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卷带答案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卷带答案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卷带答案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卷带答案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卷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题一、单选题1.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刻舟求剑 B.凿壁偷光 C.死灰复燃 D.掩耳盗铃2.下列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金刚石、加碘食盐、冰水B.水银、干冰、空气C.铜、氯气、石油D.硫、液态氧、碘酒3.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3Fe:3个铁元素 B.Ca+2:1个钙离子C.2H:2个氢分子 D.2O2﹣:2个氧离子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C.相同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D.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氧原子5.“人造空气”含有21%的氧气、78%的氮气和0.7%的二氧化碳及其他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多B.21%和78%指的是气体物质的质量分数C.该“人造空气”的主要成分都不是空气污染物D.“人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于正常空气中的含量6.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A.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B.1mL水和1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mL,说明了分子之间有间隔C.水蒸发变为水蒸气,水分子体积变大D.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二氧化锰可使氯酸钾产生更多的氧气B.液态空气可以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氮气和氧气C.为了便于运输,把氧气溶于水制成液氧并贮存于蓝色钢瓶中D.二氧化锰可使过氧化氢溶液在不需要加热的条件下迅速产生氧气8.下列几种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铁丝燃烧:B.甲烷燃烧:C.镁条燃烧:D.红磷燃烧:9.下列图像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用等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B.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C.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D.水通电,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A.A B.B C.C D.D10.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核电荷数为114的原子,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9,则该原子的电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是()A.175 B.289 C.403 D.22811.为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C.该变化中共涉及三种物质 D.该变化中原子不可分12.下列有关绿原酸(C16H18O9)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绿原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绿原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C.绿原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绿原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13.下列有关绿原酸(C16H18O9)的说法,正确的是A.绿原酸由3种元素组成 B.绿原酸由43个原子构成C.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54g D.绿原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14.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湿衣晾干B.食盐水的蒸发C.灯泡通电发光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15.以下物质的用途主要和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用稀硫酸除铁锈C.氦气用于填充气球D.用水做制冷剂16.在实验室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不准在实验室内嬉戏打闹、但可以大声谈论B.为了便于观察,可用手接触药品,直接闻药品气味,但严禁品尝药品C.取用液体药品时,要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放回原处时标签向外D.切忌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17.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的常见方法,下列推理和归纳合理的是A.H2、CO都是可燃性气体,所以点燃前必须验纯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C.质子、中子和电子存在于原子中,则所有原子中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D.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1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塞紧橡胶塞B.铁丝在O2中燃烧C.闻气体的气味D.过滤19.已知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下列关于钠元素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B.钠元素为非金属元素C.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1D.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0.形成化学基本观念,是化学学习的目的之一,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结构观:氦原子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B.微粒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分类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属于氧化物D.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21.下列关于“物质--用途--性质”的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活性炭--水的净化--吸附性B.氮气--食品防腐--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C.氧气--火箭发射--可燃性D.稀有气体--霓虹灯--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22.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A.Al2O3—碱性氧化物 B.CuSO4∙5H2O—混合物C.Cu2(OH)2CO3—盐 D.ClO2—过氧化物23.下列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氧化镁MgCl B.一氧化碳Co C.二氧化硅SiO2 D.氧化铁FeO二、填空题24.请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填序号)。①空气;②二氧化硫;③氧气;④硫粉;⑤高锰酸钾;⑥水银;⑦海水;⑧冰水混合物;⑨过氧化氢溶液;⑩二氧化锰。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2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12号元素的元素名称为________,O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2)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的元素属于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9号元素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________(填“阳离子”或“阴离子”);(3)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________族;(4)由图可知,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的递变规律是________。26.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1)A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__,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填字母)。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2)在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的______作用,写出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一点具体做法___________。27.回答:(1)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______;(2)17号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3)下列图中微粒共表示______种元素,其中与氯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填序号)。(4)写出原子序数为1、7、17三种元素所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5)通过分析,同一横行元素之间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如:①从左到右,由金属元素逐渐向非金属元素过渡;②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③______(任写一条)。28.洁净的空气对动植物非常重要。(1)下列做法能改善空气质量的是(填序号)。A.积极植树造林 B.鼓励私家车出行 C.减少燃放烟花爆竹(2)大气中的臭氧(O3)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①臭氧属于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②臭氧还可用于除去甲醛(HCHO),反应的生成物为二氧化碳、水和氧气。下图为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在方框内补全相应的微粒图示_______。三、实验题29.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a管与b管中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2)实验B集气瓶内装满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C通过______________现象,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结论,若小于1/5,则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条原因)(4)实验D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____作用,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观察到导气管口气泡_____________,再开始收集。