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初稿)_第1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初稿)_第2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初稿)_第3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初稿)_第4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初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学法指导学具准备教学流程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轴对称1、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掌握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3、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重点:掌握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难点:动手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自主学习、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相互展示。相关课件预习准备——合作交流——当堂训练新授课修改意见1、自学教材P2-P4的内空,并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复习旧知)。2、认真自学P3,并在书中画出图案的对称轴。4、同学互助,归纳出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5、自学例2,并在书上画出小房子的另一边。1、引导观察课件(P3)图案导入,板书设计:课题。3、自主、合作探案(对各知识点逐一消化)。(1)知识点1,轴对称的意义和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与性质。教师(2)知识点2,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4、汇报、交流学习情况,教师给予提示。1、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的两个部分。2、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轴只有一条。轴对称图形可以有一条,多条或无数条5、动手操作,形成技能。(1)在“木、民、口、对、晶”这几个汉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2)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不等边三角形()对2、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3、分别画出只有一条对称轴,有两条对称轴,有四条对称轴的四边形。4、在方格纸上画出给出图形的对称图形。修改意见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五、课后反思五年级上课时间新授课教学目标学法指导学具准备教学流程1、理解图形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2、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3、在操作中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重点:理解图形旋转的含义。难点: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自主学习、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相互展示。相关课件预习准备——合作交流——当堂训练修改意见1、自学例3,并完成书上填空,并说说什么是旋转。2、自学例4,并动手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3、自己完成P6的第一、二题,并说一说第二题是怎样画的。1、课件出示旋转图形、导入,板书设计:课题。3、自主,合作探究旋转的含义,特征和性质。知识点1:图形旋转的含义和旋转方向。物体绕着某一点运动,这种运动叫做旋转。方向:逆时针、顺时针。知识点2: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修改意见特征: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不变,位置变了。性质:图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的度数,图形的每一个对应点,对应角都旋转了相同度知识点3:方格纸上简单图形旋转90°的画法。4、动手操作,形成技能。2、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ABC绕B点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符上图)。3、点M是线段AB上的一点,如果线段AB绕点M逆时针旋转90°,画出AB所在的位AMB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五、课后反思欣赏设计五年级新授课教学目标教学目标2、能运用平移、旋转、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会用平移、旋转、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学法指导学具准备学法指导学具准备有精美图案的课件、方格纸教学流程预习准备——合作交流——当堂训练教学流程修改意见(1)说出图一、图二分别是利用图形的什么变换设计出来的。(2)小组合作设计P7的花边图案。(3)动手尝试P8练习一的1、2、3、4、5题,同学相互比较谁的美1、出示精美图案、导入学习。2、说说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出来的。3、检查导学2、3。4、相互交流同学们的作品,师引导。5、在方格纸上设计精美图案,分小组完成。修改意见6、展示、汇报、交流作品。修改意见7、相互指出作品中的不足。1、动手在书上画出练习第1、4题,并说说设计方法。2、动手操作第5题,并展示自己的作品。3、小组合作完成P10的第7题,并将小组作品进行展示。欣赏和设计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利用旋转、平移、对称,能设计出美丽的图案。五、课后反思教学目标学法指导学具准备教学流程上课时间新授课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理解二者是相互依存而不相同的两个概念。2、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3、培养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难点: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相关知识点的课件预习准备——合作交流——当堂训练修改意见1、自学P27-24的内容,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4、合作完成P14“做一做”的第1、2题。1、以乘法算式2×6=12导入,板书设计:课题。2、知识点1,理解因数,倍数的意义和它们的联系与区别。3、检查导学1、2,引导学生理解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4、理解0这个特殊的数的因数与倍数。5、知识点2,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修改意见修改意见(3)尝试写出18的因数。(4)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除的。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基础知识.3、完成练习二的所有练习。