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实验教案新乡医学院理论课教案首页_第1页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新乡医学院理论课教案首页_第2页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新乡医学院理论课教案首页_第3页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新乡医学院理论课教案首页_第4页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新乡医学院理论课教案首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新乡医学院理论课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松上物等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丰惠根教授

一、授课题目实脍一福雷的简单集色与单夫氏单邑

二、授课对象2005级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

1、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操作技术:

三、实验教学目2、掌握细菌单染色与革兰氏染色的方法;

标与课时分3、初步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酉已4、掌握革兰氏染色反应原理、操作步骤与意义。

3课时

1、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

四、授课重点

2、无菌操作技术

1、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

五、授课难点

2、无菌操作技术

六、授课形式实验课讲授

七、授课方法与授课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做预实验,准备示教材料•,写教案

八、教材与参考沈萍、范秀荣、李广武主编。《微生物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

文献版社。

1.你认为什么环节会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正确性?其中最关键的环

节是什么?

九、思考题

2.当你对一株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如何能确证你的染色技术操

作正确,结果可靠?

教研室主任(签字)课程负责人(签字)

十、教研室主任

及课程负责人签

年月日年月日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

课程名称:抵士物舂任课教师:丰总也栽栽

教学手段与教学

基本内容

组织

细菌的简单染色与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强调实验课的要求与

1、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操作技术;

规则

2、掌握细菌单染色与革兰氏染色的方法;

简单复习理论知识过

3、初步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渡到本实验目的

4、掌握革兰氏染色反应原理、操作步骤与意义。

二、实验内容与原理

结合理论知识讲解实

细菌的涂片与染色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一项基本技术。细菌个

验原理

体微小,且较透明,务必借助染色法使菌体着色,与背景形成鲜明

的对比,以便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此法操作简便,适用于菌体通

常形状与细菌排列的观察。

用于生物染色的染料要紧有碱性染料、酸性染料与中性染料三

大类。碱性染料的离子带正电荷,能与带负电荷的物质结合。因细

菌蛋白质等电点较低,当它生长于中性、碱性或者弱酸性的溶液中

经常带负电荷,因此通常使用碱性染料•(如美蓝、结晶紫、碱性复

红或者孔雀绿等)使其着色。酸性染料的离子带负电荷,能与带正

电荷的物质结合。当细菌分解糖类产酸使培养基pH下降时,细菌

所带正电荷增加,因此易被伊红、酸性复红或者刚果红等酸性染料

着色。中性染料是前两者的结合物又称复合染料,如伊红美蓝、伊

红天青等。

根据实验目的不一致,可分为简单染色法、鉴别染色法与特殊

染色法等,本实验要紧做前面两种。

(一)简单染色法原理:

这是最基本的染色法,由于细菌在中性环境下通常带负电荷,

因此通常使用一种碱性染料如美蓝、碱性复红、结晶紫进行染色。

简单染色法是只用一种染料使细菌着色以显示其形态,简单染色不

能辨别细菌细胞的构造。

(二)革兰氏染色法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Gram所创立的。革

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法,由于通过此法染色,

可将细菌鉴别为革兰氏阳性菌(G+)与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

革兰氏染色过程所用四种不一致溶液与作用:

