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生物学科周测卷(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小饼小葱加蘸料,烧烤灵魂三件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均匀地裹着孜然,在木炭的高温下,每块五花肉都被烤的滋滋冒油,又劲道又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三件套”中的多糖都能经过消化分解为葡萄糖,从而被人体吸收B.五花肉中含有的脂肪是动物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C.五花肉在烤制后蛋白质已变性不能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D.蘸料中的无机盐进入到人体细胞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答案】D【解析】【分析】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大致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蔗糖、乳糖和麦芽糖,蔗糖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组成,乳糖是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多糖和二糖只有水解形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利用。【详解】A、多糖中的纤维素不能经过消化分解为葡萄糖,从而被人体吸收,A错误;B、五花肉中含有的脂肪,但脂肪是动物细胞重要的储能物质,而糖类是动物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B错误;C、五花肉在烤制后蛋白质已变性,但肽键没有被破坏,仍能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C错误;D、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蘸料中的无机盐进入到人体细胞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D正确。故选D。2.植物液泡膜上具有多种酶和转运蛋白,液泡中贮存着多种细胞代谢产物和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糖类、盐类等物质的浓度往往很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液浓度低于细胞溶胶浓度B.液泡内多种物质浓度较高与液泡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有关C.H2O借助通道蛋白通过液泡膜时,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D.液泡中的色素能使某些植物的叶片、花、果实具有各种颜色【答案】C【解析】【分析】液泡是单层膜的细胞器。它由液泡膜和细胞液组成,其中细胞液容易与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混淆,其中主要成分是水。不同种类细胞的液泡中含有不同的物质,如无机盐、糖类、色素、脂类、蛋白质、酶、树胶、丹宁、生物碱等。【详解】A、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扩散方向为细胞液→细胞质基质→外界溶液,故细胞液浓度低于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浓度,A正确;B、液泡内多种物质浓度较高与液泡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有关,否则无法维持液泡膜内外相关物质的浓度差,B正确;C、H2O借助通道蛋白通过液泡膜时,其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C错误;D、液泡中的色素是花青素,与植物器官的颜色有关,如能使某些植物的叶片、花、果实具有各种颜色,D正确。故选C。3.中国科学家运用古DNA方法,首次证明中国是虎演化史上的“基因大熔炉”,研究揭示多起源的遗传支系冰期后在中国东部地区融合为华南虎,并进一步扩散到东北亚和中亚,形成东北虎和里海虎(已灭绝)。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东北虎、华南虎、里海虎可能拥有相同的祖先B.多起源的遗传支系在中国融合为华南虎,是一种适应性进化C.生殖隔离是造成不同虎朝着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因素D.里海虎的灭绝,改变了基因多样性,也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详解】A、依据题干信息,东北虎、华南虎、里海虎是多起源的遗传支系冰期后在不同地区进化形成的,故可能拥有相同的祖先,A正确;B、多起源的遗传支系在中国融合为华南虎,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进化,B正确;C、自然选择决定不同虎朝着不同方向发展,生殖隔离是结果,C错误;D、里海虎的灭绝,会造成基因的丢失,进而导致了基因多样性的改变,也会影响到与之相关的其他物种基因频率的改变,即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D正确。故选C。4.下图表示某真核生物一条染色体上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其中Ⅰ、Ⅱ为非基因序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中发生碱基对替换可形成a的等位基因B.Ⅱ中缺失一个碱基对将导致染色体变异C.基因重组可导致a、b位置发生互换D.染色体易位可导致b、c基因位置互换【答案】A【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2、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3、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详解】A、基因中碱基对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可使a突变成它的等位基因,A正确;B、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片段的改变,Ⅱ中缺失一个碱基对不属于染色体变异,B错误;C、基因重组一般分为交叉互换型和自由组合型,两种情况都不会使a、b位置发生互换,C错误;D、染色体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是不同类型的基因,D错误。故选A。5.为测量蝴蝶兰光合速率,分别选择功能正常的新叶、成熟叶、老叶进行实验。上午8时,分别在叶片相同位置取下1cm2圆形小叶片若干,测得平均干重为a克;中午12时,在已取位置附近再取下等量1cm2圆形小叶片,测得平均干重为b克;之后进行暗处理到16时再进行相同操作,测得平均干重为m克。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叶片的光合速率为[(b-a)/4]g·cm-2·h-1B.叶片的呼吸速率为(b-m)g·cm-2·h-1C.