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安置房小区两江大道人行广场项目-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移民安置房小区两江大道人行广场项目-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移民安置房小区两江大道人行广场项目-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移民安置房小区两江大道人行广场项目-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移民安置房小区两江大道人行广场项目-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移民安置房小区两江大道人行广场项目——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第1页/共21页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目录1设计概况 11.1桥梁区位及概况 11.2工程规模及设计内容 12设计依据 12.1设计依据 12.2上阶段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 22.3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执行情况 23设计规范 33.1国家标准 33.2建设部标准 33.3交通部标准 33.4其他标准 34主要技术指标 35建设条件 45.1建设场地地形地质条件(节选自地勘报告) 45.2建设场地地物条件 86主要材料 106.1混凝土 106.2钢材及连接件 106.3预应力材料及器材 106.4附属设施材料 117主体结构设计 117.1总体设计 117.2上部结构设计 117.3下部结构设计 118附属工程设计 128.1桥面铺装、栏杆 128.2桥面防水 128.3桥面排水 128.4支座 128.5伸缩缝 128.6桥墩防撞设施 128.7消防给水、灭火设施 128.8防火设计 128.9基坑回填 138.10其他 139耐久性设计 139.1设计依据 139.2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 139.3钢结构防腐涂装 1410抗震设计 1411施工及验收 1411.1施工验收标准 1411.2施工方案简述 1411.3施工质量要求 1511.4危大工程 1912后期运营 20移民安置房小区两江大道人行广场项目——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第9页/共21页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设计概况桥梁区位及概况本项目“移民安置房小区两江大道人行广场”位于,两江大道与和源路、和韵路交叉路口之间区域。项目场地呈北侧高南侧低地形,两江大道两侧为移民小区人行道,标高相近,宽度约为8m。下方两江大道为双向六车道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60km/h。现状人行过街方式有北侧和源路上跨桥及南侧和韵路过街人行横道,两者之间距离220米。鱼嘴镇三峡移民安置小区为长江三峡移民民生工程的组成部分,该小区自2008年建成以来,常住居民699户,约2000人。两江大道的建设后形成总长度200米、高差0~10米的下沉段,将小区切分成了东西两块,阻断了小区内部原有的人行交通路线。本项目主要为解决小区居民通行问题,增加居民活动空间,以及维护当地社会稳定的需要。工程区位图拟建项目周边状况工程规模及设计内容本项目拟建桥梁(人行广场)1座。桥梁起点桩号K0+0.000,终点桩号K0+30.500,桥梁全长30.5m,跨径布置14.85m+14.85m=29.7m,桥面宽度61.56m~70.25m。上部结构形式为预制空心板+工字形钢板组合梁(全简支)。施工图设计内容包含桥梁工程、岩土工程、景观工程、电气工程、排水工程、交通工程。本图为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设计依据设计依据甲方与我公司签订的相关设计合同甲方提供工程区范围地形管线图(1:500)(3) 甲方提供的《两江大道(江北段)二标段工程竣工图(二标合同段K0+000~K1+540)》《鱼嘴集镇移民安置房小区两江大道人行广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细勘察)》【河南同兴地质工程有限公司2023.8】鱼嘴集镇移民安置房小区两江大道人行广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细勘察)》地勘审查合格书2023.9《重庆两江新区经济运行局关于鱼嘴集镇移民安置房小区两江大道人行广场项目可研的批复》【渝两江经审(2023)176号】 现场踏勘资料上阶段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初步设计阶段须修改完善的意见桥梁设计标准安全等级一级、重要性系数1.1、抗震设防分类为丁类、抗震设计方法分类为C类,设计标准不匹配,应统一。回复:按专家意见,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规定修改本项目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即丙类),抗震设计类别为C类,初步设计总说明4.2、5.4.5节。补充主要构件空心板裂缝、工字梁挠度限值及计算结果。