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必刷卷02(解析版)_第1页
2022年7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必刷卷02(解析版)_第2页
2022年7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必刷卷02(解析版)_第3页
2022年7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必刷卷02(解析版)_第4页
2022年7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必刷卷02(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刷卷0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某一地域中的蛇属于生命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结构层次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C.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各自又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D.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具有多种组织和系统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

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详解】

A、某一地域中的蛇有多种,不属于种群,所以不是生命系统研究的结构层次,A错

误;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其完成生命活动需要寄生在活细胞中,B错误;

C、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各自又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C正

确;

D、单细胞生物如酵母菌没有组织和系统,D错误。

故选Co

2.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低倍镜下物象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

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叶肉细胞,可以观察到核糖体、线粒体内膜等结构

C.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在目镜上

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清水,然

后再盖上盖玻片

【答案】C【解析】

【分析】

显微镜的呈像原理和基本操作:(1)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

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故显微镜下所成的

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

针流动。(2)显微镜观察细胞,放大倍数与观察的细胞数呈反比例关系,放大倍数越

大,观察的细胞数越少,视野越暗,反之亦然。(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

数x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

数越大,与玻片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越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的细

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4)反光镜和光圈都是用于调节视野亮度的;粗准焦螺旋和

细准焦螺旋都是用于调节清晰度的,且高倍镜下只能通过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5)

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

中央一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一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

一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详解】

A、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光圈或反光镜增加视野亮

度,再调节细准焦螺旋,A错误;

B、用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到细胞中的亚显微结构,即无法观察到核糖体以及线粒体内

膜等结构,B错误;

C、视野中的异物可能存在于玻片上、目镜上或物镜上,可以通过移动玻片、换用目镜

和物镜判断污点的具体位置;若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则异物不在

物镜上,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不在玻片上,故异物在目镜上,C正确;

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生理盐

水,然后再盖上盖玻片,D错误。

故选Co

3.奶茶近年来己经成为街头巷尾的热门饮料,奶茶中既有糖分如葡萄糖、麦芽糖和蔗

糖等,也含有一定量的脂质等物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利用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区分葡萄糖和蔗糖

B.脂肪在人体细胞中氧化分解时释放的能量比同质量糖类多

C.奶茶中的葡萄糖不是人体细胞的能源物质

D.利用苏丹红III染液鉴定奶茶中是否含有脂质时不需要水浴加热

【答案】C【解析】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

产生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

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版试剂产生紫色反

应。(3)脂肪可用苏丹III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详解】

A、葡萄糖是还原糖,蔗糖是非还原糖,还原糖可以与斐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成

红色沉淀,可以区分,A正确;

B、等质量的脂肪比糖类含有更多的氢原子,因此在氧化分解的过程中可以释放更多的

能量,B正确;

C、葡萄糖可以进入人体细胞,奶茶中的葡萄糖是人体细胞的能源物质,C错误;

D、利用苏丹HI染液鉴定奶茶中是否含有脂质时不需要水浴加热,常温下使用显微镜

观察即可,D正确。

故选C。

4.如图表示一个由153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NH—f

/C「依布A•该分子中含有152个肽键

B.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中至少有2个含硫

C.该蛋白质分子彻底水解将产生21种氨基酸

D.合成该蛋白质的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2754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一个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图,该蛋白质由1条肽链、153个氨基酸脱

水缩合形成,含有1个二硫键;该蛋白质的肽链中含有的肽键数=153-1=152个,由于

肽链在折叠时又形成1个肽键,因此共有153个肽键。

【详解】

A、肽键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数=153-1=152个,但由于肽链在折叠时又形成一个肽

键,因此共有153个肽键,A错误;

B、肽链之间形成一个二硫键,说明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中至少有2个含硫,B正确;

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因此该多肽彻底水解最多可得到21种氨基酸,C错

厌;

D、合成该蛋白质的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153x18(脱去的水分子)+2(形成二硫

键脱去的氢)=2756,D错误。

故选B。

5.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和化学元素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期缺碘的地区,人们患甲亢的比例较高

B.肌糖原能水解成葡萄糖,用于补充血糖

C.长期素食的人,有可能因为缺少某些非必需氨基酸而影响身体健康

D.有些脂质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时会转化为糖类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其中无机化合物包括水和无机盐,

有机化合物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详解】

A、甲亢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碘是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长期缺碘的地区,人

们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患甲亢比例很小,A错误;

