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案_第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案_第2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案_第3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案_第4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单元教学设计全集

17紫藤萝瀑布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揣摩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借花所抒之情、所托之理,理解文章的主旨。(重点)

2.学习作者写景状物的方法,领悟作者写景抒情的技巧,并将其引入自己的作文中。(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人生深沉而独特的感受,懂得生命永恒的道理,培养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方法

读:让学生熟悉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讲:清除疑难字句的障碍,理清文章的结构。

赏: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理由。

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

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料和优质音频资料。

生:依据导学案,预习课文,圈记疑难问题。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接触过许多花草树木。大干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用心体会,你从中会获得

许多启示。即使面对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紫藤萝瀑布》的

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死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感想。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

冠溅(b©ng)那逗(tido)

W(sui)近淀(didn)

^(cdng)忍椀不禁(jin)一起去领略一下作者独

电开(zhdn)琼浆(qiAng)

i(cdu)&立(zhO)

需蒋:(Iu6),仃(lingding)

树梆shdo)遗除(hdn)

盘疝卧龙(q泊)酒金(nidng)

••

(2)理解词义

①终极:终点。

②迸溅:向外溅出或喷射。

③挑逗:逗引,招惹。

④沉淀:比喻凝聚,积累。

⑤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⑥依傍:依靠。

⑦稀落:稀稀疏疏,出现得少。

⑧遗憾:余恨,惋惜。

⑨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如仙露琼浆:形容鲜美的酒。

H盘虬卧龙:回旋地绕,像卧着的龙。

2.作者简介

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文化大革命”前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

《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等。"文化大革命”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

中篇小说《三生石》,这两篇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1年

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

3.背景探寻

本文选自《铁箫人语》。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

压在"作者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1982年10

月病逝),作者非常悲痛,她再《哭小弟》一文中写道:"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

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此时,作者

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

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整体感知

1.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文章的主要内容仅仅是描写紫藤萝花吗?

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仅仅是描写紫藤萝花,作者还写了自己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

示,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言志"或日"借景抒情"。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3.作者在描写时,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大量运用了比喻和拟人。写花儿”一串挨着一串""彼此推着挤着“"笑""嚷嚷",

以拟人手法写出花的童稚般的欢乐,让人觉得花在骄傲而坦荡地为自己美丽的存在而欢笑嬉

闹。

以"瀑"为比喻,赞美花之茂与繁。以"欢笑""挑逗"等拟人手法,突出花具有人的

灵气,这样将比喻、拟人交替使用的还有用"帆""舱"喻花朵外形,用"忍俊不禁"拟花

朵的情态,生动而形象地传达出花朵美丽娇媚的特征。

4.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作者的感情宣泄是很有分寸的,没有大悲大喜。例如,即使对过去家庭所受的苦难,也

只是以紫藤萝花朵的"稀落"和"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作喻,来表达自己的感

受;对"文革”期间思想的荒谬,也以"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讥

讽一下,没有声色俱厉的批判。对于小弟的病症,仅用"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

关于疾病的痛楚"带过而已。

正是这种感情的节制、冷静的思考,才使得作者能从个人情感的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

的理性认识。这充分表现了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5.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请试作分析。

①"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

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

失去小弟,使作者感到焦虑和悲伤,但看到蓬勃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想到以前

也零落过,感悟到了生命的顽强与美好,从而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

②"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密,这样盛,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

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课后作业

1.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花的?

2.熟读课文,感悟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

第二课时

温故探新

前面,我们主要就课文思想内容方面进行了研讨。下面我们就写作方面再进行分析。同

学们可展开讨论,看看本文在写作方面会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文本探究

1.本文第1自然段独句成段的作用是什么?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说明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不由得"在这里点出作者

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那么她为何而沉思,又被什么所吸引,这里的独句成段,既是作

者内心的反映,又为全文埋了伏笔。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的?

①色: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

的水花。

②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

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

③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彼此推着挤着。

3.作者为何要提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目的是什么?