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五、课后反思2、5、3的倍数的特征五年级新授课教学目标2、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意义,正确判断一个数的奇偶性。3、能灵活求一个符合要求的数。难点:理解奇偶数的意义。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灵活展示学具准备相关练习设计的课件教学流程预习准备——合作交流——当堂训练一.课前复习。修改意见1、自学P17,2的倍数的特征,说说哪些是双号,哪些是单号,哪些是2的倍数,有2、认识理解奇数和偶数,并举例。3、自学P18,5的倍数的特征,先在数表中找出5的倍数,并说说有什么特征。5、自学P19,3的倍数的特征,先找出3的倍数,然后说说有什么特征。修改意见修改意见2、3、5倍数的特征一个数个位各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五、课后反思课题课题质数和合数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学法指导学具准备教学流程上课时间五年级五年级2、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找出100以内的质数,熟记20以内的质数。3、培养分析和判断能力。难点: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灵活展示相关练习设计的课件预习准备—合作交流—当堂训练修改意见1、自学P23,理解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并能举例,说说为什么。2、完成P23“做一做”并说出理由。4、自学分解质因数,理解什么是质因数,怎样分解质数。1、激趣导入,让学生找出1——20各数的因数,并找出它们因数的个数的规律。2、检查导学1,2,3,4.修改意见3、交流,合作探究。修改意见4、展示汇报,100以内的质数有哪些?3、203、20以内的质数有(),合数有(),即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有(),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是()。修改意见修改意见质数和合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是质数。如2,3,5,7„„。有三个或以上因数的数是合数。如4,6,15,49。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五、课后反思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的认识五年级新授课教学目标学法指导学具准备教学流程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活动,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2、理解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重点:长方体的特征。难点:长方体的长、宽、高会简单计算自主、合作、探究、当堂训练长方体纸盒修改意见1、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图开。想一想,这些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2、举例说说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形状是长方体的物体?3、投影出示教材P27页的主题图。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的形状都是()图形,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请在课本中圈出来。1、自主学习,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修改意见(1)拿出自己的文具盒摸一摸,我能发现长方体有()的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修改意见(2)摸一摸两个面相交的边,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3)再摸一摸长方体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一个点,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1)请大家拿出长方体按照书上P28页表格中的顺序进行观察独立思考后,在组内交我能发现,长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但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2)数一数长方体棱的条数,提示:把每组互相平行的棱各有用同一种颜色或记号标(4)用一只拿住长方体不动,按一定顺序数,我能知道长方体有()个顶点。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1)小组合作,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按以下要求操作。(2)用橡皮泥将细木条粘接,做成长方体框架,找出长、宽、高。修改意见(3)通过操作我能发现: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长方体的摆放不同,长方体的长、宽、高也就不同,长、宽、高的长度决定长方体的形状和()。长方体的棱长总体=4×(长++)。修改意见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的摆放不同,长方体的长、宽、高也就不同,长、宽、高的长度决定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长方体的棱长总体=4×(长+宽+高)。五、课后反思正方体的认识教材P30-32课型上课时间新授课1、掌握正方体的特征,形成正方体的概念。教学目标2、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作操作,培养探索与抽象概括的能力。重点:正方体的特征。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学法指导观察、合作、探究学具准备正方体纸盒、尺子教学流程修改意见1、上节课我们从面,()顶点,三个方面对长方体进行了研究,那么长方体的特征是:长方体有()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同桌交流,分别说出长方体的棱在哪儿?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长方体正方体面相同点棱顶点面的形状不同点面的面积棱长1、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观察,出示自学要求:(1)它们的形状都是()体(观察发现)。修改意见(3)观察比较正方体积长方体的特征,合作完成下表。正方体是由()个()的正方形图围成的()图形。正方体也有()条棱,它们即:正方体可以说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用图相对的棱()。(2)正方体由6个完全相同的()围成的立体图形,它有()条棱,它们的长度四.课堂小结:长方体的特征是: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体是由(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图围成的(立体)图形。正方体也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正方体也有(8)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六、课后反思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材课型新授课P33-37页)上课时间上课时间教学目标学法指导学具准备教学流程1、通过观察操作,理解长方形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2、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重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实践、操作、讨论比较、当堂训练。