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小于[(b-a)/4]g·cm-2·h-1D.12时之后进行黑暗处理的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的有机物【答案】C【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暗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是ATP和NADP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的是ADP、Pi和NADP+;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要素主要是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2、实际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详解】A、叶片的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b-a)/4+(b-m)/4=[(2b-a-m)/4]g·cm-2·h-1,A错误;B、12h后进行暗处理到16时,共进行了4h的呼吸作用,叶片的呼吸速率为(b-m)/4g·cm-2·h-1,B错误;C、由于植物还有非绿色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小于[(b-a)/4]g·cm-2·h-1,C正确;D、12时之后进行黑暗处理的目的是测定呼吸速率,D错误。故选C。6.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间可借助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信号分子进行信息交流,从而使生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完成生命活动。有关信号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都是由特定的内分泌腺分泌到机体内环境中B.同一细胞可同时存在多种激素及神经递质的受体C.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促进浆细胞的分裂和分化D.这三类信号分子都通过与胞内受体结合发挥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激素和神经递质是信息分子,需要与特定的受体分子结合。激素作用于靶细胞,调节靶细胞代谢,之后激素会被分解;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之后神经递质被分解或重新利用;细胞因子是免疫活性物质,由辅助性T细胞合成和分泌,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等。【详解】A、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A错误;B、同一细胞可同时存在多种激素及神经递质的受体,如甲状腺激素可促进肌肉细胞内物质氧化分解、胰岛素可促进肌肉细胞内肌糖原的合成,神经递质可作用于肌肉细胞使其收缩,B正确;C、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分裂和分化,C错误;D、神经递质的受体在细胞膜上,有些激素的受体也在细胞膜上,细胞因子的受体也在细胞膜上,D错误。故选B。7.反馈抑制是指生物合成过程中,终产物对代谢途径中的酶的活性进行调节所引起的抑制作用。大多数的调节是终产物与第一步的酶结合,引起酶空间结构改变导致酶活性降低。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当代谢产物与酶脱离时,酶结构便会复原,又恢复原有的活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馈抑制有利于保持细胞中终产物浓度的稳定B.提高初始底物的浓度,可以完全解除反馈抑制C.终产物与所调节的酶结合后,会引起酶的永久失活D.解除终产物反馈抑制,终产物的单位产量将只取决于初始底物浓度【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分析:由图可知,图中酶1、2、3催化的反应之间有相关性,酶1催化的反应的产物是酶2的底物,酶2催化的反应的产物是酶3的底物,酶3催化的反应产生反应的终产物。终产物与酶1结合,暂时性改变酶1的结构,抑制酶1的活性。终产物与酶脱离后,酶的结构恢复,活性恢复。【详解】A、当终产物达到一定浓度时,抑制代谢途径中的酶的活性,使终产物合成量减少。且这种抑制是可逆的,当终产物浓度降下来时,酶与终产物脱离,酶活性恢复,终产物继续合成。这种机制有利于保持细胞中终产物浓度的稳定,A正确;B、由图可知,终产物与酶的结合部位不同于酶与底物结合部位,所以提高初始底物的浓度,不能解除反馈抑制,B错误;C、根据题干“代谢产物与酶脱离时,酶结构便会复原,又恢复原有的活性”,终产物与所调节的酶结合后,只是引起酶结构暂时性变化,C错误;D、解除终产物反馈抑制,终产物的单位产量还将与底物浓度、酶浓度等因素有关,D错误。故选A。8.雌雄异株植物自然种群的性别比例一般为1:1,但环境因子可能会使性别比例偏离。斑子麻黄是耐贫瘠、干旱、寒冷的雌雄异株植物。下图为某山坡不同区城(S1、S2样地的营养优越,S3、S4营养不良)斑子麻黄种群调查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营养不良环境下幼龄雄株比雌株存活率可能更强B.S3样地斑子麻黄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为增长型C.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年龄越小性别比例偏离越严重D.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可参考该种群的年龄结构【答案】C【解析】【分析】种群的年龄组成:(1)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详解】A、由题干信息知,S1、S2样地的营养条件优于S3、S4,与S1、S2样地中的种群相比,S3、S4样地中个体较高,同时据柱形图可知,营养不良环境下幼龄雄株比雌株生命力更强,即营养不良环境下幼龄雄株比雌株存活率可能更强,A正确;B、S3样地斑子麻黄种群中幼年个体多于老年个体,故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正确;C、S1、S2样地的营养条件较为优越,但在S1样地,幼年个体的性别比例偏离并不严重,因此无法得出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年龄越小性别比例偏离越严重,C错误;D、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即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可参考该种群的年龄结构,D正确。故选C。9.真核细胞核仁染色质的铺展图呈现大树的形状(见下图),此结构是核仁内rRNA基因的DNA片段上进行转录的状况。对铺展图分析错误的是()A.b段是此时该细胞未被转录的区段 B.f是rRNA基因转录产物的5'末端C.R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是由右向左 D.新合成的RNA上附着大量核糖体【答案】D【解析】【分析】遗传信息的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详解】A、据图可知,b阶段是无RNA产物,故b段是此时该细胞未被转录的区段,A正确;B、基因的转录是从5'向3'端,据RNA的长度可知,f是rRNA基因转录产物的5'末端,B正确;C、据RNA的长度可知,R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是由右向左,C正确;D、RNA合成后要经过加工才能成为成熟的RNA,故新合成的RNA无大量核糖体,D错误。故选D。10.离心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不同的离心速度对细胞匀浆进行离心,可将大小不同的细胞器分开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以便分别研究各自的作用C.