梁治平在新论集《为政》中认为,围绕“无夫奸”的论辩,恰好触及中国古代礼法的关键,“因为法理派在此问题上提出的论证,正是一条区分进而隔断礼、法的路径”。民国时期的法律建设
南京国民政府法律体系的特点--法律制度的“二重性”1、内容:继受法与固有法的混合;
(1)大量采用、引进、吸收西方近代经来的法律学说、法律原则与法律制度,以大陆法系法律制度为基本蓝本,并采英美法系法律制度的一些内容;
(2)继续保持、廷续了中国传统的封建法律制度的一些特性。
2、立法:普通法与特别法并存,而且特别法优于普通法,数量亦多于普通法;在法律的制定与适用上采用“双重标准”:
(1)用基本的普通法作为“常态”法律,规范普通、正常的法律关系;
(2)制定大量针对特定对象、在特定时空适用的特别法,超出普通法的限制,加强对危害其统治行为镇压。(特别的法优于普通法这一特征在国民政府法律体系中表现的极为明显。)
3、立法与司法:表面上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体现了一些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却完全是赤裸裸的野蛮、专制;立法与司法的脱节。18.(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商鞅变法时在秦国颁布了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不分异者倍其赋”。贾谊称“秦人富家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所谓“子壮则出分”,即每个儿子均可以从父母处分得一份家产。汉代以来,家产继承遵循诸子均分的原则,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依旧有数额上的差异。女子在继承中的地位很低,故有“男女有尊卑之序,夫妇有唱随之礼”的说法。在中国古代的继承制度中,法定继承一直是主要的继承方式,因此基本上不存在遗嘱继承的情况,只有没有法定继承人的情况下才适用于遗嘱继承。明清时期,兄弟分家、父子析产异居成为通常的行为习惯,并且发展为一套完整的方式和制度体系,“律不言家产,而例特为补文,以产争继者多,故于财产一层反复言之也”。
——摘编自邢铁《家产继承史论》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产继承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影响。(10分)材料二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着手进行家庭财产制改革。《中华民国民法·亲属编》首先确定妻子享有了继承丈夫遗产的权利,除配偶外的法定继承人的范围、顺序为:直系卑(晚辈)亲属——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而且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不问性别。但直到
20世纪40年代,农村的财产继承原则还是传统的作法,姐妹无论出嫁与否,均不能继承财产。1950年《婚姻法》规定夫妻双方对于家庭财产有平等的所有权与处理权,夫妻有互相继承遗产的权利。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明确规定了男女平等继承、法定继承、遗嘱继承、保护弱势一方等原则,继承制度更加精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张彩娟《中国家庭财产制的历史变迁与现代重构》等(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现代家庭财产继承制度的进步之处,并简析原因。(8分)新中国立法60年回顾与展望我国60年立法走过的历程,跟整个国家的命运一样,可以分为两个30年、两个时期和两个三个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的前30年,为改革开放前时期,我国的立法工作走过了初步探索、初步发展和停滞挫折三个阶段。后30年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立法工作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年至1992年为快速恢复发展阶段。第二阶段:1993年至2003年2月为深化充实阶段。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为完善形成阶段。总结新中国60年来立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立法,主要成就是: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立法体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立法机制;基本形成了一个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立法积累了一系列有益经验,包括:必须坚持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追求;必须坚持与改革开放相同步;必须坚持继承、借鉴、创新相结合:必须注意选择恰当的立法策略。今后,我国的立法会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一是从构建型立法向完善型立法转变;二是从速度型立法向质量型立法转变:三是从以单项立法为主向以法典化立法为主转变;四是从较多使用授权立法向直接立法转变。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思考与建议4历史教学的五个逻辑知识的逻辑教师的逻辑学生的逻辑历史本身的逻辑试题发展的逻辑命题专家解读猜题押宝不可靠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以不变应万变可以且允许出初中教材知识三年之内尽量不重复没有经过严密论证的假历史不出不一定出自己研究领域的对知识点的最新学术成果一定要关注教学的本质陶行知先生曾说: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是在教学生如何学”
这句话揭示了教学的本质,即教学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落实核心素养的高效教学(一)准确定位目标(二)精心设计情境(三)科学使用教材(四)充分挖掘史料(五)展开历史细节(六)深化概念理解(七)强化体系梳理(八)学生参与讲评(九)课堂任务延伸整体化教学,实现知识的横向联系主题化教学,实现知识的纵向联系问题化教学,实现知识的横纵联系层次化教学,实现学生差异化需求情景化教学,实现由书本走向实战价值引领感知素养内化素养提升素养活化素养
(一)高考试题靶向路径的研判高频考点的梳理历史知识的内在逻辑与延伸1、儒学的复兴——理学(10次)2、古代中国商贸(隋唐至两宋)(10次)3、城市兴盛(辽宋夏金元)(8次)4、宋元时期农业的发展(7次)5、经济重心南移(辽宋夏金元)(5次)6、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宋元)(5次)7、王安石变法(5次)8、民族交融(元朝)(5次)9、门第观念淡化(辽宋夏金元)(4次)10、三大发明的成熟(4次)11、地方行政制度(宋朝)(4次)12、科举制(宋朝)(4次)13、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4次)14、海外贸易繁荣(辽宋夏金元)(3次)15、城市打破时空限制(3次)16、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财政)(3次)17、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宋朝)
