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贸易海关监管困境与挑战探析13000字(论文)】_第1页
【我国数字贸易海关监管困境与挑战探析13000字(论文)】_第2页
【我国数字贸易海关监管困境与挑战探析13000字(论文)】_第3页
【我国数字贸易海关监管困境与挑战探析13000字(论文)】_第4页
【我国数字贸易海关监管困境与挑战探析13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数字贸易海关监管困境与挑战分析内容摘要:在全球数字贸易新趋势下,面对国际对数字贸易难以达成一致看法,问题重重的贸易安全,本就激增的贸易数量因提高贸易便利程度呈现井喷式增长等现象,导致海关监管环节出现交叉监管或监管不到位。故我国便对数贸领域下法律法规进行探索,初次尝试对多方机构进行调整,将海关监管重心由原来以税收等传统职能为轴心向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转变,海关监管的贸易保护职责进一步加强,努力实现贸易便利与贸易安全的监管目标,并在二者之间寻求最佳平衡路径。关键词:数字贸易;海关监管;数据流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目录TOC\o"1-3"\h\u第一章绪论 2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6二、研究内容 6三、文献综述 7第二章数字贸易及国际规则的基本理论 9一、数字贸易内涵演绎 9二、国际社会关于数字贸易范畴和性质的争议 9(一)美国态度:适用GATT 9(二)欧盟态度:适用GATS 9(三)我国态度:适用GATS 10第三章国际社会有关国际贸易规则和立法实践 11一、贸易自由度 11二、数据跨境流动 11三、公民个人隐私数据保护 12四、数据安全 13第四章分析我国数字贸易海关监管困境与挑战 15一、国际社会共性层面 15(一)监管对象不明确 15(二)监管对象多元化 15(三)跨境贸易认定难度加大 15(四)境外贸易监管易缺位 15二、本国个性层面 16(一)法律划分标准被打破 16(二)监管环节多部门合作效率不高 16(三)监管数据权属问题难以确定 16第五章跨境数字贸易海关监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8一、必要性 18(一)适应我国当前跨境贸易发展新变化 18(二)数字贸易发展重要性日渐凸显 18(三)数字贸易发展对跨境数据流动提出更高要求 18二、可行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权力来源 19(二)海关具有发展数字贸易技术条件基础 19第六章建议 20一、对于数字产品坚持适用GATS 20二、落实法律依据,构建信息服务统一平台 20三、构建我国数据跨境流动规则框架 20参考文献 23第一章绪论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我国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推动电子商务乃至后来数字贸易的快速发展。作为国际近些年讨论热点,数字贸易不单是作为新的价值创造与交易模式用于扩大贸易量,更是通过挖掘大数据背后信息使得整个经济活动进一步智能化和服务化,围绕数字贸易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维护本国的最大利益已为各国所达成共识。我国近年电商贸易量位居世界前列,成为国际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但同时承认国际参与水平和制度准备都明显不足,而海关是国际贸易货物进出口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国家主权的体现,因此我国应从国际国内角度出发,立足海关监管构建数字贸易标准框架,实现贸易便利与贸易安全的监管目标。本研究以数字贸易为研究对象,探讨海关监管的可行性,兼具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理论层面,论文对比美国、欧盟为代表利益体的数字贸易及海关监管方面的研究,从各自角度出发,通过横向比较研究,分析其现有的优势与劣势,可以获得的利益及相应的让步代价,对比吸收借鉴符合本国国情的实用性模型和理论,对于还处于数字贸易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可以更改或填补本国相关法律法规、监管实施细则的空白和不足;除此之外,我国对于数字贸易的态度逐渐开放,积极构建适合本国的制度体系建设,不但解决本国目前问题,也有利于促进在国际规则构建及双边多边经贸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实践层面,随着全球数字贸易的趋势逐渐加强,我国目前现有贸易相关的法律规范已经完全不适应大趋势发展,没有专属明确数字贸易方面的立法体系建设,难以为海关日常对进出境商品的监管提供法律依据,监管者无确定适合的依据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整个商品进出境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税务等部门,也与海关监管工作达成高效率配合。