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高二下学期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高二下学期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高二下学期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高二下学期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高二下学期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感物兴情”是一种物在情先的感发方式,先有物,再有情,即作家、艺术家受外在事物的感发产生创作冲动,最终完成创作,创作的过程是情感自由自然呈现的过程。这种感发方式,不同于“托物寓情”的寄托方式。“托物寓情”是先有情,然后寻求外物去寄托,创作的过程是情感的刻意寄寓过程。“感物兴情”由于其自由自然的特征,是古今文学艺术创作都无法绕开的一种创作方式、一种审美体验范式,自然对当下的文学艺术创作仍有重要的意义。“感物兴情”是先感物,后兴情。情感的产生是“物”感发的结果,然后再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说明“感物兴情”是自然、自由的创作过程,是“物”对情感的自然引发。在这种情形下,文学艺术创作完全成为一种自然、自由的行为,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审美的纯粹性。这个“物”可以是自然景物,也可以是社会的现实生活,包括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可以感发作家、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引发作家、艺术家的创作冲动,从而自然、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说:“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这是针对“登高而赋”的辞赋创作行为的。这里的“睹物兴情”就是“感物兴情”。“情以物兴”是说情感由“物”感发而产生;“物以情观”是说“物”感发情感之后作家、艺术家再以情感的态度去重新审视“物”,“物”成为具有丰富审美意蕴的艺术意境和意象,从而完成了艺术意境和意象的创造。“感物兴情”告诉作家、艺术家的是,要想创作出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必须做到自然、自由地感物。思想情感的表达过程是一个艺术化和审美化的过程,其最高的境界就是自然、自由,亦即思想情感的呈现是自然的,不存在任何刀斧之痕。这其中暗含着对作家、艺术家个人的很多要求,如艺术素养、审美修养、思想境界等。作家、艺术家只有在具备完善的艺术素养和审美修养的前提下,始终保持着无功利的心态,才能“感物兴情”,创作出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就是说,“感物兴情”并不是无条件的。这对当下的文学艺术创作依然有效。当今的作家、艺术家,第一要务就是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审美修养,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在创作的过程中能自始至终保持一种无功利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感物兴情”,创作出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很高的文学艺术作品,从而实现艺术与审美的自然、自由。“感物兴情”之于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然、自由充分表明,它是一种审美自律。所谓审美自律就是审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即审美的发生完全是自觉的、主动的,且出于无功利的目的。正像刘勰所说:“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感物兴情”可以引发作家、艺术家无穷无尽的联想,那是神思。“联类不穷”说的就是无穷的神思与丰富的想象。在这种情形下,流连万象,沉吟视听,看到的和听到的,都与内在的情感融为一体。因此,作家、艺术家在创作(“写气图貌”“属采附声”)的过程中,情感会随着所感之物的变化而变化,会随着所感之物起起伏伏。文学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形象、声音和色彩“随物宛转”“与心徘徊”,这正是审美自律。它是以创作的自然、自由为前提的。文学艺术创作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有主动和被动之别,主动就是“感物兴情”;而被动则是“托物寓情”。当下的文学艺术创作,审美自律依然是第一义。它是作品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保障。文学艺术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是通过作家、艺术家纯正的审美心态实现的。这种纯正的审美心态作为审美自律的表现,有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要实现文学艺术创作的审美自律,作家、艺术家除了保持虚静的无功利的心态之外,更重要的是深入现实,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悉心观察,深入体悟,努力寻求与物心有灵犀的一刹那。“感物兴情”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的一种方式和审美体验范式,其最突出的特征是真诚。这是“感物兴情”背后隐含的最可贵的品质。由于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情感是由“物”自然、自由激发出来的,不是人为推动的,这就铸就了其情感的真诚。也就是说,“感物兴情”在根本上阻断了虚假情感生成的可能性路径,回应了中国传统关于文章写作和文学艺术创作的态度:“修辞立其诚”,“疾虚妄,求实诚”。无论自然、自由还是审美的自律,都有真诚作为依托,它们本身就是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之上的。这种思想观念对文学艺术创作具有普遍的意义。即便在当下,其理论价值也是无可置疑的。文学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判定,不管依据的是自然、自由标准还是审美自律标准,其隐含的最本质的东西都是真诚。只有做到真诚,文学艺术创作才是自然的、自由的,才能实现真正的审美自律;离开真诚,文学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就会丧失,创作行为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摘编自李健《“感物兴情”:创作的自然、自律、真诚》)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勰认为感情因事物而引发,因而文章的思想内容必然明快高雅;带着感情色彩去审视事物,文章用词必然奇巧优美。B.创作者在创作文学艺术作品时,其思想情感的表达过程是自然、自由的艺术化和审美化过程,不存在任何的刀斧之痕。C.审美自律指审美自觉性和主动性,它以创作的自然、自由为前提,是作品具有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重要保障。D.“真诚”是文学艺术创作中最本质的东西,也是最可贵的品质,张岱年的《修辞立其诚》中也强调了“真诚”的重要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刘勰所说的“原夫登高之旨……”虽然是针对“登高而赋”的辞赋创作,但也完全可以适用于其他文体的创作。B.文章第二段采用总—分—总式论证结构,主体部分主要论述了“感物兴情”的具体创作过程,结构清晰明了。C.审美自律是文学艺术创作的第一义,因此人工智能创作能否取代人类创作,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审美自律能力。D.创作者在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时,只要做到了真诚,就能实现审美自律,其作品也就具有了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3.下列对“感物兴情”的有关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不同于先有情再寻寄托物的被动的“托物寓情”,“感物兴情”是创作者受外物感发而产生创作冲动的主动审美活动。B.