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2019-2020新教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1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2019-2020新教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2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2019-2020新教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3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2019-2020新教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4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2019-2020新教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015-2016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2015~2020年)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树叶中的比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互联网的普及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1)第1课时总第课时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教学准备:课件(出示课题:长方体的正方体的认识)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学过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4)长方体有()个顶点.交流内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导学单上)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的点评。(2)结合实物同桌互相完整地说说长方体的特征。每组相对的面4条棱的8个完全相同长度相同(可能有一组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1)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并在小组里交流:导学单: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6.比较长方体、正方体各自的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联系和区别。④1个长方体中如果有2个面是正方形,那么这个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⑤1个长方体中如果相邻的2个面都是正方形,那么这个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让学生说说第三个图形这个长方体的面的形状有什么特别之处。点拨:找准相对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注意单位。点拨:第(1)题根据图中标出的数据进行判断。第(3)题通过讨论明确:这个长方体前后的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余的4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点拨:让学生根据图中标注的数据有条理地写出有关面的长和宽,以强化对长方体面和棱特征的认识。点拨:判断出摆出的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指一下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再说说分别是多少厘米。点拨:铁丝的总长就是正方体总棱长(12条棱长的总和)一个正方体的8个顶点被截去后,得到一个新的几何体(如图),这个新的几何体有多少个面?多少个顶2.数学阅读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第2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教学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增强空间观念。教学准备:课件学生上讲台,拿着长方体、正方体的模型介绍各自的特征。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学生拿出剪好的正方体展开图,在小组里交流,并熟悉其他同学的剪法,再通过把各种展开图复原成立体图,以及进一步展开、复原的操作,从而使学生逐步熟悉正方体展开图中的位置。1、说一说,指一指正方体展开图哪2个正方形是原来正方体中相对的面(编号),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2、想一想,试一试按其他棱去剪,看能看到怎样的展开图。3、观察正方体的展示图,说一说它的特点。点拨:展开时,正方体的面两两相连,并用折一折的方法或把正方体复原等方式加以说明哪2个面是相对3、全班交流,上台展示1.介绍找到正方体的各个面在展开中的位置的好总结:把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可以得到各种不同的展开图,但无论展开图的形状怎样变化,它们都是针对出现错的情况,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4、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根据刚才展开正方体的步骤,独立操作展开,再看看长方体的展开图,想想有什么发现,最后找一找3组相对的面!全班交流,找各种不同剪法的相对的面。总结:从长方体的展图中,找出三组相对的面时,既可以根据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进行判断,也可以根据相对的面在展开图上的分布特点进行判断。学生按要求在展开图中进行标注后,让学生具体说明思考的过程。想一想,先判断其中哪些图形能成为长方体,再通过实际操作进行验证自己的相法。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说说自己连线时的思考过程。提醒:先说涂色部分是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哪一个面,在计算涂色部分面积。完成后组织反馈和交流点拨:回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总和,再完成填空。2.学生按小组分别准备若干张如图的硬纸(每种6张)。(书p5动手做。)通过操作逐步掌握其中的规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第3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2.交流预习作业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学习。2.尝试解答(你遇到什么问题)3.想一想,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启发:请你借助自己手中的1.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之间的关系。导学要点: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可以了,从而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4.全班交流学生思考问题,并全班交流,在交流中明确: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小结:要求长方体表面积关键要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面的长和宽。6×4×2+5×4×2+6×5×2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都是可以的,做题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1.学生独立尝试解答试一试2.小组交流方法总结: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提示启发学生运用第(1)题的计算结果,解决第(2)题中的问题。并注意这个图形的特殊性,可用多种2.做练习二第4题。点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及注意点。