长正方体纸盒剪刀修改意见修改意见1、实物引入,谈话提示课题。1、自主学习:认识长方体的表面积。明6个面,并在课本P33页将展开的长方体纸盒上,同上标明6个面,与没剪的盒子(1)上下两个面面积(),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和宽,面积是长×宽,前后两个面积(),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和高,面积是长×高,左右两个面的面积(),长和宽分别是长方全的宽和高,面积是高×宽。修改意见(2)长方体有()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修改意见2、探究正方体的表面积。“右”标明6个面,我能发现:1.正方体展开图由()个正方形组成。2.正方形的边长就是正方体的棱长,每个面的面积是棱长×()。3.因此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面积。3、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1)提问: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就要计算6个面的面积和,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即每个面都是()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面是()形。(2)独立思考以下问题,完成填空.3.左右面:高×宽×()4.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宽×+长×)×2修改意见(3)尝试用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独立完成例1.(先完成填空然后在书上计算)修改意见4、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观察P33页正方体展开图,我能发现,正方体每个正方形的面积是棱长×棱长,因此正方体表面积为:棱长×棱长×()。SS5、尝试独立完成P35页例2。五、课后反思体积和体积单位体积和体积单位新授课上课时间上课时间五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教学目标2、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3、培养比较、观察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宽间观念。学法指导学具准备学法指导学具准备小正方体教具教学流程修改意见修改意见2、观察P38页主题图,指名看图讲故事。因为:石子占据了水的空间,所以水就()了。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请同学们观察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我能发现: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个杯子里的水,是由于()占了水的空间。修改意见修改意见思考:这些物体()的空间大,因此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3)我能知道像这两个物体就()比较出谁的体积大。因此要用()的体积单位1.计量体积要用()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和()、(),可以2.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4.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修改意见3、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强化对立方米和立方厘米的表象认识。修改意见电冰的体积约是0.27()。数学课本的体积是300()。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体积和体积单位,在这个数学问题中你都学会了什么?五、课后反思教学目标学法指导学具准备教学流程上课时间新授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上课时间新授课1、经历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认识它们的基本特征及它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理解底面积的含义,统一公式的推导。难点:对长方体、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实践、讨论比较、当堂训练。修改意见1、观察教材P43页长方体积正方体的主题图。1、探究长方体体积的另一种计算方法。自学要求:1.观察教材P43页长方体图,我能发现:长×宽就是长方体底面的()。个所以长方体的底面的面积叫做()面积。2.因为长方体的体积=×高,所个以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另一方法,即长方体的体的体积=()面积×高,如果用字母表示底面积,那么V=()h。3.合作交流,指名展示订正。2、探究正方形体体积的另一种计算方法。(1)将准备的正方体模型,用手摸一摸它的底面,仔细观察思考完。1、正方体积面的面积叫()面积,正方体的底面积和它的()长有关。2、我能发现正方体的统一体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我能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也可以这样来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底面积×高,用字母可以写:()=sh(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dm,它的体积是:53=5×3=15dm3()。2、选做题:一个正方体体积是4.096立方分米,底面积是2.56平方分米,棱长是多少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指名说长方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材P46-49页五年级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2、理解并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之间的名数的改写。3、能准确运用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重点: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难点:能正确进行体积单位间的名数改定。教学流程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分米、()毫米等,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厘米,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即1平方米=()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自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想一想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它的体积是()。(2)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那么1分米=()厘米,如果把它看作棱长是10厘米的(5)我能发现,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时率是()。