1、碱性染料:这在简单染色中已讨论过,此处用结晶紫。

2、媒染剂:其作用是增强染料与细菌的亲与力,更好地加强

染料与细胞的结合。常用的媒染剂是碘液。

3、脱色剂:帮助染料从被染色的细胞中脱色。利用细菌对染

料脱色的难易程度不一致,而将细菌加以区分。革兰氏阳性细菌不

易被脱色剂脱色,而革兰氏阴性细菌则易被脱色。常用的脱色剂是

丙酮或者乙醇,这里所用的是95%的乙醇。

4、复染液:也是一种碱性染料,目的是使脱色的细菌重新染

上另一种颜色,以便与未脱色菌进行比较。这里用的是蕃红花红溶

液。

近年来由于对细菌细胞壁的结构有了较深入的熟悉,对革兰氏

染色的机制提出不一致的看法。通常认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的肽聚糖

层较厚,经乙醇处理后使之发生脱水作用而使孔径缩小,结晶紫与

碘的复合物保留在细胞内而不被脱色;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肽聚糖

层很薄,脂肪含量高,经乙醇处理后部份细胞壁可能被溶解并改变

其组织状态,细胞壁孔径大,不能阻止溶剂透入,因而将结晶紫与

碘的复合物洗去而被脱色。尽管如此,革兰氏染色的差异并不能完

全认为是化学的差别,也有物理结构不一致的结果,由于酵母菌细

胞壁的成份完全与细菌不一致,但具有革兰氏染色阳性反应。

三、实验器材

1、活材料:培养12-16h的枯草杆菌(Bacillussubtilis),培养

24小时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简单介绍本次实验所

2、染色液与试剂:草酸镀结晶紫染液、卢哥氏碘液、95%酒用器材

精、蕃红染液、复红、乙酸酒精溶液、香柏油、无菌水

3、器材:废液缸、洗瓶、载玻片、接种杯、酒精灯、擦镜纸、

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

1、简单染色:

(1)涂片:取干净载玻片一块,在载玻片的左、右各加一滴

重点介绍制片方法,强

无菌水,按无菌操作法从菌种斜面挑取少量菌体与水滴充分混匀,

调无菌操作

并涂成薄膜,涂布面积约1〜1.5cm2,左边涂枯草杆菌,右边涂大

肠杆菌。注意取菌不要太多,图片要均匀。

(2)干燥:让涂片自然晾干。边讲解边演示,并强调

(3)固定:手执玻片一端,让菌膜朝上,通过火焰2-3次固实验注意事项

定。在火上固定时,用手摸涂片反面,以不烫手为宜。不能将载片

在火上烤,否则细菌形态毁坏。(染色前务必固定细菌。其目的有

二:一是杀死细菌并使菌体粘附于玻片上;二是增加其对染料的亲

与力。常用的有加热与化学固定两种方法。固定时尽量维持细胞原

有的形态。)

(4)染色:将固定过的涂片放在废液缸上的搁架上,加草酸

镀结晶紫染液l-2mino

(5)水洗:倾去染色液,斜置载片,用自来水的细水流由载

片上端流下,不得直接冲在涂菌处,直洗至从载片上流下的水中无

染色液的颜色为止。

(6)干燥:将洗过的涂片放在空气中晾干或者用吸水纸吸干。

(7)镜检:先低倍观察,再高倍观察,并找出适当的视野后,

将高倍镜转出,在涂片上加香柏油一滴,将油镜头浸入油滴中认真

调焦观察细菌的形态。

2、革兰氏染色:

(1)涂片:涂片方法与简单染色涂片相同。通过提出问题加强学

晾干:与简单染色法相同。

(2)生对实验原理的懂得

(3)固定:与简单染色法相同。

(4)结晶紫染色:将玻片置于废液缸玻片搁架上,加适量(以

盖满细菌涂面)的结晶紫染色液染色1分钟。

(5)水洗:倾去染色液,用水小心地冲洗。

(6)媒染:滴加卢哥氏碘液,媒染Imin。

(7)水洗:用水洗去碘液。

(8)脱色:将玻片倾斜•,连续滴加95%乙醇脱色20-25S至流

出液无色,立即水洗。

(9)复染:滴加蕃红复染2min。

(10)水洗:用水洗去涂片上的蕃红染色液。

(11)晾干:将染好的涂片放空气中晾干或者者用吸水纸吸干。

(12)镜检:镜检时先用低倍,再用高倍,最后用油镜观察,

并推断菌体的革兰氏染色反应性。

(13)实验完毕后的处理:

①将浸过油的镜头按下述方法擦拭干净:a.先用擦镜纸将油镜

头上的油擦去;b.用擦镜纸沾少许乙醛酒精溶液将镜头擦2-3次;

c.再用干净的擦镜纸将镜头擦2-3次。注意擦镜头时向一个方向擦强调实验后处理的重

拭。

要性

②看后的染色玻片用废纸将香柏油擦干净。

五、注意事项

1.载玻片要洁净无油迹,否则菌液涂不开。涂片时.,滴水不要

过多,挑菌量宜少,涂片要均匀,菌膜宜薄。

2.革兰氏染色成败的关键是酒精脱色。如脱色过度,革兰氏阳通过正反两方面再次

性菌也可被脱色而染成阴性菌;如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会被染成革兰氏阳性菌。脱色时间的长短还受涂片厚薄及乙醇用量

