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_第1页
2021-2022学年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_第2页
2021-2022学年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_第3页
2021-2022学年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_第4页
2021-2022学年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乙肝病毒、硝化细菌和水绵的叙述,正确的是()A.硝化细菌和水绵在生态系统成分中都属于生产者B.硝化细菌能进行有氧呼吸,乙肝病毒只进行无氧呼吸C.硝化细菌和水绵都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D.乙肝病毒和硝化细菌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2.如图四图代表生物体内的四种化合物,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为人体内的某种氨基酸,X、Y中至少有一个是﹣NH2B.图乙所示物质一定为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C.图丙可能是由两个葡萄糖分子构成的二糖D.图丁为磷脂分子,其头部为亲水端,排列在膜中磷脂双分子层的外侧3.疏基和二硫键对于蛋白质的结构及功能极为重要.研究发现,当细胞受到冰冻时,蛋白质分子相互靠近,当接近到一定程度时,蛋白质分子中相邻近的疏基(﹣SH)氧化形成二硫键(﹣S﹣S蛋白质氢键断裂,二硫键仍保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硫基位于氨基酸的R基上B.结冰后产物总的相对分子质量相比未结冰有所下降C.结冰和解冻过程涉及到肽键的变化D.抗冻植物有较强的抗硫基氧化能力4.假如蛋白酶1作用于苯丙氨酸(C9H11NO2)羧基端的肽键,蛋白酶2作用于赖氨酸(C6H14N2O2)两侧的肽键,某四十九肽经酶1和酶2作用后的情况见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多肽中含2个赖氨酸B.苯丙氨酸位于四十九肽的17、31、49位C.短肽D、E与四十九肽的氧原子数相同,N原子数减少2个D.适宜条件下酶1和酶2同时作用与此多肽,可形成5条短肽5.信号肽假说认为:编码分泌蛋白的mRNA在翻译时,首先合成一段称为信号肽的特殊多肽链,核糖体通过信号肽的作用附着到内质网后,才能继续合成分泌蛋白(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核糖体附着到内质网之前将信号肽水解掉,则核糖体无法继续合成多肽链B.内质网将信号肽切下后,对肽链进行盘曲、折叠并最终将其加工为成熟蛋白质C.胃蛋白酶、抗体、甲状腺激素的产生都需经历该过程D.与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及分泌有关的细胞器均具有膜结构,这些膜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和白细胞都有细胞骨架B.发菜和水绵都有叶绿体C.颤藻、伞藻和小球藻都有细胞核D.黑藻、根瘤菌和草履虫都有细胞壁7.研究发现,细胞中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或损伤的细胞器与一种被称为泛素的多肽绑定标记后最终被送往溶酶体降解,以维持自身稳定,具体机制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后,溶酶体合成多种水解酶将其降解B.泛素在蛋白质和损伤细胞器降解过程中起到“死亡标签”的作用C.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主要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D.线粒体膜被降解后可产生氨基酸、纤维素等物质8.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其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B.组成核糖体的RNA和蛋白质由②合成C.物质可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中心9.将家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如图(箭头方向表示水分子的进出,箭头粗细表示水分子出入的多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段时间后,甲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B.能发生渗透作用的是甲细胞和丙细胞C.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乙细胞有水分子的进出D.若将甲、乙和丙细胞同时分别置于蒸馏水中,甲细胞先破裂10.紫色洋葱是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材料,紫色洋葱的叶分为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能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含有色素,可用于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B.取新生根尖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大部分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C.质壁分离的过程中,鳞片叶表皮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D.将洋葱管状叶制成装片,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中的基粒11.在下列几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〇”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12.如图为植物有氧呼吸的主呼吸链及其分支途径﹣﹣交替呼吸途径的部分机理。交替呼吸途径是在交替氧化酶(AOX)的参与下完成的,该过程不发生H+跨膜运输(“泵”出质子)过程故不能形成驱动ATP合成的膜质子(H+)势差。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膜蛋白Ⅰ、Ⅲ、Ⅳ都可以作为H+转运的载体B.合成ATP的能量直接来源于H+逆浓度跨膜运输C.AOX主要分布于线粒体内膜,可催化水的生成D.AOX可使呼吸释放的能量更多的以热能形式散失13.呼吸熵(RQ)是指单位时间内进行细胞呼吸的生物释放CO2量与吸收O2量的比值。如图表示测定消毒过的萌发小麦种子呼吸熵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A.KOH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增大吸收CO2的面积B.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在25℃时经10min观察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乙装置中墨滴不动,说明10min内小麦种子进行了无氧呼吸C.还应设置对照装置,以排除物理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D.