而通过构建数字贸易框架体系,有利于提高海关日常实践工作效率。研究内容本文主要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文献综述。第二章介绍数字贸易的基本理论,主要介绍数字贸易的内涵演绎过程,即从电子商务向数字贸易的转变,分析国际代表国家对数字贸易的看法,最终提出笔者对数字贸易的定义,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交付产品及服务的国内商业和国际贸易。第三章国际社会有关国际贸易规则和立法实践。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数字贸易自由度主要阐述美、欧、中对数字贸易的最低底线,以美国为代表阐述跨境数据流动的立法实践,以欧盟为代表阐述个人隐私数据保护,以中国为代表阐述数据安全。第四章数字贸易海关监管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主要从国际层面与国内层面两方面介绍,国际层面是各国具有的共性问题,而国内层面继国际层面外还存在部份我国专有的问题各部门合作效率不高、法律中对商品划分是货物或物品不清晰、数据权属难以确定易引发责任问题。第五章我国进行数字贸易海关监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必要性为适应我国当前跨境贸易数量总额发生变化、技术带动数字贸易发展优势愈发明显、对跨境数据流动提出更高要求,既要保障信息安全又要保证贸易活力,可行性主要是从海关本就拥有监管权力与具有一定技术基础的角度阐述。第六章相关建议。主要根据第四章节两个层面提出的多个问题,针对性提出对数字产品坚持适用GATS、落实法律依据构建统一信息平台、构建跨境数据流动规则框架。三、文献综述(一)国外文献综述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贸易组织在《电子航务的经济与社会影响》(1997)中,将电子商务外延扩大,定义为在现代网络上进行的一切与商务活动有关的交易形式,与此观点类似的是,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都认为跨境电子商务是数字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包含关系,这个观点目前为国际社会多数国家或组织所接受的关于数字贸易范畴的定义;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与美国国会研究服务中心都认为数字贸易与跨境电子商务属于两种不同种类,二者之间可以有互补的关系。国内文献综述在数字贸易范畴的界定中,陈筠在《跨越“数字鸿沟”,发展我国电子贸易》一文中认为新世纪是个信息化时代,电子商务贸易是成为当今国际贸易创新的一大新趋势,以及后来其他多为学者均认为电子商务与数字贸易应该是被包含与包含关系;蓝庆新、窦凯在《美欧日数字贸易的内涵演变》赵崤含,潘勇.我国跨境电子商务政策分析:2012—2020[J].中国流通经济,2021,35(01):47-59.一文中,将三个国家进行对比法案站数字贸易由电子商务内涵演变而来逐渐分为三个过程,从开始强调传统电子商务发展到跨境电子商务在最终过渡到数字贸易概念。但同时相应也产生问题,目前国内检索的文献对于二者的适用范围依旧比较模糊,在检索过程中,强调数字贸易类文章总会多少涉及至电子商务,主要还是由于国内外对此均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赵崤含,潘勇.我国跨境电子商务政策分析:2012—2020[J].中国流通经济,2021,35(01):47-59.有学者认为随着互联网交易日益扩大,由此会带来潜在的法律纠纷,其更注重将重点放置在贸易内容产品上(如电影、游戏、图像等),由此在粗略将数字贸易与跨境电商的关系明确后,需要聚焦于数字贸易下的数字产品如何定义和归类的问题。解梅娟.数字产品贸易及其发展策略分析[J].商业时代,2009(35):37-38.