(2)这是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你能求出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吗?(想一想,说一说)完成《补充习题》第4、5页上第2、3、4如果把一个长方体切分成两个长方体时,这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比原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增加了还是减2.数学阅读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第4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指出: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与表面积有关的知识。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1)想一想:要求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就是求哪几个面的面积,这个长方体鱼缸要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计算哪几个面面积的和。可以根据长方体的特征,用不同的方法计算。5×3+5×3.5×2+3×3.5×2(5×3+5×3.5+3×3.5)×2—5×3分析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提醒学生要求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上面的面积不用算。(1)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联系与区别。(2)提醒学生问题情境不同,需要计算长方体哪几个面的面积也就可能不同。提示:木板的面积就是上下左右四个面面积的和,纱网的面积是前后两个面面积的和。提示1)教室的地面(也就是相应长方体的下面)不需要粉刷2)算出顶面和四面墙壁的总面积之点拨:内盒是求除了上面以外的5个面的面积之和;外盒是求上下、前后4个面面积之和。一个游泳池的长为50米,宽30米,深2米。它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要在游泳池各个面上抹一点拨:占地面积就是求底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抹水泥的面积是求除了上面之外的5个面的面积和。(游泳如果把一个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切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时,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为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课题:体积与容积第5课时总第课时1.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操作等具体的数学活动,初步理解并掌握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并能厘清教学准备:课件什么是体积,什么是容积?生活中听说过吗?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容积与体积”(师板书课题)导学单:点拨: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教材用了两个实验来证明物体占空间有大小的。第一个实验说明杯子中一部分空间被桃占有了。第二个实验说明物体占有空间,而且占有的空间是不同的。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不同:每个物体都有体积,但不是每个物体都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5.学生汇报所了解到物体的容积或体积的一些具体资料。引导学生交流所了解的一些资料,在交流与分享中内化体积与容积的概念,并具体感知其大小。第1题,提示:因为它们都是由同样大的8盒饼干堆成,所以它们所占空间的大小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同样的体积但形状可以各异。引导:它们的体积一样、形状不变式:王阿姨买了甲、乙两瓶不同的饮料,倒入同样大小的杯子中,甲瓶倒了3杯多一些,乙瓶倒了2环引导学生概括出结论:同样的一瓶饮料,倒的杯数越多,杯子越小,反之也成立。提示:体积一样的两个物体,材料越厚,其容积也就越小。一个长方体,如果长减少4分米,表面积比原来减少40平方分米,且剩下部分正好是一个正方体。原来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课题: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第6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类比、联想等活动认识体积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具体感知三个体积单位的大小。教学难点:形成正确的三个体积单位的表象。教学准备:课件设疑:假如有两个物体,一个是由8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摆成,另一个是由7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摆成,你能比较它们的体积吗?(两个物体中的小正方体不一样大)(2)体积单位有哪些?你能用数学语言表述它们的大小吗?请你比划它们的大小。在生活中,又有哪些一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这个物体的体积就是多少组织学生观察、比划、举例、交流,从不同的角度体验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提示:注意数清楚被遮住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引导得出方法:先确定用到的是什么单位,再确定具体的单位。从前面看是从上面看是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第7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操作、观察、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中,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教学难点: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教学准备:课件指出: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体积有关的知识。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2)把例9中的长方体按图中1厘米标准用铅笔分成若干个正方体,数一数各成到几个,(3)表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关系。(4)完成P26页“试一试”V=abc(2)例10中,数一数每个长方体各成到几个,每个小正方体体积是多少?每个长方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厘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因此它的体积就是棱长×棱长×棱长,或者是棱长3分析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2)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联系与区别。提示:遇到小数的乘法计算,要格外细心。提示1)求容积可以根据体积公式进行计算。点拨:计算容积时要减去模板的厚度。而体积只要直接计算就可以了。有一块长22厘米的长方形铁皮,在这块铁皮的四个角上各减去一个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然后焊接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已知这个盒子的容积是432立方厘米,求原来长方形铁皮的面积。点拨:可以画画示意图,标出长、宽、高,再思考。一个长方体木箱,从里面量得长10厘米,宽8厘米,小木块,一共可以放多少块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第8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另一个计算公式。教学难点: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今天我们一起继续研究“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导学单:长方体和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作它们的底面积。