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什么是文明?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是什么?西方学术界比较流行的标准是“三要素”,即冶金术、文字和城市,这是根据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和北非的埃及文明归纳出来的。但是,世界上也不乏未同时具备“三要素”的文明,如中美洲的玛雅文明被公认为文明社会,但该文明就没有制造和使用金属器;而辉煌的印加文明是没有文字的文明。可见,这“三要素”并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准。中国古代史籍把黄帝和炎帝时期作为中华文明的肇始,但其中关于炎黄时代的记述有不少带有神话色彩,并不能作为信史。因此,学术界一直以来都有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者。国内史学界很多人认为中华文明开始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国外部分学者和国内个别学者则怀疑甚至否定夏朝是真正存在过的王朝,认为古代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时间只能从符合国际学术界“三要素”标准的商朝后期开始算起。要想消除学术界存在的疑问,非常重要的是依靠考古发掘获得的新资料来研究和证实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田野考古获得一系列重大发现,如在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发现了大型宫殿,在辽西的红山文化区发现了规模宏大的坛庙家第。加之考古学家夏鼐先生、苏秉琦先生提出了各自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思路,促使学术界进一步关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200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牵头,国内众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参与的“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探源工程”)正式启动。探源工程以考古调查发掘为主要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目前研究工作已经进入第五阶段,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一工程所揭示的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中华文明的长河发端于何时何地?流淌过怎样的曲折历程?这些问题牵系根脉,事关“何以中国”。(取材于王巍、施雨岑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发展水平相近的众多文明,散布在中国的四面八方,犹如满天星斗——已故的考古学界泰斗苏秉琦先生曾提出中华文明初始时期的“满天星斗”说。多年来,探源工程专家聚焦浙江余杭良渚、山西襄汾陶寺、陕西神木石峁、河南偃师二里头等都邑性遗址,以田野考古为工作重心、擦亮已经沉睡数千年的文明“星斗”,为实证5000年中华文明提供重要证据。经过多年努力,探源工程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脉络。由于各个地区具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生业基础,距今5000年前后中华大地上的各个区域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区域文明,这些文明经历了不同的兴衰过程,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局面。与此同时,各个区域文明彼此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相互交流,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后来成为中华文明核心基因的共性因素,如以玉为音的观点、龙的信仰、祖先崇拜、天人合一、礼仪制度、和合思想等。距今4300~3800年前,由于环境变化和社会内部变化等原因,长江流域、黄河上游和下游以及辽河流域等曾经盛极一时的区域文明相继发生衰变,而中原地区的文明兼收并蓄,吸收周边地区文明的先进因素,迅速发展,持续崛起,成为最为兴盛的文明,开启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历史格局,形成了早期中国。这种历史趋势可以概括为“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多元一体”也奠定了日后夏商周三代文明的基础,成为中华民族和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源头和远因。值得一提的是,探源工程还提出了符合中华文明发展特征的文明判断标准,为探索世界各地文明起源作出了中国学者的贡献。探源工程的专家团队根据中国历史发展的实际,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遵循恩格斯“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这一观点,冲破了西方学术界文明“三要素”理论的桎梏,提出了进入文明社会的新标准:社会阶层严重分化,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王权和国家,具有可辨识王权和国家的物化标志,即都城或其他大型公共设施的兴建、高等级建筑(宫殿)的出现、随葬品丰富且有彰显墓主人尊贵身份的器具(礼器)的大型墓葬的出现、贵重资源和高等级物品的生产和分配为统治者所掌控、战争和暴力成为常见现象、稳定的分层级的区域社会等。新标准的核心要义是国家的产生。正是按照这一标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论证了中华5000余年文明的历史沿革和现实存在。同时,这一标准也符合世界其他原生文明的特点,具有普遍意义,是中国学者对世界文明研究作出的有益贡献。(取材于赵辉、王思北等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要论证“炎黄时期的古代中国已经进入文明社会”这一观点,下面链接材料中的记载不能作为参考依据的一项是()【链接材料】轩辕(黄帝)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均为猛兽),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取材于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A.诸侯相侵伐B.轩辕乃习用干戈C.教熊黑貔貅軀虎D.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2.有拍摄团队策划制作纪录片《何以中国》,第一部分依历史进程共制作4集,内容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阶段成果基本吻合,展现了早期中国形成与发展的脉络。根据材料二,下列最可能成为这4集名称的一项是()A.《秦汉》《星斗》《天下》《家国》B.《摇篮》《古国》《星斗》《择中》C.《家国》《星斗》《天下》《秦汉》D.《摇篮》《古国》《择中》《星斗》3.根据材料二,下列考古发现不符合判断文明社会的中国标准的一项是()A.陕西神木石峁巨型城址由外城、内城和皇城台构成,内有大型宫殿建筑。B.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随葬品有鼍鼓和表明持有者掌握军事权力的玉石钺。C.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了万余片刻有文字的甲骨,内容涉及农耕、天气等。D.浙江良渚出土的祭祀用礼器“玉琮王”,表面有人兽合体的“神徽”图案。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探源工程是在上世纪文明起源探讨及田野考古重大发现基础上的进一步研究。B.中华文明从纵向看是继承发扬中国文化的基础,横向看是联系全球华人的纽带。C.夏鼐先生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思路与苏秉琦先生“满天星斗”说迥然不同。D.判断文明的原有标准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可见文明的发展有共性也有个性。5.与国际学术界既有的“文明三要素”相比,我国学者提出的进入文明社会的新标准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答案〗1.C2.B3.C4.C5.“中国标准”与唯物主义思想家的理论一脉相承。“中国标准”中的核心要素突出。“中国标准”中支持核心要素的物化标志丰富而明确。“中国标准”也符合世界其他原生文明的特点,具有普遍意义。〖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符合“战争和暴力成为常见现象”。B.符合“战争和暴力成为常见现象”。C.属于人类驯化野兽,不能证明“古代中国已经进入文明社会”。D.