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天津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_第1页
2021-2022学年天津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_第2页
2021-2022学年天津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_第3页
2021-2022学年天津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_第4页
2021-2022学年天津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本卷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12分)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家猪和野猪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其发病率和致死率高达100%。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B.病毒是不含细胞结构的生物C.病毒可在内环境中完成增殖D.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22分)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以下对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统一性的表述,不正确A.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B.DNA是它们的遗传物质C.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D.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细胞增殖32分)经测定,某条肽链其分子式是C21HxOyN4S2。已知该肽链是由下列氨基酸中的几种为原料合成的,苯丙氨酸(C9H11O2N)、天冬氨酸(C4H7O4N)、丙氨酸(C3H7O2N)、亮氨酸(C6H13O2N)、半胱氨酸(C3H7O2NS)。下列有关该多肽链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肽链是四肽化合物B.水解后能产生3种氨基酸C.氢原子数和氧原子数分别是30和5D.在核糖体上形成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5442分)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构成生物膜的化合物有多种,但是其功能主要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B.核糖体是所有细胞生物共有的细胞器,间接体现了蛋白质的重要作用C.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需要的原料有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D.蛋白质可以行使催化、信息传递、防御、运输等多种功能52分)蛋白质和DNA是两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下列对两者共性的概括,不正确的是()A.组成元素含有C、H、O、NB.由相应的基本结构单位构成C.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D.体内合成时需要模板、能量和酶62分)研究发现,内皮素分布不均是造成色斑的主要原因。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可以和黑色素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这为美容研究机构带来了福音。分析可知,上述材料体现了细胞膜的哪种功能()A.细胞膜中磷脂含量越高,功能越复杂B.细胞膜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D.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为磷脂和蛋白质72分)某油料植物的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与糖类相比,脂肪是更为良好的储能物质B.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氮和碳元素C.11d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须提供光照D.若适当降低温度,干重的减少速度将会下降82分)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功能以及分布的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核:双层膜,是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表达的场所B.线粒体:双层膜,完成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与ATP的合成C.高尔基体:主要完成对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包装以及发送D.中心体:分布在动物与高等植物细胞中,与有丝分裂有关92分)关于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和核仁周期性地消失和重现B.蛋白质合成活跃的细胞,核仁代谢活动旺盛C.许多对基因表达有调控作用的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内D.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减小,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102分)ATP是细胞内流通着的“能量货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ATP与ADP的相互转化速度较快B.在叶绿体中,ATP的运动方向由叶绿体的基质到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C.ATP合成酶只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中D.ATP的A代表腺嘌呤,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团112分)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种酶可以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低温条件下酶活性降低的原因是低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D.酶既可以是某种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也可能是另一个酶促反应中的反应物122分)图甲是人的红细胞长时间处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体积(V)与初始体积(V0)之比的变化曲线;图乙是某植物细胞在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正确A.据图甲可知,用50mmol•L﹣1NaCl溶液处理人红细胞后,再经离心处理可分离出细胞核B.据图甲可知,若病人输液用到生理盐水,其最佳浓度约为150mmol•L﹣1C.分析图乙可知,A点时细胞失水量最大,此时细胞吸水能力最小D.分析图乙可知,B点时液泡体积和细胞液浓度均恢复到O点时的状态132分)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A.细胞外葡萄糖浓度变化会影响K+通道结构的改变B.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属于协助扩散C.K+和Ca2+通过通道蛋白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D.Ca2+内流促进胰岛素以自由扩散方式释放142分)关于酶及其特性的实验设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验证酶的专一性,可利用淀粉酶、淀粉、蔗糖和碘液等设计对照实验进行验证B.验证酶的高效性,可通过设置自身对照,比较盛有H2O2的试管中加入H2O2酶前后,H2O2分解速率的变化来进行验证C.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简要流程可以是:将酶加入各组试管→调节各试管酶液的pH→向各试管加入底物→混匀并进行保温→观察结果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利用淀粉酶、淀粉和斐林试剂等设计实验进行探究152分)甲、乙、丙三图都表示细胞呼吸强度与O2浓度的关系(呼吸底物为葡萄糖)。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甲可表示人体的成熟血红细胞的呼吸情况B.图乙中当O2浓度达到M点以后,由于受到呼吸酶等因素的限制,CO2释放量不再继续增加C.图丙中YZ:ZX=4:1,则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4倍D.图丙中无氧呼吸消失点对应的O2浓度是I;O2应调节到H浓度,更有利于蔬菜的储存162分)将某绿色盆栽植物置于密闭容器内暗处理后,测得容器内CO2和O2浓度相等(气体含量相对值为1在天气晴朗时的早6时移至阳光下,日落后移到暗室中继续测量两种气体的相对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对此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在9~16时之间,光合速率>呼吸速率,O2浓度不断上升B.只有在8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C.该植物体内17时的有机物积累量小于19时的有机物积累量D.该植物从20时开始进行无氧呼吸172分)为了研究解番茄的生理特征,某兴趣小组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宜的温度(25℃)下,测定番茄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CO2吸收或释放速率,结果如下表。