多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规定。

3.染色过程中勿使染色液干涸。用水冲洗后,应吸去玻片上的

残水,以免染色液被稀释而影响染色效果。

4.选用幼龄的细菌。G+菌培养12h-16h,〃培养24h。若菌

龄太老,由于菌体死亡或者自溶常使革兰氏阳性菌转呈阴性反应。

六、实验作业

(一)绘图

绘出Bacillussubtilis与Escherichiacoli革兰氏染色视野图。

(二)问题与思考

布置本次实验报告与

1.你认为什么环节会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正确性?其中最

思考题

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2.当你对一株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如何能确证你的染

色技术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松金物学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丰惠根教授

一、授课题目实龄2福雷的年抱星英麻富包

二、授课对象2005级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

1、继续学习微生物标本的制作方法;

三、实验教学目2、掌握芽抱、荚膜染色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标与课时分

3、巩固无菌操作技术。

3课时

1、微生物标本的制作方法;

四、授课重点

2、芽抱、荚膜染色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微生物标本的制作方法;

五、授课难点

2、芽抱、荚膜染色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六、授课形式实验课讲授

七、授课方法与授课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做预实验,准备示教材料,写教案

八、教材与参考沈萍、范秀荣、李广武主编。《微生物学实验(第三版)》,高

文献等教育出版社。

1.若涂片中观察到的只是大量游离芽抱,很少看到芽抱囊及

营养细胞,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九、思考题

2.构成荚膜的成分是什么?涂片通常用什么固定方法,为什

么?

教研室主任(签字)课程负责人(签字)

十、教研室主任

及课程负责人签

年月日年月日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

课程名称:检士物号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总根教授

教学手段与

基本内容

教学组织

细菌的芽胞与荚膜染色法

一、实验目的

先点评上次实

1、继续学习微生物标本的制作方法;

验作业

2、掌握芽抱、荚膜染色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3、巩固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内容与原理

芽抱、荚膜染色法都是利用细菌各部位(分)的构造不一致,它们对染

结合理论知识

料的亲与力也不一致。因此,能够使用各类特殊染色方法,使细菌细胞的不

讲解实验原理

一致构造能在显微镜下显示出来,便于观察与区别。

(-)芽胞染色法:

芽抱又称内生抱子(endospore),是某些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

生长到一定时间(对数期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者圆柱

形的结构。

芽抱有的长在中央或者近中央,圆形或者椭圆形,芽抱的大小,位置,

在分类鉴定上有一定的意义,它仅仅是芽抱细菌生活史的一个环节,它还是

检验培养基灭菌完全不完全的根据。

芽抱壁厚、透性低,着色与脱色均较困难,当用弱碱性染料(孔雀绿)

在加热的情况下进行染色时,使染料不仅进入菌体也可进入芽抱内,进入菌

体的染料经水洗后被脱色,当用对比度大的复染色剂(蕃红液)染色后,芽

抱仍保留初染剂的颜色,是芽抱与菌体更易区分。菌体呈红色而芽抱呈绿色。

(二)荚膜染色法

荚膜是包围在细菌细胞外的一层粘液状或者胶状物质,其成分为多糖、

糖蛋白或者多肽。由于荚膜与染料的亲与力弱、不易着色;而且能够溶于水,

易在用水冲洗时被除去。

荚膜虽不是细胞的要紧结构,但它是细胞外碳源与能源性贮藏物质,并

能保护细胞免受干燥的影响,同时能增加某些病原菌的致病能力,使之抵御

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

由于荚膜与染料的亲与力弱、不易着色;而且能够溶于水,易在用水冲

洗时被除去。通常用负染色法染色,使细菌与背景着色,背景与菌体之间形

成一透明区即英膜,便于观察,由于荚膜很薄,容易变形,在制片是通常不

用加热固定。

三、实验器材

简单介绍本次

1、菌种:蜡样芽抱杆菌约2d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褐球固氮菌

(Azotobacterchroococcus)约2d无氮营养基琼脂斜面培养物。实验所用器材

2、染色液与试剂:5%孔雀绿水溶液、0.5%蕃红溶液、碳素墨水、甲醇、

生理盐水等

3、器材:试管夹、酒精灯、接种针、载玻片、显微镜、香柏油、乙酸酒

精、擦镜纸等。

四、实验方法

1、芽泡染色:

(1)制片:按常规涂片、干燥、固定;