B、肝糖原可以水解成葡萄糖以补充血糖,肌糖原不可以,B错误;

C、植物性食物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不齐全,因此长期素食的人,有可能因为缺少某

些必需氨基酸而影响身体健康,C错误;

D、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但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时,脂

肪能少量转化为糖类,D正确。

故选D。

6.结合生物膜的结构模型,某同学对生物膜的结构及功能做了如下叙述,其中正

确的是()层

A.细胞膜是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的,膜上的糖类分子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被

B.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是固定不动的

C.膜上的糖蛋白具有信息传递的作用,能够将信息分子转移到细胞内发挥作用

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

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

高,种类越多。蛋白质的位置: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

层;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种类: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

等作用;有的起载体作用,参与主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有的是酶,起催

化化学反应的作用。

【详解】

A、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蛋白

质镶嵌、贯穿和覆盖在磷脂表面,细胞膜表面的糖类和蛋白质结合可形成糖被,细胞

膜上的糖类有的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A错误;

B、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运动的,B错误;

C、膜上的糖蛋白具有信息传递的作用,但不能将信息分子转移到细胞内发挥作用,C

错误;

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

确。

故选D。

7.图中a、b、c、d为细胞器,3H—亮氨酸参与图示过程合成3H-X。据图分析,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3H-亮氨酸

A.图中a、b、d的膜面积都会明显减少

B.3H-X可能为性激素

C.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3H-X的过程发生在a中

D.c是双层膜结构,不构成生物膜系统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物质X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则物质X表示分泌蛋白,a表示核糖体,b

表小内质网,d表不高尔基体,c表示线粒体。

【详解】

A、图示过程表示的是分泌蛋白的合成以及分泌过程,图中a、b、c、d为细胞器(分

别为核糖体、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该过程中会发生膜面积的变化的细胞器是

b内质网(面积减少)、d为高尔基体(面积基本不变),A错误;

B、3H-X是分泌蛋白,而性激素属于脂质,B错误;

C、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3H-X的过程发生在a核糖体中,C正确;

D、c为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D错误。

故选Co

8.下列有关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簿用的是()

A.核膜共有2层磷脂双分子层

B.细胞核中的染色质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C.核孔是DNA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仁体积一般相对较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

质)、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

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

A、核膜共有2层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

B、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因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而得名,B正确;

C、DNA一般不进出细胞核,C错误;

D、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故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

胞中核仁体积相对较大,D正确。

故选C。

9.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细胞膜。

下列有关物质出入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K+只能从低浓度一侧向图浓度一侧运输

B.神经细胞跨膜转运Na+不一定消耗ATP

C.在质壁分离过程中,植物细胞失水速率逐渐增大

D.只有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的方式出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自由扩散的特点: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协助扩散

的特点: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逆

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消耗能量。

【详解】

A、神经细胞形成静息电位时,K+进行协助扩散,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输,

A错误;

B、神经细胞跨膜转运Na+的方式有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两种,被动运输不消耗ATP,

B正确;

C、在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大,细胞内外浓度差变小,导致

细胞失水速率逐渐减慢,C错误;

D、小分子物质也可能通过胞吐的方式出细胞,如神经递质,D错误。

故选B。

10.鸡肠道脂防酶的活性反映了鸡对脂肪的利用能力,山楂叶黄酮是从山植叶中提取

的一种中药成分,下图为科学家研究不同脂肪独度下,山楂叶黄酮对鸡肠道脂肪酶活

鸡肠道脂肪酶的活性

B.对照组酶促反应速率不再上升的主要限制因素是脂肪浓度

C.实验的自变量为山楂叶黄酮,实验中pH为脂肪酶的最适pH

D.图示结果可说明山楂叶黄酮对鸡肠道脂肪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

RNA;

2、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

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

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详解】

A、就脂肪酶来说,脂肪为其催化作用的底物,底物浓度不影响酶活性,只是在一定

浓度范围内会影响酶促反应速率,A错误;

B、对照组和实验组酶促反应速率不再上升的主要原因都是酶量有限,B错误;

C、从图中可看出,实验的自变量为山楂叶黄酮和脂肪浓度,实验中pH为无关变量,

应为脂肪酶的最适pH,C错误;

D、图中加入山楂叶黄酮的一组(实验组)酶促反应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山楂叶黄

酮对鸡肠道脂肪酶活性有抑制作用,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以酶促反应速率曲线图为情境,考查酶相关实验的分析、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知

