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女、45子笈
ShandongWomensUniversity
教案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心理危机与干预____________
任课教师:徐晓艳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所在单位:教育学院
课程名称:心理危机与干预
课程所属院(部):教育学院
课程代码:010511
授课班级:2012级应用心理学
课程类别:口通识必修课口通识选修课
口专业基础课口专业必修课
国专业选修课口实践环节
□其他_________________
总学时:总28学时,其中理论28学时,实践0学时
总学分:2
考核方式:考查
成绩构成比例: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
使用教材:樊富琨,何瑾.团体心理辅导.上海:华东
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主要章节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危机概述
第二节心理危机分类
第三节心理危机影响因素与发展过程
第二章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程序与模式
第一节公共危机事件的干预模型
第二节个体危机干预模型
第三节心理危机干预的四个阶段
第三章心理危机干预的评估与诊断技术
第一节危机心理评估
第二节危机心理评估常用量表
第四章心理危机干预技术
第一节紧急事件应激晤谈技术
第二节支持性心理疗法
第三节意义疗法
第四节放松疗法
第五节绘画疗法
第六节护理疗法
第七节音乐疗法
第八节药物疗法
第五章应激相关障碍
第一节应激反应
第二节应激相关障碍
第六章丧失与哀伤
第一节丧失的危机干预
第二节哀伤的危机干预
第三节抑郁的危机干预
第七章焦虑障碍
第一节焦虑障碍的含义
第二节焦虑障碍的干预措施
第八章家庭暴力与虐待
第一节家庭暴力
第二节虐待
第九章自杀
第一节自杀的含义
第二节自杀的征兆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1、心理危机概述
2、心理危机分类
3、心理危机影响因素与发展过程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当着重把握心理危机概述、心理危机分类、心理危机
常见症状与体征、心理危机影响因素、发展过程及结果等。
教学重难点:
1、心理危机的分类
2、心理危机的常见症状与体征
教学方法:
讲授法
第一节心理危机概述
一、心理危机
危机是当人们面对重要生活目标的阻碍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这里的阻碍,是指在一
定时间内,使用常规的解决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危机是一种认识,当事人认为某一件事或
境遇是个人的资源和应付机制所无法解决的困难。除非及时缓解,否则危机会导致情感、认
识、行为和躯体方面的功能失调
心理危机(mentalcrisis)当个体面临突然的或重大的创伤(如丧亲、离婚、交通事故、
目击暴力事件、失业等),一旦这种应激或挫折自己不能解决或处理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
状态。
二、创伤源
创伤源有天然灾害:如地震、水灾、台风;传染病流行:如ISARS、禽流感;
重大意外伤害事件:如空难、车祸、火灾、性侵害;重大失落事件:失去亲人、
失恋、父母失业、离婚或家庭暴力。
第二节心理危机的分类
一、心理危机的分类
根据临床表现和时间长短分为:
1.急性应激障碍:或称急性心因反应,指在受到急剧、严重的精神刺激后立即(一个小
时内)表现出强烈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甚至木僵,或者反应性朦胧状态。
2.急性应激性精神病:指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后,以妄想、严重的情感障碍为主,症状
内容与精神刺激因素明显相关。一般不超过1个月。
3.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或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指在经历异乎寻常的灾难性心理创伤的
一段潜伏期后,延期出现或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表现为闯入性的反复出现的创伤性体验、
噩梦、持续性的警觉状态、惊跳反应增大、选择性遗忘等。
4.持久性心因性反应:指由于应激源长期存在或长时间处于适应不良的环境中诱发的精
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有一定现实色彩的妄想、障碍等。症状至少持续3个月以上,有时可长
达几年。
5.适应性障碍:指因改变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因生活环境改变,在个体人格缺陷的基础
上,个体表现出焦虑心境、抑郁心境等情感障碍,或躯体性不适,或行为退缩等适应不良行
为,但一般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一般不超过6个月。
二、心理危机的常见症状与体征
1、感知觉障碍:常出现错觉和幻觉,过分敏感或警觉,对痛觉刺激反应迟钝。
2、情绪情感障碍:悲伤,麻木、冷漠、倒错,内疚自责,愤怒、易激惹,紧张、焦虑,
无助、绝望等。
3、行为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多见:激越、动作杂乱无目的,易激惹,木僵,暴饮暴
食,强迫行为,责怪他人,不信任他人。
4、思维障碍:意识障碍,定向力障碍,思维迟钝,强迫性、重复性记忆,自发性语言,
思维无条理,记忆力减退等。
5、注意障碍:注意力增强或不集中,注意力涣散、狭窄,注意转移困难,无法做决定
等。
6、躯体化障碍:易疲倦,肌肉紧张或疼痛,手脚发抖、多汗、心悸、呼吸困难等,头
痛,肠胃不适,失眠,噩梦等。
第三节心理危机影响因素与发展过程
一、影响心理危机的因素
1.创伤本身的严重程度:自然情境:战争、灾害、疾病传播、恐怖事件;生活应激事件。
2.个体的易感性:当事人当时的年龄;个性特征;社会支持系统的完善程度。
二、心理危机的发展过程
冲击期:感到震惊、恐慌、不知所措:
防御期:否认、物质滥用、攻击、退行等;
解决期:焦虑减轻,自信增加,社会功能恢复;
成长期。
三、心理危机的四种结果
1、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
