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测试题库288题(含答案)_第1页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测试题库288题(含答案)_第2页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测试题库288题(含答案)_第3页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测试题库288题(含答案)_第4页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测试题库288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精选试题288题[含

答案]

一、综合题

i.

IBM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之一,从上世纪50年代其致力于计算机行业,

并很快在大型计算机业务上占据了统治地位。IBM生产的计算机在技术上常常是最先进

的,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即使不是最好的,但由于出色的服务和技术支持,他们仍有卓越

的信誉。

在整个60年代和70年代,虽然有Controldata,Honeywell.SperryUnivac.Burroughs和

NCR等企业的竞争,但这些公司都不是其对手,到1980年为止,IBM仍占据全球大型计算

机市场超过80%的份额。大型计算机是IBM的“金母鸡”,毛利高达70%.

80年代,随着个人计算机和工作站所连接成的网络逐渐取代大型机,日本.欧洲共同体和

美国国内许多资本.技术雄厚的企业纷纷涉足这一高风险.高效益的领域。在与苹果.康柏.

东芝.戴尔等企业激烈竞争中IBM公司开始走下坡路。

迫于竞争的压力,90年代IBM公司进行了组织改造以降低成本.进行资产重组和资本运

营,使公司的股票价格扶摇直上;精选经营战略转型,在保持计算机硬件领域领先地位的

同时,成功地实现了向软件服务等高利润领域的转移;实施竞争战略调整,全面提升企业

竞争里,重塑其昔日的辉煌。

IBM确立的战略目标是:在所处产业的所有领域都能实现高增长率;在所有领域都有技术

和质量卓越的产品,并发挥领导作用;在生产.销售.服务和管理的所有业务活动上,实现

最高的效率;确保企业成长所需要的高利润,以便在产业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目前,计算机技术正在向更加“开放型系统”的方向发展。往往主机是一个公司制造的,

显示器是另一个公司的;打印机又是第三个公司的,软件是第四个公司的,这些组合起来

使整个系统得以运行。在新的技术基础上,计算机行业的企业组织趋向网络化发展,IBM

公司面临着新的竞争挑战。IBM公司在垄断和竞争中寻求着未来的发展。(摘编自「美」

JE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小品和案例及新华网有关资料)

请结合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用IBM的案例说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2)从IBM公司的发展过程总结垄断资本条件下竞争的新特点。

参考答案:

(一)垄断与竞争之间的关系:

(1)垄断是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作为竞争的对立面而产生的。IBM公司自上世纪五十年代

起致力于计算机行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很快在大型计算机业务中占据了统治地位。

(2)垄断产生后,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竞争。IBM公司在整个60年代和70年代掌握着大

型计算机的技术,并垄断其市场,获得了巨大的超额利润。

(3)但是垄断产生后并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而是与竞争并存,甚至加剧了竞争。IBM

公司在60和70年代在大型计算机行业中占据绝对优势,但同时还存在多家公司与其竞

争。随着计算机的小型化,多家企业纷纷涉足这一领域,导致计算机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IBM公司垄断地位受到挑战。

(4)竞争又产生新的垄断。随着竞争由单一产品的竞争细化到零部件的竞争,出现了更多

新的垄断行业与企业,在新一轮的竞争中产生了新的垄断。

(-)IBM公司从上世纪50年代致力于计算机行业,很快在大型计算机业务中占据了统治地

位;随后多家企业涉足计算机行业,使竞争更加激烈,截至1980年,IBM仍在计算机行业

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后一度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但经过其内部改革重新获得垄断优势。

与自由竞争相比,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竞争呈现出新的特点:

(1)竞争的主要目的是要攫取高额垄断利润以及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到1980年

为止,IBM公司占据了全球大型计算机市场80%以上份额,毛利高达70虹

(2)竞争的规模比过去空前扩大。80年代后,计算机技术发生了改变,多家资本.技术雄

厚的企业加入竞争,让这一领域的竞争深度与广度大大增加。

(3)竞争手段更加多样。90年代IBM公司采取包括组织改造.资产重组.经营战略转移在

内的多种手段,全面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4)竞争范围扩展到各个领域。IBM制定了全方位的战略目标,力图在所有领域都有技术

和质量上的优势,树立其不可动摇的地位。

(5)竞争程度更加激烈,时间更加持久。竞争逐步升级,随着计算机技术向“开放型系

统”发展,竞争由单一产品的竞争细化到零部件的竞争,竞争在各企业与行业之间全面深

入展开,促使企业调整经营战略,加大科技投入,进行内部组织改造.资产重组,降低生产

成本,以保证企业垄断地位。

2.

