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族(mínzú)建筑与文化共四十八页一蒙古族维吾尔族二回族三东乡族四CONTENTS目录(mùlù)共四十八页ONE
蒙古族第一章共四十八页蒙古族
1简介2民族文化3民族建筑共四十八页简介(jiǎnjiè)
蒙古族是我国东北主要民族之一,是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蒙古(国)蒙古族、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地区和国家的主要民族之一。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cǎoyuán),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因此马背上的名族,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共四十八页民族(mínzú)文化
蒙古主主要以草原文化为特色。在内蒙古游牧地带牲畜转场是根据气候的变化对牲畜放牧营地(营盘)进行季节性的更换。由于不同的放牧营地,其自然气候环境、地形和地势、水源等条件的不同,使得牧草的类型和生长发育状况也会有明显的差异。在一些气候、植被条件差异较大的地方(dìfāng),一年要进行四次转场来补充牲畜的食物。所以在建筑上才用的是蒙古包,方便运输。在家族文化中蒙古族男女的地位不平等,妇女处于从属地位,她们除生育抚养子女外,还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如挤奶、接羔、剪毛、熟皮子、缝制衣服等等,在家庭中男子是生产资料的拥有者。语言文化,蒙古族有其独立的语言文字系统。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语言。和蒙古语同一个语族的语言还有达斡尔语、土语(蒙古尔语)、东裕固语、东乡语、保安语等。
共四十八页民族(mínzú)文化蒙古族人热情好客,持人诚恳,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美德献哈达是蒙古族人民的一种传统礼节。哈达是一种礼仪用品。拜佛、祭祀、婚丧、拜年以及对长辈和贵宾表示尊敬等都需要使用哈达。敬茶: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点上,主人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jìngzhòng)和爱戴。敬神:蒙古民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习俗。据《蒙古风俗鉴》描述,厨师把羊割成九个相等的肉块,“第一块祭天,第二块祭地、第三块供佛、第四块祭鬼,第五块给人,第六块祭山,第七块祭坟墓,第八块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块献给皇帝”。祭天则把肉抛向蒙古包上方;祭地则抛入炉火之中;祭佛置于佛龛前;祭鬼置于包外;祭山则挂之于供奉的神树枝上,祭坟墓即祭本民族祖先。置于包外,祭水神扔于河泊,最后祭成吉思汗,置于神龛前。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萨满教,其崇拜多种神祗,尔后蒙古人信仰的喇嘛教又吸收了其古老的民间信仰,把众多的神祗入了喇嘛教的轨迹。共四十八页民族(mínzú)文化
那达慕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译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多在草绿花红、羊肥马壮的阳历七、八月)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白节: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亦称“白月”,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节日的时间与春节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jiājiā)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饺子、烙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共四十八页民族(mínzú)建筑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蒙古包里,因为生活在北方寒冷地区逐水草而居的蒙古,所以他们创造了方便迁徙(qiānxǐ)的毡包建筑形式。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他们以几十根木杆聚在一起绑扎成圆锥状骨架,外面覆盖上多张兽皮来构成。