2、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3.8m3有3.8个()dm32400cm3有()个d3.8m3=()dm32400cm3()dm3修改意见修改意见修改意见修改意见213dm3=()m32.1dm3=()m350dm3=()m3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要注意看清是由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还是由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以便确定方法;另外还要注意相连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五、课后反思容积和容积的单位教材P50-55页容积和容积的单位教材P50-55页上课时间新授课五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教学目标2、理解容积和体积概念的联系和区别。1、建立容积和容积单位的观念,知道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毫升。2、理解容积和体积的联系和区别。学法指导合作交流、探究当堂训练学法指导学具准备教学流程修改意见修改意见2、计算下面物体的体积。(1)一个长方体的衣柜,长18公分,宽5公分米,高22分米,这个衣柜的体积是多修改意见修改意见(1)提问:大家常见的鱼缸,里面放满水,在这里,水的体积就是鱼缸的()。如:装油的油箱,油箱里装满油,油的体积就是油箱的()积,长方体鱼缸里盛满水,水的体积就是鱼缸的()积。归纳:空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就是它们的()。比较物体体积和容积的相异点。相同点:体积和容积都是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一样。异点:体积要从容器处理长、宽、高,容积要从里面量长、宽、高。2、探究容积的单位。1.计算物体的容积,需要用到()的单位,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也可以写成L和ml,即:1L=()ml2.其实1升就是体积单位的1立方分米,1毫升就是1立方厘米,只是两个不同的名字,即:1L=()dm31ml=()cm3修改意见3.合作完成P50页实验,完成P50页实验问题。修改意见根据:V=3、引导完成例6。P52页做一做第1题。P52页做一做第1题。空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就是它们的容积。物体体积和容积的异同点。相同点:体积和容积都是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一样。异点:体积要从容器处理长、宽、高,容积要从里面量长、宽、高。五、课后反思教学目标学法指导学具准备教学流程上课时间新授课1、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含义,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以及单位间的进率,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进行整理和复习。2、体验归纳整理的学习方法,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解本单元所学的主要概念和计算方法。合作交流、当堂训练(1)长方体(不包含正方体)中最多有()条棱长度相等。(2)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它们的()。(4)一个长方体,如果它的长、宽、高分别用a、b、h来表示,则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S表=(),V体=()(4)一个正方体的橡皮捏成一个长方体后,虽然它的形状变了,但它所占的空间大小(5)长方体或正方体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3、4.5dm3=()cm35、0.6L=()dm3=()ml7、980厘米3=()分米39、4m3=()dm32、0.6㎡=()d㎡=()cm26、5400ml=()cm3=()8、1.2立方米=()立方米二、填写下表,相信你最棒。修改意见修改意见表面积表面积表面积体积体积体积轻松展示(拓展应用)修改意见修改意见三、一块长方体石料,体积是100立分米,它的长是20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多三、课堂小结全班互评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P60-61上课时间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P60-61上课时间新授课五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操作使学生知道分数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产生的。教学目标2、在正确认识单位“1”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分数解决有关的问题。2、单位“1”的含义。3、理解“整体”的含义,明确“1”在这里的作用。学法指导学具准备学法指导学具准备教学流程修改意见修改意见1、有2只小猴,它们摘了8个桃子,需要平均分着吃,你觉得怎样分?每只小猴分2、后来,它们又得到一个大西瓜,也需要平均分着吃,应该怎么分?每只小猴分到3、导入新课,呈现目标,分配任务。修改意见修改意见份,取其中的()份,就是()。14把一个()平均分成()份,取其中的()份,就是()。?●●●●○○○1、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分成的份数用来做分数的()2、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几份的份数用来做分数的()分数的意义:、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或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3、小组展示、交流,师点评。修改意见修改意见(1)在进行()、()或()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3)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下面的数是(),横线上面的数是()。4四.课堂小结:单位“1”的含义:我们可以把一条线段,一个圆或一些物体看成单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东西,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分数的意义:一条线段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五、课后反思课题课题认识分数单位P62课型新授课上课时间五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教学目标2、能用自己的话正确表述一个具体含义。认识分数单位,理解分数的具体含义。学法指导学具准备学法指导学具准备教学流程修改意见修改意见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2、导入新课,呈现目标,分配任务。1、认识分数单位,看图根据题意把棋子平均分后,再填空。○○○○○○○○○○○○○○○○○○每份是这堆棋子的(一)1在这堆棋子中有()个这样的2○○○○○○○○○○○○○○○○○○每份是这堆棋子的(一)两份是这堆棋子的(一)○○○○○○○○○○○○○○○○○○每份是这堆棋子的(一)在这堆棋子中有()个这样的○○○○○○○○○○○○○○○○○○每份是这堆棋子的()1在这堆棋子中有()个这样的9修改意见4、读出下列分数,并指出它们的分数单位,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2456的分数单位是()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的分数单位是()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的分数单位是()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的分数单位是()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5、小组展示交流,师点评。