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外国文学研究的目的是对外国文学领域内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描述、解读与阐释,揭示其内在意义和本质特征,作出历史的、思想的和审美的评价。文学现象主要包括文学作品、文学思潮和流派、文学理论与批评、文学的存在方式与运行机制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文学作品,特别是经典作品。可以说,经典作品是在一定的文学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最佳结果,它既积淀着某些最重要的文学经验,又制约着此后的文学生产。文学经典作品和文学话语体系之间关系密切,它既是话语体系的主要言说对象,又是这种话语体系形成的资源。在外国文学研究中,经典作品始终是出发点和归宿,无论哪一个时代、民族的文学,也无论哪一种文学思潮、流派和倾向,都是以某些经典作家作品为标志的。这些文学经典构成了各民族、各时代的一座座“高峰”,代表了各种文学思潮和流派的建树、价值和特色。如果疏离经典作家作品研究,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建设就只能是一种空谈。经典作品是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形成的感性资源。文学研究的成果、文学批评文字本身应当是以文学性语言写成的,这种文学性语言主要来自经典作品。外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家往往通过自己的经典作品为本国文学创立了规范性语言,这些经典本身也成为本民族标准文学语言甚至标准普通语言的最佳体现。如意大利民族诗人但丁的《神曲》实践了他在《论俗语》中提出的主张,成为以意大利语写成的一部优秀作品,不仅为本民族诗歌奠定了基础,而且在意大利文学语言的规范化、促进民族语言统一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莎士比亚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的《哈姆雷特》等一系列经典作品,语言丰富、生动、形象而富于变化,各部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各具个性特色。这些经典作品有力推动了英国文学语言的形成与发展,至今仍是人们学习英国语言文学的典范。由此可见,标准、纯洁、流畅而优美的语言就存在于一部部文学经典中。系统而经常地阅读外国文学经典,既为文学感性经验的积累提供了保证,也是进行研究的必要前提。经典阅读是研究者加强语言修养的基本训练,是不断提高语言表达水平的“体操”,是使学术话语规范化、完善化的必由之路。事实上,每一位真正有成就、形成自己话语特色的作家或研究者,都离不开经典作品的长期熏陶与滋养。广义的“文学经典”应当包含文学理论与批评经典,这类经典是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建设的直接理性资源。朱光潜说:“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西方美学和文艺理论的书籍虽是汗牛充栋,但真正有科学价值且影响深广的只有两部书,一部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另一部是十九世纪初期黑格尔的《美学》。”如果说文学理论经典阐述了文学的基本原理,经由对文学的起源、本质、构成因素、存在形态和发展规律等问题的系统探讨,构成了关于文学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基本观念体系,那么文学批评经典则通过对文学现象的深入研究,显示出历代研究者的关注侧重、问题意识、切入视角和批评方法。他们所使用的专业术语、核心概念和常用提法,乃至行文方式和话语风格,都为后来的研究者和批评家提供了不可忽视的范例和参考。沿着文学批评史的脉络系统阅读德莱顿、狄德罗、萨缪尔·约翰逊、莱辛、别林斯基、圣伯夫、泰纳、勃兰兑斯等批评家留下的文学批评遗产,就有可能掌握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避免被某种偶然碰见的“最新”理论著作弄得晕头转向。所以,哈罗德·布鲁姆才一再强调:“经典是真正的记忆艺术,是文化思考的真正基础。”毫无疑问,熟读精研外国文学批评经典是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建设必要而可靠的基础。(摘编自汪介之《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建设与更新》)材料二:为了从构成各民族文化土壤的经典中汲取精神养分,提升外国文学经典研究的学术地位,我们认为,研究外国文学经典,应在原有基础上注重转向和拓展。外国文学经典研究应从原有的文本研究转向文本生成渊源考证与生成要素的研究。外国文学经典的生成与原始宗教、神话传说、社会语境、个体经历等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考察这些生成渊源,厘清外国文学经典形成的社会文化语境以及发展的来龙去脉,对我们深入理解经典文本的审美特性与思想艺术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探究西方文学经典在生成过程中的东方渊源,更能凸现中国文化的历史贡献。同样,关注劳动歌谣、抒情诗、十四行诗、英雄史诗等艺术形式的产生与演变,以及《吠陀》《圣经》《荷马史诗》《神曲》等重要文本的形成、翻译和改编等流传过程中发生的种种变异,也在一定意义上映衬了外国文学经典对人类思想的形成所发生的影响。(摘编自吴笛《谈外国文学经典研究的转向与拓展》)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读与阐释各种文学现象,揭示其内在意义和本质特征,作出历史的、思想的和审美的评价。B.文学经典作品和文学话语体系之间关系密切,研究外国文学经典作家作品,对于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建设来说不可或缺。C.经典作品是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建设感性资源和直接理性资源,所以阅读经典是研究者加强语言修养的基本训练。D.考察外国文学经典的生成与原始宗教、神话传说、社会语境等的渊源关系,就能深入理解经典的审美特性与思想艺术价值。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经典作品是文学话语体系形成的资源,这些作品的语言标准、纯洁、流畅、优美,对文学话语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推动作用。B.文学研究的成果和文学批评文字应当是用文学性语言写成的,系统而经常地阅读外国文学经典,能使学术话语趋于规范化、完善化。C.文学批评经典所使用的专业术语、核心概念和常用提法,乃至行文方式和话语风格,是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建设的直接理性资源。D.研究者考察外国文学经典的生成渊源,特别是探究西方文学经典在生成过程中的东方渊源,发现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学经典影响深远。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外国文学经典作品文本研究的一项是()A.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时空叙事艺术的研究。B.海明威《老人与海》英美文学的文化意象研究。C.列夫·托尔斯泰《复活》艺术表现手法的研究。D.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研究。4.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研究目的观点_____论证方法__________“同样,关注劳动歌谣、抒情诗、十四行诗、英雄史诗等艺术形式的产生与演变,以及《吠陀》《圣经》《荷马史诗》《神曲》等重要文本的形成……”_____5.在外国文学研究中,为什么说经典作品始终是出发点和归宿?〖答案〗1.B2.D3.D4.①为了从构成各民族文化土壤的经典中汲取精神养分,提升外国文学经典研究的学术地位;②研究外国文学经典,应在原有基础上注重转向和拓展;③论据;④举例论证。5.①文学经典作品,既是话语体系的主要言说对象,又是这种话语体系形成的资源。②文学经典构成了各民族、各时代的一座座“高峰”,代表了各种文学思潮和流派的建树、价值和特色。③经典作品是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形成的感性资源,文学理论与批评经典是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建立的直接理性资源。