回复:按专家意见,补充工字梁挠度验算结果,详初步设计总说明5.10.2.3节;空心板按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已进行抗裂验算,详初步设计总说明5.10.1.3节。补充桥梁桩基施工对既有边坡支护结构的不利影响评价及处置措施。回复:。初步设计阶段建议修改完善的意见完善建桥区域现状情况说明。回复:按专家意见,完善建桥区域现状情况说明,详初步设计总说明第2.2节。考虑到投资和后期维护因素,宜选择标准空心板预制,变宽处采取现浇空心板方案。回复:异形段建设规模对总体造价影响较小;现浇方案施工期间对现状两江大道主干道交通影响大;因此维持异形段采用工字型钢板组合梁结构方案。核实桥台桩基是否存在土压力,必要时可考虑适当增设锚杆。回复:经核实,现状挡墙改造后桥台桩基会承受土压力,主要考虑桥台背墙高度范围内的土压力荷载;现状挡墙改造后适当增设加强锚杆,保证新建结构和现状挡墙的安全。桥台承受荷载约为桥墩的一半,建议优化桥台桩基尺寸。回复:桥台桩基会承受一定水平荷载;桥台范围内管线复杂、施工作业面受限,桩基成孔方式为人工挖孔,桩径不宜过小;因此维持桥台桩基尺寸。优化桥墩桩系梁设计。回复:按专家意见,取消桩基系梁,详Q-05、Q-10。完善施工流程、工期计划和危大工程清单。回复:按专家意见,补充施工流程、工期计划和危大工程清单,详初步设计总说明第5.9节。补充人行栏杆构造图。回复:经复核,景观工程的装饰格栅(设置于人行广场南侧花池外侧)满足人行栏杆的受力和构造要求。补充本项目涉及的危大工程。回复:详第(6)条意见回复。补充栏杆荷载水平、竖向荷载。回复:按专家意见,补充栏杆水平、竖向荷载,详初步设计总说明第5.5.1节。5.4.4节“主体结构合理使用年限”应为设计工作年限。回复:按专家意见,修改“主体结构合理使用年限”为“主体结构设计工作年限”。鉴于桩基施工对既有边坡支护结构有损坏,建议补充针对边坡的监测要求。回复:施工期间对边坡的监测内容详初步设计总说明第5.6.5节。根据修改完善的勘察文件完善相关设计内容。回复:按专家意见,根据修改完善的勘察文件完善相关设计内容。施工图设计阶段须修改完善的意见无。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执行情况本项目未涉及违反行业强制性条文规定的情况。设计规范国家标准《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202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14)《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15)《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17)《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18)《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2018)《电弧螺柱焊用圆柱头焊钉》(GB/T10433-2002)《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2019年版)建设部标准《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2019年版)《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39-2010)《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T225-2020)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D64-2015)《公路钢混组合桥梁设计与施工规范》(JTG/TD64-01-201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3310-2019)《公路桥梁伸缩装置通用技术条件》(JT/T327-201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其他标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镇建设部分)》(2013年版)《重庆市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86-2016)《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重庆市建设领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通告》主要技术指标设计基准期:100年;设计工作年限:主体结构50年,可更换部件15年;设计安全等级: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1;设计荷载人群荷载:4.0kPa;温度荷载:整体升温25℃、降温-25℃;梯度温度按现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取值;景观荷载:≤17kN/m2(取0.85m覆土、覆土容重20kN/m3,按实际位置加载,实际荷载不得大于此值);桥面宽度:61.6~70.3m;桥面横坡:2.78%;桥面纵坡:1.33%(移民小区西侧)、0.05%(移民小区东侧);桥下净空:≥5.0m;环境类别:Ⅰ类;抗震设防标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即丙类),抗震设计类别为C类,抗震措施按6度区设防。建设条件建设场地地形地质条件(节选自地勘报告)自然地理交通位置勘察区位于重庆两江新区鱼复新城内。场地上跨已建两江大道,北侧紧邻已建和源路。市政道路直通场地,交通十分方便。