作者写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目的是承接上段的生死谜而来的。花树的生死、荣衰

暗示着人生的哲理。这就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都会面对生与死的痛苦,但同

样也显示出生命的无止境。

4.怎样理解"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现在听起来的确不可思议,但是在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里,事实就是这样。人们狭隘地

理解劳动人民的感情,认为赏花不应该是劳动者的本分,赏花是低级情调,甚至认为赏花就

会腐化堕落。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认识过去,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5.作者由花的勃勃生机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稀落,遭遇不幸,过了这么多年,又开花,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

这样生机勃勃,作者由此感到自然界生命的顽强和美好。而人类也是如此,小弟虽然身患绝

症而死,但人类的生命长河并不因某个人的逝去而停止流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

万木春",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因此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6.本文的最后一段有什么深刻含义?

作者从花中得到感悟,心中的失弟悲痛和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和前进的动力,感悟至性

命的永恒。这也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呼应。前面是"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这里是"加快

了脚步",这说明了作者在观察紫藤萝花的过程中已经有所感有所悟,并且获得了一种以新

的姿态创造新生活的力量。这也启发了我们要善于在生活中有所观察,有所感悟,从而成为

自己前进的动力。

7.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被毁,再到如今的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

的写照和象征。

花瀑

赏花花穗繁花似锦

花朵

赏花之感

萝积极乐观

布忆花叹讫之劫思绪万千珍惜生活

投身事业

颂花更生

悟花说虽美好生生永恒

拓展延伸

咏物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石灰吟》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一郑燮《竹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一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课后作业

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篇300左右的随笔。内容、文体不限。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阅读中受感染。课前,先让学生对宗璞以及他的弟弟的经历有了一个较为详细

的了解。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听读时用心感受,接着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之后,继续渲染,

引导学生深情朗读自己最感动的地方。最后,让学生在思考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暗含

的哲理。

18*一棵小桃树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

2.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征细致描绘,及借所写之物表达理性、情志的写作方法。(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生命的价值在于对理想、对幸福的执着追求的道理,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教学方法

朗读法、品评法。

课前准备

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在春风的吹拂下,桃花像火焰一般地迎风绽放,嫣然含笑。看到桃花盛开的样子,老师

想到了《诗经》中的一句诗:桃之天天,灼灼其华。桃之天天,有萱其实。桃之天天,其叶

秦秦。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贾平凹的散文《一棵小桃树》,看看作者笔下的小桃树又

忏悔(chdn)哆嗦(du。suo)

海尽(tul)

房头(cdn)桃然(huCing)

恭琐(w€i)幼稚(zhi)

f(lu6)马舆坡(w6i)

灼而(zhu6)花看(bdo)

(2)理解词义

①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②矜持:拘谨,拘束。

③服侍:伺候,照料。

④孱头:软弱无能的人。

⑤猥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⑥血气方刚:(年轻人)精力正旺盛,冲劲儿大。

⑦垂垂暮老:形容渐渐衰老的体态。

⑧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2.作者简介

贾平凹,1952年生,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当代作家。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

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他以小说出名,散文也独具一格。其散文

常常绽放出哲理的光芒,平淡朴实的语言里,蕴含着深厚的生活道理。虽取材于日常生活中

本文选自《平凹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贾平凹的散文内容浩瀚,五彩缤纷,大部分都闪

烁着哲理的火花。这种哲理多出自作家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非前人言论的重复,哲理的诠释过程也就是