〖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文学研究的目的”错,原文为“外国文学研究的目的是对外国文学领域内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描述、解读与阐释,揭示其内在意义和本质特征,作出历史的、思想的和审美的评价”,偷换概念;C.“经典作品是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建设的感性资源和直接理性资源,所以……”错误,原文有“广义的‘文学经典’应当包含文学理论与批评经典,这类经典是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建设的直接理性资源”,“直接理性资源”仅指“文学理论与批评经典”,“所以”引出的结论只对应“经典作品是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建设的感性资源”;D.“就能”说法绝对,原文为“外国文学经典的生成与原始宗教、神话传说、社会语境、个体经历等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不是充分条件。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发现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学经典影响深远”错,原文只说到“特别是探究西方文学经典在生成过程中的东方渊源,更能凸现中国文化的历史贡献”,选项无中生有。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D.“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研究”属于文本研究之外的研究范畴。故选D。【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特点的能力。表格第一行分别是研究目的、观点、论证方法,按照这个梳理文章论证特点,可知(3)处应填“论据”;论据中举出的是“《吠陀》《圣经》《荷马史诗》《神曲》等重要文本的形成”的事例,所以(4)处应填“举例论证”;(1)处,研究目的,在原文第一段前半句“为了从构成各民族文化土壤的经典中汲取精神养分,提升外国文学经典研究的学术地位”;(2)处,作者观点,在原文第一段后半句:“我们认为,研究外国文学经典,应在原有基础上注重转向和拓展”。【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本题围绕关键点“外国文学研究中”“经典作品始终是出发点和归宿”筛选概括信息即可。“它既是话语体系的主要言说对象,又是这种话语体系形成的资源”,文学经典作品,既是话语体系的主要言说对象,又是这种话语体系形成的资源。“这些文学经典构成了各民族、各时代的一座座‘高峰’,代表了各种文学思潮和流派的建树、价值和特色”,文学经典构成了各民族、各时代的一座座“高峰”,代表了各种文学思潮和流派的建树、价值和特色。“经典作品是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形成的感性资源”“广义的‘文学经典’应当包含文学理论与批评经典,这类经典是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建设的直接理性资源”,经典作品是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形成的感性资源,文学理论与批评经典是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建立的直接理性资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老人与狗【英】吉米·哈利我再看看登记出诊的单子:“狄恩,汤普生院子,三号,老狗生病。”德禄镇这一类的院子很多,事实上,就是小街,像狄更斯小说中的小街。三号是在小街尽头,房子看起来摇摇欲坠。当我敲门的时候,门板剥落的油漆不住地跳动。一个小个子白头发的老人来应门。他的脸上布满皱纹,不过一双眼睛倒很有神。身上的衣服也是补丁百衲的。“我是来给您的狗看病的。”我说。老人笑了。“先生,我很高兴您来,我很为那老家伙发愁。请进,请!”他带我到一间狭小的客厅:“我现在就一个人住,先妻一年前过世了。她平日最爱这只老狗。”贫穷的证据处处可见。破烂的家具,无火的壁炉,壁纸破裂斑驳,空中还有股霉味,老人的正餐正摊在桌上,一丁点咸肉,两三个山芋,一杯茶。这就是靠老年救济金式的生活。屋角,躺在毯子上的,就是我的病人。它从前一定是只大而强壮的狗。不过现在,年老的痕迹显在它花白的毛上,显在它无光彩的眼珠上。它静静地瞅着我,毫无敌意。“狄恩先生,它很老了吧?”“可不是,14岁了哟!不过它一直像只小狗似的到处跑呀跳呀,直到几个星期前才停的。真是一只了不起的好狗,一生从未咬过人。孩子们随便怎么捉弄它,它都不冒火。它如今是我惟一的朋友了,我希望您能很快地让它好起来。”“狄恩先生,它肯吃东西吗?”“一点儿也不吃,这实在很奇怪,想想它从前多能吃!吃饭的时候它老是坐在我旁边,把头放在我膝上,不过最近它不这么做了。”我看着这狗,心里越来越不平静。它的肚子鼓得好大,流露真相的痛苦已经很明显了,呼吸困难,嘴唇抖索,眼神是那么焦急,无可奈何。当它的主人说话的时候,它的尾巴在毯子上动了两下,发白的老眼暂时表现了一点点兴趣,不过,很快就消失了,又是空白的无可奈何的眼神。我小心翼翼地摸它的腹部,腹部有水。“来,老朋友,翻过来看看。”我慢慢地把它翻过来,刚翻过来,它就痛得痉挛了,哀求地看着我。如今病因是太明显了。在它瘦弱的腹肌下,我摸到一大团硬块,非常之大,很明显已经无法开刀割除了。我一面轻抚着老狗的头,一面整理着我的思绪。实在很难开口。“它还会病很久吗?”老人问我。一听到这亲爱的声音,咚咚,狗尾巴又在毯子上敲了两下,“每天我做些琐事的时候,没有它跟着我脚前脚后转,可真是难受呀!”“狄恩先生,真对不起,恐怕事情已经很严重了。您看到那一大块肿块吗?是因为里边长了东西。”“你是说……癌?”老人软弱地问。“我怕是的,已经蔓延得太广了,现在已经没有法子了。我真希望有什么方法我可以为它做点什么,可是没有办法。”老人好像听不懂我的话,他的嘴唇直抖:“它要死了!”我用力咽了一口口水:“我们实在不能让它这个样子自生自灭,是不是?它现在已经够痛苦了,不久情况还会更坏。您不觉得最仁慈的办法是让它就此安眠?它的一生也算得上长寿多福的。您说是不是?”我一向做事都是力求明快,实事求是。可是,今天,这些道理听起来好空洞。老人静默良久,然后他说:“请等一下。”于是他跪在狗旁边,什么也不说,只是一遍又一遍地摸着狗头上的花白老毛。静寂中,只听到狗尾巴“咚咚咚”地敲在毯子上。老人跪在那儿好大会工夫。我就站在这间没有欢乐的房间里,把墙上褪色的图画、破裂的窗帘、弹簧断了的椅子都看在眼里。终于,老人挣扎着站起来了,干咽了一两次,然后他哑着嗓子说话了,眼睛也不看我:“好吧,你现在就做吗?”我把针筒灌满,一面跟老人说:“您不用担心,这是绝对没有痛苦的。只是过量的麻醉剂而已,是让它有个轻松的了结。”针打进去的时候,老狗一动也没动,等麻醉剂进到血管以后,它脸上焦急的表情没有了,肌肉不再紧张了,等全部针筒注射完的时候,它呼吸已经停了。“就这样子吗?”老人轻声问道。“就这样子。”我说,“它再也没有痛苦了。”老人静静地站在那儿,只有双手不住地一开一合。当他最后转过头来面对我的时候,他的眼睛又恢复光亮了:“对的,我们不能眼看着它受罪,我很感激你所做的。先生,我该付你多少钱呐?”“啊,不用付钱,狄恩先生,”我很快地说,“没什么,真的没什么!我本来是路过,一点儿也不麻烦。”老人吃惊地说:“但是你不可能服务而不收费。”“狄恩先生,请不要再提了。我不过是路过您门口而已。”我说了再见,就出来了。到了街上,街上有穿梭来往的人群,耀眼的阳光,可是我的眼睛却只看得到一间幽暗的小屋,老人,和他的死狗。(选自《万物既伟大又渺小》)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像狄更斯小说中的小街”给人残破的联想,“摇摇欲坠”“门板剥落的油漆”给人破败的印象,暗示老人的可怜。B.狄恩一开始称狗为“老家伙”,然后又称它“小狗”“好狗”“朋友”,称呼的变化代表狄恩对狗不同的感情和评价。C.狗是老人在世上惟一的朋友,是老人的情感寄托和精神支柱,狗得了不治之症,预示着老人将不久于人世的悲剧结局。D.“我”劝老人接受狗死亡的事实,又觉得“这些道理好空洞”,因为老人对狗的深厚感情不是理性的劝说能简单平复的。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标题“老人与狗”明确了小说主要形象,而“我”是一个次要形象,小说通过“我”的视角见证了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B.“肚子鼓得好大”“呼吸困难”“哀求地看着我”等细节描写,既照应了上文老人提到的反常行为,也为下文狗的离世作铺垫。C.小说中的对话,有推动情节和揭示主题的作用,面对无法治愈的狗是医治还是安乐死,“我”和老人的决定体现出了人道主义精神。D.小说采用白描的手法,文风平实而温暖,通过“我”在一次日常出诊中的经历和感受,体现出关怀世间万物的深刻的人文情怀。8.结尾写“我”出诊而坚持不收诊费,你怎样理解这一行为?9.小说中狗摇动了三次尾巴,每一次含义都不完全相同,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答案〗6.C7.A8.