据表分析,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k1x)光饱和时光照强度(k1x)光饱和时CO2吸收速率(mg•100cm﹣2叶•h﹣1)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速率(mg•100cm﹣2叶•h﹣1)39328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CO2吸收速率或释放速率B.当光照强度超过9klx时,限制番茄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CO2浓度C.当光照强度为9k1x时,番茄的根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D.当光照强度为9klx时,番茄产生的O2的量为40mg•100cm﹣2叶•h﹣1182分)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提高了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B.高度分化的细胞全能性很高,通常不再具有分裂能力C.细胞死亡都是由基因决定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D.多细胞生物体的衰老过程,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192分)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间期,染色体复制完成后,其数量达到16条B.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姐妹染色单体组成C.在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板上D.在后期,每对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并移向细胞两极202分)科学家在研究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周期时,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15NTdR用32P标记尿嘧啶核糖核苷酸(32PUdR把两种核苷酸被细胞利用的速率绘成曲线,如图所示。已知蚕豆有丝分裂周期为20h。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b点时,细胞正在大量合成RNAB.d点时,细胞中DNA含量达到最大值C.c~e阶段,细胞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D.蚕豆有丝分裂周期中分裂期时间不超过6h212分)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B.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C.二者所含的基因组不同D.二者核DNA的复制方式不同222分)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些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可以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实现B.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C.白化病患者毛发偏白是由毛囊中黑色素细胞衰老导致的D.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232分)在动物细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着丝粒位置存有一种SGO蛋白,主要保护将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粘连在一起的粘连蛋白不被水解酶(该水解酶在分裂中期开始大量起作用)破坏,从而保证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正确排列与分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细胞分裂间期,SGO蛋白由核糖体合成并经核孔进入细胞核B.SGO蛋白作用失常,可能产生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子细胞C.SGO蛋白失活、粘连蛋白水解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D.粘连蛋白被完全水解的同时,不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242分)对如图的概念图的理解正确的是()A.甲图中若a、b、c分别表示含有细胞壁、线粒体、中心体的细胞,则阴影处可以表示豌豆B.乙图中若a、b分别表示乳酸菌和支原体,则c表示细菌,d表示原核生物C.丙图中若a表示体液,则b、c、d依次表示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组织液D.丁图中若a表示生态系统,则b、c分别表示种群、群落252分)下列有关同位素示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白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18O,呼出的CO也可能含有18OB.35S标记甲硫氨酸,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与游离的核糖体都可能出现放射性C.将所有染色体的DNA双链均被32P标记的某一肿瘤细胞(2N=64置于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增殖两次形成四个子细胞,其中带有32P标记的细胞有两个D.缺氧时给水稻提供14CO2,体内可以存在14C的转移途径14CO2→14C3→(14CH2O)→14C2H5OH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0分)2610分)下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做几个实验时所列举的部分实验试剂、药品以及观察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组别实验名称试剂和药品观察内容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斐林试剂颜色反应B检测花生种子中的脂肪苏丹Ⅲ染液、50%的酒精溶液等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C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0.3g•mL﹣1的蔗糖溶液等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D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等实验因变量E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二氧化硅、碳酸钙、无水乙醇、层析液等光合色素的种类和颜色(1)在A组实验中,如果有还原糖,可能会观察到的颜色反应是出现。B组实验过程中,50%酒精的作用是,最终会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被染成色的脂肪颗粒。(2)在C组实验过程中可以/不可以)选用绿色的黑藻叶片作为实验材料,进行观察。实验过程中,若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清水,发现细胞却没有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推测原因可能是。(3)在D组实验中,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验CO2,溶液的颜色变化是。此外,本实验中还用到来检测有无酒精生成。(4)在E组实验中,碳酸钙的作用是。层析液分离色素的原理2711分)线粒体是细胞中的“动力工厂”。线粒体的位置在细胞内是高度动态变化的,其数量也会随着细胞代谢状态的改变而发生改变,这些过程是在多种蛋白质的参与下完成的。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该过程中产生CO2的具体场所是。有氧呼吸的发生需要多种酶的参与,线粒体通过的方式增大了内膜表面积,从而增加了相应酶的附着位点。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多的阶段即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该阶段的反应式可表示为:。(2)研究发现,同一细胞的不同部位,线粒体的数量都不尽相同。人体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中,相比其他部位,肠腔侧和基底侧(靠近毛细血管)均含有较多的线粒体,请推测其生理学意义可能是。线粒体并不是随机漂浮于细胞质中,细胞质中有支持他们的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这些网架结构统称为。(3)当线粒体衰老退化后,其膜通透性会发生改变,线粒体中的一些物质会进入细胞质基质中,扰乱细胞内的正常代谢过程。这种衰老退化的线粒体最终会被细胞内的“消化车间”细胞器)分解清除,这一清除过程有其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助于维持的相对稳定,保证细胞代谢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该过程水解产生的小分子有机物有些会进入细胞质基质,重新作为新物质合成的原料,从而避免了。(4)研究发现,细胞中既有衰老退化线粒体的清除过程,也有新线粒体的分裂产生过程。内质网一般与线粒体的分裂有关,过程如图所示:由图分析可知,膜形成细管状结构缠绕线粒体,使线粒体局部收缩,同时募集细胞质中游离的,在收缩部位形成蛋白复合物,不断收缩使线粒体断开。上述线粒体的分裂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289分)某科研小组对某种果树开花坐果期的叶片,进行了光合作用有关指标的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同时,他们还对叶片的呼吸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三者的呼吸速率依次减弱。项目单叶片面积(cm2)总光合色素含量(mg•g﹣1鲜重)气孔导度(mmol•m﹣2•s﹣1)净光合速率(μmol•m﹣2•s﹣1)上部叶片504.160.230.25中部叶片543.600.170.17下部叶片613.21(1)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环节。光反应中,光能被吸收、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中,暗反应可以通过为光反应提供促进这一过程。