“蒙古包”是对蒙古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是“家”、“屋”的意思。古时候称蒙古包为“穹庐”、“毡帐”或“毡房”等。共四十八页民族(mínzú)建筑蒙古包的包门开向东南,既可避开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也沿袭着以日出方向为吉祥的古老传统。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纳10几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包的大小先画一个圆圈,然后沿着画好的圆圈将“哈纳”(用2.5米长的柳条(liǔtiáo)交叉编结而成)架好,再架上顶部的“乌尼”(长约3.2米的柳条(liǔtiáo)棍),将“哈纳”和“乌尼”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绑架好,然后搭上毛毡,用毛绳系牢,便大功告成。一户牧民就算在草原上安家落户了。共四十八页民族(mínzú)建筑蒙古包搭好后,人们进行包内装饰。铺上厚厚的地毡,摆上家具,四周挂上镜框和招贴花。现在一些家具电器也进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畅欢乐。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居住和使用。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架设时将“哈纳”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拆卸(chāixiè)时将哈纳折叠合回体积便缩小,又能当牛、马车的车板。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双轮牛车就可以运走,两三小时就能搭盖起来。共四十八页民族(mínzú)建筑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毡、绳带三大部分组成。制作不用泥水土坯砖瓦,原料非木即毛。蒙古包的架木包括套瑙、乌尼、哈那、门槛。蒙古包的套瑙分联结式和插椽式两种。要求木质要好,一般用檀木或榆木制作。两种套瑙的区别在于:联结式套瑙的横木是分开的,插椽式套瑙不分。联结式套瑙有三个圈,外面的圈上有许多伸出的小木条(mùtiáo),用来连接乌尼。这种套瑙和乌尼是连在一起的。因为能一分为二,骆驼运起来十分方便。共四十八页民族(mínzú)建筑乌尼通译为椽子,是蒙古包的肩,上联套瑙,下接哈那。其长短大小粗细要整齐划一,木质要求一样(yīyàng),长短由套瑙来决定,其数量,也要随套瑙改变。这样蒙古包才能肩齐,能圆。乌尼为细长的木棍,椭圆或圆形。上端要插入或联结套瑙,头一定要光滑稍弯曲,否则造出的毡包容易偏斜倾倒。下端有绳扣,以便于哈那头套在一起。粗细以哈那决定,一般卡在哈那头的丫性叉子中,上端正好平齐为准。乌尼一般由松木或红柳木制作的。哈那承套瑙、乌尼,定毡包大小,最少有四个,数量多少由套瑙大小决定。哈那有三个神奇的特性:一是它的伸缩性,决定了它装卸、运载、搭盖都很方便。二是巨大的支撑力。是外形美观。共四十八页民族(mínzú)建筑
现在(xiànzài)蒙古族的住宅几乎都已经成为定式化了,迁徙的蒙古包主要分布在草原上的放牧族。随着蒙古族走向定居生活,蒙古包在大部分地区已经被砖木结构住房取代。共四十八页民族(mínzú)建筑
现在的所谓蒙古族风格建筑主要分为大型公共建筑;旅游建筑;呼和浩特民族街式的为景观而修的景观型建筑。如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庙、成吉思汗祠,赛马场,图书馆一类。这样的建筑,以现代手法为主,材料和搭建方法属于大公开公用建筑范畴,对建筑的外形加以重视而忽略了室内的通风、采取、保温、采暖(cǎinuǎn)、待客、休息、做饭及家居布习俗等综合用途,甚至乡村生活是的家畜饲养、侧所、粮仓、柴房、院落整体布局等各方面的需要。所以无法在民居中应用,只能观赏。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庙共四十八页ONE
维吾尔族(Wéiwúěrzú)第二章共四十八页维吾尔族(Wéiwúěrzú)
1简介2民族文化3民族建筑共四十八页简介(jiǎnjiè)
维吾尔族原是公元三世纪游牧于中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一带的游牧民族。由于受部落间战争(zhànzhēng)的影响,各个部落的分支逐渐迁徙西域(今新疆),维吾尔是“团结”、“联合”之意。维吾尔族是一个多源民族,最主要的来源有两支:一支是来自蒙古草原的回纥人,另一支是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这两部分人于公元840年大规模汇合,至16世纪初完全融合完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维吾尔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乌鲁木齐、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以及河南开封、郑州等地。共四十八页民族(mínzú)文化
