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一、选择题1.(2024南通海安期末)14世纪开始的黑死病把欧洲变成了人间地狱。意大利各地纷纷出台城市的公共卫生法,组建市政健康委员会,保护公众健康。到了16世纪,欧洲大部分中心城市重视公共健康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由此可见,黑死病的发生()A.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B.客观上促进公共卫生进步C.导致了政治秩序的混乱D.健全了欧洲城市行政体制2.15世纪末以后,伴随着欧洲人的全球流动,天花等传染病的病原体出现了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据下图所示的天花传播路线图可知,天花传播()天花传播路线图A.起源于太平洋贸易的兴起B.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C.加速了欧洲征服世界的进程D.体现出资本主义的野蛮性3.(2024威海期末)1918年,美国许多城市限制市民前往公共场所,电影院、舞厅等也被迫长期关闭;同年10月是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个月,20万美国人在这个月死去,1918年,美国的平均寿命因此比平常减少了12年。上述现象的出现最有可能源于()A.经济大危机的冲击B.极端气候的出现C.全球性疫病的影响D.工业对环境的破坏4.(2022盐城建湖一中期中)西汉时期,每遇蝗灾旱灾,政府都要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南齐时期设立了“六疾馆”用以隔离病人;隋唐时期有“病坊”,一些寺院也收治病人。这说明,古代防疫活动开展的主要保障是()A.传统中医学的发展B.治理机制的延续发展C.外来宗教大力援助D.社会救治机构的建立

5.(2021山东名校联盟开学考试)春秋时期,秦医不仅在救死扶伤和医学实践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还在防疫和养生等方面形成了秦人自己的医学理论。《睡虎地秦简》中有关于“丙与里人及甲等会饮食,皆莫肯与丙共桮(杯)器”的记载。据此可知,秦国医学()A.产生于长期的战争环境中B.占主导地位的是官方医学C.注重实践与理论间的联系D.形成完整的疫病预防体系6.(2022沧州献县求是学校月考)《黄帝内经》中记载:“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汉书·平帝纪》中记载:“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两者共同反映了西汉()A.对疫病传染性有一定认知B.统治者重视疫病防治工作C.中药开始应用于疫病防治D.对传染病的预防达成共识7.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有着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而且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丰富。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分离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对人类防治疟疾发挥了巨大作用。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的成就受到以下哪一中医著作的启发()A.《黄帝内经》B.《本草纲目》C.《伤寒杂病论》D.《肘后备急方》8.(2021重庆实验中学开学考试)下表所示的内容是明代医学取得的部分成果。这反映出明代()明代医学取得的部分成果时期医学家著作来源创新成果明代初年朱橚等人《普济方》兼采笔记杂说及道藏佛书指出骨科手术时,病人服用坐拿草、曼陀罗花各五钱,即不知痛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博引历代各家方书指出押不芦草等有麻醉效果,虽“加以刀斧亦不知”,通过亲身实践,发明临床的麻醉法A.中医外科学理论出现重要突破B.进入中医学知识综合集成阶段C.麻醉学成为著名医学家的研究重心D.医学发展受到尊经崇古思想的制约9.(2023泰州期末)民国时期,伴随着西医东渐的日益加剧,中医药界的有识之士为了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创办了自己的中医社团。据《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记载,1912—1947年,全国各地方创办的学会、研究会、医药改进会及中医公会等组织大约有240多个。这一现象()A.有利于弘扬传统医学思想B.促成了医疗服务体系建立C.体现出政府主导民间参与D.改变了人们对中医的态度10.(2024南京期末)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要求全国各地在每年的5月和12月各举行一次卫生运动,运动的标语是“注意卫生是民族独立的基本条件”“注意卫生可以强健身体”“强身健体就是强种救国”等。这说明了()A.国民卫生观念得到普及B.政府强调卫生运动的政治价值C.西方医学知识深入人心D.民族独立需要健全的医疗体系二、非选择题11.(2023苏州期末)古往今来,中国人在与疫病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出了独特的贡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瘟疫是具有强烈传染性、能引起广泛流行的急性传染病。《诸病源候论》载:“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这说明瘟疫传染性极强、病死率极高。从西汉到清末两千多年,中国至少发生过321次大型瘟疫,自古至今,中医药一直与瘟疫进行斗争,积累了大量上报、隔离、消毒、预防、中医药辨证和遣方用药的经验,从而保证了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和健康。——袁颢宸、刁娟娟《论中医药预防瘟疫》材料二1910年冬,满洲里暴发鼠疫,并在短时间里迅速蔓延到了关内。在此紧要关头,刚留学回国不久的伍连德博士,被任命为中国防疫全权总医官。在实地防疫中,他提出要实行疫病报告制度,采取隔离措施。逐户检疫,可疑者送往疑似病院,观察处理;确诊病例送入隔离所。要控制交通。在疫情主要传播途径,铁路、轮船航线“遴选华洋医员设局查验,就车站设立临时医院”,必要时,切断疫区对外交通。要焚烧传染源。“无论贫富商民,凡属疫亡者,其尸体应由清查所照法处理。”由于采取了比较科学的管理和防疫措施,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中国扑灭了这场震惊中外的流行鼠疫。——林宇梅《伍连德科学防疫思想及其实践》(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疫病的特点,举例说明古代中医学著作对防疫的贡献。(2)据材料二,概括伍连德博士为扑灭鼠疫采取的主要防疫措施。