①看到老人的生活状态,老人与狗的深厚感情,“我”内心被触动;②“我”对于无法治愈狗的疾病感到无奈和愧疚。9.①第一次,这是身患重病的狗与老人互动的方式;②第二次,狗听到老人询问病情,用尾巴敲击地毯,这说明狗在意自己的病情,在意自己是否能够继续陪伴在老人身边;③第三次,这是狗在向老人告别,表现出狗对老人的不舍,也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预示着老人将不久于人世的悲剧结局”错,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无中生有。故选C。【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我’是一个次要形象”错,“我”也是主要形象。故选A。【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把握人物心理的能力。①结合“当我敲门的时候,门板剥落的油漆不住地跳动。一个小个子白头发的老人来应门。他的脸上布满皱纹,不过一双眼睛倒很有神。身上的衣服也是补丁百衲的”可见,老人贫穷的证据处处可见;再结合“老人跪在那儿好大会工夫。我就站在这间没有欢乐的房间里,把墙上褪色的图画、破裂的窗帘、弹簧断了的椅子都看在眼里”可见,老人与狗相依为命,有着深厚感情。狗是老人在世上惟一的朋友,是老人的情感寄托和精神支柱,狗得了不治之症,再加上老人现在的生活状态深深地触动了我,所以“我”出诊而坚持不收诊费,并说“我不过是路过您门口而已”。②结合“我怕是的,已经蔓延得太广了,现在已经没有法子了。我真希望有什么方法我可以为它做点什么,可是没有办法”可知,每一个生命都是伟大的,值得尊重和关爱。“我”面对狗的病情深感无能为力,对于无法治愈狗的疾病感“我”到无奈和愧疚,所以“我”出诊而坚持不收诊费,并说“我不过是路过您门口而已”。【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第一次结合“当它的主人说话的时候,它的尾巴在毯子上动了两下,发白的老眼暂时表现了一点点兴趣,不过,很快就消失了,又是空白的无可奈何的眼神”可见,“当它的主人说话的时候”,狗尾巴在毯子上动了两下,很快就消失了,表明这是狗与主人互动的方式;第二次结合“‘它还会病很久吗?’老人问我。一听到这亲爱的声音,咚咚,狗尾巴又在毯子上敲了两下”“每天我做些琐事的时候,没有它跟着我脚前脚后转,可真是难受呀!”可知,当狗听到老人打听它的病情“它还会病很久吗”时,狗尾巴在毯子上敲了两下,说明狗在意自己的病情,在意自己是否能够继续陪伴在老人身边;第三次结合“他跪在狗旁边,什么也不说,只是一遍又一遍地摸着狗头上的花白老毛。静寂中,只听到狗尾巴‘咚咚咚’地敲在毯子上”可知,老人“只是一遍又一遍地摸着狗头上的花白老毛”表明狗意识到老人在向它告别,而狗尾巴“咚咚咚”地敲在毯子上,这说明狗也在向老人告别,表现出狗对老人的不舍,也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及孝公死,国人怨商君,至于车裂之,其患流渐至始皇赤衣塞路群盗满山卒以乱亡,削刻无恩之所致也。三代积德而王,齐桓继绝而霸,秦项严暴而亡,汉王垂仁而帝,故仁恩,谋之本也。郦生说汉王曰:“方今燕、赵已复,唯齐未下。今田横据千里之齐,田间据二十万之军于历城,诸田宗强,负海,阻河、济,南近楚,民多变诈,陛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下也。臣请奉明诏说齐王,令称东藩。”于是使郦生说齐王。曰:“王知天下之所归乎?”王曰:“不知也。”曰:“王知天下之所归,则齐国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所归,则齐国未可保也。”齐王曰:“天下何归?”曰:“归汉。”王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汉王与项王勠力西面击秦,约先入咸阳者王之。汉王先入咸阳,项王倍约不与,而王汉中。项王迁杀义帝,汉王起蜀汉之兵,击三秦,出关而责义帝之处。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与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杰贤才,皆乐为其用。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汉之粟,方船而下。王疾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横为然,即听郦生,罢历下兵战守之备,与郦生日纵酒,此郦生之谋也。及齐人蒯通说韩信曰:“足下受诏击齐,何故止?将三军之众,不如一竖儒之功。可因齐无备击之。”韩信从之,郦生为田横所害。后信、通亦不得其所,由不仁也。(节选自刘向《新序·善谋下》)材料二: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节选自《〈论语〉十二章》)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其患流A渐B至始皇C赤衣D塞路E群盗F满山G卒以H乱亡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中是根本的意思,与《屈原列传》“人穷则返本”中的“本”词义相同。B.复,文中是平定的意思,与《〈老子〉四章》“复众人之所过”中的“复”词义不同。C.因,文中是通过的意思,与《苏武传》“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的“因”词义相同。D.敏,文中指聪慧、聪敏,与《〈论语〉十二章》“敏于事而慎于言”中的“敏”词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夏商周、齐桓公和汉王都是积累仁德而称王天下的典型,秦项由于不积累仁德而导致灭亡。B.郦生认为齐国幅员辽阔、兵力强大、地势优越,齐人狡诈善变,汉王短时间内很难攻下齐国。C.郦生向田横阐述了天下归汉的趋势,劝其赶快投降,田横听从他的建议进而保全了齐国。D.颜渊向孔子请教“仁”,孔子说要做到“克己复礼”,并强调要达到“仁”必须靠自己。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汉王先入咸阳,项王倍约不与,而王汉中。(2)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与其士,与天下同其利。14.两则材料都在谈论“仁”,但其论述重点不同。请简要概括。〖答案〗10.BEG11.C12.C13.(1)汉王先攻入咸阳,但是项王却背弃了盟约不给,而让他到汉中称王。(2)攻下城池立刻给有功的将领封侯,缴获了财物立刻分赠给士兵,和天下同享其利。14.①材料一侧重从对他人及天下施行仁德仁政角度谈“仁”,突出“不仁”的危害,重点在“治国”。②材料二侧重从自身修养角度谈论“仁”,强调“仁”的内涵和实现方法,重点在“修身”。〖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商君造成的祸乱逐渐发展,到秦始皇时路上都是囚徒,满山都是强盗,最终秦国因为天下大乱而灭亡了。“其患”是“流渐”的主语,应在“渐”后B处断开;“至始皇”做“赤衣塞路”的状语,“赤衣塞路”和“群盗满山”是秦始皇时期社会乱象的两种特征,应在“赤衣塞路”后E处断开;“卒以乱亡”是结果,应在“卒”前G处断开。故选BEG。【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句意:是一切计谋根本。/人在困苦穷尽时就会追念本源。B.正确。平定;补救。句意:如今燕国、赵国都已经平定。/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C.错误。趁着;通过。句意:您可以乘着齐国没有防备去攻打。/你通过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D.正确。故选C。【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进而保全了齐国”错,由原文“及齐人蒯通说韩信曰:‘……可因齐无备击之。’韩信从之”可知,是韩信听从了蒯通的建议趁着齐国没有防备攻打了齐国。故选C。【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倍”,通“背”,背弃;“王”,使动用法,让……称王。(2)“侯”,名词活用作动词,给……封侯;“赂”,财物;“即”,立刻。【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材料一从“三代积德而王,齐桓继绝而霸,秦项严暴而亡,汉王垂仁而帝”可知,是在谈施行“仁政”的重要,重点在“治国”;从“后信、通亦不得其所,由不仁也”可知,是在谈对待他人行“仁德”的重要,突出“不仁”的危害。材料二中从“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由己”“请问其目”可知,材料二侧重从自身修养角度谈论“仁”,强调“仁”的内涵和实现方法,重点在“修身”。参考译文:材料一:等到秦孝公去世以后,国人都怨恨商君,以至于把他车裂。商君造成的祸乱逐渐发展,到秦始皇时路上都是囚徒,满山都是强盗,最终秦国因为天下大乱而灭亡了,这都是刻薄寡恩而导致的结果。