材料1:

自2002年以来,南京.成都.石家庄等地相继发生奶农把鲜奶倒入下水道的事件。另据

2004年7月1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报道,进入夏季之后,浙江某市160多户奶

农也频频把鲜奶倒入水沟,有时在一天内倒掉14吨。倒奶那几天,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

分头外出,帮助奶农联系收购鲜奶的企业,但收效甚微。时隔一年,这样的事件又见诸媒

体。2005年8月11日新华网报道,陕西某村十几家奶农无奈把鲜奶倒进污水沟。为帮助

奶农售奶,当地政府联系了一家公司,收奶价格是每公斤1.2元。可就是这样的低价,该

企业后来也不收了。

人们不禁要问:如今牛奶多得喝不完了吗?

材料2:

其实,全球年人均奶类消费量为93公斤,中国仅为7.2公斤。奶农倒奶固然与牛奶易变质

且不能大量贮存有关,但前几年一些地方农民一窝蜂地饲养奶牛,鲜奶的供应大量增加。

同时,很多企业纷纷介入乳品加工业,有些产品尚未达标上市,消费者不敢购买。当乳品

销路不好时,企业便限量收购鲜奶。

材料3:

(北京讯2008年9月)中国对普通奶粉和其他配方奶粉进行三聚氧胺检测,再发现20家

乳品企业的普通奶粉有三聚鼠胺。新华社报道,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在完成婴幼儿奶粉和液

态奶的三聚鼠胺专项检查以后,又组织对普通奶粉和其他配方奶粉进行了三聚鼠胺专项检

测,并在前晚公布了检查结果。报道说,当局抽检了全国约290家普通奶粉和其他配方奶

粉生产企业中的154家企业(合计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发现有13%的企业所产的奶

粉含三聚氧胺。此外,当局抽检了9月14日(即三鹿宣布停产整顿之日)前生产的265个

批次的产品,发现其中11.7%的批次含三聚氧胺。检验结果显示,检出三聚氧胺的批次产

品仍集中在石家庄三鹿集团公司及其所属企业,而且其“含毒量”比婴儿奶粉更高,最高

含量达每公斤6196毫克。此外,石家庄宝城乳业.唐山市龙源乳业的产品,三聚氧胺含量

被发现在每公斤5500毫克以上。

国家质检总局9月16日通报的结果显示:全国婴幼儿奶粉抽检,伊利・蒙牛.光明.圣元.雅

士利等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检出三聚氟胺。这是巨大面积的恐怖情形,真是奶粉“地

辰O

新华社引述医学专家说,成人的生理功能和饮食结构与婴幼儿不同,食用奶粉中含有少量

的三聚氧胺可以自行排出,引起泌尿系统结石的可能性很小,但对婴幼儿来说,三聚家胺

不容易自行排出,是婴幼儿肾结石和尿结石的致病因子。三聚鼠胺的最大的特点是含氮量

很高(66%),加之其生产工艺简单.成本很低,给了掺假.造假者极大地利益驱动,有人

估算在植物蛋viper和饲料中使蛋白质增加一个百分点,用三聚氧胺的花费只有真实蛋白

原料的1/5.所以“增加”产品的表观蛋白质含量是添加三聚鼠胺的主要原因,三聚氧胺作

为一种白色结晶粉末,没有什么气味和味道,掺杂后不易被发现等也成了掺假.造假者心存

侥幸的辅助原因。1994年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和欧洲联盟委员会合编的《国际化学品安

全手册》第三卷和国际化学品安全卡片也只说明:长期或反复大量摄入三聚鼠胺可能对肾

与膀胱产生影响,导致产生结石。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农场主把牛奶倒入大海的现象,与材料中的“倒奶事件

“有何本质区别?“倒奶事件”中隐含着什么样的经济规律?

(2)为避免发生类似的“倒奶事件”,你认为地方政府应如何作为?

(3)“三鹿奶粉事件”反映了什么问题?党和政府应如何吸取教训?