(2)结合研究结果可知,上部叶片的总光合速率大于下部叶片的总光合速率,据表分析其原因(3)若将上部叶片进行遮光50%处理(其他环境条件与未遮光时相同遮光后净光合速率为0.20μmol•m﹣2•s﹣1,那么,与未遮光时相比,发生在(具体场所)的水的光解过程产生的O2含量会(填“增加”“基本不变”或“减少”)。实验发现,当叶片从黑暗转移到光下,光合速率不是立即达到最高水平,而是逐步上升,即光合诱导现象,这是因为酶活性的增强、气孔导度的增大以及叶绿体中等物质增多的过程都需要一定时间。(4)间歇光是一种人工光源,能够实现极短时间的照光和极短时间的黑暗轮番交替,光和暗的时间均为几十毫秒至几百毫秒。结果发现,用等量的光照射果树叶片,间歇照射比连续照射的效率要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299分)种子萌发是种子从吸胀吸水开始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形态发生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在这些适宜的环境因素下,种子中的胚会逐渐生长发育,完成萌发过程。已知大麦在萌发过程中可以产生α﹣淀粉酶,用GA(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萌发就产生α﹣淀粉酶。为探究上述α﹣淀粉酶产生的相关问题,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试管编号GA溶液(mL)缓冲液(mL)蒸馏水半粒种子①类型及数目实验步骤实验结果②步骤1步骤210不加种子+++25℃保温24h,之后去除种子,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淀粉溶液25℃保温10min,之后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ml碘液,混匀后观察溶液颜色深浅+20带胚种子,10++30去胚种子,10++++40.10.9mL去胚种子,10+++50.20.8mL去胚种子,10++60.30.7mL去胚种子,10+注意:①将完整的种子纵切为两半,每一半均含有胚乳和胚,将其中部分种子进行了去胚处理;②实验结果中“+”越多表示颜色越深。回答下列问题:(1)大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种皮下方的糊粉层细胞会接受到相关信号刺激,进而开启a﹣淀粉酶基因的表达,合成α﹣淀粉酶,加工使之成熟,并分泌到细胞外。上述过程涉及到很多细胞结构的参与,其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是。分泌出细胞的α﹣淀粉酶,一旦接触到胚乳中的淀粉,即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催化其水解成麦芽糖。麦芽糖进一步被相关酶催化水解成两分子,最终被胚利用,用于萌发过程。(2)综合分析试管1、2和3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综合分析试管3、4、5和6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011分)CuSO4常用于纺织品媒染、农业杀虫以及饲料添加剂等,铜是一种重金属污染物,对细胞有丝分裂影响较大,科研人员以有丝分裂指数(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总数×100%)为指标,探究CuSO4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材料用具:蚕豆种子若干,蒸馏水,质量分数分别为0.05g/mL、0.10g/mL、0.20g/mL的CuSO4溶液,卡诺氏液,95%酒精,15%的盐酸,石炭酸,光学显微镜、载玻片,冰箱等:(1)完善下列实验步骤:①根尖培养:选取生长均匀的蚕豆种子在蒸馏水中浸泡1天,置于17℃的培养箱中发根。②分组处理:将蚕豆均分成四组,对照组是将蚕豆移入添加适量蒸馏水的烧杯中;其他组分别移入添加的质量分数为0.05g/mL、0.10g/mL、0.20g/mL的CuSO4溶液烧杯中,继续培养。③根尖固定:分别于24h、48h后,分别剪取0.5~1.0cm长度的根尖,放入(溶液)中2~3天,以达到固定细胞形态的目的,然后用95%的酒精冲洗2次。④装片制作:制作流程依次为(用文字和箭头表示)。⑤镜检及统计: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使视野中同时看到约50个分生区细胞,从而构成一组观察样本,判断每个细胞所处的具体时期,统计并计算该组细胞的。(2)如图是在显微镜下拍摄的大蒜根尖有丝分裂的图像,请按分裂过程进行排序(用字母和箭头表示)。本实验所用材料中的石炭酸可以将染色体染成深色,据此可知,该染色剂是一种(3)结果与结论:部分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处理CuSO4浓度(mol/L)0.000.050.100.20实验结果时间(h)2448244824482448有丝分裂指数/%6.977.516.466.285.845.444.734.27据表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为了统计数据更加科学,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统计时应采取的方法一、选择题(本卷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12分)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家猪和野猪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其发病率和致死率高达100%。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B.病毒是不含细胞结构的生物C.病毒可在内环境中完成增殖D.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分析】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解答】解:A、病毒是非细胞生物,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故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最基础层次,A错误;B、病毒是不含细胞结构的生物,B正确;C、病毒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C错误;D、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考查病毒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等,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难度不大。22分)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以下对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统一性的表述,不正确A.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B.DNA是它们的遗传物质C.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D.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细胞增殖【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比较项目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大小较小较大主要区别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细胞壁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生物膜系统无生物膜系统有生物膜系统细胞质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DNA存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在形式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增殖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可遗传变异方式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解答】解: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的基本支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B、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正确;C、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C正确;D、原核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2分)经测定,某条肽链其分子式是C21HxOyN4S2。已知该肽链是由下列氨基酸中的几种为原料合成的,苯丙氨酸(C9H11O2N)、天冬氨酸(C4H7O4N)、丙氨酸(C3H7O2N)、亮氨酸(C6H13O2N)、半胱氨酸(C3H7O2NS)。下列有关该多肽链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肽链是四肽化合物B.水解后能产生3种氨基酸C.氢原子数和氧原子数分别是30和5D.在核糖体上形成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54【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化合物是由四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其中含有两个S,因此含有两个半胱氨酸(C3H7O2NS因此因此该化合物中含有三种氨基酸,分别是苯丙氨酸(C9H11O2N)、亮氨酸(C6H13O2N)、半胱氨酸(C3H7O2NS由于该化合物是由苯丙氨酸(C9H11O2N)、一个亮氨酸(C6H13O2N)、两个半胱氨酸(C3H7O2NS)形成,因此分子式是C21H32O5N4S2.【解答】解:A、分析题干信息可知,题干中给出的几种氨基酸都只含有一个N,因此分子式是C21HxOyN4S2的多肽是由4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四肽,A正确;B、该化合物中含有2个S,因此分子式是C21HxOyN4S2的多肽中含有2个半胱氨酸(C3H7O2NS所以该四肽化合物水解产生的氨基酸是3种,B正确;C、该化合物中H原子数和O原子数分别是32和5,C错误;D、四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形成了3分子水,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8×3=54,D正确。