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评估-感觉功能、运动功能评估(健康评估)_第1页
神经系统评估-感觉功能、运动功能评估(健康评估)_第2页
神经系统评估-感觉功能、运动功能评估(健康评估)_第3页
神经系统评估-感觉功能、运动功能评估(健康评估)_第4页
神经系统评估-感觉功能、运动功能评估(健康评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身体评估第四章身体评估

第九节神经系统评估学习内容感觉功能评估运动功能评估神经反射(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评估学习目标掌握浅感觉、肌力、肌张力的评估方法、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掌握不自主运动的临床意义熟悉深感觉、复合感觉、共济运动的评估方法、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案例导入与思考病人,女性,71岁,于今晨6时起床后自觉右侧肢体麻木,不能自行穿衣,站立不稳,由家属送其入院,经检查后考虑为“脑梗死”。思考:1.身体评估中病人可能出现哪些异常体征?2.该病人神经系统评估的重点是什么?概述神经系统评估主要包括对感觉功能、运动功能、神经反射等内容的评估。评估前,首先要确定病人对外界刺激的反映状态,即意识状态。概述常用评估工具:叩诊锤、棉签、电筒、试管、大头针、音叉等。一、感觉功能评估注意事项:病人必须意识清楚,并能与护士配合;注意左右及远近端部位的对比;病人在闭目状态下进行评估。评估内容: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一)浅感觉浅感觉是指皮肤、黏膜所产生的感觉。

包括痛觉、触觉和温度觉。(一)浅感觉痛觉:用大头针的针尖均匀地轻刺病人皮肤。临床意义:脊髓丘脑侧束损害。(一)浅感觉触觉:用棉签轻触病人的皮肤或黏膜。临床意义:脊髓丘脑前束和后索病变。(一)浅感觉温度觉:用盛有热水或冷水的玻璃试管交替接触病人皮肤。临床意义:脊髓丘脑侧束损害。(二)深感觉深感觉是指来自肌肉、肌腱、关节和韧带等深部结构的感觉。

包括运动觉、位置觉和振动觉。(二)深感觉运动觉:护士轻轻夹住病人的手指或脚趾两侧做被动伸屈的动作,让病人说出“向上”或“向下”。临床意义:脊髓后索损害。(二)深感觉位置觉:护士将病人肢体摆成某一姿势,让其描述该姿势或用对侧肢体模仿。临床意义:脊髓后索损害。(二)深感觉振动觉:将振动的音叉置于病人骨隆起处,询问有无振动感。临床意义:脊髓后索病变。复合感觉又称为皮质感觉,是大脑综合分析和判断的结果。

包括皮肤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实体觉和体表图形觉。(三)复合感觉(三)复合感觉皮肤定位觉:以手指或棉签轻触病人某处皮肤,让其指出被触部位。临床意义:皮质病变。(三)复合感觉两点辨别觉:用钝脚分规轻轻刺激皮肤上的两点,再逐渐缩小间距,直到病人感觉为一点。临床意义:额叶病变。(三)复合感觉实体觉:嘱病人用单手触摸熟悉的物体,并说出物体名称。临床意义:皮质病变。(三)复合感觉体表图形觉:在病人皮肤上画图形或写简单的文字。临床意义:丘脑水平以上病变。二、运动功能评估运动包括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随意运动由锥体束支配,又称为自主运动;不随意运动由锥体外系和小脑支配,又称为不自主运动。评估内容:肌力、肌张力、不随意运动、共济运动。(一)肌力肌力是指肌肉主动运动时的最大收缩力。评估时,嘱病人用力做肢体伸屈动作,护士从相反方向给予阻力,测试其对阻力的克服力量,并注意两侧肢体的对比。口诀:0无、1缩、2移、3抬、4抗、5正常临床意义肌力减退或消失称为瘫痪。按瘫痪的程度可分为:完全性瘫痪和不完全性瘫痪。按瘫痪的部位可分为:单瘫、偏瘫、截瘫、交叉性瘫痪。

单瘫:单一肢体瘫痪,多见于脊髓灰质炎

偏瘫:一侧肢体(上、下肢)瘫痪,常伴有同侧脑神经损害,多见于颅内病变或脑卒中

交叉性瘫痪:一侧肢体瘫痪及对侧脑神经损害,多见于脑干病变

截瘫:双侧下肢瘫痪,见于脊髓外伤、炎症等所致脊髓横贯性损伤

(二)肌张力肌张力是指静息状态下的肌肉紧张度。评估时,通过触摸肌肉的硬度以及根据关节被动运动时的阻力来进行判断。

(二)肌张力肌张力增高:触摸肌肉坚实,伸屈肢体时阻力增加。折刀样增高:见于锥体束受损铅管样增高:见于锥体外系受损

(二)肌张力肌张力降低:肌肉松软,伸屈肢体时阻力低,关节运动范围扩大。见于周围神经炎、脊髓前角灰质炎、小脑病变等。(三)不自主运动是指病人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随意肌不自主收缩所产生的一些无目的的异常动作。多为锥体外系损害的表现。(三)不自主运动震颤:躯体某部分出现不自主、节律性抖动静止性震颤:

见于帕金森病意向性震颤:

见于小脑疾病(三)不自主运动舞蹈样运动:面部肌肉及肢体快速、不规则、无目的、不对称的不自主运动,见于儿童期风湿性舞蹈病。(三)不自主运动手足徐动:手指或足趾的一种缓慢持续的伸展扭曲动作,见于脑性瘫痪、肝豆状核变性和脑基底节变性。(四)共济运动机体任何动作的完成均依赖于某组肌群协调一致的运动,称为共济运动。这种协调主要依靠小脑、前庭神经、深感觉及锥体外系的共同参与。当上述结构发生病变,动作协调发生障碍,称为共济失调。(四)共济运动指鼻试验:小脑病变:

同侧指鼻不准感觉性共济失调:

睁眼指鼻准确,闭眼出现障碍(四)共济运动跟-膝-胫试验:小脑病变:

动作不稳感觉性共济失调:

闭眼时足跟难以寻到膝盖(四)共济运动快速轮替动作:共济失调者动作缓慢、不协调(四)共济运动闭目难立征:小脑病变:

身体摇晃或倾斜感觉性共济失调:

睁眼时能站稳,闭眼时站立不稳小结感觉功能:浅感觉(痛、触、温度觉)、深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