12.[2024·重庆巴蜀中学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唐朝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各种制度已经相当完备,医学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医疗组织逐渐完备。唐代中央医疗机构主要为皇室服务,基本不负责地方人群的医疗,而地方医疗机构的力量又十分薄弱,但在国家出现大规模疫灾时政府会动用中央的医疗力量前往治疗,控制疫情,以此来体现皇帝对百姓的体恤关怀之情。病坊是唐代的一种“恤贫宽疾”的社会保障机构,主要收留乞儿、老人、穷困和残疾之人、无家可归及无以为生的人,虽不专门为救治疫灾所设,但在疫灾发生之时,却又能起到一定的医疗治疫作用。《唐律疏议》作为唐朝的重要法典,其律文中对都市公共卫生已经有了较为详细的法律规定,从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公共卫生和健康,也能减少疫病的传播途径,从而有效控制疫病。唐政府制定了更加完善的医疗法——《医疾令》。它对推动唐代医疗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唐政府在整理推广医书、颁行药方方面也多有作为。唐代官方对疫灾的防治并不十分到位,在遭受疫灾之害时,民众往往多求助于民间力量,寻求民间医生对其进行医治。一些官僚士大夫,尤其是被贬官员或在岭南为官者,深受岭南瘴气之害,因此他们很注重对这类疫病的防治,自读医书学习医术,成为民间防控疫病的另一股力量。此外,一些僧道不仅医术高明,平时免费替病人治病,在疫病发生时也会发挥重要作用。——摘编自郑秋实《唐代疫灾防治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疫病防治的主要措施。(6分)(2)简要评价上述措施的影响。(8分)13.[2024·福建龙岩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12分)材料疟疾是一个全球广泛关注且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自古以来,中国持续关注疟疾防治,取得了辉煌成就。战国至西汉《黄帝内经》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其中专篇论述疟疾的病因、症状和疗法魏晋南北朝《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民间抗疟验方明清1693年康熙皇帝患疟疾,服用法国传教士洪若翰等进献的美洲金鸡纳霜,迅速痊愈近代奎宁、氯喹等抗疟西药小规模引入中国。受国外技术垄断、国内医药工业落后等因素影响,导致其价格昂贵新中国初期1967年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卫生、高校院所、医药化工等部门进行科研大协作。经过艰苦攻关,青蒿素等抗疟药物的成果得以问世改革开放以来青蒿素类复方药由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推广。屠呦呦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奖。2021年中国获得世卫组织无疟疾认证——摘编整理自余凤高《致命的亲吻:疟疾的历史》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中国抗疟历程”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1.B解析:据材料“意大利各地纷纷出台城市的公共卫生法,组建市政健康委员会,到了16世纪,欧洲大部分中心城市重视公共健康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可知,黑死病的发生提高了人们的卫生意识,客观上促进公共卫生进步,B项正确;黑死病的发生与社会转型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政治秩序混乱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欧洲城市重视公共健康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而不是健全了城市行政体制,排除D项。2.B解析:据材料“天花传播路线图”可知,天花以欧洲为中心向美洲、大洋洲和亚洲传播,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逐渐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B项正确;材料与太平洋贸易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欧洲对世界的征服,排除C项;材料与资本主义的野蛮性无关,排除D项。3.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8—1919年,全球暴发大流感,死亡人口在2000万人以上,美国也深受大流感影响,C项正确;经济大危机的时间是1929—1933年,排除A项;1918年,美国没有出现极端气候,排除B项;材料没有对工业进行描述,排除D项。4.B解析:材料“西汉时期,每遇蝗灾旱灾,政府都要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隋唐时期有‘病坊’,一些寺院也收治病人”体现的是古代防疫治理机制的延续发展,B项正确;材料与传统中医学的发展、外来宗教的大力援助及社会救治机构的建立无关,排除A、C、D三项。5.C解析:材料“在救死扶伤和医学实践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在防疫和养生等方面形成了秦人自己的医学理论”说明春秋时期,秦国的医学注重医学实践和理论间的联系,故C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医学产生于长期的战争环境中”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并未说明官方医学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这一时期仅提出有关防疫和养生等方面的医学理论,并未形成完整的疫病预防体系,排除D项。6.A解析:据材料“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可知,反映了当时人们认识到疫病的传染性,需要进行隔离医治,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西汉对疫病传染性有一定认知,但未体现统治者重视疫病防治工作,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中药开始应用于疫病防治,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西汉对疫病传染性有一定认知,并非对传染病的预防达成共识,排除D项。7.