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练习册_第1页
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练习册_第2页
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练习册_第3页
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练习册_第4页
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练习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医学院分院

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练习册

第一章绪论

一、单选题

1、机体的内环境是指C

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血液E.组织液

2、内环境的稳态B

A.是指细胞内液中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恒定

B.是指细胞外液的各种理化性质发生小范围变动

C,使细胞内、外液中各种成分基本保持相同

D.不依赖于体内各种细胞、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

E.不受机体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3、阻断反射弧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受损的调节是A

A.神经调节B.激素远距调节C.自身调节

D.旁分泌调节E.自分泌调节

4、使机体功能状态保持相对稳定,依靠体内的B

A.非自动控制系统B.负反馈控制系统C,正反馈控制系统

D.前馈控制系统E.自主神经系统

5、手术切除动物肾上腺皮质后血中ACTH浓度升高,说明糖皮质激素对腺垂体促激素

分泌具有下列哪一种调控作用?D

A.神经调节B.神经-体液调节C.正反馈控制

D.负反馈控制E.前馈控制

6、使某一生理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其最大效应,依靠体内的C

A.非自动控制系统B.负反馈控制系统C,正反馈控制系统

D.前馈控制系统E.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二、填空题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3、机体的功能调节方式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神经调节。

三、名词解释

1、内环境:细胞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2、稳态:正常机体,其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渗透压、pH值、离子浓度等经常保持

相对的稳定,这种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3、正反馈:反馈作用与原效应作用相同,使反馈后的效应向原效应的相同方向变化,这种

反馈称为正反馈。

4、负反馈:反馈作用与原效应作用相反,使反馈后的效应向原效应的相反方向变化,这种

反馈称为负反馈。

第二章人体的基本构成

一、单选题

1、核酸对紫外线的最大吸收峰在哪个波长附近B

A.220nmB.260nmC.280nmD.340nm

2、DNA变性时发生的变化是A

A.双螺旋结构破坏B.紫外吸收变小

C.粘度增加D.共价键断裂

3、蛋白质元素组成中哪个元素的含量相对恒定,在16%左右D

A.碳B.氢C.氧D.氮

4、RNA和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C

A.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B.碱基相同,核糖不同

C.碱基不同,核糖不同D.碱基不同,核糖相同"

5、蛋白质变性时除生物活性丧失外重要改变是A

A.溶解度1B.溶解度f

C.紫外吸收值TD.紫外吸收值]

6、下面关于酶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A

A.所有的蛋白质都是酶

B.酶是生物催化剂

C.酶是在细胞内合成的,但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催化功能

D.酶具有专一性

7、酶的活性中心是指C

A.的分子上的儿个必需基团

B.酶分子与底物结合的部位

C.酶分子结合底物并发挥催化作用的关键性三维结构区

D.酶分子中心部位的一种特殊结构

8.同工酶的特点是A

A.催化作用相同,但分子组成和理化性质不同的一类酶

B.催化相同反应,分子组成相同,但辅酶不同的一类酶

C.催化同一底物起不同反应的酶的总称

D.催化作用,分子组成及理化性质相同,但组织分布不同的酶

二、填空题

1、组成DNA的四种核甘酸是dAMP、dCMP、dGMP和dTMP。

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包括a螺旋、2折叠、B转角和不规则卷曲等。

3、易造成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有加热、紫外线、尿素、强酸和重金属盐。

4、酶促反应的特点仃高催化效率、高度特异性和酶活性的可调节性。

5、细胞增殖的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三、名词解释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包括二硫键的位置。

2、蛋白质变性:理化因素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导致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

失的过程。

3、退火: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复性的过程。

4、米氏常数: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与酶对底物亲和力成反

比。

5、细胞凋亡:由基因控制的自主性,有序性的细胞死亡。

四、简答题

1、试述谷胱甘肽的氨基酸组成,及其生理作用。

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保护细胞膜结构,维持细胞内酶蛋白处于还原(活性)

状态。

2、什么是竞争性抑制,有何特点?在此过程中,酶促反应的一些参数如何变化?

抑制剂[口与底物[S]结构相似,共同竞争酶的活性中心,造成酶促反应速度变小,加大底物

浓度,可使抑制作用减弱。Kmt,Vm不变。

3、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

两条DNA链反向平行;亲水骨架在外侧,疏水碱基在内侧,形成右手螺旋;碱基平面与螺旋

轴垂直;螺旋分子表面有大沟和小沟;两条DNA链靠氢键结合;A=T,G二C配对;碱基堆集

力协同氢键一起使DNA双螺旋更稳定。

4、简述生物膜的分子结构模型。

液态的磷脂双分子层为支架,其间镶嵌蛋白质。

5、人体有哪四大组织?其中结缔组识有何作用?