故选:C。【点评】对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理解,并应用原则守恒进行简单计算是本题考查的重点.42分)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构成生物膜的化合物有多种,但是其功能主要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B.核糖体是所有细胞生物共有的细胞器,间接体现了蛋白质的重要作用C.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需要的原料有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D.蛋白质可以行使催化、信息传递、防御、运输等多种功能【分析】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结构蛋白(如血红蛋白)、催化功能(如蛋白质类的酶)、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调节功能(如胰岛素)、免疫功能(如抗体)等。【解答】解:A、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生物膜的功能主要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A正确;B、核糖体是所有细胞生物共有的细胞器,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因此间接体现了蛋白质的重要作用,B正确;C、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可以形成RNA和蛋白质,因此需要的原料有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不需要脱氧核苷酸,C错误;D、蛋白质可以行使催化(如蛋白质类的酶)、信息传递(如胰岛素)、防御(如抗体)、运输(如载体蛋白)等多种功能,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功能,要求考生识记蛋白质的合成场所、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蛋白质的功能等相关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52分)蛋白质和DNA是两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下列对两者共性的概括,不正确的是()A.组成元素含有C、H、O、NB.由相应的基本结构单位构成C.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D.体内合成时需要模板、能量和酶【分析】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等,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一条或几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的蛋白质。D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DNA分子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解答】解:A、DNA和蛋白质都含有C、H、O、N元素,A正确;B、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B正确;C、DNA分子一般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蛋白质结构具有多样性,C错误;D、DNA合成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等,需要能量,蛋白质合成以mRNA为模板,也需要酶和能量,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DNA、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DNA复制和翻译过程的条件,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62分)研究发现,内皮素分布不均是造成色斑的主要原因。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可以和黑色素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这为美容研究机构带来了福音。分析可知,上述材料体现了细胞膜的哪种功能()A.细胞膜中磷脂含量越高,功能越复杂B.细胞膜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D.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为磷脂和蛋白质【分析】1、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2、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细胞间直接接触(如精卵结合)、化学物质的传递(如激素的调节)和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解答】解:A、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所以细胞膜中蛋白质含量越高,功能越复杂,A错BCD、根据题干信息“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可以和黑色素细胞膜的受体结构,使内皮素失去作用”,可知内皮素只有与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并与相应的信号分子结合来完成信息传递的过程,属于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难度不大。72分)某油料植物的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与糖类相比,脂肪是更为良好的储能物质B.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氮和碳元素C.11d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须提供光照D.若适当降低温度,干重的减少速度将会下降【分析】1、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2、温度能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细胞呼吸速率。【解答】解:A、与糖类相比,脂肪中H的比例高,氧化分解时释放的能量多,故适宜于作为储能物质,A正确;B、油料作物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脂肪要转变成糖类;组成这两种物质的分子的最大差异是糖类比脂肪中含的氧元素多,所以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氧元素,B错误;C、11d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须提供光照,使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C正确;D、降低温度会降低酶的活性,导致细胞呼吸速率减慢,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因此干重的减少速度将会下降,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检测脂肪实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检测脂肪实验的原理;识记光合作用的实质;识记影响细胞呼吸速率的因素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82分)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功能以及分布的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核:双层膜,是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表达的场所B.线粒体:双层膜,完成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与ATP的合成C.高尔基体:主要完成对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包装以及发送D.中心体:分布在动物与高等植物细胞中,与有丝分裂有关【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细胞器分布形态结构线粒体动植物细胞双层膜结构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植物叶肉细胞双层膜结构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核糖体动植物细胞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液泡成熟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解答】解:A、细胞核具有双层膜,是遗传物质储存的场所,而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其中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但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A错误;B、线粒体具有双层膜,但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的是丙酮酸,B错误;C、高尔基体主要完成对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包装以及发送,C正确;D、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识记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92分)关于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和核仁周期性地消失和重现B.蛋白质合成活跃的细胞,核仁代谢活动旺盛C.