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内容,这与屠呦呦的成就相关,D项正确;《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与青蒿素的分离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A项;《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并没有与青蒿素相关的记载,排除B项;《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的中医学著作,且属于临床医学,与药物学的研究无关,排除C项。8.B解析:明代的《普济方》兼采笔记杂说及道藏佛书,《本草纲目》博引历代各家方书,说明明代是我国中医学知识综合集成阶段,故选B项;材料中的两部著作都是对历代医学技术和经验的总结,说明其理论未出现重要突破,排除A项;材料仅能代表医书的局部信息,不能反映全书概况,无法体现麻醉学成为著名医学家的研究重心,排除C项;两本医书皆有创新之处,这说明医学发展未受到尊经崇古思想的制约,排除D项。9.A解析:材料体现了民国时期,在西医东渐的背景下,中医面临冲击,中医药界有识之士创办的中医社团、学会等组织越来越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举有利于弘扬传统医学思想,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民国时期,在西医东渐的背景下,中医药界挽救中医的努力,未涉及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现象主要是民间参与,而非政府主导,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中医药界挽救中医的努力,没有表明结果,排除D项。10.B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国民政府规定全国各地开展定期的卫生运动,与民族独立和强身救国意识相结合,这说明政府强调卫生运动的政治价值,B项正确;材料只是政府的规定要求,未涉及国民卫生观念的普及,并且这一期间国民卫生观念并未得到普及,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政府重视卫生运动,未涉及西方医学知识的传播,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卫生运动,未涉及健全的医疗体系,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D项。11.(1)特点:突发性、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流行范围广。举例说明:《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温疫论》开我国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2)措施:报告疫情、隔离患者、管制交通、焚烧传染源。解析:(1)特点:据材料一“具有强烈传染性、能引起广泛流行的急性传染病”“瘟疫传染性极强、病死率极高”可知,突发性、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流行范围广。举例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中医学著作对防疫的贡献有: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东晋时期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温疫论》开我国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2)措施:据材料二“他提出要实行疫病报告制度,采取隔离措施”可知,报告疫情、隔离患者;据材料二“要控制交通……必要时,切断疫区对外交通”可知,管制交通;据材料二“要焚烧传染源”可知,焚烧传染源。

12.解析:(1)措施:根据材料“但在国家出现大规模疫灾时政府会动用中央的医疗力量前往治疗”可归纳出中央派遣医疗力量;根据材料“病坊是唐代的一种‘恤贫宽疾’的社会保障机构”可归纳出设置病坊;根据材料“唐政府制定了更加完善的医疗法——《医疾令》”可归纳出制定相关法律法典;根据材料“唐政府在整理推广医书、颁行药方方面也多有作为”可归纳出推广医书、颁行药方;根据材料“在遭受疫灾之害时,民众往往多求助于民间力量”可归纳出借助民间力量防疫治疫。(2)影响,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析,如积极:有助于减轻疫灾的危害;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公共卫生和健康;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消极:国家医疗力量有限,没有体系化、专门化的救灾制度,统治者救灾的出发点是维护统治。答案:(1)措施:中央派遣医疗力量;设置病坊;制定相关法律法典;推广医书、颁行药方;借助民间力量防疫治疫。(6分)(2)影响:积极,有助于减轻疫灾的危害;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公共卫生和健康;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4分)消极,国家医疗力量有限,没有体系化、专门化的救灾制度,统治者救灾的出发点是维护统治。(此问必须从积极、消极两方面作答)(4分)13.解析:据材料“《黄帝内经》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其中专篇论述疟疾的病因、症状和疗法”“《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民间抗疟验方”“青蒿素类复方药由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推广。屠呦呦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奖。2021年中国获得世卫组织无疟疾认证”,可拟定论题:中国古代抗疟历程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故需要结合中国历史中的中国古代人民抗疟相关史实予以论述,同时中国古代的抗疟历程体现了古代科技的实用性和经验性。在与疟疾的长期斗争中,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抗疟经验。在此基础上,《黄帝内经》专篇论述疟疾的病因、症状和疗法,古代医药学家从阴阳五行学说出发,系统总结青蒿等药物的性能功用,阐明了“辨证施治”的整体治疗原则,推动了中国古代公共卫生事业的进步,也深刻启发了屠呦呦等当代医学家的抗疟制剂研究,对人类防治疟疾发挥了巨大作用。最后进行总结:中国古代的抗疟历程表明,我们要系统整理中医药典籍,发挥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当代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也可以根据从战国至改革开放以来的抗疟历程,拟定论题:抗疟历程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故需要结合从古至今对于疟疾技术及观念的发展与演变进行具体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