文章的重心,极富情致和个性。这些作品在简短的篇幅中,既没有玄奥的言词,也没有空洞的说教,只是以

一个经历者的身份讲述一个个富有哲理的故事。娓娓动听,从容不迫,决不自以为是,不炫耀、不张扬。课

文《一棵小桃树》就是这样一篇渗透着作者人生感悟与人生追求的散文。文章饱含深情、含蓄隽永,透过

小桃树不平凡的经历,写出了一段人生故事,是一篇难得的散文佳作。

整体感知

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玄蜉松琳*竽虢忠H廿'C".H'mKE顼强生存,赞颂了

年人的的历。小桃忸的够,她作y

明线・,J、村匕根f的经历,村”叫线馔穿全攵的.珏他一-条晡线,am相

*没人仃院.J优学他氏时年,嫩绿,KM皂会战胜磨难,创

角落奥

.大雨.住真话.抒+1>科武段二,个嫌故诩忘•奶奶照题》一

开4E(驰小

暗线。“我”的经历2“我”出,;二枝上保留着一个欲健的在•他。

深伤.感到门已漱小.但包干_二天:偏僻落后的山村,从小有段患隔豕出2.选瞰

读1«〃力稚太天心r二番事业-----长大成人后,方知人世便杂.杜会复杂,感钠

自己太幼稚、太天真一造受种种事堆一像小桃树一样.••我•,心中“到底在相一来衽

呢”,理如无,幸福的追求更加坚定了。

明线、暗线两条线索交织,使小桃树和“我”建立了联系小桃树就是另一个

哦”.托物丹志显彳导自然、鸣人•

3.本文写盆景、爷爷种花有什么作用?

运用对比,突出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

4.文中多次写到奶奶有什么作用?

一是突出了小桃树与奶奶的密切关系:奶奶买来桃子才种下桃树,奶奶打扫卫生才发现桃树,

奶奶的保护才留存桃树。二是奶奶是作者感恩的对象,文章在歌颂小桃树的过程।中也暗含了

环境经历现状

小桃树

寸曰“我,J小桃树一角落里一遭遇—花苞欲绽[两条线索

就是我'“我”一偏僻小山村一磨难一安慰追求I一明一暗

的化身

课后作业

反复朗读课文,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文章的画面美。

第二课时

温故探新

一棵小桃树带我们走进了作者的生活,这棵小桃树到底经历了什么?揭示了什么生活哲

理?这节课我们再进一步进行探讨。

文本探究

1.找出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语句,说说表现了小桃树

什么特点?

摹形着色的:"纤纤生灵""太小""瘦瘦的、黄黄的""太白、太淡""单薄"等等。—

表现了它的弱小。

描写动作、神情的:"哆嗦""弯着头,抱紧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抖着""摇着"

"苦涩涩地笑”等等。--表现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

2.第2段,作者是怎样写眼前大雨中的小桃树的?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一个"瘦"字用得十分恰当。"容颜全然褪尽"、令人辛酸、痛心。

面对残酷现实,"我""千般万般地无奈何",只能骂自己"屏头"。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小桃

树"和"我"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自然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3."蓄着我的梦"指什么?为什么说"我的梦"是"绿色"的?

反映了作者孩提时代对美好的未来、幸福的人生的朦胧向往;是说自己为美好幸福的未

来而奋斗,这是生机勃勃的,欣欣向荣的,充满希望的。

4.课文第9—13段,作者是怎样从两个方面写小桃树的?其深刻含意是什么?

作者是把小桃树不幸遭遇同顽强向上的精神糅合在一起写的。既写了小桃树的"弱小”'孤

独""命薄",变成"赤裸的了"、又写它开了花,花"没有立即谢去",在大雨中拼命"挣扎",

树的高处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再次显示小桃树”要开

花""要结果"的执着追求和美好理想,也暗含着作者尽管几经挫折,几经磨难,仍然百折

不挠地追求人生的幸福和美好的理想。

5.第10段中说"可怜的小桃树儿",作者认为小桃树的"可怜"表现在哪几方面?请结合全

文简要概括。

写小桃树长在角落,不被重视;长得很委屈,样子很委琐,花儿单薄等表现它的可怜;

写小桃树被人鄙视,孤独寂寞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等的摧残来表现它的可怜。

6.找出文中描写“我"对小桃树感情的句子。结合作者经历,说说"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

的感情。

"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

作者当时是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初次走上社会的年轻小伙子,他的成长道路也不是一帆风