气象与水文(1)气象勘察区属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受东南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较多,雨季长,流域内地势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变化明显,低山冬暖夏热,高山夏凉冬冷,年平均气温随地势差异变化较大,受东南和西南季风影响,年降水量较多,雨季长,主要气候特征是春季气温回升块,夏季多伏旱,秋凉绵雨多,冬季干冷。(2)水文现状场地为城市已建成区,场地内及周边未见地表水体,场地地表水对工程建设影响小。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场地原始地貌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现状场地及周边均为城市已建成区,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大部地形较为平坦,斜坡地段一般地形坡度角3~8°,两江大道道路两侧边坡直立,边坡高约1.0~8.5m。场地范围内地面高程介于274~284.5m之间,相对高差约10.5m。地质构造拟建场地构造上处于川东褶皱带大盛场向斜东翼,岩层单斜产出,岩层产状275°∠13°。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区内及附近无断层通过。在场地内基岩陡坎露头中测得两组裂隙:裂隙①:156°∠80°,张开约0.2~2cm,无充填,延伸一般3~5m,局部可达约10m,间距一般1~2m,裂隙面粗糙,裂隙面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裂隙②:93°∠66°,张开约0.2~1.5cm,局部见泥质充填,延伸一般3~5m,间距一般1~2m,裂隙面粗糙,裂隙面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根据实地地质调绘以及钻探揭露,岩层层面延伸较长,岩层面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岩体中构造裂隙不发育~微发育,多为块状结构,场区岩体总体上较完整。地质构造简单。地层岩性据地质调查和钻探揭露,勘察区内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Q4m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现由新至老对场区地层分述如下:(1)土层素填土(Q4ml):棕色、褐色,稍湿,结构稍密,填土土石比约5:5~3:7,块石一般粒径5~15cm,最大粒径约30cm,余为粉、粘粒充填,石质成分为砂岩、泥岩。属机械抛填,回填年限大于5年。本次钻探揭露厚度0.8~2.10m(ZY11、ZY17),分布于整个场地,其厚度、分布高程、物质组成、级配、堆积年限及性质变化较大。(2)岩石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砂岩(J2s-Ss):灰色、浅灰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岩屑等,钙质胶结为主,局部泥钙质胶结、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细中粒结构。强风化带裂隙较发育,岩芯较破碎多呈碎块状;中等风化带裂隙不发育~微发育,岩芯较完整,锤击声清脆,岩质较软,岩芯多呈柱状。岩芯一般节长10~20cm,最长岩芯约35cm。分布整个场地,本次钻探揭露一般厚度10~12m,最大厚度12.7m(ZY1),未揭穿,为场地主要岩性。其分布及厚度详见工程地质柱状图及剖面图。基岩顶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1)基岩顶面特征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内的基岩面均较平缓,一般坡度2~5°。30个钻孔揭露的基岩面埋深:勘察期间场地建筑范围基岩顶界一般高程273.08~283.40m,基岩面总体平缓。(2)基岩风化带特征按规范《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3.1.2及钻探揭示和野外鉴定,将钻探深度范围内的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强风化带:分布于整个拟建场地,裂隙较发育,岩石结构已大部分破坏,颜色及矿物成分明显变化,岩石被裂隙分割成碎块状,强风化带岩芯较破碎,多呈碎块状,岩质极软,一般厚1.0~1.4m,最大厚度1.7m(ZY11、ZY17)。因岩石强度较低、机械破碎等原因使得岩芯多呈碎块状,人为增大了强风化带的厚度,须在施工过程中加强验证、核实。中等风化带:主要为中厚层砂岩,岩芯多呈短柱状、柱状。砂岩岩质较软为主。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勘察区地层岩性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调查资料,按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勘察区的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松散土体孔隙水场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在人工填土中,主要接受大气降雨的补给,通过上覆土体垂直入渗或直接沿基岩裂隙径流,向场地南侧地势较低处排泄,部分下渗补给基岩裂隙水;该类地下水水量和水位不稳定,枯、雨季水量及地下水的埋深相差较大。