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1课时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
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会读写有余数的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开学第一天,老师就准备了10支新铅笔来考考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
吗?
提出问题:这10支铅笔我要分给大家。可是,怎样分才合理呢?
(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
(2)谈话: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支、每人分3支、每人分4支)
如果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个人呢?如果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几人呢?那么如果每
人分4支,可以分给几人呢?我们来分一分。
二、探究新知
1.(1)分一分:(用小棒代替铅笔,小组合作)。
每人分几支分给几人还剩几支
2
3
4
5
指导操作。谈话: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人呢?请一组上台示范分一分。
分完后问: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后有没有分完?在表格中板书结果。
自主活动。谈话:如果每人分3支、每人分4支,可以分别分给几个人呢?你能用以上
的方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不同的情况记录下来吗?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说一•说。
师:观察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小结:10支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
余。
(3)写算式。
师: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每人分5支
呢?
板书:10+2=5(人)
10+5=2(人)
师:你能说出这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师:10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几人?用什么方法计算?(板书:10+3)可以分给几
个人?分完了吗?还剩几支?还能分吗?
这1支是剩下的,它是10支里面的一部分,我们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加上小圆
点,把它记录下来!
看书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全班齐读算式:10除以3等于3余1。
(4)师:你能把表中每人分4支的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学生独立填一填)
2.探索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出示例2,用4根小棒摆1个正方形,8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像这样用12、13、14、
15、16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
先摆一摆,再填写除法算式,并把表格填完整。
(1)师:请同学们观察13+4、14+4、…的余数与除数,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余数要比
除数小?
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或者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了什么?
小结:请记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猜一猜: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3,
除数最小是几?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按要求填一填。
交流:方框里填几,你是怎么想的?
2.“想想做做”第3题。
①让学生读一读每道算式,找一找商和余数。
②观察各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比一比大小,发现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余数?你能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跟同学们
交流一下吗?
【教后思考】
这节课最大的特点是:“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概念是在学生具备了操作、观察、分类
等自主学习活动能力之后概括总结出来的。整节课从分铅笔(初步感知),到观察特点、分类
(感知清晰化),再动手摆小棒得出结论(形成概念),最后反馈练习(应用概念),这条先建立表
象再形成概念的认知线索,符合学生概念形成的一般规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学生的
认知结构更为合理。整个教学环节层次清楚,重点、难点突出,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
程,体验新教改理念。
第2课时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
小的道理,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培养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与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试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挂图:儿十面按红、黄、蓝顺序排列的彩旗,下面顺次标上序号。
师:老师不看屏幕,同学们告诉我几号旗,我就能说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你们考考
老师?
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彩旗的颜色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其中的奥
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妈妈买了12个苹果,如果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列算式:
()+0=()
()数()数0
你能尝试列出这道除法算式的竖式吗?
仔细观察老师写的除法竖式,找一找被除数、除数和商。
3
4)12
12
0
看了这道除法竖式,你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吗?
出示例题:如果每5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
先圈一圈,再把算式填写完整。
提问:怎样列式?(板书:12+5=)等于多少呢?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分
一分、算一算)
(2)鼓励探索。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解决。
(3)汇报交流。
①用圆片代替桃分一分。指名学生上台操作。
提问:分的结果怎样?(放了2盘,还剩2个)剩下的2个桃,还能继续分吗?(剩下的2
个桃,不能再分)
讲述:12个桃,每盘放5个,分的结果是“放了2盘,还剩2个”。
如果是22个桃、32个桃、42个桃,甚至更多的桃每盘放5个呢?难道我们也用圆片代
替桃来这么分吗?有别的方法吗?
②列竖式算一算。
谈话:笔算12+5竖式该怎样列,商和余数该写在哪儿?指名学生说老师写。
提问:12+5商是几?为什么商是2,你是怎么想的?
小组讨论再交流汇报
三、巩固练习
I.“想想做做”第4题。
你从图上可以知道哪些数学信息?(盒子里有33个纽扣,每件衣服钉5个纽扣)
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
为什么用除法算?
让学生用竖式算一算。
交流:你是怎样试商的?