即上皮组识、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结缔组织主要起支持、连接、运输物质、和防

御等多种功能。

第三章基因信息传递

一、单选题

1、DNA以半保留方式复制,如果一个具有放射性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在无放射性标记

的环境中经过两轮复制,其产物分子的放射性情况如何A

A.其中•半没有放射性B.都有放射性

C.半数分子的两条链都有放射性D.都不含放射性

2、下列哪种碱基只存在于RNA中而不存在于DNA中?A

A.尿啥咤B.腺口票吟C.胸腺喀咤D.鸟噪吟

3.下列那一种密码子是起始密码子?C

A.UAGB.ACGC.AUGD.AGG

4、下列关于氨基酸密码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C

A,由DNA链中相邻的三个核甘酸组成

B.由tRNA链中相邻的三个核甘酸组成

C.由mRNA链中相邻的三个核甘酸组成

D.由rRNA链中相邻的三个核甘酸组成

5、大肠杆菌合成的所有未修饰的多肽链,其N末端应是哪种氨基酸C

A.蛋氨酸B.丝氨酸C.甲酰蛋氨酸D.甲酰丝氨酸

6、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控制点是B

A.基因结构活化B转录起始

C转录后加工D蛋白质翻译及翻译后加工

7、一个操纵子通常含有B

A一个启动序列和一个编码基因

B一个启动序列和数个编码基因

C数个启动序列和一个编码基因

D数个启动序列和数个编码基因

8、下列属于反式作用因子的是D

A.启动子B.增强子C.终止子D.转录因子

二、填空题

1、真核生物mRNA的转录后加工方式有加帽、加尾、剪接和mRNA编辑。

2、用蛋白水解酶作用于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I,可将其分为大、小两个片段,其中大片

段叫Klenow片段,具有5T3聚合酶和3T5外切酶活性,另外一个片段具有5T3

外切酶活性。

3、遗传密码的特点有连续性、简并性、通用性和摆动性。

三、名词解释

1、DNA重组技术:人工方法将不同来源的DNA片段,拼接成一个重组DNA分子,并引

入活细胞使其复制或表达。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细菌产生的•类能识别和切割双链DNA分子内特定的碱基顺序

的核酸水解酶。

3、半不连续复制:在DNA复制过程中,一条链的合成是连续的,另一条链的合成是不连

续的,所以叫做半不连续复制。

4、顺式作用元件:真核生物中,可以调控结构基因转录效率、并与该结构基因相距较近的

DNA序列,如启动子、增强子等.

四、简答题

1、简述原核生物DNA切除修复(即核昔酸切除修复)的过程。

核酸内切醐:扩创;

DNA聚合酶I/DNA聚合酶加填补空隙;

连接酶:封•口。

2、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的组分有哪些?它们具有什么功能?

①mRNA: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②tRNA: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运载工具;

③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④辅助因子:(a)起始因子,参与蛋白质合成起始复合物形成:(b)延长因子,肽链的延伸作

用;(c)释放因子,终止肽链合成并从核糖体上释放出来。

五、问答题

1、试比较DNA复制与RNA转录的异同。

复制转录

模板两股链其中一股链(模板链)

原料dNTPNTP

碱基配对A-T;G-CA-U,T-A;G-C

聚合酶DNA依赖的DNA聚合酶DNA依赖的RNA聚合酶

产物DNAH1RNA,tRNA,rRNA

2、试述乳糖操纵子的组成及其结构基因可调控表达的机制。

乳糖操纵子的组成: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含Z、Y、A三个结构基因,分别编码半乳糖昔酶、

透酶和半乳糖甘乙酰转移前,此外还有一个操纵序列0,一个启动子P和一个调节基因I。

阻遏蛋白的负性调节:没有乳糖存在时,I基因编码的阻遏蛋白结合于操纵序列。处,乳糖

操纵子处于阻遏状态,不能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种酶;有乳糖存在时,乳糖作为诱导物诱导阻

遏蛋白变构,不能结合于操纵序列,乳糖操纵子被诱导开放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种酶。所以,

乳糖操纵子的这种调捽机制为可诱导的负调控。

CAP的正性调节:在启动子上游有CAP结合位点,当大肠杆菌从以葡萄糖为碳源的环境转

变为以乳糖为碳源的环境时,CAMP浓度升高,与CAP结合,使CAP发生变构,CAP结

合于乳糖操纵子启动序列附近的CAP结合位点,激活RNA聚合酶活性,促进结构基因转

录,调节蛋白结合于操纵子后促进结构基因的转录,对乳糖操纵子实行正调控,加速合成分

解乳糖的三种酶。

协调调节:乳糖操纵子中的I基因编码的阻遏蛋白的负调控与CAP的正调控两种机制,互

相协调、互相制约。

3、典型的DNA重组实验通常包括哪些步骤?