若在25℃时经10min观察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左移30mm,乙装置中墨滴左移200mm,则萌发小麦种子的呼吸熵是1.1814.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下列分析错A.菠菜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C.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D.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15.如图为一测定叶片光合作用强度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叶室为透明玻璃材料制成。装置运行后,仪器气路管道中的气体流速满足正常测定的需求。相同时间内,黑暗时测出叶室内的CO2变化值为Q,光照下测出叶室内的CO2变化值为P。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叶片的叶肉细胞叶绿体内参与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反应物有H2O、NADP+、ADP和PiB.在光照时,若该叶片实际光合作用消耗CO2的值为W,则W=P+QC.若光照下测出叶室内的CO2变化值(P)为0,则该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D.若正常夏日早6点日出,晚6点日落。则一天之中,P值最高点在早6点,最低点在晚6点16.如图甲表示水稻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图乙表示蓝藻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B.图甲中,光照强度为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2个单位的CO2C.图乙中,当光照强度为X时,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D.图乙中,限制E、F、G点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二、非选择题:17.如图A、B分别是某真核细胞结构的局部图,其中的①~⑤过程及T蛋白、M蛋白转运至B结构过程与A结构密切相关,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B结构是(填细胞器其中b结构的基本支架是。(2)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过程①发生在期,此过程需要RNA聚合酶通过(结构)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3)从图中判断,M蛋白最有可能与生理过程密切相关。(4)用某种抑制性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的T蛋白明显增多,推测该药物最可能抑制了(图中编号)过程。18.某兴趣小组探究氯离子和乙醇浓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唾液淀粉酶能够催化淀粉水解为,该产物可与试剂在加热时产生砖红色沉淀。(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机理是。(3)从图1中可看出,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有促进作用,随乙醇浓度增大,唾液淀粉酶活性降低,其原因是乙醇使。(4)研究发现甲、乙两种抑制剂均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图2为未加抑制剂及分别加入甲、乙抑制剂后对起始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图3为抑制剂降低酶活性的两种模型。图2中对照组是曲线的结果,甲抑制剂对唾液淀粉酶影响的模型是(填“A”或“B”)19.人体细胞有时会处于低氧环境。当细胞中O2含量低时,线粒体通过电子传递链产生更多活性氧,活性氧积累过多会损伤大分子和细胞器。适度低氧下细胞可正常存活,严重低氧可导致细胞死亡。以PC12细胞系为材料,研究了低氧影响细胞存活的机制。(1)在人体细胞呼吸过程中,O2参与反应的场所是。(2)分别用常氧(20%O2)、适度低氧(10%O2)和严重低氧(0.3%O2)处理PC12细胞,24h后检测线粒体自噬水平,结果如图1。用线粒体自噬抑制剂3﹣MA处理PC12细胞,检测细胞活性氧含量,结果如图2。①损伤的线粒体可通过线粒体自噬途径,被细胞中的(结构)降解。②图1、图2结果表明:适度低氧可。(3)研究表明,上调BINP3基因的表达可促进线粒体自噬。检测不同氧气浓度下BINP3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如图3。综合上述信息,解释适度低氧下细胞可正常存活、严重低氧导致细胞死亡的原因:①适度低氧上调BINP3基因的表达,使增加促进/抑制)了线粒体自噬以清除细胞中的活性氧,活性氧处于正常水平,细胞可正常存活。②严重低氧上调BINP3基因的表达(转录可能由于严重低氧下BINP3蛋白降解加快,使BINP3蛋以,活性氧在细胞中积累,最终导致细胞死亡。20.科学家用不同的实验材料进行了植物光合作用相关的研究。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海水稻以其耐盐性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某研究小组选择普通水稻和耐盐水稻为材料,通过向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比例的NaCl,来研究盐胁迫对两种水稻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水稻叶片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主要存在于上,测定水稻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时可采用试剂提取色素。(2)由图1中曲线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随着盐胁迫程度加剧,普通水稻有机物的合成速率会明显下降,可能是叶绿素分解酶的活性增强,促使叶绿素大量分解,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减少,导致暗反应减弱,有机物的合成量减少。(3)Na+在植物细胞中积累会导致生物膜系统受损。研究发现,耐盐水稻可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的抗逆性。①种植在盐碱地的水稻细胞中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比值会(填“升高”或“降低”水稻抗逆性提高。图2曲线显示,在一定范围内,盐胁迫可促进耐盐水稻叶片中可溶性总糖大量积累,可溶性总糖所起的作用可能是,促进细胞吸水,从而缓解盐胁迫对水稻的抑制。②脱落酸大量积累会促进气孔关闭,所以耐盐水稻叶片中脱落酸含量较高可,从而提高水稻的耐盐性。21.以某种多细胞绿藻为材料,研究环境因素对其叶绿素a含量和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图中的绿藻质量为鲜重。回答下列问题:(1)图乙的绿藻放氧速率比光反应产生O2的速率,理由是。(2)绿藻在20℃、高光强条件下细胞呼吸的耗氧速率为30μmol•g﹣1•h﹣1,则在该条件下每克绿藻每小时光合作用消耗CO2生成μmol的3﹣磷酸甘油酸(C3化合物)。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乙肝病毒、硝化细菌和水绵的叙述,正确的是()A.硝化细菌和水绵在生态系统成分中都属于生产者B.