该区域覆盖层主要为填土,填土属强透水层,该类地下水属上层滞水,根据重庆市地方经验,场地素填土渗透系数取10.00~15.00(m/d),故基础施工期间,场地因排水不畅或遇雨季,地表水容易向桩内汇集,致使水量较大,建议基础施工期间,必须做好桩坑内、周边截、排水工作。基岩裂隙水基岩主要为砂岩,砂岩为弱透水岩体,根据重庆市地区经验及同一地层压水试验资料,场地砂岩渗透系数取0.30~0.80(m/d)。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断裂面及破碎带中。基岩构造裂隙接受大气降雨或周边工地施工用水的补给,通过上覆土体垂直入渗或直接沿基岩裂隙径流,基础施工期间,易汇集周边地表水体,因排水不畅,容易向基础桩内汇集,致使水量较大,建议基础施工期间,做好该区域截、排水工作。钻孔终孔后,提干各钻孔中施工残余水,观测24~48小时,大部分钻孔中地下水位未见恢复或恢复缓慢。由于大气降雨补给,可能赋存大量季节性地下水,因局部排水不畅,致使水量较大,建议基础、基坑施工期间,做好截、排水工作。总之,在钻孔揭露深度范围内地下水贫乏,但在雨季可能水量较大,建议基础施工期间,做好该区域截、排水工作。水文地质中等复杂。场地水、土腐蚀性评价据调查拟建场区无污染源及污染物,土体主要为人工填土(主要由粘性土、砂、泥岩块石组成),岩石为砂岩均未受污染,参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附录G.0.1判定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12.1条,并结合当地经验判定,土层对混凝土结构为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为微腐蚀性,对钢结构为微腐蚀性。按当地经验结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12.1条按Ⅱ类环境水和地层渗透性判定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微腐蚀性,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不良地质现象及灾害场区内未见滑坡、泥石流、崩塌、危岩、活动性断层等其它不良地质现象;也未见河道、沟浜洞、墓穴、防空、地下洞室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现状稳定。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素填土参数取值根据邻近场地资料及野外鉴定、地区经验,建议:现状填土天然重度取19.5kN/m3,内摩擦角取28°,粘聚力取5.0kPa;现状填土饱和重度取20.5kN/m3,内摩擦角23°,粘聚力取3.0kPa;基底摩擦系数取0.30。根据野外鉴定、地区经验及邻近场地经验,按规范要求压实系数达到0.97的填土,内摩擦角可取30°,粘聚力取5.0kPa;天然重度取20.0kN/m3,基底摩擦系数取0.35,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须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设计时应考虑该段填土对桩侧负摩阻力,该段稍密状填土负摩阻力系数可参考重庆地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表J.0.1:取0.25。建议对填土采取隔离措施或对该段填土进行压实处理而将负摩阻力减小或消除。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根据岩土室内试验成果、地区经验和上述取值原则,勘察区内岩土设计参数取值汇总见表。岩土体设计参数建议值项目岩土名称天然重度(KN/m3)单轴极限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水平抗力系数MN/m3抗剪强度标准值C(Kpa)φ(°)永久边坡允许值基底摩擦系数天然饱和素填土(天然状态)19.5*现场试验确定10*C=5.0*Φ=28*H<5m1:1.750.3(饱和状态)20.5*C=3.0*Φ=23*强风化砂岩*24.3350**35综合内摩擦角40°*1:1.00H<8m0.35中风化砂岩*25.021.515.35554*250C=912*φ=33.3*H<8m1:0.15~1:0.250.50备注带“*”为经验值。砂岩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由岩石抗拉强度标准值(0.91Mpa)×折减系数(0.40)×时间效应系数(0.95)确定为345.8Kpa,砂岩岩体黏聚力标准值由砂岩岩石黏聚力标准值(3200Kpa)×折减系数(0.30)×时间效应系数(0.95)确定为912.0KPa,岩体内摩擦角标准值由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39.0°)×折减系数(0.90)×时间效应系数(0.95)确定为33.3°。3.岩体裂隙面结合差,抗剪强度标准值取下列值:内摩擦角取18°,粘聚力C取0.05MPa;岩层面结合差,抗剪强度标准值取下列值:内摩擦角取18°,粘聚力C取0.05MPa。4.边坡岩体破裂角(45+φ/2):砂岩取61.7°。若存在外倾裂隙面,则边坡岩体破裂角取两者中小值。5.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8.2.3-2中岩石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砂岩取800kPa。6.