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前准备:

1.课本、《别了》导学案

2.背《春江花月夜》,检查背诵默写它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导别了,“不列颠尼亚”1997年7月1日,零点的钟声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布: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归祖国。据统计,6月30日当天现场至少有778家媒体,8423人登记对此进行采访。一时之间,无数新闻报道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在众多新闻报道中,《别了,“不列颠尼亚”》荣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者署名为周婷、杨兴,实际上它是由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四人的名字各取一部分组成的。选自《1949-1999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选集·对外新闻选》其中周树春是新华社副总编辑,《参考消息》报社社长。《别了,“不列颠尼亚”》了解作者文体知识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或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新闻狭义—消息广义通讯1.人物通讯2.事件通讯3.工作通讯4.风貌通讯消息新闻评论特写访谈新闻六要素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因)How(如何)新闻的一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全文的“眼睛”,可以只有一个大标题,有时也有引标和副标。

概括新闻内容导语:一般是开头第一句或第一段。

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主体:正文部分,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阐述生动、具体的新闻事实。新闻的主要结构背景: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的事实材料。结语:用来小结、展望、评价、激励等。思+议+展1.按照新闻的基本构成对本文进行层次划分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第1段)香港末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第2—10段)叙述了中央关于香港政权交接的一系列仪式港督府变迁(4)、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港岛(7)、英国对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8)(第11段)叙述英国对香港管治的开始与结束2.在文中标画相关语句,概括、填写下面表格段落现实场景背景材料表达情感的语句2--4段时间:下午4时30分至4时40分地点:港督府事件: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港督府的建成时间,其后的扩建、发展“蒙蒙细雨”“日落余音”“永远都不会有”“最后一次”“成为历史的陈迹”5--7段时间地点事件8--9段时间事件10--11段时间地点事件思+议+展2.在文中标画相关语句,概括、填写下面表格评1、补充新闻事实,丰富了新闻的内容。(内容)2、形成今昔对比,不仅使现实场景有画面感,还使人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从而产生历史纵深感。(效果)3、在今昔的沧桑巨变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仪式本身的现实意义——对香港回归的喜悦与自豪感。(主题)现实与历史交织的手法有何作用?1.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标题的含义?使用了什么手法?不列颠尼亚号,1953年4月16日由英女王伊利沙白二世主持下水礼,1954年1月11日首航。是英国历史上第87艘王室游艇,是英国最有名的游轮,也是唯一一艘以“不列颠尼亚”命名的皇家游艇。观察下面图片中新闻标题,与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有什么不同?倒装句式,突出“别了”,强调长达一个半世纪的英国殖民统治彻底终结,隐含对香港回归的喜悦之情和民族自豪之情。3运用一语双关的表现手法,不列颠尼亚号不仅指英国王室皇家游轮,也指英国的殖民统治,意味深长,具有独特性。2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以不列颠尼亚代指英国或英国的殖民统治,十分巧妙,突出而形象地宣告了英国统治的终结。11.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标题的含义?使用了什么手法?3、体会本文写作视角的独特之处。

是独特的角度和巧妙的标题。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的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归的人们多么激动,而是选择了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样一个角度,新颖且具有象征意义。②是现场与历史的交织,事实与情感的辉映。四个特定的现实场景构成这篇报道的主要内容,作者又巧妙融入相关的历史背景材料,历史与现实像一个个特写镜头,既形成对比,又让人产生强烈的历史纵深感。同时,在对事实的记述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态度。③是简短的报道文字不乏入微的细节描写。比如作为末任港督的彭定康,当他即将告别港督庭院时,是“面色凝重”地“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这几个细节连缀在一起,把英国对香港管治的末日之感刻画得淋漓尽致。④是恰到好处地运用对比手法。例如港督府建筑历史与现实的对比,156年前英国升旗与今日降旗的对比,英国米字旗与中国五星红旗前后易帜的对比,等等。这些对比内容各异,但无一例外地都在昭示:英国的统治已经不再,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在自己的领土上行使我们自己的主权。本文通过描述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四个场景,出色地记录了象征英国殖民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充分表现了香港回归这一深刻的历史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无比欣喜、自豪之情。检——声临其境《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实录性新闻佳作,运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再现了特定的现场氛围和形象,让人好像亲临现场。新闻用极富个性化的语言,增强了新闻的可视性和可听性。请尝试用纪录片旁白的风格朗读文中的自然段。检——声临其境《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实录性新闻佳作,运用类似于电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