2、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
3、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
4、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
第二章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程序与模式
教学内容:
1、公共危机事件的干预模型
2、个体危机干预模型
3、心理危机干预的四个阶段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当着重把握危机干预的含义与目的、公共危机事件的
干预模型、个体危机干预模型、心理危机干预的四个阶段和危机后的应付策略等。
教学重难点:
1、公共危机事件的干预模型
2、个体危机干预模型
3、危机后的应付策略
教学方法:
讲授法
第一节公共危机事件的干预模型
一、危机干预
1.危机干预(crisisintervention):是指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对处于危机或刚经历
过危机的人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心理上的看护,对其精神和躯体的症状进行必要的解释,并
给予当事人怎么去处理、做什么等一些应对的建议,帮助当事人从心理上解决迫在眉睫的危
机,使症状得到立刻缓解和持久消失,使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
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
2.危机干预的目的:(1)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2)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
3.危机干预按工作对象划分为:公共危机事件;个人危机事件。
二、公共危机事件的干预模型
不同处境的人群,可能有着不同的心理冲击,干预的内容和重点亦有所不同。
按受灾难影响的程度不同,可以将需要重点干预的对象分层:幸存者、救难人员、罹难
者家属、其他社会大众。
(一)公共危机事件干预模式诸要素
1、危机干预体系的建构与应激方案的启动
2、保持灾难后的通信和交通运输通畅
3、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要实现多元力量的整合
4、综合处理措施,动员智慧全社会力量参与抗灾活动的机制保障
5、处理要有预见性,避免可能带来的次生、衍生和偶合事件的发生。
6、建立快速反应的信息系统,做好危机事件的信息收集、分析与报告。
(二)公共信息的管理
一般(蓝色)、较重(黄色)、严重(橙色)、特别严重(红色)
1、保障公众知情
2、应该及时发布“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件”的客观信息
3、保障安全
4、新闻媒体不间断发布政府、社会各类组织、军人等投入救灾情况
5、及时报道好人好事,传播正能量
6、注意谣言的传播
7、对经历灾难个体采访的准入控制
第二节个体危机干预模型
一、对心理危机的评估
1、确定危机的严重程度(认知、情感、行为、躯体)
2、确定求助者目前的情绪状态一一求助者情绪能动性或无能动性的水平
3、确定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应付机制、支持系统,或对求助者而言切实可行的其他资
源
4、确定求助者致死的水平(对自我或对他人的伤害危险性)
二、心理危机干预六步法
1、确定问题:从求助者的角度,确定和理解求助者本人所认识的问题。在整个危机干
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围绕所确定的问题来把握倾听和应用有关技术。核心倾听技术:共
情、理解、真诚、接纳、尊重。
2、保证求助者的安全:这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首要目标,求助者安全,就是对自我和对
他人的生理和心理危险性降低到最小可能性。危机干预者在检查评估、倾听和制定行动策略
的过程中,安全问题都必须予以首要的、同等的、足够的关注。
3、给予支持:强调与求助者沟通与交流,是求助者知道工作人员是能够给予其关心帮
助的人。工作人员必须无条件地以积极的方式接纳所有的求助者,不在乎报答。不要去评价
求助者的经历或感受是否值得称赞,或是否心甘情愿,而是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求助者相
信这里有一个人确实很关心他。
4、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环境支持:这是提供帮助的最佳资源,求助者知道
有哪些人现在或过去能关心自己应付机制:求助者可以用来战胜目前危机的行动、行为或环
境资源积极的、建设性的思维方式,可用来改变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减轻应激与焦虑水平。
5、制定计戈U:确定有另外的个人、组织团体和有关机构能够提供及时的支持,提供应
付机制一一求助者现在能够采用的、积极的应付机制,确定求助者能够理解和把握的行动步
骤
注:制定计划的关键在于让求助者感到没有剥夺他们的权利、独立性和自尊。
6、得到承诺:让求助者复述一下计划:“现在我们已经商讨了你计划要做什么,下一步
你将……:在结束干预前,工作者应该从求助者那里得到诚实、直接和适当的承诺。核心
倾听技术在这一步中很重要。
注:在干预过程中,要将检查评估贯穿于整个6步法的过程中。
第三节心理危机干预的四个阶段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四个阶段
阶段一:即刻,像一个关爱的母亲,给予简单的心贴心的关怀,用简单的语言,如果允
许:触碰,提供实际的帮助,提供食物和饮料,善意的、安全的“我在这儿帮你”,最好有
明显的制服、牌子等。帮助应付警察、媒体、学校机构等手续;讲述经历,但不要强迫(如
果他/她愿意说,你就听);情感支持(拥抱、发短信、说“我在这里陪伴你”);对即将出现
的睡眠障碍和侵入有所准备。
阶段2:1-2天以后,像一个老师,组织小组会谈,保持房间的安静,不被打扰,足够
的时间,一起进行叙事性的工作,帮助把碎片式的记忆连成一体,帮助加强小组内的团结与
支持,帮助解决内疚和怀疑,每个人的经历都是发生事件的一部分:相互帮助。在听完每个
人的回忆后进行心理教育,告诉受害者对来自环境的反应有所准备(埋怨受害者、愚蠢的玩
笑),解释症状反应的原因,解释症状的功能和生存价值。
阶段3:1或2周之后,像一个治疗师,叙事,检查创伤后的症状(休息、饮食、日常
生活情况),特别的“痛点”,鼓励患者回到日常生活,讨论来自周围环境的反应。