2.“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应注意什么?你能举一个例子说一说吗?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
1.探索没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3…商
除数…4)12…被除数
12
-0-
2.探索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商
除数…5)12…被除数
10
~7~…余数
3.归纳总结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商就是几。商与被除数的相应
数位对齐写在除号的上面,被除数减去除数和商的积所得的差为余数,余数与上面相应的数
位对齐,写在横线的下面。
【教后思考】
学生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试商是基础,重点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
法。要突破这个难点,关键是要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意义,并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
讨算式。
第2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认识时、分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教材第8〜1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1时=60分。
2.通过实际观察、动手操作,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渗
透数学模型思想。
3.在经历时间描述生活现象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建立1时和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感受1时与1分的长短,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I.猜谜:
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嗒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
2.揭示课题:
小朋友猜对了。你想看一看钟面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知
I.认识整时。
出示钟面:8时。问: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你知道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几时吗?
师: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是8时.,我们一般把8时写成8:00。
钟面上的针继续走动,(9时、II时、12时)让学生说出是儿时。
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2.认识钟面
师:钟面上除了有时针和分针,还有什么?
师指着钟面上的12个数,12个数均匀地排成一圈,它们把钟面平均分成了几个大格
呢?
师:钟面上除了大格,还有什么?每个大格中有几个小格?(任选一大格数一数有几个
小格)
3.认识时、分
(1)认识时。
师:我们知道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中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时针
和分针就是通过走多少大格、多少小格来计时的。那么时针走几大格是1小时呢?(课件演
示)
小结:时针在钟面上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也就是时针走了1大格,经过的时间就是
1小时。
(2)认识分。①那么分针怎样走表示I分呢?(课件演示)
分针走1小格是1分,学生拨出1分钟。
②认识几分。
师:分针在钟面上走1小格就是1分,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走1大格是5分,走半
圈是30分,还可以说是半小时,走1圈是60分,也可以说是1小时。
4.认识时与分的关系。
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说是60分,有的小朋友说是1时,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
们让时针和分针一起走一走,请你们仔细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课件演示)
师:分针走1圈是60分,时针正好走1大格是1时,它们经过的时间是一样的,所以
1时=60分。
板书:1时=60分。
三、巩固练习
I.体验1分。
2.感受1时。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
利用课余时间自制一个钟面。
【教后思考】
教师让学生通过各种具体活动,“看一看”“数一数”“认一认”等让学生直观地认识
钟面,亲身感受时、分的意义及其之间的进率,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的东西。从形式多样的活动及游戏中,认读时间,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2课时认识几时、几分和大约几时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12页。
【教学目标】
1.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学会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几时几分。
2.在认识几时几分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3.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
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的读、写钟面上表示的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
读、写接近整时的时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现在,我们复习一下。
1.填一填:
(1)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2)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分。
(3)时针走一大格(从一个数到下一个数)的时间是()小时。时针走1小时,分针正好走一
圈,是()分。1时=0分
(4)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是()分,再加上()分,就是1小时。
2.我们已经认识了时、分和整时,今天,我们一起认识几时几分,真正学会看时间。
(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7时15分。
出示情境图第二幅。
学生观察,先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表达钟面上的时刻。
教师告诉学生:7时15分可以写作7时15分,还可以写作7:15。
2.继续让学生认识7时30分、7时45分。
师:时针都在7和8之间,都是7时多。
分针从12起走过30小格,是7时30分。
小结:观察钟面认识几时几分,要先看时针,时针走过几时,就是几时多,至于多几
分,再看分针。
3.教学7时55分。
(1)这个钟面上的时间是多少呢?
(2)指出:因为时针还没有到8时,那我们说快到几时了?是8时少几分?
(3)因为时针还没有到8时,这个时刻是几时多?多儿分?(分针指着11,表示走了55
分)是几时几分?怎样简写?怎么读?齐读一下。
(4)你能学着钟面上的样子动手拨一拨7时55分吗?拨拨看。
(5)7时55分接下来马上就是几时了,怎样拨到8时呢?学生动手拨一拨并进行反馈。
(分针再走5分钟才到8时)
(6)还想拨吗?和老师一起继续拨,分针走呀走,走到数字10,现在钟面上的时间是多
少呢?9时对吗?为什么?(分针还没到12)怎样才到9时呢?(结合回答,老师再一遍演示)
4.认识8时零5分。
(1)(出示8时零5分的钟面)观察一下,这个钟面和8时的钟面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分针不再指着12,时针超过8)
(2)说说看,这时大约几时?