硝化细菌能进行有氧呼吸,乙肝病毒只进行无氧呼吸C.硝化细菌和水绵都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D.乙肝病毒和硝化细菌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一种核酸组成。2、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水绵属于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比较项目大小较小较大主要区别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拟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壁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生物膜系统无生物膜系统有生物膜系统细胞质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DNA存在形式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增殖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可遗传变异方式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解答】解:A、硝化细菌和水绵属于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都属于生产者,A正确;B、硝化细菌能进行有氧呼吸,乙肝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代谢,B错误;C、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C错误;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病毒、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如图四图代表生物体内的四种化合物,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为人体内的某种氨基酸,X、Y中至少有一个是﹣NH2B.图乙所示物质一定为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C.图丙可能是由两个葡萄糖分子构成的二糖D.图丁为磷脂分子,其头部为亲水端,排列在膜中磷脂双分子层的外侧【分析】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不同的氨基酸分子,具有不同的R基,这是氨基酸分类的依据。2、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为脱氧核糖、RNA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3、生物体中的二糖(C12H22O11蔗糖、麦芽糖属于植物二糖;乳糖属于动物二糖。4、分析题图:甲为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乙表示核苷酸;丙表示二糖,丁表示磷脂分子。【解答】解:A、组成生物体的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R基,R基也可能含有﹣NH2,故图中X、Y中至少有一个是﹣NH2,另一个是R基,可能同时含有﹣NH2,A正确;B、图乙是核苷酸,根据五碳糖的不同,乙所示物质名称可能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也可能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错误;C、丙的分子式为C12H22O11,故图丙所示分子可以为两个葡萄糖分子构成的二糖(麦芽糖C正确;D、图丁为磷脂分子,其头部为亲水端,排列在膜中磷脂双分子层的外侧,尾部为疏水端,排列在膜中磷脂双分子层的内侧,即头部朝向外侧,尾与尾相对,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组成了生物体的化合物及其基本单位,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基础题。3.疏基和二硫键对于蛋白质的结构及功能极为重要.研究发现,当细胞受到冰冻时,蛋白质分子相互靠近,当接近到一定程度时,蛋白质分子中相邻近的疏基(﹣SH)氧化形成二硫键(﹣S﹣S蛋白质氢键断裂,二硫键仍保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硫基位于氨基酸的R基上B.结冰后产物总的相对分子质量相比未结冰有所下降C.结冰和解冻过程涉及到肽键的变化D.抗冻植物有较强的抗硫基氧化能力【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3、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解答】解:A、巯基(﹣SH)中含有S,由氨基酸的结构通可知,巯基位于氨基酸的R基上,A正确;B、由图可知,每形成一个二硫键(﹣S﹣S﹣),会脱掉2个氢原子,故结冰后产物总的相对分子质量相比未结冰有所下降,B正确;C、由题干信息知,结冰时会增加蛋白质分子中的二硫键,解冻会减少蛋白质分子中的氢键,结冰和解冻过程未涉及到肽键的变化,C错误;D、细胞受到冰冻时,蛋白质分子中相邻近的巯基(﹣SH)会被氧化形成二硫键(﹣S﹣S﹣),抗冻植物能够适应较冷的环境,根据形态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可推知抗冻植物有较强的抗巯基氧化能力,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题图,考查蛋白质的功能的知识,考生识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由题干得出细胞受冻和解冻时的蛋白质的结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4.假如蛋白酶1作用于苯丙氨酸(C9H11NO2)羧基端的肽键,蛋白酶2作用于赖氨酸(C6H14N2O2)两侧的肽键,某四十九肽经酶1和酶2作用后的情况见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多肽中含2个赖氨酸B.苯丙氨酸位于四十九肽的17、31、49位C.短肽D、E与四十九肽的氧原子数相同,N原子数减少2个D.适宜条件下酶1和酶2同时作用与此多肽,可形成5条短肽【分析】认真分析图,抓住题目中两种酶的作用位点,获悉酶1作用位点是16﹣17、30﹣31、48﹣49;酶2作用位点是22﹣23、23﹣24.蛋白质的合成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形成的,关注脱水数=肽键数、反应前和反应后的氧原子和氮原子的数目变化情况。【解答】解:A、蛋白酶2作用于赖氨酸(C6H14N2O2)两侧的肽键,由图中酶2作用后的肽链情况可知,此多肽中赖氨酸位于23位,故A错误。B、蛋白酶1作用于苯丙氨酸(C9H11NO2)羧基端的肽键,由图中酶1作用后的肽链情况可知,苯丙氨酸位于16、30、48位,故B错误。C、短肽D、E与四十九肽相比减少两个肽键和1个赖氨酸,氧原子数是相同,N原子数减少2个,故C正确。D、适宜条件下酶1和酶2同时作用与此多肽,可得到短肽1﹣16、17﹣22、24﹣30、31﹣48四个短肽和23位、49位两个氨基酸,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蛋白质的合成的相关内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基本理论,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5.