阶段4:1-2个月以后,像一个牧师,叙事,创伤后症状的检查,检查个体的“痛点”,
鼓励患者回到日常生活,讨论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找到该事件对生命的意义,准备周年反应
(一年以后同一天又回到原来的状态)。
二、危机后的应付策略
危机后不要做什么?大事化小(“这没什么在不了的”);埋怨受害者(“你当时就不应该
穿那样的裙子”);愚蠢的玩笑;寻求刺激者(特别好奇,想知道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不
公正的猜疑;忘记,不再关注。
危机后要做什么?保护和提供吃住;给予认同和肯定(告诉他做得非常好);激活支持系
统(所有能利用的资源:父母、朋友、同学等);有关创伤和创伤反应的心理教育;给予持
续的关注(头两天每天给他打电话,然后是隔几天后打,然后是1-2个月以后打)。
危机后有用的应付策略:开展叙事(叙事本身就是一个脱敏的过程);提供宣泄机会释
放心理压力(拍手操;保险箱);与他人进行比较(与更糟的情况相比较);建立恐惧的边界
(找到不会产生恐惧的地方);聚集于自己的控制感(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能做的事情上);充
分认识其自身的资源;寻求社会支持(创伤病人恢复的最有利条件);发现该事件对自己生
命的意义;分散注意力的技术(找到一些喜欢做的事情);躯体锻炼(有氧运动);体验大自
然(旅行);有用的放松技术(肌肉放松、深呼吸、想象放松)。
第三章心理危机干预的评估与诊断技术
教学内容:
危机心理评估的理论、危机心理评估常用量表的使用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心理危机评估的概念、方法与技术
理解:危机心理评估
掌握:危机心理评估常用量表的使用
教学重点:危机心理评估的理论
教学难点:危机心理评估常用量表的使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第一节危机心理评估
(一)危机心理评估的内容
确定灾难的严重程度
确定受灾者的精神状态和能力水平、确定自我或对他人伤害的危险性
确定可能的解决方法、应对方式、支持系统和其他资源
预测灾后精神卫生问题及服务需求
本身也是干预过程
确定灾难的事件严重程度
确定干预对象
确定干预对象心理健康水平
(二)危机心理评估的诊断方法
情感状态:
第一级情感状态稳定,对日常活动情感表达恰当(1分一无损害)
第二级对环境的情感反应适切,对环境的变化只有短暂的负性情感流露,
不强烈,求助者完全能够控制情绪。(2、3分一轻微损害)
第三级对环境的情感反应适切,但对环境变化有较长时间的负性情感流
_________露,求助者能够意识到需要自我控制情绪。(4、5分一轻度损害)
第四级情感反应与环境有脱节,常表现出负性情感,对环境变化有较强
烈地情绪波动。情感状态虽然稳定,但需要努力才能控制情绪。
__________(6、7分一中等损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级负性情感体验明显超出环境的影响。情感与环境明显不协调。心
境波动明显。求助者意识到负性情绪,但不能控制。(8、9分一
_________显著损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级完全失控或极度悲伤。(10分一严重损害)
认知:
第一级注意力集中,解决问题和做决定能力正常。求助者对危机事件的认
识和感知与实际情况相符。(1分一无损害)
第二级思维集中在危机事件上,但思想能受意志控制。解决问题和做决定
能力轻微受损,对危机事件的认识和感知基本与现实相符。(2、3
分一轻微损害)
第三级注意力偶尔不集中,感到较难控制对危机事件的思考。解决问题和
做决定的能力降低。对危机事件的认识和感知与现实情况所预计的
在某些方面有偏差。(4、5分一轻度损害)
第四级注意力时常不能集中,较多考虑危机事件而难以自拔。解决问题和
做决定能力因为强迫性思维,自我怀疑而受到影响。对危机事件的
认识和感知与现实情况可以有明显的不同。(6、7分一中等损害)
第五级沉湎于对危机事件的思虑,因为强迫性思维、自我怀疑和犹豫而明
显影响求助者解决问题和做决定的能力,对危机事件的认识和感知
与现实有实质性差异。(8、9分一显著损害)
第六级除了危机事件,不能集中精力。因为受强迫、自我怀疑和犹豫的影
响丧失了解决问题和做决定的能力。对危机事件的认识和感知与现
实情况有明显差异从而影响了正常的生活。(10分一严重损害)
行为:
第一级对危机事件应对行为恰当,能保持必要的日常功能。(1分一无
_________损害)
第二级偶尔有不恰当地应对行为,能保持必要的日常功能,但需努力。
(2、3分一轻微损害)
第三级偶尔出现不恰当的应对行为,有时有日常功能的减退,表现为效
_________率降低。(4、5分一轻度损害)
第四级有不恰当的应对行为且做事没有效率。需花很大精力才能维持日
常功能。(6、7分一中等损害)
第五级求助者的应对行为明显超出危机事件的反应,日常功能表现明显
_________受到影响。(8、9分一显著损害)
第六级行为异常难以预料,并且对自己或他人有伤害的危险。(10分一
严重损害)
第二节危机心理评估常用量表
(-)成人用自评量表
(二)成人晤谈量表
(三)儿童创伤评估
(四)生活事件量表
(五)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
量化评估
自评,或调查者评估,不能交叉用
长短适中、条目合理
简单,明确,易懂,好用
筛查与培训工具
SRQ筛查内容:躯体症状、焦虑、恐惧、抑郁
危机干预等级表
行政处理专业处理院系干预医疗干预
等级等级通知通知心理报告现战随访通知24小门诊住院
描述领导院系咨询督导干预父母时监
护人
5级11前否否是2周内咨询每两否杏否杏
无危师周
机
4级潜在否否是2周内咨询每周否否否否
危险师
3级轻度是否是立即咨询每周否否建议否
危险师
2级中度是是是督导督导每三是观察建议否
危险到现到现天
场场
1级高度是是是至1」现督导每天是是落实建议
危险场到现
场
0级已经是是是至IJ现督导每天是是落实落实
实施场到现
场
第四章心理危机干预技术
教学内容:
心理危机干预各类技术和疗法
教学课时:10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当着重把握心理危机干预的各种技术,如紧急事件应
激晤谈技术、支持性心理疗法、以当事人为中心疗法、意义疗法、放松疗法、音
乐疗法等。
教学重难点:
1、各种心理危机干预技术的理解应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
第一节紧急事件应激晤谈技术
一、紧急事件应激晤谈技术:
紧急事件应激晤谈技术:首先应用于缓解参与危机事件急救的消防队员、警察、急诊医
务工作者和其他处于危机事件中的人员的应激反应,直接暴露与创伤事件中的各种一级受害
者
1.应激晤谈的目标、任务与时限
目标:公开讨论内心感受;支持和安慰;资源动员;帮助当事人在认知上和感情上笑话