(2)染色:用试管夹夹住玻片的一端,在涂片上滴加孔雀绿3-4滴,再次介绍制片

维持5min;方法,强调无菌

(3)水洗:待玻片冷却、用细水流冲洗至流出的水为无色;

操作

(4)复染:蕃红溶液复染2-3min,水洗;

(5)镜检:干后,先低倍镜观察,再高倍镜观察,并找出适当的视野后,

边讲解边演示,

将高倍镜转出,在涂片上加香柏油一滴,将油镜头浸入油滴中认真调焦观察。

并强调实验注

2、荚膜染色(湿墨水法):

(1)制备菌与墨水混合液:加一滴墨水于洁净的载玻片上,然后挑取少意事项

量褐球固氮菌与之充分混合均匀;

(2)加盖玻片:将一洁净盖波片盖在混合液上,然后在盖波片上放一张

滤纸,轻轻按压以吸去多余的混合液;

(3)镜检:用低倍镜与高倍镜观察。

再次强调实验

五、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供芽抱染色用的菌种应操纵菌龄,使大部分芽抱仍保留在菌体上为宜。

2、染色加热过程要及时补充染液,切勿让涂片干涸。

3、荚膜染色涂片不要用加热固定,以免荚膜皱缩变形。

4、涂片不要用力过猛,不要滴加水,以防破坏其荚膜原形。

六、实验作业布置本次实验

(一)绘图

报告与思考题

1.绘出表示芽抱杆菌的形态特征,注意芽抱的形状、着生位置及芽胞囊

的形态特征。

2.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细菌的菌体与荚膜的形态。

(二)问题与思考

1.若涂片中观察到的只是大量游离芽抱,很少看到芽胞囊及营养细胞,

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2.构成荚膜的成分是什么?涂片通常用什么固定方法,为什么?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松金曲等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郭伟衣讲师

一、授课题目实龄三致铁雷的形态视察

二、授课对象2005级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

1、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三、实验教学目

标与课时分2、初步熟悉放线菌带形态特征。

酉己3课时

四、授课重点1、放线菌的制片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五、授课难点1、放线菌的制片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六、授课形式实验课讲授

七、授课方法与授课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做预实验,准备示教材料,写教案

八、教材与参考沈萍、范秀荣、李广武主编。《微生物学实验(第三版)》,高

文献等教育出版社。

1.试比较三种培养与观察放线菌方法的优缺点。

九、思考题

2.镜检时,你如何区分放线菌的基内菌丝与气生菌丝?

教研室主任(签字)课程负责人(签字)

十、教研室主任

及课程负责人签

年月日年月日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郭伟云讲师

基本内容教学手段与

教学组织

一、实验目的

先点评上次实

1、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初步熟悉放线菌带形态特征。验作业

二、实验内容与原理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者菌丝体带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结合理论知识

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者深入培养基内生长带叫与图片讲解实

基内菌丝(简称“基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简验原理

称“气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抱子丝及抱子。

放线菌的胞子丝形状与徇子排列情况是放线菌分类的重要根据,为了不打乱

抱子的排列情况,常用印片染色法与胶带纸粘菌染色法进行制片观察。

为了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人们设计了各类培养与观察方法,这些方法的

要紧目的是为了尽可能保持放线菌自然生长条件下的形态特征,本实验介绍其中

几种常用的方法。

(1)杆片法

将放线菌接种在琼脂平板上,杆上灭菌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丝沿着培养

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上,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置于

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能够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

于不一致生长期的形态。

(2)玻璃纸法

玻璃纸是一种透明的半透膜,将灭菌的玻璃纸覆盖在琼脂平板表面,然后将

放线菌接种于玻璃纸上,经培养,放线菌在玻璃纸上生长形成菌苔。观察时,揭

下玻璃纸,固定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既能保持放线菌的自然生长,也

便于观察不一致生长期的形态特征。

(3)印片法

将要观察带放线菌带菌落或者菌苔,先印在载玻片上,经染色后观察。这种

方法要紧用于观察抱子丝带形态、抱子带排列及其形状等。该方法简便、但形态

特征可能有所改变。

我们本次实验要紧使用印片法来观察放线菌的基本形态。

三、实验器材简单介绍本次

1.菌种:细黄链霉菌(sfrepAwiycs加又称5406或者青色链霉菌(S

实验所用器材

glaucus),弗氏链霉菌(S.fradiae);