“感物兴情”是自然、自由的创作过程,它尽可能地保持了审美的纯粹性,但不是所有事物都能引起创作者的创作冲动。C.“感物兴情”的文学艺术创作方式实际上等同于诗歌创作中的“借景抒情”,“托物寓情”则等同于诗歌创作中的“托物言志”。D.“感物兴情”回应了中国传统有关文章写作和文学艺术创作的态度,因而它能从根本上阻断虚假性情感的生成。4.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章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A.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钟嵘《诗品》)B.情因所习而迁移,物触所遇而兴感。(孙绰《三月三日兰亭诗序》)C.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梅尧臣)D.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郑燮《画竹题记二则》)5.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是如何体现“感物兴情”的。〖答案〗1.B2.A3.A4.C5.①《登高》描写杜甫登高所见的苍凉秋景,这种秋景引发了杜甫的哀愁,整个诗歌的创作过程体现了由物而发、自由自然的创作特征。②杜甫由“风、天、猿、沙、鸟”等物联想到自身及国家命运,所见所闻与内心情感融为一体,这一创作过程体现了审美的自觉性、主动性,且这些都是出自无功利的目的。③杜甫创作《登高》时,寓居夔州,此时国家动荡不安,自身患重病且生活困顿,此时悲凉秋景引发的情感也正是杜甫内心的真实写照,体现了文学创作的真诚。〖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其思想情感的表达过程是自然、自由的艺术化和审美化过程,不存在任何的刀斧之痕”错,扩大范围。原文是说思想情感表达的最高境界是自然、自由的,不是所有的思想情感表达都是自然、自由的。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文章第二段采用总一分一总式论证结构”错,不是总一分一总式结构。此段是先说“‘感物兴情’是先感物,后兴情”,然后分析“物”与“情”的关系,“物”的类型,再引用刘勰的话具体分析“物”如何引发“情”。可见并非“总一分一总式结构”。C.“因此人工智能创作能否取代人类创作,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审美自律能力”错,推论不当。人工智能与人类创作有着本质的不同,不单是审美自律一个方面的问题。D.“只要做到了真诚,就能实现审美自律,其作品也就具有了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错,必要条件改为充要条件。原文是说“只要做到了真诚,文学创作才是自然、自由的,才能实现真正的审美自律”,不是“只要……就”的关系,实现审美自律还有别的因素。故选A。【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重要概念的能力。B.“但不是所有事物都能引起创作者的创作冲动”错,曲解文意。原文是说任何事物都可以感发作家艺术家的思想情感。C.“‘感物兴情’的文学艺术创作方式实际上等同于诗歌创作中的‘借景抒情’”错,曲解文意。“感物兴情”是由物而引发情感,“借景抒情”是借助景物抒发情感,二者有区别。D.“因而它能从根本上阻断虚假性情感的生成”错,强加因果。“感物兴情”能从根本上阻断虚假性情感的生成,是因为其感发方式是自然、自由的,不是人为的推动。故选A。【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第四段主要围绕“审美自律”阐述,指出“审美的发生完全是自觉的、主动的,且出于无功利的目的”。C.说的是“意境”的创造。意思是诗歌创作中,写景状物要鲜明、生动、逼真,表情达意则要含蓄、丰富、深远,意在言外,这样才达到了创作的至高境界,此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观点。故选C。【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感物兴情’是一种物在情先的感发方式,先有物,再有情,即作家、艺术家受外在事物的感发产生创作冲动,最终完成创作,创作的过程是情感自由自然呈现的过程”,《登高》所写的“物”是杜甫看到的苍凉秋景,如高天、疾风、猿猴的啼叫等等,这些秋景引发了杜甫的哀愁,既有个人的暮年之悲,又有忧国忧民之愁,整个诗歌的创作过程体现了由物而发、自由自然的创作特征。②“‘感物兴情’之于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然、自由充分表明,它是一种审美自律。所谓审美自律就是审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即审美的发生完全是自觉的、主动的,且出于无功利的目的”。《登高》中杜甫看到的夔州秋景,如“风、天、猿、沙、鸟”等,由这些物,杜甫联想到自身及国家命运,所见所闻与内心情感融为一体,这一创作过程体现了审美的自觉性、主动性,且这些都是出自无功利的目的。③“‘感物兴情’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的一种方式和审美体验范式,其最突出的特征是真诚”。夔州的秋景自然推动了杜甫内心的情感,铸就了其情感的真诚。杜甫创作《登高》时,寓居夔州,此时国家动荡不安,自身患重病且生活困顿,此时悲凉秋景引发的情感也正是杜甫内心的真实写照,体现了文学创作的真诚。(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忧乐行聂鑫森红果果真的很后悔。她怎么能再去烦扰顾忧乐老师呢?走出大学校门,她参加了工作,一转眼就几个月了。顾老师年近花甲,瘦高个,瘦削脸,戴着一副深度眼镜,在心理学系专开一门课——社会心理学。红果果最喜欢听顾老师的课,他的课不但讲得妙趣横生,声音也浑厚、沉着。她上课认真,下课了还会去请教有关问题,成绩自然是名列前茅,顾老师很欣赏这个既刻苦又有悟性的学生。顾老师曾问红果果,是否愿意读他的研究生,读了硕士再读博士?红果果眼睛湿了,说:“愿意。”然后叹了口气,又说:“我家在农村,爹妈身体不好,还有正读书的弟弟妹妹。我得赶快去工作,什么工作都行,只要能养活自己和帮助家里。老师,辜负您的好意了。”顾老师说:“人世都道读书好,贫家首思吃饭难。我理解。不过,我建议你优先考虑能广泛接触社会的工作,再在业余多读书,别丢弃了自己的专业。”红果果答道:“谢谢老师教诲。”湘楚市是一座古城,这些年发展很快。老城区依傍湘江,从南到北早形成格局,然后陆续在江上建起几座大桥,形成一片宽阔的新区。地方大了,道路多了,与之配套的公交车线路自然与日俱增。公交车公司张榜招聘司机和售票员,每月工资近三千元。红果果心想自己可以先去应聘售票员,这个工作让自己既有时间去学习,也能广泛接触社会且待遇还不错,便立即去应聘,被录用后分配到44路的一辆公交车上。当她用手机向顾老师汇报时,顾老师说:“好!你可以接触不同的人群,了解他们不同的心理趋向,增长见识。休息日,到我家来,让师母给你做好吃的。”44路,起点在城南,终点在城北,全长十来公里,沿途有十多个停靠站。共有八台车跑这条线路,两班人马轮换,人歇车不歇。早晨六点至下午二点是一个班,下午二点至晚上十点是另一个班。红果果售票的这台车,还有一个和她同时应聘上岗的司机尹勇,是部队退伍的汽车兵,三十多岁,长得粗黑健壮。得闲时,他喜欢谈在部队开车的奇闻,高山险岭窄路,多少次死里逃生,就没害怕过!红果果很佩服他。这条线路有几个站上车下车的人比较多:伤科医院、肿瘤医院、养老中心,还有终点站殡仪馆。红果果发现这个城市,居然有这么多的伤残者、重病者、衰老者、悲痛者!他们或头上、手臂上、腿上缠着渗出血痕和药味的白绷带,或拄着木拐、坐着轮椅,或拎着装CT片的牛皮纸袋,或戴着化疗后的假发,或手臂上套着黑袖章,或压低声音呻吟。陪同他们和搀扶他们的亲戚朋友,满脸皆是酸楚和无奈。一晃三个月过去了。司机尹勇的话越来越少了。有一天在终点站的休息室,他突然对红果果说:“难怪新来的司机和售票员,都安排跑44路,天天接触伤、残、病、死,压抑得难受。”“你当过兵,还怕这个?”“一时的惊恐我当然可以不惧不怂。但要长期面对惊恐,一日又一日,难!我老婆说我脸相都变了,让我赶快辞职。”红果果认真看了看尹勇的脸色:白里透出淡青;再看他坐着的模样;体形僵直。她想起顾老师曾讲过,长期面对惊恐的环境,心理和情绪的恐惧必须得到合适的释放和抚慰,使之消泯。但她摇摇头,说:“你和先前一样,没变!”心里却嘀咕:“你变了。我也一样。”红果果认为工作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必须坚守下去,但也忍不住把尹勇和她的感受告诉了顾老师,得到的答复是:“你别着急,这是个好课题!”到了星期天,轮到红果果休息,顾老师打电话叫她去吃午饭,顾师母特意做了几道可口的菜,还热了一小壶黄酒。师母说:“果果,你瘦了,工作累吗?”“师母,卖车票,不累。”“我也是教心理学的,你的脸色告诉我,情绪中积存着许多不安的因子呵。”顾老师忙说:“来,喝口温好的黄酒,然后你多吃菜,古人说‘酒能增豪气’!”“谢谢老师和师母!”“果果,接你电话后,我去贵公司找来一份市区线路图,好好地研究了一番。”“让老师操心了。”