①提取供体生物的目的基因(或称外源基因),酶接连接到另一DNA分子上(克隆载体),

形成一个新的重组DNA分子。

②将这个重组DNA分子转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中复制保存,这个过程称为转化。

③对那些吸收了重组DNA的受体细胞进行筛选和鉴定。

④对含有重组DNA的细胞进行大量培养,检测外援基因是否表达。

第四章神经系统

一、单选题

1、神经系统实现其调节功能的基本方式是D

A.兴奋和抑制B.感受和处理信息C.记忆与学习

D.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E.正反馈与负反馈

2、中枢神经系统内,兴奋的化学传递不具备以下哪个特征?D

A.单向传递B.中枢延搁C.总和

D.兴奋节律不变E.易受环境条件改变的影响

3、关于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D

A.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

B.Ca2+由膜外进入突触前膜内

C.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D.突触后膜对Na晨K+,特别是K的通透性增高

E.突触后膜电位去极化达阈值,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发放冲动

4、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B

A.突触前轴突末梢超极化B.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

C.突触后膜的兴奋性发生改变D.突触前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

E.突触后神经元超极化

5、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发生过程中哪一项是错误的?E

A.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

B.Ca2+由膜外进入突触前膜内

C.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D.突触后膜对C「或K+的通透性升高

E.突触后膜膜电位增大,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发放冲动

6、M受体E

A.位于骨骼肌神经肌接头的肌膜上B.位于植物神经节细胞膜上

C.可被酚妥拉明阻断D.可被儿茶酚胺激活

E.位于副交感神经支配的效应器上

7、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是C

A.GABAB.甘氨酸C.乙酰胆碱D.去甲肾上腺素E.5-羟色胺

8、M受体的阻断剂是A

A.阿托品B.酚妥拉明C.心得安D.筒箭毒E.育亨宾

9、下列哪一项属于胆碱能受体?D

A.M、aB.M、BC.M、6和由D.M、NE.M、6和02

10、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神经递质是E

A.乙酰胆碱B.去甲肾上腺素C.肾上腺素

D.多巴胺E.去甲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

11、牵张反射使A

A.受牵拉肌肉发生收缩B.同关节的协同肌发生抑制

C.同一关节的拮抗肌发生兴奋D.其他关节的肌肉也同时发生收缩

E.伸肌和屈肌都收缩

12、当a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时可引起B

A.肌梭传入冲动增加B.梭外肌收缩C.梭内肌收缩

D.梭外肌和梭内肌同步收缩E.Y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

13、当丫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时可引起C

A.肌梭传入冲动减少B.a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减少

C.牵张反射加强D.梭外肌收缩E.梭内肌舒张

14、腱反射具有下列哪项特点?B

A.是多突触反射B.肌肉的收缩几乎是一次同步性收缩

C.感受器为腱器官D.可由重力作用引起

E.主要表现在屈肌上

15、腱反射是C

A.外感受性反射B.行为反射C.单突触反射

D.紧张性牵张放射E.腱器官引起的反射

16、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动物脑干将出现C

A.脊髓休克B.去皮层僵直C.去大脑僵直

D.腱反射加强E.肢体痉挛性麻痹

17、人小脑受损后可出现一系列症状,下列哪一项包括在其中?D

A.共济运动失调B.肌张力减弱C.平衡失调

D.静止性震颤E.意向性震颤

18、大脑皮质处于紧张活动时,脑电活动主要表现为B

A.a波B.波C.。波D.3波E.a波的梭形变化

19、眼睛充分调节能看清眼前物体的最近点称为D

A.主点B.节点C.焦点D.近点E.远点

20、睫状肌收缩可使D

A.角膜曲度增大B.角膜曲度减小C.瞳孔缩小

D.晶状体曲度增大E.晶状体曲度减小

21、关于视锥细胞的描述中错误的是B

A.外段的形状与视杆细胞不同B.外段的感光色素为视紫红质

C.不能产生动作电位D.能产生感受器电位

E.部分细胞对450nm的蓝光很敏感

22、瞳孔近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中枢的共同部位是C

A.延髓B.脑桥C.中脑D.下丘脑E.大脑皮质

23、夜盲症发生的原因是B

A.视紫红质过多B.视紫红质缺乏C.顺视黄醛过多

D.视蛋白合成障碍E.视紫蓝质合成过多

24、眼的近点的远近主要取决于B

A.瞳孔的直径B.晶状体的弹性C.房水的折光指数

D.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径E.玻璃体的折光指数

25、视黄醛由下列哪种物质转变而来?B

A.维生素DB.维生素AC.维生素ED.维生素KE.维生素B2

26、椭圆囊和球囊囊斑的适宜刺激是E

A.正角加速度运动B.负角加速度运动C.角匀速运动

D.直线匀速运动E.直线正负加速度运动

27、按照行波学说,基底膜产生最大振幅位置取决于B

A.声波的振幅B.声波的频率C.基底膜的性质

D.外淋巴的振动幅度E.听小骨的振动力量

28、声波感受器是D

A.球囊囊斑B.椭圆囊囊斑C.半规管壶腹崎

D.耳蜗基底膜毛细胞E.耳石

二、填空题

1、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突触后膜:在某种涕质作用下发牛的局部去极化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3、胆碱能受体可分为M型受体和N型受体。