2.染色液:石炭酸复红染色液;

3.器材:载玻片,玻璃纸,小刀,接种环,吸水纸,擦镜纸,酒精灯,香柏

油,乙醛-乙醇混合液,显微镜。

四、实验方法

(1)印片:用解剖刀取放线菌培养体一块,将菌面朝上放在一载玻片上,

另取一洁净载玻片置于火焰上微热后,盖在菌苔上,轻轻按压,使培养物(气丝、

边讲解边演示

抱子丝或者抱子)粘附(“印”)在后一块载玻片的中央,有印迹的一面朝上,通

印片方法,并强

过火焰2-3次固定;

调实验注意事

(2)染色:用碳酸复红覆盖印迹,染色约Imin后水洗;

(3)镜检:干后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最后用油镜观察抱子丝、抱子的

形态及抱子排列情况。

五、注意事项

1、铲菌苔时注意不要将琼脂铲得太厚,以免影响压片;再次强调实验

2、玻片不要太热,以免琼脂融化,干扰放线菌的附着;

注意事项

3、制片过程中切不可涂片,以免破坏菌丝形态;

4、印片完毕后注意将印有放线菌的一面朝上进行固定,印片不要用力过大

压坏琼脂培养基,也不要挪动,以免改变放线菌的自然形态;

5、观察时宜使用略暗的光线。

六、实验作业

(一)绘图布置本次实验

绘出说明你所观察到的放线菌的要紧形态特征。报告与思考题

(二)问题与思考

1.试比较三种培养与观察放线菌方法的优缺点。

2.镜检时,你如何区分放线菌的基内菌丝与气生菌丝?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松金物学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郭伟长讲师

一、授课题目实除口再今雷的形态视察及无活锢跄的泰初

二、授课对象2005级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

1、观察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

三、实验教学目2、学习掌握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染色方法;

标与课时分

3、掌握酵母菌的通常形态特征及其与细菌的区别。

3课时

1、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四、授课重点

2、酵母菌死活细胞鉴别的原理

1、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五、授课难点

2,酵母菌死活细胞鉴别的原理

六、授课形式实验课讲授

七、授课方法与授课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做预实验,准备示教材料,写教案

八、教材与参考沈萍、范秀荣、李广武主编。《微生物学实验(第三版)》,高

文献等教育出版社。

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浓度与作用时间的不一致,对酵母菌死

九、思考题细胞数量有何影响?试分析其原因。

2、在显微镜下,酵母菌有什么突出的特征区别于通常细菌?

教研室主任(签字)课程负责人(签字)

十、教研室主任

及课程负责人签

年月日年月日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郭伟云讲师

基本内容教学手段与

教学组织

一、实验目的

先点评上次实

1、观察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

2、学习掌握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染色方法;验作业

3、掌握酵母菌的通常形态特征及其与细菌的区别。

二、实验内容与原理

酵母菌是多形的、不运动的单细胞微生物,细胞核与细胞质已有明显的分化,结合理论知识

菌体比细菌大。繁殖方式也较复杂,无性繁殖要紧是出芽生殖,仅裂殖酵母属是与图片讲解实

以分裂方式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抱子。验原理

本实验通过用美蓝染色浸片来观察生活的酵母形态与出芽生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染料,它的氧化型是蓝色的,而还原型是无色的,用它来

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

由于细胞中新陈代谢的作用,使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从蓝

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酵母的活细胞无色,而关于死细胞或者代谢

缓慢的老细胞,则因它们无此还原能力或者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

者淡蓝色。因此,用美蓝水浸片不仅可观察酵母的形态,还能够区分死、活细胞。

三、实验器材

1、菌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培养约2d的麦芽汁斜面培

简单介绍本次

养物;

实验所用器材

2、染色液与试剂:0.05%与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

3、器材:废液缸、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擦镜纸、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

(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用接种环挑取少量酵边讲解边演示

母菌苔放入上述液滴里,混合均匀;实验方法,并强

(2)用镜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

调实验注意事

使其盖在菌液上;

(3)将制片放置约3min,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酵母形态与出芽情况,并

根据颜色区别死活细胞。

(4)染色30min后再次观察,注意死活细胞数量的变化;

(5)用0.05%的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重复上述操作。

五、注意事项

再次强调实验

1、加染液不宜过多或者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会溢出或者出

现大量气泡而影响观察;注意事项

2、盖玻片不宜平着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六、实验作业

(一)绘图

布置本次实验

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及出芽生殖方式.