(3)指出:看时间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看时针,因为时针刚过8时・,所以是8时;是8
时过几分呢?我们再看什么针?(分针)分针从12起走到1,走了几分,因为没有满10分,
中间要用0表示。(在“8时”的后面出示‘‘零5分")
简写怎么写?一起来读一读。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师:你能说出每个钟面上的时刻并写下来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认出是几时几分并说说是怎么看的,再把相应的时间连起来。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4.教师说时间,学生拨。同桌合作,一人说时间,另一人拨。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几时几分,那我们是怎样判断的?
【教后思考】
从学生熟悉的背景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导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安
排上循序渐进、分层突破。在认识钟面上具体的时间后,及时组织讨论和小结,并按照教材
的编写意图,有层次地安排练习,使学生切实掌握认、读、写几时几分的方法,同时还能够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3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1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2.通过估一估、拨一拨、做一做等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
能力以及数学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
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使学生建立一定的时间观念,
知道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逐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秒针走60个小格的同时分针走一小格,理解分与秒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I.(播放音频“滴答”)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2.再请小朋友仔细地看一看,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钟面上有三个针,时针、分
针、秒针,发现秒针走一小格发出滴答)你知道滴答一下是多长时间?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秒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1)认识秒针
每一个滴答,你发现秒针走了多少格?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
的单位一秒。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2)体会1秒
①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
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师:一秒钟就是这么
滴答一下,你能做些什么呢?
生:拍一下手。(做动作)
师:(跟着做)对,很好!
生:我眨一下眼就是一秒。
师:(跟着做动作)你没错,真棒!
生:我写一个1字就是一秒。
生:我跺一下脚就是一秒。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
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
多事情呢。
(3)1秒的价值
师:短短的1秒钟,滴答一下就过去了,我们实在做不了什么事情。但是现在科技发
达,很多现代化的工具1秒能做很多事情,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也能在1秒的时间里走很多路
程,谁知道一些这样的知识?
生:(没有人说话,面面相觑)
师:飞机每秒约行250米,火车每秒约行55米,小汽车每秒约行20米,喷气式飞机每
秒约行500米,卫星每秒约行7900米,有的电脑一秒可以计算约3万亿次(举几个具有说服
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
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2.认识几秒。
(1)秒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呢?为什么呢?(秒针走一大格是5秒)
同学们真聪明!那老师再考考你们,我写一个“秒”字的时候,秒针从1走到2,经过
了几个小格,就是几秒?
生:秒针从1走到2经过了5个小格,就是5秒。
师:谁能像老师一样出题考考同学们?你做了一件什么事,秒针从钟面上的几走到了
几?
生:我写一个“针”字,秒针从3走到4经过了几秒?
生:秒针从3走到4经过了5秒。
生:我系红领巾的时候,秒针从5走到8经过了几秒?
生:秒针从5走到8经过了15秒。
师:时间很珍贵,在2004年8月27日的雅典奥运会上,刘翔以12秒91获得男子110
米栏世界冠军。在微不足道的还不足13秒钟时间里,刘翔成了闻名世界的飞人,为我们祖
国争了光,如果他慢上1秒,站在领奖台上获得金牌的就不是他了。如果你去问他,他一定
会告诉你:1秒,对他来说无比重要。
(2)同桌合作:
①做一次深呼吸用()秒
②跳绳20下用()秒
③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秒
3.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秒针走一圈是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呢?(12个大格,60个小格)是多少秒?(60秒)
为什么是60秒呢?(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走60个小格有60个1秒,也就是60秒)
(2)现在看钟面,秒针走60个小格,分针走几个小格,你发现了什么?
(秒针走60个小格,也就是一圈,分针走I小格,也就是I分=60秒)1分和60秒之间
是什么关系?怎么表示呢?
板书:1分=60秒
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
什么变化。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学生交流:1分=()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
秒。
5.在什么地方还见过秒?