干作业钻孔桩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强风化干作业钻孔桩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取150kpa,填土负摩阻力系数取0.25。7.黏土岩若施工期及使用期岩体可能遭受水浸泡时,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由岩石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确定。8.场地岩体较完整,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14.3.2条,地基条件系数取1.10;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第4.2.6条,对于岩质地基分项系数取0.33。边坡临时开挖坡率值建议情况表建议坡率值岩土类别边坡高度土质边坡≤5.0,岩质边坡≤8.0土质边坡>5.0,岩质边坡>8.0素填土1:1.251:1.50基岩强风化带1:0.501:0.75基岩中等风化带(无外倾软弱结构面)1:0.351:0.50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基岩强风化带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破碎,强度低,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Ⅴ级。基岩中等风化带有两组裂隙,主要结构面为层面及这两组裂隙,裂隙发育程度为不发育~微发育,岩体为中厚层状结构,根据钻探及周边项目声波测试成果,定性判定场地岩体的完整程度为较完整,判定中风化基岩的完整程度为较完整,中等风化带砂岩为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Ⅳ级。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根据现场调查和野外钻探,场区内未见滑坡、泥石流、崩塌、危岩、活动性断层等其它不良地质现象;也未见河道、沟浜洞、墓穴、防空、地下洞室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现状地形起伏极小,地势平缓,拟建场地现状稳定。当平场后对地基进行有效处理后,场地才整体稳定;才适宜拟建本项目建设。地震评价(1)地震效应评价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附录A查得,勘察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规定,本工程属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经钻探揭示及地区经验所得:填土等效剪切波速平均值可取120m/s(经验值),为软弱土;强风化基岩剪切波速500m/s<vs≤800m/s,属软质岩;中风化基岩剪切波速>800m/s,属岩石;未来场平填土的剪切波速按现状素填土取值,为软弱土;建议待填土碾压夯实后复测剪切波速值,校核地震效应评价。土层等效剪切波速根据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4.1.5节公式计算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式中vse——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d0——计算深度(m),取覆盖层厚度与20m的小值t——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di——计算深度第i土层的厚度(m)vs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剪切波速(m/s)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拟建物地震效应评价见下表。地震效应评价一览表拟建物经平整后覆盖层最大厚度(m)剪切波速Vs值(m/s)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设计特征周期建筑抗震地段类别计算孔号填土厚度粉质粘土厚度等效剪切波速人行广场2.1ZY11、ZY172.10.00120软弱土Ⅰ10.25s一般地段(2)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按设计高程平场后,主要地层为人工填土、砂岩,勘察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可不考虑液化判别;勘察范围内未见滑坡、崩塌,地震时发生滑坡、崩塌的可能性小。在填土较厚地段当未压实处理时,在地震作用下填土易产生震陷变形,建议对填土进行压实处理。场地岩土才在地震作用下稳定。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根据设计方案及现状地形图,场地设计地坪高程±0=282.178~283.871m,与现状两江大道道路两侧边坡坡顶高程基本一致,不会形成新的环境边坡及基坑边坡。拟建场地现有2段现状边坡BP1、BP2(详见平面图),各段现状参数详见下表。前期在修筑两江大道时已对上述边坡采取了锚杆挡墙支护措施。现状边坡统计表边坡编号坡长(m)坡高(m)坡向(°)坡角(°)边坡类型治理措施BP1626.0-9.09090逆向岩土质已采取锚杆挡墙支挡BP2706.0-9.027090顺向岩土质已采取锚杆挡墙支挡现状已对该边坡采取了锚杆挡墙支护措施,根据现场调查,现状边坡无开裂变形、位移等迹象。