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古尔邦”节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宰羊、煮肉、赶制各种糕点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卖,除将羊皮、羊肠送交(sònɡjiāo)清真寺和宗教职业者外,剩余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过肉孜节时,成年的教徒要封斋1个月。封斋期间,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任何饮食。肉孜节意译为“开斋节”。按伊斯兰教教规,节前一个月开始封斋。即在日出后和日落前不准饮食,期满30天开斋,恢复白天吃喝的习惯。开斋节前,各家习惯炸馓子、油香、烤制各种点心,准备节日食品。节日期间人人都穿新衣服,戴新帽,相互拜节祝贺。节日期间杀羊或骆驼,到清真寺去作聚礼,唱歌跳舞,并举行赛马、刁羊和摔跤等活动共四十八页民族(mínzú)文化刀郎是喀什地区麦盖提、巴楚、莎车的一种文化现象。刀郎舞称刀郎赛乃姆,音乐称刀郎木卡姆。刀郎舞是一种礼俗性舞蹈,逢节日喜庆,人们都要跳刀郎舞。开场时唱散板序歌,不舞。接着按严格的程式歌舞:奇克提麦、赛乃姆、赛乃克斯、赛勒玛,跳刀郎舞的时候,人们要围圈席地而坐,男女相对起舞,动作粗犷、豪迈。音乐由慢变快,舞蹈由两人对跳变为集体舞。随后出现双人竞技性旋转表演。刀郎舞的唱词,有表现狩猎、打仗和生产劳动的,也有反映爱情生活。歌腔高亢(gāokàng)激越。伴奏乐器有刀郎热瓦甫,刀郎艾介克、卡龙、小手鼓等。共四十八页民族(mínzú)文化
维吾尔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讲究。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再端上来,如果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待主人收拾食具完,客人才能离席。吃饭时,客人不可随便拨弄(bōnong)盘中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来放在自己跟前的“饭单”上。共盘吃抓饭时,不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客人不能东张西望或立起。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水,认为那样不礼貌。维吾尔族使用维吾尔语,该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历史上维吾尔族人民曾先后使用过古突厥文、回鹘文、古维吾尔文等。公元10世纪伊斯兰教传人后,逐步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经创制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20世纪80年代初,又恢复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文。共四十八页民族(mínzú)建筑
维吾尔族的住房一般为土木结构的平房,经济条件好的住房讲究,设有廊房,并雕花纹或绘制图案。普通民居、墓陵、清真寺、高台民居等建筑构造、装饰等都具有独特、浓郁的民族特色,许多建筑物上覆穹窿顶,正中有个小塔楼,宏伟古朴、华丽肃穆,极具地域特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维吾尔族通常通过用石膏(shígāo)浮雕、彩漆绘制、木刻图案、木雕组合、砖雕组合与金属花窗等来装饰建筑物,图案有几何图形组合、风景画等多种形式,无论是选用的题材、构图方法、纹样组合、调配色彩,皆独具匠心,丰富多彩,个性鲜明。共四十八页民族(mínzú)建筑
新疆城市大都集中在干热性气候地带,如哈密、吐鲁番、库车、喀什、和田等地区,建筑的布局和构造要适应(shìyìng)气候--厚墙、小窗、高密度、内部庭院等调节气候。由于昼夜、阳光直射处和阴凉处温差大,所以新疆居民的屋顶和庭院几乎成为人们的生活中心,并为此创造了很多利于隔热、通风的空间,在辅以水渠、果园,形成优美舒适的生活空间。共四十八页民族(mínzú)建筑