证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实验中,离心后两条链均被15N标记的DNA位于最下方D.在细胞工程的操作中,利用离心可以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答案】B【解析】【分析】差速离心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机转速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方法。分离细胞器常用差速离心法。【详解】A、用不同的离心机转速对细胞匀浆进行离心,即差速离心法,可将大小不同的细胞器分开,A正确;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B错误;C、证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实验中,根据含15N的DNA比含14N的DNA密度大,故离心后两条链均被15N标记的DNA位于最下方,C正确;D、在细胞工程的操作中,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其中物理法包括电融合法、离心法等,D正确。故选B。11.将分生区细胞培养在含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短时间后更换到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再培养一段时间。测定分裂期细胞中带放射性DNA的细胞的百分率,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10~20小时曲线下降,与被标记的细胞逐渐完成分裂有关B.20小时后曲线再次开始上升,是因为被标记的细胞进入第二轮分裂的分裂期C.每一个被标记的细胞分裂两次形成的四个细胞中,均只有两个细胞带有放射性DNAD.从DNA复制完成到分裂期开始的时长约为2h【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纵坐标为分裂期细胞中带放射性DNA的细胞百分率,其时间段不包括分裂间期。图中从起点到最高点为细胞逐渐进入分裂期;10-20小时下降,被标记的细胞逐渐完成分裂;20-25小时,第二轮细胞完成间期进入分裂期。【详解】A、10-20小时被标记的细胞逐渐完成分裂进入分裂间期,故10-20小时曲线下降,与被标记的细胞逐渐完成分裂有关,A正确;B、20小时之后被标记的细胞再次进入分裂期,故20小时之后曲线再次上升,B正确;C、细胞内有多对染色体(不是只有一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分裂形成的四个细胞中2~4个带有放射性,C错误;D、据图可知,更换培养基2h后开始出现分裂期细胞中带放射性DNA的细胞,说明从DNA复制完成到分裂期开始的时长约为2h,D正确。故选C。12.异戊烯焦磷酸(IPP)在植物体内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合适的条件下,IPP可以生成脱落酸、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等,相关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素最可能在短日照条件下产生B.植物在夏季生长加快的原因可能是长日照增加了赤霉素的产生C.IPP生成不同激素需要不同的条件D.在短日照条件下,植物叶片可能变黄,并逐渐脱落【答案】A【解析】【分析】生长素:①细胞水平:促进细胞伸长,诱导细胞分化。②器官水平: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如促进侧根和不定根的发生,影响花,叶和果实的发育。赤霉素: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③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①促进细胞分裂;②促进芽的分化,侧枝发育和叶绿素的合成。乙烯:①促进果实成熟;②促进开花;③促进叶,花,果实脱落。脱落酸: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气孔关闭;③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④维持种子休眠。【详解】A、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抑制分裂,细胞分裂素不可能由胡萝卜素转化而来,最可能是在长日照下产生的,A错误;B、赤霉素能促进植物生长,夏季日照时间长,赤霉素增加,可能促进该植物的生长,B正确;C、据图,IPP可转变为脱落酸、赤霉素,会在不同条件下转变成不同的植物激素,C正确;D、短日照条件下,胡萝卜素增加导致叶片变黄,脱落酸增加导致叶片脱落,D正确。故选A。13.在缩手反射中,兴奋传至传出神经元时,如图I、Ⅱ处分别可以检测到突触后电位(EPSP),Ⅲ处能检则到动作电位(AP)。EPSP为局部电位,是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细胞膜产生的微弱电变化,EPSP可叠加,达到阈电位后可引起神经元产生AP。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检测EPSP时,电表两电极分别置于神经元膜内、外两侧B.缩手反射时,电信号可从Ⅱ处传导至Ⅲ处C.若组织液中Na+含量增加,则会导致AP的峰值增大D.产生一次AP的过程中,Ⅲ处K+通道、Na+通道的通透性依次增大【答案】D【解析】【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详解】A、EPSP为局部电位,图中EPSP的初始电位为负电位,所以检测EPSP时,电表的两微电极应分别置于神经元膜内、外两侧,A正确;B、缩手反射时,兴奋是单向传递,即不同神经元之间从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同一个神经元从胞体到轴突,所以电信号可从Ⅱ处传导至Ⅲ处,B正确;C、动作电位是Na+顺浓度梯度内流进入神经细胞导致的,适当增加组织液中Na+浓度,刺激时Na+内流进入神经细胞内的量增加,因此会导致动作电位(AP)的峰值增大,C正确;D、产生一次AP的过程中,Ⅲ处Na+通道的通透性先增大,然后K+通道的通透性增大,D错误。故选D。14.SRY基因为雄性的性别决定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近期我国科学家发现X染色体上的SDX基因突变后,25%的雄鼠会发生性逆转,转变为可育雌鼠,其余为生精缺陷雄鼠。无X染色体的胚胎无法发育。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SRY基因与SDX基因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B.可育雌性小鼠的性染色体组成可能为XX或XYC.SDX蛋白促进SRY基因表达可以解释SDX基因突变雄鼠的异常表型D.若上述发生性逆转的雄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子代小鼠的雌雄比例为1∶2【答案】D【解析】【分析】1、鼠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正常情况下性染色体组成XY的个体发育为雄性,XX的个体发育为雌性,X染色体上的SDX基因突变后25%的雄鼠会发生性逆转,转变为可育雌鼠,其余为生精缺陷雄鼠,若该性逆转的可育雌鼠与正常雄鼠交配,亲本双方染色体组成为XY和XY。2、等位基因是同源染色体上相同的位置的基因,SRY基因为雄性的性别决定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所以该基因不含等位基因。