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

11.壁虎自然再生出的尾巴只是一堆由脂肪、肌肉和皮肤组成的同心管,缺少了原生

尾巴的脊椎、神经组织等,科研人员则通过植入胚胎干细胞的方式,帮助壁虎拥有一

条接近于原装版本的尾巴,实现了2.5亿年来断尾壁虎都没能自行完成的“进化”。下列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尾巴的过程中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B.该研究说明胚胎干细胞具有尾巴再生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质

C.肌细胞的分化程度高于受精卵,而全能性低于受精卵

D.该研究可以为人类治疗难以愈合的伤口提供新途径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

(3)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

(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

【详解】

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但是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A错误;

B、胚胎干细胞具有尾巴再生体现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已分化的细胞中含有本物种

生长发育所需的全套遗传物质是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B正确;

C、肌细胞是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受精卵是未分化的细胞,肌细胞分化程度高于受精

卵,全能性低于受精卵,C正确;

D、壁虎自然再生出来的尾巴“只是一堆由脂肪、肌肉和皮肤组成的同心管”,科学家利

用胚胎干细胞帮助壁虎再生出了更“完美”的尾巴,这为人类治疗难以愈合的伤口提供

新途径,D正确。

12.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性状分离比为3:1

B.在实验过程中,提出的假说是Fi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C.解释性状

分离现象的“假说”过程是若Fi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

两种表现型,且数量比接近1:1D.验证假说阶段完成的实验是让Fi与隐性纯合子

杂交

【答案】C

【解析】

【分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说一演绎推理

一实验验证一得出结论。

【详解】

A、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性状分离比为高茎:矮茎=3:1,A正

确;

B、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内容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因子;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

对存在,B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不成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受精

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B正确;

C、孟德尔采用的假说一演绎法中“演绎”的内容指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的推演过程,即

Fi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

1,C错误;

D、检测假说阶段完成的实验是: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体杂交,即用测交检测,D正

确。

故选C。

13.已知某种老鼠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和a决定,A+(纯合会导致胚胎

致死)决定黄色,A决定灰色,a决定黑色,且A+对A显性,A对a显性。下列分析

正确的是()

A.该种老鼠的成年个体最多有6种基因型

B.A+、A和a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基因型均为A+a的一对老鼠产下了3只小鼠,一定是2只黄色,1只黑色

D.一只黄色雌鼠和一只黑色纯合雄鼠杂交,后代可能出现3种表现型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干信息“A+(纯合胚胎致死)决定黄色,A决定灰色,a决定黑色,且A+对A是显

性,A对a是显性”分析可知,黄色的基因型为A+A、A+a,灰色的基因型为AA、

Aa,黑色的基因型为aa。

【详解】A、由于基因A+纯合时会导致小鼠在胚胎时期死亡,所以该鼠种群中存活小

鼠毛色的基因型有A+A、A+a、AA、Aa、aa共5种,A错误;

B、A+、A和a属于复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正

确;

C、基因型均为A+a的一对老鼠交配,后代理论上有A+A、A+a、aa,由于子代数量过

少,故不一定是2只黄色,1只黑色,C错误;

D、一只黄色雌鼠(A+A或A+a)和一只黑色雄鼠(aa)杂交,后代可能出现黄色

(A+a)、灰色(Aa)或黄色(A+a)、黑色(aa)共2种表现型,D错误。

故选B。

14.如图表示一条染色质(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形态和行为变化,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O

A

V

OA.过程①表示

d

染色体复制,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

B.过程②表示染色质的高度螺旋化,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前期

C.过程③表示着丝粒分裂,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D.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在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

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

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

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

A、过程①表示染色体复制,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也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

的间期,A正确;

B、过程②表示染色质的高度螺旋化,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前期,出现染色体,B正

确;

C、过程③表示着丝粒分裂,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也可以发生在有丝分

裂的后期,C正确;

D、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在不同分裂时期的同种物质,物理状态不同,前者是细长

的丝状,后者是短棒状,D错误。

故选D。

15.如图为艾弗里等人用R型和S型肺炎链球菌所做的部分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

的是()

S型细菌s型细菌

第一组第二至第四组

DNA控制的性状完全不同

B.加入RNA酶、蛋白酶等酶处理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利用了“加法原理”

C.加入蛋白酶处理的实验组培养基中S型细菌在数量上占优势

D.培养基中的S型菌并不都是由R型菌转化而来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加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例如,在“比较