维吾尔族的居室一般是土木结构平房。其建筑方式是以粗木或沙石作基,土块砌墙,或笆子墙,房顶架梁棱、椽后铺苇席加土抹泥。房屋平顶,开天窗采光,四壁不开窗只留门,房门忌朝西。现在,建筑式样发生变化,多留壁窗,建材也多由土木结构,向砖、混凝土结构发展。室内布置过去较为简单,一般多砌土炕,炕一侧隔矮墙砌锅台,墙上留有壁翕,放置物品,喜挂壁毯。维吾尔族的传统民居以土坯建筑为主,多为带有地下室的单层或双层拱式平顶,农家还用土胚块砌成晾制葡萄干的镂空花墙的晾房。住宅一般分前后院,院内有用土块砌成的拱式小梯通至屋顶(wūdǐnɡ),梯下可存物,空间很紧凑。由于气候干旱少雨,房屋多为平顶,用以晾晒瓜果。共四十八页民族(mínzú)建筑装饰方面,维吾尔族常用它来装饰民居,由于石膏质地细腻、洁白,涂色和不涂色使用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石膏花饰有用于墙顶边缘、壁龛周边的带状图案,有用于壁面的大幅尖拱形图案和用于顶栅的圆形、多角形图案。图案取材于牡丹、荷花、葵花、菊花、梅花(méihuā)、玫瑰等。石膏粉花饰中的植物纹与几何纹结合自然,疏密有致。共四十八页ONE
回族(Huízú)第三章共四十八页回族(Huízú)
1简介2民族文化3民族建筑共四十八页简介(jiǎnjiè)
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称礼拜寺。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西域人大批迁入中国,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回族有小集中、大分散的居住特点。回族主要从事农业,有的兼营牧业、手工业。回族还擅经商,尤以经营饮食业突出。喜爱摔牛的运动,沧州、临夏、周口地区的回族善于(shànyú)练武。共四十八页民族(mínzú)文化
回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从以阿拉伯语、波斯语做母语的初期,到明末清初群体性使用汉语做通用语在使用汉语的同时任然保留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属性。经堂语是可以说是回族的一种语言!因为他包含了民族语言的两个基本元素,其一,说着自己民族的事情,其二,凸显民族精神。小儿(xiǎoér)锦是回族独立创造的通用语文字!由于在小儿(xiǎoér)锦中夹杂了大量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使得小儿(xiǎoér)锦又在某一方面来说属于回族的经堂语和生活用语都包涵的语言形式。在饮食上,主食中面食多于米食。面食是回族人民的传统主食,其品种之多,花样之新,味道之香,技术之精,都是无与伦比的,显示回族人民的聪明才智。甜食占有一定的地位,宁夏回族还把穆斯林的传统美食油香做成了甜食,调制面团时,给里边加入蜂蜜、红糖等。三是在菜肴中牛羊肉菜比重很大。回族特别喜爱吃牛羊肉,这和伊斯兰教的饮食思想有关。伊斯兰教倡导食用牛羊鸡鸭鱼等肉,禁戒猪驴骡及凶禽猛兽之肉。回民最喜爱的传统饮料是茶。茶既是回族的日常饮料,又是设席待客最珍贵的饮料。茶是回族人民饮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四十八页民族(mínzú)文化
回族民间节日主要有: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古尔邦节(GǔěrbāngJié)、圣纪节等。这些节日和纪念日都是以伊斯兰教历计算的。回族三大节日一般每三年提前一个月。回族穆斯林的斋月,是伊斯兰教历九月,每年伊斯兰教九月封斋一个月。斋月的起止日期主要看新月出现的日期而定。“古尔邦”,阿拉伯语音译“尔德·古尔邦”,意为“牺牲”、“献身”,也称“宰牲节”、“忠孝节”。大部地区的回族称为“小尔德”,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一般在开斋节过后七十天举行。圣纪节,是纪念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诞辰和逝世的纪念日。由于穆罕默德的诞辰与逝世恰巧都在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因此,回民一般合称“圣纪”。共四十八页民族(mínzú)文化回回帽:男子戴的无檐小白帽,亦称“礼拜帽”,回族传统男帽,一种无沿小圆帽。回族在礼拜磕头时,前额和鼻尖必须着地,戴无沿帽行动更为方便,遂发展成为一种服饰习俗。回族除了戴白帽外,有些也用白、黄色毛巾或布料缠头,俗有“缠头回回”之称。缠头时有许多讲究,前面只能缠到前额发际处,不能把前额缠到里面,这样不利于叩头礼拜,缠巾的一端要留出一肘长吊在背心后,另一端缠完后压至后脑勺缠巾层里。去回族头缠戴斯达尔的较多,现在多数回族群众习惯戴白帽,清真寺里的阿訇、满拉和常去寺里乡佬们则缠头的比较多。盖头,旨在盖住头发(tóufa)、耳朵、脖颈。回族认为这是妇女的羞体,应该加以遮盖。戴盖头的习俗,一是受阿拉伯国家的影响。共四十八页民族(mínzú)建筑回族建筑是回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tèsè)。尤其是回族清真寺的装饰艺术,不仅反映了回族文化特有的精神意韵,而且表现了不同时代的清真寺的精神风貌,记载着伊斯兰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与发展的历史。