创伤体验。
任务:最大限度地减轻危机事件后的心理创伤,恢复当事人的心理健康。
晤谈时限:一般认为灾难发生后24~48小时是理想的干预时间。(6周后收效甚微),通
常在10天内进行,一次持续3~4小时
2.操作步骤与工作要点:
第一阶段:导入或介绍期:辅导者(自我介绍,GSD的目的、规则、程序、方法及保密
问题,强调不是正式心理治疗)小组成员(自我介绍)
第二阶段:事实叙述期:参加者描述事件;每个人都可以补充;可以保持沉默
第三阶段:体验感受期:参加者描述认知(最初和最痛苦的想法),达到情绪宣泄的目
的。(引导)
第四阶段:症状期:依时间顺序回顾性描述,目的是帮当事人认识和分享自己的应激反
应,开始将情感领域转向认知领域(避免“标签化”效应)。
第五阶段:辅导或干预期:减轻参与者接受辅导的心理压力;传授技巧;提防问题(饮
酒)
第六阶段:资源动员或恢复促进期:总结,强调,鼓励,评估
3.注意事项:
(1)并不是每一个对象都适合参加集体的紧急晤谈,要注意甄别。(处于哀伤中的丧亲
者;抑郁状态或消极方式)
(2)24小时内不宜进行。
(3)WHO(世界卫生组织)不支持只在受害者中单次实施CISD。
(4)从某种意义上说,与特定文化性建议和仪式具有相一致的功能。
(5)不要强迫
(6)对于参与救援等次级受害者的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有较好干预效果。
(7)每次以7~8人为宜。
(8)注意结合使用。
不断
&正
遭在不止仕丧失动
回逡,作与俄
目杀,药物,抚断仇
性格
激动歪白
第二节支持性心理疗法
一、支持性心理疗法
1、含义与原则
支持性心理疗法一是指依据行为矫正术的原理,对当事人表现出来的正常的、可取的或
较以前有进步的行为加以赞赏鼓励的技术。二是指通过精神支持和社会支持等方法给予那些
心理脆弱者以心理支持性陪伴。
原则:(1)支持要适度,而不要包办代替。
(2)帮助当事人转变对挫折、灾难的看法.
(3)启发当事人善用各种社会支持资源。
(4)鼓励当事人积极行动。
干预措施:表扬、保证、鼓励、合理化和重构、建议、减轻和预防焦虑。
支持性心理治疗多年来被视为适用于那些不适合表达性心理治疗的患者,如:
(1)原始防御占主导(例如投射和否认);
(2)缺乏建立相互关系与互惠的能力;
(3)无内省能力;
(4)因为严重自恋或自闭导致自我无法与客体分离;
(5)情绪调节能力不足,尤其是较具攻击性;
(6)躯体形式问题;
(7)与分离和个体化问题相关的过度焦虑,及分离焦虑。
第三节意义疗法
一、含义及理论
1.意义疗法(Logotherapy)是一种在治疗策略上着重于引导就诊者寻找和发现生命的意
义,树立明确的生活目标,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和驾驭生活的心理治疗方法。该方法由
美籍德国心理学家弗兰克V.E.Frankl(1946)所倡导。
2.意义治疗的理论:其基础是一种生命的哲学,它有三个互相连锁的基本信念:意志的
自由、追求意义的意志、生命的意义。
意志的自由:人在生理、心理与社会的世界中并不自由,但人可以超越这些限制而进入
精神层次。只有两种人的意志是不自由的,一类是精神病人,另一类是信奉决定论的哲学家
们。
追求意义的意志:认为人类的基本动力是“追求意义的意志”,当一个人追求意义的意
志遭受挫败后,才会转向追求快乐、权力作为补偿。人类最基本的能力在于:发现一个可给
予个人忍受任何情境而可坚持下去的理由并希望藉此使个人的生活更充实且能提供个人的
存在是有意义且有价值的一种认同。
二、基本观点
意义治疗以存在主义哲学为思想基础,弗兰克认为,"人是由生理、心理和精神三方面
的需求满足的交互作用统合而成的整体,生理需求的满足使人存在,心理需求的满足使人快
乐,精神需求的满足使人有价值感。”对生命和生活意义的探索和追求是人类的基本精神需
要,人所追求的既非弗洛伊德所说求乐意志,也非阿德勒所说的求权意志,而是追求意义的
意志。而一些人在患重病、绝症,或遭受生活挫折,年老孤独或环境剧变时常常会感到失去
了生活目标,对生活的意义感到迷惆,出现''存在挫折"或"存在空虚”的心理障碍。表现出对
生活的厌倦,悲观失望或无所适从。
意义治疗的核心就是要帮助来访者寻找失落的生活目标和三种价值,建立起明确和坚定
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治疗策略
1.向就诊者讲授存在主义对待人生的基本态度和观点,帮助就诊者寻找和发现生命的意
义,具体可从三个方面着手:
(1)引导就诊者回顾和参加写作、绘画或原比较专长的活动与劳动,发现和体验创造
的价值;
(2)通过参加劳动、观赏自然风光和艺术作品,从平常的生活中体验经验的价值;
(3)通过阅读名人成才的传记和回顾自己过去的成功与失败的苦乐经验,讨论生活态
度在对待人生逆境中的巨大作用和价值。
2.引导就诊者从上述三个方面找到自己生活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同时引导就诊者作"
转向思考"和"反向思考”的心理练习,明确自己有决定如何存在的自由,确定一个属于自己
的人生目标。
3.复诊时,及时地对就诊者在生活目标上迈出的任何一步都给予鼓励和支持,对其任何
生活意义的新发现都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可建议写日记以随时记录生活中的感想体会。
四、意义治疗的操作要点
1.创造与工作
2.发现生命意义的另一种途径是爱
3.体验苦难的意义
4.学会超越短暂性
5.学会幽默和利用矛盾取向技术
6.人是有限的
第四节放松疗法
一、放松疗法发展历史
中国的导引术(“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印度瑜伽术、日本的坐禅(德国的
自生训练、美国的渐进松弛训练、超然沉思等,都是以放松为主要目的的自我控制训练。现
代放松训练的实际应用首推雅克布松(Jacobson)的先驱著作《渐进性放松》。他认为焦虑能
通过直接降低肌肉的紧张而消除。
二、概念与原理
1.松弛疗法、放松训练,它是按一定的练习程序,学习有意识地控制或调节自身的心理
生理活动,以达到降低机体唤醒水平,调整那些因紧张刺激而紊乱了的功能。
2.一个人的心情反应包含"情绪"与''躯体"两部分。假如能改变"躯体"的反应,"情绪"
也会随着改变。经由人的意识可以把"随意肌肉”控制下来,再间接地把"情绪”松弛下来,建
立轻松的心情状态。基于这一原理,"放松疗法”就是通过意识控制使肌肉放松,同时间接地
松弛紧张情绪,从而达到心理轻松的状态,有利于身心健康。
三、放松疗法种类
1.姿势放松技术:这是一种通过教授练习者用指定的放松方式达到放松身体每组肌群的
目的的技术。适用人群:老年人、创伤后应激障碍者和不适合做肌肉放松训练的来访者。操
作步骤:指导语、操作要领。
2.注意集中放松技术:在心理医生的引导下将当事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一个中性的或者愉
快地视觉和听觉的意象上,而离开对焦虑刺激的注意的技术。方法:冥想、指导意象、催眠