参考答案:

(1)从表面现象看,两者都是牛奶供给过剩。但是,前者反映的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

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的体现;后者主要是市场

体系不完善,鲜奶销售渠道不畅通的结果,不是经济危机的征兆。

这个案例说明,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通过市场机制自发地起作用,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人们过多.过快地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到奶年养殖和乳品

加工行业,一旦供过于求,企业就会压缩鲜奶收购量,奶农只好倒奶。这个案例还说明,

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导致了资源的浪费。政府有必要对市场进行适度干预,逐

步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

(2)由于奶农和企业往往缺乏充分的信息和对市场风险足够的认识,因此,地方政府有必

要加以引导和服务。如着力帮助奶农和企业进行市场预测和分析,开展事前供需调研,制

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业产业化链系;采取优惠措施,帮助奶农和

企业开拓乳品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扩大内需;监督奶农和企业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

准,促使其改进生产技术。

(3)“三鹿奶粉事件”严重损害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教训十分深

刻。它暴露出政府监管不力;反映了中国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反映出一些企业缺乏职

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没良心”;一些干部缺乏宗旨意识.大局意识.

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作风飘浮.管理松弛.工作不扎实,有的甚至对群众呼声和疾苦置若罔

闻,对关系群众生命安全这样的重大问题麻木不仁。我们对这些事件及其后果的严重性必

须充分估计,对其中的惨痛教训必须牢牢记取。这些事件再一次告诫我们,各级党委和政

府必须把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摆到重要的日程上来,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这是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绝不能以损害人民生命健康来换取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要强化

行政问责制,出了问题必须严格追究领导责任。要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企业道德.社会

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要切实加强对食品研发.生产・流通.消费各

个环节的监管,大力整顿食品行业市场秩序,坚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食品质量安

全,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只有抓紧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全党同志始

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我们

党才能更好地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二、单选题

3.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C)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4.商品的二因素是由(C)

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

5.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D)

A.两种劳动;

B.两次劳动;

C.两个过程的劳动;

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6.一定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由(A)

A.使用价值构成;

B.交换价值构成;

C.价值构成;

D.货币构成;

7.价值的本质是(D)

A.一般人类劳动;

B.抽象劳动;

C.具体劳动;

D.社会生产关系;

8.商品的本质因素是(C)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9.上层建筑的核心是(C)

A.社会意识形态

B.政治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

D.政体

10.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

A科学技术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管理方式

11.《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

可以变成丘陵。这是一种(A)

A.朴素辩证法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

12.“谋事在人,成事在天"(A)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宿命论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D.循环论的历史观

13.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D)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14.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

A.真理变成现实

B.谬误转化为真理

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

D.人的认识器官限延长

15.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B)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否认物质的决定性

D.夸大物质的决定性

1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C)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7.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C)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18.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C)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

1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C)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20.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21.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D)

A.客观的物质世界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22.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A

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

23.“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

句话是说C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24.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B)的实现。

A.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25.资产阶级国家参与社会再生产的目的是(D)

A.实现供求总量平衡,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B.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社会生产力;

C.实现充分就业;

D.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2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C)

A.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

B.个别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27.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A)。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

2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C)

A.不等价交换;

B.劳动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生产领域;

29.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是C

A.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

C.历史唯物主义与剩余价值学说

D.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领袖的学说

30.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D)

A.必要劳动时间;

B.剩余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31.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A

A.国家政权B.政党C.哲学D.政治.法律思想

3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D)

A.一切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B.私有制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C.商品经济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D.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

33.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C)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3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辨证的关系

35.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36.“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的观点是(B)

A.一切哲学的观点B.辩证法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3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分别是

(A)

A.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辨论的观点

B.前者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38.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D)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

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

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39.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C)

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

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40.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A)实现的

A.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41.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C)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42.发展的实质是(D)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是(C)

A.国有企业的存在;B.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

C.私人垄断资本的主导地位;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44.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D)

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B.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商品资本;

C.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45.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公式是(A)

A.G—W-P-W-G';

B.W…P…『一G'—W;

C.P-W)—G'—W-P;

D.W'—G—W-P-W,;

46.产业资本是(D)

A.生产资本;

B.工业资本;

C.社会总资本;

D.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4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C)

A.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B.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

48.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D)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49.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C)

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50.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C)

A.劳动时间和产品的销售时间;