解梅娟在《数字产品及其发展策略分析》中虽然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界定数字产品,狭义是指生产、销售、使用均以数据为基础的产品,如电子软件等,广义则是指可以被数字化且利用网络进行传播的产品,虽然广义概念已趋近于学界公认范畴,但其中却忽略了服务贸易数字化这类别。解梅娟.数字产品贸易及其发展策略分析[J].商业时代,2009(35):37-38.而现有对数字产品类别适用的国际争议主要分为三股,肖宇、夏杰长在《数字贸易的全球规则博弈及中国应对》肖宇,夏杰长.数字贸易的全球规则博弈及中国应对[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3):49-64.一文中点明,以美国为代表的支持GATT将产品定义为货物,以欧盟为代表的支持GATS将产品定义为货物,还有支持重新创制规则体系的利益体。但笔者认为,结合解梅娟等学者对数字产品定义的优势与不足,将其定义为货物也更加符合本国国情,有利于我国海关未来数字贸易监管的发展。肖宇,夏杰长.数字贸易的全球规则博弈及中国应对[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3):49-64.第二章数字贸易及国际规则的基本理论一、数字贸易内涵演进观察美欧日三国数字贸易内涵,概念的演绎主要分为3各阶段:第一阶段将数字贸易视为电子商务(1998-2012),该阶段更注重比较电子商务贸易与传统贸易方式的区别,仅仅将商务活动信息化已经可以满足当时需求;第二阶段:强调跨境电子商务(2013),其更加突出跨境,即指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国际间的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本质特征还属于电子商务范畴;第三阶段是将数字贸易视为实体货物及数字产品和服务贸易的阶段,属于真正实现从电子商务到数字贸易的转变,突出将交易内容数字化。由此可见,数字贸易与电子商务最初都起源与数字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为数字贸易的早期表现形式,是全球化背景下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二、国际社会关于数字贸易范畴和性质的争议数字技术的发展从贸易方式及存在形式两方面使得产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而存在形式的不同对于数字产品和传统贸易下的产品是决定性因素,对其定义为货物或服务的界限趋于模糊,对此种模糊的定性直接导致了数字贸易规则制定过程中数字产品界定争议的产生。数字贸易作为一种全新的贸易形式,至今还未有明确统一适用的定义,国际社会对其分别有不同理解,主要分为三类:一种以美国为代表倾向选择适用于商品关贸总协定(GATT),第二种以欧盟为代表倾向适用于服务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还有一种不支持将数字产品归于商品或服务任意类别,而实将其视为第三种类型,针对数字经济制定专门国际协定。(一)美国态度:适用GATT促进数字贸易深度自由化是美国为首的数字贸易强国的最大利益诉求。理由如下:其一、服务要求提供者与接收者要在同一时间完成服务产生和消费过程,但数字产品是以数字形式进行储存,消费者可以随时进行购买,这种特性恰好与货物认定一致。其二、数字产品之所以特殊是其通过互联网交付,但根据技术中立原则“交付方式”不会影响交易的本质属性,还是应该以其交易内容为决定因素。(二)欧盟态度:适用GATS一方面要扶持本国数字产品发展,另一方面要注意保护自身数字产品市场不受数字贸易强国威胁,其相比数字贸易强国态度更加保守。理由如下:其一、从物理状态上看,数字产品作为数据形式存在,可类比与电信服务或服务此类数字信息的传送,后者是适用于GATS规则的,那么数字产品也同样适用于服务。其二、其认为在WTO的相关协定中并不存在一个平等适用于货物和服务技术的中立原则。数字产品本质是实体存在的,只是通过数据直接传播,技术同类原则是不适用于其同类产品。该原则在GATT和GATS之间不具有完全一致的含义,无法完全跨越适用。其三、就目前状况而言,绝大部分的视听产品、软件服务都归属GATS规则控制,数字产品也完全可以通过GATS进行调解,并且该规则项下存在四种模式以供数字产品选择,一旦成员国决定加入,在数字产品方面将可以获得完全超过GATT的自由化程度。(三)我国态度:适用GATS从中国近些年的跨境电商发展交易总额角度出发,我国将数字产品界定为货物更有利于本国贸易经济呈现井喷式增长,但我国比起美国为代表的数字强国数字贸易仍处于初级阶段,虽然贸易量大,市场大,但总体技术与法律发展还未完全沉淀形成自己独有的体系,贸然跟进,增加影响我国未来数字贸易良好发展的风险,所以总体还趋于保守态度,除此之外,随着贸易无形化,海关监管对象也发生了相应改变,不单局限于狭义的实体商品,也就不能完全归类于货物品类,而是应该采用广义的服务种类范畴才可以涵盖。