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第1页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第2页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第3页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第4页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目录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伟大意义和历史必然性,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使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及其特征。

使学生掌握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和理论依据,弄清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道路和历史经验。教学重难点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2.如何正确评价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3.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教

点教

点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2.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必然性;3.“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特点以及历史经验;4.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重大意义。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课程导入知识回顾1.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一个什么样性质的国家?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形态的设想中,有没有新民主主义社会?课程导入主题讨论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社会?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为什么不能直接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必须要经过一个过渡时期?课程导入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

————《哥达纲领批判》课程导入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

——列宁课程导入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这是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时代背景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华民族进入发展进步的新纪元。山河重整,百废待兴,接下来怎么走?1949年3月23日,是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的日子。毛泽东望着连绵雄伟的太行山,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周恩来答道:“我们都应当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能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视频】进京赶考

“进京”意味着执政,“赶考”是要接受考验。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是“赶考”;巩固政权,建设新中国是“赶考”;江山永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是“赶考”。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我们都知道,中国共产党人在当时进京,就意味着“执政”,为什么毛泽东、周恩来把进京比喻为“赶考”?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中国共产党人说“赶考”永远在路上,那么究竟考什么呢?一考信念对个体来说,信念是指引方向的航标灯、修身立业的压舱石;对政党而言,信念凝结着初心与使命,更是立身之本、正气之魂、力量之源。“赶考”路上,对信念的考验也必将是严峻的、漫长的。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但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信念动摇,丧失了先进性和纯洁性,甚至违法乱纪,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二考精神“胜负之征,精神先见”。“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同样,一个人在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人就能迸发出无穷的力量,创造出常人难以企及的伟大业绩。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中国共产党人说“赶考”永远在路上,那么究竟考什么呢?三考作风“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从南湖红船启程那天起,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为了防止革命胜利后党内可能出现的骄傲、麻痹、松懈等情绪,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党中央制定了“六条规定”;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中国共产党人说“赶考”永远在路上,那么究竟考什么呢?四考能力(战斗力)纵览国运兴衰,兵弱将无能乃国之大患,民之大辱。“早在80年前,毛泽东就曾说过,我们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习近平强军思想中,关注最多的是“强军兴军”“能打胜仗”。赶考路上,只有牢固树立建为战、管为战、训为战、一切为战的观念。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中国共产党人说“赶考”永远在路上,那么究竟考什么呢?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它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都带有既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同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一)过渡时期的社会特征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1.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2.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其中非社会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还占很大比重)。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过渡时期的社会特征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2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3私人资本主义经济4国家资本主义经济5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1(一)过渡时期的社会特征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其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一)过渡时期的社会特征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国内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与帝国主义的矛盾。1949年—1952年1953年—1956年

国内主要矛盾变化: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

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一)过渡时期的社会特征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作为可以接受共产党和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力量,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一)过渡时期的社会特征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3.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政策。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毛泽东与延安文艺座谈会代表合影(一)过渡时期的社会特征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

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但是对于何时过渡?怎样过渡?

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发展变化过程。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何时过渡)1.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一九四九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作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报告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视频回顾】新中国初期的经济状况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何时过渡)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在过渡的时间上:认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在转变条件上:认为只有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在过渡的步骤和方式上:认为当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的时候,就可以进一步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何时过渡)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2.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起即逐步过渡1952年毛泽东和党中央提出了开始过渡的设想。

理由:经过从1949年至1952年三年的时间,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何时过渡)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为什么要过渡)1953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为什么要过渡)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过渡时期总路线图示:总路线工业化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主体两翼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为什么要过渡)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毛泽东修改过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宣传提纲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为什么要过渡)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首先,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毛泽东在谈到我国工业的情况时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不改变这种落后状况,我国就不能摆脱被动挨打的命运。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为什么要过渡)1.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必要性: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为什么要过渡)

从历史上看,实现工业化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证明,我国已经丧失了通过资本主义工业化进入强国行列的机遇,如果搞资本主义只能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1.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必要性: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为什么要过渡)其次,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一方面,分散、脆弱的个体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