许多对基因表达有调控作用的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内D.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减小,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解答】解:A、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和核仁周期性地消失和重现,前期消失,末期重建,A正确;B、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因此蛋白质合成活跃的细胞,核仁代谢活动旺盛,B正确;C、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如许多对基因表达有调控作用的蛋白质在细胞质合成,经核孔进入细胞核,C正确;D、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核的结构组成,掌握各组成结构的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难度不大。102分)ATP是细胞内流通着的“能量货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ATP与ADP的相互转化速度较快B.在叶绿体中,ATP的运动方向由叶绿体的基质到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C.ATP合成酶只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中D.ATP的A代表腺嘌呤,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团【分析】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又叫腺苷三磷酸。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但是细胞对于ATP的需要量很大,ATP与ADP在细胞内不停地转化,保证了细胞对于ATP的大量需求。ATP合成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合成ATP需要的能量来自光能,呼吸作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化学能。【解答】解:A、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消耗的能量多,ATP与ADP相互转化的速度快,A正确;B、在叶绿体中,光反应合成ATP,暗反应合成ATP的运动方向由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的基质,B错误;C、ATP合成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中,C错误;D、ATP的A代表腺苷,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团,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ATP的结构特点,掌握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12分)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种酶可以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低温条件下酶活性降低的原因是低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D.酶既可以是某种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也可能是另一个酶促反应中的反应物【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高温、过酸或过碱都能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失活。酶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且酶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解答】解: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同一生物不同的活细胞中,如呼吸酶,存在于每个活细胞,A正确;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但酶的空间结构未被破坏,B错误;C、酶作用的原理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C正确;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如淀粉酶可被蛋白酶所水解,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酶的本质、特点和作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酶的本质有少数是RNA且只是起催化功能.122分)图甲是人的红细胞长时间处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体积(V)与初始体积(V0)之比的变化曲线;图乙是某植物细胞在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正确A.据图甲可知,用50mmol•L﹣1NaCl溶液处理人红细胞后,再经离心处理可分离出细胞核B.据图甲可知,若病人输液用到生理盐水,其最佳浓度约为150mmol•L﹣1C.分析图乙可知,A点时细胞失水量最大,此时细胞吸水能力最小D.分析图乙可知,B点时液泡体积和细胞液浓度均恢复到O点时的状态【分析】1、图甲为不同NaCl溶液浓度和红细胞体积与初始体积之比,该比值等于1,说明外界浓度与细胞质浓度相等;若该比值大于1,则说明外界浓度小于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比值越大则外界液浓度越小,细胞吸水越多;若该比值小于1,则说明外界浓度大于细胞质浓度,细胞失水,比值越小则外界溶液浓度越大,细胞失水越多。2、图乙为随处理时间细胞失水量的变化,分析图示可知,该植物细胞在处理过程中先失水发生了质壁分离,A点细胞失水量达到最大值,而在此之后,细胞失水量逐渐减少,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并于B点恢复至细胞本来状态。【解答】解:A、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离心之后得不到细胞核,A错误;B、分析题图可知,在150mmol•L﹣1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体积(V)与初始体积(V0)之比等于1,即此溶液与正常红细胞的细胞内液浓度相等,处于等渗溶液状态,B正确;C、图乙中A点细胞失水量最大,此时细胞液浓度最大,吸水能力最大,C错误;D、据图可知,图乙中植物细胞失水量先变大后变小,B点后细胞吸水量>失水量,说明NaCl溶液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被吸收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比初始浓度(O点)增大,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图形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32分)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A.细胞外葡萄糖浓度变化会影响K+通道结构的改变B.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属于协助扩散C.K+和Ca2+通过通道蛋白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D.Ca2+内流促进胰岛素以自由扩散方式释放【分析】血糖含量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解答】解:A、细胞外葡萄糖浓度变化会影响通道结构的改变,例如细胞外葡萄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参与细胞呼吸,产生ATP,细胞内ATP浓度增加,导致通道关闭,A正确;B、由题图可知,葡萄糖从高浓度的“细胞外”进入低浓度的“细胞内”,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消耗ATP,属于协助扩散,B正确;C、K+和Ca2+通过通道蛋白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C正确;D、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只能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出细胞。根据图示,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42分)关于酶及其特性的实验设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验证酶的专一性,可利用淀粉酶、淀粉、蔗糖和碘液等设计对照实验进行验证B.验证酶的高效性,可通过设置自身对照,比较盛有H2O2的试管中加入H2O2酶前后,H2O2分解速率的变化来进行验证C.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简要流程可以是:将酶加入各组试管→调节各试管酶液的pH→向各试管加入底物→混匀并进行保温→观察结果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利用淀粉酶、淀粉和斐林试剂等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分析】1、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解答】解:A、淀粉遇碘液变蓝,在验证酶的专—性,不能用淀粉酶、淀粉、蔗糖和碘液等设计对照实验进行验证,这是因为在淀粉被淀粉酶完全分解的情况下,碘液无法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A错误;B、酶的高效性是和无机催化剂相对而言的,故在验证酶的高效性的实验中,应该使用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B错误;C、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简要流程可以是:将酶加入各组试管→调节各试管酶液的pH→向各试管加入底物→混匀并进行保温→观察结果,C正确;D、由于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需要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进行,这会改变实验的温度,从而影响实验结果,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酶的特性,要求考生掌握实验设计原则,意在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及获取信息的能力。