综上所述,对于数字贸易定义:利用互联网技术交付产品及服务的国内商业和国际贸易,其中涵括两部分:一种是概括电子商务领域下的实体商品贸易,也就是实体产品的数字化贸易;二是数字产品及数据流动导致的线上贸易。第三章数字贸易国际贸易规则和立法实践一、数字贸易自由度的国际立法实践贸易自由度即指国际各国对于数字贸易在本国发展的容忍限度,也是最低限度。虽然总体上上由于数字贸易比起传统贸易模式不仅打破时空限制,降低了贸易成本,显著提升了各国之间的贸易效率,而且创新性的将数据流等无形物品作为商品,对全球贸易链发展与重构产生重要影响,但各个利益体因经济发展程度不同贸易自由度也不尽相同。美国被视为推动数字贸易的主动方和进攻方。作为最早提出数字贸易的国家,数字经济实力遥遥领先,希望获得相关经济贸易领域规则制定的主导权,积极主动探索数字贸易规则在全球适应的方式房毓菲.欧盟征收数字税及欧美博弈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物价,2020(12):91-94.。房毓菲.欧盟征收数字税及欧美博弈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物价,2020(12):91-94.欧盟被视为推动数字贸易的主动方和防守方。努力打破境内数字市场贸易壁垒,推动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另方面更加强调本国数据隐私保护与数据本地化。中国被视为推动数字贸易的被动方。自2016年中国不断向WTO总理事会提交关于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相关议题文件,侧面反映就我国自身来说,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数字经济最活跃、最集中的表现形式,目前的重点仍然集中在发展电子商务上,主要是由于数字贸一发展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数据流动、隐私保护等方面还不健全。二、数据跨境流动的国际立法实践数据跨境流动从始至终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数字贸易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而从近几年的全球区域性和双边、多边贸易来看,各国积极推进跨境数据自由流动是大势所趋,也是主要分歧所在。主要原因是数字贸易的无界限的特性与各国目前现有的规制存在无法调和的冲突。以全球角度出发,美国自提出数字贸易概念开始,就将“跨境数据自由流动”作为重点任务进行推进,因其掌握网络核心技术,具有技术优势,数据自由流动对其利大于弊,故一直积极探索数字贸易规则在全球适用,推进WTO框架下规则落实,未取得理想果后注重于订立双边、区域协定迂回占据主导权;1998年部长级会议,提议电子产品享受零关税待遇,降低本国产品进口他国成本,同时强调个人隐私和知识产权保护;主张将数字产品定义为GATT中的货物属性。美国在CPTPP第14.11条中明确:对于以电子方式跨境移动信息如果因为受保人业务需要,各缔约方应允许通过电子手段(包括个人信息)跨境转移信息。基于正当公共政策目标必须有所限制时,必须避免专断或不合理的其实或者变相的贸易限制方式,且施加的信息流动不得超出为达成目所必需的程度;在第14.13条:除非基于正当公共政策目标外,不得将信息服务设施本地化列为被保险人在该国境内开展业务的充分条件。除此之外,2018年9月,美国、墨西哥、加拿大达成USMCA,全面取代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数字贸易已作为19章独立章节,新增内容明确“确保数据可以跨境传输,并最大限度减少数据存储和处理限制”方面内容。USMCA深化了CPTPP跨境数据流动和禁止数据本地化规则。USMCA将相关规则扩大到金融服务范畴,旨促进金融数据流动;USMCA将禁止数据本地化升级为无例外责任,第19.12条“计算设施的位置”删除了CPTPP第14.13的合法公共政策目标例外,意味任何情况下政府都不得将其领土内使用或防止计算设施作为市场准入条件。在美国积极推进和强势引导下,从《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到《美加墨协定》(USMCA)朱幼恩.数字贸易中个人信息保护与跨境流动问题研究[J].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2019,3(03):72-76.,从而逐步建立CPTPP+数字贸易相关规则。