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实验组分别加热、滴加FeCl,溶液、滴加肝脏

研磨液;又如探究不同酸碱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等。

2、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例如,在艾弗里

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又如验证光合作用

产生淀粉的实验等。【详解】A、肺炎链球菌有S型和R型两种不同的类型,两种肺炎

链球菌的DNA控制的性状不完全相同,而不是完全不同,A错误;

B、加入RNA酶、蛋白酶等酶处理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利用了“减法原理”,B错

误;

C、转化的效率较低,加入蛋白酶处理的实验组培养基中少部分转化形成S细菌,因

此S型细菌少于R型细菌,C错误;

D、培养基中的S型菌并不都是由R型菌转化而来,还可以由S型细菌分裂而来,D

正确。

故选D。

16.DNA指纹技术可用于亲子关系的鉴定,在帮助被拐卖的儿童找寻亲生父母的过程

中起到重要作用。该技术利用的生物学原理可能是()

A.不同个体DNA分子的空间结构不同

B.不同个体DNA分子中,(A+G)/(T+C)的值不同

C.不同个体DNA分子中,碱基对的配对方式不同

D.不同个体DNA所含的脱氧核甘酸排列顺序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指纹指具有完全个体特异的DNA多态性,其个体识别能力足以与手指指纹相媲

美,因而得名。可用来进行个人识别及亲子鉴定,同人体核DNA的酶切片段杂交,获

得了由多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组成的长度不等的杂交带图纹,这种图纹极少有两个人

完全相同,故称为“DNA指纹”。

【详解】

A、不同个体DNA分子的空间结构相同,都为双螺旋结构,A错误;

B、不同个体DNA分子中,A=T,G=C,(A+G)/(T+C)的值相同,都等于1,B错

误;

C、不同个体DNA分子中,碱基对的配对方式相同,都为A与T配对,G与C配

对,C错误;

D、不同个体DNA所含的脱氧核甘酸排列顺序不同,使得个体具有差异性,可依据此

进行亲子鉴定,D正确。

故选D。

17.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下列有关表观遗传的叙述,

错误的是()

A.表观遗传能使生物体在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的情况下发生性状改变

B.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C.基因是否表达与基因甲基化有关,但表达水平与基因甲基化无关

D.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

【答案】C

【解析】

【分析】

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

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Leyc基因不能与

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合成Leyc蛋

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

【详解】

A、表观遗传能使生物体的基因序列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发生可遗传的性状改变,A正

确;

B、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可以产生激活或抑制基因转录的

现象,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B正确;

C、基因甲基化可影响基因转录,又由于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基因的转录有关,所以表达

水平与基因的甲基化程度有关,C错误;

D、DNA甲基化的修饰可以通过配子传递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D正确。

故选C。

18.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其原理与使用秋水仙素相似

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

C.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原因是间期经过的时间最长

D.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活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

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详解】

A、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都是有丝分裂前

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A正确;

B、如果观察的细胞处于前期、中期,则细胞内含二个染色体组;如果观察的细胞处于

后期,则细胞内含四个染色体组;所以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

体细胞,B正确;

C、由于间期经过的时间最长,故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C正确;

D、由于在制作装片过程中,要进行解离,使细胞失去活性,所以在显微镜下不可能

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D错误。

故选D。

19.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

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

B.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不断发生耐药性变异的结果

C.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

D.环境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变异与选择无关,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先有了各种类型的变异,才能自然选择

出最适于环境的变异。

【详解】

A、菜青虫先发生抗药性变异,农药只是起选择作用,A错误;

B、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选择的结果,B错误;

C、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C正确;

D、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D错误。

故选Co

20.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于物种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之后,随

着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物种进化又有了更新的认识。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

化理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地球上光合生物的出现使得大气成分发生变化,这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

件,体现了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共同进化

B.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物种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

件,从而为生物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

C.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的改变,若没有自然选择,种群

的基因频率则不可能发生改变

D.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多样性,从进化的角度看,生物的多样性是多种多

样的环境对生物的不定向变异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

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

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详解】

A、光合生物的出现使得大气成分发生变化,这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体现

了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共同进化,A正确;

B、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物种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

件,从而为生物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B正确;

C、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的改变,除了自然选择,种群的

基因频率也可能受人工的选择而改变,C错误;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根本原因是基因