B.产品的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

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D.劳动时间和购买时间;

51.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个命题的哲学思想是(A)

A.辩证法的

B.承认事物的内在联系的

C.否认事物差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D.将事物差别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观点

52.资本的周转速度和(B)

A.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B.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C.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D.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53.“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C)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

54.荀子说“不积蹉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A)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55.“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

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D)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

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56.“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

(D)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57.“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

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D)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

D.矛盾特殊性原理

58.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C)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5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A)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

6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C)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61.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D)

A.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C.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D.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62.垄断的形成是(A)

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B.生产输出的结果;

C.金融资本统治的结果;

D.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

63.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运动

B.物质可以认识

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客观实在性

64.垄断资本在经济政治上统治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B)

A.规定垄断价格;

B.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C.掌握国家政权;

D.避免两败俱伤

65.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C)

A.银行资本家;

B.工业资本家;

C.金融寡头;

D.商业资本家

66.把一些法律上和生产上还是独立的大垄断企业在流通环节上统一起来进行垄断经营的

垄断组织形式是(C)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康米恩

6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是(A)

A.垄断统治;

B.资本输出;

C.国际垄断同盟;

D.占领殖民地

68.垄断价格的形成和垄断利润的产生表明(C)

A.价值规律不再起作用了;B.价值规律的作用受到了限制;

C.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D.价值规律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69.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是(B)

A.垄断统治;B.垄断利润;

C.自由竞争;D.资本主义私有制

70.货币资本的职能是(C)

A.生产剩余价值;

B.实现剩余价值;

C.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D.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

7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时期是(0

A.18世纪末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7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A)

A.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D.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垄断资本主义

7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C)

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B.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

C.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D.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

74.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就转化为(C)

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利润;

D.利息;

75.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A)

A.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B.同一部门内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C.同一部门资本家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

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

76.利润本质上是(D)

A.成本价格的产物;

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

77.生产成本是(D)

A.资本主义生产费用;

B.实际生产费用;

C.活劳动的耗费;

D.物化劳动的耗费;

78.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B)

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值的构成问题;

D.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

79.社会总资本(社会资本)是指(A)

A.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总和;

B.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货资本的总和;

C.国内投资的资本和向国外投资的资本的总和;

D.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有个别资本的总和;

80.把生产资料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依据是(A)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周转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

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81.垄断利润是(D)

A.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

B.垄断组织获得的平均利润;

C.垄断组织获得的一般利润;

D.垄断组织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三、简答题

82.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它的价值同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的价值一

样都是一次性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参考答案:

流动资本是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从价值周

转方式看它们都是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全部收回。

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和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资本在价值回收方

式上存在不同。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物质形式上只在一次

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随着使用价值的完全消耗,其价值也随之全部地转移到新产品中

去。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它的价值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在生产

过程中创造的新价值来补偿,而且在生产过程中还创造比所补偿的价值更多的剩余价值。

83.资本主义与以往社会制度相比,它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

利于社会主义各种要素的创造。这也是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的集中表现,也是资本主义必

然走向自己的反面,并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内在依据。(1分)

第二.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特点,不只是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包含着绝对发展生产力的趋势,它

同时又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包含着一系列无法解脱的内在矛盾。(1分)正是这些内在矛

盾形成了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限制,表现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1分)在资

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生产力和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是一对基本矛盾。这一矛盾

是对抗性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法彻底解决的。其他矛盾都是这一基本矛盾的具体表

现形式。(1分)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产生的各种矛盾,十分明显地表现出这种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和历

史暂时性。随着这些矛盾的发展它必然要被一种新的更高级的生产方式所代替。社会主义

取代资本主义具有历史必然性。(1分)

84.联系医药实践,论述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关系。

(10分)

参考答案:

一.人们的实践活动决不是主观随意.率性而为的活动,任何实践活动都要受真理尺度和价

值尺度的制约。所谓实践的真理尺度,就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

的客观规律的真理。人们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所谓实践的价值

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和要求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标。

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须同时体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要求,即实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1分)

第一,成功的实践必然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即是既要按科学规律办事,又

要按满足人的需要办事。(1分)

第二,价值的实现是以把握相关真理为前提的。没有真理性的认识,就不能形成正确的价

值目标,也就不会有成功的实践。(1分)