“有条77路公交线,从老城区始发,过湘江一桥去江对岸的新城区,沿途停靠点有市妇幼保健院、天台幼儿园、白鹤小学、体育馆等八个站。你去坐过吗?”“没有。”红果果低声回答。“我和你师母去坐过好几次。司机和售票员称‘77’为‘喜喜’。你们的‘44’,我也去坐过,是你不当班时。”“怎么叫‘喜喜’呢,老师?”“这几个站上下的人也多;腆着大肚子的孕妇,期待新生命的诞生,满脸喜气洋洋;抱着新生儿的年轻人或是老辈子,听着清亮的啼哭声,笑得特别开心;幼儿园的孩子、小学生娃娃和家长牵着手,不停地说着有趣的话;还有运动员,满身透出力量和朝气,让人觉得这个世界充满希望!我们两个老人,忽然觉得心情很阳光,不知老之将至。”“怪不得老师说这是个好课题。”“这个课题是你——红果果首先发现的,我不能据为己有。饭后,我们陪你去坐77路公交车,来回多坐几次,实地感受一下。让你在44路车上积压的悲凉,得到舒散和蜕变,重获快乐。也许你可以写出一篇论文。”“好!”红果果笑了,笑得流下了眼泪。……公交车公司忽然在大会上宣布:跑44路车的员工,三个月为一个周期,与跑77路车的员工互换。此后,依前例,再互换下去。总经理还特意表扬了红果果,说她身为一个大学毕业生,却乐意当售票员,品德高尚,还能着眼全局,关爱同事;通过调研,向公司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了一直困扰我们的难题。她还将写一篇关于社会心理学的论文,让我们翘首以待!尹勇对坐在身边的红果果小声说:“谢谢你。要不我只能辞职去另谋生计了。”“是顾忧乐老师启悟了我。他深知我的忧乐、老百姓的忧乐。”“对呀。对!”(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红果果听从顾老师的建议——从事公交车售票员一职,从业期间她的心理发生很大变化,但一直坚守着。B.湘楚市44路公交线上有伤科医院、肿瘤医院、养老中心等站点,这使得红果果帮助了不少老弱病残之人。C.红果果受顾老师和师母的启发,发现了44路与77路公交线蕴含着社会心理学课题并想到为此撰写论文。D.小说结尾通过“公交车公司忽然在大会上宣布”和总经理的话,侧面表现了红果果在岗位上的用心付出。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从红果果很后悔写起,设置悬念,然后再叙写红果果参加工作之前的事情,布局十分巧妙。B.小说详细描述了湘楚市的发展,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引出下文公交车招聘司机与售票员的情节。C.小说标题颇有意味,既指44路和77路两条公交线路带来的“忧”与“乐”,也指关心百姓忧乐的情怀。D.文中44路公交车上的情景与77路公交车上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湘楚市令人“忧乐”的两面。8.小说中公交车司机尹勇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9.有人评价聂鑫森的小小说善于赞扬人性中的善,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答案〗6.D7.B8.①衬托主要人物。当过兵的尹勇难以长期忍受44路公交车上压抑的氛围和令人惊恐的场景,动了辞职的念头,而红果果却要“坚守下去”,突显了红果果的坚强。②推动情节的发展。尹勇的话引起了红果果的共鸣,引发了红果果求助老师等情节。9.①顾老师指点红果果择业并启发她找到论文课题,帮助其发展,体现了顾老师的善良,关爱学生。②红果果面对尹勇的话,故意说尹勇没变,实则是安慰尹勇,体现了红果果关爱同事。③红果果为担起家庭的重担,毅然选择毕业就业,体现了红果果懂事、富有责任心,关爱家人。④尹勇与红果果每天面对44路公交车上的惨象,感觉很压抑,体现了二人具有悲悯情怀。〖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红果果听从顾老师的建议——从事公交车售票员一职”错,顾老师没有建议红果果从事公交车售票员,只是让她优先考虑能广泛接触社会的工作。B.“这使得红果果帮助了不少老弱病残之人”错,文中没有提及红果果帮助老弱病残之人。C.“发现了44路与77路公交线蕴含着社会心理学课题并想到为此撰写论文”错,是顾老师〖提示〗红果果写一篇论文,不是红果果想到的。故选D。【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小说详细描述了湘楚市的发展"错,文中对湘楚市的发展只是简略概括,没有进行详细描述。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作用的能力。(1)作为次要人物的尹勇,其作用主要是衬托主要人物。44路公交车线路上伤科医院、肿瘤医院、养老中心、终点站殡仪馆等站点,上下车有很多伤残者、重病者、衰老者、悲痛者,“他们或头上、手臂上、腿上缠着渗出血痕和药味的白绷带,或拄着木拐、坐着轮椅,或拎着装CT片的牛皮纸袋,或戴着化疗后的假发,或手臂上套着黑袖章,或压低声音呻吟。陪同他们和搀扶他们的亲戚朋友,满脸皆是酸楚和无奈”,虽然尹勇当过兵,在这条线上,也每天感到压抑,所以仅仅当了三个月公交车司机,他就打起了退堂鼓,用他自己的话说,“一时的惊恐我当然可以不惧不怂,但要长期面对惊恐,一日又一日,难!我老婆说我脸相都变了,让我赶快辞职”,这就是说,他难以长期忍受44路公交车上压抑的氛围和令人惊恐的场景,动了辞职的念头。但是从文中“红果果认为工作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必须坚守下去”可知,面对与司机同样的境地,有着同样感受的红果果却要“坚守下去”。所以,小说用尹勇打算辞职突显了红果果的坚强。(2)次要人物的尹勇推动情节的发展文中说“红果果认真看了看尹勇的脸色:白里透出淡青;再看他坐着的模样;体形僵直。她想起顾老师曾讲过,长期面对惊恐的环境,心理和情绪的恐惧必须得到合适的释放和抚慰,使之消泯。但她……心里却嘀咕:‘你变了。我也一样。’”她忍不住把尹勇和自己的感受告诉了顾老师。然后顾老师告诉红果果这是一个好课题,后面红果果提议后,公交车公司把跑44路车的员工与跑77路车的员工每三个月互换,解决了困扰公司的难题。总之,文中尹勇的话引起了红果果的共鸣和关注,引发了红果果求助老师、以及公司解决难题的等情节。【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文中顾老师让刚刚毕业的红果果多接触社会,后来在红果果跟他说了44路公交车的压抑问题后,顾老师又〖提示〗她“你别着急,这是个好课题!”,还陪着红果果去坐77路公交车,“这个课题是你——红果果首先发现的,我不能据为己有。饭后,我们陪你去坐77路公交车,来回多坐几次,实地感受一下。让你在44路车上积压的悲凉,得到舒散和蜕变,重获快乐。也许你可以写出一篇论文”,顾老师指点红果果择业,并启发她找到论文课题,帮助红果果发展,表现了顾老师的善良,关爱学生。当尹勇提到要辞职时,虽然红果果看出尹勇脸色变了,体形僵直,但她摇摇头,说:“你和先前一样,没变!”红果果面对尹勇的话,故意说尹勇没变,实则是安慰尹勇,体现了红果果关爱同事。文中也介绍了红果果没有继续深造的原因,是她家在农村,爹妈身体不好,还有正读书的弟弟妹妹。红果果想赶快工作养活自己和帮助家里,红果果为担起家庭的重担,毅然选择毕业就业,体现了红果果懂事、富有责任心,关爱家人。司机尹勇与售票员红果果同在一辆公交车,每天都面对44路公交车上的惨象——“红果果发现这个城市,居然有这么多的伤残者、重病者、衰老者、悲痛者!他们或头上、手臂上、腿上缠着渗出血痕和药味的白绷带,或拄着木拐、坐着轮椅,或拎着装CT片的牛皮纸袋,或戴着化疗后的假发,或手臂上套着黑袖章,或压低声音呻吟。陪同他们和搀扶他们的亲戚朋友,满脸皆是酸楚和无奈。”红果果“心里却嘀咕:‘你变了。我也一样。’”司机尹勇与售票员红果果每天面对44路公交车上的惨象,两人都感觉很压抑,体现了二人具有悲悯情怀。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唐寅,字伯虎,又字子畏。童髻入学,才气奔放,与所善张灵纵酒放怀。诸生或笑之,慨然曰:“闭户经年,取解元如反掌耳。”弘治戊午,举乡试第一。主考洗马梁储还朝,携其文示詹事程敏政,相与叹赞,梁储遂招寅往还门下。储奉使,寅乞敏政文以饯。己未会试,敏政为考官,同舍生徐经,以币交敏政家人,为给事华昶所参,语连寅,俱下狱,掠问无状,竟坐乞文事,论发浙藩为吏。不就,放浪远游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观海于东南,浮洞庭、彭蠡,归筑室桃花坞,与客日饮其中。尝缘故去其妻,自伤放废,无所建立,譬诸梧枝旅霜,苟延何为?复感激曰:“丈夫虽不成名,要当慷慨,何乃效楚囚。”(节选自《明史拟稿》)材料二:唐寅父德广,贾业而士行,将用子畏起家,致举业,归教子畏,子畏不得违父旨。德广常语人,此儿必成名,殆难成家乎?父没,子畏犹落落。一日,余谓之曰:“子欲成先志,当且事时业;若必从己愿,便可褫幞,烧科策。今徒籍名泮庐,目不接其册子,则取舍奈何?”子畏曰:“诺。明年当大比,吾试捐一年力为之,若勿售,一掷之耳。”即户绝交往,亦不觅时辈讲习,取前所治毛氏诗,与所谓四书者,翻讨拟议,祗求合时义。戊午,试应天府,录为第一人。己未,往会试,时傍郡有富子,亦已举于乡,师慕子畏,载与俱北。既入试,二场后,有仇富子者,抨于朝,言与主司有私,并连子畏。