多样性,从进化的角度看,生物的多样性是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的不定向变异进行

定向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个小题,共40分。

21.(14分)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

请据题分析作答:

(1)甲兴趣小组想探究的具体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

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I(a-d)所示:

①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上左图的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

使用)。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0

②装置中c瓶的作用是。

(2)乙兴趣小组利用上右图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

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①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请问对照实验装置(假设该装置编号为

III)装置皿除用代替上右图中的NaOH溶液外,其他设计与装置II相同。

②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下表:

装置中红色液滴的移动现象

序号结论

装置II装置in

1a________b不移动只进行有氧呼吸

2C不移动d________只进行无氧呼吸

3ef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3)请写出糖类(葡萄糖)经过酵母菌代谢活动后变成酒精的化学反应式:

。若酵母菌消耗的02为3mol/L,而释放的CO2为

9moi/L,则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倍。

【答案】(l)c-a—b(或c—b-a-b)(2分)d-b(2分)吸收空气中CCh,

排除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其他合理答案亦可)(2分)

⑵等量清水(1分)a向左移(1分)d向右移(1分)e向左移(1分)f

向右移(1分)

⑶C6Hl2。62c2H50H+2cCh+能量(2分)6(1分)

【解析】

【分析】

图中澄清石灰水可用于检测二氧化碳,NaOH溶液可用于吸收二氧化碳。酵母菌在有

氧呼吸过程中,消耗的氧气与产生的二氧化碳体积相等,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不消耗

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利用图H所示装置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应设置用等

量清水代替NaOH溶液的装置III作为对照实验;其中液滴的移动表示酵母菌细胞呼吸

消耗的氧气与产生C02的体积差,可以根据液滴是否移动及移动方向来判断细胞呼吸

的类型。

⑴有氧条件需要通入空气,在向装置中通入空气时,为排除空气中C02对实验结果的

干扰,需要先通过10%的NaOH溶液除去CO2,所以有氧条件实验装置的顺序为

c->b^a-»b(或c-a—b)。在无氧条件下,不需要通入不含C02的空气,所以装置只

需要d-b即可。D瓶中含有少量空气,注意在实验前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

b,目的是消耗掉瓶中剩余的氧气。装置中c瓶的NaOH溶液可以吸收空气中的C02,

排除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利用图H所示装置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可以根据液滴是否移动及移动方向

来判断细胞呼吸的类型。为确定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需要补充的对照

实验装置III除用等量清水代替NaOH溶液外,其他设计与装置II相同。

若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装置n中消耗氧气,产生的C02被NaOH溶液吸收,导致

装置II内气压下降,液滴a左移;装置HI中消耗的氧气体积与产生的CO2体积相等,

装置ni内气压不变,液滴b不移动。若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装置n不消耗氧气,

无氧呼吸产生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不会引起装置II内气压的改变,液滴c不

动;装置HI中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使气压上升,液滴d右移。若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

无氧呼吸,装置n中有氧呼吸消耗氧气,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的CO2被NaOH溶

液吸收,导致装置II内气压下降,装置II中液滴e应左移;装置III中有氧呼吸与无氧

呼吸产生的总co?量大于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装置ni中液滴f右移。

(3)(葡萄糖)经过酵母菌代谢活动后变成酒精的化学反应式:C6Hl2。61

2c2H5OH+2cCh+能量。根据有氧呼吸的反应式计算可知,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每消

耗1mol氧气产生1molC02,消耗1/6mol葡萄糖;根据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酵

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每产生1molCO2需消耗1/2mol葡萄糖。根据题目信息,消耗3

mol02,释放9moicCh,可知有氧呼吸产生CO2为3mol,无氧呼吸产生CO2为6

moL则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1/2mol,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3

mol。故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6倍。

22.(14分)番茄的杂种优势十分显著,在育种过程中可用番茄叶的形状、茎的颜色

(D/d)以及植株茸毛等作为性状选择的标记。为研究这三对性状的遗传规律,选用以

下甲、乙、丙、丁四种纯合体为亲本做了杂交实验,实验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且无

致死现象)如下表所示:

亲本组

Fi表型F2表型及数量(株)

甲X乙缺亥U叶缺刻叶(60),薯叶(21)

浓茸毛、浓茸毛、绿茎(19),浓茸毛、紫茎(41),多茸毛、紫茎

甲X丁

紫茎(15),少茸毛紫茎(5),

乙X丙浓茸毛浓茸毛(60),多茸毛(17),少茸毛(5)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番茄茎的颜色性状中隐性性状是,判断依据是o