符合“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王权和国家”。故选C。“链接材料”参考译文:轩辕的时候,神农氏的后代已经衰败。诸侯之间互相攻战,残害百姓,而神农氏没有力量征讨他们。于是轩辕就习兵练武,去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诸侯,各诸侯这才都来归从。而蚩尤在各诸侯中最为凶暴,没有人能去征讨他。炎帝想进攻欺压诸侯,诸侯都来归从轩辕。于是轩辕修行德业,整顿军旅,研究四时节气变化,种植五谷,安抚民众,丈量四方的土地,训练熊、罴、貔、貅、貙、虎等猛兽,跟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战。先后打了几仗,才征服炎帝,如愿得胜。蚩尤发动叛乱,不听从黄帝之命。于是黄帝征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郊野与蚩尤作战,终于擒获并杀死了他。诸侯都尊奉轩辕做天子,取代了神农氏。【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摇篮”即文明的摇篮,最早。“古国”,即古老的国家,具体指“中华大地上的各个区域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区域文明”,时间在“距今5000年前后”。“星斗”指的是“众多文明,散布在中国的四面八方,犹如满天星斗”,时间在“距今5000年前后”。“择中”,即“选择中原”,因为“中原地区的文明兼收并蓄”“成为最为兴盛的文明”,时间在“距今4300~3800年前”。综上,“摇篮”最早;其次是“古国”“星斗”,二者并列存在,孰先孰后皆可;最后是“择中”。故选B。【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不符合,不属于“具有可辨识王权和国家的物化标志”。故选C。【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迥然不同”错,依据“考古学家夏鼐先生、苏秉琦先生提出了各自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思路”,可知二位提出了各自的研究思路,但不一定是“迥然不同”。故选C。【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依据“探源工程的专家团队根据中国历史发展的实际,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遵循恩格斯‘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这一观点”,可知“中国标准”与唯物主义思想家的理论一脉相承。依据“新标准的核心要义是国家的产生”。可知“中国标准”中的核心要素突出。依据“社会阶层严重分化,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王权和国家,具有可辨识王权和国家的物化标志……稳定的分层级的区域社会等”,可知“中国标准”中支持核心要素的物化标志丰富而明确。依据“这一标准也符合世界其他原生文明的特点,具有普遍意义,是中国学者对世界文明研究作出的有益贡献”,可知“中国标准”也符合世界其他原生文明的特点,具有普遍意义。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答李推官书宋·张耒李君足下:南来多事,久废读书。昨送简人还,忽辱惠及所作《病暑赋》及杂诗等,诵咏爱叹,既有以起其竭涸之思,而又喜世之学者,比来稍稍追求古人之文章,述作体制,往往已有所到也。足下之文,可谓奇矣,捐去文字常体,力为瑰奇险怪。足下之所嗜者如此,固无不善者;抑耒之所闻,所谓能文者,岂谓其能奇哉!能文者,固不能以奇为主也。夫文,何为而设也?世之能言者多矣,而文者独传。因其能文也而言益工;因其言工而理益明,是以圣人贵之。自《六经》以下,至于诸子百氏、骚人辩士论述,大抵皆将以为寓理之具也。是故理胜者,文不期工而工;理诎者,巧为粉泽而隙间百出。此犹两人持牒而讼,直者操笔不待,累累读之如破竹,横斜反覆,自中节目;曲者虽使假词于子贡,问字于扬雄,如列五味而不能调和,食之于口,无一可惬。况可使人玩味之乎?故学文之端,急于明理。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是也。夫决水于江、河、淮、海也,水顺道而行,滔滔汩汩,日夜不止,放于江湖而纳之海。其舒为沦涟,鼓为涛波,激之为风飙,怒之为雷霆,是水之奇变也。而水初岂如此哉!是顺道而决之,因其所适而变生焉。沟渎东决而西竭,下满而上虚:日夜激之,欲见其奇,彼其所至者,蛙蛭之玩耳。江、河、淮、海之水,理达之文也,不求奇而奇至矣。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之文也。自唐以来至今,文人好奇者不一,甚者或为缺句断章,使脉理不属;又取古书训诂希于见闻者,挦扯而牵合之;或得其字,不得其句,或得其句,不得其章。反复咀嚼,卒亦无有,此最文之陋也。足下之文虽不若此,然其意靡靡似主于奇矣,故预为足下陈之,愿无以仆之言质俚而不省也。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捐去文字常体捐:舍弃,抛弃B.是以圣人贵之贵:贵重,重要C.使脉理不属属:连续,连贯D.古书训诂希于见闻者希:稀少,罕见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力为瑰奇险怪故预为足下陈之B.抑耒之所闻激之为风飙C.如列五味而不能调和如知文而不务理D.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之文也愿无以仆之言质俚而不省也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巧为粉泽而隙间百出
即使是巧妙的粉饰也会漏洞百出B.横斜反覆,自中节目
不管横说顺说,正说反说,都能抓住问题的关键C.因其所适而变生焉
这是因为它适应了外在环境而发生变化D.挦扯而牵合之
率意割裂摘取(他人著作),牵强地用于自己的文章中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耒写作本文是为了回应李推官的邀约,对他所做的诗文予以肯定和宣扬。B.沟渎所激之水连青蛙蚂蟥都轻视,说明一味求奇但内容空洞的文章徒有其表。C.文章写作不能“以奇为主”,这与唐代古文运动“文以贯道”的观念内在相通。D.作者对李推官的文风有肯定之语,但更多的是对他提出善意的提醒和规劝。10.作者认为“学文之端,急于明理”,强调文章写作重在阐明道理。请具体说明第三段对此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述的。〖答案〗6.B7.C8.C9.A10.①首先明确文章的功能是把道理论述清楚,并以《六经》和诸子百家的文章为例加以印证。②又以打官司类比写文章,以诉讼双方占理与否比较两种文章思想水平的优劣,突出了“理胜”之文的价值。③再进一步强调观点:写文章重要的是要明察事理、阐明道理。〖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句意:抛弃文章的一般风格。B.错误。“贵”,以……为贵,看重,重视。句意:所以圣人很重视文章的作用C.正确。句意:使得文辞义理不连贯。D.正确。句意:古书上不常见的字词。故选B。【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不相同。动词,做,文中引申为“写作”“追求”/介词,向,对。句意:着力写瑰奇险怪风格的作品/所以我预先向您陈述清楚。B.不相同。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水。句意:可是依我所知道的。/激荡它就形成暴风。C.相同。连词,表转折。句意:就像陈列五味却不能把它们调和得当。/知道怎样写文章而不在阐明道理上下功夫。D.不相同。介词,凭借,依靠/连词,因为。句意:而想以词句见奇来求文章之奇是一样。/但愿您不要因为我的话质朴俚俗而不省察啊。故选C。【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C.“因”,顺着。“适”,到。句意:顺着它所到的地方而发生变化。故选C。【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对他所做的诗文予以肯定和宣扬”错,文中作者对李推官的诗文没有肯定和宣扬,而是指出其诗文追求新奇的风格提出异议。故选A。【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第三段的论证分三步。首先明确文章的功能是把道理论述清楚,“因其能文也而言益工;因其言工而理益明,是以圣人贵之”,意思是因为那些善于写文章的人议论更加精妙;因为议论精妙而道理更加明晰,圣人对此都是很重视的,并以《六经》和诸子百家的文章为例加以印证。然后以打官司进行类比,将诉讼双方占理与否的文章对比,区分两种文章思想水平的优劣,“直者操笔不待,累累读之如破竹,横斜反覆,自中节目”,有理的一方不管不管怎么说,都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曲者虽使假词于子贡,问字于扬雄,如列五味而不能调和,食之于口,无一可惬”,理亏的一方无论文辞多么优美华丽,始终是无味的。以此突出了“理胜”之文的价值。最后再进一步强调观点,“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是也”,明确指出知道怎样写文章而不在阐明道理上下功夫,却希求文章精妙,世上不曾有这样的。再次强调了观点:写文章重要的是要明察事理、阐明道理。参考译文:答李推官书宋·张耒李先生:自从我谪居黄州以来,庶务繁多,很久没有读书了。昨天送信人回来,承蒙您厚爱赐予大作《病暑赋》及杂诗等,我诵读吟咏爱叹不已。