顺,在人生道路上经历过挫折与坎坷,是小桃树给了他启示。

7.作者仅仅是在描写小桃树吗?这种手法叫什么?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者的成长经历和小桃树之间是相似的,虽然走上社会以后,作者的际遇曾遭受到类似

桃树那般的风和雨,但他再不消沉,再不疲软,再不胆怯,雨中仍"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

作者的梦是执着的,步履是坚定的,恰如瘦弱而顽强的小桃树。这种手法叫托物抒情。

8.怎样理解"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人生的道路上有鲜花,同样也布满荆棘,只有坚持不懈、顽强不屈、追求梦想,不屈不

挠,才能读懂人世的大书。

9.课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从小桃树的顽强生命力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念。尽管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但是坚信不届

不挠的奋斗,定会创造美好的未来,实现美好的理想。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10你从小桃树的自I-但到什么启示?____________……―一一,_________________

’开篇点题:要给小桃树写点什么'

一棵小桃树悭前的小桃树

1小桃树的经历《过去的小桃树美好禾果

I眼前的小桃树

含盲矗砥宣)能克服困难的人,可使困难化为良机。——吉尔

苦难发展我们这种非凡的作用,不向暴风雨低头,灾难来了,也能处之泰然。

尔扎克

/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

-a==::

利的钢刀。-~^O)契诃夫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贝多芬

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一一张海迪

课后作业

请以《一棵树》为题,写一篇小作文,200字左右。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一棵小桃树》,感觉到对于难读、难教、难以理解的这样一类的课文,应找

准文章的切入点,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从贯穿文章的两条线入手,通过抓住重点句子,

重点词语,拨动学生情感之弦,让学生顺应文章情感变化线索,如由可怜到喜爰到感激,并

通过学生自主思考、提问,梳理出作者之所以对小桃树有如此解不开的情结,是因为作者的

成长经历和小桃树的成长经历相似,作者正是从小桃树的身上获得了力量和勇气,这也就更

加坚定了作者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进而让学生理解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学生理

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作者写法上的特点,并且还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19*外国诗两首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熟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两首诗的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练的语言。

2.在品读诗歌的基础上,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前准备

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料和优质音频资料。

生:预习课文,圈记疑难问题。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用苏轼的词叫"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用著名诗人普希金的诗则叫"生活欺骗了你",今天,让我们走进《假如生

活欺骗了你》,感悟诗人的人生态度。

基础梳理

1.字词清单

(1)生字注音

镣静(zhen)怵郡(youyu)瞬息(shun)怀娈(lian)

(2)理解词义

①忧郁:忧伤,愁闷。

②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③向往:因热爰、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④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⑤怀恋:怀念。

2.作者简介

普希金Q799-1837),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

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代表作有诗体小说《叶甫盖

尼•奥涅金》,政治抒情诗《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小说《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等。

3.背景探寻

本诗选自《普希金诗集》。本诗写于诗人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邻

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离。在这样的处境下,

诗人并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爰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整体感知

1.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到来;第二部分写

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2.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这是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这是他自

己真实生活的写照。专制扼杀正义,沙皇镇压革命,所以说,人生经历着苦难,生活遭遇着

不幸。这是生活对热爱她的人的一种"欺骗"。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是一种面对噩运

时的崇高境界。这也是这首诗能够深受人们喜爰的原因所在。

文本探究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你"指的是谁?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诗人写这首

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你"指的是遭遇艰难困苦的人。

2.”忧郁的日子"为什么"须要镇静"?"镇静"也是乐观吗?

