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必修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同步练习含答案
卷I(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的蛋白质含量大于组织液
B.组织液部分成分渗入毛细血管或毛细淋巴管
C.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内环境中含有葡萄糖、糖原、尿素、神经递质、激素等成分
D.CO2,
2.下表是人体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的部分物质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说法中,
错误的是()
++
成分(相对含量)NaKcrHCO3-蛋白质
①142.005.00103.0027.0016.00
②147.004.00114.0030.001.00
③10.00143.0025.0011.0047.00
A.①是血浆,其蛋白质含量减少会导致组织水肿
B.②与③的成分差异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C.③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不和K+,可判断是细胞内液
①②的能够保持稳定是因为■■含量较多
D.pHHCO3
3.打吊针时,常配以0.9%的生理盐水,其目的主要是()
A.供给全面营养B.供能
C.维持细胞的渗透压D.供给水
4.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B.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5.下列各项有关生物体内液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有()
A.人体内的液体叫体液,大部分体液存在于细胞内
B.在人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细胞外液约占:
C.细胞内的液体称为细胞液,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D.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必须通过内环境
6.在人体细胞外液中有很多种成分,这些成分的功能不包括()
A.催化肽键形成B.与抗原特异性相结合
C.刺激B细胞增殖和分化D.降低血糖浓度
7.右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2、3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甲表示血浆
C7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丙液中
D.丁液中。2浓度比甲液中高
8.如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交换过程,A〜E表示直接与内环境
进行物质交换的相关结构,①〜②是相关生理过程。则下列错误的是()
体外
A.图中A为呼吸系统,B为消化系统
B.图中C为泌尿系统,②表示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C.图中D可表示皮肤汗腺对废物的排泄作用
D.图中E表示体液,图示信息表明它可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9.如图表示淋巴和另外三种体液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试卷第2页,总32页
/淋巴
/I
丙.’乙.,甲
A.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
B.细胞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是生物体的内环境
C.甲、乙、丙和淋巴构成了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D.维持丙的渗透压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和蛋白质
10.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③为胰岛A细胞,饭后半小时①处的胰高血糖素浓度高于⑤处
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①处,而CO?的浓度相反
C.若③为骨骼肌细胞,饭后五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
D.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②液体增加,引起组织水
肿
卷U(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1.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
12.由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主要包括、和
________等。
13.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14.人体血浆缓冲物质使pH保持稳态属于体液调节.(判断对错)
15.人体脱水会产生病变,当急性胃肠炎患者造成严重脱水时,要输入质量分数为
0.9%的NaCZ溶液,其生理作用是.
16.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是,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不同的是,渗透压约
为________
供选用的名词:内环境、淋巴、渗透压、酸碱度、氧气和养料、。。2等代谢废物、组
织液、血浆对应填空:
1、2、3、4、
5、6、7>8、.
18.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物质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a、
b分别表示物质运输的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填标号)。
(2)①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和蛋白质含量有关;①的PH能够保持在
7.35〜7.45之间,因为它含有缓冲物质,如与H2cO3构成缓冲对的是=
(3)在图中含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成分是(填标号)。②④与①成分含量
相比,最主要差别是①中含量较高。
(4)③中产生的热量是维持体温的主要来源之一。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
活性,从而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
(5)导致②生成增多从而引起组织水肿有多种原因。如果是营养不良导致的,会因
①中的大量进入②中而引起水肿;如果是花粉过敏,会因毛细血管的
性增大,部分血浆蛋白进入②而引起水肿。
试卷第4页,总32页
19.对人而言,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其作用:维持,保持心肌正常
兴奋性.缺少时,导致机体的,并出现、、四肢
发冷等症状.