报告与思考题

(二)问题与思考

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浓度与作用时间的不一致,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

影响?试分析其原因。

2、在显微镜下,酵母菌有什么突出的特征区别于通常细菌?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松金物等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刻箱添副秋微

一、授课题目实龄,•德条某的制备与凫1T

二、授课对象2005级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

1、明确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三、实验教学目2、掌握配制培养基的通常方法与步骤;

3、熟悉高压蒸汽灭菌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标与课时分

4、掌握高压蒸汽灭菌技术,熟悉几种常用灭菌方法。

6课时

1、掌握配制培养基的通常方法与步骤;

四、授课重点

2、熟悉高压蒸汽灭菌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五、授课难点掌握配制培养基的通常方法与步骤

六、授课形式实验课讲授

七、授课方法与授课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做预实验,准备示教材料,写教案

八、教材与参考沈萍、范秀荣、李广武主编。《微生物学实验(第三版)》,高

文献等教育出版社。

九、思考题为什么微生物培养需要不一致的培养基?

教研室主任(签字)课程负责人(签字)

十、教研室主任

及课程负责人签

年月日年月日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

课程名称:假士物老宴般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知箍涛

泉洋向客教学手段与

教学组织

一、实般目的

先点评上次实

1、明确培养基的配制原则;验作业

2、掌握配制培养基的通常方法与步骤;

3、熟悉高压蒸汽灭菌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4、掌握高压蒸汽灭菌技术,熟悉几种常用灭菌方法。

二、实脍原理

结合理论知识

培养基是按照微生物生长繁殖或者枳存代谢产物所需的各类营养物质,用人

讲解实验原理

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一种基质。它包含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与水

六类营养要素。由于不一致微生物细胞构成不一致,因而所需营养基质不一致,

为了分离、培养与鉴定不一致的微生物,务必根据其需要,配制合适的培养基。

培养基的种类繁多,根据培养基的成分、物理性状不一致,可分为天然培养

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与液体培养基。

灭菌是指应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杀灭物体表面与内部一切微生物营养

体、芽泡与胞子。灭菌方法很多,可分为加热、过滤、照射与化学药品法等。

常用加热灭菌法:

1、干热灭菌:

这种灭菌法是利用热空气使物体升温,而导致物体上所带的微生物由于干

热脱水而死亡。常用于空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的灭菌,关于带胶皮的物品、液

体及固体培养基等不能使用此法灭菌。

2、高压蒸汽灭菌法

此种灭菌方法的原理是在一密闭容器中,煮沸时形成的蒸汽不能扩散到容器

外面去,而堆积在密闭的容器内,使蒸汽压力升高;随着水的煮沸,温度也就相

应增高。利用过热的蒸汽来使细菌及其耐热芽抱蛋白质凝固变性,以致失去生命

力,从而达到完全灭菌的效果。

高压蒸汽灭菌是最有效的灭菌方法。通常在1.05kg/cm2(15磅/英寸2),

121.30C保持15—30分钟进行灭菌,就可杀死一切微生物细胞及其芽抱或者抱子。

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的仪器叫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对象是培养基、玻璃器皿与各

类不因高温处理而变质的物品材料。但对一些不耐高温、高压的溶液或者培养基

不宜用此种方法。

简单介绍本次

三、强财易用品

实验所用器材

1.1000ml刻度分装搪瓷缸、200ml烧杯、角匙、天平、称量纸或者小烧杯、

pH试纸、500ml三角瓶,18mmxl80mm试管、纱布、棉花、10ml移液管等。

2.牛肉膏、蛋白陈、NaCl、10%NaOH溶液、10%盐酸溶液。边讲解边演示,

8、方法鸟步骤并强调实验注

意事项

1.培养基配方:牛肉膏5.0g,蛋白陈10.0g,NaC15.0g,琼脂20.0g,蒸镯水

1000ml,pH7.0»

2.操作步骤

(1)用称量纸分别称取牛肉膏5.0g、蛋白陈10.0g,把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与