诏驰敕礼闱,令此主司不得阅卷,亟捕富子及子畏付诏狱,逮主司出,同讯于廷,富子既承,子畏不复辩,与同罚,黜掾于浙藩,归而不往。或劝少贬,异时亦不失一命。子畏大笑,竟不行。放浪形迹,翩翩远游。扁舟独迈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观海于东南,浮洞庭、彭蠡。归,将复踏四方得疾久少愈稍治旧绪。(节选自祝允明《唐子畏墓志并铭》)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将复踏A四B方C得疾D久E少F愈G稍治H旧绪。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解元,科举考试中乡试第一名。会元是会试第一名,状元是殿试第一名。B.“储奉使”与“方欲发使送武等”(《苏武传》)两句中的“使”意思不同。C.“致举业”与“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两句中的“致”意思相同。D.“殆难成家乎”与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两句中的“殆”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寅从小就有才气而且很自信,他在乡试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其文章深受主考官梁储的赞赏,之后又被梁储招为门生。B.唐寅因妻子去世而放浪伤怀,以经霜的梧桐自喻,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了意义,之后便独自四处游玩,又到了东南一带观海。C.唐寅的父亲虽然从事商业,但具有士大夫的操行,他想让唐寅走科举仕途以兴盛家业,但他直到死都没能完成这一心愿。D.唐寅听了祝允明的话后,闭门读书,谢绝与人交往,他不找贤人请教讨论,只是反复研讨琢磨之前学过的毛氏诗和四书。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复感激曰:“丈夫虽不成名,要当慷慨,何乃效楚囚。”(2)明年当大比,吾试捐一年力为之,若勿售,一掷之耳。14.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概括唐寅被贬的前因后果。〖答案〗10.CDG11.C12.B13.(1)(唐寅)又感奋激发地说:“大丈夫即使不成就功名,也应当志气昂扬,怎能效仿楚囚呢。”(2)明年就是乡试之年,我试着舍弃一年的时间来做这事,如果没有中举,我就全部扔掉它们。14.①因受同舍生徐经贿赂程敏政的家人之事的牵连而入狱;②因其曾求程敏政的文章而被判定有罪,贬谪浙藩;③贬谪后,没有就任,随后放浪形骸,四处游玩。〖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后又想漂泊四方,但是却生了病,很久才稍微有好转,这使他稍稍回复到原来的状态中。“踏四方”是动宾结构,后面C断开;“得疾”省略主语唐寅,意思完整,后面D处断开;“久”“稍”是“愈”的状语,中间不断开,此句也是省略主语唐寅,后面G处断开。故选CDG。【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B.正确。前者是“出使”,后者是“使者”。句意:梁储奉命出使。/正要派遣使者送苏武等人。C.错误。前者是“求取”,后者是“招致,招引”。句意:求取科举。/来招致天下的士人。D.正确。前者是“大概”,后者是“危险”。句意:大概真的难以成就家业吗?/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百战就不会有危险。故选C。【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之后便独自四处游玩,又到了东南一带观海”错,文中提及唐寅四处游玩,到东南观海,是因其受会试舞弊案的影响被贬,没有就任之后的做法,不是其妻子去世后的做法,文中只是说唐寅妻子去世后,他很颓废,没有过多的介绍。故选B。【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感激”,感奋激发;“慷慨”,志气昂扬;“何乃”,怎么竟然。(2)“捐”,舍弃;“售”,考中;“一”,全部。【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材料一“己未会试,敏政为考官,同舍生徐经,以币交敏政家人,为给事华昶所参,语连寅,俱下狱”,材料二“既入试,二场后,有仇富子者,抨于朝,言与主司有私,并连子畏”可知,因受同舍生徐经贿赂程敏政的家人之事的牵连而入狱;②由材料一“竟坐乞文事,论发浙藩为吏”,材料二“子畏不复辩,与同罚,黜掾于浙藩”可知,因其曾求程敏政的文章而被判定有罪,贬谪浙藩;③由材料一“不就,放浪远游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观海于东南,浮洞庭、彭蠡,归筑室桃花坞,与客日饮其中”,材料二“归而不往”“放浪形迹,翩翩远游扁舟独迈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观海于东南,浮洞庭、彭蠡”可知,贬谪后,没有就任,随后放浪形骸,四处游玩。参考译文:材料一:唐寅,字伯虎,又字子畏。幼年入学,才气奔放,与交好的朋友张灵纵情饮酒畅抒胸怀。有的读书人讥笑他们,唐寅慷慨激昂地说:“只要闭门读书一年,考取解元易如反掌。”弘治戊午年,唐寅考取了乡试第一名。主考洗马梁储回到朝廷,把唐寅的文章带给詹事程敏政看。两人一起感叹称赞,于是梁储招纳唐寅为门生。梁储奉命出使,唐寅求程敏政的诗文为他饯行。己未会试,程敏政作为主考官,同乡的考生徐经,用钱贿赂程敏政的家人,被给事华昶弹劾,牵连到唐寅,他们一起被送入监牢,拷问没有找到证据,最后因求诗文一事,判处唐寅发配到浙藩为役吏。唐寅没有上任,放浪形骸,远游祝融、匡庐、天台、武夷等地,到东南观大海,又乘船游洞庭、彭蠡,归来后在桃花坞建了一座房子,与朋友每天在其中畅饮。曾经因为妻子去世,唐寅放浪伤怀,不再想在功名上有所建树,以梧桐树打了一层严霜为喻,常自问苟延残喘还有什么作为呢?(唐寅)又感奋激发地说:“大丈夫即使不成就功名,也应当志气昂扬,怎能效仿楚囚呢。”材料二:唐寅的父亲唐德广,从事商业却有士大夫的操行,想依靠唐子畏兴盛家业,求取科举,回家教导唐子畏,唐子畏无法违逆父亲的意思。唐德广常常对人说,这孩子一定能成就美名,大概真的难以成就家业吗?一直到他父亲去世,唐子畏仍是落魄无成。一天,我对他说:“你要想成就你父亲的遗愿,应当姑且从事当前的事业(指科举);如果一定要顺从自己的心愿,就可脱去官帽,烧掉那些科举书籍。现在白白地留名于学宫,眼睛不看那些书册,你究竟打算怎么办呢?”唐子畏说:“好。明年就是乡试之年,我试着舍弃一年的时间来做这事,如果没有中举,我就全部扔掉它们。”于是他就紧闭家门,谢绝与人交往,也不寻找当时贤人来请教讨论,只是找来先前学习过的毛诗和所说的“四书”,反复研讨琢磨,只求合乎时文之意。戊午年,他前往参加乡试,被录取为第一名。己未年,前往参加会试,当时邻郡有一个富家子,也已经通过乡试,他仰慕唐子畏,同车一起参加会试。参加会试,二场之后,有人与富家子有仇,到朝廷控告,揭发他与主考官有勾结,并牵连到唐子畏。皇帝下诏,很快传到礼部主持的考场,命令被揭发的主考官不得阅卷,紧急捉拿富家子和唐子畏并把他们关在诏狱,等到主司被捕,一同被朝廷审讯,富家子已经认罪,唐子畏也不再辩驳,与他一同受罚,被贬到浙藩,唐子畏没有赴职而是回了家。有人劝他只是稍微贬谪,将来还会有任命的机会。唐子畏大笑,最后也没有赴任。放任自我,到远方游玩。驾一叶扁舟,独自登游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诸山,到东南一带观海,泛游洞庭、彭蠡。中间回归故里,后又想漂泊四方,但是却生了病,很久才稍微有好转,这使他稍稍回复到原来的状态中。(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澧州张舍人①笛杜牧发匀肉好②生春岭,截玉钻星③寄使君。檀的染时痕半月④,落梅⑤飘处响穿云。楼中威凤⑥倾冠听,沙上惊鸿掠水分。遥想紫泥⑦封诏罢,夜深应隔禁墙闻。〖备注〗①张舍人:张次宗,开成中,为起居舍人。②肉好:指竹竿饱满。③截玉钻星:指将竹管制成笛子。④檀的:这里比喻刷笛漆。痕半月:这里指钻痕刷漆时侧看如半月形。⑤落梅:指《落梅曲》,古笛名曲。⑥威凤:这里指女眷。语出刘向《列仙传·箫史》,箫史弄玉,“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⑦紫泥:指皇帝的诏书,封以紫泥,上加盖玉玺。这里指替皇帝草拟诏书。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上句写制作笛子的用料讲究,下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制笛过程。B.颔联上句进一步说明笛子制作精良,下句写用制作好的笛子吹奏的名曲,声音高亢响亮。C.尾联描写了诗人想象友人“紫泥封诏”后吹笛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生活的向往。D.本诗构思巧妙,几处承接环环相扣,蕴含着诗人对友人浓浓的情谊,具有很强的感染力。16.本诗颈联与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同是写乐音,请比较两者在写法上的异同。