【详解】A、SRY基因为雄性的性别决定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所以该基因不含等位基因,那么SRY基因与SDX基因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A正确;B、由于X染色体上的SDX基因突变后,25%的雄鼠会发生性逆转,转变为可育雌鼠,所以可育雌性小鼠的性染色体组成可能为XX或XY,B正确;C、因为SRY基因为雄性的性别决定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正常雄鼠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并且此时X染色体上存在SDX基因,而当SDX基因突变后雄鼠性逆转成雌鼠,性逆转雌鼠的性染色体中包括正常的SRY基因和发生突变的SDX基因,所以SDX蛋白促进SRY基因表达可以解释SDX基因突变雄鼠的异常表型,C正确;D、若上述发生性逆转的雄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其亲本染色体组分别为性逆转雌鼠(XY)和正常雄鼠(XY),杂交后代染色体组成为XX:XY:YY=1:2:1。又因为无X染色体的胚胎无法发育,所以正常发育个体中XX:XY=1:2。但由于性逆转雌鼠X染色体存在SDX基因突变的情况,所以子代染色体组成为XY的个体存在两种情况,其一是性逆转雌鼠提供Y,正常雄鼠提供X,此时由于X染色体来自于正常雄鼠,且SDX基因未突变,所以该鼠性别为雄性,占1/2;其二是性逆转雌鼠提供X,正常雄鼠提供Y,此时X染色体来自于性逆转雌鼠,存在SDX突变基因,此时的子代雄鼠中有1/4发生性逆转情况,故结合两种情况分析子代小鼠的雌雄比例不为1∶2,D错误。故选D。15.如图表示某概念模型,下列相关叙述与该模型所示相符的是()A.若该模型表示体液免疫,F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则G、H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B.若该模型表示血糖调节,F代表垂体,则G、H可分别代表胰岛和甲状腺C.若该模型表示体温调节,且E代表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则F可表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G可代表汗腺分泌减少,H可代表肾上腺素分泌减少D.若该模型表示水盐调节,且E表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F可代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性增强,G、H可分别代表垂体和大脑皮层的生理活动【答案】D【解析】【分析】1、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2、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详解】A、若该模型表示体液免疫,F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则GH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E可表示T淋巴细胞呈递抗原或抗原直接刺激的过程,即图中可表示体液免疫中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的过程,A错误;B、下丘脑可以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和肾上腺,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共同调节血糖,若该模型表示血糖调节,F代表下丘脑,则GH可分别代表胰岛和肾上腺,胰岛细胞不受垂体调控,B错误;C、若该模型表示体温调节,且E代表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则F可表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G可代表汗腺分泌减少,H可代表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代谢过程,使产热增加,C错误;D、若该模型表示水平衡调节,若E表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F可代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性增强,GH可分别代表垂体和大脑皮层的生理活动,D正确。故选D。

16.如图表示植株A(杂合子Aa)和植株B培育植株①②③④⑤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培育植株①的过程为单倍体育种,获得的植株为纯合子B.选择植物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获得优质的突变体,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需要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植株只有①③④D.植株①②④⑤与植株A基因型相同的概率分别是0、0、1、0(不考虑基因突变)【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对植株A的花粉经过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①单倍体植株,而后对该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植物②是纯合二倍体,该过程属于单倍体育种。植株③的获得采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植株的获得利用了诱变育种方法。植株④采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属于细胞工程育种;植株⑤的培育采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详解】A、对植株A(杂合子Aa)的花粉(A或a)经过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①单倍体植株(A或a),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①,获得的植株②(AA或aa)为纯合子,A错误;B、选择植物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获得优质的突变体,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植株③,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C、图中需要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植株是①③④⑤,该过程中利用了细胞的全能性,植株②是秋水仙素处理植株①的幼苗得到,没有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C错误;D、植株①是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A或a),秋水仙素处理得到植株②(AA或aa);植株③④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其基因型为Aa;植株⑤是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获得的,其遗传物质是由植株A和植株B组成的,与植株A的基因型不同,因此植株①②④⑤与植株A基因型相同的概率分别是0、0、1、0,D正确。故选D。