既因为它打开我的贫竭干涸的思路,又欣喜地看到现今做学问的人,近来渐渐学习古人的文章作法,他们的著作结构,往往有一定水准了。您的文章,可以称得上新奇了,抛弃文章的一般风格,着力于瑰奇险怪的风格。您这样的偏好,本没有不好的地方;可是依我所知道的,所说的善于写文章,难道是说善于求奇吗?善于写文章的人,本来就不能以怪奇为主啊。文章因何而作呢?世上善于议论的人很多,而只有把道理论述清楚的文章流传了下来。这是因为那些善于写文章的人议论更加精妙;因为议论精妙而道理更加明晰,所以圣人很重视文章的作用。从《六经》到诸子百家、辞赋家、纵横家的论述,大都把文章作为寄寓思想的载体。所以,思想充沛的文章不期待精妙而自然精妙;缺乏思想的文章,即使巧妙地粉饰也会漏洞百出。这就像两个人拿着讼辞打官司,有理的一方提笔作文迅疾,行文连缀不断,读起来像劈竹子一样顺畅无阻,不管横说顺说,正说反说,都能抓住问题的关键。理亏的人即使是向子贡借来雄辩的口才,向扬雄请教学问,就像陈列五味却不能把它们调和得当,吃起来没有什么可满意的,更何况是让人研习体味的文章呢?所以学习写文章之初,重要的是要明察事理。知道怎样写文章而不在阐明道理上下功夫,却希求文章精妙,世上不曾有这样的。决堤放水到长江黄河淮河大海,水顺着河道而行,浩浩荡荡翻滚奔涌,日夜不停,到达江湖,归于大海。水舒展形成微波,振动形成波涛,激荡形成暴风,腾涌形成雷霆,这是水的奇变。水起初难道就是这样吗?是它顺着河道而奔流,顺着它所到的地方而发生变化。沟渠东面决堤西面就会干涸,下游满溢上游就会空虚,即使日夜不停地激荡它,想要见到奇观,所激起的水花,连青蛙和蚂蟥这样的小东西都会轻视。长江黄河淮河大海的水,就像是思想充沛的文章,不刻意求奇而自然达到了奇。激荡沟渠而求水的奇景,这就像没有思想而想以词句见奇来求文章之奇是一样的。从唐代以来至今,文人喜好求奇的不必详说,甚至有人割裂句意,裁断章节,使得文辞义理不连贯;又有人专取古书上不常见的字词,率意割裂摘取(他人著作),牵强地用于自己的文章中;有的觅得好字不能谋得佳句,有的觅得佳句不能谋得好篇。纵使反复品读推敲,终究也不会有好效果,这最是作文的一大陋习。您的文章虽然不像这样,但文章似乎渐渐有偏于怪奇的倾向了。所以我预先和您讲明,但愿您不要因为我的话质朴俚俗而不省察啊。1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红楼梦》写人突破了传统叙事文学类型化的写法,塑造人物往往“正邪两赋”、善恶相兼,充分表现出人性的丰富和复杂。(1)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判断甲、乙是《红楼梦》中的哪两个人物,将人物的名字写在后面的横线上。选文一【甲】一肚子没好气,满心里要把开门的踢几脚,及开了门,并不看真是谁,还只当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便抬腿踢在肋上。【乙】“嗳哟”了一声。【甲】还骂道:“下流东西们!我素日担待你们得了意,一点儿也不怕,越发拿我取笑儿了。”选文二【甲】笑道:“你今儿还记着呢!”【乙】道:“一百年还记着呢!比不得你,拿着我的话当耳旁风,夜里说了,早起就忘了。”【甲】见他娇嗔满面,情不可禁,便向枕边拿起一根玉簪来,一跌两段,说道:“我再不听你说,就同这个一样。”【甲】______【乙】______(2)下列表述不符合“正邪两赋”说法的一项是()A.《红楼梦》的价值⋯⋯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鲁迅)B.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红楼梦》第二回)C.所谓“人各有当”也。此方是至理至情,最恨近之野史中,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何不近情理之如是耶?(脂砚斋)D.其暴虐浮躁,顽劣憨痴,种种异常。只一放了学,进去见了那些女儿们,其温厚和平,聪敏文雅,竟又变了一个人了。(《红楼梦》第二回)(3)你如何理解《红楼梦》在塑造人物方面“正邪两赋”的特点?请从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选文中涉及的人物除外),结合具体情节加以说明。〖答案〗(1)①宝玉②袭人(2)B(3)“正邪两赋”指丰富复杂的人性,“正邪两赋”之人善恶相兼,是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真的人物”。王熙凤的性格就具有多面性。一方面她阴险恶毒、见利忘义,如毒设相思局,几次耍弄心怀不轨的贾瑞;如弄权铁槛寺,为了3000两银子,间接逼死了金哥和长安守备之子。另一方面她又聪明能干,在秦可卿死后协理宁国府,诸事井井有条;而且人情练达、幽默风趣,如笑称贾母额上的包是“盛福寿盛满了”,不失机智和体贴。〖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一肚子没好气”的是宝玉在门外扣门时门内无人应答,后面是袭人开的门,开门后怒气未消宝玉一脚踢了过去,刚好踢到袭人。所以,“甲”是宝玉,“乙”是袭人。(2)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B.这是作者阐释天地生人,为什么会出现大仁大恶的原因。原因是天地间本就存在正邪二气,仁者秉正气而生,就是应运而生,运就是正气;恶者秉邪气而生,就是应劫而生,劫就是邪气。而不是具体的人物“善恶相兼”“丰富和复杂”,即“正邪两赋”。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要解释“正邪两赋”,即塑造人物时“善恶相兼,充分表现出人性的丰富和复杂”,拒绝和避免“脸谱化”。然后以《红楼梦》中善恶相兼、正邪难分的人物为例,分别列举其“正”“邪”的实例。全书中可以列举的人物很多,如宝玉、黛玉、宝钗、凤姐等人,都是丰富和立体的“善恶相兼”人物形象。如以凤姐为例,她既有“邪”的一面,比如她阴险恶毒,毒设相思局,耍弄心怀不轨的贾瑞,间接地导致了贾瑞的死亡,还有“用借剑杀人”,致使尤二姐“吞生金自逝”等;比如她见利忘义,弄权铁槛寺,为了3000两银子,间接逼死了金哥和长安守备之子,这也是她后来走向悲剧结局的一处伏笔和地雷。她也有“正”的一面,比如她聪明能干,“协理宁国府”,将全府上下各种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等;比如她人情练达,笑称贾母额上的包是“盛福寿盛满了”,贾母反之能戏称她为“泼皮破落户”等。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张元幹①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②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③?举大白④,听《金缕》⑤。〖备注〗①张元幹:南宋爱国词人,其友人胡邦衡因为反对与金国议和而被贬,他特作本词赠别。②底事:何事,表疑问。③恩怨相尔汝:出自韩愈诗作《听颖师弹琴》,指亲昵之语。④大白:酒杯。⑤《金缕》:即《金缕曲》,《贺新郎》的别称,即指本词。12.以下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梦绕”一句写词人即使在梦中,也依然牵挂尚未收复的中原故土。B.“凉生”一句回忆二人交游往事,写岸边柳枝随风飘起,凉意渐生。C.“耿斜河”三句写词人送别友人时星疏月淡,片云随风飘动的场景。D.“万里江山”两句写此别之后,很难再与友人像从前那样促膝长谈。13.以下对词作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怅秋风”三句虚实结合,实写宋军将士军容严整,虚写故都汴梁一片荒残。B.“底事昆仑”两句运用比喻,表达了对当权者贬谪友人以致九州沦陷的惆怅。C.“雁不到”一句运用典故,写友人被贬的新州路途遥远,互通书信非常困难。D.“举大白”两句以举杯畅饮、纵情宴歌的画面作结,流露出淡然闲适的心境。14.清代学者纪昀评价张元幹词作“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请谈谈你对“抑塞磊落”的理解,并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阐释。〖答案〗12.B13.C14.“抑塞磊落”的意思是虽然心情压抑,但是胸怀坦荡。从上阕“怅秋风”“老易悲难诉”可见词人面对国家危亡,因壮志难酬而悲伤愤懑,从下阕“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可见词人沉思宇宙人生,勉励朋友超越个人得失穷达,继续为国效力,可谓胸怀坦荡。〖解析〗【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能力。B.“‘凉生’一句回忆二人交游往事”错,此句写的是二人在水畔饯别,征帆既去,作者不忍离去的场景。故选B。【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A.“实写宋军将士军容严整”错,应为实写金军将士军容严整。B.“表达了对当权者贬谪友人以致九州沦陷惆怅”错,“底事昆仑”两句运用比喻表达了对九州沦陷的惆怅,但没说是因为当权者贬谪友人导致的。D.“流露出淡然闲适的心境”错,此处是作者满腹悲愤之情,举起酒杯,高唱《金缕》,为朋友壮行送别。故选C。【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抑塞磊落”的意思是虽然心情压抑,但是胸怀坦荡。上阕“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写在萧瑟的秋风中,一方面,金兵营垒相连,军号凄厉;另方面,故都汴京的皇宫宝殿已成废墟,禾黍充斥,一片荒凉,真是令人惆怅呵!“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中“天意难问”指皇帝身居高位,用心难测,忠臣被贬谪,含有对最高统治者的不满。