20.图1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和液体流动方向,A、B、
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请据图分析回答:
图1图2
(1)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分的是,其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
环境是(填标号),d与b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试以图解表示图中
a-d四种液体的物质交换关系(以a〜d字母及箭头表示)。
(2)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若结构C表示胰岛组织,则结构A内的液体流经结构C
后,胰高血糖素含量流出端比流入端;若结构C表示肝脏,则结构A内的液
体流经结构C后,葡萄糖含量流出端比流入端。
(3)图中a〜d,。2浓度最高的是,CO2浓度最高的是,红细胞所携
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层生物膜才能被组织细胞C利用。
(4)a中的酶促反应进行需要的外界条件是0
三、解答题(本题共计20小题,每题10分,共计200分,)
21.如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虚线框内物质总称为,其中4代表;
(2)其中E代表系统.
22.请回答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问题:
(1)细胞外液中能相互进行物质交换的两种成分是,红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是.
(2)长期劳动导致手上出现了水泡,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
(3)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4)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5)目前普遍认为,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3.下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a、b、c、d代表的液体统称为,其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是
(2)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填标号),a与b相比较,
处的氧气浓度较高。
(3)d中含有的“CO*、”P。厂等物质对于维持的稳定有重要意义,d中也
含有无机盐和蛋白质等成分,对于维持有很大关系。
试卷第6页,总32页
(4)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物质交换的关系可表示为一般情况下,b
与d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O
2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中起决定作用的无机盐离子是o与组织液和淋巴相
比,血浆中含量较高的有机物是。
(2)下丘脑在人体的稳态调节方面有重要作用,具体可参与体温的稳定、水平衡和
平衡的调节。
(3)某人高温脱水,医生给予补充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维持代谢的平
衡。
(4)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相互间的,共同实现对糖代谢的调节,使人体
内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25.请结合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用图中标号表
示)。
(2)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用图中标号表示)。
(3)人体②的组成细胞,其主要的生活环境是[]和[]o④和⑥
相比,⑥中含量明显减少的成分主要是o
(4)④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HP英-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的稳定有重
要意义。
(5)正常人体液中的水和电解质的含量也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脑中缺血,使⑦内
Na+浓度升高,会引起细胞,如果人体大量失水,④的渗透压将
这些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26.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图中的(填序号)构成内环境。
(2)内环境中的与发生改变,会影响细胞中酶的活性。
(3)⑤中。2进入①细胞内至少需要穿过层生物膜结构。。2主要参与有氧呼
吸的第阶段。
27.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内环境成分是(填标号).
(2)图中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是(填数字序号).乳腺上皮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是(填数字序号),其中的K+可通过方式转运到乳腺上皮细胞.
(3)3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pH的相对稳定主要依赖于等物质.
(4)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它存在于图中(填标
号).
28.如图是人体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4、B、C、。表示的是结构,
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卷第8页,总32页
(1)①、②、③、④四种液体合称为,四种液体中含量最多的是
:].试以图示表示这四种液体物质交换情况(用箭头和数字表示):
(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填序号).某人皮肤烫伤后,
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_____].
(3)图中的。代表
④
29.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内环境也称为,主要由图中的(填序号)三部分组成,毛细血
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填序号).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
面:温度、酸碱度和.
(2)①与②④相比,①中成分的最大差别表现在
(3)②中不可能出现下列哪些物质
4、尿素和维生素B、激素和抗体C、纤维素和血红蛋白。、葡萄糖和氨基酸.
30.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其中A、B、C、D代表体
液,a、b、c、d、e代表体内发生的相应变化。
(1)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有(填字母),C中刚刚形成的CO?要经
由肺泡排出体外至少需要穿过层生物膜。
(2)过程c表示作用,由图可知,参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人体系统有呼吸系
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和系统。
31.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①⑤为有关细胞,②③④为
有关液体.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的内环境是图中的(填标号);②与③相比,成分上的主要特点是
(2)如果该图为肌肉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进食一小时内与4端液体相比较,8端
液体中浓度明显降低的物质有和.
(3)如果图中①为能产生抗体的细胞,则该细胞是由(填"8"或"T")细胞
或记忆细胞分化而来,抗体存在于上图中的(填标号)部位.该细胞产生的
抗体是否可以对所有病原体发挥作用,说明理由:.