夏、商、周三代积累仁德而称王天下,齐桓公帮助灭国延续宗祠而称霸诸侯,秦朝和项羽因为残暴无道而灭亡,汉高祖广施仁德而称帝。所以说仁德恩惠,是一切计谋的根本。郦生向汉王献策:“如今燕国、赵国都已经平定,只有齐国还没有攻下。而今田横占据着幅员千里的齐国,田间带领着二十万大军驻扎在历城,田氏家族力量强大,他们背靠大海,又有黄河、济水的险阻,南面靠近楚国,齐国人又多狡诈善变,陛下即使派遣数十万军队,也不可能在一年半载的时间里攻下齐国。我请求带着陛下的诏命去游说齐王,使齐国成为您东方的属国。”于是汉王就派郦生去游说齐王。郦生对齐王说道:“您知道天下人心的归向吗?”齐王回答:“我不知道。”郦生说:“若是您知道天下人心的归向,那么齐国就可以保全下来;若是不知道天下人心归向,那么齐国就可能保不住了。”齐王问道:“天下人心归向哪里?”郦生说:“归向汉王。”齐王又问:“先生为什么这样说呢?”郦生回答:“汉王和项王合力从西面攻打秦军,约定先攻入咸阳者做关中王。汉王先攻入咸阳,但是项王却背弃了盟约不给,而让他到汉中称王。项王命人护送义帝迁徙却暗中杀了他,汉王知道后,立刻发动蜀汉的军队来攻打三秦,出函谷关而责问义帝在哪里。他召集天下的兵马,拥立诸侯国的后裔复位,攻下城池立刻给有功的将领封侯,缴获了财物立刻分赠给士兵,和天下同享其利。那些英雄豪杰、才能超群的人都乐意被汉王任用。诸侯的军队从四面八方来投归。蜀汉的粮食,船挨着船源源不断地顺流送来。您若是赶快投降汉王,那么齐国的社稷还能够保全下来;倘若是不投降汉王,那么危亡的时刻立刻就会到来。”田横认为郦生的话是对的,就听从郦生,撤除了历城的守战兵,天天和郦生一起纵情饮酒,这都是郦生的谋略啊。后来齐国人蒯通去游说韩信说:“将军您接受汉王的诏令攻打齐国,为什么按兵不动呢?您带领着三军众多的将士,反倒比不上一个无用儒生的功劳。您可以乘着齐国没有防备去攻打。”韩信听从了蒯通的意见,郦生因而被田横杀害。后来韩信和蒯通也没有得到善终,这都是他们不施仁德的结果啊。材料二:颜渊问仁德。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这就是仁。一旦做到这样了,天下人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实践仁德在于自己,哪里在于别人呢?”颜渊说:“请问行仁德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让我实践您这话吧。”(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了收麦的事件,既表达了诗人对新旧交替的感慨,也包含后继有人的宽慰。B.颈联从正面描写麦收季节繁忙的劳动景象,急烙饼和多沽酒表达出对诸孙的感激之情。C.尾联写收好了新麦,关闭了粮仓,于是诗人写下这首诗来赞扬外孙不辞劳苦的精神。D.全诗朴实无华,表现出诗人的洒脱情怀,背后流露出诗人早已主动疏离官场的深意。16.诗歌颔联是如何表现收麦之乐的?〖答案〗15.B16.对比,将连绵阴雨时人们的沮丧和雨过天晴时人们的欢欣做对比。“三夜”突出了阴雨之长,“一竿”突出了晴日到来之惊喜;“败”突出了天气给农人带来的失望、忧虑之情,“舞”突出了农人收获时热火朝天的辛勤与喜悦之情。表现了农村麦收季节久雨忽晴、宜事农桑和外孙入村收麦的喜悦。〖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正面描写”错,应为“侧面描写”。故选B。【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颔联“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连绵阴雨时人们的沮丧,雨过天晴时人们的欢欣形成对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农村麦收季节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之情,用环境陡然变化,来突出外孙入村收麦的急切与喜悦之情。有两重对比,一是时间上的对比,“三夜”“一竿”突出了时间的长短,“三夜”对“一竿”,突出天晴可以收麦晒麦的喜悦;“三夜”修饰“阴霾”,突出了“阴霾”之长,“一竿”修饰“晴日”,突出了“晴日”到来之惊喜。一是心情上的对比,“败”“舞”突出了农人因天气而变化的心情。“败”对“舞”,突出收麦时热火朝天的景象。“败”突出了天气给农人带来的失望、忧虑之情,“舞”突出了农人收获时热火朝天的辛勤与喜悦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十二章》中揭示“质”与“文”辩证关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老子〉四章》中劝人要知足、勤勉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燕歌行并序》中写战士死伤惨重,统帅却在军中享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书愤》中表达对诸葛亮的赞许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2)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4)出师一表真名世⑧.千载谁堪伯仲间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哎!葡萄藤的组织跟别的果树不一样,它里面是一根一根细小的导管。这一点,中国的古人早就发现了。《图经》云:“根苗中空相通。圃人将货之,欲得厚利,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漫子中矣,故俗呼其苗为木通。”“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是不对的。葡萄成熟了,就不能再浇水。再浇,果粒就会涨破。“中空相通”却是很准确的。浇了水,不大一会,它就从根直吸到梢,简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浇过了水,你再回来看看吧:梢头切断过的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了。施了肥,浇了水,葡萄就使劲抽条、长叶子。真快!原来是几根枯藤,几天工夫,就变成青枝绿叶的一大片。18.把文中画横线句子改为“它是真的在喝”好不好?为什么?19.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你”,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焦裕禄同志,你不愧为毛泽东思想哺育成长起来的好党员,不愧为党的好干部。B.狄更斯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会给你过目难忘的印象。C.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D.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答案〗18.不好。原句是一个感叹句,加上“哎”,增强了惊讶、惊奇之意,与前句的“惊人”呼应,感情更强烈;原句口语化色彩浓郁,显得活泼有趣;改后的句子是个普通的陈述句,表达效果不如原句。19.A〖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语用法的能力。A.“你”属于特指。文中的“你”和其他项的“你”都属于泛指。故选A。【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首先明确不好。从句式上看,“它真是在喝哎!”,原句末尾是一个感叹句,加上“哎”,增强了对葡萄喝水情况的惊讶、惊奇之意,与前句“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的“惊人”呼应,感情更强烈;从语言特点看,原句“真是……哎”口语化色彩浓郁,代入感强,显得活生动泼,饶有趣味;改后的句子“它是真的在喝”是个普通的陈述句,读来严肃呆板,表达效果远不如原句。(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次教师节前,路上遇到中文系漆教授,他问我:“贵系过节发啥了?”我说:“发了个通知。”彼此【A】,哈哈一笑,完成了一次切口。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新的切口,似乎十年前并没有这样的对答。这里的新,主要是指①。要知道,我和漆教授都是中文系的,按照传统的要求,“贵系”只能用于对其他系的尊称。比如,我可以问我们的邻居——历史系的罗教授:“贵系过节发啥了?”这种用法对则对矣,但感觉少了点趣味。但如果我问罗教授:“贵校过节发啥啦?”哈哈,②。在语言运用中有一个暗中遵循的合作原则。如果我们③,就是常规的沟通。如果在特定的交际情形下,故意对合作原则有所违反,则有可能产生【B】的修辞效果。举个例子,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下的著名句子:“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中学生都学过,这里面用到了“反语”的修辞手法。