本次人行广场项目的桩基位于该段边坡的坡面上,桩基开挖可能破坏原边坡的支护结构,对边坡稳定性不利,建议设计针对本项目建设对边坡及已有支护措施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以防止现状边坡发生失稳等情况。天然地基可行性评价本项目为架空结构,上跨已建两江大道,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设计地坪高程±0=282.178~283.871m,基底以下直接接触地层为人工填土,人工填土层厚度0.8~2.1m,强度低,性质不均,根据以上章节的均匀性评判为不均匀地基,不能作为基础持力层,故本项目采用天然地基基础方案的可行性较差。持力层及基础型式建议现状人工填土分布整个场地,揭露厚度0.8~2.1m,强度低,性质不均,不宜作基础持力层。经压实、夯实等处理达标后可用作低矮挡墙的持力层。基岩强风化带强度低,岩芯破碎,地基均匀性差,不宜作基础持力层。中等风化带基岩分布稳定,强度高,性质可靠,是理想的基础持力层。根据场区内各地层埋深、拟建物结构、荷载情况,综合考虑持力层的可靠性、造价、工期等因素,建议:场区拟建物均采用中等风化带基岩作基础持力层,采用桩基础型式。建议桩基应置于边坡岩体破裂角之下,具体深度由设计计算确定,边坡岩体破裂角之上部分应采取隔离措施,并加强桩基承载力、桩身完整性等检测工作,避免断桩、缩径等质量事故。成桩可能性评价、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拟建场地上部土层为人工填土组成,下伏强、中风化砂岩,平场后部分区域基岩埋深大。根据场地的地层结构、土层的的工程特性和场地周边环境分析,拟建场地填土成桩条件差,钻孔和开挖易塌孔,下伏中风化岩石具有较好的成桩条件,场地平缓。平场拟建基础区域土层厚度0.8-2.1m,易垮孔,成桩条件较差,建议采用机械钻孔灌注桩成桩工艺,若采用人工挖孔成桩工艺应根据建设部建质[2009]87号文件要求进行成桩可行性及施工方案进行专项安全论证。场地平整后较为开阔、平缓,具备桩基施工条件,建议采用机械钻孔灌注桩成桩工艺。但采用该施工工艺噪音较大,会对附近居民生活形成干扰,施工过程中将形成大量泥浆会对环境造成轻微污染,应注意调整作业时间尽量少扰民,泥浆应经泥浆池沉淀后排放。施工机械的废油废水,应采用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不得超标排放,施工过程产生的废土、渣土及废弃稳定液应及时外运,外运车辆应为密封车或有遮盖的的自卸车。由于干作业旋挖成孔灌注桩穿越地层为填土,粘性土,基岩,场地填土为机械抛填而成,稍密状,但受填土自身压力影响易塌陷、缩径,且受上层滞水影响较大,容易造成缩径,建议在缩颈部位采用上下反复空钻扫孔,并适当增加稳定液比重。填土地段土层中存在孔隙水,属上层滞水,桩基础施工时,填土段可能出现涌水、涌砂、流土,建议做好护壁工作,采用钢筒护壁等措施。及时做好桩基础截、排水措施。机械成孔灌注桩:适用场地所有桩基施工,施工作业安全可靠。场地填土呈稍密状,设计时应考虑该段填土对桩侧负摩阻力。若采用人工挖孔桩应根据建设部建质[2009]87号文件要求进行成桩可行性及施工方案进行专项安全论证。严格按照渝建发[2012]117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桩基础施工安全管理的通知》中对桩基施工的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安全。建设场地地物条件既有及规划轨道、铁路项目区位南侧设有轨道4号线鱼嘴站,新建人形广场在轨道保护线范围外。项目区位处无既有及规划铁路。既有及规划道路项目位置处有既有两江大道、和源路、和韵路。两江大道为城市主干道,设计车速60km/h,标准路幅宽度36m,双向6车道。和源路为城市次干路,为东西走向,标准路幅宽度16m,双向4车道。和韵路为城市次干路,为东西走向,标准路幅宽度16m,双向4车道。项目区位处无规划道路。既有道路及周边建筑现状挡墙概况(节选两江大道江北段二标段工程竣工图)两江大道(江北段)于2011年4月完成施工图设计,2013年10月竣工。本项目位置处道路标准断面组成形式为:5.25(人行道)+0.5(检修道)+24.5(车行道)+0.5(检修道)+5.25m(人行道)=36m。两江大道现状挡墙本项目位置处两江大道下沉段设置2处挡墙:1#挡墙支护起点为K1+200点为K1+381.916,全长约181.916m;2#挡墙支护起点为K1+200,终点为K1+386.91,全长约86.91m。1#及2#挡墙K1+200至K1+300采用C20混凝土浇筑的挡墙支护,其余采用锚杆挡墙支护。根据地勘报告,边坡类型为Ⅲ类,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重力式挡墙:重力式挡墙采用混凝土浇筑。重力式挡墙全部以弱风化泥岩为地基,地基承载力不小于800kPa,衡重式挡墙基础进入岩层下不小于0.5m。锚杆挡墙支护:锚杆采用直径14mm钢筋。锚杆采用M30水泥砂浆灌注,锚固段长度不小于3m,锚杆间距2.5m×2.5m(宽×高),锚杆倾角15°;锚杆挡墙顶设宽×高=400mm×300mm压顶连梁一道;肋柱尺寸宽×高=300mm×400mm,面板厚200mm,肋柱采用700独立基础(长×宽×高=700mm×700mm×600mm),肋柱嵌入岩层中(基础埋置深度不小于0.6m),肋柱、梁板均采用C30砼浇筑。1#锚杆挡墙高4.43m~8.36m;2#锚杆挡墙高4.33m~9.08m。本项目实施范围内的现状挡墙结构形式为锚杆挡墙支护。既有及规划管线根据物探地形管线资料,项目位置处管线主要为两江大道两侧人行道市政管线,如12孔电力排管(东侧)、6孔通信排管(东侧)、2根DN500排水(东侧)、DN200给水(东侧)、DN300排水(西侧)、DN200排水(西侧)、DN400给水(西侧)、6孔通信排管(西侧)、0.7m×1m电缆沟(西侧)等。项目区位处无高压线缆。项目区位处无规划管线。建筑设施状况项目区位处沿两江大道东西侧建有鱼嘴集镇三峡移民安置房小区,两侧小区地面高程与两江大道路面高差约在0~10米。