17.2023年9月7日法新社报道:中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地在猪胚胎中培育出含有人细胞的肾脏。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猪胚胎中肾脏形成所必需的两个基因、从而在胚胎相应位置创造出一个空位并添加人类多能干细胞来填补这个空位,最终培育拥有人细胞且功能正常的肾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猪胚胎培育出人细胞的肾脏运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B.早期胚胎培养需在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液含有糖类、血清等物质C.为获得更多胚胎,可通过注射促性腺激素促使母猪超数排卵D.该研究的突破,为解决器官移植中供体短缺问题带来了曙光【答案】A【解析】【分析】1、动物细胞培养的气体环境:通常采用培养皿或松盖培养瓶,将其置于含95%空气加5%CO2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CO2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2、动物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培养基中应含有细胞所需细胞进行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将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按种类和所需的细胞培将分瓶量严格配制而成的培养基,称为合成培养基。由于人们对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尚未全部研究清楚,因此在使用合成培养基时,通常需要加入血清等一些天然成分。3、超数排卵是指应用外源促性腺激素,诱发卵巢排出比自然情况下更多的成熟卵子。【详解】A、猪胚胎培育出人细胞的肾脏,该技术敲除了两个必须基因,并未运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A错误;B、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需置于含有95%空气和5%CO2混合气体的CO2培养箱中培养,培养液含有糖类、血清等营养物质,B正确;C、超数排卵是指应用外源促性腺激素,诱发卵巢排出比自然情况下更多的成熟卵子。为获得更多胚胎,可通过注射促性腺激素促使母猪超数排卵,C正确;D、在猪体内培养人源化器官,最终是为了将它用于器官移植,以缓解器官短缺的医疗现状。因此该研究的突破,为解决器官移植中供体短缺问题带来了曙光,D正确。故选A。18.下列关于果酒、果醋、泡菜和酸奶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的过程中,应先通气培养,后密封发酵B.酿果酒时无需对葡萄严格消毒,因为缺氧、酸性的发酵液抑制了其他微生物的生长C.以果酒为底物进行醋酸发酵时,酒精可以为醋酸菌提供碳源和氮源D.制作泡菜时,若发酵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导致乳酸菌大量繁殖,在发酵液表面形成一层菌膜【答案】B【解析】【分析】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故果酒的制作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30℃;生产中是否有酒精的产生,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验,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2、果醋制作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其代谢类型属于异养需氧型。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为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详解】A、乳酸菌是厌氧微生物,整个发酵过程不需要通气,A错误;B、酿果酒时需要隔绝氧气,厌氧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导致发酵液呈酸性,缺氧、酸性的发酵液抑制了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因此酿果酒时无需对葡萄严格消毒,B正确;C、酒精的元素是C、H、O,无法为醋酸菌提供氮源,C错误;D、乳酸菌是厌氧微生物,若发酵装置气密性不好,乳酸菌无法大量增殖,D错误。故选B。19.假设P=实验所得数值/实际数值,关于下列调查活动和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有患者的家族中进行遗传病的发病率调查,P值将偏大B.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细菌数量时,P值往往偏小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用干漏斗却忘记插上电源,P值将偏小D.调查森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时,部分松鼠身上的标记物脱落,P值将偏小【答案】D【解析】【分析】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趋黑、避高温的特性。【详解】A、调查遗传病发病率,应在社会群体中随机取样进行,在有患者的家族中进行调查所得发病率偏大,即P值将偏大,A正确;B、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细菌数量时,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只能观察到一个菌落,因此P值往往偏小,B正确;C、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趋黑、避高温的特性,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用干漏斗却忘记插上电源,P值将偏小,C正确;D、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调查森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时,部分松鼠身上的标记物脱落,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P值将偏大,D错误。故选D。20.下表为不同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同化量在生产(P:生长、发育和繁殖)与维持(R:呼吸作用)之间的分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0P占同化量的比例(%)R占同化量的比例(%)棉鼠(恒温食草动物)1387红狐(恒温食肉动物)496狼蛛(变温食肉动物)2575豌豆蚜虫(变温食草动物)5842A.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等于P、R及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之和B.食肉动物比食草动物捕获食物的过程更不容易,因此P占比低C.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分配更多能量用于呼吸作用产热,因此R占比高D.P与R的比例不仅随生物的生活模式改变,还受环境资源的影响【答案】A【解析】【分析】1、能量流动的过程:各个营养级生物(不包括最高营养级)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散失、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2、消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粪便中能量,即动物粪便中能量不属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散失+生长、发育和繁殖,生长、发育和繁殖=分解者分解利用+下一营养级同化+未被利用。