152分)甲、乙、丙三图都表示细胞呼吸强度与O2浓度的关系(呼吸底物为葡萄糖)。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甲可表示人体的成熟血红细胞的呼吸情况B.图乙中当O2浓度达到M点以后,由于受到呼吸酶等因素的限制,CO2释放量不再继续增加C.图丙中YZ:ZX=4:1,则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4倍D.图丙中无氧呼吸消失点对应的O2浓度是I;O2应调节到H浓度,更有利于蔬菜的储存【分析】据图分析:甲图中,呼吸强度不受氧气浓度影响,只能是无氧呼吸;乙图呼吸强度受氧气浓度影响,只能是有氧呼吸;丙图开始随着氧气浓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是氧气抑制了无氧呼吸,后随着氧气浓度增加,二氧化碳释放增加,有氧呼吸增强,既有有氧呼吸又有无氧呼吸。【解答】解:A、人体成熟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所以图甲可表示人体的成熟血红细胞的呼吸情况,A正确;B、图乙中当O2浓度达到M点以后,由于受到呼吸酶的限制,呼吸强度不再增强,CO2释放量不再继续增加,B正确;C、图丙中YZ是无氧呼吸释放的CO2,ZX是有氧呼吸释放的CO2,无氧呼吸释放的CO2:有氧呼吸释放的CO2=4:1,根据呼吸反应式,无氧呼吸消耗2单位葡萄糖,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则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12倍,C错误;D、图丙中无氧呼吸消失点对应的O2浓度是I;O2应调节到H浓度,有机物的消耗最少,更有利于蔬菜的储存,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图示,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并利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图信息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162分)将某绿色盆栽植物置于密闭容器内暗处理后,测得容器内CO2和O2浓度相等(气体含量相对值为1在天气晴朗时的早6时移至阳光下,日落后移到暗室中继续测量两种气体的相对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对此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在9~16时之间,光合速率>呼吸速率,O2浓度不断上升B.只有在8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C.该植物体内17时的有机物积累量小于19时的有机物积累量D.该植物从20时开始进行无氧呼吸【分析】分析曲线图:6﹣8时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氧气浓度下降,说明此阶段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8﹣17时,CO2浓度一直下降,氧气浓度一直上升,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超过17时,CO2浓度开始上升,氧气浓度开始下降,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解答】解:A、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在9﹣16时之间,氧气浓度不断增加,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A正确;B、分析题图可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的点是氧气增加为0(或二氧化碳减少为0)点,8时、17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B错误;C、分析题图曲线知,17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此时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量最大,19时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不但不增加,反而减少,C错误;D、分析题图曲线知,20时以后,氧气浓度继续减少,说明植物仍进行有氧呼吸,但是不能判断此时是否进行无氧呼吸,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是以曲线为载体的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分析,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曲线获取有效信息并利用有效信息和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72分)为了研究解番茄的生理特征,某兴趣小组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宜的温度(25℃)下,测定番茄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CO2吸收或释放速率,结果如下表。据表分析,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k1x)光饱和时光照强度(k1x)光饱和时CO2吸收速率(mg•100cm﹣2叶•h﹣1)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速率(mg•100cm﹣2叶•h﹣1)39328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CO2吸收速率或释放速率B.当光照强度超过9klx时,限制番茄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CO2浓度C.当光照强度为9k1x时,番茄的根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D.当光照强度为9klx时,番茄产生的O2的量为40mg•100cm﹣2叶•h﹣1【分析】1、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测定番茄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可知实验自变量为不同光照强度,因变量为光合速率。2、光补偿点:指植物在一定的光照下,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时的光照强度,此时光合作用速率等呼吸作用速率。3、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植物的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值后,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4、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作用速率。【解答】解:A、根据题干中“测定番茄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CO2吸收或释放速率“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CO2吸收速率或释放速率,A正确;B、当光照强度超过9klx时,番茄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由于此结果是在适宜温度(25℃)条件下测定的,所以此时的外界限制因素主要是CO2浓度,B正确;C、当光照强度为9k1x时,番茄的根细胞没有叶绿体,只进行呼吸作用,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C正确;D、当光照强度为9klx时,番茄固定的CO2的量为光饱和时CO2吸收量与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之和,为40mg•100cm﹣2叶•h﹣1,番茄产生的O的量=40×32÷44=29mg•100cm﹣2叶•h﹣1,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182分)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提高了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B.高度分化的细胞全能性很高,通常不再具有分裂能力C.细胞死亡都是由基因决定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D.多细胞生物体的衰老过程,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分析】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①受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限制;②受细胞核控制范围限制。2、一般情况下,细胞分化程度越高,且全能性越低。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4、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解答】解:A、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相对表面积减小,降低了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A错误;B、高度分化的细胞全能性很低,通常不再具有分裂能力,B错误;C、细胞死亡包括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坏死是不利因素引起的非正常死亡,C错误;D、多细胞生物体衰老的过程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个体衰老和细胞衰老的关系;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92分)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间期,染色体复制完成后,其数量达到16条B.