6.认识计量“秒”的工具。
师生共同介绍生活中测量秒的工具。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电子表的跳动规律。
电子表显示8:15:59。猜猜看,接下来电子表上会显示什么?为什么?电子表再显示
8:59:59,接下来电子表会显示什么呢?
计算秒的工具还有秒表,爸爸妈妈的手机上一般有这个设置。
三、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填一填。
小明爬一层楼梯大约需10();下课的休息时间是10();从南京乘火车去北京大约需要
10()。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教后思考】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秒”是较小计量时间的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质
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小学生一般不易感知1秒和几秒有多长。本节课
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
第3单元认识方向
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教材第18〜19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在现实的情境中确定和区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过程,能正确地辨别这
四个方向。
2.能够用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位,并可以根据给定的一
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向。
3.在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等数学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用到方向的知
识,探索辨认方向的方法,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会利用一定的参照物识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
给定一个方向,确认其他三个方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丛林探险家在丛林里不会迷路吗?
出示指南针。
师:指南针白色指针指向南面,红色指针指向北面。你们还知道哪些方向呢?
师:我们经常听到“四面八方”这个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二、探究新知
认识东、南、西、北
1.教学例题。出示挂图
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吗?哪个
方向是东?
谈话:同学们说得很好。请同学们起立,面向太阳站好。你能说说自己的面前是什么方
向吗?你的后面、右面、左面各是什么方向?自己先指一指、说一说,再跟小组内的同学说
一说。
学生活动,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谈话:现在请同学们转过身来坐下,我们看图:小明也像同学们一样,在一天早晨,面
向太阳站立。你知道小明的前面、后面、右面、左面各是什么方向吗?
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揭示课题:认识东、
南、西、北)
2.教学“试一试”。
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1)游戏示范:请一个学生上来,先跟老师合作。由老师说口令,学生按口令做。
(2)学生活动:同桌学生先由一个人说口令,另一个人做,再进行交换。
(3)谈话:同学们做游戏的时候,学生面向北面站立,一边指方向,一边回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小红面向西,她的前面、左面、右面各是什么方向?
提问:你是怎样很快确定其他三个面的,说给同学听听。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两名同学到讲台前,面对面站立,指出自己的前、后、左、右,再指出各自的东、
南、西、北。其他同学注意听,思考有什么新发现。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思考】
课上我先是结合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认识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后借助教材
中的“想想做做”,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在现实情境中确定东、南、西、北的基本方法,并会
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相互关系。但也有不足之处,教学时发现学生在确
认方位时,关键的定点很难找到。
第2课时在平面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及对路线的描述
教学导抗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22页。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和平面图中辨认东、南、西、北,能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
体间的位置关系。
2.通过平面图的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根据生活中的平面图
表述从图中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行走路线。
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积极地用数学知识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
【教学重点】
能辨认东、南、西、北并能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能根据平面图表述从图中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行走路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谁来说一说,学校操场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用摄像机从操场的上方往下拍,拍到的画面应该是什么样子
的?学生交流。
谈话:同学们说得很好,只是要想拍到这样的画面,得站得很高才行。不过不要紧,我
们可以用平面图,把操场四周的景物记录下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平面图。
二、探究新知
I.认识平面图。
出示例2平面图。你能在下面的平面图中标出每个方向的景物吗?
学生分别将司令台、行政楼、教学楼、围墙填写在不同的位置。
师展示学生的不同填写方法。问:为什么位置会不同呢?
师:在平面图中应该有一个统一的确定方向的标准。(出示图标''北t")为了标明方
向,在地图和平面图上通常用这样的符号,这个符号就是向标。(板书:向标)这个向标的意
思是箭头所指的方向是北面。所以在我们的平面图中哪个方向是指北面?
请小朋友在图中标上北面的标志。
师:认识了北面我们马上可以在这个平面图中标出其他方向吗?
学生独立在平面图中标出其他几个方向,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回答后,师小结并出示卡片:地图或平面图通常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
2.能表述平面图中景物的相对位置关系。
出示刚才改好的平面图。
说说司令台在操场的哪一面?为什么?以谁为主观察谁的?反过来还可以怎样说?