而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清真寺,正是中西文化结合的产物。共四十八页民族(mínzú)建筑建筑工艺的中阿结合性。将伊斯兰的装饰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手法相融汇,通常采用白、蓝、绿等冷色布置大殿,体现了穆斯林喜欢的审美心态(xīntài)。在重点装饰的天棚圣龛饰以彩画和金色花卉等图案,还嵌砖雕、挂金匾。在大殿以外的地方,或精雕细刻、或雕梁画栋、或置以香炉、屏风,使寺院充满富丽堂皇的气氛。还采用博古图案、梅竹图案、吉祥动物图案或阿拉伯文字作装饰,使寺院既富丽堂皇,又具有庄严神圣的宗教气氛。共四十八页民族(mínzú)建筑布局的完整性。多采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形制。其建筑以一定的中轴线排列,具有完整的空间。其间每一院都有独特的功能和艺术特色,又井然有序,展示了一个(yīɡè)完整的建筑艺术风格。共四十八页民族(mínzú)建筑坚持伊斯兰教的基本原则,突出表现了清真寺的宗教特点。如寺内的圣翁皆背向正西的麦加克尔白、大殿内不设偶像、不搞偶像崇拜、寺内皆设礼拜(lǐbài)大殿、沐浴室等。明显区别于其它宗教建筑。共四十八页民族(mínzú)建筑寺院园林化。我国回族清真寺内,往往小桥流水,山石叠翠,遍植树(zhíshù)木花草,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使人在崇敬之余,产生亲切感。共四十八页ONE
东乡族第四章共四十八页东乡族
1简介2民族文化3民族建筑共四十八页简介(jiǎnjiè)东乡族是中国甘肃省颇具特色的一个(yīɡè)少数民族,其历史、民俗十分悠久,融合发展了多方文化,形成了今天的东乡族。东乡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乡族地区位于甘肃省的洮河以西、大夏河以东和黄河以南的山麓地带。东乡族因居住在河州(今甘肃临夏地区)东乡地区而得名。东乡族是14世纪后半叶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融合而成的。构成其族源的主要成分,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和蒙古人。共四十八页民族(mínzú)文化由于民族形成的特殊环境,所以东乡族形成时,其社会结构即为社会制度。东乡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东乡语的词汇中,汉语借词较多,也有不少突厥语、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借词。东乡族至今只有(zhǐyǒu)本民族的语言而没有文字,如今使用的是汉文,绝大部分群众懂汉语。东乡人的基本饮食,以小麦、青稞、玉米和豆类、洋芋(马铃薯)为主食。通常人们的面食种类有:“馒头、面条、油香等。最负盛名的“拉拾哈”(“拉面”或“刀削面”)、炸油香、“尕鸡娃”和手抓羊肉等饮食为招待客人的重要食品。特色食品:麦索、罗波粥共四十八页民族(mínzú)文化东乡族具有注重礼节和热情好客的传统,去那里作客犹如贵客莅临,长辈要出门迎接(yíngjiē)。如果是穆斯林客人,还要互致“色俩目”问候,然后按辈分和年龄依次让进大门。吃“鸡娃”是东乡族招待客人的盛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云南新兴职业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云南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菏泽2024年山东菏泽学院招聘高层次人才3人(第六批)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第一次月考卷02(参考答案)
- 2024水田承包与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合同3篇
- 2024美容院员工入职与美容院品牌形象塑造合同3篇
- 2024空压机销售合同
- 2024音频文件保密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车位投资合作协议3篇
- T-CAME 59-202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标准
- 4s店财务工作总结
- 2024外研版初中英语单词表汇总(七-九年级)中考复习必背
- 《海上风电场工程岩土试验规程》(NB/T 10107-2018)
- 高中新校区办学规划方案
- 肾积水护理查房
- 无人机驾驶培训班合作协议
- 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竖式计算练习400题及答案
- 电厂锅炉炉膛烟道内部作业三措两案
- 收费站(所)事故隐患排查清单
-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