注意事项:
(1)与积极想象技术、正向冥想等技术相似:组成要素一一自然呼吸、放松、注意集
中。
(2)设法将注意力集中并聚焦于一个积极的意象上。
(3)对于“高度过敏”的人一一强迫障碍患者、以往创伤史的求助者和神经病活跃期
的病人要慎用。
3.深呼吸放松技术:深呼吸又叫腹式呼吸和隔膜式呼吸法。深度呼吸有助于生理功能的
平衡和精神的放松。深呼吸放松是一种尽力使膈肌下降,把氧气深深吸入肺内的慢节律呼吸
方式,可用此来取代焦虑或恐惧时常出现的浅而快的胸式呼吸方式。
注意事项:刚刚进行过外科手术的患者、糖尿病人、低血压患者、孕妇不适合做深呼吸
放松。
4.渐进肌肉放松术:是指一种逐渐的、有序的、使肌肉先紧张后放松的训练方法。渐进
式放松训练强调,放松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要求被试在放松之前先使肌肉收缩,继而进行
放松。
适用人群:可应用于焦虑、恐怖、攻击等应激状态的人群(最好每天进行广2次,每次
15、30分钟,最合适的是早、晚各一次)。
禁忌:肌腱受到损害或慢性肌无力的人、糖尿病患者不合适。
5.眼动脱敏疗法及其变式眼动脱敏法与再加工法(EMDREyemovementdesensitization
andreprocessing)由FrancineShapiro于1987年创造。EMDR是一种整合的心理疗法,
它借鉴了控制论(cybernetics)、精神分析、行为、认知、生理学等多种学派的精华,建构了
加速信息处理的模式,帮助患者迅速降低焦虑,并且诱导积极情感、唤起患者对内的洞察、
观念转变和行为改变以及加强内部资源,使患者能够达到理想的行为和人际关系改变。
操作步骤:EMDR治疗的疗程可分为8个步骤,包括采集一般病史和制定计划、稳定和
为加工创伤做准备、采集创伤病史、脱敏和修通、巩固植入、身体扫描、结束、反馈与再评
估。
适用人群:对于抑郁、焦虑、多梦以及多种创伤后的恐惧等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
果
6.系统脱敏法及其变式(systematicdesensitization)又称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国
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
治疗原理:交互抑制原理和消退原理(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
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
恐惧的目的。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
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系统脱
敏疗法的治疗原理)。
适用人群:焦虑症、恐惧症,亦可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
第五节绘画疗法
一、绘画疗法作用
绘画理论:防御机制和行为常模:防御,适应、整合。
HTP房——树—人
1.促进心理辅导或心理治疗关系的建立(打破危机者无话可说但又想说,避免咨询关系
的阻抗)
2.表达认知和情绪的作用(镜子,表达性治疗,启动原型自愈机制)
3.了解当事人内心世界的作用(投射)
4.治疗作用(安全、象征性,把冲突和危机转换成意象、形象的画面
积极转化:“如果我能再活一次,我长大后一定把家建设得更美好。”)
二、绘画治疗操作要素
1.美术材料的准备与提供
铅笔、彩色蜡笔、橡皮擦、几张A4纸
2.指导语:我们每一个人可以选择讲话、写日记、唱歌跳舞和画画等任何一种形式来表
达自己。现在我们每一个成员可以选择要或不要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3.热身活动
个人涂鸦
集体涂鸦
画线条:画一条“不愿意动”的线,有“在一起”感觉的线,代表“害怕”的线,代表
“想帮助他人”的线。与大家分享,并说明代表的意义。
画图形及涂色:灾难前,灾难后,准备好面对其他困难的画。
注:咨询师要对胆小的,没有安全感的孩子进行引导;自己先画,装笨。
4.放松及视觉意向诱导
放松身心,指导语说:“当我说到灾难的时候,请你想像自己所见到灾难的情景,以及
自己想到的和感受”
5.绘画
指导语
6.图画分享
“告诉我(或者大家)你画的什么,如果不愿意分享可以聆听别人的发言”
注意事项:不要批评性的评价,避免“为什么”的问题,对于不善表达的孩子,局部
启发性的提问,允许但是人处理自己的画。
7.经验扩展与疗效巩固
继续写一本有图画的日记或周记,与同伴一起画壁画,做拼贴画。
第六节护理疗法
一、护理疗法分类
(-)一般护理
1.清洁护理
个人卫生,经期卫生、口腔卫生、木僵或长期卧床患者:保暖、协助翻身、定时按摩
2、饮食护理
合理配食、劝食喂食、鼻饲静脉输液、强制饮食
3.睡眠护理
充足的睡眠
失眠者
白天嗜睡、夜间失眠、睡眠节律颠倒的患者
兴奋躁动的患者
4.服药护理
定时定量服药
药物吞服
用药的安全管理&药物呕吐
(二)心理护理
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知识,以科学态度、恰当方法、美好语言对
病人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用启发、诱导、说服、解释、
安慰、劝解及调整环境等方法,帮助病人摆脱困难。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病人
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
1、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2、安全护理
3、对处于兴奋状态、情绪不稳、有冲动行为等各种特殊状态的患者的看护
4、对有自杀意念者的护理
5、对拒食者的护理
6、对木僵患者的护理
7、对意识障碍患者的护理
8、对慢性病患者的护理
第七节音乐疗法
一、含义、形式与作用
1.音乐疗法或称“心理音乐疗法”。自20世纪40年代起,人们已逐渐将音乐作为一种
医疗手段。音乐疗法适用范围广泛,它包括医疗性的、发展障碍儿童的音乐治疗以及身心
康复的音乐治疗。音乐疗法就是运用音乐的艺术手段所进行的心理的、生理的和社会活动治
疗,也是一种康复、保健、教育的活动。音乐崇尚的是一种感性情绪的作用,通过人的感
情中枢的变化来引起人的生理、心理的变化,达到治疗的目的。
2.形式:欣赏音乐(1)松弛性音乐(2)功能性音乐(3)意象引导式音乐;唱歌;演
奏音乐;音乐游戏。
3.作用:宣泄负性情绪,激发积极地想象,转移消极情绪,摆脱孤独感和无助感、激励
斗志、感恩感激。
二、运用音乐治疗的注意事项
1.因人、因地、因情境而异
2.采用集体方式
3.传统中医通过不同情绪的诱发和制约,达到情绪的整体平衡的治疗目的,即喜胜悲、
怒胜思、悲胜怒、思胜恐、恐胜喜
三、中医音乐疗法