〖答案〗15.C16.同:都运用典故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从侧面描写表现乐音的动听、美好。异:本诗颈联写女眷斜着帽子倾听笛音,鸿雁被笛音惊起分飞的情景,表现了笛音的美妙与洪亮;而李诗的“梦入”两句运用反衬、拟人的手法,用“老”“瘦”突出羸弱乏力的“鱼”“蛟”伴随着音乐腾跃起舞,形象地写出了箜音的神奇魅力。〖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生活的向往”错,诗中看不出诗人对友人的生活的向往,应该是对友人的关切。故选C。【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同:本诗颈联上句用弄玉吹箫(楼中威凤)的典故语出刘向《列仙传·箫史》:“箫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於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意为楼内有女眷(可能是自己夫人)倾斜着帽子在侧耳倾听,沙滩上惊起的鸿雁拂过水面分飞而去。女眷侧冠倾听表明笛声优美,鸿雁分水而去也是被优美的笛声所惊,侧面写出笛声之动听。《李凭箜篌引》中的“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老鱼跳波:鱼随着乐声跳跃。源自《列子·汤问》:“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这是用典。此联写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教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侧面烘托出音乐的巨大魅力。可见两句诗都运用典故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从侧面描写表现乐音的动听、美好。异:本诗颈联是正衬,女眷倾斜着帽子在侧耳倾听,鸿雁被笛音惊起分飞,表现了笛音的美妙与洪亮;而李诗的“梦入”两句运用反衬、拟人的手法,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平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2)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诸葛亮的缅怀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激愤。(3)“空”字常出现在古诗词中,诗人常用以形容环境空旷宁静,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也常用以表达一种悲凉伤感情绪,如“______,______”。〖答案〗(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北大荒的茄子对我来说,①。说来有些奇怪,去北大荒之前,我在北京吃过无数次用茄子做的菜,但从来不觉得茄子有什么特殊的味道。用茄子做的菜不仅十分费油,还有股子土腥味儿。但我却觉得北大荒的茄子好吃,它与我在北京吃的茄子的味道完全不同。夏天,我在地头干活,临近晌午,肚子便饿得咕咕叫,此时就想看到送饭的人挑着两只桶,如云彩一样从天边一点点走近。而很多时候,桶里装的都是熬茄子。那茄子连汤带水,一点儿油星儿都见不着,但是,它们却是那么好吃!没有土腥味,只有一股子清香。有时候,做饭的人连茄蒂都带进锅里,茄蒂嚼不动,但茄蒂的味道却如茄子一样的清新。汤是清的,一点儿都不浑浊,不像北京烧的茄子,连汤都一起变黑了。汤里全是茄子清爽的味道,②。非常奇怪,这种清爽青涩的感觉,时常让我想起初春时节麦苗返青后的田野,氤氲弥漫,朦朦胧胧。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19.文中两处画横线部分都有“如……一样”,请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20.下列句子中的“让”和文中加点的“让”,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泰山不让土壤,河海不择细流。 B.让我看,这事八成是黄了。C.不好意思,这件事让你为难了。 D.李想热情地把客人让进屋里来。〖答案〗18.①有种特殊的味道②还略带点儿青涩19.①第一处“如……一样”是比喻,将送饭的人比作云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送饭的人到来的期待与欣喜。②第二处“如……一样”是比较,将茄蒂的味道与茄子的味道比较,二者都给人清香的感觉,表现了“我”对北大荒茄子的喜爱。20.C〖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由后文在北京吃茄子,“但从来不觉得茄子有什么特殊的味道”可知,此处是说在北大荒吃茄子与之相反,可填:有种特殊的味道;②前面一直在说茄子的味道“清新”“清爽”,后面提到“这种清爽青涩的感觉”,可见此处应说茄子还带点儿青涩,可填:还略带点儿青涩。【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不同语境中词语含义能力。①第一处“此时就想看到送饭的人挑着两只桶,如云彩一样从天边一点点走近”是比喻句,把送饭人比作云彩,云彩是很飘逸美好的,此处运用这个比喻写出饥饿的“我”看到送饭人走来的美好期待和欣喜。因此“如……一样”是比喻。②第二处“但茄蒂的味道却如茄子一样的清新”,这个句子不是比喻,而是比较,说“茄蒂的味道却如茄子一样的清新”,比较对象是“茄蒂的味道”和“茄子的味道”,结论是二者“一样清新”,表现了“我”对北大荒茄子的喜爱。这里的“如……一样”是比较。【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不同语境中词语含义的能力。文中与C项都表示致使。A.表示拒绝。B.跟“看、说”连用,表示主观看法,相当于“依”或“照”。D.表示请人接受招待。故选C。(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第25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11月15日在深圳开幕。经过25年的发展,高交会已成为世界各国企业分享中国机遇的重要平台。不断拓宽的国际“朋友圈”,也将使高交会在促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推动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①作为高交会的举办地,深圳已经成长为中国创新创业和高端智造。②伊朗展馆代表团团长马吉德·纳贾菲亚尼已是第六次参加高交会。③他曾经通过参展找到中国的合作伙伴并成功签约。④号称日本制造业第一的爱知县,今年首次组团第一次参加高交会。⑤爱知县经济产业局负责人林直孝表示,⑥深圳的创业环境优越,闻名全球,⑦这离不开政府的支持。⑧最重要的一点是,深圳的创业环境是“允许失败的”,⑨这给了创业者死灰复燃的勇气。2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文中加点处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四年前的“一·二八”战争之后,东洋厂对于这类需求突然增加了。B.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C.魏杰同志把我叫去了,要我当“交通”,下山和地方党组织取得联系。D.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22.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1.B22.(1)第①句在“高端智造”后加“的前沿阵地”。(2)第④句,去掉“首次”或“第一次”。(3)第⑨句将“死灰复燃”改为“从头再来”。〖解析〗【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并运用常见的标点符号的能力。原文中的引号与B项都表示强调。A.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特殊含义。D.表示反语。故选B。【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①成分残缺,“成长为”缺宾语中心语,应在“高端智造”后加“的前沿阵地”;④成分赘余,“今年首次组团第一次参加高交会”中,“首次”和“第一次”都表示以前从未来过,如今第一次来的意思,故应去掉“首次”或“第一次”。⑨搭配不当,“死灰复燃”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含贬义,而说话者在这里显然是对深圳与创业者持肯定态度,用于此处感情色彩不当,可改为“从头再来”。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弱者,而社会的安全感与幸福感,也来源于让每个自强的人,能有示弱的机会。