(1)七分之二写作(),表示有()个分数单位。392、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各分数,再把这些分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修改意见小组互评五、课后反思教学目标学法指导学具准备上课时间1、使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的相除的商。2、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流程修改意见51、的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84个是(一)。3个是(一)。里面有5个(一)。里面有()个(一)。3、导入新课,呈现目标,分配任务。4÷7=2、上面4÷7的商如果不能用近似或小数表示,还可以()表示。3、学生自学65、66页内容,完成自学提示。列式:,在下图中涂出1个人得到的蛋糕。修改意见4、我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除法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的()除法中的除号相当于()。即:被除数÷除数=三、当堂训练。必做题。(4)把1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是米,每段有A.比原来多B.比原来少C.与原来相等(2)分数的分母不能是0。2(5)某班有男生30人,女生20人,女生人数占全班的。3修改意见5、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46分钟=()小时321dm3=()m349千克=()吨97mL=()L213=()km19dm2=()m2○6○6、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计划要环绕地球飞行14圈,在2003年10月课题真分数和假分数课题真分数和假分数P69页例1、例2课型教学目标学法指导学具准备五年级课时1、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区分真分数和假分数。2、能将分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真分数与假分数的区分教学流程1、说出下列各分数的分数单位,各包含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修改意见1.出示学习方法(学生独立自学后小组交流学习)修改意见修改意见3.交流展示4.学习小结真分数假分数2、把上题中的分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3、试一试,自由写出三个真分数和三个假分数,组内交流。假分数化整数或带分数教学目标学法指导学具准备上课时间1、认识带分数,理解带分数是大于1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2、掌握把假分数转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2、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教学流程修改意见修改意见3、读出下面的分数,再把它们分别写在下面的方框内。真分数假分数修改意见修改意见“一个半”用分数表示(2)像1,1,2„„,这样的分数叫带分数。(3)带分数由两部分组成,左边是()部分,右是()部分。3、写出4个带分数读一读,再与同桌交流。4、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7EQ\*jc3\*hps35\o\al(\s\up12(8),9)修改意见7余数作分数36、想一想:假分数怎样化成整数和带分数的。组内交流。1、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1546四.课堂小结:像1,1,2„„,这样的分数叫带分数。带分数由两部分组成,左边是(整数)部分,右是(小数)部分。五、课后反思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P75页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P75页上课时间新授课五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学法指导学具准备2、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等的数,一个分数或不同的分数化成指定分母的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流程修改意见修改意见1、说一说下列各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和它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7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修改意见修改意见(1)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照下图把它们平均分,并涂上颜色用分数表示涂图1是把整张纸平均分成()份,涂色部分占了()份,所以应该填()。图2是把整张纸平均分成()份,涂色部分占了()份,所以应该填()。图3是把整张纸平均分成()份,涂色部分占了()份,所以应该填()。(3)通过观察,看上面3个图的涂色部分是否一样大?()(4)一个是整张纸的,一个是整张张的,一个是整张纸的,为什么?会一样大呢?是因为涂色部分都等于整张纸的()。224(7)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分数()和()同时()或()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8)想一想: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你能说明分数b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或()相同的数就相当于分子和()同时()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3修改意见修改意见2、选做题。课本P76做一做。四.课堂小结:分数(分母)和(分子)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五、课后反思教学目标学法指导学具准备教学流程上课时间上课时间新授课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公因数的求法2、一个数最小的因素是()最大的因数是(),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的。3、提出问题,见课本P79。自学提示:(1)现在有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若干种,你想法选择哪一种地砖,为什么?(注意:一定要使用整块地砖)(2)先独立在草稿本上画一画,拼一拼,分析能选哪几种瓷砖,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3)通过画、拼,发现只能选边长是((8)利用分解使因数的方法,可以比较简便地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自学81页你修改意见修改意见修改意见修改意见选做题。课本练习十五第2题。五、课后反思P84、85的内容P84、85的内容上课时间新授课五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学法指导学具准备2、掌握约分的方法,正确地进行约分。重点:掌握约分的方法。难点:能够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互质数。教学流程修改意见修改意见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明理由。