(2)根据亲本组合杂交结果可判断,植株茸毛受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

定律,判断理由是。

(3)亲本组合甲x丁杂交,F2中缺少少茸毛绿茎和多茸毛绿茎个体,推测原因可能是番

茄植株茎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控制番茄茎颜色的基因与控制植株茸毛的其

中一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若推测正确,请画出Fi体细胞中控制茎的颜色和

植株茸毛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用I表示染色体,“A/a、Bb…”为控制植株茸毛

的基因,用“•”表示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o

(4)低温处理会导致某种基因型的花粉存活率降低,用低温处理甲X乙组合的Fi后,F2

的表型为缺刻叶:薯叶=5:2,可推知携带____基因的花粉存活率降低了0请设

计实验验证该结论。(写出实验思路、实验结果及实验结论)。

【答案】(1)绿茎(1分)亲本组合甲x丁杂交Fi表型为紫茎,F2紫茎:绿茎=3:1(2

分)

⑵甲x丁或乙x丙(1分)2(1分)自由组合(1分)F2浓茸毛:多茸毛:少

茸毛约为12:3:1,符合9:3:3:1的变形(2分)

(2

分)(4)E(1分)1/4(1分)将低温处理的Fi作为父本与薯叶番茄杂交,子代

缺刻叶:薯叶=3:4,说明低温处理携带薯叶基因的花粉存活率降低了1/4(2分)

【解析】

【分析】

先根据表格内容和题干判断显隐性关系,由于亲本都是纯合子,亲本组合甲乙杂交Fi

表型为缺刻叶,B自交的子代F2缺刻叶:薯叶=3:1说明缺刻叶是显性;亲本组合甲丁

杂交Fi表型为紫茎,F2紫茎:绿茎=3:1,说明紫茎是显性。

(1)根据题干说明甲乙丙丁均是纯合体,那么亲本组合甲乙杂交Fi表型为缺刻叶,Fi自

交的子代F2缺刻叶:薯叶=3:1,说明缺刻叶是显性,薯叶是隐性;亲本组合甲丁杂交Fi

表型为紫茎,F2紫茎:绿茎=3:1,说明紫茎是显性,绿茎是隐性。

(2)由于亲本都是纯合子,甲x丁或乙x丙这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都全是浓茸毛,子二

代出现浓茸毛:多茸毛:少茸毛约为12:3:1,符合9:3:3:1的变形,说明植株茸毛受两对

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亲本组合甲x丁杂交F2中缺少少茸毛绿茎和多茸毛绿茎个体,推测原因可能是以下

两种情况要么是控制番茄茎颜色的基因与控制植株茸毛的其中一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

源染色体,要么是控制番茄茎颜色的基因与控制植株茸毛的基因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

体上,但后代数量太少。如果符合前一种情况的话,就可能是A、a基因和D、d基因

连锁在一起,或者是B、b基因和D、d基因连锁在一起,作图如下:

用低温处理甲x乙组合的B后,F2的表型为缺亥!)叶:薯叶=5:2,假设这是由E、e基因控

制的,那么Fi的基因型就是Ee,由于雄配子存在致死现象,但是雌配子是正常的即

1/2E和l/2e,只有当雄配子E:e=3:4时,F2的表型才为缺刻叶:薯叶=5:2,如下所

不:

J配子

雄配针Ee

3E3EE3Ee

4e4Ee4ee

说明基因型为E(缺刻叶基因)的花粉1/4死亡。

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由于是雄配子致死,所以选择将低温处理的B作为父本与薯叶番

茄杂交,子代缺刻叶:薯叶=3:4,说明低温处理携带薯叶基因的花粉存活率降低了1/40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考生要熟知两大定律的内容和实

质,根据题干信息利用已学知识进行解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3.(12分)人类脆性X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遗传病,该病是由只存在于X染

色体的FMRI基因中特定的CGG/GCC序列重复而导致的。FMRI正常基因(设为F)

中CGG/GCC重复次数不超过50次,人表现型正常;当重复次数超过200次,FMRI

基因成为致病基因(设为f),女性携带者表现为50%患病,50%正常。如图是甲病

(基因为A、a)和脆性X综合征的遗传家系图。请分析回答:

I3"rO

12□o正常男、女

n□KW)<0物⑤患甲病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