对故国横遭掳掠、南宋朝廷的昏庸腐败无能,忧心忡忡,抒发了对金国统治者猖狂侵略、南宋统治者卖国投降的一腔悲愤。“老易悲难诉”,指南渡君臣人老衰朽,报国无门,无力回天,壮志未酬而年华已逝,这是南宋广大忠烈之土的共同悲剧。由上阕内容可见词人面对国家危亡,因壮志难酬而悲伤愤懑。下阕“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意思是:我辈都是胸襟广阔,高瞻远瞩之人,我们告别时,看的是整个天下,关注的是古今大事,岂肯像小儿女那样只对彼此的恩恩怨怨关心?让我们举起酒杯来,听我唱一支《金缕曲》,送君上路!此处可见词人沉思宇宙人生,勉励朋友超越个人得失穷达,继续为国效力,可谓胸怀坦荡。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1)孔子非常重视“诗教”。在他看来,《诗》具有“兴观群怨”的社会功能,能够“______,远之事君。______”。(2)岳阳楼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楼上不少楹联为人称诵。其中“水天一色,风月无边”一联据说是李白所写,而“______,______。”一联则确凿出自杜甫的诗作,这10字中虽无一“水”字,却凸显了洞庭湖水的宏阔境界。(3)司马迁对屈原“其志洁,______;其行廉,______”的评价,可从《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______,______,谣诼谓余以善淫”等语句中得到印证。〖答案〗(1)迩之事父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3)故其称物芳故死而不容纫秋兰以为佩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超市里不卖蜡烛①对一个久居城市的人来说,纯粹的黑夜是罕见的。②在市区,我从未肉眼见过漫天星光。事实上,在这人造的琉璃球里,自140年前的街头第一次亮起路灯后,这城市便日夜通电。从此上海的苍穹,被灯光烘托得绚丽多变。人们管这里叫“不夜城”,即便独处室内,关闭所有光源,窗外总还是会透进人类驯服夜晚的奥秘。③到了夜晚也拥有光亮,对在城市长大的孩子来说,就像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权利。小时候客厅电灯的开关还是拉绳,每晚亮灯,对成人来说是寻常动作,于我却是某种仪式。我比谁都盼着黄昏降临,盼着全家吃过晚饭,盼着父母收拾碗筷。我一次次看着窗外,希望太阳快点收走余晖,然后急不可耐地问——可以开灯了吗?再等一会儿吧。可以开了吗?还没有很暗呢。很暗了很暗了,我已经看不清楚了,现在可以去开了吗?老人笑着叹气,终于点头,也好像是放手,让这紧紧攥在手里的一日翻页。如今我能明白那种不自觉的拖延,成年人总是希望每天流逝得慢些再慢些,但孩子却已在后头踮脚催促了。我雀跃着伸长手,终于够到灯绳,整个房间就在光芒之中了。④夜晚的世界,和白天的一切相同又不同。粉色的柜子在黑暗中看起来是白色的,但如果开了灯,它看上去就是金色和白色的叠加。陈列在柜子上的摆设,那些无锡泥人、丽人造型的卷笔刀还有小瓷马,站在明明暗暗中,像舞台上的主角和配角。它们因为光线的不同,自然分出了忠奸、我可以看着它们脑补一出真剧。⑤那匹小瓷马是我参加演出所得的奖励,那时我参加学校的民乐队,节庆日经常参加演出。对演出的内容我已记忆模糊,只记得带队老师在后台替我们梳头,梳得紧极了,但我们都不敢吭声。老师在我们的发辫上夹上镶嵌银色波点的蓝色蝴蝶结,给我们抹上夸张的腮红和口红。我们就像被施了咒,要去扮演另一个人。⑥穿过剧场长长的后台,我们手拉手依次从化妆室走向帷幕边候场。光线属于台前,幕后是一片宽阔的黑色平原。我们踮着脚走,不发一声,在帷幕后听台上的声响,话剧演员在说台词,舞蹈演员在跳,我们等着属于自己的登台时刻。⑦舞台上的光线和家里的光线完全不同。家庭的照明只是温存照亮那些日常,但舞台上的光线是左右千军万马的指挥棒。光线明亮,就是白昼,是主角的坦途,是宽阔的战场。光线黯淡、就是聚焦、是一个人的内心戏、是窄小的房间。被光线照到的人,就开始演出、舞动,没有被光线照到的人,即便在台上、也等于不存在。我总是在乐队后排,坐在自己的古筝前,望向黑压压的观众席,想此刻母亲在台下还能找到我吗?我在光线之外,就等于不存在,仿佛逃脱了剧场外真实的世界,也逃脱了舞台上戏剧的时间。⑧有一次演出结束,回家时太阳已落山,居委会干部摇着铃铛,通知今晚要限电几个小时。九十年代初上海每逢高温时节便饱受断电之苦,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祖父看到我进门,不慌不忙取出旧报纸包裹的白蜡烛和火柴,他点燃蜡烛后便微微倾斜烛身,让刚融化的烛油滴在垫板上,然后把蜡烛立在烛油里,等待烛油重新凝结,成为固定的底座。小小的房间里,所有人的脸被都烛光赋予新的轮廓。我们在烛光里用晚餐,餐后本来各自要忙各自的事情,但此刻都做不了,所有人都聚在小小一簇烛光边聊天。远古洞穴里的一家人,也是这样度过一个夜晚吗?我忽然感念这停电时分。⑨祖父说起小时候的故事,江南水乡的长廊、石桥与屋檐。他说在我父亲小时,一家人从上海回嘉善探亲还要走水路。入夜没有光线,船家不断划桨,却发现小船反反复复在同一片芦苇荡里打转,找不到原本熟谙的路线。⑩后来呢?后来是第二天天亮了才开船呀。再后来呢?再后来是可以通汽车去了呀。再后来呢?再后来是我们都老了,老家的长辈都去世了,所以也不必再回去了。祖父又说,最近在梦里总看见他的父亲撑着伞望向他,风雨里叫他他不应答。祖父说着,就哭了。我害怕起来,孩子在成人的眼泪前多么惶恐。⑪蜡烛烧久了,露出长长的烛芯,满屋的光线跳跃起来,将人影拉长,又赋予动感,变成黑色的舞者。众人默默不语,祖母用剪刀熟练地剪去一截烛芯,光亮的范围缩小一些,但光线立刻稳定下来。此时电力恢复,整幢楼亮起来,邻居在轻声欢呼。父母吹灭蜡烛,开始收拾碗筷,催促我去做作业和练琴,好似暂停的时钟又开始运转。我重新看清祖父,他已经平静下来,褶皱的脸上还残留一点湿润的反光。他用指甲剔掉垫板上的烛油,然后展开同一张旧报纸,沿着折痕包好蜡烛。刚刚围着烛光发生的一切以及说过的一切,好像完全没发生过。除了屋内残存的一点点蜡烛熄灭后的烟,轻轻地、轻轻地飘着。一切像我的一个梦,令人心神荡漾,意犹未尽。⑫那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城市新村生活,夏夜里偶然断电和限电的日子很快随着城市发展结束。暑假过去,我升入新的年级,不再参加民乐队。冬去春来,附近建起了一座自选商场——田林超市。自选商场在当时是全新的购物模式,再没有玻璃柜台间隔货物和顾客,孩子们推着购物车像滑冰选手那样在货架间穿梭,日用品、新鲜的蔬菜和肉,简直什么都有。“琳琅满目”成为那一周本地所有孩子作文里的高频词。但那里也不是应有尽有的,我知道。⑬偌大的超市里不卖蜡烛。⑭那些关于蜡烛的小小技巧:用烛油固定底座,剪短烛芯稳定光线,都随着新事物的到来消失了。货架上不再有蜡烛的位置。除非为了在西餐厅增加情调,我此后再没有遇见需要蜡烛照明的时刻。甚至餐厅里的“蜡烛”,有时也只是保留了烛形的充电小灯。⑮如果再有一次机会,再在纯粹的黑夜里,我擦亮火柴点亮烛光,会不会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在光线里看到我想看到的一切。⑯那个带着一脸彩妆,刚刚从舞台上下来的小女孩;那个被烛光照亮的桌面,桌子上盛放晚餐的、印有祖母工厂厂名的搪瓷碗;还有桌边的古筝、书包、橱柜上我视若珍宝的小玩意们……烛光也一定会照亮祖父的脸,会把已经去世的他的容貌和声音都带回来,带到我的眼前来,他会说他童年的水乡故事,就像我回忆自己在城市新村度过的童年一样。⑰我一定不去拉亮那根电灯的绳子开关。我一定会紧紧攥着蜡烛不放手,让烛光再亮得久一点,让黑夜和光明都不要来侵扰这光线的范围。这小小的一束光照亮的范围,让其余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存在,让时光在此处暂停。我想在烛光里再次看到你的脸,直到一切真实和不真实的存在,开始随着变长的烛芯跳跃。(取材于沈轶伦的同名作品)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驯服夜晚的奥秘驯服:改变B.于我却是某种仪式仪式:象征性的郑重时刻C.只是温存照亮那些日常温存:温暖亲切D.侵扰这光线的范围侵扰:侵害干扰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夜晚开灯后房间里景象的变化,使作者浮想联翩,并由此产生登台表演的兴趣。B.舞台灯光的明暗变化,为表演助力,也给儿时的作者带来亦真亦幻的奇妙感受。C.作者“忽然感念这停电时分”是因为可以暂时远离繁重的作业负担和练琴任务。D.祖父所述风雨中亲人撑伞呼唤的梦境显得非常诡异,这使“我”感到惶恐不安。18.文中画横线的两处语句都描写了祖孙对话,请简要分析其表达特色的相同之处。19.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⑬段的作用。〖答案〗16.D17.B18.围绕同一问题的短促问句反复出现,写出孩童的兴奋、急切、富于好奇心的特点;答句语气和缓,“呢”“吧”“呀”等语气词写出老人的慈爱、耐心。生动真切的祖孙对话透露出家庭的温馨氛围。两处语句展示对话,没有使用引号,表明这不是刻意地再现场景,而是作者笔下自然流淌出的珍贵记忆,因而情感表达更加顺畅自然。19.本段以一句话独立成段,引发读者关注,强调超市不再售卖日常照明用的蜡烛这一事实,与上文所写超市规模、丰富货品形成反差,呼应前文家人围坐的温情时刻,隐含着作者的失落,又连缀起下文对童年生活的感念,透露出对童年时朴素温馨的家庭氛围的追忆与不舍。在结构上呼应了文章的标题,也暗示了主旨。〖解析〗【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D.