4、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称为脊休克。

5、牵张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

6、牵张反射包括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类型。

7、当肌肉受牵拉时,la类传入纤维放电频率将增加。

8、运动精细度和负复杂性越高,相应的皮层运动代表区就越大。

9、震颤麻痹常伴仃静止性震颤。

10,帕金森病」j黑质病变有关。

11、睁眼或接受刺激时脑电a波立即消失而呈快波,这一现象称为a波阻断。

12、4状体的最大调节能力可用近点表示。

13、正常眼视近物的反射调节主要依赖于晶状体的调节。

14、视杆细胞的感光色素是视紫红质。

15、高频声波引起耳蜗基底膜的底部部位产生最大振幅的振动。

16、昼光觉系统由视锥细胞与它们相联系的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等组成。

17、基底膜上的听觉感受器是螺旋器。

18、半规管壶腹崎的适宜刺激是正、负角加速度。

三、名词解释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在兴奋性递质的作用下发生局部去极化电位变化。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在抑制性递质的作用下发生超极化电位变化。

3、腱反射: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比如膝反射。

4、肌紧张: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肌紧张是维持身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

5、近点:是指眼作充分调节时眼所能看清楚的眼前最近物体所在之处。

6、暗适应:人在明亮处较长时间突然进入暗处,最初看不清任何物体,需经过•段时间后

才能逐渐看清,这种现象称为暗适应。

7、视力:眼对物体细小结构的分辨能力。

8、听阈:刚好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称为听阈。

四、简答题

1、何谓胆碱能神经纤维?在外周哪些神经纤维属于这类神经?

答:以Ach为递质的神经纤维为胆碱能神经纤维,在外周包括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大

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纤维,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2、反射弧中枢部分兴奋传布的特征有哪些?

答:单向传播、中枢延搁、兴奋的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后发放与反馈和对内环境变化敏

感和易疲劳。

3、小脑是如何参与对机体运动的调控?

答:前庭小脑:调节身体平衡;脊髓小脑:调节肌紧张,对肌紧张以易化作用为主协调进行

过程中的运动,协助大脑皮层对随意运动进行适时调控:皮层小脑:参与运动计划的形成和

运动程序的编制。

4、视近物时眼的主要调节方式是什么?如何调节?

答:眼的近反射.:6m以内的近物或被视物体山远移近时眼发生的调节,包括:晶状体变凸、

瞳孔缩小和视轴汇聚:瞳孔对光反射。

五、问答题

1、当人在明亮处较长时间后突然进入暗处,视觉会出现何种变化?为什么?

答:人从明亮处突然进入暗处,最初看不清任何物体,需经过•段时间后才逐渐能看清在暗

处的物体,这种现象称为暗适应。暗适应是人眼在暗处对光的敏感度逐渐提高的过程。一般

在进入暗处后的最初5-8min内,人眼感知光线的阈值出现诙明显的下降,以后再次出现

更为明显的下降,这与视锥色素的合成增加有关。约在进入暗处25-30min时,阈值降至最

低点并温定在这一水平,该阶段与视杆色素的合成增加有关。

2、试比较腱反射和肌紧张的异同点。

答:

比较项目腱反射肌紧张

产生原因快速牵拉缓慢、持续牵拉

中枢传递单突触多突触

效应器快肌纤维慢肌纤维

效应同步性收缩交替性收缩

意义完成动作维持姿势

3、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有何特点?

答:功能特点:紧张性支配;对同一效应器的双重支配,相互拮抗;受效应器所处功能状态

的影响了;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意义不同(交感-肾上腺系统:应急时动员机体潜能促使

机体适应环境的急变;迷走-胰岛素系统:保护机体、休整恢复、促进消化、积聚能量、加

强排泄生殖功能)

4、化学性突触传递过程如何?受哪些因素影响?

答:过程:突触前神经元兴奋,释放递质,与突触后神经元受体结合,突触后电位。

影响递质释放的因素:Ca2\突触前末梢动作电位频率或幅度、突触前受体、影响已释放递

质清除的因素末梢摄取或酶解(如胆碱酯酶)、影响受体的因素如筒箭毒碱。

5、肾上腺素能受体有哪几类?它们是如何调节血液循环、消化和呼吸活动的?