【详解】A、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等于同化的能量与粪便中的能量之和,同化的能量有分为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以及呼吸散失的能量之和,A错误;B、食肉动物比食草动物捕获食物的过程更不容易,呼吸散失的能量更多,因此P占比低,B正确;C、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分配更多能量用于呼吸作用产热,维持正常的体温,因此R占比高,C正确;D、由表格数据可知,P与R的比例会随生物的生活模式改变,同时当环境改变时,如温度的变化,动物为了维持正常的体温,呼吸散失的能量增多,P与R的比例改变,D正确。故选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21.在稻田中引入中华绒螯蟹后,形成了以蟹、稻为主导生物的蟹-稻复合养殖体系。中华绒螯蟹主要以浮萍、水稻、稗草等植物和碎屑为食,对腐臭的动物尸体尤其感兴趣。下图表示某蟹-稻复合养殖体系主要营养关系。(1)中华绒螯蟹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成分,与鸟的种间关系是_____;沙塘鳢所处的营养级是____。(2)在食物链“稗草→中华绒螯蟹→鸟”中,与鸟相比,中华绒螯蟹的同化量/摄入量的比值明显较低,从食物类型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3)为了从蟹-稻复合养殖体系获得更大的稻、蟹产量,需定期投喂饵料,请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包括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____两个方面。养殖多年的稻田经常有鸟害发生,农户会用音响设备模拟鸟类天敌的声音从而驱赶鸟类,这属于____防治。(5)人类农用器具、车辆运输、投喂饲料与田间管理活动等农事活动都需要通过道路实现,某研究小组探究了稻蟹共生模式中农事活动对河蟹筑穴行为的影响。如图表示蟹洞数量与不同田块的关系。据图分析,当人类农事活动频度增大,河蟹筑穴概率会_____,说明农事活动会影响河蟹筑穴行为,其原因可能有_____。A.人类农事活动产生的声波、震动等会刺激河蟹行为B.农田水位浅使得水体对外环境的刺激传导作用增强C.农事操作等导致河蟹产生应激反应而减少筑穴行为【答案】(1)①.消费者、分解者②.捕食、竞争③.三、四(2)中华绒螯蟹摄入的有机物中含有大量纤维素,不易消化吸收,大量能量随粪便排出(3)投喂饵料能减少中华绒鳌蟹从水稻中获得能量,保证水稻产量不受影响中华绒鳌蟹为该生态系统的输出产品,输出的元素不再回归该生态系统(4)①.控制有害动物②.生物(5)①.增大②.AB【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2、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小问1详解】中华绒螯蟹主要以浮萍、稗草等植物和碎屑为食,对腐臭的动物尸体尤其感兴趣,因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成分,沙塘鳢在浮萍→泥鳅→沙塘鳢,这条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在浮萍→泥鳅→小型鱼→沙塘鳢这条食物链中处于第四营养级,即沙塘鳢在该食物网中处于第三、四营养级。【小问2详解】在食物链“稗草→中华绒螯蟹→鸟”中,与鸟相比,中华绒螯蟹的同化量/摄入量的比值明显较低,这是因为中华绒螯蟹摄入的有机物中含有大量纤维素,不易消化吸收,大量能量随粪便排出,而鸟类摄入的是肉类食物,大部分可以被消化吸收。【小问3详解】为获得更大的稻、蟹产量,投喂饵料能减少中华绒螯蟹从水稻中获得能量,保证水稻产量不受影响;中华绒螯蟹为该生态系统的输出产品,输出的元素不再回归该生态系统,所以应该适当投喂饵料,以补充输出的元素。【小问4详解】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包括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控制有害动植物的生长繁殖两个方面。农户用音响设备模拟鸟类天敌的声音从而驱赶鸟类,这是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行的防治,属于生物防治。【小问5详解】结合图示可知,田块到主路的距离越近,人类农事活动频度越大,说明人类对河蟹的影响增大,此时河蟹筑穴概率会增加,说明农事活动会影响河蟹筑穴行为。A、人类农事活动产生的声波、震动等会刺激河蟹产生躲进行为,进而筑穴增多,A正确;B、近路旁农田水位浅使得水体对外环境的刺激传导作用增强,也会引起河蟹筑穴增多,B正确;C、农事操作等导致河蟹产生应激反应而增加筑穴行为,C错误。故选AB。22.水稻是自花传粉植物,其胚芽鞘上有紫线,该性状可用于杂交水稻种子的筛选。(1)杂交水稻具有杂种优势,但自交后代不全是高产类型,这种现象称为____。(2)为探明紫线性状的遗传规律,科研人员利用纯种水稻进行如下杂交实验(如图,连接线上所示为杂交结果)。①分析可知,控制胚芽鞘有无紫线的两对等位基因(用B和b,D和d表示)位于____染色体上,籼稻1和粳稻2的基因型依次是____。②籼稻2和粳稻1杂交后的F2代紫线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____。(3)已知胚芽鞘具有紫线是因为有花青素,进一步研究发现B基因是花青素合成所需的调控蛋白基因,D基因是花青素合成所需的酶基因。研究人员对相关基因转录的模板DNA链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如图所示。请结合题图分析bbdd的水稻胚芽鞘无紫线的原因是:由于B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产生了b基因,合成的调控蛋白空间结构改变,失去调控合成花青素的作用;D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产生d基因,导致mRNA提前出现终止密码,造成花青素合成酶因为缺失了____而丧失活性。(4)已知胚芽鞘中花青素的合成与光照有关,科研人员为探明光对B/b、D/d基因的影响,及Bb、D/d基因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据图1、图2实验结果分析,推测B/b、D/d基因的表达调控模式为:首先光激活_____基因的表达,再激活____基因的表达。(5)进一步研究发现种子外的壳尖紫色、胚芽鞘紫线是由相同基因控制。已知种子外的壳尖是由母本的体细胞发育而来,胚芽鞘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科研人员根据表现型能够快速把籼稻(BBdd)和粳稻(bbDD)的“自交种子”与两者杂交后的“杂交种子”、人为混杂的假种子(种子外壳尖紫色,胚芽鞘紫线)”区分开来,请分析鉴定不同种子的依据:①若种子____,则该种子为“杂交种子”。②若种子____,则该种子为“自交种子”。③若种子外壳尖紫色,胚芽鞘有紫线,则该种子为“假种子”【答案】(1)性状分离(2)①.非同源②.BBDD、bbdd③.1/9(3)①.缺失②.部分肽段(4)①.B②.D/d(5)①.外壳尖无紫色,胚芽鞘有紫线②.外壳尖无紫色,胚芽鞘无紫线【解析】【分析】籼稻1和粳稻2杂交,F2的紫线:无紫线=9:7,此比例为9:3:3:1的变式,即可说明B和b、D和d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NA分子中由于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小问1详解】杂交水稻具有杂种优势,但自交后代不全是高产类型,同时有高产和非高产类型,这种现象称为性状分离。