32.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与细胞代谢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a、d、f合称为,d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的含量有关,
组成C的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O
(2)血液的。2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为(用图中的字母表示),最后
在有氧呼吸的第阶段被利用。
(3)图中④过程进行的场所是,若此人在剧烈运动时,细胞无氧呼吸的产
物是o若g为肝细胞,引起过程2发生的激素是。
(4)若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中增多的液体是
[],将导致组织水肿。
试卷第10页,总32页
33.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人体胰腺组织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包括图中(只写字母).
图中a液为,B液为,c液为,三者共同构成了人体细胞生
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
(2)。2可以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3)正常人8液的pH通常维持在之间,肺气肿呼吸不畅,会使内环境的pH
变,此时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缓冲物质.
(4)食物中的淀粉通过肠腔的消化吸收经过B的运输,可到达胰腺组织细胞,在细胞
内它的最主要的作用是,参与该作用的细胞结构有.胰腺组织细胞
进行正常的细胞代谢的必要条件是.
34.如图是人体内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人体内环境是指,内环境指图中的标号等部分.
(2)组织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氧是如何从毛细血管到达细胞的?(用图中的
字母和箭头表示).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从组织细胞到达毛细血管的?
(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
(3)组织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通过、等系统才能到达各种组织器官
系统;而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终产物要通过、、等系统才
能排出体外.
(4)人的手掌磨起的"水泡"中的淡黄色液体是.(填字母)
35.根据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奶牛场为提高产奶量,给奶牛饲喂了大量的某种精饲料后,奶牛瘤胃发酵产酸
过多,引起机体血液pH低于正常值,且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产酸过多使pH难以恢复
的原因是:,pH低于正常值会引起酸中毒,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可以在饲料
中添加起作用的物质,以利于奶牛内环境的pH维持在正常水平.机体的内环
境是指,主要包括血浆、、.
(2)环境的剧烈变化或惊吓会导致奶牛机体内某些激素水平的变化,从而使产奶量下
降,在这个过程中机体的调节方式包括调节.
36.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据图分析:
①
-.,•I——
(1)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是(填标号).
(2)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值明显下降?.原因
是图中标号内存在着物质.
(3)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
(4)②与③成分的最大区别是.
(5)①②③④中,属于细胞外液的是.
(6)目前普遍认为,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7)体温的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产热增加,同时
机体会通过、两条主要途径加强散热,以维持体温恒定.
(8)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处的液
体增多.
正常情况下,图中[]中的。。2浓度最高.
37.下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试卷第12页,总32页
(1)图中由(填标号)共同组成内环境,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填标号),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有(填标号)。
(2)如果该图为肝脏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当处于饥饿状态时,机体在激素的
作用下,使血糖浓度,B端与A端的液体相比,浓度明显增加的物质是
38.如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
外
界
环
・
«
鹿
中
内
的
,罐
«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
其中A代表,B代表,C代表oE表示系统。
(2)A、B和C三者中成分最为相似的是,与另一种的在成分上的差别是
(3)若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会引起增多,造成
39.如图表示人体某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
c、d表示液体。请据图回答:
(1)图中A、B、C分别表示的结构是:A;B:C
(2)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d中氧气浓度最局和最低的分
别是o
(3)a、b、c、d之间既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a与b之间隔以,b与d之
间隔以b的来源是,b的去向是
40.如图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
二
a1血
外_
海
浆
_-组
界
环_*
织
环_
养料系-
_液
淋
境
c统_
二
L巴
-
I1)图中a、b、c表示人体的三大系统依次为abc
(2)体内细胞只有通过[]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图中d与细胞外液的关系是.