答:有a、B。

a受体B受体

心肌心肌收缩加强(P1)

血管壁平滑肌收缩舒张(P2)

气道壁平滑肌舒张

消化道平滑肌舒张

第五章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

一、单选题

1、糖酵解过程中NADH+H的代谢去路A

A.使丙酮酸还原为乳酸B.经a-磷酸甘油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氧化

C.经苹果酸穿梭系统进人线粒体氧化D.2-磷酸甘油酸还原为3-磷酸甘油醛

2、糖有氧氧化的最终产物是A

A.CO2+HO+ATPB.乳酸C.丙酮酸D.乙酰CoA

3、肌糖原不能直接补充血糖的原因是A

A.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B.缺乏磷酸化酶

C.缺乏脱支酶D.缺乏己糖激酶

4、除了下列哪一种化合物外,其它物质分子中都含有高能磷酸键D

A.磷酸烯醇式丙酮酸B.1,3-二磷酸甘油酸

C.ADPD.葡萄糖-6-磷酸

5、脂肪酰CoA在肝脏进行小氧化,其酶促反应的顺序是C

A.脱氢、再脱氢、加水、硫解B.硫解、脱氢、力口水、再脱氢

C.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D.脱氢、脱水、再脱氢、硫解

6、核酸的各基本单位之间的主要连接键是B

A.肽键B.磷酸二酯键C.二硫键D.糖背键

7、在下列哪种情况下,血中酮体浓度会升高D

A.食用脂肪较多的混合膳食B.食用高糖食物

C.食用高蛋白膳食D.禁食

8、胆固醇合成的原料是D

A.丙酮酸B.草酸C.苹果酸D.乙酰CoA

9、下列磷脂中哪一种分子中含有胆碱B

A.脑磷脂B.卵磷脂C.磷脂酸D.心磷脂

10、DNA的一级结构实质上就是A

A.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顺序B.DNA分子中的碱基配对关系

C.DNA分子中各碱基所占的比例D.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11、体内转运一碳单位的载体是C

A.叶酸B.维生素B12C.四氢叶酸D.S-腺昔蛋氨酸

12、白化病是由于先天缺乏B

A.色匆酸羟化酶B.酪敏酸酶

C.苯丙氨酸羟化酶D.脯氨酸羟化酶

13、喀咤环中的第一位N原子来源于D

A.游离的氨B.谷氨酸C.谷氨酰胺的酰胺基D.天冬氨酸

14、下列与代谢有关的途径不在线粒体内进行的是C

A.三粉酸循环B.肪脂酸氧化C.糖酵解D.氧化磷酸化

15、一般情况下,机体所需能量由糖提供D

A.40%~50%B.50%~60%C.60%~70%

D.70%以上E.80%以上

16、正常人能量代谢在下列哪些情况下是最低的?B

A.完全静息时B.熟睡时C.外界温度为2CTC时

D.室温为18~25℃时E.进食12小时以后

17、对能量代谢影响最为显著的是C

A.寒冷B.高温C.肌肉运动D.精神活动E.进食

18、下列有关基础代谢率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E

A.男子的基础代谢率比女子高

B.幼儿的基础代谢率比成人高

C,老年人的基础代谢率比成人低

D.基础代谢率同体表面积之间具有比例关系

E.体重相同的人,基础代谢率较为接近

19、实验研究中,常以下列哪项的温度作为深部温度的指标?B

A.口腔B.食管C,血液D.小肠E.肝脏

20、人在寒冷环境中主要依靠下列哪种方式来增加产热量?A

A.战栗性产热B.非战栗性产热C.温度刺激性肌紧张

C.肝脏代谢亢进E.全部内脏代谢增强

21、当外界温度等于或高于机体皮肤温度时;机体的散热形式是D

A.辐射散热B.传导散热C.对流散热

D.蒸发散热E.辐射和对流散热

22、在体温调节中起调定点作用的可能是A

A.PO/AH区的温度敏感神经元

B.延髓的温度敏感射进元

C.网状结构的冷敏神经元

D.弓状核的冷敏神经元

E.脊髓温度敏感神经元

二、填空题

1、合成糖原时,葡萄糖的直接供体是UDPGo

2、细胞内生成ATP的方式有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

3、喋吟碱基合成的原料包括甘氨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和8小

4、血浆脂蛋白包括乳糜微粒、VLDL、LDL、HDL。

5、肝昏迷的发病机制有氨中毒学说、假性神经递质、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V氨基丁酸学说和其他神经毒质作用。