蛋白陈一起放入200ml的烧杯中,然后加入100ml水,置电炉上加热搅拌至其完

全溶解。用玻璃棒把称量纸挑出冲净(用洗瓶洗,冲洗液流入烧杯)。

(2)将溶解的混合液倒入1000ml搪瓷缸中,称取5.0gNaCl加入,洗涤烧

杯2〜3次,洗液倒入缸中,补足自来水到1000ml(液体培养基制成,即可分装),

搅拌加热煮沸。

(3)称取20g琼脂,放入煮沸的溶解液中,继续加热至琼脂完全溶解,加

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防琼脂沉淀糊底或者溢出杯外。

(4)待琼脂完全融化后,再补足自来水,趁热用玻璃棒蘸少许液体点在pH

试纸上测定酸碱度并用NaOH或者HC1溶液调整pH值至7.2〜7.4。

(5)趁热分装入15mmXI50mm试管中,每管5ml(斜面用)。18mmX180mm

试管,每管分装15ml(平板用)。

(6)将余下的分装在500ml三角瓶中(每瓶约300ml),

(7)将上述分装在各类容器中的培养基,塞好棉塞,捆扎好。

(8)0.1MPa高压蒸汽灭菌30分钟。

强调注意事

(9)摆斜面灭菌后,需做斜面的试管,应待培养基冷却至50〜60℃(温度

不能过高,以防斜面上冷凝水太多)后,摆成斜面。斜面的斜度要适当,斜面的项

长度不超过试管长度的二分之一。摆放时注意不要使培养基沾污棉塞,冷凝过程

中不要移动试管,待斜面完全凝固后,再收起使用或者贮藏。

五、整在专■

1、称取药品时严防药品混杂,一把牛角匙称一种药品;

2、蛋白陈极易吸湿,称取时动作要迅速;

3、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先将其他药品加热溶解到快沸时.,再将称好的琼脂

加入,继续加热至琼脂完全熔化,此过程要不断搅拌,以免琼脂糊底,并操纵火

力,防止沸腾外溢;

4、分装量根据试管大小与实际需要而定,固体培养基装量约为管高的1/5,

液体培养基的装量约为管高的1/4,三角瓶的装量不超过瓶体的1/2;

5、分装过程中注意不要将培养基沾在管(瓶)口上,以免沾污棉塞而引起

污染。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松金物学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方启篇讲师

一、授课题目实险会徵金物的今福易他化

二、授课对象2005级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

1、熟悉微生物分离与纯化的原理

三、实验教学目2、掌握倒平板的方法与几种常用的分离纯化接种培养的基本

标与课时分操作技术,掌握微生物的无菌操作技术。

酉己

6课时

四、授课重点微生物分离与纯化的基本原理

五、授课难点微生物分离与纯化的基本原理

六、授课形式实验课讲授

七、授课方法与授课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做预实验,准备示教材料,写教案

八、教材与参考沈萍、范秀荣、李广武主编。《微生物学实验(第三版)》,高

文献等教育出版社。

1.在你所实验的三种培养基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属于哪个类

群?简述它们的菌落形态特征。

2.稀释分离时,为什么要将已融化的琼脂培养基冷却到45〜

九、思考题5OC左右才能倾入到装有菌液的培养皿内?

3.划线分离时,为什么每次都要将接种环上多余的菌体烧

掉?划线为何不能重叠?

教研室主任(签字)课程负责人(签字)

十、教研室主任

及课程负责人签

年月日年月日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高启禹讲师

泉洋向客教学手段与

教学组织

一、实般目的

先点评上次实

、熟悉微生物分离与纯化的原理

1验作业

2、掌握倒平板的方法与几种常用的分离纯化接种培养的基本操作技术,掌

握微生物的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龄原理结合理论知识

在自然界中,不一致种类的微生物绝大多数都是混杂生活在一起的,为了生讲解实验原理

产与科学研究的需要,当我们希望获得某一种微生物时,就务必从混杂的微生物

类群中分离出它,以得到只含有这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这种获得纯培养物的

方法称之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为了获得纯种的微生物,通常根据该微生物营养

或者培养特点,或者对某种抑制剂的耐受性不一致,或者对某种环境条件要求不

一致,从而制作或者设置一些选择性培养基,或者选择性培养条件,再用稀释涂

布平板法或者稀释混合平板法或者划线法分离,纯化该微生物,直至得到该纯种

菌株。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在这里生活的微生物数量与种类都极其丰富,

因此,土壤是我们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的重要来源,能够从其中分离纯化到许多简单介绍本次