“反语”就是正话反说,故意违反了合作原则。由于违反了合作原则还能产生更强烈的表达效果,要点就在“故意”这个关键之处上。鲁迅先生写下这样的句子时,假定了言说对象(读者)跟他对于“屠戮妇婴”“惩创学生”这一事实的共同认知以及共同的负面价值判断,但字面上的褒义词“武功”“伟绩”与之构成了矛盾冲突,在冲突对比之下,其卑劣的负面价值就更为凸显,而且多了一种讽刺的意味。20.请在文中【A】【B】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0.A心领神会B意在言外21.①“贵系”的用法②趣味就又回来了③严格遵守合作原则22.之所以违反了合作原则还能产生更强烈的表达效果,要点就在“故意”上(或就在“故意”这个关键之处)。〖解析〗【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处,根据语境看,漆教授和“我”都想表达对过节没发慰问品的不满,只不过没有明说,而对话双方都能领会对方没有明说的意思,故填入“心领神会”。心领神会:是不用对方明说,心里领悟其中的意思。B处,语境形容语言运用中的修辞效果,结合前文“在特定的交际情形下,故意对合作原则有所违反”,可知此处指言语表面之外的意思,故此处可填“意在言外”。意在言外:言辞的真正用意是暗含着的,没有明白说出。【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根据“按照传统的要求,‘贵系’只能用于……”“这种用法……”推知此处是就“贵系”阐述问题,可填入:“贵系”的用法。第二处,根据“但如果”推知此处意思应与“感觉少了点趣味”相反,可填入“趣味就又回来了”;第三处根据“故意对合作原则有所违反”推知此处是相反的情况,可填入“严格遵守合作原则”。【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第一处,误用关联词,改“由于”为“之所以”或去掉“由于”;第二处,“要点就在‘故意’这个关键之处上”语意重复,去掉“这个关键之处”或去掉“要点”“上”。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说,不踩别人的脚印,只找自己的方向。对此你怎么看?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告诉我们不要完全依照别人的方式,不要完全沿着别人走过的路,而要能够走出自己的方向,活出自己的特点,因为踩别人的脚步,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材料意在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借鉴他人与保持自我的关系。在追梦过程中,一定不要盲目跟随他人的脚步,不要局限于别人的选择。因为人生的道路千万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轨迹。我们应该明白,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能盲目地跟随别人的脚步,而应该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追求属于自己的梦想。因为仅仅去模仿别人的脚印,学习他人的经验,借鉴他人的方法,会成为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会忽视了自我,丢失了自我。无论个人、集体的成长,还是国家的发展,都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学习他人,但不刻意模仿他人,走自己的路,保持自己的思想,才能真正成长,真正发展和提高。本文宜写为议论文。写作时,要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如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道路不可复制粘贴,我们都要找到一条独属于自己的路,定下心来,坚定不移,勇往直前。在论证部分,论证要有条理,思路清晰,论据典型新颖。如分别从以下方面论证:走自己的路,仍需接受外来建议,理性分析,辩证看待,使这些成为前进道路上的助推器;走自己的路,需要关注自身,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的方向;走自己的路,需要需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方法和经验,真正实现个人的突破和成长。结论部分,需要对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升华,愿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不踩别人的脚印,只找自己的方向,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外国文学研究的目的是对外国文学领域内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描述、解读与阐释,揭示其内在意义和本质特征,作出历史的、思想的和审美的评价。文学现象主要包括文学作品、文学思潮和流派、文学理论与批评、文学的存在方式与运行机制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文学作品,特别是经典作品。可以说,经典作品是在一定的文学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最佳结果,它既积淀着某些最重要的文学经验,又制约着此后的文学生产。文学经典作品和文学话语体系之间关系密切,它既是话语体系的主要言说对象,又是这种话语体系形成的资源。在外国文学研究中,经典作品始终是出发点和归宿,无论哪一个时代、民族的文学,也无论哪一种文学思潮、流派和倾向,都是以某些经典作家作品为标志的。这些文学经典构成了各民族、各时代的一座座“高峰”,代表了各种文学思潮和流派的建树、价值和特色。如果疏离经典作家作品研究,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建设就只能是一种空谈。经典作品是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形成的感性资源。文学研究的成果、文学批评文字本身应当是以文学性语言写成的,这种文学性语言主要来自经典作品。外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家往往通过自己的经典作品为本国文学创立了规范性语言,这些经典本身也成为本民族标准文学语言甚至标准普通语言的最佳体现。如意大利民族诗人但丁的《神曲》实践了他在《论俗语》中提出的主张,成为以意大利语写成的一部优秀作品,不仅为本民族诗歌奠定了基础,而且在意大利文学语言的规范化、促进民族语言统一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莎士比亚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的《哈姆雷特》等一系列经典作品,语言丰富、生动、形象而富于变化,各部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各具个性特色。这些经典作品有力推动了英国文学语言的形成与发展,至今仍是人们学习英国语言文学的典范。由此可见,标准、纯洁、流畅而优美的语言就存在于一部部文学经典中。系统而经常地阅读外国文学经典,既为文学感性经验的积累提供了保证,也是进行研究的必要前提。经典阅读是研究者加强语言修养的基本训练,是不断提高语言表达水平的“体操”,是使学术话语规范化、完善化的必由之路。事实上,每一位真正有成就、形成自己话语特色的作家或研究者,都离不开经典作品的长期熏陶与滋养。广义的“文学经典”应当包含文学理论与批评经典,这类经典是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建设的直接理性资源。朱光潜说:“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西方美学和文艺理论的书籍虽是汗牛充栋,但真正有科学价值且影响深广的只有两部书,一部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另一部是十九世纪初期黑格尔的《美学》。”如果说文学理论经典阐述了文学的基本原理,经由对文学的起源、本质、构成因素、存在形态和发展规律等问题的系统探讨,构成了关于文学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基本观念体系,那么文学批评经典则通过对文学现象的深入研究,显示出历代研究者的关注侧重、问题意识、切入视角和批评方法。他们所使用的专业术语、核心概念和常用提法,乃至行文方式和话语风格,都为后来的研究者和批评家提供了不可忽视的范例和参考。沿着文学批评史的脉络系统阅读德莱顿、狄德罗、萨缪尔·约翰逊、莱辛、别林斯基、圣伯夫、泰纳、勃兰兑斯等批评家留下的文学批评遗产,就有可能掌握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避免被某种偶然碰见的“最新”理论著作弄得晕头转向。