——《南方周末》强者,懂得示弱;弱者,往往更容易逞强。有时候,笑着低头,不是软弱,一时认“怂”,也绝不是认输。敢于示弱,是站在一定的人生高度,与自己和解之后,才能收获的一种勇气。——《民生周刊》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两则材料都与“示弱”有关。材料一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示弱”的重要性。因为在充满集体无意识的社会面前,每个人都可能是弱者,所以,社会的发展若想给大家带来安全感和幸福感,就要懂得怜悯、同情柔弱的个体,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宽容。这样的要求如何实现,弱者示弱自不待言,那么,在一定机制调配下,如果我们真正地做到了“让每个自强的人,能有示弱的机会”,那这个社会才算是真正的进步,个体的权益才能真正受到保护。材料二分为两层,从个体角度阐释强弱关系,及强者和弱者的不同处世态度。第一层,是说强弱的关系,强者懂得示弱,弱者却盲目逞强,充满辩证光芒。第二句立足“示弱”的内涵对第一句进行解释,强者之所以能够示弱,因为强者懂得,一时示弱,适当示弱,是为了最终的强,保持强者本色。示弱不是软弱,不是认怂,它是很高的人生境界,是与自己的和解,它意味着宽容,以一种坦然、谦虚的态度看世事,进而获得抵达更高人生追求的勇气与力量。总之,这两则材料紧紧围绕“示弱”展开,前后材料之间构成了一种呼应关系,同时,每则材料中,虽然都以“示弱”为阐述话题,但在阐述中,又隐含着“强者”的身影,所以,究其根源,本次作文考查了学生对“强与弱”“逞强”与“示弱”的思辨能力。在写作论证时,若能上升到辩证的高度论述来议论“示弱”,才能挖掘出“示弱”的真正内涵,当然议论难度也会增加。具体写作时,考生可以简单引述材料,提出观点:弱德立身稳根基,强弱平衡处世事。接着结合材料和现实例子分析“示弱”的内涵,然后谈谈“示弱”的价值和重要性,结合弱者和强者的不同处世之道,辩证讨论“示弱”和“逞强”的关系。最后强调,不仅是弱者,强者也要懂得适时“示弱”,因为张弛之间,力量才能自现。考生在论证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个体的发展,可以扩宽思维,由个体联想到企业、社会、国家的发展,让文章更有层次感和深度。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感物兴情”是一种物在情先的感发方式,先有物,再有情,即作家、艺术家受外在事物的感发产生创作冲动,最终完成创作,创作的过程是情感自由自然呈现的过程。这种感发方式,不同于“托物寓情”的寄托方式。“托物寓情”是先有情,然后寻求外物去寄托,创作的过程是情感的刻意寄寓过程。“感物兴情”由于其自由自然的特征,是古今文学艺术创作都无法绕开的一种创作方式、一种审美体验范式,自然对当下的文学艺术创作仍有重要的意义。“感物兴情”是先感物,后兴情。情感的产生是“物”感发的结果,然后再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说明“感物兴情”是自然、自由的创作过程,是“物”对情感的自然引发。在这种情形下,文学艺术创作完全成为一种自然、自由的行为,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审美的纯粹性。这个“物”可以是自然景物,也可以是社会的现实生活,包括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可以感发作家、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引发作家、艺术家的创作冲动,从而自然、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说:“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这是针对“登高而赋”的辞赋创作行为的。这里的“睹物兴情”就是“感物兴情”。“情以物兴”是说情感由“物”感发而产生;“物以情观”是说“物”感发情感之后作家、艺术家再以情感的态度去重新审视“物”,“物”成为具有丰富审美意蕴的艺术意境和意象,从而完成了艺术意境和意象的创造。“感物兴情”告诉作家、艺术家的是,要想创作出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必须做到自然、自由地感物。思想情感的表达过程是一个艺术化和审美化的过程,其最高的境界就是自然、自由,亦即思想情感的呈现是自然的,不存在任何刀斧之痕。这其中暗含着对作家、艺术家个人的很多要求,如艺术素养、审美修养、思想境界等。作家、艺术家只有在具备完善的艺术素养和审美修养的前提下,始终保持着无功利的心态,才能“感物兴情”,创作出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就是说,“感物兴情”并不是无条件的。这对当下的文学艺术创作依然有效。当今的作家、艺术家,第一要务就是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审美修养,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在创作的过程中能自始至终保持一种无功利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感物兴情”,创作出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很高的文学艺术作品,从而实现艺术与审美的自然、自由。“感物兴情”之于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然、自由充分表明,它是一种审美自律。所谓审美自律就是审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即审美的发生完全是自觉的、主动的,且出于无功利的目的。正像刘勰所说:“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感物兴情”可以引发作家、艺术家无穷无尽的联想,那是神思。“联类不穷”说的就是无穷的神思与丰富的想象。在这种情形下,流连万象,沉吟视听,看到的和听到的,都与内在的情感融为一体。因此,作家、艺术家在创作(“写气图貌”“属采附声”)的过程中,情感会随着所感之物的变化而变化,会随着所感之物起起伏伏。文学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形象、声音和色彩“随物宛转”“与心徘徊”,这正是审美自律。它是以创作的自然、自由为前提的。文学艺术创作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有主动和被动之别,主动就是“感物兴情”;而被动则是“托物寓情”。当下的文学艺术创作,审美自律依然是第一义。它是作品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保障。文学艺术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是通过作家、艺术家纯正的审美心态实现的。这种纯正的审美心态作为审美自律的表现,有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要实现文学艺术创作的审美自律,作家、艺术家除了保持虚静的无功利的心态之外,更重要的是深入现实,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悉心观察,深入体悟,努力寻求与物心有灵犀的一刹那。“感物兴情”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的一种方式和审美体验范式,其最突出的特征是真诚。这是“感物兴情”背后隐含的最可贵的品质。由于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情感是由“物”自然、自由激发出来的,不是人为推动的,这就铸就了其情感的真诚。也就是说,“感物兴情”在根本上阻断了虚假情感生成的可能性路径,回应了中国传统关于文章写作和文学艺术创作的态度:“修辞立其诚”,“疾虚妄,求实诚”。无论自然、自由还是审美的自律,都有真诚作为依托,它们本身就是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之上的。这种思想观念对文学艺术创作具有普遍的意义。即便在当下,其理论价值也是无可置疑的。文学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判定,不管依据的是自然、自由标准还是审美自律标准,其隐含的最本质的东西都是真诚。只有做到真诚,文学艺术创作才是自然的、自由的,才能实现真正的审美自律;离开真诚,文学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就会丧失,创作行为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摘编自李健《“感物兴情”:创作的自然、自律、真诚》)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勰认为感情因事物而引发,因而文章的思想内容必然明快高雅;带着感情色彩去审视事物,文章用词必然奇巧优美。