师:在平面图上,以操场为主观察司令台,发现司令台在操场的右面,所以司令台在操
场的东面;反过来,以司令台为主观察操场,发现操场在司令台的左面,所以操场在司令台
的西面。
你能像刚才这样说说其他景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同桌互相交流,学生汇报交流)
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认识平面图,你会看一幅平面图了吗?该如何看才不会看错呢?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看图,了解“青山小学”的概况。
(2)根据“北”确定其他三个方向。
(3)指名回答,教师评讲。
2.“想想做做”第3、4题。
(1)引导学生看懂题意。
(2)指名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3)集体交流,讨论订正。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与昨天学习的有什么区别?
2.课下,画出自己上学路线的平面图。
【教后思考】
本节课我先是在实际情境中复习了东、南、西、北方位,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增
强学生的方位感。之后提出画平面图时关于方位的规定,引导学生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
东”来确定物体的方位,学会用这些方位词来描述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在练习中进一步
巩固学生对方向的掌握,能根据一个方位确定其余三个方位。
第3课时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25页。
【教学目标】
1.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来辨认其
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经历探究辨别方向与确定位置的过程,体验合作探究问题。
【教学重点】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
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什么方向?后面呢?左边呢?右边呢?(复习巩固东、南、西、北
四个方向)
2.那我们如何在平面图上表示这四个方向呢?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完成方向板上的四个方向。
3.出示例题图。
提问: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
同学们学得真棒!在伟大的方向王国里,除了东、南、西、北之外,还有另外四个方向
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学习吧。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东北。(出示例题挂图)
(1)提问:超市在汽车站的哪面?在少年宫的哪面?
超市在学校的哪面呢?
(2)同桌讨论,并说明理由。
(3)指名说。
(4)小结:因为汽车站在学校的北面,少年宫在学校的东面,超市正好在汽车站和少年
宫的中间,也就是在学校的东面和北面之间,所以是在学校的东北面。
(5)完成方向板。
2.认识西南。
(1)提问:公园在学校的哪面?
(2)同桌讨论,并说明理由。
(3)指名说。
(4)小结:公园在学校的西面和南面之间,所以是西南面。
(5)完成方向板。
3.认识东南和西北。
(1)提问:你知道体育场和人民桥各在学校的哪一面吗?
(2)独立思考——指名说——说明理由。
(3)完成方向板。
4.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知道了在方向王国里除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之
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追问:在这八个方向中,哪些是我们的新朋友呢?
追问:为什么称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呢?
(东北就是东和北之间)
以后,我们就可以利用手中的方向板解决生活中有关方向的问题了!
5.根据不同的参照物确定方向。
谈话:刚才我们是以学校为中心来确定方向的,大家会以别的景物为中心来确定方向
吗?
呈现句式:()在()的()面
(1)四人一组讨论。
(2)全班交流、判断、辨析。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
(1)介绍指南针,并让学生观察。
红色指的是北面,那么白色指的是哪一面呢?
(2)独立完成。请最快的几个同学上黑板板演。
(3)提问:在完成过程中有什么好办法或巧办法吗?
2.“想想做做”第3题。
(1)谈话: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同学都非常乐于助人。现在有四个小动物找不到家了,
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汇报:你是怎么想的?
3.“跳棋”游戏,“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了快乐的三十分钟,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轻松一
下。
在黑板上呈现一个五子棋的棋盘,先确定一个位置,教师说出行棋方向,学生操作。
(1)请学生在大黑板上根据要求进行游戏。其余学生判断。
(2)同桌互相游戏。(一人说,另一人操作)
四、全课小结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认识了这八个朋友,我们能干什么呢?
【教后思考】
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发展的自主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
中的体验和交流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和变化的主体。本课的难点是在具体情境中以不同物
体为参照物来辨别方向,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为了突破难点,让学生制作并使用方向
板。过程中并没有直接将方法教给学生,而是先让它们讨论解决,当一部分学生讨论后仍觉
困难时,随之指出方向板可以帮助他们。这样学生可能会走一些弯路,但只有在他们遇到困
难时,心里才有一种寻求答案的动力,才会认真去掌握方法。
第4课时活动课测定方向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教材第26~27页。
【教学目标】
1.参与测定方向的实践活动,能在校园里或给定的场景中利用指南针辨认八个方向。
2.通过辨认场景图中各建筑物的方位和在校园中进行实际测定活动,进一步巩固所学
知识。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辨认八个方向的能力。
【教学难点】
测定方向。
教学过程
一、室内活动
1.看方向板指方向。(学生面向东方坐)
提问:大家现在面对的是什么方向?
