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前准备:教材、大单元学程、双色笔、激情!课前背诵检查:19题答案整体感知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的发展与变化——构建思维导图,初识风云变幻的现代世界【学习目标】1.研读教材文本,说出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归纳新变化。2.以“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发展与变化”为主建构思维导图,初步说出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发展变化的阶段。3.解读地图,列举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发展变化的重大事件,并分别概括说明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美国驻苏联参赞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学习活动

小组地点

要求1.建构出冷战与国际格局演变的思维导图1组前黑板展示同学:①迅速、简练、规范;②明确立意,运用所学,有自己的思想最重要;③双色笔展示。非展示同学:①组内展示成果,找到疑难点,准备点评时质疑。②落实巩固基础知识。2.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什么?它与杜鲁门主义有什么关系?2组后黑板3.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是如何出现的?出现的根源是什么?

3组后黑板我的疑问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一、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1、冷战的含义:

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美国经济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率工业产量黄金储备出口贸易53.90%74.90%32.40%军事军队航空母舰战略导弹原子弹1200多万30艘1626枚有政治控制联合国苏联经济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军事军队作战飞机战略导弹原子弹1140万40000架1910枚有政治控制东欧地区,领土扩张60万平方千米,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西欧普遍衰落——英国:赢得战争输了财富;法国:元气大伤、地位下降;德国:经济面临崩溃。为什么是美苏?美苏一跃成为战后超级大国;其他国家实力衰落一、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2、冷战爆发的原因(根据课件标注

课本P111)①二战后美苏失去战时同盟基础。②美苏两国国家利益严重冲突,意识形态尖锐对立。③美国把苏联视为其全球扩张,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④苏联奉行保障国家安全战略,并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的影响。

材料一

法西斯的消亡导致战时同盟合作的基础瓦解,使得美苏合作的共同利益消失,而美苏在战时同盟掩盖下的矛盾得以暴露,这些矛盾包括其固有的矛盾(如意识形态)以及战后美苏分配利益中的一系列矛盾,如波兰问题、土耳其问题、伊朗问题等。这些矛盾加深了双方相互间的怀疑和不信任。——沈志华《冷战五书》

材料二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恺撒、成吉思汗、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

——杜鲁门1945年

材料三

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因为苏维埃国家一些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9页确保西部边境安全,将危险走廊变安全地带历次外敌入侵苏联路线的高度一致性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导致战争控制势力范围以打赢未来的战争随着二战后美苏矛盾不断激化,双方都把对方视为敌人。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发表“长电报”,提出了美国要依靠实力抵制苏联的扩张,同时又不会引起美苏之间全面军事冲突的主张。这是遏制政策的前奏。同年9月27日,苏联驻美国大使尼古拉·诺维科夫发回“长报告”,断定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特征是谋求世界霸权,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主要障碍……美苏双方的对外政策都从大国合作转向对抗。——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110页“历史纵横”谁在推波助澜?外交政策的敌对思维一、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3、冷战的序幕:铁幕演说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在富尔敦发表演说,称苏联进行扩张,“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4、冷战的表现(此表格补充课本P112)项目美国措施苏联应对政治1947.3杜鲁门主义1947.9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1948.4马歇尔计划1949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1949.4北约1955.5华约地缘政治1949德国分裂标志冷战开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一、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材料一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宣读咨文,要求美国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此即“杜鲁门主义”。请思考:杜鲁门主义的目的什么?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称霸世界。材料二

二战后西欧经济面临崩溃,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此起彼伏。这种状况使美国政府意识到,“共产主义是在贫困和不满的土壤里蔓延和滋长的”,为了“遏制”苏联全球扩张主义,防止西欧“变质”,无论如何也要稳定欧洲、复兴欧洲。于是美国政府出台了援助西欧的“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思考: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什么?①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②控制西欧,增强遏制苏联的力量;③推行霸权政策,实现称霸全球战略。通过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如何理解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是“一个胡桃的两半”?(此问题和答案补充课本P112)1.实质相同: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2.方式不同: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3.关系:杜鲁门主义是政治上的表现,马歇尔计划是经济上的表现;杜鲁门主义是马歇尔计划的指导思想;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具体应用。杜鲁门后来也解释说:“杜鲁门主义的意识形态、军事承诺与马歇尔计划的经济义务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如果说两者有什么区别,那就是与杜鲁门主义相比,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说法”,可以说,马歇尔计划是一种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4、冷战的表现项目美国措施苏联应对政治1947.3杜鲁门主义1947.9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1948.4马歇尔计划1949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1949.4北约1955.5华约地缘政治1949德国分裂标志冷战开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一、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柏林▲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1.两极格局之美苏争霸的概况第一阶段(50中—60初):以紧张为主,美攻苏守领导人苏联:赫鲁晓夫;美国:肯尼迪

态势缓和紧张并存、以紧张为主,优势在美国原因A、缓和原因:苏联提出与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B、紧张原因: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不同,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对抗C、优势在美:美国此时的经济稳步发展,综合国力远远超过苏联。缓和事件A、1955年签订《对奥和约》C、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B、1955年与联邦德国建交对抗事件A、1961年柏林墙修筑B、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语言。

——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两个超级大国都已拥有能够毁灭对方及所有其他国家的力量。因此,它们开始商谈以控制核武器竞赛。继古巴导弹危机之后,两国建立了“热线”,双方可以在发生紧急事情时进行联系;又于1963年签订了《禁止核试验条约》。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961年修建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美、苏双方在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的同时,又具有使美苏两国之间避免兵戎相见的自我控制机制。第二阶段(60中—70末):苏攻美守领导人苏联:勃列日涅夫;美国:尼克松