有用的菌株。实验所用器材

三、材易用品

1.样品土样

2.培养基牛肉膏蛋白陈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豆芽汁

培养基。

3.其它盛9ml无菌水的试管、盛90ml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瓶、无

菌玻璃涂棒、无菌吸管、接种环、无菌培养皿。边讲解边演示,

呻、方法与步麻并强调实验注

(一)、稀释混合平板法意事项

1.细菌的分离

(1)土壤稀释液的制备①称取土样10g,放入盛90ml无菌水三角瓶中,

振荡15〜20分钟,使微生物细胞分散,静置约20〜30秒,即成10」的土壤悬液。

②另取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编号为KA[O410«、10-5、10-6及10一7,用

无菌吸管吸取10」土壤悬液1mL加入编号IO。的无菌试管中,吹吸三次,使之

混合均匀,即成10々的土壤稀释液。再用另一支吸管吸取10-2试管中的土壤稀释

液1ml,加入编号10-3的无菌试管中,轻轻摇动,使之混合均匀,即成10-3的土

壤稀释液,一定要每次更换一支无菌吸管(连续稀释)。同法依次分别稀释成io-\

IO?与10-6等一系列稀释度菌悬液(见图1)。

(2)平板制作将无菌培养皿编上10-4、10-5、10-6号码,每一号码设三个重

复,用1ml无菌吸管按无菌操作要求吸10-6稀释液各1ml,分别放入编号106的

三个培养皿中。同法吸取104稀释液各1mL分别放入编号10-5的三个培养皿中。

再吸取104稀释液各1mL分别放入编号10"的三个培养皿中。然后在9个培养

皿中分别倒入15ml己融化同时冷却至45℃左右的牛肉膏蛋白陈琼脂培养基,加

盖后轻轻摇动培养皿,使培养基均匀分布,平置于桌面上,待凝固后即成平板,

整个操作过程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见实验1)。

图1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操作过程

(3)培养与移植待平板完全冷凝后,将平板倒置37℃恒温箱中培养24〜

48小时,检查分离结果。将培养后长出的单个菌落分别挑取接种到牛肉膏蛋白陈

培养基的斜面上,然后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待菌苔长出后,检查菌苔是否单

纯,也可用显微镜涂片染色检查是否是单一的微生物,若有其它杂菌混杂,就可

再一次进行分离、纯化,直至获得纯培养。

2.放线菌的分离由于放线菌在培养基上蔓延生长不如真菌快,其繁殖速

度又比细菌慢,故分离这类微生物时要特别注意防止细菌与霉菌的蔓延,以免妨

碍放线菌的生长。为了保证放线菌的优势生长,可对样品做如下处理:(1)为了

除去部分细菌,可先将土壤进行风干。由于细菌营养体遇干燥环境容易死亡,而

放线菌比细菌的抗干燥能力强。风干的土壤与少量CaCCh混合,于28℃培养数

天,更能进一步减少细菌与增加放线菌的数量。(2)选用的土壤稀释度要根据放

线菌的多少来决定,可用IO%IO或者其它稀释度。在所选用的稀释液中加入

100g/L酚10滴,充分混匀,可进一步减少细菌与霉菌的生长。

通常放线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28C,培养5〜7天,培养基为高氏一号

培养基。具体操作过程见“细菌的分离”。

3.霉菌的分离大多数霉菌为好氧微生物,务必有充足的氧气才能很好地

生长。霉菌能耐受较酸性环境,因此通常分离霉菌时取偏酸性、含有机质较丰富

的接近表层的土壤,特别是森林土壤中含有较多霉菌。假如用特定的材料为培养

基分离霉菌,经培养后,长出的菌种可能较为单一。比如用新鲜的桔皮保温培养,

容易长出青霉。

分离方法具体操作过程见“细菌分离”,只是将稀释度向前移2位数。使

用马丁氏(Martin)琼脂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1/3000的孟加拉红水溶液,使用

时每10ml培养基再加0.03%链霉素溶液1ml(含链霉素30ug/ml),用28〜30℃

下培养

3〜5天,待菌落长出后,检查结果。

(-)稀释涂布平板法

此法与稀释混合平板法基本相同,无菌操

作也一样,所不一致的是先将牛肉膏蛋白陈培

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马丁氏培养基融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