(3次)18、中国古代教化的历程(宋朝)(3次)19、南北面官制(3次)20、古代中国商贸(元明清)(3次)2020—2024近5年宋元时期高考真题汇编与考点梳理※关于分封制(1)封邦建国(2)分权体制(3)授土授民(4)逐层分封(5)贵族政治(6)武装移民(7)开发边疆,扩大疆域(8)文化交流,文化认同(9)封王子弟,长期存在(10)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基础(11)分封制瓦解(表现、原因)(12)诸侯国文化本地化问题(2011年新课标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021·全国乙卷·25)表1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单位:户据表1可知,在此期间()A.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B.豪强大族势力没落C.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D.个体农耕经济衰退(2023·全国高考甲卷·25)在中国古代,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状况、国家政策、灾害以及战乱,都会对人口的区域布局产生影响。图3显示了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兼并程度B.经济发展水平C.人口自然增长D.移民流入数量高考虽然考的是考纲与课标所要求的考点,但是,考点的知识含量远远超出教材的范畴。从历史试题的长期趋势看,高考强调:还原历史的完整性、变迁的连续性,一个国家、民族、区域的历史特色往往是一代一代积累的政治智慧、思想智慧、观念形态、生产进步等等。命题者基本为大学历史学术专家,对考纲、课标与教材不足的纠正、引导与深化。
对于命题者而言,选择哪些知识点作为考查内容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从何种角度对历史进行审视和解读。——徐奉先基本结论(二)重视历史教材的研读(1)耕作方式的进步(2)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化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结构以农耕经济为主、手工业和商业为辅。在农业结构中,又以粮食种植业为主,桑、麻、棉、茶等经济作物种植业为辅。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结构布局不断地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提高。(3)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4)手工业领先与民族交融(5)民众生活的富足(6)人口的增长与变化(7)作物引入与南北交流(1)出现商业革命①市场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②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③海外贸易更加兴盛;④都市商业繁盛,新兴的工商业市镇大量出现.⑤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⑥海外贸易发达。(2)经济制度的变革
宋代出现了多方面的经济制度变革,如土地私有制和租佃制进一步发展、城市管理确立街市制、推行商税制和间接专卖制、鼓励海外贸易等。这些变革促进了商品经济的逐渐活跃,为宋代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3)经济重心南移
宋元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基本完成,江南取代汉唐时期的中原成为新的经济重心地区。这一变化反映了经济发展和财富分布的不均衡性。大运河问题。大运河的深远影响1、政治方面:运河的开通有效地减少了区域分割和地方主义等问题的出现,运河沟通南北,成为维系中央集权和中国统一局面的政治纽带。2、经济方面:(1)便利了南北交通运输。大运河是连接五大水系的交通大动脉,南北商品流通更加便捷(2)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运河区域的水利田获得大幅度扩展;南北方农作物品种的交流促进了南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3)促进了运河区域城市和商业的繁荣。运河两岸城市商业气息浓厚,商业人口大增,呈现从业而聚、活动频繁的特点3、文化方面:大运河的修建加速了南北方的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南方水乡文化传入北方,北方文化传入南方,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促进了中华文化的繁荣,也促进了民族大团结4、水利方面:大运河的开通使我国形成了一个贯通南北的大水网,京杭大运河的开通表明中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世界,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宋朝的社会变化及原因。(1)三大变化(2)变化原因①政治原因:唐末五代以来,社会经历了剧烈的变动,门阀士族制度逐渐走向衰亡。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得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削弱了士族制度的政治基础。同时,唐末五代战争打击了腐朽的士族制度,加速了士族制度的衰落。②政策原因:政府对土地买卖基本不加干涉,促进了土地私有制迅速发展,土地流动性增强,导致贱民阶层、奴婢的流动加快,进而促使奴婢地位的提高。③经济原因: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经济繁荣程度超过了以往各代。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包括隋唐时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宋代多方面的经济制度变革,如土地私有制和租佃制进一步发展、城市管理确立街市制、推行商税制和间接专卖制、鼓励海外贸易等。宋代经济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工商业领域形成了官民共利的机制和观念,商税收入和禁榷课利成为国家财政中与农业税并驾齐驱,并逐渐超过农业税的重要支柱。※重视租佃关系宋代理学(1)主要特点①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宋代理学家通过改造传统儒学,将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转变为哲学理论体系,使儒学哲理化。②对伦理道德的强调: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上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贯穿于理学的本体论、人性论、修养论等方面。③吸收佛、道思想:宋明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形而上学思想,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2)宋代理学的影响宋元时期文化的特点及原因。