另一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1.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必要性: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为什么要过渡)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到1952年,国营工业产值在全国现代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经增加到56%,国营批发商业的营业额占全国批发商业营业总额的60%,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实际上已居于相对强大的地位。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物质基础2.实现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可能性: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为什么要过渡)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为什么要过渡)2.实现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可能性: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2.实现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可能性: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是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为什么要过渡)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1946年至1950年,苏联继续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这段时期是斯大林晚年时期,苏联恢复并发展国民经济,医治了战争的创伤,成为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超级大国。1950年苏联国民经济总值(以1970年的美元计算)达到1710亿美元,当时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大国的情况是:美国4280亿美元,英国870亿美元、法国710亿美元、德国650亿美元、日本410亿美元、意大利370亿美元。在国民经济总值方面苏联跃居世界第二位。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为什么要过渡)2.实现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可能性: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朝鲜战争停战也使世界的形势开始和缓。这为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951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开始停战谈判,经过多次谈判后,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为什么要过渡)2.实现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可能性: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经验(一)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互助合作化的途径,把个体的农业和手工业变为社会主义的合作经济,把个体农民生产资料所有制和个体手工业生产资料所有制,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经验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广大农民从封建剥削制度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经过土改,中国农民从封建剥削制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农村出现了生产发展,经济繁荣的局面。例如,1952年,全国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加了48、5%,比1951年增加15、3%;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42、8%,棉花总产量比1949年增长193、4%。这样的增长速度,是历史上罕见的,这的确是我国农业生产力的一次大解放。

互助组向农业合作社学习,了解耕牛入股情况。(一)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经验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当我们掌握了国家权力的时候,我们决不会考虑用暴力去剥夺小农,不论有无报偿,都是一样……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化的生产和占有,但不是采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恩格斯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经验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了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形式1.互助组2.初级社3.高级社(195l.12.—1953.底)(1953.底—1955.9.)(1955.10.—1956.底)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经验

佛山市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在收运稻谷

1955年,毛泽东撰写《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按语。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经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3%,5亿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入社农户96.3%全国入社农户比例图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经验对个体手工业的改造:按照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党在领导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抓紧了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阐明和制定了手工业改造的基本理论和政策。

在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上,党采取了类似于农业合作化的方式,即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改变手工业的生产关系的方法。1.手工业生产小组2.供销合作社3.生产合作社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经验

对个体手工业的改造:采取了说服、示范和国家帮助的方法。

佛山市小商贩和水上居民参加社会主义改造

上海市装订生产合作社的股金证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经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已占其总数的91.7%,产值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93%,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全国手工业总产值比例图入社手工业产值93%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经验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经验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党创造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和平赎买。第一次将马克思、列宁关于和平赎买的设想变为现实。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经验

第一,

阐明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实质毛泽东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经验第二,毛泽东系统地阐述了利用、限制、改造的完整政策。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实行公私合营,欢迎公方代表进厂。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经验利用: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允许对国计民生有利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继续存在,并有一些发展。天津恒源纺织厂把国家供应的棉花加工成为成品出厂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经验限制:就是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作用。(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上海大康药房不法资本家王康年出售伪劣医药用品坑害志愿军指战员,图为逮捕王康年。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经验改造:就是把资本家的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利用、限制都是为了改造,改造是政策的核心。天津盛锡福帽厂公私合营后,挂上新厂牌,职工向经理祝贺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经验改造形式初级形式

高级形式

委托加工

计划订货

统购包销

委托经销代销

个别行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形式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经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阶段:第一阶段:建国后到1953年底,主要是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第二阶段:从1954年到1955年夏,主要是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就是在原有的私营企业中加入国家的公股,企业的生产资料由资本家和国家共同所有,国家派遣干部负责对企业的领导管理。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经验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第一步,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式阶段。第二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阶段。第三步,实现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阶段。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经验

四马分肥国家税收职工福利企业公积金资本家红利国家税收:34.5%职工福利:15%企业公积金:30%资本家红利:20.5%定息制度:核定私股24亿元定息:年息5%付息:10年,1956.1-1966年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经验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把资本家置于变革之中,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在政治上把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作为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保持和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让他们享有选举权,并让他们的代表参加各级政府的工作;工作上“量材使用,适当照顾“;生活上“包到底”,结合企业的改造,把他们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经验【案例】1956年1月,荣毅仁就社会主义改造答记者问

记者直率地问:“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你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荣毅仁很快就答道:“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因为我积极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自愿接受改造,在工商界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工作,我受到了政府的信任和人民的尊重,得到了荣誉和地位。从物质生活上看,实际上我并没有失去什么,我还是过得很好。”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经验在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政策的指引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进展顺利。到1956年底,全国私营工业的99%,私营商业的82.2%分别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乐松生向毛主席呈送喜报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经验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加入高级社96.3%参加合作社91.7%私营工业私营商业公私合营99%公私合营82.2%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情况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经验

1954年10月初,毛泽东在北京会见赫鲁晓夫。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改变了世界的形势。

1955年4月17日,周恩来到印尼万隆出席亚非会议受到热烈欢迎。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经验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02010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经验不可否认的两个事实:第一,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二,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经验“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讨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思考讨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二者的目的相同;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与发展;二者都是统一于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相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革关联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足就否定社会主义改造思考讨论第三节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一、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