“侵害干扰”错误,结合“这小小的一束光照亮的范围,让其余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存在,让时光在此处暂停”可知,应是“改变”的意思,即扩大或缩小光线的范围。故选D。【1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并由此产生登台表演的兴趣”错误,原文只说“我可以看着它们脑补一出真剧”,并没有由此产生登台表演的兴趣。C.“是因为可以暂时远离繁重的作业负担和练琴任务”错误,根据“餐后本来各自要忙各自的事情,但此刻都做不了,所有人都聚在小小一簇烛光边聊天”可知,是因为停电让作者享受了与家人聊天交流的时光。D.“显得非常诡异,这使‘我’感到惶恐不安”错误,根据“我害怕起来,孩子在成人的眼泪前多么惶恐”可知,是因为我看到祖父流泪而惶恐不安。故选B。【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第一处,是问可不可以开灯,连续用了几个问句“可以开灯了吗?”“可以开了吗?”“现在可以去开了吗?”反复催问;第二处是问小船打转找不到熟悉的路线之后怎么办,“后来呢?”“ 再后来呢?”等问句也是反复出现,且句式较短,写出孩童的兴奋、急切、富于好奇心的特点;两处答句“再等一会儿吧……还没有很暗呢”“后来是第二天天亮了才开船呀……再后来是可以通汽车去了呀”,使用语气词“呢”“吧”“呀”缓和语气,写出老人的慈爱、耐心。这两处对话生动真切地描写出家庭温馨的氛围,且两处语句的对话,没有使用引号,表达感情更加顺畅自然,说明这是作者自然珍贵的感情流露。【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作用的能力。“偌大的超市里不卖蜡烛”以一句话独立成段,起强调作用,强调超市不再售卖日常照明用的蜡烛这一事实,从而引发读者关注;上文写到“自选商场在当时是全新的购物模式,再没有玻璃柜台间隔货物和顾客,孩子们推着购物车像滑冰选手那样在货架间穿梭,日用品、新鲜的蔬菜和肉,简直什么都有”,可见,此段与上文形成反差;前文还写到停电时一家人“聚在小小一簇烛光边聊天”,可见,还呼应前文家人围坐的温情时刻,隐含着作者的失落;下文写到“那些关于蜡烛的小小技巧:用烛油固定底座,剪短烛芯稳定光线,都随着新事物的到来消失了。货架上不再有蜡烛的位置。除非为了在西餐厅增加情调,我此后再没有遇见需要蜡烛照明的时刻……”,可见,此段还引出下文对童年生活的感念,透露出对童年时朴素温馨的家庭氛围的追忆与不舍。文章标题即为“超市里不卖蜡烛”,此段呼应了文章的标题,暗示文章主旨。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20.语言基础运用。①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社会急救能力建设。②截至2022年底,全国红十字系统共培训救护员316万余人,已在学校、交通场站、景区等公共场所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仪)超4.3万台。③与此同时,数量相对不足仍是我国急救设备配置的短板,懂得急救的人占比较低,急救硬件和软件的建设还需持续加强。④《健康中国行动》提出,鼓励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到2030年将取得急救培训证书的人员比例提高到3%以上。⑤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⑥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可定期组织职工参加急救培训,学校也可将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纳入课程计划,让急救培训成为“必修课”。(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②句中的“截至”应改为“截止”B.②句中的“316万余人”也可表述为“超过316万人”C.③句中“硬件”“软件”两词的位置可以互换D.⑥句中“有条件的”一词可以删去(2)不改变原意,对③句画横线的部分进行改写,使之与③句的后半部分结构基本一致。可以适当删减词语。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案〗(1)B(2)我国急救设备配置数量仍相对不足。〖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错误,“截至”一般放在具体日期之前,“截止”一般放在具体日期之后,原文“截至2022年底”表述正确。C.错误,前文“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属于“硬件”,后文中的“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属于“软件”,可知“硬件”在前,“软件”在后,二者不能交换。D.错误,“有条件的”是对“企事业单位”进行修饰和限制,表明不是所有的企事业单位都能够“定期组织职工参加急救培训”,所以“有条件的”不能删去。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③句的后半部分的两句都是主谓结构,“懂得急救的人占比较低”这一句的主语是“懂得急救的人占比”,谓语是“较低”;“急救硬件和软件的建设还需持续加强”这一句的主语“急救硬件和软件的建设”,谓语是“还需持续加强”。保持两个主谓句结构一致,划线句子的主语可改写为“我国急救设备配置数量”,谓语为“仍相对不足”,所以第③句画横线的部分可改写为:我国急救设备配置数量仍相对不足。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21.微写作。“梦幻联动”指的是本来互不相干、不可能合作的双方出人意料地开展了合作,就像做梦一样,比如茶饮和运动品牌联名推出球鞋、博物院和美妆品牌联名推出口红等。你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请写一段文字,说说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据。不超过150字。〖答案〗示例:梦幻联动可看成是一种营销手段,首先,它可以降低营销成本,同时还可以强化品牌形象,提高品牌价值,给用户塑造新的审美价值。其次,梦幻联动还可以拓展用户群体,增加客户来源,提高销售额。最后,联动的品牌还可以通过共同推广,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但需要注意合作品牌之间需谨慎选择,才能达到更好的推广效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本文属于议论类微写作类型。审读题干要求,重在理解概念内涵,表述时注意字数限定,中心突出观点明确,有理有据。首先理解“梦幻联动”这一词语的含义,题干中已明确给出〖答案〗“梦幻联动”指的是本来互不相干、不可能合作的双方出人意料地开展了合作,就像做梦一样。然后关键在理解“联动”一词,联动,原为物理或程序方面的用语,联动在现代网络商业含义指两个或多个IP合作,联合举行活动,出剧集或出限量限定款商品。最后确定对此现象的看法,提出自己的主张、观点等。正如材料举例提到的茶饮和运动品牌联名推出球鞋、博物院和美妆品牌联名推出口红等。就一个单一的单位或品牌来说,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都有着不俗的表现,但对于用户而言,他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而对于内容新鲜度的渴求是无限的,那么“梦幻联动”正是打造新鲜感的一种途径。两个本来互不相干的双方的碰撞恰恰产生了新的亮点,这样就使双方的企业或产品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力,给用户塑造了新的审美价值。另外,该策略的核心是通过结合不同品牌的优势,从而扩大客户群体和品牌覆盖面。梦幻联动的成功关键在于合作品牌之间具有共同的目标与价值观,能够形成良好的互补效应。但需要注意的是,合作品牌之间需谨慎选择,共同了解品牌特色、定位、目标群体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推广效果。写观点时可在字数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包含更多的信息。22.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是高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写一段文字,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向高一的学弟学妹推荐一门你最喜欢的选修课。要求:理由充分,条理清晰。不超过150字。〖答案〗例文:学弟学妹们,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是我们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推荐大家选修“外国文学”。外国文学最初讲述的是外国神话及起源,然后又讲述了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通过这些作品串联起了外国文学史。学习外国文学需要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边阅读边记录读书感悟,最后将自己所读、所想分享给同学们。〖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写作类型:议论类微写作。审题:本文说到“向高一的学弟学妹推荐一门你最喜欢的选修课”,所以首先要明确向学弟学妹们推荐的选修课的名称,如向学弟学妹们推荐选修“外国文学”。