(1)特点①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且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如三大发明。②文化高度繁荣,是我国封建文化的高峰。③汉族和少数民族互相交融,使宋元文化丰富多彩。④市民气息浓厚。⑤少数民族同汉族文化进一步交融的同时,保留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而各有特色。(2)原因①政治稳定与民族融合:②经济发展:③科技进步:④对外交流增加:⑤社会阶层变化。宋朝社会的平民阶层的兴起(1)官僚集团的平民化趋势(2)地方乡绅的平民化趋势(3)经济关系的非特权化趋势(4)儒学思想的世俗化趋势(5)文化艺术的平民化趋势要仔细分析每个学习专题的重点内容、核心概念和关键问题重点内容:每个单元、课的标题就是重点内容。核心概念:把对标题进行解释的内容所及的概念确定为核心概念。关键问题:把对标题进行的解释的内容转变为问句就成为关键问题9/27/20241.19改变世界面貌的工业革命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重点内容:改变世界面貌的工业革命核心概念: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关键问题:工业革命给社会生产力带来了哪些发展
工业革命引起生产关系发生了哪些深刻变化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有哪些深远影响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有哪些深远影响。9/27/2024(2022·全国乙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据《后汉书》等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姓名
任职地
事迹刘陵安成(今属江西)先时多虎,百姓患之,皆徙他县。陵之官,修德政,逾月,虎悉出界去,民皆还之。法雄南郡(今属湖北)(郡)多虎狼之暴,前太守赏募张捕,反为所害者甚众。雄乃移书属县曰:“凡虎狼之在山林,犹人民之居城市。古者至化之世,猛兽不扰。皆由因信宽泽,仁及飞(禽)走(兽)…其毁坏槛阱,不得妄捕山林。”是后虎害短消息,人以获安。刘平全椒(今属安徽)县多虎为害,平到修政,选进儒良,黜贪残,视事三月,虎皆渡江而去。童恢不其(今属山东)民尝为虎所害,乃设槛捕之,生获二虎。恢闻而出,咒虎曰:“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汝若是杀人者,当垂头服罪;自知非者,当号呼称冤。”一虎低头闭目,状如震惧,即时杀之。其一视恢呜吼,踊跃自奋,遂令放释。吏人为之歌颂。史料解读之良吏事迹:刘陵“修德政”,“虎悉出界去,民皆还之”。法雄“恩信宽泽,仁及飞(禽)走(兽)”,“虎害稍息,人以获安”。刘平“选进儒良,黜贪残”,“虎皆渡江而去”。童恢“生获二虎”,“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吏人为之歌颂”。(2018·全国3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表4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上上(圣人)上中(仁人)上下(智人)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愚人)尧、舜周文王孔子孟子屈原荀子子贡范蠡廉颇老子商鞅韩非齐恒公吕不韦荆轲秦始皇李斯陈胜宋襄公夏桀商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4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25、(2015年Ⅱ卷)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史料实证(4-3):“能够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利用史料;在评述历史时,能够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取舍;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史料对所探究问题进行论述;能够符合规范地引用史料”。历史解释(4-4):“能够在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时,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试验证以往的说法或提出新解释;能够在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全面、客观地论述和现实问题”。家国情怀(5-4):“能够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学生答题路径2018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4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2年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019年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教材知识体系路径:汉代儒学、汉代社会基层治理高考试题演变路径:2018全国III卷42题、2015年Ⅱ卷25题学科核心素养路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生答题规范路径:2019年42题
试题的路径观察历史学科关键能力(1)德——立德树人为国选人育人(2)能——学科能力3大类9项能力(3)养——核心素养五大学科素养(4)基——基础知识学科核心知识高考命题“德能养基”核心价值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必备知识考什么:四层为什么考:一核怎么考:四翼高考评价体系
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主要原则
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2.以课程目标(学业质量)为标准3.以内容要求(必备知识)为依托4.以新情境下问题解决(关键能力)为重心
关键能力的考查路径
1.创设真实情境2.增加试题开放程度3.凸显对思维过程的评价4.改进评分方法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海南2011年高考历史卷第28题(12分)材料一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这即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启蒙运动——卢梭思想的价值及不足