【小问2详解】①籼稻1和粳稻2杂交,F2的紫线:无紫线=9:7,此比例为9:3:3:1的变式,即可说明B和b、D和d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且紫线的大致基因型为B_D_,无紫线则为:B_dd、bbD_、bbdd;可推知F1的紫线为BbDd,则籼稻1和粳稻2的基因型分别是BBDD、bbdd。②由于籼稻2和粳稻1杂交F2中紫线:无紫线=9:7,因此,F1的紫线为BbDd,则籼稻2的基因型为BBdd(或bbDD),粳稻1的基因型为bbDD(或BBdd),则F2代紫线(B_D_)个体中纯合子BBDD的比例=(1/4×1/4)/(3/4×3/4)=1/9。【小问3详解】分析图示可知,与B基因相比,b基因缺少了碱基,即由于B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产生了b基因,使合成的调控蛋白的空间结构改变,失去调控合成花青素的作用;D基因中的碱基G被碱基T替换而产生了d基因,替换后导致mRNA上的丝氨酸(UCG)变为终止密码子(UAG),使翻译提前结束,造成花青素合成酶因为缺失了部分肽段而丧失活性。【小问4详解】据题意“B基因是花青素合成所需的调控蛋白基因,D基因是花青素合成所需的酶基因”,结合图1、图2实验结果分析,首先光激活B基因的表达,再激活D/d基因的表达。其具体调控模式为:光照激活B基因表达,合成有活性的花青素调控蛋白,促进D基因表达产生有活性的花青素合成酶,使胚芽鞘上有紫线;光照激活B基因表达,合成有活性的花青素调控蛋白,促进d基因表达产生无活性的花青素合成酶,使胚芽鞘上无紫线。【小问5详解】据题意“种子外的壳尖紫色、胚芽鞘紫线是由相同基因控制,且种子外的壳尖是由母本的体细胞发育而来,胚芽鞘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亲本为籼稻(BBdd)和粳稻(bbDD),即自交后代种子(BBdd或bbDD)的外壳尖均无紫色、胚芽鞘均无紫线,杂交后代的种子(BbDd)外壳尖无紫色、胚芽鞘有紫线。故①若种子外壳尖无紫色,胚芽鞘有紫线,则该种子为“杂交种子”。②若种子外壳尖无紫色,胚芽鞘无紫线,则该种子为“自交种子”。③若种子外壳尖紫色,胚芽鞘有紫线,则该种子为“假种子”。23.为提高水稻产量,科学家开展了多项研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水稻将H2O分解为H+、O2和e-的具体场所是____,光反应发生的能量转换是_____。科研人员将水稻植株置于透明且密闭的容器内,给予适宜强度的光照,并通入一定比例的18O2和CO2,结果在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CH2O)中检测到了18O,请写出该过程中氧元素的转移途径:_____(用化学式和箭头表示)。(2)为研究水稻对弱光和强光的适应性,科研人员对水稻叶片照光1h后,通过观察发现强光照射的细胞中叶绿体集中分布在细胞的背光面,其生理意义是_____。(3)在强光条件下,叶片的气孔关闭使吸收CO2受阻,此时浓度过高的O2会在Rubisco酶的作用下氧化C5,生成CO2,被称为光呼吸。其过程如图所示:已知Rubisco酶具有双重催化功能,既可催化CO2与C5结合,生成C3又能催化O2与C5结合,生成C3和乙醇酸(C2)。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适当升高CO2浓度达到增产的目的,请从光合作用原理和Rubisco酶的作用特点两个方面解释其原理:_____。(4)土壤板结会导致水稻根系出现变短的现象,研究人员利用ABA合成缺陷突变株开展实验,观察到生长4天的幼苗形态如下图所示。由此可作出推测_____。(5)生长素在植物根系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作用,推测ABA对水稻根系生长的作用与生长素有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给予外源ABA处理后,幼苗中生长素合成相关基因YUC表达增强。研究人员提出了“ABA通过生长素引发根系生长变化”的假说。请从A~I中选择字母填入表格,补充验证上述假说的实验方案。组别材料培养条件检测指标1野生型植株土壤不压实;不施加外源ABA③___2②___3①___土壤不压实;不施加外源ABA4同②A.野生型植株B.ABA合成缺陷植株C.生长素合成缺陷植株D.土壤压实E.土壤不压实F.施加外源ABAG.不施加外源ABAH.测定ABA含量I.测定幼苗的根长【答案】(1)①.类囊体薄膜②.光能转化为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③.(2)避免强光损伤,以适应强光环境(3)CO2是碳反应过程的原料,CO2浓度升高可促进碳反应的进行,进而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同时还可促进Rubisco酶催化更多的RuBP与CO2结合,减少其与O2的结合,从而降低光呼吸,减少对光合作用产物的消耗(4)压实土壤后,ABA浓度升高导致根的生长受抑制(5)①.I②.EF③.C【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有机物。2、光呼吸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在光照和高氧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发生的一个生化过程。它是光合作用一个损耗能量的副反应。光呼吸可消除多余的NADPH和ATP,减少细胞受损的可能,有其正面意义。【小问1详解】水稻将H2O分解为H+、电子和氧气是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其发生的能量转换是光能转化为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当通入一定量的18O2时,首先氧气中的氧元素会进入线粒体中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转移至H218O中;产生的H218O会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与丙酮酸结合后可转移至C18O2中;从线粒体中释放出的C18O2会进入叶绿体中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先是与C5固定形成C3,再是C3还原生成糖类(CH218O),故该过程中氧元素的转移途径为:18O2→H218O→C18O2→C3→(CH218O),即18O2H218OC18O2(CH218O)。【小问2详解】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科研人员对水稻叶片照光1h后,通过观察发现强光照射的细胞中叶绿体集中分布在细胞的背光面,其生理意义是避免强光损伤叶绿体,以适应强光环境。【小问3详解】据图可知,过高的O2在Rubisco酶的作用下氧化C5,生成CO2,该过程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生成的乙醇酸进入过氧化物酶体,在酶的作用下生成中间产物,并进入线粒体,最终生成CO2,故与光呼吸有关的细胞器主要有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线粒体。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适当升高CO2浓度达到增产的目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的原料,CO2浓度升高可促进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进行,进而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同时还可促进Rubisco酶催化更多的C5(RuBP)与CO2结合,减少C5与O2的结合,从而降低光呼吸,减少对光合产物的消耗,故生产实际中,可以通过适当升高CO2浓度达到增产的目的。