其他设施状况根据现场踏勘情况及规划资料了解,项目沿线无文物、古树。施工条件本工程周边路网密集,建设运输条件相当便利,道路条件优越,项目周边有两江大道、福港大道、长安大道、福生大道等,交通十分便利,外部交通建设环境良好,为今后施工创造了极为便利条件。项目地块有电力、市政给排水管网,方便项目施工用电用水、运营用电用水。主要材料混凝土主要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预制空心板(含封头)、支座垫石:C50混凝土;预应力封锚:C50微膨胀混凝土;现浇桥面板(现浇层)、湿接缝:C50微膨胀混凝土(防水等级P8);帽梁、背墙、盖梁、墩柱、挡块:C40混凝土;桩基础、系梁:C35混凝土;垫层:C20混凝土。混凝土外加剂拌制混凝土过程中如需要可掺入适量的混凝土外加剂,如减水剂、防水剂等,但混凝土拌和中应慎用早强剂。外加剂的掺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的规定。外加剂的掺用必须以严格的实验为基础,满足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确保外加剂的掺用不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钢材及连接件钢材主梁各部受力构件钢材强度等级均采用Q355C,所有钢材均应符合《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2018)的相关要求;为提高钢材的焊接性能,应采用热机械轧制(TMCP)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材料应采用与母材相匹配的焊条、焊剂、焊丝,符合《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GB/T5117-2012)、《热强钢焊条》(GB/T5118-2012)、《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用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实心焊丝》(GB/T8110-2020)、《热强钢药芯焊丝》(GB/T17493-2018)、《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药芯焊丝》(GB/T10045-2018)、《埋弧焊用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实心焊丝、药芯焊丝和焊丝-焊剂组合分类要求》(GB/T5293-2018)和《埋弧焊用热强钢实心焊丝、药芯焊丝和焊丝-焊剂组合分类要求》(GB/T12470-2018)的技术规定,同时应通过焊接工艺评定试验进行选择。CO2气体保护焊的气体纯度不小于99.5%。焊钉连接件焊钉连接件采用圆柱头焊钉,应符合《电弧螺柱焊用圆柱头焊钉》(GB/T10433-2002)的要求。普通钢筋设计采用HPB300、HRB400钢筋(公称直径≥12mm的钢筋,图纸另有规定除外),HPB300钢筋其质量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17)的规定,HRB400钢筋其质量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18)的要求。除特别说明外钢筋直径≥16mm的钢筋连接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连接等级达到Ⅰ级标准,连接区段内的接头率不大于50%,并满足《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要求。预应力材料及器材预应力钢绞线钢绞线采用PC高强度低松弛(Ⅱ级松弛)七股型钢绞线,材料性能及质量应符合图纸及《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14)的相关要求。钢绞线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如下规定:钢绞线公称直径:15.2mm;截面面积:140mm2;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张拉控制应力:0.72fpk;弹性模量:E=1.95×105MPa;钢筋松弛率:≤0.03;预应力钢束与管道的摩阻系数:u=0.25(金属波纹管);预应力管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k=0.0015(金属波纹管);一端锚具变形及钢束回缩值小于等于:6mm。预应力锚具、管道及压浆材料锚具及其配件(锚垫板、螺旋筋等)必须采用原厂配套定型产品,必须经过正式鉴定和实际桥梁工程的检验,材料性能及质量应符合《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15)的规定。预应力管道采用与锚具对应的金属波纹管道,并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以保证压浆质量,提高预应力钢束的耐久性,材料性能及质量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T225-2020)的规定。预应力孔道压浆材料应采用专用压浆料,水泥应采用性能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低碱硅酸盐或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压浆材料28天龄期强度应≥50MPa,材料性能及质量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的规定。