试卷第14页,总32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
【答案】
D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
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问的关系
①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细
双向淞透0,和营养物质胞
血浆组织液内
淋
C0;和代谢废物液
透
过
巴
细
毛
循
巴
海
环«
透
淋巴
:内环境I:
福函i
A、与组织液、淋巴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
少,因此血浆的蛋白质含量大于组织液,A正确;
B、根据试题分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组织液部分成份渗入毛细血管或
毛细淋巴管,B正确;
C、抗体主要分布在组织液、血浆等外分泌液中,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
境中,C正确;
D、内环境中含有葡萄糖、CO2、尿素、神经递质、激素等成分,糖原存在于细胞内,
不存在内环境,D错误。
2.
【答案】
D
【考点】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
分析表格:细胞内液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
液和淋巴,其中血浆与淋巴和组织液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因此表中
③是细胞内液,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或淋巴.
【解答】
A、由以上分析可知,①是血浆,其蛋白质含量减少会导致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回
流受阻,进而导致组织水肿,A正确;
B、②为细胞外液,③为细胞内液,两者的成分差异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B
正确;
C、③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不和K+,可判断是细胞内液,C正确;
D、①②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的pH能够保持稳定是因为含有缓冲物质,D错误。
3.
【答案】
C
【考点】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
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解答】
0.9%的生理盐水和细胞是等渗溶液,能维持细胞的渗透压,进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
定状态,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4.
【答案】
A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
本题是对内环境的组成的考查,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
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中的化学反应都可以看做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
【解答】
A、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发生在血浆中,属于内环境,A正确;
B、合成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位于细胞内的核糖体上,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
C、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食物中淀粉经过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发生在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5.
【答案】
C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细胞外液
又叫做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解答】
解:A、体液是人体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其中\dfrac23体液存在
于细胞内,A正确;
B、在人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dfrac23,细胞外液约占\dfracl3,B正确;
C、细胞内的液体称为细胞内液,C错误;
D、内环境是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中间媒介,D正确。
故选:C.
6.
【答案】
A
【考点】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试卷第16页,总32页
【解析】
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凡是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
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都组成成分,只存在于细胞内中的物质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
分.包含一些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解答】
解:4、核糖体催化肽键形成,存在于细胞内,a错误;
8、与抗原特异性相结合的抗体存在于血浆组织液中,8正确;
C、淋巴因子刺激8细胞增殖和分化,存在于细胞外液中,C正确;
。、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正确.
故选:A.
7.
【答案】
C
【考点】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
据图分析:甲是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淋巴、丁细胞内液,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
解:4、过程1、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4错误;
8、甲是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淋巴、丁细胞内液,8错误;
C、免疫细胞可存在血浆和淋巴液中,C正确;
0、组织细胞中的氧气浓度低于组织液,。错误.
故选:C.
8.
【答案】
D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
【解答】
解:A.图中A可以为内环境提供氧气,排出内环境的二氧化碳,A为呼吸系统,B为消
化系统,A正确。
B.C和D可以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其中C还可以进行过程②将物质重吸收进入内环
境,故C为泌尿系统,②表示重吸收作用,B正确。
C.C和D可以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C为泌尿系统,D为皮肤汗腺对废物的排泄作用,
C正确。
D.图中E表示内环境,图示信息表明它可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
错误。
故选:Do
9.
【答案】
C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根据图中几种体液的关系可以判断,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
C.淋巴、组织液和血浆构成了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故选Co
10.
【答案】
D
【考点】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
阅读题干和题图知,本题是通过内环境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先
分析题图明确①是血浆、②组织液、③细胞内液、④淋巴、⑤所在的端为动脉端,
相反的另一端为静脉端,然后根据选项涉及的具体内容分析综合对选项做出判断。
【解答】
解:A.饭后半小时,食物中的糖类被消化吸收,使血糖含量升高,胰岛素释放增加,
胰高血糖素释放减少,据题意可知,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若③为胰岛A
细胞,则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高血糖素浓度高于①处,A错误;
B.脑细胞消耗氧气产生CO2,故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的浓度相反,B错
误;
C.饭后五小时,血糖浓度有所下降,但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葡萄糖补充到血液中,且骨
骼肌细胞会吸收血糖进行生命活动,所以饭后五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高于①处,c错
误;
D.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良将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渗透压下降,会使图中②组织
液增加,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
故选:Do
二、填空题(本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1.