========EQ\*jc3\*hps35\o\al(\s\up13(3),4)EQ\*jc3\*hps35\o\al(\s\up13(3),4)EQ\*jc3\*hps35\o\al(\s\up13(75),00)修改意见修改意见3而的分子、分母含有公因数。46、小结: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的公数,叫做分数。提示: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去除。方法二:提示我最大公因数12430方法三:4459、课堂小结:约分时用分子、分母去除以它们两个的()数。46937342513682339修改意见五、课后反思通分—最小公倍数教材P88、89、90的内容五年级新授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2、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求两个数的最小倍数的方法。学法指导学具准备教学流程修改意见修改意见1、写出下面各数的倍数(各写5个)。2、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一个数()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3、分配任务,学习最小公倍数。修改意见修改意见(1)观察88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2)如果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墙面(用的墙砖必须是整块)(3)在草稿本上画一画、铺一铺,墙面的边长与墙砖的长、宽有什么关系。(4)正方形的边长即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3和2的公倍数6、12、18„„是3和2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数,其中6是最小的一位。7、我发现: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修改意见选做题:同学们去植树:按15人或18人一组都能正好分完,参加植树的至少有多少思考题:小羊、小鹿和小熊在同一个小水池中饮水。小羊每2天到水池边喝一次水,小鹿每3天到池边喝一次水,小熊每4天到池边喝一次水。从七月长一天开始算起,五、课后反思新授课上课时间教学目标学法指导学具准备教学流程1、掌握同分母分数,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能熟练地、快速地比较。2、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概念,掌握通分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两个分数进行通分。1、能快速地比较两个同分母,同分子分数。2、掌握通分的方法。自主、合作、当堂训练修改意见718114个5是(○○○○○○修改意见修改意见(5)要比较谁的蛋白质含量高,就应该比较()和()。想:这里为什么以20为公分母?是因为20是5和4的()的公倍数,如选其它的公分母如40,数字太大,所以就用两个分母的()。>==>==(8)人们在比较异分母、分子分数的大小时,一般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比较,这样比课堂小结:什么叫做通分。==修改意见2、先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再比较大小。选做题:在每组分数后面的括号里写出它们的公分母。○○五、课后反思课题小数化成分数课型新授课1、经历探索小数化成分数的过程,掌握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将小数化成2、形成约分的习惯,懂得将小数化成最简分数。教学1、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2、掌握小数的意义。学法指导自主、合作、当堂训练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流程修改意见0.7表示()分之(),0.09表示()分之(),0.125表示()0.5表示()分之(0.24表示()分之(0.24表示()分之(),写作修改意见每段长多少米?如果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多少米?(结果用小数,分数来表示)修改意见2、自学提示用小数表示答:平均分成10段,每段是用分数表示米或米,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30.3可以写成,0.6表示(66,但最后的结果一般用()分数来表示,所还要把约分,即3、试一试,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7==4、课堂小结:把小数化成分数,可以先把小数写成分母是()、()„„的分数,再把分数化简成()分数。必做题: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0.05=0.37=0.45=0.013=修改意见修改意见736725五、课后反思分数化小数分数化小数五年级上课时间新授课教学目标学法指导学具准备教学流程1、经历探索分数化成小数的过程,掌握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将分数化成2、能正确利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掌握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自主、合作、当堂训练修改意见填空:被除数÷除数=25()93()313÷()=()÷18=①自学例2、把0.7、、0.25、、、这6个数,想:通过观察发现,要比较这些数的大小,有两种方法,第一种修改意见是先把其中的小数化成分数,现把这些分数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第二种是把分数修改意见②把分数化成小数,利用分数与除数的关系。997注意: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必做题,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选做题,把下面各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9选做题,把下面各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927五、课后反思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学法指导学具准备教学流程上课时间五年级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关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2、能正确地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2、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自主、合作、当堂训练修改意见1、自学分数和加法的意义。(1)观察例1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38)个,它们的分数单位都相同都是,所修改意见修改意见(5)小结: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分数,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同,都是把两个加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不变,只要把分子相加。