第三,正确的价值认识的形成是以相关的真理为根据的。只有在获得了关于价值关系的主

体和客体的真理性认识之后,才能形成主体对客体价值的正确评价。(1分)

第四,真理必然具有价值。(1分)

第五,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并随着实践的发展

而共同发展。(1分)

二.人类的实践活动只有做到既遵循真理原则,又遵循价值原则,才能保证实践的成功。正

是基于实践的这一要求,人们逐渐形成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形成了以两者统一作为

实践的指导思想和行为规范的原则。(1分)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实践中是辩证统一的。实践必须坚持真理原则,必须严格按客观规

律办事才能获得成功,这一实践的根本要求促使人们形成了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本质上是

人们在实践中对坚持真理原则的客观要求这种意识的升华。科学精神是在实践中服从真理.

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的求真.求实的自觉意识。(1分)成功的实践还必须坚持价值原则,

在实践中必须做到以满足主体的需要为目标,实践的手段必须服务于促使这一目标在实践

结果中得以全面的实现。实践的这一要求升华为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以尊重人.爱护人.

关注和促进人民.人类利益和社会进步为核心的求善.求美的自觉意识。(1分)

在现实生活中,坚持做到科学精神和人文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

先,发扬科学精神.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可以推动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可以促进人文精神

的进步。(1分)其次,发扬人文精神,具有制约科学发展方向.促使科学技术在应用中不

会被用于为害人类的重要作用。总之,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是

时代进步对人类实践提出的日益迫切的要求。(1分)

85.试述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0分)

参考答案:

人的认识运动,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的辩证发展过程。(1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

制,由于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人的认识也就需要一个过程。人的认识任务,就在

于不断克服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的矛盾,求得它们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

是企图去发现所谓的“永恒真理”.“终极真理”。也就是说,人们的认识过程既不是封闭

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前提,而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1分)这个运动,从形

式上看,表现为认识和实践的反复循环;从内容上看,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都比较地

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正是认识运动中实践和认识的这种循环往复和无限发展,体现了认

识的本质和一般发展规律,说明了人的认识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

一。(1分)

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1分)所谓历

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1分)由于客观实践是具

体的历史的,所以,主观认识也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1分)当事物的具体过程已经向

前推移,转变到另一个具体过程的时候,主观认识就应当随之转变。(1分)如果主观认

识仍然停留在原来的阶段上,这就脱离了客观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特点,思想落后于实

际,就容易犯保守的错误。(1分)当事物的具体过程尚未结束,原有的矛盾尚未得到充

分地暴露和展开,向另一个具体过程推移转变的条件还不具备的时候,如果人们硬要把将

来可能做的事情勉强拿到现在来做,企图超越阶段,这同样是脱离了客观实践的具体的历

史的特点,就容易犯冒进的错误。(1分)所以,要坚持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

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或右的错误思想。(1分)

86.“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是,在认识我们看

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看不见的

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

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请结合以上材料论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0分)

参考答案:

一.恩格斯从这件事中,阐述了两个问题:第一,蚂蚁的眼睛确实与人的眼睛构造不同,它

能够看见化学光线,在这一点上,人的眼睛确定不如蚂蚁。(2分)第二,恩格斯强调

说,这并不是人进行认识的绝对界限。人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而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

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是因为,人不仅有感性认识能力,

而且有理性认识能力。人能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理性认识对所获得的

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也就是说,人具有辩证

思维的能力,通过辩证思维,人不仅能够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够对事物的本质进行认

识。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是人所特有的,而动物的活动只是一种本能的活动。(3分)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

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总是围绕着社会实践的需要

这个中心来确定的。(1分)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

解决。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1分)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使对

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得到充分的暴露;也只有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

直接地同对象相接触,才能使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到头脑中来,形成一定的直接经验,并

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1分)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分)

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认识依赖于实

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1分)

87.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参考答案:

这种观点看到了新旧事物在本质上的对立与区别,但其实质却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马

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

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

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

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

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88.简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

参考答案: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一般商品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即生产使用

价值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但是资本主义生产目的不是为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

为了价值,不仅为了价值而是为了剩余价值。因此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

增值过程的统一。(3分)

(1)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有两个特点:首先,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的劳动属于

资本家所有;其次,劳动成果或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2分)