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3)写出用B装置和适当药品制取气体(O2除外)的一个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31.“百合”中含有秋水仙碱,其化学式为(C22H25NO6),它治疗痛风病有一定的疗效,但它有一定的毒性,慎用。(1)秋水仙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秋水仙碱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结果精确到0.1%)。参考答案1.C【详解】A、刻舟求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凿壁偷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死灰复燃,过程中涉及燃烧,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掩耳盗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2.B【详解】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加碘食盐是由氯化钠和碘酸钾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B、水银是汞的俗称,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C、铜是由铜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氯气是由氯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石油是由汽油、柴油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D、硫是由硫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液态氧是液态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碘酒是由碘、酒精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选B。3.D【详解】A、3Fe表示的是3个铁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错误;B、一个钙离子表示为Ca2+,故错误;C、2H表示的是2个氢原子,故错误;D、2O2﹣表示的是2个氧离子,故正确。故选D。4.A【详解】A、一个电子的质量是一个质子质量的,可以忽略不计,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A正确;B、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质子所带的正电荷和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刚好抵消,B错误;C、相同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例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也可以构成臭氧分子,C错误;D、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氧分子,D错误;故选A。5.C【详解】A、“人造空气”含有21%的氧气、78%的氮气和0.7%的二氧化碳及其他物质,故含量最多的是氮气,错误;B、21%和78%指的是气体物质的体积分数,错误;C、该“人造空气”的主要成分都不是空气污染物,正确;D、正常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0.03%,故“人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于正常空气中的含量,错误。故选C。6.C【详解】A、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B、1mL水和1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C、水蒸发变为水蒸气,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分子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不正确;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中含有的香味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的香味,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7.D【详解】A、加入二氧化锰可使氯酸钾分解速率加快,但不能增加氧气的质量,故错误;B、工业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利用液态氮、液态氧的沸点不同加以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C、为了便于运输,把氧气加大压强制成液氧并贮存于蓝色钢瓶中,而不是将氧气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故题目说法错误;D、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可使过氧化氢溶液在不需要加热的条件下迅速产生氧气,正确;故选:D。8.B【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故选项错误;B.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正确,故选项正确;C.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氧化镁表示为MgO,正确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故选项错误;D.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化学方程式配平不正确,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故选项错误。故选B。9.B【详解】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有无催化剂只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量,所以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应该相等,故错误;B、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正确;C、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错误;D、水通电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错误。故选B。10.B【详解】因为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由题意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4,故其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114;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由题意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9,则中子数=289﹣114=175;则该原子的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和为175+114=289。故选:B。11.D【详解】A、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不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B、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不属于分解反应,故B错误;C、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变化中共涉及四种物质,故C错误;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故D正确。故选D。12.B【详解】A、绿原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B、绿原酸是由绿原酸分子构成的,绿原酸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C、绿原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18):(16×9)=32:3:24,绿原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D、绿原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8):(16×9)=1:8,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13.A【详解】A、绿原酸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A正确;B、绿原酸由绿原酸分子构成,1个绿原酸分子由43个原子构成,B错误;C、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54,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C错误;D、绿原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错误。故选A。14.D【详解】A、湿衣晾干,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食盐水的蒸发,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灯泡通电发光,只是能量的转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四氧化三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15.B【详解】A、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用稀硫酸除铁锈,是利用了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C、氦气用于填充气球,是利用了氦气密度小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用水做制冷剂,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16.C【详解】试题分析:A.不准在实验室内嬉戏打闹、但可以大声谈论,是错误的叙述;B.为了便于观察,可用手接触药品,直接闻药品气味,但严禁品尝药品,是错误的叙述,会造成中毒或腐蚀手的现象;C.取用液体药品时,要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放回原处时标签向外,是正确的叙述;D.切忌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是错误的叙述,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会造成实货现象;E.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一半,是错误的叙述,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三分之一;故答案选择C考点:仪器的使用和操作17.A【详解】A、可燃性气体不纯,点燃会发生爆炸,则H2、CO都是可燃性气体,所以点燃前必须验纯,故A正确;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是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也可能物质没有参加反应,故B不正确;C、质子、中子和电子存在于原子中,但是氢原子不含中子,故C不正确;D、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有发光、放热的现象,但是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故D不正确。故选A。18.C【详解】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铁丝在O2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集气瓶的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所示装置错误。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尖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19.A【分析】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详解】A.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选项说法正确。