在传统医学中,五脏可以影响五音,五音可以调解五脏。古代音阶“宫、商、角、徵、
羽”,这五个音阶分别被中国传统哲学赋予了五行的属性,这一点被中医利用了。在“琴棋
书画”养生术中,琴排在第一位,说明在修身养性方面,音乐最有力量。《黄帝内经》两千
年前提出了“五音疗疾”,
埃及在远古时代的古典著作中称“音乐是灵魂之药”
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
心属火在音为徵在志为喜
脾属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
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
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
五音养身请你听:心一一紫竹调;肝一一胡笳十八拍;脾一一十面埋伏;肺一一阳春白
雪;肾一一梅花三弄
音乐处方:
若想催眠:《平湖秋月》、《催眠曲》
欲解抑郁:《喜洋洋》、《江南好》
想除悲怆:《创世纪》、《第六交响曲D小调-悲怆》
振作精神:《金蛇狂舞》、《步步高》
若去烦躁:《梅花三弄》、《空山鸟语》
促进食欲:《花好月圆》、《青春舞曲》
为降血压:《雨打芭蕉》、《春江花月夜》
第八节药物疗法
一、心理疾病忽视药物治疗的原因
1.夸大心理的因素,过分的强调的心理作用,认为心理疾病不是病,只是思想问题,不
需要服药,从而忽略了疾病.
2.病人或家属因为个性偏差夸大药物的副作用,加上道听途说,从有些病人那里得知服
药时间比较长,就误以为药物有依赖性了,故抗拒服药治疗。
3.其实,有依赖性的药物的种类非常少,绝大多数药物没有依赖性及成瘾性,病人不能
停药的原因是因为病情需要服药,而不是因为药物有依赖性。
二、药物治疗在应激处理与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1.促进情绪稳定,消除缓解抑郁、焦虑、恐惧等症状。
2.控制和改善抑郁症状,减少自杀意念,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3.控制躁狂和冲动行为的发生,避免伤害他人或出现反社会行为。
4.改善睡眠状况,提高睡眠质量。
5.促进自知力和社会功能的恢复,促进回归社会。
6.预防病情复发和恶化,控制和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7.增强应对挫折的能力,提高处理心理应激的能力。
三、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1.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综合治疗。(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心理辅导和家庭治疗有机配合)
熟悉药物的作用,科学用药。
注意用药监督,尽量减少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和药物依赖的发生。
2.药物治疗心理疾病的用药原则
首先是安全,对病人毒副作用最小,这可减少病人的药物死亡率,增加病人的自信
心,使他坚持服药。
有效果的选择,过去没有服药,没有依赖,效果快而好的。
方便是服药方便,能够不吊针就不吊,能够不注射就不注射,能够口服就口服
符合病人的经济水平。
四、药物的种类及适应症
1.抗精神病药:抗精神病药(Antipsychoticdrugs)又称强安定药或神经阻滞剂。
是一组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药物。在通常的治疗剂量并不影响患
者的智力和意识,却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精神运动兴奋、幻觉、妄想、敌对情绪、思维障碍
和异常行为等精神症状。临床上已使用的抗精神病药有9大类、40余种(见课本表格),其
中常用的有吩口塞嗪类、硫杂葱类、丁酰苯类、苯甲酰胺类和二苯氧氮平类。
抗精神病药的药理作用相当广泛,对神经系统的作用部位从大脑皮层直至神经肌肉接
头,主要作用于脑干网状激活系统,边缘系统及下视丘。
抗精神病药的主要治疗作用与其抗多巴胺作用有关,临床实践表明抗精神病药治疗剂量
的大小与其对多巴胺受体阻断作用呈线性相关。
2.抗躁狂药:抗躁狂药是对躁狂症具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发作的药物,专属性强,对精
神分裂症往往无效。
最早用于临床的有锂盐、某些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治疗躁狂症取得肯定
疗效。用于治疗躁狂症的药物主要指碳酸锂。有些药物虽然也可用于治疗躁狂症,但并非首
选药物,而且习惯上归属其他类别,如氯丙嗪和氟哌嚏醵属于抗精神病药,卡马西平和丙戊
酸钠则属于抗癫痫药物。
碳酸锂除用于治疗躁狂症外,还可预防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复发;对抑郁症也可能有治疗
和预防复发作用;对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病伴发的兴奋状态也有一定疗效。
3.抗抑郁药:抗抑郁药种类众多,不同类型的抗抑郁药其作用机制不同,可用于治疗抑
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惊恐发作、创伤后应激障碍及神经性厌食等。药物治疗是
中度以上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
目前临床上一线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代表药物氟
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醐普兰和艾司西酷普兰)、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
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代表药物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
能抗抑郁药(NaSSA,代表药物米氮平)等。
传统的三环类、四环类抗抑郁药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由于不良反应较大,应用明显减少。
4.抗焦虑药:抗焦虑药是一类主要用于减轻焦虑、紧张、恐惧、稳定情绪,兼有催眠镇
定的药物。根据起效时间可以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
(1)短效类:包括三唾氯安定、去甲羟安定、咪噗安定。
(2)中效类:包括舒乐安定、阿普哇仑、羟基安定、氯羟安定.