(2)价值增值过程即剩余价值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根据劳动二重性,工

人的具体劳动把生产资料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之中,而他的抽象劳动凝结在商品之中形成新

价值。价值增值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补偿

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即必要劳动时间。工人的剩余劳动成为剩余价值的源泉。

(3分)

(3)剩余价值的本质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

部分,它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

生产。(2分)

89.当代资本主义高水平的生产力状况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资本占

有形式发生了由私人垄断资本到国家垄断资本的变化,从而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采取了

“国有化”和“计划化”的形式;大量小额股票的出现,使资本占有的特点表现为股权分

散化,从而使资本占有者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资本主义企业生产发展中对工人提出的

生产和管理方面建议的吸收,以及工会作用的增强,使得资本主义的经济管理表现出“民

主化”的特点;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使工人为自己铸造的已经够长够重的金锁链略微得

到放松;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国际化.一体化和集团化,使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呈现出“世界

联合”的趋势;等等。因此,资本主义新变化表明,资本主义己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请根据以上材料辨别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否改变了资本主义性质?

参考答案: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

第一,“股权分散化”现象与资本主义垄断统治的实质。股票持有者人数的增加并不意味

着人人都成为股东.成为资本家。因为对于那些持有小额股票的劳动者来说,购买小额股票

只不过是一种储蓄性的投资,他们所掌握的股金有限,所得股息也只相当于存款利息。在

资本主义社会中,真正掌握股权的是那些拥有大量股票的大股东.大资本家,他们才是生产

资料的真正占有者。资本主义在利用股份形式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出现的“股权分散化”的

现象,只不过表明垄断资本为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为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而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出的一种局部的调整。这种调整不仅不可能使劳动人民成为资本

家,反而使“股权分散化”成为垄断资本加强金融寡头实力的一种手段。

其次,“混合经济”现象与国有化.计划化的实质。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解释为“混合经

济”,实际上是在曲解资产阶级国家性质的基础上抹杀了国有化与计划化的实质。国有化

的实质是由国家的性质决定的。资产阶级国家的性质决定了资产阶级“国有化”在本质上

就是真正的总资本家的国有化,是用国家资本主义来保证私人垄断资本取得高额垄断利润

的一种手段,它丝毫不改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计划化作为垄断资本直接利

用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保证自己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的一种调节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

本主义经济发展.弥补了市场机制的不足。但是,它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所固有

的各种深刻矛盾,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

的实质。

再次,“社会福利”的现象与劳动者经济地位的实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的增

加,目的在于干预经济,刺激社会消费,缓和阶级矛盾。劳动者经济境遇的改善,收入分

配不平等状况的缓和,是以不影响垄断资本获得剩余价值为前提的。因此,对劳动者来

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受剥削的.受奴役的状况,更没有资本剥削劳动的实质。

第四,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知识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巨大的

作用,但是,资本主义仍然是大垄断资本占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社会,资本主义的一切经

济都是围绕攫取剩余价值的目的而展开的,事实上,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员,乃至高级经

理等都是垄断资本的雇佣劳动者。

90.怎样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91.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请辨析这种观点。

参考答案: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为的规律,社会生活的

一切领域都是人自觉进行活动的场所,社会历史的一切都是人的活动所创造的。该命题认

为在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即承认人的能动作用,承认社会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是通

过人的自觉活动得以实现的,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认为“成事在天”,即事情的成败

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有宿命论和唯心史观的色彩。历史是人们自

己创造的,而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人们应当充分发挥自

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获得成功。

92.有一种观点认为,在革命战争年代应当提倡“斗争哲学”,在和平建设时期则应提倡

“和谐哲学”。请辨析这种观点。

参考答案: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

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

势。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

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

物的发展。

上述观点将强调矛盾的斗争性等同于“斗争哲学”是根本错误的,在任何时候强调“斗争

哲学”都是不科学的,第一,它片面地强调矛盾斗争性的作用而否定矛盾同一性的作用;

第二,它混淆了政治概念同哲学概念的界限。“和谐”作为哲学概念,它与矛盾同一性的

含义是一致的,它包含着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思想,强调平和.协调.合作的博大

精神。但和谐并不否认矛盾,也不意味着矛盾双方的绝对统一。“和谐”也是在不断解决

矛盾中实现的。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多种因素的差异,化解矛盾,为事物的发展创造条