6、当皮下血流量减少时,其皮肤温度降低。

7、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

8、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

9、体内温度最高的器官是肝脏。

10、人在寒冷环境中主要依靠战栗增加产热量。

11、女子的基础体温一般在排卵前下降。

12、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引起基础代谢率升高。

三、名词解释

1、糖异生:非糖物质生产(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肝是糖异

生的主要器官。

2、酮体:包括丙酮、廿羟丁酸、乙酰乙酸。肝内生成,肝外利用。

3、必需氨基酸:机体必需但自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必需由食物供给。包括赖、色、苯丙、

蛋、亮、异亮、苏、缀氨酸。

4、脂肪动员: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在酶的催化下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并被机体利用的

过程。

5、一碳单位:含有一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包括甲基、甲烯基、甲烘基、甲酚基和亚氨甲

基,参与了口票吟和嘴嗟的合成。

6、生物氧化:糖、脂、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C02

和H20的过程。

7、尿酸:喋吟核甘酸代谢的终产物,血尿酸过高是引起痛风的原因。

8、初级胆汁酸:在肝细胞内由胆固醉作为原料合成的胆汁酸即初级胆汁酸,包括胆酸和鹅

脱氧胆酸等。

9、基础代谢率:人体在清醒而安静情况卜,不受精神紧张、肌肉活动、食物和环境温度等

因素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

10、呼吸商:一定时间内机体产生的CO2量与消耗氧量的比值。

11、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由食物引起机体额外产生热量的现象。

四、简答题

1、除了能作为合成核酸的原料分子,ATP、UTP、CTP和GTP分别还在何种代谢中起作用?

ATP—能量分子;UTP—糖原合成;CTP—磷脂合成:GTP一翻译

2、简述NADH氧化呼吸链与FAD”氧化呼吸链的组成。

NADH-►FMN-»CoQ->Cytb-►Cytc1-►Cytc-►Cytaa3

琥珀酸一>FAD―>CoQ—>Cytb—>Cytc1—>Cytc―>Cytaa3

3、简述体内血氨的来源和去路。

来源:肠道吸收的氨去路:合成尿素

转化成非必需氨基酸各组织氨基酸脱氨

肌肉内合成丙氨酸肝脏丙氨酸脱氨

肌肉合成谷氨酰胺肝肾谷氨酰胺脱氨

4、简述糖有氧氧化过程中的三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文字式、酶).

1.3二磷酸甘油酸一三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激酶)

磷酸烯静式丙酮酸一丙酮酸

(丙酮酸激酶),

琥珀酰辅酶A-琥珀酸

(琥珀酸硫激酶)

5、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哪些?

答:肌肉活动、精神活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环境温度

6、什么是基础代谢率?测定基础代谢率需要控制哪些条件?

答:基础代谢率是指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条件:20-25。。清醒、安静、

静卧,>2小时无剧烈活动,无精神紧张,餐后12-14小时。

7、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人体有哪些散热途径?

答:辐射、传导、对流

8、什么是温热性发汗?

答:温热性刺激引起的发汗。中枢位于下丘脑,交感神经的胆碱能节后纤维兴奋导致全身绝

大部分小汗腺分泌,加强散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9、寒冷环境下肌体主要的产热方式有哪些?

答:寒冷环境下主要产热方式:战栗产热、非战栗产热(代谢产热)

