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合格演练测评(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正确率:__________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这反映的是()A.法家的改革思想 B.道家的无为思想C.儒家的民本思想 D.墨家的尚贤思想解析:材料强调圣人治国,只要能使国家强盛,就不沿用旧的法度;只要有利于人民,就不遵守旧的礼制,这体现的是战国时期法家的变革思想,故选A项。答案:A2.孟子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这表明他()A.否定了孔子以德治民的主见B.认为人的天性是和善的C.确定道德教化对统治的重要D.主见以礼法思想来治国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可知,孟子主见仁政,强调道德教化的作用,故C项正确。答案:C3.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见“德治”、道家主见“无为而治”、法家主见“刑治”、墨家主见“贤治”。其共同内涵()A.思想自由 B.重建秩序C.崇尚礼制 D.回来周制答案:B4.《尚书》保存了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其中有“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欲至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的记载。这反映了()A.儒家思想已经形成 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C.民本思想历史悠久 D.“天人合一”学说解析:材料“不要只从水中察看,应当从民情上察看”“想要万年称王,世世代代安民,养民”说的是重视黎民,故选C项。答案:C5.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异发生时,皇帝经常下罪己诏。据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A.焚书坑儒 B.天人感应C.三纲五常 D.格物致知答案:B6.汉代画像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1-图3所示。这表明汉代()图1长袖乐舞图图2讲学传经图图3养老图A.外儒内法得到推行 B.儒家学说影响广泛C.仁政观念深化人心 D.儒家思想的官方化解析:“长袖乐舞”“讲学传经”“养老图”分别是乐、儒家经典、孝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折射的是儒家思想的影响,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与西汉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新儒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亲密相关,故选B项。答案:B7.“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解析:材料主见礼法并用,说明礼制观念并没有淡化,故A项错误;从“礼、刑,相为表里者也”说明该思想主见礼法并用,是儒法两家思想的结合,故B项正确。答案:B8.秦汉时期,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高祖、汉文帝推崇道家无为而治,到汉武帝时期“尊儒”且“尚法”。这反映出()A.思想价值取决于形势须要B.君主专制影响了学术走向C.经济发展推动了思想演化D.汉承秦制的说法有待商榷解析:“秦汉时期,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高祖、汉文帝推崇道家无为而治,到汉武帝时期‘尊儒’且‘尚法’”可见思想的选择与当时的国情相关,故选A项。答案:A9.《二程遗书》中记载:“万物能有是理……至如一物一事,虽小皆有是理。”这体现了()A.理是万物的本原 B.知行合一的主见C.工商皆本的观念 D.经世致用的思想答案:A10.“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解析:诗中认为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而万物本源在于自己的心。反映了“心学”的理论观点,故选C项。答案:C11.“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王守仁强调“致良知”的途径是()A.格物致知 B.独创本心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答案:C12.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认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这一思想主要针对的是()A.重农抑商 B.君主专制C.闭关锁国 D.海禁政策答案:B13.北宋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明末清初顾炎武也说“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而矣”,与这两句话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C.“慎思明辨,格物致知”D.“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答案:B14.在历史上,儒学始终在发展与创新,也面临着不断的挑战。下列对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进行挑战的观点有()A.“存天理,灭人欲”B.“心即理也”C.“君权神授”D.“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答案:D15.《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A.李贽 B.黄宗羲C.顾炎武 D.王夫之答案:A16.“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答案:D17.孔子主见“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顾炎武提出:“政教风俗苟非尽善,即许庶人之议矣”。顾炎武这一主见()A.背离了先秦儒家的政治理念B.丰富发展了传统儒家思想C.彻底否定了孔子的思想权威D.促进了早期启蒙思想产生解析:顾炎武政治上主见人民议政,是对儒学的新发展,故B项正确;顾炎武没有背离先秦儒家的政治理念,而是批判地继承,A项错误;顾炎武的思想属儒学范畴,核心思想不变,C项错误;顾炎武思想本身属于早期启蒙思想,D项错误。答案:B18.《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改变的主要缘由是()A.诸子“百家争鸣” B.始皇帝焚书坑儒C.汉武帝独尊儒术 D.司马迁撰《史记》解析:由材料“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可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使得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选C项。答案:C19.孙悟空的艺术形象从宋元时期的“神通广阔,追求个人享乐,爱憎不显明”到明清时期的“从任性妄为到诚意向佛”,这种改变反映了()A.