信号肽假说认为:编码分泌蛋白的mRNA在翻译时,首先合成一段称为信号肽的特殊多肽链,核糖体通过信号肽的作用附着到内质网后,才能继续合成分泌蛋白(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核糖体附着到内质网之前将信号肽水解掉,则核糖体无法继续合成多肽链B.内质网将信号肽切下后,对肽链进行盘曲、折叠并最终将其加工为成熟蛋白质C.胃蛋白酶、抗体、甲状腺激素的产生都需经历该过程D.与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及分泌有关的细胞器均具有膜结构,这些膜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分析】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2、由题图信息分析可知,在翻译的过程中,首先会合成一段称为信号肽的特殊多肽链,核糖体通过信号肽的作用附着到内质网,随后开始以mRNA为模板,沿着mRNA移动,合成的分泌蛋白分布在内质网中进行加工。【解答】解:A、若核糖体附着到内质网之前将信号肽水解掉,则核糖体通过信号肽的作用附着到内质网,从而导致核糖体无法继续合成多肽链,A正确;B、内质网将信号肽切下后,对肽链进行初步的加工,最终经过高尔基体的加工成为成熟的蛋白质,B错误;C、胃蛋白酶、抗体都是分泌蛋白,它们的产生都需经历该过程,而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氨基酸衍生物,其合成的场所不是核糖体,C错误;D、与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及分泌有关的细胞器并不是都具有膜结构,如:核糖体,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图形分析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和白细胞都有细胞骨架B.发菜和水绵都有叶绿体C.颤藻、伞藻和小球藻都有细胞核D.黑藻、根瘤菌和草履虫都有细胞壁【分析】1、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比较项目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大小较小较大主要区别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壁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生物膜系统无生物膜系统有生物膜系统细胞质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DNA存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在形式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增殖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可遗传变异方式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解答】解:A、酵母菌和白细胞都属于真核细胞,因此都具有细胞骨架,A正确;B、发菜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B错误;C、颤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细胞核,C错误;D、草履虫是原生动物,其细胞中不含细胞壁,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明确各选项涉及生物的类别,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7.研究发现,细胞中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或损伤的细胞器与一种被称为泛素的多肽绑定标记后最终被送往溶酶体降解,以维持自身稳定,具体机制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后,溶酶体合成多种水解酶将其降解B.泛素在蛋白质和损伤细胞器降解过程中起到“死亡标签”的作用C.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主要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D.线粒体膜被降解后可产生氨基酸、纤维素等物质【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图可知,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和损伤的线粒体会被泛素标记,标记后与自噬受体结合,结合后被包裹进吞噬泡,吞噬泡再与溶酶体融合,进而被溶酶体的水解酶水解。【解答】解:A、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后,溶酶体内多种水解酶将其降解,但是水解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错误;B、细胞中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或损伤的线粒体与泛素绑定标记后,最终被送往溶酶体降解,因此,泛素在蛋白质和损伤细胞降解过程中起到“死亡标签”的作用,B正确;C、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错误;D、线粒体膜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被溶酶体降解时,可释放出氨基酸、磷脂(甘油、磷酸及其他衍生物)等物不能产生纤维素,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以细胞中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或损伤的细胞器被降解为载体,考查了溶酶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功能的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8.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其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B.组成核糖体的RNA和蛋白质由②合成C.物质可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中心【分析】1、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主要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2、分析图示:表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图中①表示染色质,②表示核仁,③表示核孔。【解答】解:A、分析题图可知,①为染色质,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A正确;B、②为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蛋白质由核糖体合成,B错误;C、③为核孔,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如DNA不能通过核孔,C错误;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中心,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核的结构组成,掌握各组成结构的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9.