一是当时沙皇统治十分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能与之硬抗,所以暂时保存实力,耐心

等待,当时机成熟时,将完全彻底爆发;二是生活中,当人们遭遇不幸时,往往会无所适从,

或灰心丧气,或暴跳如雷,常常会失去理智,做出傻事,这时最需要的是冷静沉着,而不是

盲目争强好胜,所以须要镇静。"镇静”就是不慌乱,不急功冒进,镇静才能保持清醒,才

能看准时机,都是为了更好地抗争,所以说,“镇静”也是表达诗人乐观的人生态度。

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可从多角度理解。一方面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坚信这一切(困境)一定会过

去。当这一切成为过去之后,再回过来思量这一困境中勇敢地面对现实,执着追求理想的过

程时,你将会为自己的坚定、顽强、不屈不挠而深感欣慰,倍感亲切。另一方面,诗人阐明

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人生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每一种经历及其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

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正如七色彩虹那样,少一种色彩都是残缺的,尤其在逆境中的磨

砺,更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更能锻炼生活中的勇士,更能铸就出彩的人生,这是人生的

真谛。与古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4.一般诗词都以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将主题含蓄地暗示给读者,但这首诗词却是直抒胸臆,

诗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首诗直抒胸臆,劝说别人,也是鼓励自己。这种构思更有利于表达诗人乐观的思想。

5.诗人不仅直抒胸臆,而且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你举例并分析其作用。

诗人以现在“忧郁的日子"和未来"快乐的日子”形成强烈对比,表达了要珍惜现在、展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如何面对乐观追求

假如生活沉着镇静相信未来

欺骗了你V、人生真谛

一切都将会过去

交代原因向往未来

成为亲切的怀恋

课后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2.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写一首短诗。

第二课时

温故探新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

生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

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基础梳理

1.字词清单

(1)生字注音

萋萋(qi)幽寂(ji)路径(jlng)延绵(y台n)

(2)理解词义

①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

②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③幽寂:幽静;寂寞。

④延绵:延续不断。

⑤回顾:回过头来看。

2.作者简介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

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

3.背景探寻

1912年弗罗斯特38岁,这一年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

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

就穷吧。”这首诗写的就是这一重要的人生选择。

整体感知

1.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

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全诗一共四节,每一节各写了什么?

第一节——写诗人站在岔路口,遭遇道路.选择的尴尬与无奈,陷入沉思------经选择,

便无从回头。第二节一一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的道路,这条道路"绿草茸茸,等待

人去践踏"。第三节一一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但他却留恋着那条未走的路,担心踏上

一条错误的路而难以返回。第四节——写诗人对未来的遐想。.将来回顾往事,那条未选择

的路是不是比已选的路更好呢?但是现实已经不能回头了。

3.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借自然界的路来写人生之路,告诫我们:在生活中,人会面临许

多选择,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人才能正确选择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文本探究

1.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诗人虽然写了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原因有二:人生的道路有许多条

可供人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

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选择的路,才更让人想念和留恋,此其一。未选

择也就是一种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已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

此其二。诗人重点写未选择的路,是对人生的真实写照,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引人深思。

2.诗人为何会"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诗人站在交叉路口,他对两条路都很向往,但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一条,而一旦

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

爱惜衣裳要从新的时候起,爱惜名誉要从幼小时候起。

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

不论是多情的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谊

一个给予别人的东西越多,而自己要求的越少,他就越好;一个人给予别人的东西越少,

而自己要求的越多,他就越坏。

课后作业

1.请你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首现代诗。

2.课后阅读普希金的作品。

教学反思

这两首诗是诗人经过人生的大悲大苦之后写就的,所以对人生经历和阅历都有限的七年

级学生,作过多过深的要求是有点不符合实际的。如果我们过于纠缠诗歌的写作背景,则又

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忽视了诗作本身的指导意义。故指导学生学习这两首诗恐怕只能“不

求甚解"了,其领悟的程度也不能强求划一和相同了。学生能在朗诵中体会诗中所蕴涵的感

情,能开始对人生有更多的思考,能思考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能思考如何面对人生的

艰难困苦,进而正确地选择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就是很大的收获了。

20古代诗歌五首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五首诗。

2.学习赏析名句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歌之美,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爰。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

出诗的情味。

2.讨论、点拨法:教师艺术性地设问,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的诗句,分析诗歌所表