B.创作者在创作文学艺术作品时,其思想情感的表达过程是自然、自由的艺术化和审美化过程,不存在任何的刀斧之痕。C.审美自律指审美自觉性和主动性,它以创作的自然、自由为前提,是作品具有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重要保障。D.“真诚”是文学艺术创作中最本质的东西,也是最可贵的品质,张岱年的《修辞立其诚》中也强调了“真诚”的重要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刘勰所说的“原夫登高之旨……”虽然是针对“登高而赋”的辞赋创作,但也完全可以适用于其他文体的创作。B.文章第二段采用总—分—总式论证结构,主体部分主要论述了“感物兴情”的具体创作过程,结构清晰明了。C.审美自律是文学艺术创作的第一义,因此人工智能创作能否取代人类创作,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审美自律能力。D.创作者在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时,只要做到了真诚,就能实现审美自律,其作品也就具有了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3.下列对“感物兴情”的有关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不同于先有情再寻寄托物的被动的“托物寓情”,“感物兴情”是创作者受外物感发而产生创作冲动的主动审美活动。B.“感物兴情”是自然、自由的创作过程,它尽可能地保持了审美的纯粹性,但不是所有事物都能引起创作者的创作冲动。C.“感物兴情”的文学艺术创作方式实际上等同于诗歌创作中的“借景抒情”,“托物寓情”则等同于诗歌创作中的“托物言志”。D.“感物兴情”回应了中国传统有关文章写作和文学艺术创作的态度,因而它能从根本上阻断虚假性情感的生成。4.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章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A.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钟嵘《诗品》)B.情因所习而迁移,物触所遇而兴感。(孙绰《三月三日兰亭诗序》)C.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梅尧臣)D.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郑燮《画竹题记二则》)5.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是如何体现“感物兴情”的。〖答案〗1.B2.A3.A4.C5.①《登高》描写杜甫登高所见的苍凉秋景,这种秋景引发了杜甫的哀愁,整个诗歌的创作过程体现了由物而发、自由自然的创作特征。②杜甫由“风、天、猿、沙、鸟”等物联想到自身及国家命运,所见所闻与内心情感融为一体,这一创作过程体现了审美的自觉性、主动性,且这些都是出自无功利的目的。③杜甫创作《登高》时,寓居夔州,此时国家动荡不安,自身患重病且生活困顿,此时悲凉秋景引发的情感也正是杜甫内心的真实写照,体现了文学创作的真诚。〖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其思想情感的表达过程是自然、自由的艺术化和审美化过程,不存在任何的刀斧之痕”错,扩大范围。原文是说思想情感表达的最高境界是自然、自由的,不是所有的思想情感表达都是自然、自由的。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文章第二段采用总一分一总式论证结构”错,不是总一分一总式结构。此段是先说“‘感物兴情’是先感物,后兴情”,然后分析“物”与“情”的关系,“物”的类型,再引用刘勰的话具体分析“物”如何引发“情”。可见并非“总一分一总式结构”。C.“因此人工智能创作能否取代人类创作,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审美自律能力”错,推论不当。人工智能与人类创作有着本质的不同,不单是审美自律一个方面的问题。D.“只要做到了真诚,就能实现审美自律,其作品也就具有了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错,必要条件改为充要条件。原文是说“只要做到了真诚,文学创作才是自然、自由的,才能实现真正的审美自律”,不是“只要……就”的关系,实现审美自律还有别的因素。故选A。【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重要概念的能力。B.“但不是所有事物都能引起创作者的创作冲动”错,曲解文意。原文是说任何事物都可以感发作家艺术家的思想情感。C.“‘感物兴情’的文学艺术创作方式实际上等同于诗歌创作中的‘借景抒情’”错,曲解文意。“感物兴情”是由物而引发情感,“借景抒情”是借助景物抒发情感,二者有区别。D.“因而它能从根本上阻断虚假性情感的生成”错,强加因果。“感物兴情”能从根本上阻断虚假性情感的生成,是因为其感发方式是自然、自由的,不是人为的推动。故选A。【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第四段主要围绕“审美自律”阐述,指出“审美的发生完全是自觉的、主动的,且出于无功利的目的”。C.说的是“意境”的创造。意思是诗歌创作中,写景状物要鲜明、生动、逼真,表情达意则要含蓄、丰富、深远,意在言外,这样才达到了创作的至高境界,此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观点。故选C。【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感物兴情’是一种物在情先的感发方式,先有物,再有情,即作家、艺术家受外在事物的感发产生创作冲动,最终完成创作,创作的过程是情感自由自然呈现的过程”,《登高》所写的“物”是杜甫看到的苍凉秋景,如高天、疾风、猿猴的啼叫等等,这些秋景引发了杜甫的哀愁,既有个人的暮年之悲,又有忧国忧民之愁,整个诗歌的创作过程体现了由物而发、自由自然的创作特征。②“‘感物兴情’之于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然、自由充分表明,它是一种审美自律。所谓审美自律就是审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即审美的发生完全是自觉的、主动的,且出于无功利的目的”。《登高》中杜甫看到的夔州秋景,如“风、天、猿、沙、鸟”等,由这些物,杜甫联想到自身及国家命运,所见所闻与内心情感融为一体,这一创作过程体现了审美的自觉性、主动性,且这些都是出自无功利的目的。③“‘感物兴情’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的一种方式和审美体验范式,其最突出的特征是真诚”。夔州的秋景自然推动了杜甫内心的情感,铸就了其情感的真诚。杜甫创作《登高》时,寓居夔州,此时国家动荡不安,自身患重病且生活困顿,此时悲凉秋景引发的情感也正是杜甫内心的真实写照,体现了文学创作的真诚。(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忧乐行聂鑫森红果果真的很后悔。她怎么能再去烦扰顾忧乐老师呢?走出大学校门,她参加了工作,一转眼就几个月了。顾老师年近花甲,瘦高个,瘦削脸,戴着一副深度眼镜,在心理学系专开一门课——社会心理学。红果果最喜欢听顾老师的课,他的课不但讲得妙趣横生,声音也浑厚、沉着。她上课认真,下课了还会去请教有关问题,成绩自然是名列前茅,顾老师很欣赏这个既刻苦又有悟性的学生。顾老师曾问红果果,是否愿意读他的研究生,读了硕士再读博士?红果果眼睛湿了,说:“愿意。”然后叹了口气,又说:“我家在农村,爹妈身体不好,还有正读书的弟弟妹妹。我得赶快去工作,什么工作都行,只要能养活自己和帮助家里。老师,辜负您的好意了。”顾老师说:“人世都道读书好,贫家首思吃饭难。我理解。不过,我建议你优先考虑能广泛接触社会的工作,再在业余多读书,别丢弃了自己的专业。”红果果答道:“谢谢老师教诲。”湘楚市是一座古城,这些年发展很快。老城区依傍湘江,从南到北早形成格局,然后陆续在江上建起几座大桥,形成一片宽阔的新区。地方大了,道路多了,与之配套的公交车线路自然与日俱增。公交车公司张榜招聘司机和售票员,每月工资近三千元。红果果心想自己可以先去应聘售票员,这个工作让自己既有时间去学习,也能广泛接触社会且待遇还不错,便立即去应聘,被录用后分配到44路的一辆公交车上。当她用手机向顾老师汇报时,顾老师说:“好!你可以接触不同的人群,了解他们不同的心理趋向,增长见识。休息日,到我家来,让师母给你做好吃的。”44路,起点在城南,终点在城北,全长十来公里,沿途有十多个停靠站。共有八台车跑这条线路,两班人马轮换,人歇车不歇。早晨六点至下午二点是一个班,下午二点至晚上十点是另一个班。红果果售票的这台车,还有一个和她同时应聘上岗的司机尹勇,是部队退伍的汽车兵,三十多岁,长得粗黑健壮。