将家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如图(箭头方向表示水分子的进出,箭头粗细表示水分子出入的多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段时间后,甲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B.能发生渗透作用的是甲细胞和丙细胞C.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乙细胞有水分子的进出D.若将甲、乙和丙细胞同时分别置于蒸馏水中,甲细胞先破裂【分析】据图分析,第一幅图,细胞处于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失水量大于吸水量,使得细胞皱缩;第二幅图,细胞处于等浓度的溶液中,细胞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第三幅图,细胞处于低浓度的溶液中,细胞吸水量大于失水量,细胞膨胀。【解答】解:A、家兔红细胞属于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分离,A错误;B、渗透作用的条件是半透膜和浓度差,则甲细胞和丙细胞与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能发生渗透作用,B正确;C、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到水分子运输,C错误;D、将甲、乙和丙细胞同时分别置于蒸馏水中,丙细胞由于开始时吸水膨胀,则放在蒸馏水中先破裂,D错误。【点评】本题以家兔的红细胞为素材,考查动物细胞的渗透作用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动物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了解渗透作用的条件,理解水分子的运输方向,难度不大。10.紫色洋葱是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材料,紫色洋葱的叶分为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能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含有色素,可用于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B.取新生根尖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大部分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C.质壁分离的过程中,鳞片叶表皮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D.将洋葱管状叶制成装片,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中的基粒【分析】根据题干分析,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说明含有叶绿体;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外层表皮细胞含有紫色液泡,可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内表皮细胞无色素,可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能力强,可用于观察有丝分裂。【解答】解:A、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含有色素,但不含光合色素,不能作为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材料,A错误;B、由于间期时间较长,所以大部分细胞都处于间期,大部细胞时间是染色质,因此大部分细胞不能观察到染色体,B错误;C、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不断散失水分,细胞液浓度变大,所以吸水能力逐渐增强,C正确;D、叶绿体中的基粒属于亚显微结构,在高倍镜下不能观察到叶绿体中的基粒,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学中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11.在下列几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〇”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分析】分析题图:①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形成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②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形成的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③和④均是ATP的结构简式;⑤中含有碱基U,是RNA片段;⑥中含有碱基T,是DNA片段。【解答】解:①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形成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其中“O”表示腺嘌呤;②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形成的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其中“O”表示腺嘌呤和核糖形成的腺苷;③是ATP的结构简式,其中“O”表示腺嘌呤和核糖形成的腺苷;④是ATP的结构简式,其中“O”表示腺苷和一分子磷酸形成的AMP(一磷酸腺苷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单位中的一种(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⑤是RNA片段,其中“O”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⑥是DNA片段,其中“O”表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由以上①~⑥的分析可知,题图②和③中的“O”所示含义相同、均为腺苷,④和⑤中的“O”所示含义相同、均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故选:B。【点评】本题利用表象相同或相似但实质不同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图为题材,考查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DNA分子的基本单位、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的知识,考生掌握ATP、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构成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为植物有氧呼吸的主呼吸链及其分支途径﹣﹣交替呼吸途径的部分机理。交替呼吸途径是在交替氧化酶(AOX)的参与下完成的,该过程不发生H+跨膜运输(“泵”出质子)过程故不能形成驱动ATP合成的膜质子(H+)势差。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膜蛋白Ⅰ、Ⅲ、Ⅳ都可以作为H+转运的载体B.