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姐妹染色单体组成C.在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板上D.在后期,每对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并移向细胞两极【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分子数的变化前期后期末期DNA含量2a→4a4a4a4a2a染色体数目(个)2N2N2N4N2N染色单体数(个)04N4N00【解答】解:A、在间期,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形成16个核DNA分子,但染色体复制完成后,其数量不变,A错误;B、经过间期染色体复制后,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含2个DNA分子,B正确;C、在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易于观察染色体,果蝇体细胞中不会出现细胞板,C错误;D、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02分)科学家在研究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周期时,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15NTdR用32P标记尿嘧啶核糖核苷酸(32PUdR把两种核苷酸被细胞利用的速率绘成曲线,如图所示。已知蚕豆有丝分裂周期为20h。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b点时,细胞正在大量合成RNAB.d点时,细胞中DNA含量达到最大值C.c~e阶段,细胞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D.蚕豆有丝分裂周期中分裂期时间不超过6h【分析】分析题文: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DNA特有的,尿嘧啶核苷酸是RNA特有的;分析曲线图:利用尿嘧啶核苷酸的速率代表合成RNA的速率,利用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速率代表合成DNA的速率。【解答】解:A、b点时正在大量利用UdR(尿嘧啶核苷酸说明此时细胞正在大量合成RNA,A正确;B、d点时,细胞中合成DNA速率最快,但d点到e点,TdR(胸腺嘧啶核糖核苷酸)仍然被利用,说明该阶段仍在合成DNA,因此e点时细胞中DNA含量达到最大值,B错误;C、c~e阶段正在合成DNA,因此处于分裂间期S期,C正确;D、间期主要的特点完成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图中分裂间期大约有14h,细胞周期大约为20h,则分裂期时间不超过6h,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间期细胞中进行的生理活动,再结合曲线图中的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212分)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B.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C.二者所含的基因组不同D.二者核DNA的复制方式不同【分析】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中.【解答】解:A、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A正确;B、神经细胞和肌细胞都不进行有丝分裂,B错误;C、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遗传物质相同,C错误;D、神经细胞与肌细胞都不进行分裂,都没有核DNA的复制,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细胞分化不仅发生在胚胎发育中,而是在一生都进行着,以补充衰老和死亡的细胞.如:多能造血干细胞分化为不同血细胞的细胞分化过程.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为止.222分)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些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可以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实现B.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C.白化病患者毛发偏白是由毛囊中黑色素细胞衰老导致的D.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一个或﹣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薄衰老主要特征:水分减少,色素积累,代谢速率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加深3、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直接交流,间接交流,通过胞间连丝交流。4、生物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解答】解:A、有些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可以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比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A正确;B、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都是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故都含有磷元素,B正确;C、白化病患者毛发偏白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合成的基因突变导致黑色素不能合成,C错误;D、在生物体内细胞分化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会持续保持分化后的状态,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生物膜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及意义,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生物膜系统的组成,掌握细胞膜的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32分)在动物细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着丝粒位置存有一种SGO蛋白,主要保护将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粘连在一起的粘连蛋白不被水解酶(该水解酶在分裂中期开始大量起作用)破坏,从而保证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正确排列与分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细胞分裂间期,SGO蛋白由核糖体合成并经核孔进入细胞核B.SGO蛋白作用失常,可能产生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子细胞C.SGO蛋白失活、粘连蛋白水解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D.粘连蛋白被完全水解的同时,不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解答】解:A、SGO蛋白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中合成,而需要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故推测:在细胞分裂间期,SGO蛋白由核糖体合成并经核孔进入细胞核,A正确;B、SGO蛋白作用失常,粘连蛋白可能被水解酶破坏,从而导致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排列与分离异常,最终产生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子细胞,B正确;C、该水解酶在分裂中期开始大量起作用,说明:SGO蛋白失活、粘连蛋白水解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MⅡ后期,C正确;D、粘连蛋白被完全水解的同时,则着丝点分裂,说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此时可能是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根据题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242分)对如图的概念图的理解正确的是()A.甲图中若a、b、c分别表示含有细胞壁、线粒体、中心体的细胞,则阴影处可以表示豌豆B.乙图中若a、b分别表示乳酸菌和支原体,则c表示细菌,d表示原核生物C.丙图中若a表示体液,则b、c、d依次表示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组织液D.丁图中若a表示生态系统,则b、c分别表示种群、群落【分析】1、叶绿体、液泡、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及核糖体是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的;2、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又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等,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真菌等;3、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群落是由所有种群构成的,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和它所生存的无机环境构成的。