得闲时,他喜欢谈在部队开车的奇闻,高山险岭窄路,多少次死里逃生,就没害怕过!红果果很佩服他。这条线路有几个站上车下车的人比较多:伤科医院、肿瘤医院、养老中心,还有终点站殡仪馆。红果果发现这个城市,居然有这么多的伤残者、重病者、衰老者、悲痛者!他们或头上、手臂上、腿上缠着渗出血痕和药味的白绷带,或拄着木拐、坐着轮椅,或拎着装CT片的牛皮纸袋,或戴着化疗后的假发,或手臂上套着黑袖章,或压低声音呻吟。陪同他们和搀扶他们的亲戚朋友,满脸皆是酸楚和无奈。一晃三个月过去了。司机尹勇的话越来越少了。有一天在终点站的休息室,他突然对红果果说:“难怪新来的司机和售票员,都安排跑44路,天天接触伤、残、病、死,压抑得难受。”“你当过兵,还怕这个?”“一时的惊恐我当然可以不惧不怂。但要长期面对惊恐,一日又一日,难!我老婆说我脸相都变了,让我赶快辞职。”红果果认真看了看尹勇的脸色:白里透出淡青;再看他坐着的模样;体形僵直。她想起顾老师曾讲过,长期面对惊恐的环境,心理和情绪的恐惧必须得到合适的释放和抚慰,使之消泯。但她摇摇头,说:“你和先前一样,没变!”心里却嘀咕:“你变了。我也一样。”红果果认为工作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必须坚守下去,但也忍不住把尹勇和她的感受告诉了顾老师,得到的答复是:“你别着急,这是个好课题!”到了星期天,轮到红果果休息,顾老师打电话叫她去吃午饭,顾师母特意做了几道可口的菜,还热了一小壶黄酒。师母说:“果果,你瘦了,工作累吗?”“师母,卖车票,不累。”“我也是教心理学的,你的脸色告诉我,情绪中积存着许多不安的因子呵。”顾老师忙说:“来,喝口温好的黄酒,然后你多吃菜,古人说‘酒能增豪气’!”“谢谢老师和师母!”“果果,接你电话后,我去贵公司找来一份市区线路图,好好地研究了一番。”“让老师操心了。”“有条77路公交线,从老城区始发,过湘江一桥去江对岸的新城区,沿途停靠点有市妇幼保健院、天台幼儿园、白鹤小学、体育馆等八个站。你去坐过吗?”“没有。”红果果低声回答。“我和你师母去坐过好几次。司机和售票员称‘77’为‘喜喜’。你们的‘44’,我也去坐过,是你不当班时。”“怎么叫‘喜喜’呢,老师?”“这几个站上下的人也多;腆着大肚子的孕妇,期待新生命的诞生,满脸喜气洋洋;抱着新生儿的年轻人或是老辈子,听着清亮的啼哭声,笑得特别开心;幼儿园的孩子、小学生娃娃和家长牵着手,不停地说着有趣的话;还有运动员,满身透出力量和朝气,让人觉得这个世界充满希望!我们两个老人,忽然觉得心情很阳光,不知老之将至。”“怪不得老师说这是个好课题。”“这个课题是你——红果果首先发现的,我不能据为己有。饭后,我们陪你去坐77路公交车,来回多坐几次,实地感受一下。让你在44路车上积压的悲凉,得到舒散和蜕变,重获快乐。也许你可以写出一篇论文。”“好!”红果果笑了,笑得流下了眼泪。……公交车公司忽然在大会上宣布:跑44路车的员工,三个月为一个周期,与跑77路车的员工互换。此后,依前例,再互换下去。总经理还特意表扬了红果果,说她身为一个大学毕业生,却乐意当售票员,品德高尚,还能着眼全局,关爱同事;通过调研,向公司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了一直困扰我们的难题。她还将写一篇关于社会心理学的论文,让我们翘首以待!尹勇对坐在身边的红果果小声说:“谢谢你。要不我只能辞职去另谋生计了。”“是顾忧乐老师启悟了我。他深知我的忧乐、老百姓的忧乐。”“对呀。对!”(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红果果听从顾老师的建议——从事公交车售票员一职,从业期间她的心理发生很大变化,但一直坚守着。B.湘楚市44路公交线上有伤科医院、肿瘤医院、养老中心等站点,这使得红果果帮助了不少老弱病残之人。C.红果果受顾老师和师母的启发,发现了44路与77路公交线蕴含着社会心理学课题并想到为此撰写论文。D.小说结尾通过“公交车公司忽然在大会上宣布”和总经理的话,侧面表现了红果果在岗位上的用心付出。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从红果果很后悔写起,设置悬念,然后再叙写红果果参加工作之前的事情,布局十分巧妙。B.小说详细描述了湘楚市的发展,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引出下文公交车招聘司机与售票员的情节。C.小说标题颇有意味,既指44路和77路两条公交线路带来的“忧”与“乐”,也指关心百姓忧乐的情怀。D.文中44路公交车上的情景与77路公交车上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湘楚市令人“忧乐”的两面。8.小说中公交车司机尹勇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9.有人评价聂鑫森的小小说善于赞扬人性中的善,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答案〗6.D7.B8.①衬托主要人物。当过兵的尹勇难以长期忍受44路公交车上压抑的氛围和令人惊恐的场景,动了辞职的念头,而红果果却要“坚守下去”,突显了红果果的坚强。②推动情节的发展。尹勇的话引起了红果果的共鸣,引发了红果果求助老师等情节。9.①顾老师指点红果果择业并启发她找到论文课题,帮助其发展,体现了顾老师的善良,关爱学生。②红果果面对尹勇的话,故意说尹勇没变,实则是安慰尹勇,体现了红果果关爱同事。③红果果为担起家庭的重担,毅然选择毕业就业,体现了红果果懂事、富有责任心,关爱家人。④尹勇与红果果每天面对44路公交车上的惨象,感觉很压抑,体现了二人具有悲悯情怀。〖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红果果听从顾老师的建议——从事公交车售票员一职”错,顾老师没有建议红果果从事公交车售票员,只是让她优先考虑能广泛接触社会的工作。B.“这使得红果果帮助了不少老弱病残之人”错,文中没有提及红果果帮助老弱病残之人。C.“发现了44路与77路公交线蕴含着社会心理学课题并想到为此撰写论文”错,是顾老师〖提示〗红果果写一篇论文,不是红果果想到的。故选D。【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小说详细描述了湘楚市的发展"错,文中对湘楚市的发展只是简略概括,没有进行详细描述。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作用的能力。(1)作为次要人物的尹勇,其作用主要是衬托主要人物。44路公交车线路上伤科医院、肿瘤医院、养老中心、终点站殡仪馆等站点,上下车有很多伤残者、重病者、衰老者、悲痛者,“他们或头上、手臂上、腿上缠着渗出血痕和药味的白绷带,或拄着木拐、坐着轮椅,或拎着装CT片的牛皮纸袋,或戴着化疗后的假发,或手臂上套着黑袖章,或压低声音呻吟。陪同他们和搀扶他们的亲戚朋友,满脸皆是酸楚和无奈”,虽然尹勇当过兵,在这条线上,也每天感到压抑,所以仅仅当了三个月公交车司机,他就打起了退堂鼓,用他自己的话说,“一时的惊恐我当然可以不惧不怂,但要长期面对惊恐,一日又一日,难!我老婆说我脸相都变了,让我赶快辞职”,这就是说,他难以长期忍受44路公交车上压抑的氛围和令人惊恐的场景,动了辞职的念头。但是从文中“红果果认为工作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必须坚守下去”可知,面对与司机同样的境地,有着同样感受的红果果却要“坚守下去”。所以,小说用尹勇打算辞职突显了红果果的坚强。(2)次要人物的尹勇推动情节的发展文中说“红果果认真看了看尹勇的脸色:白里透出淡青;再看他坐着的模样;体形僵直。她想起顾老师曾讲过,长期面对惊恐的环境,心理和情绪的恐惧必须得到合适的释放和抚慰,使之消泯。但她……心里却嘀咕:‘你变了。我也一样。’”她忍不住把尹勇和自己的感受告诉了顾老师。然后顾老师告诉红果果这是一个好课题,后面红果果提议后,公交车公司把跑44路车的员工与跑77路车的员工每三个月互换,解决了困扰公司的难题。总之,文中尹勇的话引起了红果果的共鸣和关注,引发了红果果求助老师、以及公司解决难题的等情节。【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文中顾老师让刚刚毕业的红果果多接触社会,后来在红果果跟他说了44路公交车的压抑问题后,顾老师又〖提示〗她“你别着急,这是个好课题!”,还陪着红果果去坐77路公交车,“这个课题是你——红果果首先发现的,我不能据为己有。饭后,我们陪你去坐77路公交车,来回多坐几次,实地感受一下。让你在44路车上积压的悲凉,得到舒散和蜕变,重获快乐。也许你可以写出一篇论文”,顾老师指点红果果择业,并启发她找到论文课题,帮助红果果发展,表现了顾老师的善良,关爱学生。当尹勇提到要辞职时,虽然红果果看出尹勇脸色变了,体形僵直,但她摇摇头,说:“你和先前一样,没变!”红果果面对尹勇的话,故意说尹勇没变,实则是安慰尹勇,体现了红果果关爱同事。文中也介绍了红果果没有继续深造的原因,是她家在农村,爹妈身体不好,还有正读书的弟弟妹妹。红果果想赶快工作养活自己和帮助家里,红果果为担起家庭的重担,毅然选择毕业就业,体现了红果果懂事、富有责任心,关爱家人。司机尹勇与售票员红果果同在一辆公交车,每天都面对44路公交车上的惨象——“红果果发现这个城市,居然有这么多的伤残者、重病者、衰老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