2018年原《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11个成员国签署CPTPP,后续美国陆续在USMCA和《美日数字贸易协定》中写入CPTPP+条款,服务于美国在数贸领域的利益,扼制竞争对手。朱幼恩.数字贸易中个人信息保护与跨境流动问题研究[J].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2019,3(03):72-76.三、公民个人隐私数据保护的国际立法实践数据跨境流动中,威胁个人隐私保护问题不可避免。随着走入数据时代,公民隐私的数字化加剧了个人信息的不隐私性,日常电子商务中,部分企业存在对消费者隐私存在漠视以及侵犯,如个人联系方式地址被二次售卖,朋友圈信息容易被盗用,消费者通过对消费平台下单,相关订单信息、联系方式、个人喜好等均容易被境外获取等。从追求经济效益角度出发,通过将个人数据加工、分析得出的信息是企业取得成功的竞争优势,企业间无可避免产生竞争变得盲目,如果对跨境数据自由流动不加以合理监督,必然无法保障个体隐私。以欧盟为代表的相关国家强调关注个人隐私保护,欧盟对谷歌反垄断罚款不免作为一个典型例证,在涉及个人隐私方面欧盟的立法实践始终走在世界前列,比如1995年《数据保护指令》为成员国立法保护个人数据设立最低标准,2002年《隐私与电子通讯指令》对互联网服务商提供安全保障措施座出详细规定,2012年《一般数据保护条例》(2018年生效)提出初次使用时要关闭cookie,直到用户明确同意启用,而且标志着个人隐私保护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该条例取代了以往数据保护指令。适用范围广,罚款额度高;强化数据主题对其个人数据的控制力,创新提出被遗忘权等新概念;进一步强调了数据控制着的义务与责任,要求设置数据保护官,引入设计即隐私的理念等。GDPR详细条款如:在第4条中,个人信息是指已经或者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识别自然人的信息。这种个人信息概念的解释非常泛化,在判定某一数据是否能够识别自然人时,要将合理范围内所有可以采用的技术、非技术手段,以及该数据和数据控制人或使用人持有的其他信息之间的关系等因素全部考虑在内。对于特殊类别的个人信息,比如遗传数据和生物特征数据,GDPR还规定了更严格的保护措施。第83条中明确监管机构可自行决定或经由数据主体投诉决定对数据控制人或使用人进行调查,并依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行政罚款及罚款数额,不同的违法行为具有不同的罚款标准。四、数据安全的国际立法实践美国多次入侵他国网络获取他国境内数据并转移的事件并不罕见,这无疑会造成各国国家安全处于风险之下,其中不仅包括国家政府性行为,商业性的数据跨境流动同样会引起别国担忧。例如华为被美国假借“国家安全”之名进行“封杀”,一夜间成为全球舆论关注的重点,美国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对华为进行了多方面的“封锁”,甚至不惜以国家力量施压。但国际舆论普遍认为,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只是为其不公正行为找的借口,美国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打压和遏制华为的成长,华为在5G技术上的成就“妨碍”和“影响”了美国数字贸易占领主导地位。近年来,我国对于线上贸易态度由电子商务重心逐渐向数字贸易重心转移,努力完善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立法与实践。以2020年7月通过《数据安全法(草案)》为例子,虽然过去中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网络安全法》《证券法》《商业银行法》等多部法律法规以及地方规章对数据安全问题均有涉及,但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探索性做法,缺乏相关法律依据。而《数据安全法》希望通过对过往零散性实验性条款总结,“承前启后”为后续各类立法提供实质性法律依据。《数据安全法》具有专属独特定位。其首次将数据与个人信息概念相区分,各自立场、管理范畴均不同,避免出现交叉或遗漏情况。个人信息保护侧重对公民自身信息的利益保护,而数据安全总体更加宏观,更强调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国家和公民利益全面保护。