31443因为这道题中已知两个数的和是,其中一个数是(),求另一个数是多少,所以4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也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4)归纳: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1、完成P105做一做第1小题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例2:—==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要把分子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五、课后反思教学目标上课时间五年级1、掌握同分母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2、能正确地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的连加、连减。3、能口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新授课学法指导学具准备教学流程1、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2、把整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自主、合作、当堂训练修改意见-=(2)思考: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分母(),只要把分子()。2、自学:电视台少儿频道各类节目播出时间分配情况如下:节目类型动画类游戏类教育类科普类其他4172思考:前三类节目共占每天节目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修改意见3、组内讨论交流、算法、展示。4、自学:同分母分数的连减。想:把全天播出时间看作(),减去前()类节目所占的份数,再减去科普类所占的(),就得到其他节目占每天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5、练一练:做P107做一做。--=++=--=++=++=--=修改意见修改意见—+=++=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例31)前三类节目共占每天节目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连加、连减。五、课后反思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课型新授课上课时间上课时间五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1、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如何化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学法指导学法指导学具准备教学流程55自己任选两个数组成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2、自学异分母分数加法(1)从上面列出的算式中任选一个异分母分数的加法算式,然后试着利用我们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法运算法则和通分的方法来计算这个算式。(4)归纳:以+为例,它们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用()分的方法使它们分母按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计算,我还能发现计算最关键的地方是运用了()分的方法把不同分母的分数转化为同分母的分数。2、自学异分母分数减法(任选一个分母不同的减法算式)提示:依照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异分母分母减法的计算指名、汇报。填空:并说明理由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分,然后按同分母分修改意见修改意见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修改意见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例1:+=+=—=—=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五、课后反思教学目标学法指导学具准备教学流程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课型新授课上课时间1、掌握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相同。2、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1、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2、带小括号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自主、合作、当堂训练修改意见+=-=4+=2、思考: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往()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先算()里面的。提问:从统计表中,你能了解哪此信息方法一方法二修改意见答: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修改意见(4)思考: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种算法。即:第一种方法是分步()分,而第二种方法是()次通分,原则上当每项都是异分母分数时用()次通分①思考:怎样解答:“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汇报(尝试用两种方法解答)第一种第二种②比较两种方法的不同:第一种方法按从()往()的运算顺序计算,第二种方法运算中有小括号时,要先算()里的。③归纳:我能发现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数加减混合运算一样,分数加减混合运)计算,遇到小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外边的。)计算,遇到小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外边的。+—+——(+(—)—(—+(—)—(—)+—四、板书设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6=3=5=一=一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五、课后反思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上课时间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上课时间新授课五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学法指导学具准备2、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3、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重点: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难点:观察分析、灵活运用。讨论、合作、探究教学流程修改意见1、用字母表示下面的运算定律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简算的依据。53+36+64+971.5+3.8+6.2修改意见修改意见2、小组讨论交流后完成自学提示(1)两组算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都(),第一组中加数()3位置,第二组算式中改变了加法的()。(2)整数加法中的()律,()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3、检查学习情况,并归纳小结。必做题: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或运算符号EQ\*jc3\*hps35\o\al(\s\up15(5),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