(3)长效类:包括安定、硝基安定、氯硝安定、氨基安定、氟硝安定。
5.其他:
关于强迫症的药物治疗
强迫症是一种比较难治的精神疾病,研究表明,54-6设的强迫症呈持续病程。临床上用
来治疗强迫症的药物均为抗抑郁药物,主要针对大脑中5-羟色胺系统的功能调节。
尽管大部分患者都可从药物治疗中获益,但是仅有部分患者在服药治疗后症状能完全缓
解,另一部分患者仍无法获得痊愈。因此,患者和家属在服药过程中需要有一个理性平和的
心态,要放弃去掉“病根”,彻底治愈强迫症的完美主义愿望。只要症状减轻,生活质量提
高了,社会功能改善了,就是可喜的进步。
如果对疗效不够满意者,必要时还可合并心理治疗提高疗效。对于残留的症状,患者和
家属要能坦然接受,带着症状,顺其自然,积极工作与生活。
关于妄想症的药物治疗
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如果病人不配合治疗,可考虑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长效针剂。如
果病人情绪波动较大,包括出现精神病后的抑郁,便可使用抗抑郁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分为西药和中药两种,
一般来说,要想使妄想症完全康复需要中药和西药配合使用才可以,而且需要专业的心
理疏导的配合。
中药代表为:银杏叶提取物;西药代表有利培酮、舒必利等。西药的长处在于能够快速
见效,而中药的长处在于能够修复受损脑神经使患者从根上痊愈。
第五章应激相关障碍
教学内容:
1、应激反应
2、应激相关障碍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当着重把握应激反应、应激相关障碍分类以及如何进
行治疗等。
教学重难点:
1、应激相关障碍分类
2、应激相关障碍的治疗
教学方法:
讲授法
第一节应激反应
一、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心身反应(PsychosomaticResponse)一个体因为应激源/生活事件所致的心
理、生理和行为的变化。应激反应分为心理反应(焦虑、抑郁、恐惧、愤怒、敌意等)、躯
体反应(交感或副交感等)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三个调节系统,常见:呼吸增快、脉搏
增快、出汗、肢体/全身颤抖;行为反应:逃避与回避、敌对与攻击、退化与依赖、固着与
僵化、吴支滥用。
应激反应结局分为两种:「适应f健康
-不适应f疾病「心身疾病
〔精神疾病「重型精神病神经症瘾症
Y
一应急相关障碍
第二节应激相关障碍
一、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Stress-RelatedDisorder)是指一•组在严重或持久的精神创伤下
直接引起的精神障碍,其临床特点和病程经过与创伤性体验有密切联系,并伴有相应的情感
反应,不脱离现实,容易被人理解。
应激相关障碍分为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
1.急性应激障碍(AcuteStressDisorder)/急性心因性反应一是指以急剧、严重的精
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之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的短暂的精神障碍。
临床特点:强烈的精神应激事件、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其他:意识障碍、
片段的精神病性症状。强烈的精神应激事件一作为发病的直接原因。精神运动性兴奋:表现
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患者激越、喊叫、过度乱动或情
感爆发,话多,内容常常涉及心因与个人经历。精神运动性抑制:部分病人可以表现为精神
运动性抑制,患者情感迟钝,麻木,行为退缩,少言少语,甚至木僵:表现为表情呆滞,
处于茫然状态,继而不动不语,呆若木鸡,对外界刺激无相应反应,呈木僵状态,称为心因
性木僵。其他:意识障碍、片段的精神病性症状,意识朦胧状态,可出现定向障碍,对周围
事物不能清晰感知,自言自语,内容零乱,表情紧张、恐怖,动作杂乱、无目的,或躁动不
安、冲动毁物。事后不能全部回忆,称为心因性意识模糊状态。
治疗:
心理治疗:应激人群的紧急干预,及时、就近、简洁、紧扣重点;紧急事件应激晤谈(CISD)
(CriticalIncidentStressDebriefing)时间:24至48小时之内是最理想的干预时间,
6周之后效果甚微。地点:帮助患者尽快脱离应激源,改变与创伤有关的生活环境。
药物治疗
环境治疗。
2.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延迟性心因性反应一
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数日至半年内)和长期持
续的精神障碍。
发生机制:(1)创伤性事件,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是PTSD的必要条
件,事件的性质主要是天灾人祸(战争、虐待、强奸、暴力事件、绑架、重大交通事故)。
(2)易感素质,种群因素Norris调查了1000名成人,暴露于创伤性事件的白人多于
黑人,年轻人的PTSD患病率最高;Garrison在Hug。飓风发生一年后调查了1264名11-17
岁青少年,PTSD的患病率在白人女生最高(6.2%),白人男生次之(4.7%),黑人男生和女生
分别为3.8%和1.5%。性别,女性的PTSD患病率是男性的两倍。暴露于同一创伤性事件后女
性的PTSD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地震受灾者3个月内PTSD发生率男性为13.5%,女性为
24.7%,受教育程度低、儿童时期有行为问题、具有神经质倾向、内向性格、有精神障碍或
物质滥用的家族史。其他公认的危险因素:既往有创伤暴露史、创伤性事件前后有其他负性
生活事件、家境不好、身体健康状态欠佳。心理素质、生物学素质。
(3)创伤后因素:是否具备足够的安全感,是否脱离创伤情境,干预措施是否及时,
是否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应对的策略。
临床特点: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反复出现闯入性的创伤体验,持续的
警觉增高,持续的回避。
治疗原则:一主要是应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处理症状,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
提高患者应付技能,学会自我治疗,树立自我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便防止反复发作。主要包
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精神分析、认知行为家庭治疗、家庭治疗、森田疗法等。