【小问4详解】根据题意,压实土壤后根部的脱落酸(ABA)浓度升高。利用ABA合成缺陷突变株开展实验,野生型为对照组,ABA合成缺陷突变株为实验组,土壤压实和未压实又构成对照关系,观察到生长4天的幼苗形态如图1所示。根据图示结果和题意可知,与ABA合成缺陷突变株相比,压实土壤后,ABA浓度升高导致根的生长受抑制。【小问5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生长素在植物根系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作用,推测ABA对水稻根系生长的作用与生长素有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给予外源ABA处理后,幼苗中生长素合成相关基因YUC表达增强。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ABA通过生长素引发根系生长变化。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添加外源ABA以及植株是否产生生长素,故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材料为野生型植株和生长素合成缺陷植株构成对照,实验操作中土壤是否压实和是否施加外源ABA构成对照,实验的因变量为根系的生长变化,因此需要测定幼苗的根长。结合表中信息可知,实验材料①为C生长素合成缺陷植株,培养条件②为E土壤不压实和F施加外源ABA,与土壤不压实和不施加外源ABA构成对照关系,检测指标(因变量)③为I测定幼苗的根长。24.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HGSOC)是一类死亡率较高的卵巢癌。现有治疗手段仅对部分HGSOC患者有效,且易产生耐药。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科学家们进行了相关研究。(1)HGSOC患者体内的癌细胞极易在体内扩散,晚期常伴有腹膜转移,这与癌细胞表面_____减少及癌细胞具有_____能力有关。(2)IFNe是一种干扰素,具有抗微生物感染作用,在免疫系统组成中属于_____。研究人员推测IFNe可能存在抗肿瘤活性,作出此推测可基于下列哪些事实?____。a、IFNe仅在女性输卵管上皮细胞(HGSOC的起源细胞)中表达b、HGSOC患者的输卵管上皮细胞中IFNe的转录水平显著降低c、在HGSOC患者的输卵管上皮细胞中未检测到其他类型的干扰素d、绝经后的妇女是卵巢癌的高风险人群,IFNe表达水平很低e、敲除IFNe基因的小鼠肿瘤数量和转移发生率较高(3)为验证上述推测,研究人员利用ID8肿瘤细胞(卵巢癌细胞系),采用图1方式建立三种不同阶段的小鼠卵巢癌模型并进行实验,三种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如图2所示。①培养ID8肿瘤细胞时,需在配制的合成培养基中添加_____等天然成分。防止污染是培养成败的关键,对于培养液中易在高温条件下变性的成分,需要采用_____方法除菌。此外,培养一般需在含95%空气和5%CO2的气体环境中进行,其中CO2的作用是_____。②据图1分析,研究人员建立的“发展中(未形成)“已形成”和“晚期具有腹膜转移”的小鼠卵巢癌模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填字母)模型。图2结果显示_____,表明IFNe具有治疗HGSOC的潜力。(4)研究人员制备敲除IFNe受体基因的小鼠X,对X和野生型小鼠均注射未敲除IFNe受体基因的D8肿瘤细胞建立模型,对部分小鼠注射IFNe进行治疗。治疗组的小鼠X肿瘤数量、肿瘤转移率均低于不治疗组的小鼠X,但显著高于治疗组的野生型小鼠。检测发现野生型小鼠接受IFNe治疗后,活化的免疫细胞增加,将其与ID8肿瘤细胞在体外培养,会导致ID8肿瘤细胞裂解。据此推测IFNe抗HGSOC的机制____。【答案】(1)①.粘连蛋白②.变形运动(2)①.免疫活性物质②.bde(3)①.(动物)血清②.过滤③.维持培养液的pH④.B⑤.A⑥.C⑦.三种不同阶段的模型小鼠注射IFNe的治疗组肿瘤数量均低于对照组(4)IFNe对肿瘤细胞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同时还激活免疫细胞,激活的免疫细胞裂解肿瘤细胞【解析】【分析】1、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具有以下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2、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小问1详解】由于癌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减少及癌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因此HGSOC患者体内的癌细胞极易在体内扩散,晚期常伴有腹膜转移。【小问2详解】干扰素是主要的细胞因子之一,细胞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a、由IFNe仅在女性输卵管上皮细胞(HGSOC的起源细胞)中表达,但不能确定IFNe对HGSOC的产生是否有影响,a错误;b、由HGSOC患者的输卵管上皮细胞中IFNe的转录水平显著降低,说明IFNe减少可能是HGSOC患者患病的原因,b正确;c、由在HGSOC患者的输卵管上皮细胞中未检测到其他类型的干扰素,无法确定IFNe与HGSOC是否有关,c错误;d、由绝经后的妇女是卵巢癌的高风险人群,IFNe表达水平很低,可推测IFNe表达水平很低容易患卵巢癌,d正确;e、由敲除IFNe基因的小鼠肿瘤数量和转移发生率较高,可推测缺少IFNe基因小鼠肿瘤细胞增多,e正确。故选bde。【小问3详解】①培养ID8肿瘤细胞时,需在配制的合成培养基中添加(动物)血清等天然成分。防止污染是培养成败的关键,对于培养液中易在高温条件下变性的成分,需要采用过滤方法除菌。动物细胞培养时,二氧化碳培养箱中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②根据图1,A模型ID8肿瘤细胞注射在卵巢,代表没有转移,第28天注射IFNe间隔时间较长,代表已形成的小鼠卵巢癌模型;B模型ID8肿瘤细胞注射在卵巢,代表没有转移,第7天注射IFNe间隔时间较短,代表未形成的小鼠卵巢癌模型;C模型ID8肿瘤细胞注射在腹腔,代表晚期具有腹膜转移。故研究人员建立的“发展中(未形成)”“已形成”和“晚期具有腹膜转移”的小鼠卵巢癌模型分别为B、A、C。图2中对照组肿瘤细胞数都高于注射IFNe组,显示三种不同阶段的模型小鼠注射IFNe的治疗组肿瘤数量均低于对照组。【小问4详解】治疗组的小鼠X肿瘤数量、肿瘤转移率均低于不治疗组的小鼠X,说明IFNe对肿瘤细胞有直接的抑制作用。检测发现野生型小鼠接受IFNe治疗后,活化的免疫细胞增加,说明IFNe可以激活免疫细胞。将其(激活的免疫细胞)与ID8肿瘤细胞在体外培养,会导致ID8肿瘤细胞裂解,说明激活的免疫细胞裂解肿瘤细胞。故推测IFNe抗HGSOC的机制为IFNe对肿瘤细胞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同时还激活免疫细胞,激活的免疫细胞裂解肿瘤细胞。25.为使甘蓝具有抗除草能力,科研人员将除草剂草甘膦抗性基因转入甘蓝植株,获得抗草甘膦转基因甘蓝。(见图1,注:BamHI识别的序列是G↓GATCC;BgⅢ识别的序列是A↓GATCT,EcoRI识别的序列是C↓AATTC)(1)利用PCR扩增草甘膦抗性基因时,需要在引物的_____(填“3'端”或“5'端”)添加限制酶识别序列,若产物中除了目的基因外有其他DNA片段存在,原因可能是_____(答2条)。(2)构建表达载体时切割质粒应选择_____酶切。酶切后的目的基因存在正向与反向两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