合成ATP的能量直接来源于H+逆浓度跨膜运输C.AOX主要分布于线粒体内膜,可催化水的生成D.AOX可使呼吸释放的能量更多的以热能形式散失【分析】1、图示生物膜进行电子传递链过程,NADH被分解生成NAD+和H+,其膜为线粒体内膜。膜蛋白Ⅰ、Ⅲ、Ⅳ具有两个作用,一是传递电子、二是跨膜运输H+。2、电子经过传递与O2结合生成水,同时将H+运输到膜另一侧,形成H+浓度梯度。H+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驱动ATP合成。故合成ATP的直接能量来源为H+电化学势能。3、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ATP中,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式。分布在植物细胞线粒体内膜上的交替氧化酶(AOX)直接催化O2与[H]生成水,不跨膜运输H+形成浓度差,导致生成ATP所占的比例下降,说明该酶使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更多地转化为热能。在寒冷早春,某些植物的花细胞中AOX基因的表达有利于花序温度升高,说明产生的热能增多,进而推知这些植物的花细胞中AOX基因的表达会加强。【解答】解:A、膜蛋白Ⅰ、Ⅲ、Ⅳ具有两个作用,一是传递电子、二是跨膜运输H+,A正确;B、电子经过传递与O2结合生成水,同时将H+运输到膜另一侧,形成H+浓度梯度。H+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驱动ATP合成。故合成ATP的直接能量来源为H+电化学势能,B错误;C、分布在植物细胞线粒体内膜上的交替氧化酶(AOX)直接催化O2与[H]生成水,C正确;D、分布在植物细胞线粒体内膜上的交替氧化酶(AOX)直接催化O2与[H]生成水,不跨膜运输H+形成浓度差,分布在植物细胞线粒体内膜上的交替氧化酶(AOX)直接催化O2与[H]生成水,不跨膜运输H+形成浓度差,导致生成ATP所占的比例下降,说明该酶使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更多地转化为热能,D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的前提是识记并理解有氧呼吸过程、叶绿体中色素的作用、主动运输、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从题意和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而对各项进行分析解答。13.呼吸熵(RQ)是指单位时间内进行细胞呼吸的生物释放CO2量与吸收O2量的比值。如图表示测定消毒过的萌发小麦种子呼吸熵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A.KOH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增大吸收CO2的面积B.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在25℃时经10min观察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乙装置中墨滴不动,说明10min内小麦种子进行了无氧呼吸C.还应设置对照装置,以排除物理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D.若在25℃时经10min观察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左移30mm,乙装置中墨滴左移200mm,则萌发小麦种子的呼吸熵是1.18【分析】KOH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甲装置测得是种子吸收氧气和释放二氧化碳的差值,乙装置测的是种子呼吸作用吸收氧气的体积,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乙装置中墨滴不动,说明只进行无氧呼吸。呼吸熵(RQ)指单位时间内进行呼吸作用的生物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RQ=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对照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因此装置的大试管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入煮熟杀死的种子和KOH溶液。【解答】解:A、KOH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K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增大吸收CO2的面积,A正确;B、在25℃时经10分钟观察发现: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说明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大于吸收的氧气量或只有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乙装置中墨滴不动,说明不消耗氧气,因此10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无氧呼吸过程,B正确;C、为校正装置甲中因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还应设置一个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大试管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入相同数目死亡的小麦种子、等量的KOH溶液,其他条件不变,C正确;D、甲装置中墨滴左移30mm,说明氧气消耗量比二氧化碳产生量多30mm,乙装置中墨滴左移200mm,说明氧气消耗量为200。所以,二氧化碳为200﹣30=170mm,呼吸熵为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170÷200=0.85,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14.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下列分析错A.菠菜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C.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D.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分析】RuBP羧化酶是植物体内催化CO2固定的酶,能够催化CO2+C5→2C3.暗反应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解答】解:A、菠菜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是植物体内催化CO2固定的酶,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正确;B、CO2+C52C3的反应需要在二氧化碳供应和五碳化合物存在条件下进行,B错误;C、测定该酶活性的方法用到了14C3,属于同位素标记法,C正确;D、根据题意,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的理解与运用。15.如图为一测定叶片光合作用强度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叶室为透明玻璃材料制成。装置运行后,仪器气路管道中的气体流速满足正常测定的需求。