然后要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两个方面阐明推荐理由,并且理由要充分,条理要清晰。阐明理由首先要从学习内容上来分析,“外国文学”这门选修课学习的内容,如外国神话、经典名著、外国文学史。然后还要从学习方式上来分析,选修课和必修课是不同的,“外国文学”这么选修课需要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大量的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最后和同学进行分享。写作思路:推荐科目要明确,然后围绕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来阐明理由,在阐明理由的时候,可以用一些表示逻辑关系的词语,如“首先”“然后”“最后”等。23.请以“烛光”为标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不超过150字。〖答案〗示例:烛光在寂静的夜晚,那微弱的烛光闪烁,如星星点点,照亮了黑暗。它舞动着自己的身躯,似乎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故事,每一次跳动,都是对生命的热爱与执着。那微弱的光,温暖而又明亮,像母亲的怀抱,让人安心,让人放松。在烛光中,我找到了宁静,找到了希望,找到了自己。烛光,你是我夜晚的灯塔,指引我走向明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写作类型:抒情类微写作。审题:明确题干要求,以“烛光”为标题,考生需要明确“烛光”的内涵、特点及外延。“烛光”是蜡烛燃烧时产生的亮光,虽然微弱,也能给暗夜带来一丝光明,一丝温暖。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象征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可以联系到某些群体,如教师、母亲、志愿者等等,他们燃烧自己、奉献自己,为外界带去温暖与光明,值得我们礼赞、歌颂。同时,“烛光”也可以指我们自己,每一个人都可以选择成为蜡烛,发光发热,烛照他人,成就自我。写作指导:可以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或以真挚热情的语言、瑰丽的想象来塑造烛光的形象。在此基础上可重点围绕烛光的特点、对烛光的情感展开表述。比如,温暖的烛光,像母亲的怀抱,让人心安;明亮跃动的烛光,像无私奉献的教师,照亮学生的前进之路。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24.根据要求写作。“有些人能感受雨,其他人则只是被淋湿。”对这句话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略〖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有些人能感受雨,其他人则只是被淋湿。”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对于生活体验的不同态度和感受。对有些人能“感受雨”是肯定的态度,对其他人“被淋湿”是否定的态度。在这里,“雨”不仅仅是自然界的一种气象现象,更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挑战、困境、环境、境遇、趋势的象征。而“感受雨”与“被淋湿”则代表了人们在面对生活时的不同心态和应对方式。“感受”指向对外在环境、境遇、趋势的认识、适应、引导、转化。“被淋湿”代表外在的环境、境遇带来的消极影响。本则材料旨在引导学生从感悟生活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通过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方法,将生活的“雨”转化为心灵的滋养,而非仅仅是身体的不适。即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在面临外在环境境遇时,以合理积极的态度和行动,认识、适应、引导、转化外在环境条件,获得相对积极的影响和结果,而不是消极被动地面对。写作时,作为议论文,在文章开头,要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论证部分,需要运用丰富的论据来支持和证明论点,论据具有典型性和新颖性。结论部分,需要对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升华。如在文章开头提出观点,人生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我们若不曾迎向风雨,怎得人生缤纷彩虹天?主体部分分别论述:迎向风雨,不只是为了磨砺也是为了更好的生存;迎向风雨,是一种勇敢,更是一种智慧。最后总结全文,成长的道路,总有荆棘,总有黑暗,总有风雨,愿我们奋力地向前奔跑,迎着光,迎着希望,成为少年该有的模样!25.根据要求写作。请以“又见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在横线处填写词语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略〖解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半命题作文重点在于对题目的补写。对于“又见______”这一题目,考生首先应该明确写作基调,探索“又见”一词所蕴含的情感,可以是惊喜、激动、喜悦、怀念等。需要注意的是,写作基调应明朗向上、健康积极,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情感内心及人生感悟。其次,考生应该明确写作对象,即“又见”的具体内容。“又见”的对象可以是具体的,如又见那片星空,又见那抹微笑,又见那道背影;也可以是抽象的,如又见希望,又见生命的灿烂等等。最后,考生应明确写作素材,即写作内容。选材时,应尽量选择创新性的角度,避开老生常谈的话题。在行文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叙事技巧。比如写又见那道背影,就可以采用对比的手法,将儿时与那道背影影形不离时的无忧无虑,与现在远离那道背影后增添了很多的烦恼忧愁形成对比,并与再次返回故乡又见那道背影时的心安形成对比,从而感悟人生,表情达意。一次长跑比赛,就可以设置一波三折的情节,先写“我”本可以获得冠军,却在竞争对手跌倒陷入困境时,选择伸出援手从而错失冠军,但“我”却问心无愧,虽败犹荣,从而体现出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也可以采用插叙法、倒叙法等叙事顺序,先倒叙写“这一次,我又见到了生命的灿烂”的结论,再叙述具体内容,使结构更富于变化。在叙事过程中,也可使用描写、修辞等多种手法。如可以对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突出人物内心的矛盾或喜悦,使文章更细腻、真实。也可以借助景物描写,通过环境的变化来反映人物内心的变化,使文章富有深意,升华主题。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什么是文明?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是什么?西方学术界比较流行的标准是“三要素”,即冶金术、文字和城市,这是根据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和北非的埃及文明归纳出来的。但是,世界上也不乏未同时具备“三要素”的文明,如中美洲的玛雅文明被公认为文明社会,但该文明就没有制造和使用金属器;而辉煌的印加文明是没有文字的文明。可见,这“三要素”并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准。中国古代史籍把黄帝和炎帝时期作为中华文明的肇始,但其中关于炎黄时代的记述有不少带有神话色彩,并不能作为信史。因此,学术界一直以来都有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者。国内史学界很多人认为中华文明开始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国外部分学者和国内个别学者则怀疑甚至否定夏朝是真正存在过的王朝,认为古代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时间只能从符合国际学术界“三要素”标准的商朝后期开始算起。要想消除学术界存在的疑问,非常重要的是依靠考古发掘获得的新资料来研究和证实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田野考古获得一系列重大发现,如在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发现了大型宫殿,在辽西的红山文化区发现了规模宏大的坛庙家第。加之考古学家夏鼐先生、苏秉琦先生提出了各自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思路,促使学术界进一步关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200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牵头,国内众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参与的“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探源工程”)正式启动。