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呼吸骤停急救及复苏护理》_第1页
《心跳呼吸骤停急救及复苏护理》_第2页
《心跳呼吸骤停急救及复苏护理》_第3页
《心跳呼吸骤停急救及复苏护理》_第4页
《心跳呼吸骤停急救及复苏护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跳呼吸骤停急救及复苏护理》一、疾病概述心跳呼吸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血液循环中断,同时呼吸也停止的一种危急状况。心跳呼吸骤停可发生在任何场所,如医院、家庭、公共场所等。如果不及时进行急救和复苏,患者将在几分钟内死亡。因此,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和复苏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措施。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是导致心跳呼吸骤停的最常见原因。心肌梗死可引起心脏电活动紊乱,导致室颤或心脏停搏;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可直接导致心脏骤停;心力衰竭严重时可引起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导致心跳呼吸骤停。2.呼吸系统疾病:如窒息、呼吸衰竭、气胸等可引起呼吸停止,进而导致心跳骤停。窒息可由异物阻塞呼吸道、溺水、自缢等引起;呼吸衰竭可由肺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引起;气胸可由胸部外伤、肺部疾病等引起。3.外伤:如严重的颅脑损伤、胸部外伤、腹部外伤等可导致心跳呼吸骤停。颅脑损伤可引起脑疝、脑干损伤等,影响呼吸和心跳中枢;胸部外伤可引起心脏、大血管损伤,导致心脏骤停;腹部外伤可引起大出血、休克,进而导致心跳呼吸骤停。4.中毒:如药物中毒、食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可引起心跳呼吸骤停。中毒可影响心脏、呼吸中枢及神经系统,导致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5.其他:如电击伤、溺水、中暑等也可导致心跳呼吸骤停。三、临床表现1.突然意识丧失:患者在心跳呼吸骤停前可能有短暂的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但很快就会出现意识丧失。意识丧失是心跳呼吸骤停的最主要表现,可通过轻拍患者肩部、大声呼喊等方法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2.大动脉搏动消失:触摸患者的颈动脉、股动脉等大动脉,如无搏动,可确定心跳停止。颈动脉位于颈部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沟内,股动脉位于大腿根部内侧。3.呼吸停止:观察患者的胸廓是否有起伏,听患者口鼻是否有呼吸音,感觉患者口鼻是否有气流,如无呼吸,可确定呼吸停止。4.瞳孔散大:心跳呼吸骤停后,患者的瞳孔会逐渐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瞳孔散大是心跳呼吸骤停的重要表现之一,但不是早期表现。5.皮肤苍白或发绀:心跳呼吸骤停后,由于血液循环停止,患者的皮肤会变得苍白或发绀。皮肤苍白或发绀的程度与心跳呼吸骤停的时间和严重程度有关。四、治疗要点1.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心跳呼吸骤停的首要治疗措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按压深度为56厘米;开放气道可采用仰头抬颌法或托颌法;人工呼吸的频率为每分钟1012次,每次吹气时间为1秒以上。2.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在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应尽快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等。肾上腺素是心肺复苏的首选药物,可提高心脏的兴奋性,增加心肌收缩力,恢复心跳。3.进行电除颤:对于室颤或无脉性室速患者,应尽快进行电除颤。电除颤是治疗室颤的最有效方法,可使心脏恢复正常的节律。电除颤的能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和心律失常的类型确定。4.进行高级生命支持:在心肺复苏和电除颤的基础上,应进行高级生命支持,包括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药物治疗等。高级生命支持应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5.进行脑复苏:心跳呼吸骤停后,患者的大脑会受到严重的缺血缺氧损伤,因此应进行脑复苏。脑复苏的措施包括降低体温、控制脑水肿、维持内环境稳定等。降低体温可采用冰帽、冰毯等方法,将患者的体温降至3234℃;控制脑水肿可给予甘露醇、呋塞米等药物;维持内环境稳定可给予电解质、酸碱平衡等药物。五、实验室检查结果1.心电图:心跳呼吸骤停时,心电图可表现为室颤、无脉性室速、心脏停搏等。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心电图可动态观察心脏的电活动情况,指导治疗。2.血气分析:心跳呼吸骤停后,患者会出现严重的缺氧和酸中毒。血气分析可了解患者的氧合情况、酸碱平衡情况,指导呼吸支持和药物治疗。3.血常规、血生化:可了解患者的贫血、感染、肝肾功能等情况,为治疗提供参考。4.心肌酶谱:心跳呼吸骤停可能由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引起,心肌酶谱可了解心肌损伤的程度。六、护理诊断1.气体交换受损:与呼吸停止、人工呼吸效果不佳等有关。2.心输出量减少:与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效果不佳等有关。3.组织灌注无效:与血液循环中断、心肺复苏效果不佳等有关。4.焦虑/恐惧:与突发疾病、生命受到威胁等有关。5.有感染的危险:与气管插管、侵入性操作等有关。6.潜在并发症:如脑损伤、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七、护理措施1.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护士应迅速判断患者是否心跳呼吸骤停,如确定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的操作应准确、规范,确保有效。2.建立静脉通道:在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应尽快建立静脉通道,为药物治疗提供保障。静脉通道应选择上肢大静脉或中心静脉,确保输液通畅。3.进行电除颤:如患者为室颤或无脉性室速,应尽快进行电除颤。护士应准备好除颤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除颤。除颤后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4.进行高级生命支持:在心肺复苏和电除颤的基础上,应进行高级生命支持。护士应协助医生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药物治疗等操作,确保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稳定。5.进行脑复苏:护士应协助医生进行脑复苏,如降低体温、控制脑水肿、维持内环境稳定等。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脑损伤的并发症。6.心理护理:心跳呼吸骤停是一种突发的危急状况,患者和家属往往会感到焦虑、恐惧。护士应关心体贴患者和家属,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向患者和家属解释病情和治疗措施,让他们了解治疗的进展和预后,增强他们的信心。八、案例分析现病史:患者,男性,65岁。因“突发胸痛、呼吸困难1小时”被家属送至医院急诊。患者1小时前在活动时突然出现胸痛,呈压榨性,疼痛向左肩部放射,伴有呼吸困难、大汗淋漓。患者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史。在急诊室,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诊断:心跳呼吸骤停。治疗及护理:治疗: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同时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等药物治疗。进行电除颤,能量为200J。经过多次心肺复苏和电除颤,患者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随后进行高级生命支持,包括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药物治疗等。进行脑复苏,给予冰帽、冰毯降温,控制脑水肿,维持内环境稳定。护理: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护士迅速判断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按压深度为56厘米。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颌法,人工呼吸的频率为每分钟1012次,每次吹气时间为1秒以上。建立静脉通道:在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等药物治疗。静脉通道选择上肢大静脉,确保输液通畅。进行电除颤:准备好除颤仪,当患者出现室颤时,立即进行电除颤,能量为200J。除颤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高级生命支持:协助医生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药物治疗等操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