让学生把方向板按实际的方向放在桌上。
提问:你能根据方向板指出其他的七个方向吗?
同桌互相指、说。
2.说一说同学之间的位置关系。
谈话:请坐在教室中间的一位同学起立,再请坐在他北面、东面、南面、西面的同学听
口令起立.
提问东北面的学生:你坐在他的哪一面?
再分别请坐在东南面、西北面、西南面的学生说出自己在他的哪个方向。
任意找一个学生,让他说说自己和好朋友的位置关系。
3.在教材呈现的场景里辨认方向。
谈话:同学们在教室里己经能正确地辨认方向了,你们想不想到校园里去辨认一下方
向?在去校园之前,我们先帮助书上的小朋友测定他们学校的方向。
展示教材中的场景图。
提问在这幅图上,你们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这幅图的正北方向和我们以往看到的平面图有什么不同?
这幅图的正北方向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组交流后再指名回答)
讲述:以往我们看到的平面图,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而这幅图的正北方向指
向图的左上方,这从指南针和小朋友的话中都能看出来。找到了正北方向,看看图中的指南
针,你们能说说图中学校的景物各在小朋友的哪一面吗?
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回答。
二、室外活动
1.在校园里测定方向。
谈话:从刚才我们帮助小朋友解决的问题可以看出,用指南针测定学校的方向,不少学
校的房屋不一定都是面向正南、正北或正东、正西的,我们学校的方向如何呢?我们现在走
出教室一起去测定。请大家带上指南针、老师发给你们的表格和铅笔。为了不影响其他班学
生上课,请大家尽量保持安静。
走到操场后,谈话:我们每四人一小组,商量一下,你们这组想在校园的什么地方测定
方向?也就是选择测量地点,然后分工测量,把表填好。我们看哪一组测得又快又好。测好
以后赶快到操场中间集中,老师还有新的任务。大家分头行动吧。
学生活动,汇报测定结果。
2.互相检查测定情况。
谈话:下面请第一小组带第二小组的小朋友到你们测定的地点,介绍一下你们测定的结
果,第二小组看看他们测的对不对;然后两个组再交换。其他的小组也是两两合作,相互检
查。检查以后再回到操场集合。
再次集合后,让各小组汇报被检查的小组测定方向的情况,如有不同意见,全班同学再
去共同验证。
三、活动小结
对这次实践活动,你有什么看法?
【教后思考】
本节课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深刻地体验生活,能积极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利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学生在参与测定方向的时间活动
中,积累判断方向的经验,进一步掌握利用方位词对物体位置进行描述的方法。并在活动
中,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有了进一步增强,虽然在室外活动,但学生都显得有组织有纪律,
能听从组长安排,并且能很积极地参与活动,这样的数学设计真的很受学生欢迎。
第4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
第1课时一千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教材第28〜3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数数情境中初步掌握千以内的数的数数,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
生的数感。
2.引导学生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
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3.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团结合作的经验,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认识千以内的数,知道千以内数的数位名称和顺序。
【教学难点】
认识计数单位“干”。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创设情境。
师:在生活中你见过比100大的数吗?谁来把你收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
学生相互交流讨论。
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图片。
师:小学生的身高,电风扇的价格这些都是比100大的数,既然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大
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
二、探究新知
1.数一数,认识''一千"是多少。(学生分成四人学习小组,围坐)
(1)请每个孩子数出10颗瓜子或10粒豆豆。。
课件演示:10个小正方体依次挨在一起,摆成一个IX1X10的长方体。
让学生明确:这是一个“十”。
课件显示:10个H'"一是--H一~h里面有10个一。
(2)小组合作:数出100颗瓜子或100粒豆豆。
情况预设:有的组很快就数出来,有的组要稍微慢些。
教师注意巡视,请数法具有代表性的小组同学汇报。
生1:我们组四个人,每人数出了25颗,合在一起就是100颗。
生2:我们组是在前面每人已数出10粒豆豆的基础上接着数的。我们10粒10粒地
数,已经有4个10粒了,再数出6个10粒,总共就有100粒了。
师:你们数的这一小堆一小堆是怎么回事啊?