【答案】
蛋白质,无机盐
【考点】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
渗透压:
(1)细胞外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
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过来,溶液微粒越少即,溶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
力越小.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
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广,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
cr.
【解答】
解: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
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广,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
和C厂.
试卷第18页,总32页
故答案为:
蛋白质无机盐
12.
【答案】
细胞外液,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
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
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解答】
解;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
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13.
【答案】
相互转化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
人体内所含的大量液体总称为体液,可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大部分,其中细胞
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细胞外液是指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的体内细胞所处
的液体环境细胞,又称为内环境.
【解答】
解: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之间可以通过细胞膜和载体进行相互转化,以到达一种动态
平衡状态.
故答案为:
相互转化
14.
【答案】
错误
【考点】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
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
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人体内环境稳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网络来实现的.
【解答】
人体血浆缓冲物质使pH保持稳态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
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这是神经调节.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
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是体液调节.
故答案为:
错误
15.
【答案】
保持血液渗透压
【考点】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
渗透压:
(1)细胞外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
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过来,溶液微粒越少即,溶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
力越小.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
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广,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
cr.
(4)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解答】
解:人体脱水会产生病变,当急性胃肠炎患者造成严重脱水时,故需要补充水分;但
要输入质量分数为0.9%的NaG溶液,其生理作用是保持血液渗透压,维持组织细胞的
正常形态.
故答案为:
保持血液渗透压
16.
【答案】
水,蛋白质,770KPa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
内环境的主要成分是:水约90%,蛋白质,无机盐,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如氧气、
二氧化碳、葡萄糖)和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如尿素、尿酸、肌酸、肌甘、氨基酸、
多肽、胆红素和氨气等).
【解答】
解: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是水,血浆和组织液、淋巴成分基本相同,不同点为血浆含有
较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为770KPa.
故答案为:水蛋白质770KPa
17.
【答案】
组织液,血浆,内环境,氧气和养料(。2等代谢废物,渗透压(酸碱度),酸碱度(渗透压),
淋巴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
1、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渗透压和pH,其中人体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血
浆中的缓冲物质相关.
3、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解答】
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相互渗
透,淋巴来自于组织液,回到血浆,故1为组织液,2为血浆,8是淋巴.1、2、8构成
3内环境,4为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和养料,5为细胞经内环境排出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
试卷第20页,总32页
物.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所以6是渗透压,7是酸碱度.
故答案为:
1、组织液2、血浆3、内环境4、氧气和养料
5、CO2等代谢废物6、渗透压(酸碱度)7、酸碱度(渗透压)8、淋巴
18.
【答案】
①②
无机盐,NaHCC)3
③,蛋白质
酶
水,通透性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
据图分析,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a物质运输的方向
是从血浆到组织液,b物质运输的方向是从组织液到血浆。
【解答】
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①血浆和②组织液。
①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
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一;
①的PH能够保持在7.35〜7.45之间,因为它含有缓冲物质,如H2cO3和NaHCC^、
NaHzPQ和Na2Hpe)4构成缓冲对。
在图中含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成分是③(细胞内液)。②④与①成分含量相比,最
主要差别是①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活性,从而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
导致②生成增多从而引起组织水肿有多种原因。如果是营养不良导致的,①血浆渗透
压降低,血浆中的水大量进入②组织液中而引起水肿;如果是花粉过敏,会因毛细血
管的通透性性增大,部分血浆蛋白进入②,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血浆中水进入组织液
而引起水肿。
19.
【答案】
,心肌舒张,,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血压下降,心率加快
【考点】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
对于生物体而言,钠离子和钾离子的功能不同,钠离子主要是控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钾离子主要对细胞内液有重要作用.来自饮食;排出途经是汗液、粪便、尿液,主要
通过肾脏排出;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但的排出的特点是多
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解答】
解:人体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高,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高,故钠离子主要是控制细胞外液
的渗透压,钾离子主要对细胞内液有重要作用.能维持心肌舒张,持心肌正常兴奋
性.主要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故缺钠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会造成机体的血
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
故答案为:
心肌舒张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血压下降、心率加快
20.