件。至于“和谐哲学”的提法,也要正确理解,如果把和谐作为一种文化理念和行为准

则,是符合当今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如果把和谐哲学同斗争哲学相对应,

强调矛盾双方的和谐而否定矛盾斗争,也是不正确的。

9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94.简述社会进步的必然性。

95.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哲学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重大

指导意义。

96.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97.“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参考答案:

历史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人类社会本身发展的历史,二是指人们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

认识的历史。(2分)

由于人们在对人类社会本身发展的历史的叙述时,不可避免地包含着人们自身的主观认

识,其中主要是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因此,“人类社会本身发展的历史”内在地包含着

思想史。历史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思想因素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历史本身包含着思想史,如哲学史.科学史.医学史等,因此研究思想史对于深刻认识

人类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具有合理性。(4分)

唯物史观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

史,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主要表现为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类社会

历史既具有与自然进程一样具有客观规律性,又具有与自然进程相区别的主观目的性,是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因此,把一切历史归结为思想史的观点本质上是唯心史观。

(4分)

四、多选题

98.不积蹉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千流,无以成江海。这句俗语表达的哲学思想是(C)

A.工作中要抓住主要矛盾

B.要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和准备

D.要正确“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

99.世上没有永恒的事物,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历史的.暂时的。这句话表现的哲

学思想是(C)

A.唯物主义的

B.形而上学的

C.符合发展观点的唯物辩证法

D.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观点

100.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B)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与发展

10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A)

A.实质和核心

B.精髓

C.基本特征

D.全部内容

102.唯物辩证法理解的矛盾同一性是(A)

A.包含着对立的同一

B.事物内部的完全同一

C.逻辑上的没有冲突

D.思维上的相互协调

103.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是(C)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

D.外力推动

104.下列命题中未能表达矛盾特殊性的有(D)

A.不同事物,矛盾的内容不同

B.不同矛盾在事物中所处地位不同

C.矛盾的性质不同,因而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D.事物有时有矛盾,有时没有矛盾

105.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A)

A.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

B.联系和发展

C.对立统一关系

D.辩证否定

106.要正确看待形势,矛盾主流和支流,这种方法的哲学基础(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C.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D.矛盾的共性与个性辩证关系原理

107.“均衡论”是指在工作中(C)

A.只抓主要矛盾,不抓主要矛盾

B.忽视主要矛盾,光抓次要矛盾

C.不分主次矛盾和主次矛盾方面,不抓重点

D.不用矛盾的观点分析事物

10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发的直接原因是(BC)。

A.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B.企业内部组织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D.生产劳动的直接私人劳动性质与间接社会劳动性质之间的矛盾

109.俗语“过犹不及”表达的哲学思想是(D)

A.抓主要矛盾

B.正确处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C.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D.处理事物要掌握适度原则

110.一般系统论观点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是(D)

A.一般系统论有跨学科性质,也是一种哲学观点

B.一般系统论与普遍联系观点是完全相同的

C.两者没有内在联系

D.一般系统论证实并丰富了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111.“千里之堤,毁于蟋蚁之穴”。这句俗语表达的哲学思想是(B)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质变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D.质变是量变的积累和相加

112.政治上的冒险主义和自然科学中的地球灾变说,其哲学上的错误是(B)

A.只承认量变,不承认质变

B.只承认质变,不承认量变

C.混淆了质变与量变的区别

D.把质变与量变同等看待了

113.质变的两种基本形式是(D)

A.突变与渐变

B.连续性变化与非连续性变化

C.显著的变化和不显著的变化

D.爆发式的质变和非爆发性的质变

114.下列关于肯定的命题中,正确的有(A)

A.肯定是保持事物自身而非他物的方面

B.是破坏事物自身,使其转化为他物的方面

C.肯定就是纯粹的肯定,不包含否定

D.有的事物有肯定方面,有的事物没有肯定方面

115.下列关于否定的命题中,正确的有(C)

A.否定是破坏现存事物的方面,因而是消极因素

B.否定就是纯粹的否定,它不包含肯定

C.在一定意义上,否定就是肯定

D.否定可以脱离肯定存在

116.下列关于辩证否定的命题中,不正确的有(D)

A.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C.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D.辩证否定不改变事物的质,只是量上的扩张

117.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是(C)