五、问答题

1、试述体内鸟氨酸循环的过程、参与的酶类、部位及生理意义。

鸟氨酸循环,肝脏。

氨+二氧化碳一敏基甲酰磷酸

氨基甲酰磷酸+鸟氨酸一瓜氨酸

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

瓜氨酸+天冬氨酸一精氨酸代琥珀酸一精氨酸+延胡索酸

精氨酸一鸟氨酸+尿素

生理意义:是机体解除氨毒的主要方式。

2、试比较酶活力的别构调节和共价修饰调节。

别构调节共价修饰调节

调节物生理小分子物质上游的其他酶

连接键非共价键共价键,可逆性

酶活力上升或下降激活或失活

放大效应无有,高效经济

意义防止产物堆积应激情况下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

3、脂酸在肝脏氧化分解时产生的特有中间产物是什么?试述其反应过程(用文字表述)、

生理意义及病理危害。

反应过程:酮体的生成。线粒体中,乙酰辅酶A作为原料合成乙酰乙酸、[3-羟丁酸和丙酮。

生理意义:是肝脏输出能源的•种形式,是脑组织的重要能源。

病理危害:在饥饿、长期高脂低糖饮食及未经控制的糖尿病患者,脂肪动员增加,酮体生成

增加,造成酮症酸中毒。

4、试述胆固醇合成的原料、关键酶、合成代谢的第一阶段反应,以及胆固醇在体内的转变。

部位:主要在肝脏

原料:乙酰辅酶A

重要中间产物:HMGCoA

限速酶:HMGCoA还原酶

去路:转变为胆汁酸、类固醉激素、7脱氢胆固醉。

5、试比较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的区别。

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否是

和重氮试剂反应间接反应,慢直接反应,快

水溶性差好

对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强无

随尿液排出不能能

6、恒温动物在不同温度下是如何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

答:产热反应:主要的产热器官包括内脏(肝脏)(安静时)和骨骼肌(运动时);寒冷环境

下主要产热方式有战栗产热何非战栗产热(代谢产热)。

散热反应:环境温度低于表层温度:辐射、传导、对流;环境温度高于表层温度:蒸发。

7、什么是温热性发汗和精神性发汗?有何不同?

答:

温热性发汗精神性发汗

刺激温热刺激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

中枢下丘脑大脑皮层运动区

神经支配交感神经的胆碱能节后纤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

维(Ach)(NE)

汗腺全身绝大部分小汗腺分泌手掌、足跖、前额和腋窝等

(手掌、足跖除外)部位汗腺

意义加强散热,维持体温相对稳与体温调节无关

第六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单选题

1、细胞外液中主要的阳离子是B

A.K+B.Na+C.Ca2+D.Mg2+

2、体内CO2和。2进出细胞膜过程属于下列哪种转运方式A

A.单纯扩散B.胞吞和胞吐作用C.易化扩散D.主动转运

3、细胞膜内、外Na卡和K+不均匀分布的原因是E

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较大B.膜在兴奋时对Na卡通透性较大

C.Na+和K+跨膜易化扩散的结果D.Na+-Ca2+跨膜交换的结果

E.膜上Na+泵的活动

4、葡萄糖或氨基酸逆浓度梯度跨细胞膜转运的方式是E

A.单纯扩散B.经载体易化扩散C.经通道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E.继发性主动转运

5、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特点是D

A.要消耗能量B.顺浓度梯度C.需膜蛋白帮助

D,被转运物都是小分子E.有饱和现象

6、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最大A

A.K+B.Na+C.CrD.Ca2+

7、静息电位大小接近于B

A.Na+平衡电位B.K+平衡电位

C.Na'平衡电位与K"平衡电位之和D.锋电位与超射之差

8、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B

A.K+B.Na+C.Ca2+D.C「

9、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内电位负值减少称作B

A.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D.超射

10、安静时膜电位处于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A

A.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D.超极化

11、可兴奋组织受刺激而兴奋时的共同表现是产生A

A.动作电位B.局部电位C.收缩

D.分泌E.收缩和分泌

12、可兴奋细胞具有“全或无”特征的电反应是A

A.动作电位B.静息电位C.终板电位

D.感受器电位E.突触后电位

13、阈电位是指•种膜电位临界值,在此电位水平上,神经细胞膜上的A

A.Na*通道大量开放B.Na,通道少量开放C.Na卡通道开始关闭

D.K*通道大量开放E.叱通道开始关闭

14、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和局部兴奋的共同点是E

A.反应幅度都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B.反应幅度都随传播距离增大而减小

C.都可以叠加或总和D.都有不应期E.都有Na,通道的激活

二、填空题

1、物质跨越细胞膜被动转运的主要方式有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

2、一些无机盐离子在细胞膜上通道蛋白的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动。

3、单纯扩散时,随浓度差增加,扩散速度加快。

4、易化扩散必须依靠一个中间物即膜蛋白的帮助,它与主动转运的不同在于它只能顺

着浓度梯度扩散。

5、。2和CO?通过红细胞膜的方式是一单纯扩散_;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过程属于出胞。

6、正常状态下细胞内K+浓度高F细胞外,细胞外Na,浓度高于细胞内。

7、刺激作用可兴奋细胞,如神经纤维,使之细胞膜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继而出现细

胞膜上Na通道的爆发性开放,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8、单一细胞上动作电位的特点表现为全或无特征和不衰减传播。

9、衡量组织兴奋性常用的指标是阈值,阈值越高则表示兴奋性越低。

10、.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扩布的机制是通过局部电流实现的。

三、名词解释

1、易化扩散: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在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

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包括“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2、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某种耗能过程,将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侧向高

浓度一侧的转运过程。

3、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膜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4、动作电位:当细胞受到有效刺激而发生兴奋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短

暂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

5、阈强度:固定刺激的作用时间和强度一时间变化率于某一适当值,引起组织或细胞兴奋

的最小刺激强度。

6、阚电位:能触发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四、简答题

1、细胞膜被动转运有哪几种形式?为什么属于被动转运?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两种;它们转运的共同点都是顺浓度差进行,不需要消耗能量。

2、阈电位和阈值的概念和意义有何区别?