其具体内容包括:构建数据安全制度,如在第十九条国家根据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程度,以及一旦遭到篡改、破坏、泄露或者非法获取、非法利用,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公民、组织合法权益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数据实行分级分类保护。各地区、各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重要数据保护目录,对列入目录的数据进行重点保护;确定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如第二十九条任何组织、个人收集数据,必须采取合法、正当的方式,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数据。法律、行政法规对收集、使用数据的目的、范围有规定的,应当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目的和范围内收集、使用数据,不得超过必要的限度。第四章分析我国数字贸易海关监管困境与挑战一、国际社会共性层面(一)监管对象不明确在跨境电子商务时代,产品多为实物商品,即使跨境也具有实物载体可以明确进行监管,但随着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数字产品,数据流具有流动性、灵活性等特点,意味着传统监管范畴已经不足以涵括。目前相关国际组织协定及国际条约都未对该数字产品概念做出统一定义,如何规范也未有国家进行明确解释。海关监管对象是否包含数字产品,对此以欧盟为代表的注重发展经济利益与个人隐私保护的国家认为属于GATS服务范畴,也有部分以美国为代表积极推动数字贸易发展的国家认为GATT货物范畴更适合,甚至有国家提出为数字贸易创建一类新型规则,在适用法律范畴对界定这个根本性问题意见难以达成共识,不可避免会波及到各国海关日常对于数字产品的监管执法工作中。监管对象多元化在传统贸易环境下,进出口货物会经历进口、仓储、物流、零售等多环节,海关的监管对象多为相关环节的企业,监管规则亦多为其制定,但数字贸易因为其时效性更强,流通环节也更少,所有环节进出境时合并完成,海关失去中间代理人的身份,更加直面消费者,消费者也就同样属于海关监管对象,纳入海关监管范畴,故原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太适用;此外,消费者纳入海关监管范畴后,线上贸易的虚拟性使得消费者身份认证更麻烦,难以保障消费者的个人信息隐私安全,同时也会对国家数据安全造成威胁。跨境贸易认定难度加大根据上文对于数字贸易的定义是指依托互联网技术交付产品及服务的国内商业和国际贸易,表明其典型特征之一为跨境,而“关境”是跨国贸易下不可忽视的因素,但虚拟化的线上贸易对交易主体、网络平台是否属于同一“关境”内未强制规定,这将导致商品来源、交易书体、平台、企业可能在两个或以上的关境,认证难度加大,增加监管工作的繁琐程度,可能导致出现重复监管或者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发生。除此之外,如果部份企业想要进驻某些国家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而各监管区域内注册或设立的规定或标准不相同,也就使得跨境贸易下的交易主体认证更加复杂。境外贸易监管易缺位在数字贸易宏观概念之下,细化具体到日常生活中,消费者或通关在境外网络平台直接购买相关商品构成跨境贸易。但因为跨境的复杂性,各个国家或关境之间相关法规、政策方针、定义标准、监管模式很大程度不同,甚至引发冲突矛盾,这容易导致从事跨境贸易下相关企业之间、消费者同企业之间交涉沟通时容易显现各种问题,与此相同的是,海关同样也因没有体系化的法律法规、实施细则、通关指南、征税标准使得监管出现短板甚至“缺位”。二、本国个性层面(一)法律划分标准被打破《海关法》85条明确规定“个人携带、邮寄超过合理数量的自用物品进境,未依法向海关申报,责令补缴关税,可以处以罚款”,可以明确我国认为物品属于个人合理自用具有非贸易性,而货物具有贸易属性。跨境贸易下多数商品为消费者直接购买,由平台直接快递回消费者,缩减了相关环节,从该角度出发,商品具有非贸易特性,但数字贸易本质上依旧属于具有贸易特性的跨境贸易,只不过数额较小且零散。故原本标准清晰区分的货物、物品分类规则,在跨境电商中无法找到合理解释和归属,直接影响《海关法》中系法律法规的基础定义。(二)监管环节多部门合作效率不高大连地方政府2015年启动了跨进贸易监管服务政务平台,主要解决各国电商、物流、海关、检验检疫等企业与部门之间的贸易业务监管问题,但时至今日,该平台在数据共享与监管互通方面无法将各部门、各环节业务信息涵盖,难以对接多方监管业务。