生2:每一小堆就是10粒,我们10粒10粒地数,10个“十”就是“一百”。这样放
容易看出来总共有多少个“十”。
请生2带着大家一起数一数他们的豆豆,10个10个地数很快就数完了。
(3)课件出示一小堆方块(100快),学生观察思考下列问题:
你能不能一下子准确地说出方块有多少块?为什么?
可以怎么整理?
课件演示:前面摆出的IXIX10的长方体,依次出现10个,它们又挨在一起成为一个
1X10X10的大长方体。让学生明确:这就是一个“百”。
学生随着课件演示数数:10,20,30…90,100。
师:刚才我们是怎么数的?数了几个十?10个十是多少?
屏幕上显示:10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10个十。
(4)小组合作,请大家快速数出1000颗瓜子或1000粒豆豆。
较快的方法:分工合作,100颗100颗地数,10个100颗就是1000颗。
(5)课件出示更大一堆方块(1000快)。学生观察思考下列问题:
这里有多少个方块呢?一下子看得出来吗?
怎么整理最容易看出来?
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课件演示:把刚才整理的包含有100个小正方体的1x10X10的大
长方体依次出现10个,让它们像一片一片的面包一样挨在一起,摆成一个10X10X10的大
正方体。
学生随着课件演示数数:100,200,300…900,1000。
师:刚才我们是怎样数的?数了几个一百?10个一百是多少?
课件显示: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2.借助计数器进一步认识“千”。
(1)用计数器拨珠来演示一百一百地数数,学生跟着拨珠的动作一起数数。
提问:9个一百过了是多少?(10个一百)
10个一百就是多少?(一千)
“千”是我们今天学的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前面我们还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呢?(个、
十、百)
(2)通过刚才数数,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关系,以及各自所在数位:从右边开始,依次
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3)请学生联系写两位数的经验,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和所在数位,试着写出“1000”。
汇报:千位上有一颗珠子,写"I”;百位、十位和个位上没有珠子,都写“0”。
3.联系生活实例,体验“一千”到底有多大。
(1)出示100张打印纸。
大家看,老师手里的这叠打印纸共有100张,那几叠这样的打印纸就有1000张呢?
1000张纸有多厚?用手势来比划一下。(学生比划,但可能大部分都比划得不太准确)好了,
确定了吗?
请保持你的动作。老师就带来了这样的10叠打印纸,比较一下,看看谁比划得最准。
学生把自己比划得与实际对比,相差较大的学生非常惊讶,他们可能会发出感叹:1000
张纸有这么多呀!再调整自己的手势重新比划感知:原来,1000张纸有这么厚!
(2)出示一本童话故事书实物,翻到正文中的某一页,再用课件把这一页显示在屏幕
上。
请看,童话故事书的这一页大约有300字,1000字会有这样的几页呢?可以怎么想?
生:一页300字,那么两页就有600字,三页就有900字……
结论:这样的书大约要三页多才有1000字。
(3)联系本班学生人数来思考。
大家知道我们班有多少个学生吗?(50多个)
那1000个学生相当于有多少个我们班的学生这么多呢?该怎么想?
生:为了好算,就把我们班的人数看作50,那么两个这么多就是100人,10个100人
就是1000人。也就是说,20个我们班这么多的人就是1000人。
学生可能会发出感慨:哇!20个我们班的人!1000个人有这么多啊!
(4)联系学校学术厅的座位数来思考。(课件出示学术厅的图片)
再看看我们学校的学术厅,如果坐满的话有500人,那1000人有多少呢?有几个学术
厅的人那么多?
生:哇!有两个学术厅的人那么多。(学生发出阵阵惊叹声)
(5)请学生举例让大家进一步感知“一千”到底有多大。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30页“想想做做”第1〜6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你还想学些什么?