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Sh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提示:规则的跑道、马路所铺的三合土、塑胶都可以看成一个很扁的长方体。提示:实质上水的体积不变,运用水的体积不变解决问题。一个正方体的高增加4厘米,就得到一个底面不变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96平方厘米。求原来正方体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课题:体积单位的进率第9课时总第课时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会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2.让学生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3.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发展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教学难点:归纳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方厘米?想想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请画在边长是13.分别算出它们的体积,并比较,说说你的发现。2.小组交流交流内容学生说说怎样推导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总结:长度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长度的;面积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表面大小的;体积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学生说说面积单位换算与体积单位换算的区别。完成后交流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2.阅读小数报、时代报第几版什么内容或布置其他数学课外阅读材料。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练习第101.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换算。教学准备:课件看屏幕口答问:每堆木块的体积与它右边的容器的溶剂有什么关系?知道了一个容器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能推算学生独立思考,再学生看图算出两堆木块的体积。订正时,请学生说一说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交流时引导学生注意每一个计算结果的单位写得是否正确。第18题。花坛的占地面积就是这个花坛的底面积;求填满这个花坛大约需要多少土,就是求花坛的容积;学生读题后,先集体进行分析,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锻成横截面面积是4平方分米的长方一个无盖长方体形的玻璃鱼缸,长2.阅读小数报、时代报第几版什么内容或布置其他数学课外阅读材料。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梳理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进一步完善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结构,2.通过练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基础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3.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的反思和罗列知识内容,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进行知识梳理,进一步完善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结构。教学难点:进行知识梳理,进一步完善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结构。教学准备:课件简单记录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知识?(结合(1234)(123)导学要点:根据学生整理的知识点,在黑板上系统梳理。二、创编题(1)一个长方体可能会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2)至少要4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3)表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它们的体积也一定相等。()(4)表面积相等的两个正方体,它们的体积也一定相等。()多可以放多少个?(可画画图帮助你解决)有一块长35厘米、宽25厘米的长方形铁皮,在四个角上分别剪去面积相等的正方形后,正好折成一个深2.阅读小数报、时代报第几版什么内容或布置其他数学课外阅读材料。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长方体、正方体的底面积、体积和表面积的联系和区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有条理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教学重点:在练习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归纳:方法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bh)方法2:统一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导学要点:根据学生解答的内容,收集一些典型错例准备用于展示。要求:小组中,每人选择一题说一说解题的要点。第7题,第(2)问要让学生明白,算花坛里的泥土有多少立方米的时候,要考虑砖墙的厚度。1.把一个六面都图上颜色的正方体木块,切成64块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2.阅读小数报、时代报第几版什么内容或布置其他数学课外阅读材料。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3.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作出客观的评价。教学准备:课件2.回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以及(1)让学生观察它的特点。发现橡皮泥球和小棒分别做长方体的什么,各需要多少。(2)让学生选择材料,制作长方体、正方体框架。可以求出棱长总和、表面积、体积等有关问题。(1)小组交流:所收集家电的长、宽、高,以及相应的表面积和体积。(2)猜家电:不说出是什么家电的包装盒,根据所给数据想像包装盒的大小,猜猜是什么家电的包装盒。(1)小组交流交流内容:①怎样计算一张纸的体积?②小组按照形成的方案,动手操作、计算。展示自己小组的方案,找出较为合理的方法,给予重点点评。独立思考完成,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并能用算式求出总个数。2.阅读小数报、时代报第几版什么内容或布置其他数学课外阅读材料。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种情况以及其中隐含的简单规律的过程,进一步积累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法杖2.使学生在探索数学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结构美,获得成功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体验,激发学习教学重点:应用发现的变化规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2.再把这个正方体的每条棱都被平均分成了2份。(如教材所示)1.出示每条棱都被平均分成3份的正方体,并和平均分成2份的正方体比较。思考:切2.阅读小数报、时代报第几版什么内容或布置其他数学课外阅读材料。第二单元分数乘法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含义,初步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分析、比较、概括、归纳等思维能力,增强应用意识。