市民阶层的壮大 B.佛教渐趋本土化C.伦理纲常的强化 D.人文精神的沉没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孙悟空的艺术形象经验了从桀骜不驯的抗拒到诚意向佛的驯服的转变过程,这恰与明清时期不断强化的君主专制趋势相吻合,故选C项。答案:C20.顾炎武剧烈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主见“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A.君主专制走向衰落 B.已有近代民权意识C.儒学统治地位已动摇 D.儒学出现趋时更新解析:顾炎武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是对宋明理学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批判继承,说明儒学出现趋时更新,故选D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21.君民关系是先秦诸子争鸣的焦点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回答问题。材料一故圣人(君王)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春秋》老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春秋》孔子材料二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战国》韩非子《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故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西汉》董仲舒材料三君之无道也多矣,民之不乐其生也久矣!……(君)自尊(注:尊崇)则无臣,无臣则无民,无民则为独夫。——《清初》唐甄(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老子与孔子主见中对“民”的不同看法。(2)结合战国至秦汉中国历史发展的政治趋势,分别说明材料二中韩非子、董仲舒的君民关系主见有何历史意义。(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唐甄有关君民关系的主见所反映出的时代特征。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第一段可以得出老子主见“无为而治,而民自治”,孔子主见“以德治民(实行德治),民自悦服。”第(2)问,结合所学可知,战国至秦汉中国历史发展的政治趋势是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不断加强;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韩非子建立君主权威、限制臣民的主见,适应了建立专制集权的社会趋势,使法家学说渐渐成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治国理论;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尊崇儒术主见,适应了西汉神化皇权、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时代须要,也使汉代儒学被确立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第(3)问,结合唐甄所处的时代,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答案:(1)不同看法:老子:无为而治,而民自治。孔子:以德治民(实行德治),民自悦服。(2)历史意义:韩非子建立君主权威、限制臣民的主见,体现了建立中心集权的政治思想,适应了建立专制集权的社会趋势,使法家学说渐渐成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治国理论。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尊崇儒术主见,适应了西汉神化皇权、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时代须要,也使汉代儒学被确立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3)时代特征:君主专制加强,社会冲突激化;商品经济进入新的旺盛期,出现新的生产方式;思想界活跃,带有反封建色调的进步思想产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22.儒家思想所蕴含的家国同构(情怀)既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又具有剧烈的现实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回答问题。材料一他(董仲舒)利用“天”的观念和“家国同构”理论,对忠、孝的合理性做出了新的说明,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为汉代以后的中国社会供应了一种全民的伦理信仰。——李佳哲《董仲舒的忠孝理论与汉代忠孝伦理制度》材料二理学家继承传统儒家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动身,形成了理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普遍参加探讨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冲突在某种意义上有了确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溢。——徐公喜、万红《宋明理学的层次模式》材料三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1)依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利用“家国同构”等理论为后世供应的“伦理信仰”。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汉武帝为提升儒学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加装电梯加盟合同范本
- canying劳动合同范本
- 剥离工程合同范本
- 保理 保证合同范本
- 养鹅订单合同范本
- 中介居间服务合同范本
- 催收咨询服务合同范例
- 加工制作维修合同范例
- 保安服务合同补充合同范本
- 加盟店餐饮合同范例
-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普通高校高职单招综合素质测试题(含答案)
-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全册课课练习题(2023春)(附参考答案)
- DB37T 4242-2020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代建实施规程
- 学生班级卫生值日表模板下载
- 《是谁觉醒了中国》
- 劳务派遣服务方案与服务流程图
- 初一经典、励志主题班会PPT(共63张PPT)
- 儿童血尿的诊断思路
- 2022立足岗位秉承工匠精神PPT课件模板
- 第六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公共政策学》课件
- 《行政组织学通论》配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