相同时间内,黑暗时测出叶室内的CO2变化值为Q,光照下测出叶室内的CO2变化值为P。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叶片的叶肉细胞叶绿体内参与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反应物有H2O、NADP+、ADP和PiB.在光照时,若该叶片实际光合作用消耗CO2的值为W,则W=P+QC.若光照下测出叶室内的CO2变化值(P)为0,则该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D.若正常夏日早6点日出,晚6点日落。则一天之中,P值最高点在早6点,最低点在晚6点【分析】黑暗时测出叶室内的CO2变化值为Q,表示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光照下测出叶室内的CO2变化值为P,表示净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解答】解:A、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包括H2O的光解(合成NADPH需要NADP+的参与)和ATP的合成(需要ADP和Pi参与)两个过程,故A正确;B、在光照时,叶室内的CO2的变化值为P,表示的是净光合量,黑暗时测定呼吸作用时的CO2的变化值为Q,植物光合作用总量等于净光合量加呼吸消耗量,故W=P+Q,则B正确;C、若光照下测出叶室内的CO2变化值(P)为0,即净光合作用为0,此时该叶片的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光合作用强度,而该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C正确;D、若正常夏日早6点日出,晚6点日落。则一天之中,净光合量P最高点应该在晚上6点左右,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光合作用的物质和能量转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16.如图甲表示水稻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图乙表示蓝藻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B.图甲中,光照强度为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2个单位的CO2C.图乙中,当光照强度为X时,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D.图乙中,限制E、F、G点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分析】1、分析图甲:光照强度为A时无氧气产生,说明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无光合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为6个单位,表示呼吸作用强度;当光照强度为B时,二氧化碳释放量和氧气产生总量相等,此时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当光照强度为C时,无二氧化碳的释放,氧气产生量为6个单位,说明此时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则D点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2、分析图乙:E点光照强度为零,只进行呼吸作用,F点时既不吸收二氧化碳也不释放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F点为光补偿点;F点之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G点光合作用达最大,所对于的光照强度X点为光饱和点。【解答】解:A、图甲中,光照强度为B时,CO2释放量大于0,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A错误;B、光照强度为D时,O2产生总量为8个单位,则光合作用总吸收二氧化碳为8个单位,呼吸作用释放6个单位的CO2,因而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8﹣6=2个单位的CO2,B正确;C、图乙中所示生物为蓝藻,蓝藻不含线粒体和叶绿体,C错误;D、图乙中,G点时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此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可能是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以及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图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难度适中.二、非选择题:17.如图A、B分别是某真核细胞结构的局部图,其中的①~⑤过程及T蛋白、M蛋白转运至B结构过程与A结构密切相关,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B结构是线粒体(填细胞器其中b结构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2)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过程①发生在间期,此过程需要RNA聚合酶通过核孔(结构)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3)从图中判断,M蛋白最有可能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生理过程密切相关。(4)用某种抑制性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的T蛋白明显增多,推测该药物最可能抑制了④(图中编号)过程。【分析】分析题图:①是核DNA转录形成RNA,②是RNA从核孔进入细胞质,③是翻译形成蛋白质T,④是T蛋白和线粒体外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形成TOM复合体,⑤在TOM复合体的协助下,M蛋白可进入线粒体内,并嵌合在线粒体内膜上。【解答】解1)通过图示分析B的内膜有嵴,可生成H2O,可推知B是线粒体;其中b是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内膜的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2)①由DNA→RNA,是转录过程,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因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DNA不能解旋转录,故转录发生在间期,转录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需要的RNA聚合酶等物质通过核孔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3)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产物。由图可知,M蛋白通过TOM复合体的转运,最终进入线粒体内膜上,同时与水的生有关,故推测M蛋白可能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4)用某种抑制性药物处理细胞后,细胞质基质中T蛋白明显增多,而T蛋白参与图中④过程,该过程是T蛋白和线粒体外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形成TOM复合体。