探源工程以考古调查发掘为主要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目前研究工作已经进入第五阶段,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一工程所揭示的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中华文明的长河发端于何时何地?流淌过怎样的曲折历程?这些问题牵系根脉,事关“何以中国”。(取材于王巍、施雨岑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发展水平相近的众多文明,散布在中国的四面八方,犹如满天星斗——已故的考古学界泰斗苏秉琦先生曾提出中华文明初始时期的“满天星斗”说。多年来,探源工程专家聚焦浙江余杭良渚、山西襄汾陶寺、陕西神木石峁、河南偃师二里头等都邑性遗址,以田野考古为工作重心、擦亮已经沉睡数千年的文明“星斗”,为实证5000年中华文明提供重要证据。经过多年努力,探源工程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脉络。由于各个地区具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生业基础,距今5000年前后中华大地上的各个区域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区域文明,这些文明经历了不同的兴衰过程,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局面。与此同时,各个区域文明彼此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相互交流,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后来成为中华文明核心基因的共性因素,如以玉为音的观点、龙的信仰、祖先崇拜、天人合一、礼仪制度、和合思想等。距今4300~3800年前,由于环境变化和社会内部变化等原因,长江流域、黄河上游和下游以及辽河流域等曾经盛极一时的区域文明相继发生衰变,而中原地区的文明兼收并蓄,吸收周边地区文明的先进因素,迅速发展,持续崛起,成为最为兴盛的文明,开启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历史格局,形成了早期中国。这种历史趋势可以概括为“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多元一体”也奠定了日后夏商周三代文明的基础,成为中华民族和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源头和远因。值得一提的是,探源工程还提出了符合中华文明发展特征的文明判断标准,为探索世界各地文明起源作出了中国学者的贡献。探源工程的专家团队根据中国历史发展的实际,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遵循恩格斯“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这一观点,冲破了西方学术界文明“三要素”理论的桎梏,提出了进入文明社会的新标准:社会阶层严重分化,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王权和国家,具有可辨识王权和国家的物化标志,即都城或其他大型公共设施的兴建、高等级建筑(宫殿)的出现、随葬品丰富且有彰显墓主人尊贵身份的器具(礼器)的大型墓葬的出现、贵重资源和高等级物品的生产和分配为统治者所掌控、战争和暴力成为常见现象、稳定的分层级的区域社会等。新标准的核心要义是国家的产生。正是按照这一标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论证了中华5000余年文明的历史沿革和现实存在。同时,这一标准也符合世界其他原生文明的特点,具有普遍意义,是中国学者对世界文明研究作出的有益贡献。(取材于赵辉、王思北等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要论证“炎黄时期的古代中国已经进入文明社会”这一观点,下面链接材料中的记载不能作为参考依据的一项是()【链接材料】轩辕(黄帝)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均为猛兽),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取材于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A.诸侯相侵伐B.轩辕乃习用干戈C.教熊黑貔貅軀虎D.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2.有拍摄团队策划制作纪录片《何以中国》,第一部分依历史进程共制作4集,内容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阶段成果基本吻合,展现了早期中国形成与发展的脉络。根据材料二,下列最可能成为这4集名称的一项是()A.《秦汉》《星斗》《天下》《家国》B.《摇篮》《古国》《星斗》《择中》C.《家国》《星斗》《天下》《秦汉》D.《摇篮》《古国》《择中》《星斗》3.根据材料二,下列考古发现不符合判断文明社会的中国标准的一项是()A.陕西神木石峁巨型城址由外城、内城和皇城台构成,内有大型宫殿建筑。B.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随葬品有鼍鼓和表明持有者掌握军事权力的玉石钺。C.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了万余片刻有文字的甲骨,内容涉及农耕、天气等。D.浙江良渚出土的祭祀用礼器“玉琮王”,表面有人兽合体的“神徽”图案。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探源工程是在上世纪文明起源探讨及田野考古重大发现基础上的进一步研究。B.中华文明从纵向看是继承发扬中国文化的基础,横向看是联系全球华人的纽带。C.夏鼐先生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思路与苏秉琦先生“满天星斗”说迥然不同。D.判断文明的原有标准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可见文明的发展有共性也有个性。5.与国际学术界既有的“文明三要素”相比,我国学者提出的进入文明社会的新标准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答案〗1.C2.B3.C4.C5.“中国标准”与唯物主义思想家的理论一脉相承。“中国标准”中的核心要素突出。“中国标准”中支持核心要素的物化标志丰富而明确。“中国标准”也符合世界其他原生文明的特点,具有普遍意义。〖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符合“战争和暴力成为常见现象”。B.符合“战争和暴力成为常见现象”。C.属于人类驯化野兽,不能证明“古代中国已经进入文明社会”。D.符合“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王权和国家”。故选C。“链接材料”参考译文:轩辕的时候,神农氏的后代已经衰败。诸侯之间互相攻战,残害百姓,而神农氏没有力量征讨他们。于是轩辕就习兵练武,去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诸侯,各诸侯这才都来归从。而蚩尤在各诸侯中最为凶暴,没有人能去征讨他。炎帝想进攻欺压诸侯,诸侯都来归从轩辕。于是轩辕修行德业,整顿军旅,研究四时节气变化,种植五谷,安抚民众,丈量四方的土地,训练熊、罴、貔、貅、貙、虎等猛兽,跟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战。先后打了几仗,才征服炎帝,如愿得胜。蚩尤发动叛乱,不听从黄帝之命。于是黄帝征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郊野与蚩尤作战,终于擒获并杀死了他。诸侯都尊奉轩辕做天子,取代了神农氏。【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摇篮”即文明的摇篮,最早。“古国”,即古老的国家,具体指“中华大地上的各个区域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区域文明”,时间在“距今5000年前后”。“星斗”指的是“众多文明,散布在中国的四面八方,犹如满天星斗”,时间在“距今5000年前后”。“择中”,即“选择中原”,因为“中原地区的文明兼收并蓄”“成为最为兴盛的文明”,时间在“距今4300~3800年前”。综上,“摇篮”最早;其次是“古国”“星斗”,二者并列存在,孰先孰后皆可;最后是“择中”。故选B。【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不符合,不属于“具有可辨识王权和国家的物化标志”。故选C。【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迥然不同”错,依据“考古学家夏鼐先生、苏秉琦先生提出了各自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思路”,可知二位提出了各自的研究思路,但不一定是“迥然不同”。故选C。