B.钠元素带“金”字旁,所以为金属元素,选项说法错误。C.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最外层电子数为1,选项说法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是11,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20.A【详解】A、虽然氦原子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是化学性质不相同,氦原子的化学性质很稳定,而镁原子的化学性质很活泼,错误;B、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正确;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属于氧化物,正确;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正确。故选A。【点睛】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21.C【详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与异味,可用于水的净化,故选项正确;B、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可用于食品防腐,故选项正确;C、氧气被用作火箭发射,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故选项错误;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霓虹灯,故选项正确。故选C。22.C【详解】A、Al2O3是两性氧化物,与酸、碱都能反应,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CuSO4•5H2O为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Cu2(OH)2CO3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D、Cl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属于氧化物,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23.C【详解】A、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氧元素的符号为O,化合价是﹣2价,氧化镁的化学式是MgO,故A错误;B、一氧化碳的化学式是CO,氧的符号要大写,故B错误;C、二氧化硅的化学式是SiO2,书写正确,故C正确;D、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氧化铁的化学式是Fe2O3,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理解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在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不为零,但是代数和为零.24.

①⑦⑨

③④⑥

②⑤⑧⑩【详解】①空气含有氮气、氧气等,属于混合物;②二氧化硫属于化合物;③氧气属于单质;④硫粉属于单质;⑤高锰酸钾属于化合物;⑥水银属于单质;⑦海水含有水、氯化钠等,属于混合物;⑧冰水混合物只含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⑨过氧化氢溶液含水和过氧化氢,属于混合物;⑩二氧化锰属于化合物。故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①⑦⑨;属于单质的是:③④⑥;属于化合物的是:②⑤⑧⑩。25.(1)

镁(镁元素)

16.00(2)

金属

得到

阴离子(3)ⅦA(4)从左到右,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逐渐增加【分析】(1)由元素周期表一格的信息可知,12号元素为镁元素;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O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故填:镁(镁元素);16.00;(2)由元素周期表一格的信息可知,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的元素为钠元素,元素名称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9号元素为氟元素,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9,则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故填:金属;得到;阴离子;(3)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所在的主族数,周期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7,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所以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ⅦA,故填:ⅦA;(4)由图可知,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的递变规律是从左到右,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逐渐增加,故填:从左到右,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逐渐增加。26.

明矾

过滤

AC

吸附

洗(或淘)米水浇花等【详解】(1)静置过程中加入明矾可以加速悬浮物质的沉降,故填:明矾;得到固体和液体的操作是过滤,故填:过滤;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可能有: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等,故选AC;(2)活性炭疏松多孔的结构使其具有吸附性,故填:吸附;节约用水的措施常见的有:一水多用,具体措施为:洗(或淘)米水浇花,故填:洗(或淘)米水浇花。27.(1)元素周期表(2)得到(3)

D(4)NH4Cl(5)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解析】(1)门捷列夫发现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2)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17号元素为氯元素,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容易得到电子形成氯离子;(3)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故根据图示可知图中微粒共表示三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故与氯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D;(4)1号元素为氢元素,7号元素为氮元素,17号元素为氯元素,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铵,化学式为NH4Cl;(5)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28.(1)AC(2)

单质

【解析】(1)A、积极植树造林,能减少空气污染物,能改善空气质量,故A正确;B、私家车越多,燃烧的化石燃料越多,生成的微小颗粒物越多,会导致空气污染更严重,故B错误;C、减少燃放烟花爆竹,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能改善空气质量,故C正确;故选AC;(2)①臭氧只由氧元素组成,属于单质;②臭氧还可用于除去甲醛(HCHO),反应的生成物为二氧化碳、水和氧气,图示为反应前后分子种类的示意图,反应前为甲醛分子和臭氧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