所以,哈罗德·布鲁姆才一再强调:“经典是真正的记忆艺术,是文化思考的真正基础。”毫无疑问,熟读精研外国文学批评经典是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建设必要而可靠的基础。(摘编自汪介之《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建设与更新》)材料二:为了从构成各民族文化土壤的经典中汲取精神养分,提升外国文学经典研究的学术地位,我们认为,研究外国文学经典,应在原有基础上注重转向和拓展。外国文学经典研究应从原有的文本研究转向文本生成渊源考证与生成要素的研究。外国文学经典的生成与原始宗教、神话传说、社会语境、个体经历等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考察这些生成渊源,厘清外国文学经典形成的社会文化语境以及发展的来龙去脉,对我们深入理解经典文本的审美特性与思想艺术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探究西方文学经典在生成过程中的东方渊源,更能凸现中国文化的历史贡献。同样,关注劳动歌谣、抒情诗、十四行诗、英雄史诗等艺术形式的产生与演变,以及《吠陀》《圣经》《荷马史诗》《神曲》等重要文本的形成、翻译和改编等流传过程中发生的种种变异,也在一定意义上映衬了外国文学经典对人类思想的形成所发生的影响。(摘编自吴笛《谈外国文学经典研究的转向与拓展》)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读与阐释各种文学现象,揭示其内在意义和本质特征,作出历史的、思想的和审美的评价。B.文学经典作品和文学话语体系之间关系密切,研究外国文学经典作家作品,对于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建设来说不可或缺。C.经典作品是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建设感性资源和直接理性资源,所以阅读经典是研究者加强语言修养的基本训练。D.考察外国文学经典的生成与原始宗教、神话传说、社会语境等的渊源关系,就能深入理解经典的审美特性与思想艺术价值。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经典作品是文学话语体系形成的资源,这些作品的语言标准、纯洁、流畅、优美,对文学话语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推动作用。B.文学研究的成果和文学批评文字应当是用文学性语言写成的,系统而经常地阅读外国文学经典,能使学术话语趋于规范化、完善化。C.文学批评经典所使用的专业术语、核心概念和常用提法,乃至行文方式和话语风格,是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建设的直接理性资源。D.研究者考察外国文学经典的生成渊源,特别是探究西方文学经典在生成过程中的东方渊源,发现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学经典影响深远。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外国文学经典作品文本研究的一项是()A.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时空叙事艺术的研究。B.海明威《老人与海》英美文学的文化意象研究。C.列夫·托尔斯泰《复活》艺术表现手法的研究。D.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研究。4.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研究目的观点_____论证方法__________“同样,关注劳动歌谣、抒情诗、十四行诗、英雄史诗等艺术形式的产生与演变,以及《吠陀》《圣经》《荷马史诗》《神曲》等重要文本的形成……”_____5.在外国文学研究中,为什么说经典作品始终是出发点和归宿?〖答案〗1.B2.D3.D4.①为了从构成各民族文化土壤的经典中汲取精神养分,提升外国文学经典研究的学术地位;②研究外国文学经典,应在原有基础上注重转向和拓展;③论据;④举例论证。5.①文学经典作品,既是话语体系的主要言说对象,又是这种话语体系形成的资源。②文学经典构成了各民族、各时代的一座座“高峰”,代表了各种文学思潮和流派的建树、价值和特色。③经典作品是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形成的感性资源,文学理论与批评经典是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建立的直接理性资源。〖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文学研究的目的”错,原文为“外国文学研究的目的是对外国文学领域内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描述、解读与阐释,揭示其内在意义和本质特征,作出历史的、思想的和审美的评价”,偷换概念;C.“经典作品是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建设的感性资源和直接理性资源,所以……”错误,原文有“广义的‘文学经典’应当包含文学理论与批评经典,这类经典是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建设的直接理性资源”,“直接理性资源”仅指“文学理论与批评经典”,“所以”引出的结论只对应“经典作品是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建设的感性资源”;D.“就能”说法绝对,原文为“外国文学经典的生成与原始宗教、神话传说、社会语境、个体经历等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不是充分条件。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发现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学经典影响深远”错,原文只说到“特别是探究西方文学经典在生成过程中的东方渊源,更能凸现中国文化的历史贡献”,选项无中生有。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D.“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研究”属于文本研究之外的研究范畴。故选D。【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特点的能力。表格第一行分别是研究目的、观点、论证方法,按照这个梳理文章论证特点,可知(3)处应填“论据”;论据中举出的是“《吠陀》《圣经》《荷马史诗》《神曲》等重要文本的形成”的事例,所以(4)处应填“举例论证”;(1)处,研究目的,在原文第一段前半句“为了从构成各民族文化土壤的经典中汲取精神养分,提升外国文学经典研究的学术地位”;(2)处,作者观点,在原文第一段后半句:“我们认为,研究外国文学经典,应在原有基础上注重转向和拓展”。【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本题围绕关键点“外国文学研究中”“经典作品始终是出发点和归宿”筛选概括信息即可。“它既是话语体系的主要言说对象,又是这种话语体系形成的资源”,文学经典作品,既是话语体系的主要言说对象,又是这种话语体系形成的资源。“这些文学经典构成了各民族、各时代的一座座‘高峰’,代表了各种文学思潮和流派的建树、价值和特色”,文学经典构成了各民族、各时代的一座座“高峰”,代表了各种文学思潮和流派的建树、价值和特色。“经典作品是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形成的感性资源”“广义的‘文学经典’应当包含文学理论与批评经典,这类经典是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建设的直接理性资源”,经典作品是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形成的感性资源,文学理论与批评经典是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建立的直接理性资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老人与狗【英】吉米·哈利我再看看登记出诊的单子:“狄恩,汤普生院子,三号,老狗生病。”德禄镇这一类的院子很多,事实上,就是小街,像狄更斯小说中的小街。三号是在小街尽头,房子看起来摇摇欲坠。当我敲门的时候,门板剥落的油漆不住地跳动。一个小个子白头发的老人来应门。他的脸上布满皱纹,不过一双眼睛倒很有神。身上的衣服也是补丁百衲的。“我是来给您的狗看病的。”我说。老人笑了。“先生,我很高兴您来,我很为那老家伙发愁。请进,请!”他带我到一间狭小的客厅:“我现在就一个人住,先妻一年前过世了。