A.直线前进和上升的过程

B.封闭的循环过程

C.前进性和曲折性对立统一的过程

D.矛盾与无矛盾状态的交替过程

118.原因和结果关系是指(A)

A.事物联系和发展中的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B.一切发生上的先后顺序关系

C.事物间的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

D.事物间的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119.下列命题中,坚持因果关系上的唯物主义观点的有(D)

A.因果关系只是人们的心理习惯

B.因果关系不存在于客观事物本身,而是人们思维中的因果范畴使事物带上因果联系

C.因果联系是在人们的主观意向中产生的

D.因果联系是客观事物固有的.普遍的

120.度是指(A)

A.事物保持自身的质的量的限度

B.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事物的规定性

C.一事物区别他事物的自身固有的规定性

D.关节点或临界点

121.所谓“劳动是使人与自然相对立的环节”主要是说(A)

A.是劳动创造了人,使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

B.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人不可能完全脱离自然

C.劳动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

D.劳动具有社会性

12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会导致(CD)

A.唯心主义认识论

B.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C.经验论

D.唯理论

123.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ABC)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具体性

124.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AC)

A.渔民捕鱼

B.运动员比赛

C.工人炼钢

D.农作物新品种的研究

125.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B)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126.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ABC)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生产资料

127.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ABC)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D.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128.作为一现实的事物,它是(D)

A.有形式无内容

B.有内容无形式

C.无形式无内容

D.有内容有形式

129.本质是指(D)

A.事物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B.事物的表面特征及外部联系

C.事物的质

D.事物的必然性

130.本质的特点有(D)

A.可为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

B.多变易逝

C.表现为具体.个别.多样

D.相对稳定

131.所谓新事物是指(D)

A.新出现的事物

B.形式新奇的事物

C.现存力量强大的事物

D.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132.“劳动创造了人”是(.C)

A.生物进化论的观点

B.旧唯物主义的观点

C.唯物史观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

133.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的(C)

A.发展过程及状态

B.发展的总趋势

C.发展的内在动力

D.发展的前进性运动

134.所谓“劳动是使人与自然相统一的环节”主要是说(B)

A.是劳动创造了人,使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

B.劳动是联结人类社会与作为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基础的自然界的中介

C.劳动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

D.劳动具有社会性

135.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因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

(C)

A.社会制度不同

B.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同

C.生产的发展水平和规模不同

D.统治阶级不同

136.当代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说明(D)

A.必须迅速停止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

B.人类既然要改造自然,不可能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C.人类最终必将自我毁灭

D.必须将发展科技与生产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建立起可持续的发展

137.地理环境是指(D)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B.水圈.岩石圈

C.生物圈

D.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138.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与发展的(A)

A.必要条件

B.可能条件

C.唯一条件

D.决定条件

139.“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A)81-

85ADABC

A.辩证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140.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D)

A.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C.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D.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141.“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体现着(C)

A.矛盾的斗争性

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

142.系统方法的目的是(C)

A.整体性

B.有序性

C.最优化原则

D.整合性

143.下列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命题中,不正确的有(D)

A.没有必然性就没有偶然性;没有偶然性也没有必然性

B.偶然性中包含着必然性

C.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

D.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区分是绝对的

144.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能通过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这说明(D)

A.本质和现象是完全一■致的

B.本质和现象没有丝毫联系

C.现象就是本质,本质直接就是现象

D.本质和现象有同一性,现象背后都有本质

145.“实事求是”体现了ABCD

A.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C.唯物主义科学态度和辩证法革命精神的统一

D.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146.偶然性是(A)

A.事物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

B.由事物内部根本矛盾决定的

C.在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前途.命运的

D.在事物发展处于支配地位的

147.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AC)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148.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AD)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B.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149.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ABCD)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具体性

150.“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

程”。这说明(ABCD)

A.人们的观念.思想受着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的制约

B.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社会生活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具有同一性D.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51.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BCD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D.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152.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

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ABCD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总特征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153.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BC

A.动中有静,静中含动

B.否极泰来,物极必反

C.凡是存在的都是要灭亡的

D.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15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BD

A.诡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变化发展的观点

15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BC)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法古典政治政治学

C.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中国古代哲学

156.辩证的否定观认为(CD)

A.肯定中不包含否定B.否定中不包含肯定C.肯定中包含着否定D.否定中包含着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