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料和优质音频资料。

生:课前预习古诗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登幽州台歌

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

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写

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陈子昂的内心世界。

基础梳理

1.字词清单

(1)生字注音

怆然(chuang)成(ti)

(2)理解词义

①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②怆然:悲伤的样子。

③涕:眼泪。

2.作者简介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他是唐代诗

歌革新的先驱,对唐诗发展颇有影响。反对浮艳颓靡文风,重视散体。有《陈伯玉集》。

3.背景探寻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

常提出批评意见,但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

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得他心情非常苦闷。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

陷营州。陈子昂作为参谋,屡次向武则天进言,屡遭降职,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

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登幽州台歌》。

整体感知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

文本探究

本诗是从哪两个角度来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

诗的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后两句则从空间的角度来写。在无限的时间和

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

俯仰古今T登台远眺一直抒胸臆

感于往事

登幽州台歌

III慨叹身世

时间悠悠空间辽阔孤独悲苦

望岳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

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

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一五岳之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

番景色。

基础梳理

1.字词清单

(1)生字注音

岱宗(dai)»(zi)

(2)理解词义

①岱宗:指泰山。

②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③眦:眼眶。

④凌:登上。

2.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诗现存1400多首,这些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

落这一转折过程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被称为"诗史"。他的诗在思想

性、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军官收河南河北》

以及"三吏""三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3.背景探寻

这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24岁的杜甫离开长安,到兖州

(今山东省)去探望父亲,之后由齐入鲁,途径泰山,便写下了这首诗。字里行间洋溢着青

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整体感知

1.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

①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这是远望。

②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这是近望。

③望到了云涌云翻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巢的傍晚景象。这是细望。

2.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望到一个什么样的杜甫?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

志。

文本探究

1.找出诗中起统领作用的词语。

望。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首联的表达效果。

首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极言诗人初见泰山时兴奋不已,竟不知如何描绘,造成悬

念。次句作答,借齐鲁两地烘托出泰山拔地而起、参天首立的形象,总写泰山雄伟阔大的气

3.请赏析颔联中"钟"和"割”的表达效果。

"钟"有"聚集"之意,在这里将大自然人格化,化无情为有情;"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

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J远望一巍峨高大

I近望---神奇秀丽L气象雄伟

/凝望---4胸荡漾‘胸怀博大

1愿望——勇攀绝顶

第二课时

登飞来峰

导入新课

同学们,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喜欢登高抒怀,刚才我们欣赏了《望岳》,了解到杜

甫登上巍峨的泰山,表达了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现在,我们欣赏一下北宋时期伟

大的诗人、政治家王安石的一首诗——《登飞来峰》,探究一下他登上高山以后,会有怎

样的情怀呢?

基础梳理

1.字词清单

(1)生字注音

浮云(fu)

(2)理解词义

①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

②缘:因为。

2.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江西临川(今

江西抚州)人,又称"临川先生"。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

纪的改革家"。宋神宗时任宰相,主张创新法制,改革旧政,史称"王安石变法"。他的散文雄健

峭拔。他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歌遒劲清新。今存《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

3.背景探寻

此诗为北宋诗人王安石30岁时所作。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郸县知县

任满回临川(今江西抚州)故里时,途经越州(绍兴),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此时他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

整体感知

1.在这首诗中,"浮云"有什么隐含的深意呢?

在古代诗歌中,“浮云"往往借代奸邪小人,联系到诗人后来向宋仁宗上万言书,以及

实行变法,与保守派的坚决斗争等,可以看出诗中"浮云"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体现了王

安石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2.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否则会被眼前的小事物所羁绊。同样,在社

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也是这样,只有在各个方面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文本探究

1.前两句写景,突出了飞来峰的什么?