她平日最爱这只老狗。”贫穷的证据处处可见。破烂的家具,无火的壁炉,壁纸破裂斑驳,空中还有股霉味,老人的正餐正摊在桌上,一丁点咸肉,两三个山芋,一杯茶。这就是靠老年救济金式的生活。屋角,躺在毯子上的,就是我的病人。它从前一定是只大而强壮的狗。不过现在,年老的痕迹显在它花白的毛上,显在它无光彩的眼珠上。它静静地瞅着我,毫无敌意。“狄恩先生,它很老了吧?”“可不是,14岁了哟!不过它一直像只小狗似的到处跑呀跳呀,直到几个星期前才停的。真是一只了不起的好狗,一生从未咬过人。孩子们随便怎么捉弄它,它都不冒火。它如今是我惟一的朋友了,我希望您能很快地让它好起来。”“狄恩先生,它肯吃东西吗?”“一点儿也不吃,这实在很奇怪,想想它从前多能吃!吃饭的时候它老是坐在我旁边,把头放在我膝上,不过最近它不这么做了。”我看着这狗,心里越来越不平静。它的肚子鼓得好大,流露真相的痛苦已经很明显了,呼吸困难,嘴唇抖索,眼神是那么焦急,无可奈何。当它的主人说话的时候,它的尾巴在毯子上动了两下,发白的老眼暂时表现了一点点兴趣,不过,很快就消失了,又是空白的无可奈何的眼神。我小心翼翼地摸它的腹部,腹部有水。“来,老朋友,翻过来看看。”我慢慢地把它翻过来,刚翻过来,它就痛得痉挛了,哀求地看着我。如今病因是太明显了。在它瘦弱的腹肌下,我摸到一大团硬块,非常之大,很明显已经无法开刀割除了。我一面轻抚着老狗的头,一面整理着我的思绪。实在很难开口。“它还会病很久吗?”老人问我。一听到这亲爱的声音,咚咚,狗尾巴又在毯子上敲了两下,“每天我做些琐事的时候,没有它跟着我脚前脚后转,可真是难受呀!”“狄恩先生,真对不起,恐怕事情已经很严重了。您看到那一大块肿块吗?是因为里边长了东西。”“你是说……癌?”老人软弱地问。“我怕是的,已经蔓延得太广了,现在已经没有法子了。我真希望有什么方法我可以为它做点什么,可是没有办法。”老人好像听不懂我的话,他的嘴唇直抖:“它要死了!”我用力咽了一口口水:“我们实在不能让它这个样子自生自灭,是不是?它现在已经够痛苦了,不久情况还会更坏。您不觉得最仁慈的办法是让它就此安眠?它的一生也算得上长寿多福的。您说是不是?”我一向做事都是力求明快,实事求是。可是,今天,这些道理听起来好空洞。老人静默良久,然后他说:“请等一下。”于是他跪在狗旁边,什么也不说,只是一遍又一遍地摸着狗头上的花白老毛。静寂中,只听到狗尾巴“咚咚咚”地敲在毯子上。老人跪在那儿好大会工夫。我就站在这间没有欢乐的房间里,把墙上褪色的图画、破裂的窗帘、弹簧断了的椅子都看在眼里。终于,老人挣扎着站起来了,干咽了一两次,然后他哑着嗓子说话了,眼睛也不看我:“好吧,你现在就做吗?”我把针筒灌满,一面跟老人说:“您不用担心,这是绝对没有痛苦的。只是过量的麻醉剂而已,是让它有个轻松的了结。”针打进去的时候,老狗一动也没动,等麻醉剂进到血管以后,它脸上焦急的表情没有了,肌肉不再紧张了,等全部针筒注射完的时候,它呼吸已经停了。“就这样子吗?”老人轻声问道。“就这样子。”我说,“它再也没有痛苦了。”老人静静地站在那儿,只有双手不住地一开一合。当他最后转过头来面对我的时候,他的眼睛又恢复光亮了:“对的,我们不能眼看着它受罪,我很感激你所做的。先生,我该付你多少钱呐?”“啊,不用付钱,狄恩先生,”我很快地说,“没什么,真的没什么!我本来是路过,一点儿也不麻烦。”老人吃惊地说:“但是你不可能服务而不收费。”“狄恩先生,请不要再提了。我不过是路过您门口而已。”我说了再见,就出来了。到了街上,街上有穿梭来往的人群,耀眼的阳光,可是我的眼睛却只看得到一间幽暗的小屋,老人,和他的死狗。(选自《万物既伟大又渺小》)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像狄更斯小说中的小街”给人残破的联想,“摇摇欲坠”“门板剥落的油漆”给人破败的印象,暗示老人的可怜。B.狄恩一开始称狗为“老家伙”,然后又称它“小狗”“好狗”“朋友”,称呼的变化代表狄恩对狗不同的感情和评价。C.狗是老人在世上惟一的朋友,是老人的情感寄托和精神支柱,狗得了不治之症,预示着老人将不久于人世的悲剧结局。D.“我”劝老人接受狗死亡的事实,又觉得“这些道理好空洞”,因为老人对狗的深厚感情不是理性的劝说能简单平复的。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标题“老人与狗”明确了小说主要形象,而“我”是一个次要形象,小说通过“我”的视角见证了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B.“肚子鼓得好大”“呼吸困难”“哀求地看着我”等细节描写,既照应了上文老人提到的反常行为,也为下文狗的离世作铺垫。C.小说中的对话,有推动情节和揭示主题的作用,面对无法治愈的狗是医治还是安乐死,“我”和老人的决定体现出了人道主义精神。D.小说采用白描的手法,文风平实而温暖,通过“我”在一次日常出诊中的经历和感受,体现出关怀世间万物的深刻的人文情怀。8.结尾写“我”出诊而坚持不收诊费,你怎样理解这一行为?9.小说中狗摇动了三次尾巴,每一次含义都不完全相同,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答案〗6.C7.A8.①看到老人的生活状态,老人与狗的深厚感情,“我”内心被触动;②“我”对于无法治愈狗的疾病感到无奈和愧疚。9.①第一次,这是身患重病的狗与老人互动的方式;②第二次,狗听到老人询问病情,用尾巴敲击地毯,这说明狗在意自己的病情,在意自己是否能够继续陪伴在老人身边;③第三次,这是狗在向老人告别,表现出狗对老人的不舍,也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预示着老人将不久于人世的悲剧结局”错,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无中生有。故选C。【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我’是一个次要形象”错,“我”也是主要形象。故选A。【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把握人物心理的能力。①结合“当我敲门的时候,门板剥落的油漆不住地跳动。一个小个子白头发的老人来应门。他的脸上布满皱纹,不过一双眼睛倒很有神。身上的衣服也是补丁百衲的”可见,老人贫穷的证据处处可见;再结合“老人跪在那儿好大会工夫。我就站在这间没有欢乐的房间里,把墙上褪色的图画、破裂的窗帘、弹簧断了的椅子都看在眼里”可见,老人与狗相依为命,有着深厚感情。狗是老人在世上惟一的朋友,是老人的情感寄托和精神支柱,狗得了不治之症,再加上老人现在的生活状态深深地触动了我,所以“我”出诊而坚持不收诊费,并说“我不过是路过您门口而已”。②结合“我怕是的,已经蔓延得太广了,现在已经没有法子了。我真希望有什么方法我可以为它做点什么,可是没有办法”可知,每一个生命都是伟大的,值得尊重和关爱。“我”面对狗的病情深感无能为力,对于无法治愈狗的疾病感“我”到无奈和愧疚,所以“我”出诊而坚持不收诊费,并说“我不过是路过您门口而已”。【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第一次结合“当它的主人说话的时候,它的尾巴在毯子上动了两下,发白的老眼暂时表现了一点点兴趣,不过,很快就消失了,又是空白的无可奈何的眼神”可见,“当它的主人说话的时候”,狗尾巴在毯子上动了两下,很快就消失了,表明这是狗与主人互动的方式;第二次结合“‘它还会病很久吗?’老人问我。一听到这亲爱的声音,咚咚,狗尾巴又在毯子上敲了两下”“每天我做些琐事的时候,没有它跟着我脚前脚后转,可真是难受呀!”可知,当狗听到老人打听它的病情“它还会病很久吗”时,狗尾巴在毯子上敲了两下,说明狗在意自己的病情,在意自己是否能够继续陪伴在老人身边;第三次结合“他跪在狗旁边,什么也不说,只是一遍又一遍地摸着狗头上的花白老毛。静寂中,只听到狗尾巴‘咚咚咚’地敲在毯子上”可知,老人“只是一遍又一遍地摸着狗头上的花白老毛”表明狗意识到老人在向它告别,而狗尾巴“咚咚咚”地敲在毯子上,这说明狗也在向老人告别,表现出狗对老人的不舍,也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及孝公死,国人怨商君,至于车裂之,其患流渐至始皇赤衣塞路群盗满山卒以乱亡,削刻无恩之所致也。三代积德而王,齐桓继绝而霸,秦项严暴而亡,汉王垂仁而帝,故仁恩,谋之本也。郦生说汉王曰:“方今燕、赵已复,唯齐未下。今田横据千里之齐,田间据二十万之军于历城,诸田宗强,负海,阻河、济,南近楚,民多变诈,陛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下也。臣请奉明诏说齐王,令称东藩。”于是使郦生说齐王。曰:“王知天下之所归乎?”王曰:“不知也。”曰:“王知天下之所归,则齐国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所归,则齐国未可保也。”齐王曰:“天下何归?”曰:“归汉。”王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汉王与项王勠力西面击秦,约先入咸阳者王之。汉王先入咸阳,项王倍约不与,而王汉中。项王迁杀义帝,汉王起蜀汉之兵,击三秦,出关而责义帝之处。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与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杰贤才,皆乐为其用。