【解答】解:A、甲图中若a、b、c分别表示含有细胞壁、线粒体、中心体的细胞,那么阴影部分的细胞应同时具有细胞壁、线粒体、中心体这三种结构,只有低等植物细胞符合该条件,A错误;B、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等,而乳酸菌属于细菌中的一种,B正确;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C错误;D、生态系统是有生物群落和它所生存的无机环境构成的,而群落又是由该环境中所有的种群构成的,【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结构、生物分类、内环境、生态系统结构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之间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52分)下列有关同位素示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白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18O,呼出的CO也可能含有18OB.35S标记甲硫氨酸,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与游离的核糖体都可能出现放射性C.将所有染色体的DNA双链均被32P标记的某一肿瘤细胞(2N=64置于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增殖两次形成四个子细胞,其中带有32P标记的细胞有两个D.缺氧时给水稻提供14CO2,体内可以存在14C的转移途径14CO2→14C3→(14CH2O)→14C2H5OH【分析】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1)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别侵染细菌,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用3H标记氦基酸,探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3)15N标记DNA分子,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4)卡尔文用14C标记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CO2﹣C3﹣有机物。(5)鲁宾和卡门用18O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解答】解:A、小白鼠吸入18O2,18O2会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生成H218O,H218O又可以作为反应物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C18O2,因此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呼出的CO2也可能含有B、利用35S标记某甲硫氨酸,如果合成的是分泌蛋白,则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将出现放射性,如果合成的不是分泌蛋白,则游离的核糖体上也将会出现放射性,B正确;C、将所有染色体的DNA双链均被32P标记的某一肿瘤细胞(2N=64置于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中,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增殖一次形成两个子细胞,其中每条染色体DNA上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带有32P标记,每个细胞各64条被标记,增殖第二次所得两个子细胞,由于染色体在后期着丝点分离后随机移向两极,故所得4个子细胞中带有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为0到64条均有可能,C错误;D、给水稻提供14CO2,14C在水稻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6H12O6,根细胞在缺氧状态下进行无氧呼吸时,14C6H12O6会分解形成14C2H5OH,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以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为素材,考查分泌蛋白、细胞呼吸、光合作用和有丝分裂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同时获取题干信息准确答题。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0分)2610分)下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做几个实验时所列举的部分实验试剂、药品以及观察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组别实验名称试剂和药品观察内容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斐林试剂颜色反应B检测花生种子中的脂肪苏丹Ⅲ染液、50%的酒精溶液等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C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0.3g•mL﹣1的蔗糖溶液等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D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等实验因变量E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二氧化硅、碳酸钙、无水乙醇、层析液等光合色素的种类和颜色(1)在A组实验中,如果有还原糖,可能会观察到的颜色反应是出现产生砖红色(沉淀)。B组实验过程中,50%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最终会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2)在C组实验过程中,可以(可以/不可以)选用绿色的黑藻叶片作为实验材料,进行观察。实验过程中,若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清水,发现细胞却没有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推测原因可能是细胞过度失水死亡。(3)在D组实验中,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验CO2,溶液的颜色变化是蓝→绿→黄。此外,本实验中还用到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来检测有无酒精生成。(4)在E组实验中,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研磨中色素(叶绿素)被破坏。层析液分离色素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皿染液(或苏丹IV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叶绿体色素提取的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所以,可以在叶片被磨碎以后用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色素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将叶绿体中不同的色素分离开来。【解答】解1)在A组实验中,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B组实验中,用苏丹皿染液染色后,需要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最终会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2)黑藻叶的细胞液为无色,叶绿体使得原生质层呈绿色,可以用于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若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清水,发现细胞却没有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可能是细胞过度失水死亡。(3)在D组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实验中,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验,溶液的颜色变化为:蓝→绿>黄;本实验中还用到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来检测有无酒精生成。(4)在E组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研磨中色素(叶绿素)被破坏;层析液分离色素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故答案为:(1)产生砖红色(沉淀)洗去浮色橘黄(2)可以胞过度失水死亡(3)蓝→绿→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4)防止研磨中色素(叶绿素)被破坏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书本.上的﹣﹣些常规实验的原理、方法、过程、结果与结论等知识点,要善于发现和积累每一个实验的细节和注意事项以及不同于其他实验的特别之处,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2711分)线粒体是细胞中的“动力工厂”。线粒体的位置在细胞内是高度动态变化的,其数量也会随着细胞代谢状态的改变而发生改变,这些过程是在多种蛋白质的参与下完成的。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该过程中产生CO2的具体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的发生需要多种酶的参与,线粒体通过内膜向线粒体内腔折叠成嵴的方式增大了内膜表面积,从而增加了相应酶的附着位点。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多的阶段即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该阶段的反应式可表示为:[H]+O2→H2O+能量。(2)研究发现,同一细胞的不同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