态势苏攻美守原因美守原因:A、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步瓦解,美元地位动摇。B、经济滞胀状态。C、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D、西欧日本的崛起;苏攻原因:勃改革重点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缓和事件尼克松调整政策,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A、调整与日、西欧的伙伴关系B、结束越南战争C、中美关系正常化对抗事件A、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直接威胁海湾地区和印度洋地区B、在欧洲依然保持与美的对峙。1978年阿富汗战争

1973年阿富汗共和国成立后,苏联即支持激进的政党如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加紧使阿富汗在经济上依赖苏联,反对同中国有密切关系的巴基斯坦。历届阿富汗政府虽然都曾试图改革,但均由此而告终。当卡尔迈勒推行俄国化的企图遭到武装反对时,他要求并接受苏联援助,对反对派进行镇压,导致阿富汗战争的爆发。苏军入侵阿富汗,还遭到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强烈谴责,要求苏军撤出阿富汗,实现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苏军的入侵,给阿富汗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大约100万人死于战火,600万人被迫逃离家园,沦为难民。阿富汗位于中亚地区,东靠近中国新疆西藏地区,西可以挟制伊朗,而往北就是中亚的五个斯坦,当时还是苏联领土,而往南就是印度巴基斯坦。这样的位置,对于控制整个中亚西亚南亚,都有相当重要的价值。这也是苏联1979年入侵的原因。(3)第三阶段(80年代):美攻苏守领导人苏联:戈尔巴乔夫;美国:里根

态势美攻苏守:80年代是美苏关系从激烈抗争走向迅速缓解的大变动时期。这十年是苏联走下坡路、乃至进入困难的谷底,美国从守势中转为逼苏在各领域中让步,而美、苏之间又终于出现戏剧性和解的时期。这也就是战后美苏争霸的最终一个结局。原因美攻原因:A、80年代经济复苏;B、里根政府的强硬态度。苏守原因:A、苏经济困难,社会矛盾激化;B、侵略阿富汗,负担沉重C、斯大林模式弊端缓和事件A、美苏关系走向缓和

①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②1987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③苏联实行战略收缩,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两德统一。

B、中苏关系正常化对抗事件美国实施军备竞赛,实行“星球大战计划”,拖跨苏联星球大战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亦称星球大战(StrategicDefenseInitiative,亦称StarWarsProgram,简称SDI。),是美国在1980年代研议的一个反弹道导弹军事战略计划,该计划源自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在冷战后期(1983年3月23日)的一次著名演说。

“星球大战计划”的出台背景是在冷战后期,由于苏联拥有比美国更强大的核攻击力量和导弹破防能力,美国害怕“核平衡”的形势被打破,需要建立有效的反导弹系统,来保证其战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和可靠的威慑能力,维持其核优势。同时,美国也是想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太空武器竞争,把苏联的经济拖垮。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日本:80年代第二经济大国追求成为政治大国西欧:走向联合,成立“欧共体”联系逐渐紧密深入中国:取得“两弹一星”等成就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改革开放第三世界:从万隆会议到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第三世界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

苏联

美国资本主义阵营逐渐分化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2.多极力量的成长

联合的原因:①欧洲联合思想由来已久。②战后,欧洲各国实力削弱,国际地位下降,需要重振欧洲.

③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④法德和解.

⑤应对美、苏的威胁.日本的崛起原因:

①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方针,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国家指导;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③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④美国的扶植⑤战后日本一系列民主改革;⑥经济非军事化.铁托纳赛尔尼赫鲁含义: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行全面彻底裁军,销毁核武器。原则和宗旨: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拓展提升】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原因(补充课本P114)(1)根本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2)具体原因:美苏的相对衰落和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具体表现为:(以下不用写,根据课件在课本上标注出来)①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在给世界和平造成严重威胁的同时,自身实力受到严重削弱。②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和日本迅速崛起,严重削弱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③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已经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的维护和平的力量。④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尤其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拓展提升】二战以来国际格局演变二战后初期: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国苏联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新兴独立国家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多极化趋势、冲击了两极格局美国苏联中国日本西欧第三世界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欧盟第三世界1991年——现在: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问题:二战结束后的半个世纪中,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分分合合,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影响了美苏之间关系的变化?

影响因素: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国家实力、外交政策等。三、两极格局的瓦解1.东欧剧变东欧剧变是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它是东欧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使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东欧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三、两极格局的瓦解2.苏联解体(1991年)原因根本: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直接: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外部:东欧剧变和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影响:标志着冷战结束,美苏两极格局崩溃。苏联解体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瓦解的事件。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总统职务,次日立国69年的苏联正式解体。冷战和两极格局结束。美国在苏联解体后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三、两极格局的瓦解指西方国家以政治、经济、文化渗透等,对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1957年4月23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纽约发表演说,明确提出了和平演变社会主义的六项政策。同年6月,他又在旧金山发表演说,明确提出要将中国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表中国第三代或第四代身上。3.冷战的特点(补充课本P113空白处)①大国之间的国家利益之争②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③明显的地缘政治特点④持续进行军备竞赛特别是核军备竞赛的同时,又具有始终避免兵戎相见的自我控制机制⑤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这条课本有,不用写,只标出来)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材料一:美国和它的伙伴国实际上要比苏联集团强大,例如,在1950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苏联的3倍,北约联盟加上日本的财富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财富的4-5倍。

——沈志华《冷战五书》

材料二:地缘政治是政治地理学中的一项理论。它主要是根据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又被称为"地理政治学"。冷战影响消极影响:①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替,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②美苏争霸给美苏双方带来巨大经济负担。③冷战带来了一些地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