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汉之粟,方船而下。王疾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横为然,即听郦生,罢历下兵战守之备,与郦生日纵酒,此郦生之谋也。及齐人蒯通说韩信曰:“足下受诏击齐,何故止?将三军之众,不如一竖儒之功。可因齐无备击之。”韩信从之,郦生为田横所害。后信、通亦不得其所,由不仁也。(节选自刘向《新序·善谋下》)材料二: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节选自《〈论语〉十二章》)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其患流A渐B至始皇C赤衣D塞路E群盗F满山G卒以H乱亡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中是根本的意思,与《屈原列传》“人穷则返本”中的“本”词义相同。B.复,文中是平定的意思,与《〈老子〉四章》“复众人之所过”中的“复”词义不同。C.因,文中是通过的意思,与《苏武传》“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的“因”词义相同。D.敏,文中指聪慧、聪敏,与《〈论语〉十二章》“敏于事而慎于言”中的“敏”词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夏商周、齐桓公和汉王都是积累仁德而称王天下的典型,秦项由于不积累仁德而导致灭亡。B.郦生认为齐国幅员辽阔、兵力强大、地势优越,齐人狡诈善变,汉王短时间内很难攻下齐国。C.郦生向田横阐述了天下归汉的趋势,劝其赶快投降,田横听从他的建议进而保全了齐国。D.颜渊向孔子请教“仁”,孔子说要做到“克己复礼”,并强调要达到“仁”必须靠自己。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汉王先入咸阳,项王倍约不与,而王汉中。(2)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与其士,与天下同其利。14.两则材料都在谈论“仁”,但其论述重点不同。请简要概括。〖答案〗10.BEG11.C12.C13.(1)汉王先攻入咸阳,但是项王却背弃了盟约不给,而让他到汉中称王。(2)攻下城池立刻给有功的将领封侯,缴获了财物立刻分赠给士兵,和天下同享其利。14.①材料一侧重从对他人及天下施行仁德仁政角度谈“仁”,突出“不仁”的危害,重点在“治国”。②材料二侧重从自身修养角度谈论“仁”,强调“仁”的内涵和实现方法,重点在“修身”。〖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商君造成的祸乱逐渐发展,到秦始皇时路上都是囚徒,满山都是强盗,最终秦国因为天下大乱而灭亡了。“其患”是“流渐”的主语,应在“渐”后B处断开;“至始皇”做“赤衣塞路”的状语,“赤衣塞路”和“群盗满山”是秦始皇时期社会乱象的两种特征,应在“赤衣塞路”后E处断开;“卒以乱亡”是结果,应在“卒”前G处断开。故选BEG。【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句意:是一切计谋根本。/人在困苦穷尽时就会追念本源。B.正确。平定;补救。句意:如今燕国、赵国都已经平定。/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C.错误。趁着;通过。句意:您可以乘着齐国没有防备去攻打。/你通过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D.正确。故选C。【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进而保全了齐国”错,由原文“及齐人蒯通说韩信曰:‘……可因齐无备击之。’韩信从之”可知,是韩信听从了蒯通的建议趁着齐国没有防备攻打了齐国。故选C。【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倍”,通“背”,背弃;“王”,使动用法,让……称王。(2)“侯”,名词活用作动词,给……封侯;“赂”,财物;“即”,立刻。【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材料一从“三代积德而王,齐桓继绝而霸,秦项严暴而亡,汉王垂仁而帝”可知,是在谈施行“仁政”的重要,重点在“治国”;从“后信、通亦不得其所,由不仁也”可知,是在谈对待他人行“仁德”的重要,突出“不仁”的危害。材料二中从“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由己”“请问其目”可知,材料二侧重从自身修养角度谈论“仁”,强调“仁”的内涵和实现方法,重点在“修身”。参考译文:材料一:等到秦孝公去世以后,国人都怨恨商君,以至于把他车裂。商君造成的祸乱逐渐发展,到秦始皇时路上都是囚徒,满山都是强盗,最终秦国因为天下大乱而灭亡了,这都是刻薄寡恩而导致的结果。夏、商、周三代积累仁德而称王天下,齐桓公帮助灭国延续宗祠而称霸诸侯,秦朝和项羽因为残暴无道而灭亡,汉高祖广施仁德而称帝。所以说仁德恩惠,是一切计谋的根本。郦生向汉王献策:“如今燕国、赵国都已经平定,只有齐国还没有攻下。而今田横占据着幅员千里的齐国,田间带领着二十万大军驻扎在历城,田氏家族力量强大,他们背靠大海,又有黄河、济水的险阻,南面靠近楚国,齐国人又多狡诈善变,陛下即使派遣数十万军队,也不可能在一年半载的时间里攻下齐国。我请求带着陛下的诏命去游说齐王,使齐国成为您东方的属国。”于是汉王就派郦生去游说齐王。郦生对齐王说道:“您知道天下人心的归向吗?”齐王回答:“我不知道。”郦生说:“若是您知道天下人心的归向,那么齐国就可以保全下来;若是不知道天下人心归向,那么齐国就可能保不住了。”齐王问道:“天下人心归向哪里?”郦生说:“归向汉王。”齐王又问:“先生为什么这样说呢?”郦生回答:“汉王和项王合力从西面攻打秦军,约定先攻入咸阳者做关中王。汉王先攻入咸阳,但是项王却背弃了盟约不给,而让他到汉中称王。项王命人护送义帝迁徙却暗中杀了他,汉王知道后,立刻发动蜀汉的军队来攻打三秦,出函谷关而责问义帝在哪里。他召集天下的兵马,拥立诸侯国的后裔复位,攻下城池立刻给有功的将领封侯,缴获了财物立刻分赠给士兵,和天下同享其利。那些英雄豪杰、才能超群的人都乐意被汉王任用。诸侯的军队从四面八方来投归。蜀汉的粮食,船挨着船源源不断地顺流送来。您若是赶快投降汉王,那么齐国的社稷还能够保全下来;倘若是不投降汉王,那么危亡的时刻立刻就会到来。”田横认为郦生的话是对的,就听从郦生,撤除了历城的守战兵,天天和郦生一起纵情饮酒,这都是郦生的谋略啊。后来齐国人蒯通去游说韩信说:“将军您接受汉王的诏令攻打齐国,为什么按兵不动呢?您带领着三军众多的将士,反倒比不上一个无用儒生的功劳。您可以乘着齐国没有防备去攻打。”韩信听从了蒯通的意见,郦生因而被田横杀害。后来韩信和蒯通也没有得到善终,这都是他们不施仁德的结果啊。材料二:颜渊问仁德。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这就是仁。一旦做到这样了,天下人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实践仁德在于自己,哪里在于别人呢?”颜渊说:“请问行仁德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让我实践您这话吧。”(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了收麦的事件,既表达了诗人对新旧交替的感慨,也包含后继有人的宽慰。B.颈联从正面描写麦收季节繁忙的劳动景象,急烙饼和多沽酒表达出对诸孙的感激之情。C.尾联写收好了新麦,关闭了粮仓,于是诗人写下这首诗来赞扬外孙不辞劳苦的精神。D.全诗朴实无华,表现出诗人的洒脱情怀,背后流露出诗人早已主动疏离官场的深意。16.诗歌颔联是如何表现收麦之乐的?〖答案〗15.B16.对比,将连绵阴雨时人们的沮丧和雨过天晴时人们的欢欣做对比。“三夜”突出了阴雨之长,“一竿”突出了晴日到来之惊喜;“败”突出了天气给农人带来的失望、忧虑之情,“舞”突出了农人收获时热火朝天的辛勤与喜悦之情。表现了农村麦收季节久雨忽晴、宜事农桑和外孙入村收麦的喜悦。〖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正面描写”错,应为“侧面描写”。故选B。【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颔联“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连绵阴雨时人们的沮丧,雨过天晴时人们的欢欣形成对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农村麦收季节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之情,用环境陡然变化,来突出外孙入村收麦的急切与喜悦之情。有两重对比,一是时间上的对比,“三夜”“一竿”突出了时间的长短,“三夜”对“一竿”,突出天晴可以收麦晒麦的喜悦;“三夜”修饰“阴霾”,突出了“阴霾”之长,“一竿”修饰“晴日”,突出了“晴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