【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依据“探源工程的专家团队根据中国历史发展的实际,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遵循恩格斯‘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这一观点”,可知“中国标准”与唯物主义思想家的理论一脉相承。依据“新标准的核心要义是国家的产生”。可知“中国标准”中的核心要素突出。依据“社会阶层严重分化,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王权和国家,具有可辨识王权和国家的物化标志……稳定的分层级的区域社会等”,可知“中国标准”中支持核心要素的物化标志丰富而明确。依据“这一标准也符合世界其他原生文明的特点,具有普遍意义,是中国学者对世界文明研究作出的有益贡献”,可知“中国标准”也符合世界其他原生文明的特点,具有普遍意义。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答李推官书宋·张耒李君足下:南来多事,久废读书。昨送简人还,忽辱惠及所作《病暑赋》及杂诗等,诵咏爱叹,既有以起其竭涸之思,而又喜世之学者,比来稍稍追求古人之文章,述作体制,往往已有所到也。足下之文,可谓奇矣,捐去文字常体,力为瑰奇险怪。足下之所嗜者如此,固无不善者;抑耒之所闻,所谓能文者,岂谓其能奇哉!能文者,固不能以奇为主也。夫文,何为而设也?世之能言者多矣,而文者独传。因其能文也而言益工;因其言工而理益明,是以圣人贵之。自《六经》以下,至于诸子百氏、骚人辩士论述,大抵皆将以为寓理之具也。是故理胜者,文不期工而工;理诎者,巧为粉泽而隙间百出。此犹两人持牒而讼,直者操笔不待,累累读之如破竹,横斜反覆,自中节目;曲者虽使假词于子贡,问字于扬雄,如列五味而不能调和,食之于口,无一可惬。况可使人玩味之乎?故学文之端,急于明理。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是也。夫决水于江、河、淮、海也,水顺道而行,滔滔汩汩,日夜不止,放于江湖而纳之海。其舒为沦涟,鼓为涛波,激之为风飙,怒之为雷霆,是水之奇变也。而水初岂如此哉!是顺道而决之,因其所适而变生焉。沟渎东决而西竭,下满而上虚:日夜激之,欲见其奇,彼其所至者,蛙蛭之玩耳。江、河、淮、海之水,理达之文也,不求奇而奇至矣。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之文也。自唐以来至今,文人好奇者不一,甚者或为缺句断章,使脉理不属;又取古书训诂希于见闻者,挦扯而牵合之;或得其字,不得其句,或得其句,不得其章。反复咀嚼,卒亦无有,此最文之陋也。足下之文虽不若此,然其意靡靡似主于奇矣,故预为足下陈之,愿无以仆之言质俚而不省也。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捐去文字常体捐:舍弃,抛弃B.是以圣人贵之贵:贵重,重要C.使脉理不属属:连续,连贯D.古书训诂希于见闻者希:稀少,罕见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力为瑰奇险怪故预为足下陈之B.抑耒之所闻激之为风飙C.如列五味而不能调和如知文而不务理D.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之文也愿无以仆之言质俚而不省也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巧为粉泽而隙间百出
即使是巧妙的粉饰也会漏洞百出B.横斜反覆,自中节目
不管横说顺说,正说反说,都能抓住问题的关键C.因其所适而变生焉
这是因为它适应了外在环境而发生变化D.挦扯而牵合之
率意割裂摘取(他人著作),牵强地用于自己的文章中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耒写作本文是为了回应李推官的邀约,对他所做的诗文予以肯定和宣扬。B.沟渎所激之水连青蛙蚂蟥都轻视,说明一味求奇但内容空洞的文章徒有其表。C.文章写作不能“以奇为主”,这与唐代古文运动“文以贯道”的观念内在相通。D.作者对李推官的文风有肯定之语,但更多的是对他提出善意的提醒和规劝。10.作者认为“学文之端,急于明理”,强调文章写作重在阐明道理。请具体说明第三段对此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述的。〖答案〗6.B7.C8.C9.A10.①首先明确文章的功能是把道理论述清楚,并以《六经》和诸子百家的文章为例加以印证。②又以打官司类比写文章,以诉讼双方占理与否比较两种文章思想水平的优劣,突出了“理胜”之文的价值。③再进一步强调观点:写文章重要的是要明察事理、阐明道理。〖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句意:抛弃文章的一般风格。B.错误。“贵”,以……为贵,看重,重视。句意:所以圣人很重视文章的作用C.正确。句意:使得文辞义理不连贯。D.正确。句意:古书上不常见的字词。故选B。【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不相同。动词,做,文中引申为“写作”“追求”/介词,向,对。句意:着力写瑰奇险怪风格的作品/所以我预先向您陈述清楚。B.不相同。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水。句意:可是依我所知道的。/激荡它就形成暴风。C.相同。连词,表转折。句意:就像陈列五味却不能把它们调和得当。/知道怎样写文章而不在阐明道理上下功夫。D.不相同。介词,凭借,依靠/连词,因为。句意:而想以词句见奇来求文章之奇是一样。/但愿您不要因为我的话质朴俚俗而不省察啊。故选C。【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C.“因”,顺着。“适”,到。句意:顺着它所到的地方而发生变化。故选C。【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对他所做的诗文予以肯定和宣扬”错,文中作者对李推官的诗文没有肯定和宣扬,而是指出其诗文追求新奇的风格提出异议。故选A。【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第三段的论证分三步。首先明确文章的功能是把道理论述清楚,“因其能文也而言益工;因其言工而理益明,是以圣人贵之”,意思是因为那些善于写文章的人议论更加精妙;因为议论精妙而道理更加明晰,圣人对此都是很重视的,并以《六经》和诸子百家的文章为例加以印证。然后以打官司进行类比,将诉讼双方占理与否的文章对比,区分两种文章思想水平的优劣,“直者操笔不待,累累读之如破竹,横斜反覆,自中节目”,有理的一方不管不管怎么说,都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曲者虽使假词于子贡,问字于扬雄,如列五味而不能调和,食之于口,无一可惬”,理亏的一方无论文辞多么优美华丽,始终是无味的。以此突出了“理胜”之文的价值。最后再进一步强调观点,“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是也”,明确指出知道怎样写文章而不在阐明道理上下功夫,却希求文章精妙,世上不曾有这样的。再次强调了观点:写文章重要的是要明察事理、阐明道理。参考译文:答李推官书宋·张耒李先生:自从我谪居黄州以来,庶务繁多,很久没有读书了。昨天送信人回来,承蒙您厚爱赐予大作《病暑赋》及杂诗等,我诵读吟咏爱叹不已。既因为它打开我的贫竭干涸的思路,又欣喜地看到现今做学问的人,近来渐渐学习古人的文章作法,他们的著作结构,往往有一定水准了。您的文章,可以称得上新奇了,抛弃文章的一般风格,着力于瑰奇险怪的风格。您这样的偏好,本没有不好的地方;可是依我所知道的,所说的善于写文章,难道是说善于求奇吗?善于写文章的人,本来就不能以怪奇为主啊。文章因何而作呢?世上善于议论的人很多,而只有把道理论述清楚的文章流传了下来。这是因为那些善于写文章的人议论更加精妙;因为议论精妙而道理更加明晰,所以圣人很重视文章的作用。从《六经》到诸子百家、辞赋家、纵横家的论述,大都把文章作为寄寓思想的载体。所以,思想充沛的文章不期待精妙而自然精妙;缺乏思想的文章,即使巧妙地粉饰也会漏洞百出。这就像两个人拿着讼辞打官司,有理的一方提笔作文迅疾,行文连缀不断,读起来像劈竹子一样顺畅无阻,不管横说顺说,正说反说,都能抓住问题的关键。理亏的人即使是向子贡借来雄辩的口才,向扬雄请教学问,就像陈列五味却不能把它们调和得当,吃起来没有什么可满意的,更何况是让人研习体味的文章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进口业务协议模板汇编
- 2024年销售三方协议格式样本
- 2024年石渣石粉供应与分销协议
- 2024年深圳企业劳动协议样式
- 2024年页岩砖买卖协议示范文本
- 教师职业发展与培养机制分析
- 2024信报箱委托生产项目协议细则
- 【含答案】烟花爆竹储存模拟试题
- 数智化研究生教育治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 2024高端IT项目管理协议样本
- 江苏开放大学答案 第2次作业(单元4)
- 一年级数学专项练习(大括号问题、求总数、求部分数、一图四式)
- 第二节、复韵母
- 幼儿园优质公开课:小班语言《甜甜的,酸酸的》课件
- 混凝土有限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顾方舟事迹ppt(思修课堂展示or爱国主题演讲)
- 《正确认识缓解焦虑》调节考试焦虑正确迎考主题班会课件
- 合同交底记录表
- 左室流出道狭窄疏通术后护理查房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课件 第四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重大事故隐患整改验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