【答案】
a,b、c,d中蛋白质含量较多,
高,高
d,a,6
适宜的温度和pH
【考点】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
分析题图:A为毛细血管,B为毛细淋巴管,C为组织细胞,a为细胞内液,b为组织
液,c为淋巴,d为血浆。
【解答】
图中a为细胞内液、b为组织液、c为淋巴、d为血浆,而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淋巴
和血浆等细胞外液组成,因此a为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B为毛细淋巴管,生活的内
环境是c淋巴和b组织液。d是血浆,b是组织液,两者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
白质含量较多。内环境中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物质是可以转化的,其中血浆和
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可以进入淋巴,然后通过淋巴
循环进入血浆,此外细胞内液能和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如图所示
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因此若结构C表示胰岛
组织,则结构A流经结构C后,胰高血糖素含量流出端比流入端高;胰高血糖素能促
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因此若结构C表示肝脏,则结构A流经结构C后,葡萄糖
含量流出端比流入端高。
细胞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并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图中a〜d,5浓度最高的是d血浆,
CO2浓度最高的是a细胞内液;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6(单层红细胞膜+
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需要穿过2层膜+单层组织细胞膜+双层线粒体膜)层生物膜才能
被组织细胞C利用。
酶促反应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
三、解答题(本题共计20小题,每题10分,共计200分)
21.
【答案】
试卷第22页,总32页
内环境,血浆
泌尿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成
分可以相互转化,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
浆中的成分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成分也可以相互转化.由c-a可知,a是血浆、
B是组织液、C是淋巴.此外,。是消化系统、E是泌尿系统.
【解答】
解:(1)虚线枢内包括组织液、淋巴、血浆,表示内环境.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
互渗透,另外,组织液还可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淋巴经左右锁骨下静脉可
汇入血浆.所以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淋巴.
(2)尿素、尿酸、水等通过E系统排出体外,所以E是泌尿系统.
22.
【答案】
血浆和组织液,血浆
组织液
Na+和C「
理化性质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考点】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
1、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
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
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
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
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广,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
和C厂.
【解答】
解:(1)细胞外液中能相互进行物质交换的两种成分是血浆和组织液,红细胞直接生
活的环境是血浆.
(2)长期劳动导致手上出现了水泡,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组织液.
(3)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厂.
(4)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5)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3.
【答案】
(1)体液,a
(2)bd,b
(3)血浆pH,渗透压
叫浆组织液——A淋巴
(4)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d中蛋白质含量高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
本题结合人体内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
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概念,明确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识记内环境的组成,能准确判
断图中各体液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解答】
解:(1)a细胞内液、b组织液、c淋巴液、d血浆统称体液,其中a细胞内液不属于
内环境。
(2)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b组织液和d血浆,a与b相比较,b
处的氧气浓度较高。
(3)血浆中含有的HCO'”P。厂等物质对于维持血浆pH的稳定有重要意义,血浆
中的无机盐和蛋白质等成妇女,能够维持血浆渗透压的稳定。
(4)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物质交换的关系可表示为
叫浆组织液——A淋巴
飞______________二_______________I,一般情况下d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会高
于b组织液。
24.
【答案】
(1)K+,蛋白质
(2)血糖
(3)无机盐
(4)拮抗作用
【考点】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试卷第24页,总32页
(1)细胞内的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因此K+在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中起决定作用。
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2)下丘脑可参与体温的稳定、水平衡和血糖平衡的调节。
(3)某人高温脱水,在大量排汗的同时机体的盐分也会随之丢失,此时医生给予补充
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
(4)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而胰高血糖素具有升血糖的作用,二者通过相互间的
拮抗作用,共同实现对糖代谢的调节,使人体内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25.