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课件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预设12'):(4.小结计算方法明确:分数与整数相乘,要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计算时,能约分的,要先约三、分层练习,巩固内化(预设15')指出: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提醒学生:先联系实际想想怎样列式,再准确计算。4.创编练习五、家庭作业第二单元分数乘法课题:分数与整数相乘(2)第2课1.让学生体会分数乘法所表示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并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2.让学生经历探索应用分数乘法解决相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联系已有的只是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3.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过学好数学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法所表示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法所表示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交流前置作业3.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并根据它的意义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出示课题)(4)比较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为什么用乘法计算的结果和用除法计算的结果一样?小组交流:重点交流不同的那种列式,说说为什么两种计算方法结果一样。12是红花,是绿花,是以“10朵绸花”作单位“1”,红花朵数是10朵绸花2511在此基础上指出:求10朵的是多少,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因为做10×,先22约分,约分的过程实际上是做10÷2,所以结果一样。份是多少。这两种算法的道理是一样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师小结:分数与整数相乘,除了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之外,还可以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汇报时说出解答问题的思考过程,突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算。3.对比练习::(第二单元分数乘法对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认识,拓展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所表示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理解题中分数表示的意义。教学难点:弄清题中分数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这个分数对应的教学准备:课件121.出示:学校的花坛里有84棵花,其中是月季花,是杜鹃花。这两种花各63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并根据它的意义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出示课题)朵就是求哪部分的朵数?试着列式计算,说说算式的含义。得出:理解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时,关键是弄清这个分数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有把哪个量(1)“练一练”4.创编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可以先算出增加的册数,再加上原来的。也可以算出今年的册数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再用乘法计算。:(第二单元分数乘法课题:分数乘分数第4课时总第课时1.让学生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2.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进一步发展初步3.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教学重点: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教学准备:课件2.揭题:分数乘分数二、自主学习总结:分数乘分数,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第3题:根据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判断这两题计算是否正确。若有错误,指出错误原因。第二单元分数乘法课题:分数连乘及实际问题(1)第5课时总第课时教2.在研究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准确找出应用题中不同的单位“1”,分析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准备:课件先说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是把谁看作单位“1”,再把数量关系式补充完整。1、一块菜地的2/11种西红柿。把看作单位“1”,()×2/11=()2、小明的体重是小刚的9/10,把看作单位“1”,()×9/10=()3、一条公路,已经修了全长的5/6,把看作单位“1”,()×5/6=()4、摩托车速度的3/5是汽车速度,把看作单位“1”,()×3/5=()注意让学生说清三班做花朵数的线段的画法及依据。题中分别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引导学生画线小结:今后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题意,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既可以用分步算式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计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分数连乘。使学生明确三种方法解答,分析的思路是一样的。让学生说说怎样算更简便。明确:计算分数连乘是能约分的可以一次性约分,再直接算出得数。“练一练”以及练习九的第6题。前两个数相乘,得出的积再和第三个数相乘。但为了简便,可以先把所有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约分,再把约学生独立完成,要画图分析数量关系再集体校对。商店运来32吨水果,其中橙子占水果总数的5/8,上午卖了一部分后,橙子还剩下1/4没卖,还剩下多【提高题】六(4)班有45名学生,现在有两种报纸要订阅,每人至少订阅一种报纸,其中4/5的同学订阅了《时代第二单元分数乘法课题:分数连乘及实际问题(2)第6课时总第课时教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正确、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并正确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通过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乘法的积与因数大小的规律。2.在练习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能力,发展数感。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自主整理前面已经学习的内容分数与分数相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分数连乘→用分数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提醒:要先看清两者间的进率,再看清是求进率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3.不计算,在圆圈里填上“〉”“〈”或“=”组织交流时,让学生具体说说列式时的思考过程。一个乒乓球从50分米的高处下落,每次弹起的高度是下落高度的2/5,第三次下落时能弹起多少分米?三、课作7分钟左右)第二单元分数乘法课题:倒数的认识第7课时总第课时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3.