与此类似的奇特相关试验区运行需要多方协助,其中包括不同企业以及海关不同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完成相关业务,借助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各部门各环节间数据共享,但企业、销售平台申报货物通关,海关无法立即获得通关环节其他部门的业务数据,处理货物通关效率低,不利于数字贸易要求的时速性货物通关。监管数据权属问题难以确定数据被视为互联网时代的重要因素,也是继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三大生产要素影响力之后的第四大生产力要素。在海关所涉及的数据当中,不管是海关监管中所需要的数据还是监管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都会因为权属不清、责任不明,数据主体不知道何种数据可以公开或者分享,同时也缺乏明确合适的开放平台,数据却因为自生价值与日俱增,海关监管链条的各方主体均不愿轻易放弃自己拥有的既有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发生数据安全泄露问题,最终责任也无法追究。第五章跨境数字贸易海关监管的现状分析一、必要性数字贸易亟需海关边境监管(一)适应我国当前跨境贸易发展新变化数字贸易作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而来的实物,其一定程度同样具有跨境电商的技术性、虚拟性、分散性、瞬时性等特征,而随跨境数字贸易快速发展,更多成员国与各国学者愈发认为应将数字贸易监管重点放置在海关领域,但目前我国对于跨境数字产品贸易的监管中,不论在法律依据还是监管技术方面始终存在诸多难题,无疑这是摆在我国海关面前的新难题。由于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速度过快,难以选择或创制合适合的监管制度和体系,相关法律政策体系难以跟上实际情况发展。由于跨境电商规模短时间内实现质的飞跃,目前新型贸易量已位居世界前列,现有高成绩与制度政策缺位使得中国陷入尴尬地位,制度政策要想与国家国情相匹配并非可在一朝一夕完成,发展过快,某些隐患问题会被忽略,同时因为根据不牢固,新问题也会层出不穷,出现监管缺失、滞后现象也就不足为奇。同时随“无纸化通关”在全国大部分海关推广率高,虽然其一定程度提升了通关效率,缩减轻一线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实现快速通关,但数字贸易项下各种新业务层出不穷,严密的监管要求与跨境数字贸易发展需求之间存在矛盾,通关制度修订难追及数字贸易发展现状,亦会造成海关监管滞后。(二)数字贸易发展重要性日渐凸显信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带动新数字产品与商业模式应运而生,全球服务贸易趋势愈加明显。通过相关文献调查研究后得出国际上对于数字贸易的概念及外延没有统一规定,各种标准层出不穷,相关国际组织标准选择宽口径,是把数字贸易划分为“数字订购”(电子商务)和“数字交付”(数字交付服务贸易)以及尚未纳入传统贸易统计体系的跨境数据流动等内容,而中国采取标准范围更窄,是排除归入货物贸易统计的电子商务部分。作为一种新兴的价值创造和交易模式,数字贸易的发展不单如表面体现数字服务贸易规模的扩大,还在于通过挖掘数据潜能,使得整个经济活动进一步变得智能化和服务化,从而极大改变全球化发展方式,拓展国际贸易影响范围,加深了世界经济的融合程度。(三)数字贸易发展对跨境数据流动提出更高要求不论是传统贸易还是数字贸易得到发展,同样高度需要依赖各个要素之间的聚集以及要素之间跨境转移的便利性,不同的是,数字贸易下数据成为核心要素资源且被视为在全球经济的重要载体。海关监管项下跨境数据的流动限制,一类是“交易壁垒”,即通过对数字产品交易的限制,多数与个人数据转让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有所牵涉;另一类是“市场准入壁垒”,是指对跨境服务的限制,比如限制云计算等先进技术;阻止部份公司通过线上形式提供某些特定领域的服务,这种服务层面的限制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数字贸易发展的潜力和优势。因此,各国政府首要考虑的是如何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同时,构筑有助于跨境数据自由流动的贸易规则体系和数字监管环境,避免碎片化国际治理格局叔符数字贸易发展的活力。