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衢州中考满分作文《致《读者》编辑的一封信》_第1页
2023年浙江衢州中考满分作文《致《读者》编辑的一封信》_第2页
2023年浙江衢州中考满分作文《致《读者》编辑的一封信》_第3页
2023年浙江衢州中考满分作文《致《读者》编辑的一封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浙江衢州中考满分作文【作文原题】请参加“共鸣与争鸣”活动,与同学们分享你的阅读思考。选文:我们不应该有两种眼光世间的一切,都是有尊严、有存在理由的。你不能简单地把世间的东西分成好的与坏的,然后区别对待。古人讲“厚德载物”,这是什么意思?大地如此宽厚,承载万物,它承载草木葱郁的南方,也承载荒天野地的北方;承载风沙,也承载河流:承载好人,也承载坏人;承载猛兽,也承载温顺的牛羊;承载美,也承载丑。这就是厚德载物。我们要学这种胸怀,把天地间的好坏放下,先去承载,先去认领它。它是我们的,不是别人的,坏东西也是我们的,不是别人的。因为这个世界没有别人,你能把坏东西弄到哪里去呢?但是在我们的观念中,早早地就把好坏分开了。所以,我们后来遇到的所有麻烦都是我们怎么对待好坏的问题。本来是没有问题的,一朵鲜花和一片败叶都是好东西,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也都是一样的。只是我们无端地给了穷人那么多不好的东西,给了富人那么多荣耀,让我们具备两种眼光。那本来应该是一种眼光的。(选自《读者》)分享你的阅读思考。(40分)文章代表的是作者的观点、感悟,读了文章我们要问问自己:我联想到了什么?我赞同作者的观点吗?我得到了什么启发?请你从文中摘录一句话,根据这句话引发的联想、思考、感悟写一篇文章。你可以叙述事件,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发表观点展开论述,还可以……500字左右,不要出现个人真实信息(校名、人名等)。致《读者》编辑的一封信尊敬的《读者》编辑:您好!读完贵刊选编的《我们不应该有两种眼光》,我深有感触,与之产生了共鸣。但是对文中的观点我也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写信与您探讨,希望得到您的指点。文中认为:“不能简单地把世间的东西分成好的与坏的,然后区别对待。”我们的确不能像小时候看奥特曼电影那样黑白分明地区分好与坏、善与恶。因为世间万物都有其相对性,正如老子所说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即便对同一事物,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也会有截然不同的判断。比如,“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有的人从这句话看到的是李白的自大、狂妄,有的人看到的是骨气、洒脱。贺知章欣赏并推重李白,称他为“谪仙人”,认为他是降临人间的神仙。也有不少人非议他,认为他不守规矩,任性妄为……不同的眼光带来不同的认识,也正因如此,“李白”这个形象才更为生动和立体。再如《水浒传》,一部既令人着迷又被人诟病的名著。有的人着迷于它的替天行道、快意恩仇,有的人厌恶它的暴力血腥、没有人性……两种不同的眼光也将这部作品诠释得更深刻、更有味。可见两种眼光可以使我们不那么片面与盲目,能于忧虑中看到幸福,于绝境中看到希望,于狂欢中看到冷静,于黑暗腐朽中看到光明前行之路。当然,我也明白作者的“不应该有两种眼光”指的是要公平对待万物的态度,让我们既爱鲜花的艳丽,也爱落叶的凋零。但鲜花和落叶终究是不同的,“两种眼光”并不意味着不公,它是让我们从不同视角来看待事物,这样可以更全面、更客观地看清事物的本质。所以,和作者看法不同,我认为看待事物应该具备两种眼光。以上就是我阅读此文的感悟。谢谢您的览阅,期盼得到您的回复。祝事业顺利!《读者》的读者2023年6月14日【点评】这篇作文紧扣文题要求,参加“共鸣与争鸣”活动,与编者进行对话。构思新巧,文体形式有创意。内容上,作者在理解选文《我们不应该有两种眼光》的基础上,立足全篇进行观点辩驳,从摘录的“不能简单地把世间的东西分成好的与坏的,然后区别对待”这句话开始阐发,从“世间万物都有其相对性”和“不同视角看待事物的好处”两个层面进行反驳,有理有据。尤其可贵的是,考生不仰视、不迷信刊发的作品,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与生活体验阐述己见。逻辑缜密,条理清晰,语言得体,分寸感强,展现了作者出色的思辨力。此外,语言凝练、有节奏感,综合运用多种修辞,也是此文富有感染力的原因所在。【审题指导】这个作文题创设了一个真实的写作情境:参加“共鸣与争鸣”活动,分享阅读思考。该题以活动为线索,融通了写作与阅读,契合新课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任务群理念。阅读选文《我们不应该有两种眼光》选自《读者》,是一篇简短的哲理性散文。试卷第14与15两道阅读题分别从文章结构与表达上设题,既是阅读理解题,又为“阅读思考”的分享写作搭建了写作支架。体现“阅读的实质即对话,写作的实质即交流”这一理念,读写结合是本题的一大特色。对于选文中的观点与论述,考生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还可以由此生发联想、阐发启示。这也是对考生正确阅读态度(不仰视、不俯视,平等对话)的考查。信息时代,众声喧哗,如何在不同媒体、不同观点的场域中,做一名成熟的阅读者、独立的判断者和理性的发声者?日常的思辨性读写是重要的学习路径。选文内容有关人生态度与价值探寻,体现育人导向。统编教材中有不少涉及此类题材的课文,如八上第四单元的《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而“分享读后感,与他人讨论交流”这一学习任务,在教材的活动单元、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和写作板块中也有不少体现。可见,素养立意,照应课标,运用教材,是本组试题的命制指向。写作文体不限,鼓励考生在多维对话中展现自己的立场与观点。考生既可以模仿文本进行随感式说理,也可以叙述事件来呈现自己的认识,还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将“共鸣”或“争鸣”的观点隐在其内。此题支持考生的个性化选择,让擅长不同文体的考生能自由选择,发挥所长。值得一提的是,叙述事件和文学创作需要由抽象到形象的转化,回应选文观点不是直接阐述,而是通过形象或事件来展现。作文题干由提示语和指令语两部分组成。提示语中连用三个“我”提示考生要表达“我”的所思所感,不要人云亦云,强调“我”的独特性。指令语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