因此推测该药物最可能抑制了④过程。故答案为:(1)线粒体磷脂双分子层(2)间核孔(3)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点评】本题以线粒体蛋白的转运与细胞核的关系为载体,考查膜成分、转录和翻译、有氧呼吸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18.某兴趣小组探究氯离子和乙醇浓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唾液淀粉酶能够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该产物可与斐林试剂在加热时产生砖红色沉淀。(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氯离子有无和乙醇浓度,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3)从图1中可看出,氯离子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有促进作用,随乙醇浓度增大,唾液淀粉酶活性降低,其原因是乙醇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4)研究发现甲、乙两种抑制剂均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图2为未加抑制剂及分别加入甲、乙抑制剂后对起始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图3为抑制剂降低酶活性的两种模型。图2中对照组是未加抑制剂曲线的结果,甲抑制剂对唾液淀粉酶影响的模型是A(填“A”或“B”)【分析】分析图1可知,该实验为探究氯离子和乙醇浓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为氯离子有无和乙醇浓度,因变量为酶活性。分析图2和图3可知,图2中对照组是未加抑制剂曲线的结果。模型A的机理是抑制剂与底物竞争活性部位,这种情况会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大而使酶促反应速率加快达到最大。模型B的机理是抑制剂与酶结合,改变了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且无法恢复。由此可以判断甲对应模型A,乙对应模型B。【解答】解1)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为麦芽糖,属于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会产生砖红红色沉淀。(2)该实验是探究氯离子和乙醇浓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由未加氯离子和添加氯离子和不同浓度的乙醇得到的酶活性柱状图可知,自变量为氯离子有无和乙醇浓度。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3)在相同的乙醇浓度下,加入氯离子的酶活性高于未加氯离子的酶活性,所以氯离子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有促进作用。乙醇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因此随着乙醇浓度增大,唾液淀粉酶活性降低。(4)图2中对照组是未进行变量处理的一组,即未加入抑制剂曲线的结果。模型A的机理是抑制剂与底物竞争活性部位,这种情况会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大而使酶促反应速率加快达到最大。模型B的机理是抑制剂与酶结合,改变了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且无法恢复。由此可以判断甲对应模型A。故答案为:(1)麦芽糖斐林(2)氯离子有无和乙醇浓度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3)氯离子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4)未加抑制剂A【点评】本题考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图、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19.人体细胞有时会处于低氧环境。当细胞中O2含量低时,线粒体通过电子传递链产生更多活性氧,活性氧积累过多会损伤大分子和细胞器。适度低氧下细胞可正常存活,严重低氧可导致细胞死亡。以PC12细胞系为材料,研究了低氧影响细胞存活的机制。(1)在人体细胞呼吸过程中,O2参与反应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2)分别用常氧(20%O2)、适度低氧(10%O2)和严重低氧(0.3%O2)处理PC12细胞,24h后检测线粒体自噬水平,结果如图1。用线粒体自噬抑制剂3﹣MA处理PC12细胞,检测细胞活性氧含量,结果如图2。①损伤的线粒体可通过线粒体自噬途径,被细胞中的溶酶体(结构)降解。②图1、图2结果表明:适度低氧可激活线粒体自噬来清除活性氧。(3)研究表明,上调BINP3基因的表达可促进线粒体自噬。检测不同氧气浓度下BINP3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如图3。综合上述信息,解释适度低氧下细胞可正常存活、严重低氧导致细胞死亡的原因:①适度低氧上调BINP3基因的表达,使BINP3蛋白增加,促进(促进/抑制)了线粒体自噬以清除细胞中的活性氧,活性氧处于正常水平,细胞可正常存活。②严重低氧上调BINP3基因的表达(转录可能由于严重低氧下BINP3蛋白降解加快,使BINP3蛋白在增加后很快下降。严重低氧下BINP3蛋白的增加促进了线粒体自噬,但还不足以清除细胞中的活性氧,活性氧在细胞中积累,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分析】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解答】解1)在人体细胞呼吸过程中,O2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其场所是线粒体内膜。(2)①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损伤的线粒体可通过线粒体自噬途径,被细胞中的溶酶体降解。②由图2可知,相对对照组来说,用线粒体自噬抑制剂3﹣MA处理组的活性氧含量都更低,因此图1、图2结果比较表明:适度低氧可激活线粒体自噬来清除活性氧。(3)①综合上述信息可知,适度低氧上调BINP3基因的表达,使BINP3蛋白增加,促进了线粒体自噬以清除细胞中的活性氧,活性氧处于正常水平,细胞可正常存活。②严重低氧上调BINP3基因的表达(转录可能由于严重低氧下BINP3蛋白降解加快,使BINP3蛋白在增加后很快下降。严重低氧下BINP3蛋白的增加促进了线粒体自噬,但还不足以清除细胞中的活性氧,活性氧在细胞中积累,最终导致细胞死亡。故答案为:(1)线粒体内膜(2)①溶酶体②激活线粒体自噬来清除活性氧(3)①BINP3蛋白促进②清除细胞中的活性氧【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和影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示、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的能力。20.科学家用不同的实验材料进行了植物光合作用相关的研究。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海水稻以其耐盐性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