二、海关具有监管数字贸易的法律依据和技术能力(一)权力来源海关监管是国家赋予海关对于运输工具、物品、货物进行监督管理的神圣权利,是国家管理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监管是海关四大传统职能之一,即使因互联网具有虚拟性、复杂性,传统职能似乎无力对其发挥真正作用。但互联网也不应该是“法外之地”,数字贸易归根结底还是以传输商品和服务为标的的贸易活动,相比较下之后只不过方式比较特殊,基于强有力的权力来源,对于数字贸易的海关监管更加需要贯彻到底。海关具有发展数字贸易技术条件基础货物通关、征收关税、保税监管、企业管理等环节问题,都可以运用海关区块链技术,参照海关服务事项、编码、名称,申办表格、作业流程等标准固定要素要求,整理汇聚为海关监管的基础数据;此外,区块链可以准确记载各类数据信息,如果对相应数据进行篡改,篡改时间等数据信息不可更改,海关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的记录特性,锁定特定时间内访问某个文件,不但可以查询到某宗交易的贸易主体双方,也可以查询特定时间的数据安全由何部门负责,追根溯源落实追究责任。区块链、无纸化通关等技术意味我国已具有发展数字贸易技术的能力,海量的基础数据也为技术条件继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第六章我国数字贸易海关监管的制度构建的建议一、对于数字产品坚持适用GATS从理论角度出发,将数字产品定性为货物存在不少缺陷。数字产品本质是一种计算机信息,而信息仅仅是一种记录方式,数字产品是没有任何物质实体的,定性为货物还可能引发法律问题,例如:数字产品买卖目的是进行复制或分销,将所有权转移后并不导致提供方失去所有权,由此数字产品的无权规则就存在明显漏洞。从贸易现状出发,中国虽在数字经济领域利益巨大,贸易同样是我国的诉求,但与美国等其他数字强国比较,我国数字贸易仍处于初级阶段。若将数字产品定性为货物适用GATT,将导致我国直接承担关税减让的核心义务,并以为我国对数字产品互联网传输承担全面自由化义务,失去市场准入与模式选择的控制手段,不利于我国互联网企业的创新与发展。故我国应坚持将数字产品定位为服务。二、落实法律依据,构建信息服务统一平台将数字产品纳入海关监管监管范畴,李璐玲.我国综合保税区海关监管制度的完善与创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97-101.建设数字海关,行使网络数据进出口监督管理职责,维护国家主权,同时要注重合法和适度。明确该海关法及相关涉及的法律法规,例如在《税则》中增设“数字产品”类别,为海关跨境征税提供直接明确依据;对《海关法》修改,明文增设“数字产品”相关内容,并在该法对于货物的扩充解释中涵盖数字产品等,为我国数字产品良好发展创建良好法制环境。李璐玲.我国综合保税区海关监管制度的完善与创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97-101.除此之外,可以建设海关统一数字贸易网络服务平台。依托本国各个口岸所收集的网络数据信息,创建平台对支付、物流配送、订单详情等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便于数字贸易在线通关、申报等服务;同时将该平台打造为全国共享联网,便于各地海关即时进行数据共享,加快通关效率,同时降低违法犯罪行为发生。三、构建我国数据跨境流动规则框架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初步构建成有关跨境数据自由流动的法律法规框架,然而除《网络安全法》对信息基础设施、个人信息和数据跨境流动管理之外,其余对特定行业领域虽也有相应规定,但这些分散于各行业、领域内,例如《征信管理条例》《地图管理条例》等,也就意味着在数据跨境流动方面,我国还未兴长丰体系化、成熟的管理策略,为此应进一步加快构建数据流动方面法律法规,并落实执行。首先建立数据分类审核机制。《网络安全法》37条虽然提出建立跨境数据评估制度,但对于个人数据与否、数据传输方法相关细则尚未出台。数据根据主管意识不同可有多种划分方式,其中根据能否识别特定数据划分为个人数据与非个人数据(按照GDPR相关定义,个人数据指可以被识别到的自然人所有的信息),根据持有数据主体不同分为政府数据和非政府数据,根据工序不同可以分为原始数据与衍生数据等。互联网背景下,各类数据五花八门,如果不进行明确分类,很难对应制定相关政策法律。其次强化保障数据安全的技术建设。各种数据泄露事件警示通过加强技术手段保护是不可避免的措施,这就要求除了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保障网络安全,防止数据泄露等,还要根据数据流动特征走向有准确把握。因此积极学习借鉴他国先进技术,采取层层数据加密,或对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