材料二“人民主权的原则……是无可争议的”,但“主权只是一个有限的和相对的存在”。“如果你确信人民主权不受限制,你就等于随意创造并向人类社会抛出了一个本身过度强大的权力,不管它落到什么人手里,它必定构成一项罪恶。”18世纪英国政治理论家伯克说:“我相信,如果卢梭还活着,在他短暂的神志清明时刻,一旦看到他的思想引起那么疯狂的实践后果(指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专政”),他一定会吓昏过去。”——摘自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人民主权思想的主要内容。(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法国大革命的史实,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评价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8分)(1)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人民主权思想的主要内容。(4分)
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人民;人民主权至高无上,不可分割、转让与代表;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个人服从公共意志。(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法国大革命的史实,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评价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8分)
理论上:否定了君权神授和君主主权理论;启蒙了民主平等思想。“人民主权”概念具有模糊性和抽象性,有时可能导致对个人自由权利的侵犯;在近现代,直接民主不具有全面实施的可行性。(5分)实践上: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思想来源,但雅各宾派专政过激的一面也与之有密切关系。(3分)
海南2013年高考历史卷第32题:(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卢梭出身于手工业者家庭,是启蒙思想家中最激进的一位。“到大革命爆发,卢梭更是被激进派奉为祖师,罗伯斯比尔把他的《社会契约论》当做圣经天天诵读”。“各个派别的政治活动家也往往引用他的片言只语为自己辩护”。拿破仑曾说: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革命。革命期间,他的雕像摆放在国民议会大厅。在法国大革命以后的100多年间,卢梭的思想还继续鼓舞或推动了不少国家或民族进行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摘编自王养冲、王令愉《法国大革命》等启蒙运动——卢梭思想的价值及不材料二法国大革命的亲历者贡斯当在反思大革命时指出:“卢梭珍爱一切自由的理论,却为所有的暴政提供了借口。”当代英国学者哈耶克分析道:“法国大革命曾经试图为增进个人的权利而树立法治,但其目标并未实现,原因在于大革命的一种致命信念,即既然所有的权力都已置于人民手中,一切用以防止权力滥用的保障措施也就不再必要了。”英国哲学家罗素甚至认为,“希特勒是卢梭的一个结果”。也有论者批评他是典型的政治理想主义者。
——摘编自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对卢梭的不同评价及其理由。(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卢梭评价存在不同观点的原因(4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对卢梭的不同评价及其理由。(8分)赞赏卢梭:崇尚自由平等,反映时代要求;具有平民色彩;为法国革命提供理论武器,推动大革命爆发;对后世影响巨大。(6分)批评卢梭:理论缺陷易导致暴政;理论过于理想化。(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卢梭评价存在不同观点的原因(4分)
时代不同;立场不同;分析方法不同;占有资料不同。(4分)(2007·宁夏·高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牛顿的《原理》被公认为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
——摘自《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材料二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1)牛顿说:“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生活的时代特征,并列举两位影响了牛顿的“巨人”。(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1)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启蒙思想兴起与传播,近代科学不断取得进展。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尔、巴罗。(2)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并确立了相关学科的科学体系和科学的研究与思维方法;为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树立了楷模;推动了启蒙运动。机械决定论对启蒙思想及某些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材料
与彻底的革命性和理想远景的强烈渲染而著称的法国启蒙运动不同,英国启蒙思潮则显得温和,带有其特有的经验论色彩,而其后的德国启蒙运动则更着力于弘扬其民族精神,对整体性和内在精神因素要更为关切;同样,也可以更好地解释为什么同为启蒙理想的组成要素或具体体现形态,彼此之间并不遵循同一种逻辑,也往往相互冲突,因为不同阶层所诉求的目标必然相互差异,作为思想代表的思想家由于其立场、出发点不同,所借鉴利用的资源不同,便会提出不同的主张。——摘编自储昭华《启蒙的自主性与明清思想的定性》在美国启蒙思想的文化思想中,最重要的是实用。实用主义是美国启蒙思想的核心理念,它要求人们用实践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强调实证主义和实践主义,注重现实世界的经验和技术。6.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JJF(陕) 070-2021 螺纹深度规校准规范
- JJF(陕) 021-2020 万用量规校准规范
- 幼儿园小班探索未来的活动计划
- 《信用证种类》课件
- 社团活动的数字化转型探索计划
- 护理部患者安全管理措施计划
- 班级自主管理的实施案例研究计划
- 少先队大队委员竞选讲义模板
- 《设备的开孔和附》课件
- 《酒店企业文化培训》课件
- 未来当兵职业生涯规划书
- 带状疱疹中医护理
- BOSS GT-6效果处理器中文说明书
- 网络安全培训
- 期末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含答案)
- 【事业单位考试真题】《综合基础知识》必看考点《刑法》(2021年版)(附答案解析)
- 2025蛇年元旦蛇年新年晚会模板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成长赛道
- 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名师备课系列(统编版2024)
-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八年级化学全一册全套教案
-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单元整体分析+课时公开课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