答:阈值:刚引起组织细胞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也称为阈强度;阈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

达某一临界膜电位时,钠通道大量开放,引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前者指实验施加的刺激强

度;后者表示细胞膜众多钠通道开放的膜电位,是细胞膜的一种重要特性。两者都与动作电

位产生密切相关,结果或效应相同。

3、简述同一细胞动作电位传导的本质、特点和机制。

答:动作电位(AP)在同一细胞膜上传导的本质是AP在细胞膜上依次发生的过程。特点是可

按原来的大小不衰减地双向性扩布遍及整个细胞膜。传导机制是膜的已兴奋部分与邻近的静

息膜形成局部电流,而刺激静息膜局部去极化到阈电位,Na'通道开放,Na,顺电一化学

递度迅速内流产生AP,就象外加刺激在最初的受刺激部分引起AP—样。此过程在膜上连

续进行,表现为AP在整个细胞膜上的传导。

4、试比较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

区别点:局部电位动作电位

刺激强度阈下刺激阈上或阈刺激

传播特点电紧张性扩不减衰性扩布

电变化特点有(时间、空间)总和现象无总和现象,

无“全或无”特点有“全或无”特点

五、问答题

1、细胞膜上钠-钾泵是如何进行物质转运的?有何重要意义?

答:当细胞内Na+浓度升高或细胞外K+浓度升高时,都可激活Na+泵。一般,每消耗1分子

ATP,可泵出3个Na+,摄人2个K+。钠泵活动的最重要意义在于,它能建立一种势能储备

和保持细胞内外Na+、K+不均匀分布,是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具有兴奋性和产生兴奋的基础;

钠泵活动建立的Na+浓度势能储备是一些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进行继发性主动转运的

能量来源。

2、简述同一细胞动作电位传导的本质、特点和机制。

答:动作电位(AP)在同一细胞膜上传导的本质是AP在细胞膜上依次发生的过程。特点是可

按原来的大小不衰减地双向性扩布遍及整个细胞膜。传导机制是膜的已兴奋部分与邻近的静

息膜形成局部电流,而刺激静息膜局部去极化到阈电位,Na+通道开放,Na+顺电一化学

递度迅速内流产生AP,就象外加刺激在最初的受刺激部分引起AP一样。此过程在膜上连

续进行,表现为AP在整个细胞膜上的传导。

第七章机体的运动系统

一、单选题

1、神经一肌接头兴奋传递的递质是B

A.去甲肾上腺素B.乙酰胆碱C.5-羟色胺D.多巴胺

2、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A

A.前负荷B.后负荷

C.前负荷与后负荷之和D.前负荷与后负荷之差

3、在强直收缩中,肌肉的动作电位A

A.不发生叠加B.发生叠加

C.幅值变大D.幅值变小

4、下列属于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是B

A.动作电位通过纵管传向肌细胞深部

B.肌浆网释放Ca2卜到肌浆内

C.终池中的Ca2+逆浓度差进入细胞浆内

D.横管释放Ca2+到肌细胞浆内

5、骨骼肌中横管的作用是B

A.Ca2+的贮存库B.将兴奋传向肌细胞深部

C.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D.营养物质进出肌细胞的通道

6、在骨骼肌收缩过程中,能与细肌丝结合的是C

A.Na+B.K+C.Ca2+D.Mg2+

二、填空题

1、骨骼肌进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肌小节。当骨骼肌细胞收缩时,暗带长度

不变,明带长度变短,H带变短。

2、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是引起肌丝滑行的必要条件。

三、名词解释

1、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如果肌肉长度保持不变而只有张力的变化,这种收缩形式称为等

长收缩。

2、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发生肌肉的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则称为等张收缩。

四、问答题

1、运动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有何功能?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它对人体具有支持、保护和运动的功能。

2、骨是如何组成的?骨的理化性质与年龄有什么关系?

骨是一种器官,主要有骨组织、丰富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组成。骨由有机质和无机质组

成。有机质主要是骨胶原纤维素和粘多糖蛋白等,构成骨的支架,赋予弹性和韧性;无机质

主要为碱性磷酸钙,使骨坚硬。成人的新鲜骨有机质占1/3,无机质占2/3。小儿骨含无机

质较少,故韧性大而硬度小,而老年人则相反,表现为骨质疏松较脆弱容易骨折.

3、骨连结有几种形式?

骨与骨之间的借纤维组织、软骨或骨相连,称为骨连结。按连结方式分为直接连结和问

接连结两种

直接连结:纤维连结、软骨连结和骨性连结;间接连结:骨与骨间由膜性的结缔组织囊

相连结,中间留有空隙,称为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等)。

4、简述肩、毓、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

肩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关节盂的边缘镶有盂唇,关节囊薄而松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