让学生认识数之间的相互联系,增强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意识。4.让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导入:你能给这些数字找朋友吗?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1.什么是倒数?倒数的概念中哪几个字比较重要?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的。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倒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不是孤立存在的。可以化成真分数或假分数的形式,再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1.书第36页“练一练”都是几分之一。提示:想想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公式与体积公式。点拨:要使3个积相等,在括号里填已知因数的倒数,使每个积都等于1,这样填比较简单。也可以填因2.阅读小数报第二单元分数乘法课题:整理与复习(1)第8课时总第课时1.组织学生以自主整理、小组讨论的方式,梳理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进一步完善有关分数乘法的认知结2.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并能运用分数乘法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难点:能运用分数乘法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123)请几位同学展示自己整理的知识点及有疑问的地方。分数乘分数分倒数的意义乘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解决实是多少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三、创编题3337.++„„+=()×()=555),)乙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某学校举行科技活动,六年级一班有64人,2.拓展题:完成《课课练》第35页“拓第二单元分数乘法课题:整理与复习(2)第9课时总第课时2.通过找规律的活动使学生经历分析、比较、猜想验证的过程,提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反思,进一步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能熟练解决用分数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第8题提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与求一个数的哪种食物的蛋白质含量高一些,哪一种食物的脂肪含量高一些。第10题师介绍峰时段电价和谷时段电价的含义(1)分别说说题中的分数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导学要点1)仔细观察前三个数之间的关系,发现后一个分数总是前一个分数1的。2(2)回答第一个问题(3)根据条件提出乘法计算的问题3.独立探索思考题),711152.提高题:已知a×=×b=×c,并且这三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说明理由。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课题:分数除以整数第1课时总第课时2.在经历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变化,以及适当转化的思想。教学难点: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教学准备:课件交流预习作业11.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2,18,3让学生简要回答算式和结果,并说说想法。揭示课题:分数除以整数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导学要点:要根据实际问题,先画图再解题。可以根据自己对题意的理解,用不同的方法计算。4.全班交流学生思考问题,并全班交流,通过师生对话明确:把4∕5升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4∕5通常先要转化为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得出分数除以整数的基本方法明确:这一题就是要求五分之四升的三分之一是多少。讨论交流,归纳计算方法: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着重让学生说一说每道算式的含义,以及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法之间的关系对分数乘除法也同样适用。组织练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两小题之间的联系。学生自主总结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及计算时的注意点。【提高题】你有几种方法计算出结果?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学习。2.联系前面学习的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说一说怎样计算分数除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总结: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点拨:为什么加“0除外”4.全班交流分析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1.完成“练一练”点拨:先让学生在图中涂一涂、分一分,得到结果;再按计算法则算一算看得数是否正确。学生计算后组织学生比较发现商和被除数大小之间的关系。先根据题中乘数或除数的特点进行比较,再交流思考过程。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和交流完成《补充习题》第34、35页上第3、4、5、6、7、8题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课题: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第4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感受方程思想及其应用价值,发展数学思维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养成独立思考、与他人合作交流和自觉体验等良好习惯,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教学难点:根据关键句子,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教学准备:课件得出: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2.读一读,找准单位“1”,把数量关系式填写完整。梨子个数是苹果个数的3倍。()×()=()()×()=()()×()=()()×()=()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的点评。(3)引导学生说出并在书上写出数量关系六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六一班植树的棵树是六二班的4/5。(补充一个条件和问题,使它变成一个分数乘法问题或分数除法问题。)单位“1”已知,乘法计算,单位“1”未知,除法计算。把下面的题目补成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再改成用方程解答的问题。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课题:简单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练习第5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3.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反思,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教学重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分析。