【答案】
⑴⑥
(2)①④⑥
(3)[①]淋巴,[⑥]组织液蛋白质
(4)pH
(5)吸水,升高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
换过程中的作用,对于内环境概念和在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作用的理解
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解:(1)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渗出的⑥组织液。
(2)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④血浆、⑥组织液和①淋巴组成。
(3)②处细胞为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其内部为①淋巴,外面为⑥组织液,所以其生
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血浆与组织液相比,组织液中含量明显减少的成分主要
是蛋白质。
(4)血浆中的HC。*、HP。歹等缓冲物质,对于维持内环境pH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5)如果脑中缺血,使细胞内Na+浓度升高,导致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升高,会引起细
胞吸水;如果人体大量失水,血浆渗透压将升高,这些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26.
【答案】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7.
【答案】
3和4
5,4,主动运输
HCO'HPO『
淋巴细胞,2和3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是淋巴管,②是淋巴,③是血浆,④组织液,⑤组织细胞,
②③④组成内环境.
【解答】
(1)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内环境成分是血浆和组织液,即3和4.
(2)图中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是5组织细胞,乳腺上皮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4组织液,其
中的K+需要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转运到乳腺上皮细胞.
(3)3血浆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pH的相对稳定主要依赖于HCO*、HPOl-
等物质.
(4)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它主要存在于图中淋巴和血浆
中.
28.
【答案】
I-I
体液,③,细胞内液,③二二②二二①41-一④
①②④,②,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
本题是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
交换过程中的作用的考查,分析题图可知①是血浆,②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
淋巴液,①②④组成内环境,a是毛细血管壁,B是红细胞,c是组织细胞,。是毛细
淋巴管壁.
【解答】
解:(1)分析题图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液,
①②③④组成体液,①②④组成内环境.四种液体中含量最多的是细胞内液,组
织液和血浆及细胞内液中可以相互渗透,而淋巴只能来自于组织液,回到血浆,为单
向循环.
(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
渗出的组织液.
(3)图中的。代表毛细淋巴管壁.
29.
【答案】
细胞外液,①②④,①②,渗透压
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试卷第26页,总32页
c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
分析题图,由②7④7①是单向的,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④是淋巴,③
是细胞内液.①②④构成内环境.
【解答】
解:(1)内环境也称为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毛细血管壁细胞
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温度、酸
碱度和渗透压.
(2)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基本相同,只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二者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30.
【答案】
BD,9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循环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它们之间的物质
交换关系为:
?士=押枳液~~»潸,
因此可以确定图中,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细胞内液,D是淋巴。
人体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需要通过四大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
系统。
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包括:泌尿系统、呼吸道、皮肤,图中未列出的是皮肤。
【解答】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有淋巴和组织液,细胞内液中刚刚形成的
DBCCO2
要经由肺泡排出体外至少需要穿过2层线粒体膜+1层组织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
(2层生物膜)+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生物膜)+1层肺泡壁细胞(2层生物膜)
=9层生物膜。
过程c表示(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作用,由图可知,参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人体
系统有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
31.
【答案】
③,②中含有较多蛋白质
葡萄糖(血糖),氧气
8,②③④,不行,抗体只能与它相对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a是动脉端,8是静脉端,①是组织细胞,②血浆,③是组织液,④
是淋巴,⑤是红细胞;②③④组成内环境.
【解答】
解:(1)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建私房合同范本
- Module1Unit 2 I feel nervous when I speak Chinese.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 专家工作合同范本模板
- 公寓购房合同范本
- 保洁人员劳务合同范本
- 刺绣行业雇工合同范本
- 分公司设立合同范本
- 农户销售果树合同范本
- 农用农机出售合同范本
- 保险条款合同范本
- 液化石油气钢瓶倒残操作规程
- 新材料概论课件ppt 第8章 新能源材料
- 毛概课说课课件
- 工艺管道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试验计划
-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冷库热氟融霜操作
-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 《老年服务伦理与礼仪》课程标准
- 2023年苏州市职业大学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解析华为管理干部任职资格管理制度
- 2023年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