3.适应障碍(AdjustmentDisorder)是指具有易感个性(病前多有敏感、胆小、情感
不稳定的人格素质)的个体,在明显的生活环境改变或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影响下,出现的反
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或社会功能受损,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
病程一般不超过半年。
临床特点:(1)生活事件: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不是灾难性的),尤其是生活环境和社
会地位的变化如移民、退休、入学、家庭变迁、变换工作等,(2)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焦
虑、抑郁、害怕等)(3)同时可出现适应不良的行为和生理功能障碍(退缩、不注意卫生、
生活无规律、失眠、食欲不振等)
诊断方式:
(1)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不是灾难性的)
(2)易感个性和生活事件对精神障碍均起着重要作用。
(3)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生理功能障碍
(4)社会功能受损;
(5)病程6月<>1月
(6)排除标准:排除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心境障碍、神经症等.
治疗原则:
主要是应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处理症状,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提高患者应
付技能,学会自我治疗,树立自我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便防止反复发作。心理治疗:主要包
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精神分析、认知行为家庭治疗、家庭治疗、森田疗法等。药物治
疗,抗焦虑药物: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和睡眠障碍。苯二氮卓类药(佳乐定)、丁螺环酮(奇
比特);抗抑郁药物: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SSRIs(百优解、赛乐特、瑞美隆);抗精神病
药物:再普乐、思瑞康、维思通等控制兴奋、激越和幻觉妄想等症状。药物治疗的其他问题
对合并其他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的PTSD,推荐采用SSRIs、Nefazodone,Venlafaxine治疗;
合并双相障碍的病人,推荐采用心境稳定剂治疗。
思考题
1.简述应激源及应激过程
2简述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特点
3.简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特点
4.简述应激相关障碍的治疗原则
第六章丧失与哀伤
教学内容:
1、丧失的危机干预
2、哀伤的危机干预
3、抑郁的危机干预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当着重把握丧失的危机干预、哀伤的危机干预、抑郁
的危机干预等。
教学重难点:
1、丧失的危机干预
2、哀伤的危机干预
教学方法:
讲授法
第一节丧失的危机干预
一、丧失
丧失是指失去亲近的人,可能是死亡或者是离开失去未来的各种可能性、身体的损害等。
亲近的人死亡,可以说最重要的客体丧失。人所经历的各种丧失概括为既简单又全面的三类:
成长性丧失,源于生命规律和人在生活中作出的选择取舍。创伤性丧失,源于生命中一些
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的事件。预期性丧失,源于人的预期,并没有真正发生,也不一定真正
出现。
二、哀伤
L哀伤是丧失后的重要过程。丧失(loss)是人成长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现象。可以说
成长与丧失共存。丧失会给人带来创伤,但也可能不会,但是对于丧失来讲,哀伤是一定的。
影响哀伤的要素失去的对象和失去对象关系的依附关系的本质(强度、安全度、爱恨冲
突、与逝者的冲突)、死亡的形式、过去的悲伤经验、人格因素、社会因素、其它压力。
2.儿童青少年的哀伤:孩子的认知发展影响孩子对死亡的了解,儿童只有有限的能力以
口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儿童对确认自己失落的经验所引来的痛苦,他们的忍受能力很有限。
儿童哀伤时,与人相处和成人不一样。在失去亲人时,大人通常得到周围人的关怀与安慰,
但孩子自己本身跟其它的孩子其实都不会也不舒服谈论这种主题,所以儿童很少谈论也避免
谈论他们的失落。儿童对死亡的很可能无法适度的处理哀伤,而在以后的生活中出现抑郁、
或在成年后无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由于儿童自我建构尚未完成、客体关系发展尚未成熟,
往往用退行来应对哀伤,去寻求替代物(替代客体)。儿童的哀伤处理,不能生硬地用成人的
方式。学前、小学、中学阶段,儿童认知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在使用有关哀伤处理技巧时,
要依据儿童的认知、人格、社会和情绪的发展有所调整。
低幼儿童(1〜3岁):自发行为及感应,对他人的感觉和动机觉知有限或很少。需要具
体行为才能感受到爱(如拥抱、吻等),对死亡的了解极为有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特殊岗位人员返聘劳动合同2篇
- 政府购买服务岗位人员劳务合同(2篇)
- 打机井协议书(2篇)
- 2024年文艺晚会演出委托制作与执行协议3篇
- 2025年重庆模拟考货运从业资格
- 2025年南宁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阿坝货运从业资格证怎么考
-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 说和做
- 2024年楼宇自动化监控设备供应合同
- 《春季食疗养生》课件
- 新生儿体格检查的内容和步骤课件
- 民政系统风险分析报告
- 半导体气体传感器
- 心内科年终总结汇报
- 浅谈农村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课件
- 安保人员岗位排班表
- NB-T 11054-2023 防孤岛保护装置技术规范
- 2024北京西城区初二(上)期末英语试卷及答案
- 保险业与保险法律风险
- 隧道结构-洞门与明洞(隧道施工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