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说出解决简单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揭示课题:列方程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练习(2)一桶油用去了2/3提问:每题第一步怎样写?根据是什么?第二步做什么?依据是什么?注意书写格式。三、多层练习先让学生进行比较两题的异同点,再独立完成,最后交流。总结:单位“1”已知用算术方法,单位“1”未知用方程解。(),红花朵数是黄花的4/5,()?2.阅读小数报第几版什么内容或布置其他数学课外阅读材料。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课题: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第6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2.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3.在计算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使他们能根据具体数据选择合适的约分程序,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教学重点:分数连除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分数连除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转化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2.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板书课题)导入:题中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2)要求3盒果汁可以倒多少杯,你准备怎样列式?先分步列式,说一说每一步的含义。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的点评。5.探究分数连除的计算方法(2)独立完成在书本上后再在小组里交流算法。点拨:计算分数连除时,也要先把其中的除法转化成乘法,再用分数连乘的方法进行计算。6.体会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总结:计算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时,先要把其中的除法转化成乘法,再按照分数连乘的方法计算。11、12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怎样分析数量关系式,怎样列式解答的。点拨:抓住题中表示数量关系的条件,有条理的进行分析,逐步求出各个州的面积。王师傅和李师傅一起生产零件,王师傅生产零件个数的1/3和李师傅生产的2/5相等,已知李师傅生小明和小红都养了一些金鱼,小明把自己金鱼条数的1/5送给小红后,两人的金鱼条数同样多。已知小明2.数学阅读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课题:比的意义第7课时总第课时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2.让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一种关系。教学难点:沟通比与分数、除法之教学准备:课件交流内容:介绍比号,比的读法与写法,以及比的各部分名称。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以适当点评。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课题:比的基本性质第8课时总第课时1.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教学难点: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简成最简整数比。教学准备:课件宣布任务: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240÷40=()÷4=()(2)猜想:除法中有商不变的规律,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而比与分数和除法都有联系,请大胆猜想,比中会有怎样的性质?把你的猜想写下来。明确:这个比可以叫做最简整数比。我们可以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一些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组织交流:在交流中适时追问:前项与后项要为什么要除以(或乘)几。B、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比的前、后项同时乘以它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C、小数比化简的方法,比的前、后项同时乘以一个数,使前、后项都成为整数。:(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课题: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课第9课时总第课时1.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2.通过学习,能让学生熟练准确地化简比。教学重点:运用比的基本性质熟练准确地化简比。教学难点:运用比的基本性质熟练准确地化简比。教学准备:课件什么叫比值二、典型例题引路通过此题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求比值的方法有时也可以用来化简比,而化简后比的结果有时也可以看作比但化简比和求比值是有区别的3、全班交流化简比是为了得到一个最简整数比,其结果用比的形式或分数形式表示,而求比值是求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得到的结果是一个数,可以是分数、小数或整数。化简下列各比学生独立完成后统计正确率,重点抓错例进行反馈。先估计一下红、绿两部分的关系,再估一下红、绿与彩条全长的关系。最后测量、调整自己的估计,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和数感。提醒:认真审题,写比时要弄清是哪两个数量在比较。点拨:你选哪个斜面?为什么?此题要让学生体会到:斜面最高点的高度与木板长度的比的比值越小,斜面与地面的角度就越小,斜面就课作:补充习题上相关习题家作:选择一课一练P页上的习题第三单元分数除法1.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能运用比的知识灵活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指出: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按比例分配的的知识。导学单:3:2表示红色方格占了总格数的3/3+2,黄色方格占了总格数的3/3+2,也可以先算出每份有几格,再分别3、尝试完成想一想小组交流方法植树棵数按各小组人数的比分配是什么意思针对学生的错误情况,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地方。看图估一估,并交流估计时的思考过程和结果。用一段长96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比是5:4:3,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某图书室买来540本新书,其中三分之一是连环画,其余的是文艺书和科技书,文艺书和科技书的数量比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课题:按比例分配问题练习第11课时总第课时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实际意义。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激配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巩固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谈话: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比”的知识,关于“比”我们已经知到的知识和本领一起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4.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第(1)小题让学生分析题意,找出三种材料的比。通过展示和交流,使学生认识到:要使分成的两部分的面积比是1:1(或1:2),就要把原来三角形的点拨:虽然测量时容易产生误差,算出的比值可能不完全相等,但它们都比较接近0.618,可以用0.618表示每个比的比值。像这样的三角形叫做黄金分割三角形。完成《补充习题》第46页提高题:实验小学五、六年级共有学生175人,分成三组参加植树活动。