【教后思考】
本节课存在一组矛盾:一方面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需要借助于计数器,另一方面数学
课堂上多操作活动,学生不易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学习,计数器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还
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学具,他们往往只顾自己摆弄计数器,而忘记学习的本质,需要学生
有充足的数学活动经验和自制力才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有效地学习;对于教师来说则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维动向,不断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
所需要的数学活动中来。
第2课时一千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教材第31〜33页。
【教学目标】
I.在操作活动中,会正确地读、写千以内的数,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
2.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找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3.体验数的产生和发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抽象概括的能力,养成合作学
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地读、写千以内的数,掌握读数和写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读、写末尾有0或中间有0的三位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复习数位顺序表。
生:第一位个位,第二位十位,第三位百位,第四位千位。
2.师:(复习一百以内数的读写)计数器上的数是由什么组成的?是几位数?最高位是
什么位?(课件出示计数器57)
生1:57o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7,读作五十七。
生2:两位数。最高位是十位。(课件出示计数器50)
师:屏幕上的数是什么?是由什么组成的?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
生:50。个位上是0,十位上是5,读作五十。两位数,最高位是十位。
师:“0”能不能不写,为什么?
生:不能。个位上没有数时,添0占位。
3.揭题。
师:这些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百以内数的读写。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读写一千以内的
数。(板书:一千以内数的读写)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师在计数器上面拨出500,问:这个数百位上面是几个算珠?表示什么?怎样写?怎
样读?十位上有几个算珠?怎样写?要不要读?个位上呢?引导学生得出:5个百是500,
读作五百。
(2)师在计数器上面拨出534,问:这个数是由()个百、()个十和0个一组成的?百位上怎
样写?怎样读?十位上怎样写?怎样读?个位呢?
(3)师在计数器上面拨出1000,问:这个数是由什么组成,读作什么?
出示例3的3幅图,请学生思考:我们读写千以内的数的时候都是从哪个方向开始的?
末尾有。的时候,我们怎样写?要不要读?
总结:读千以内的数都是从左边开始读写的,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读写的,末尾有。的
时候,我们不读,但是要写,并板书。
2.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问:这两幅图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请你们在小组里面讨论。
小组汇报后总结:左图的末尾没有算珠,只写不读。右图的中间没有算珠,既写又读。
三、巩固练习
I.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从图上面你能看出来是怎样数数的吗?你会一百一百地数数吗?
学生回答后填数轴。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中间的0又读又写,末尾的0只写不读。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能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吗?
【板书设计】
一千以内数的读写
534读作五百三十四
406读作四百零六
500读作五百
【教后思考】
这节课的重点是三位数的读写,难点是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读法。在一年级下学期学
生已经学习过“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而“千以内数的
认识”是从“百”跨入“万”的一个重要的衔接点,也是学生接触大数的一个敲门砖。把数
的组成和数的读写整合进来学习千以内数的读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由几百个组成就读
几百,在百位上写几;由几个十组成就读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由几个一组成就读几,在
个位上写几。在利用比较的策略进行末尾有0和中间有0的数的读写时,要充分的让学生观
察、思考、讨论其中的区别和联系。在教学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时,要注意学生对中间有0
的数的读法的反馈,有没有学生读成“零十”的情况,如果有的话,要注意将学生引导到正
确的道路上来。
第3课时用算盘表示一千以内的数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算盘,学会读写算盘上的数。知道用三指拨珠的方法,初步学会在算盘
上拨出千以内的数。
2.通过对算盘的认识,加深对数的位值概念的学习,逐步发展数感,体会古人以一当
五的创举。
【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学会读写算盘上的数,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
【教学难点】
带有上珠的数的读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拿出算盘说:老师今天带来一位新朋友,看你们认识他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算盘认识千以内的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认识算盘。
提问算盘上面有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课件上面动态介绍算盘各个部分的名称。在介绍档位的同时
从右往左分别介绍个位档、十位档、百位档、千位档。
你们认识它了吗?请你们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小组里面或你的同桌之间分享一下
刚学习的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边指边问,学生独立回答。
(2)学习在算盘上面表示1〜9。
师:计数时,我们要拨珠靠着中间的梁,只有靠着梁的算珠才能参加计数。一个下珠表
示1,一个上珠表示5,师边拨珠边板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