山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前两句突出了飞来峰高耸云天的气势。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塔的高峻,"见日升”从侧面写出古塔高耸,直入云霄。这

两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为下文直抒胸臆蓄势。

3.后两句杼情.杼好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千寻之塔——极言其高[史名

江〜立出J鸡鸣见日——衬塔高耸/写了'[政治理想、抱负

&且飞来峰j不畏浮云——站高望远I议论「对前途充满信心

身在最高层——语意双关J抒情.

游山西村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过两个成语"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它们是什么意思呢?山重水复指

山峦重叠,水流盘曲。柳暗花明原指前面花红柳绿,树木花草繁茂锦盛的景象,之后又比喻

绝处之中找到出路,突然出现的好形势。这两个成语最早出自同一首古诗,今天我们就一起

来学习陆游的这首诗。板书课题《游山西村》。

基础梳理

1.字词清单

(1)生字注音

豚(tun)萧鼓(xiao)叩门(kou)

(2)理解词义

①腊酒浑:腊月所酿的酒。

②足鸡豚:指菜肴丰富。

③闲乘月:趁着月明来闲游。

④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2.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宋代爰国诗人。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

以诗的成就为最,有"小李白"之称。他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

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3.背景探寻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在此之前,陆游因极力支持张浚北伐,被投

降派弹劾,罢归故里,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而作者对家乡淳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

欣慰之情。然而他并未心灰意冷,深信总有一天会否极泰来。此诗即诗人在故乡山阴(今浙

江绍兴)时所作。

整体感知

1在这首诗中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山西村之游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

从怀疑、着急到高兴、惊喜。

2.你能想象出作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景吗?

诗人在青翠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汨汨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

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

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

文本探究

1.写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所蕴含的哲理。

这两句既是对山水风光的描写,又是诗人内心境界的反映。诗人虽被排挤回乡,好像已

无出路,但他坚信,只要爰国信念坚定,总有柳暗花明的一天。同时启发我们,只要正视现

实,面对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奋进不已,那么前方必将是一个充满光明

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2.”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表现出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村庄也

髓}丰年足食,

首联----农家।土;但愿从今以后,能不

*蕊鼾景色优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

颔^一村外,喜庆欢悦

游山西村Y

{瞿}民风古朴一无限向往

颈^——村内

疆修随时做客

尾^一希望

第三课时

己亥杂诗(其五)

导入新课

同学们,诗题中的“己亥"是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中己亥年,即清道光十九年(1839),

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

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

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组诗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

诗当中的第五首。

基础梳理

1.字词清单

(1)生字注音

吟鞭(bian)

(2)理解词义

①吟鞭:诗人的马鞭。

②落红:落花。

2.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字瑙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

学家。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他的诗文提倡“更法"

"改图",揭露清王朝的腐败,洋溢着爰国热情。他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厉人

辑有《龚自珍文集》。

3.背景探寻

此诗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龚自珍因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去官职,

回归故里。一路上,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

"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与吴虹生书》),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是诗人刚刚离开京城时写的。

整体感知

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作者的哪些感情?

第一、第二句:通过写景表现诗人辞官南归的愁苦心情,通过动作描写表现离去时的决绝。

第三、第四句:抒情。以"落红"自比,表明自己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文本探究

1."浩荡离愁白日斜"句中的"离愁"应怎样理解?

这里的"离愁"不是离家怀念亲人的凄苦之情,而是离别京城,离别自己的事业,离别自己

赖以报国的岗位的那种悲苦心绪,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情。

2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

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辞官后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

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3.如何理解《己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两句诗的表层含义:落红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

花成长。在这里,诗人以落花自比,辞官回乡就好像花朵掉落,虽身处江湖,仍忧国忧民,

[浩荡离愁白日斜[抒情J点明"离愁”,用"白日'

吟鞭东指即天涯j菽事[斜”“天涯”映衬烘托不畏拷折,

己亥军诗(其•五)4卜不甘沉沦

_'、、落红不是无情物1移情于物,表明“心志”甘心奉献

化作春泥更护花j作比1为国效力,

拓展延伸

蕴含哲理的诗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