第一组与第二组的人数比是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课题:整理与练习(1)第12课时总第课时1.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分数除法的运算能力。2.使学生联系现实情境,理解比的意义,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理解比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熟练求比值和化简比;能应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掌握分数除法计算方法,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课件),举例说明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以及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解决有关分数、比的实际问题时,应怎样分析数量关系?举例说一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写出不同的比。组成比的两个数量可以是题中的已知条件,也可如:二班男生与全班人数的比是2424+25)。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让学生按指示的前项或后项写出比值是2/3的比。启发学生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法进行化简或计算。第2小题:每小时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第3小题:工作总量÷每小时工作量=工作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解答,再交流分析数量关系的思考过程和列式计算的结果。A、画一个长方形,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和宽的比是3:2。完成《补充习题》第47页第2、4、5、6、7题2.数学阅读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课题:整理与练习(2)第13课时总第课时1.培养学生应用分数除法和比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教学重点:在练习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一、复习热身(4分钟左右)()×()=()()×()=()()×()=()()×()=()(1)独立解答2)小组交流。要求:小组中,每人选择一题说一说解题的要点。讨论:解决这两个问题时,为什么要把相同的比转化成不同的分数?比较每道题不同的解题思路.比较这两题不同的数量关系.2.完成探索与实践第14,15,16题.点拨:14:可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或商不变的规律来说明.15:根据小明所买水果的数量,分别算出小华和小军所买水果的数量,再根据个人所买水果的数量和总价算出单价,然后与图中水果单价相对照,判断每个人各买了什么水果.16.(2)长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那么长与宽的和是多少厘米?按比例怎么分配?16题(1)导学单思考: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可能有哪几种情况?哪一个长和宽的比是3:21.利用课前测量的数据,算出脚长与身高,头长与身高的比.(1)围绕评价指标回忆相关学习过程,实事求是地对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三、拓展练习。(3分钟左右)小华读一本24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读1/4,第二天又读了一些。这时,已读的页数是未读页数的7/5。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课题:树叶中的比第14课时总第课时1.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计算、比较、分析等活动,初步发现虽然树叶的大小各不相同,但同一种树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树叶中比的有关规律。教学准备:课件活动一:提出问题。(时间:)①树叶有大有小,有长长的,有圆圆的。②不同的树,树叶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③相同的树,树叶虽大①测量每片树叶的长和宽。②算出同一种树叶长与宽的比值③算出不同树叶长与宽的比值。二、探索实践。(时间:)示范测量方法:沿树叶主叶脉方向量出树叶最长部分的长度(不含叶柄),沿垂直于主叶脉方向量出树叶小结:同一种树叶,长与宽的比值都比较接近。1.说说自己测量的是哪种树,长与宽比值的平均数是多少?组长记录。小结:比值比较接近的不同树叶的形状比较相似。总结:自然界中隐藏着很多有趣的规律,通过测量、计算和比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1.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2.让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假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解答一些简单的教学准备:课件出示: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人6个小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提问:可以怎么列式?为小结:这些果汁既分给了大杯,又分给了小杯,也就是出现了两种未知的量,不像刚才那样将果汁全部分给了同一种杯子,所以不能用除法直接计算。这种题可以怎么解答呢?今天就来研究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2)然后拿出信封里的学具同桌互相摆一摆。请学生到前面一边用学具操作,一边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至少请两位同学讲解两种方法。导学要点:(两种方法,多种思路)指出:不管用哪种思路哪种方法,都是通过假设使原来含有两个未知量的问题转化为只含有一个未知量。三、回顾解题过程,凸显假设价值。(4分钟)果学生想不到,老师先举例,通过交流体会到:无论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怎样的问题,都是通过假设,使2.阅读小数报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2)第2课1.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用“假设替换”的策略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用“假设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推理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假设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准备:课件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2分钟左右)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2.说说怎样用假设替换的策略去解导学要点:第-一-网1个大盒里的球的个数+5个小盒里的球的个数=801个大盒里球的个数-8=1个小盒里球的个数1个小盒里球的个数+8=1个大盒里球的个数),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交流不同的方法和各自的想法。得出要在不同的假设替换方法中选择比较简单的。明确:倍比关系替换时,可以是“一个物体换几个物体”或“几个物体换一个物体”。差比关系替换时只能是“一个物体换一个物体”。在实际生活中遇到数学问题时,我们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和依据,合理地选【基本练习】点拨1)想清楚每一题的数量关系。先填空,再回答白菜老师的提问。说说自己的想法。四~六年级同学参加劳动实践一共去了210人。六年级去的人数是四年级的2倍。五年级去的人数比四年2.阅读小数报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教学重点:巩固用假设替换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灵活、综合地运用策略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