附属设施材料支座支座采用圆形板式橡胶支座,支座的规格、型号、技术标准应符合《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19)的规定。伸缩缝伸缩缝采用聚氨酯填充式无缝伸缩缝,性能应符合《公路桥梁聚氨酯填充式伸缩装置》(JT/T1039-2016)等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规定。桥墩防撞设施桥墩防撞护栏设置在两江大道中央分隔带内,墩柱两侧均应设置,起终点护栏设置端头。护栏采用三波形梁钢护栏,材料和性能应符合《波形梁钢护栏第2部分:三波形梁钢护栏》(GB/T31439.2-2015)、《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的规定。桥面防水桥面防水材料采用水性沥青基防水涂料,防水涂料应符合《道桥用防水涂料》(JC/T975-2005)、《路桥用水性沥青基防水涂料》(JT/T535-2015)的规定。桥面铺装桥面铺装详景观工程施工图。主体结构设计总体设计桥梁起点桩号K0+0.000,终点桩号K0+30.500,桥梁全长30.5m。桥梁上跨两江大道,与两江大道正交,平面布置呈梯形,桥梁纵断面设双向人字坡,最大纵坡1.33%。主桥跨径布置14.85m+14.85m=29.7m,两跨简支。主桥上部结构采用预制空心板+工字形钢板组合梁。下部结构桥墩采用盖梁接排架柱式墩,桥墩基础为桩基础;桥台采用轻型桥台接桩基础。主桥两侧桥台标高与现状人行道标高顺接,不设置梯步。上部结构设计南侧58.0m宽矩形区域上部结构采用简支预制空心板,北侧梯形区域上部结构采用简支工字形钢板组合梁。预制空心板按部分预应力A类构件设计。桥面设单向2.78%的横坡,空心板梁通过整体旋转调坡,工字形钢板组合梁通过钢梁顶板找坡、底板水平。单块空心板边板顶宽1.495m,中板顶宽1.24m;顶底板厚0.12m,腹板在支点附近右0.16m渐变至0.32m;预制梁高0.8m;边板单侧设置悬臂,悬臂长0.255m,端部厚0.12m,根部厚0.24m。各块空心板通过0.1m桥面现浇层和湿接缝连成整体。全桥共88块中板、4块边板。单片工字形钢梁梁高0.7m,顶宽500mm,底宽600mm,顶板厚度20mm,底板厚度24mm,腹板厚度20mm;支点处设置等高端横梁,桥跨约四分点处设置横系梁,横桥向各片钢梁通过端横梁和横系梁连成整体;钢梁顶板工厂焊接直径22的圆柱头剪力钉,现场现浇20cm桥面板。全桥共8片工字形钢梁。空心板和工字形钢梁采用工厂预制,现场吊装就位的方式实施。工厂预制时应先放样,反复核实现场具体情况,保证安装就位后能与相关边界条件顺接。下部结构设计P1桥墩采用盖梁接排架式墩,盖梁宽1.2m、高1.2m,墩柱直径0.8m,桩基直径1.2m。盖梁、墩身及挡块采用C40混凝土,桩基采用C35混凝土。桥台采用桩基轻型桥台,桩基直径1.2m,桩顶设置帽梁,帽梁宽1.7m、高1.2m。帽梁、背墙及挡块采用C40混凝土,桩基采用C35混凝土。桩基均按嵌岩桩设计,嵌岩深度不小于3倍桩直径且桩长不小于6倍桩直径;同时要求基底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不小于5MPa(砂岩取饱和值,泥岩取天然值)。根据既有两江大道竣工图(紧邻和源路桥侧挡墙无资料)),桥台桩基布设已避开现状挡墙锚杆,桥台桩基距离锚杆挡墙面板水平净距约0.85m。所有桩基施工前须探明后方可实施。附属工程设计桥面铺装、栏杆桥面铺装、栏杆设计详景观工程施工图。栏杆应满足水平荷载2.5kN/m、竖向荷载1.2kN/m。桥面防水桥面防水类别甲类,环境类别Ⅱ类,防水等级为一级。顶面混凝土与铺装层间涂刷水性沥青基防水涂料,厚度≥2mm,用量为2.5kg/m2。防水涂料的产品性能须符合《道桥用防水涂料》(JC/T975-2005)、《路桥用水性沥青基防水涂料》(JT/T535-2015)的规定。防水材料与混凝土基层在23℃时的粘结强度≥0.25MPa。桥面排水桥面通过顺桥向和横桥向设置坡度,自然排水,顺桥向纵坡1.33%(西侧)、0.05%(东侧),横桥向横坡2.78%。两侧桥台台后设置缝隙沟收水,通过雨水管接入市政雨水系统(详细设计以景观、排水工程施工图为准)。支座支座采用GBZY200×42(CR)、GBZY250×52(CR)两种规格的圆形板式橡胶支座,支座的规格、型号、技术标准应符合《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19)的规定。伸缩缝伸缩缝采用聚氨酯填充式无缝伸缩缝,规格为40型,性能应符合《公路桥梁聚氨酯填充式伸缩装置》(JT/T1039-2016)等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规定。桥墩防撞设施桥墩防撞护栏设置在两江大道中央分隔带内,墩柱两侧均应设置,起终点护栏设置端头。护栏采用三波形梁钢护栏(中央分隔带Am级),护栏应符合《波形梁钢护栏第2部分:三波形梁钢护栏》(GB/T31439.2-2015)、《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的规定。护栏应采用成品。消防给水、灭火设施项目实施后下方封闭道路总长约78m,且不通行危险化学品等机动车,属于四类隧道,本次不考虑设置消防给水系统,仅考虑设置灭火器,消防灭火设计详排水工程施工图。防火设计现状挡墙外露面及桥梁下部结构外表面喷涂厚型隧道有机防火涂料面层;上部结构(梁底)采用涂刷无机防火矿物涂料,防火涂料技术要求见下表,涂层应具有较好的附着力,涂层厚度以相应规范规定的耐火实验为准。无机防火矿物涂料防火等级为A级不燃,符合《饰面型防火涂料》(GB12441-2018)、《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12)规定;厚型隧道有机防火涂料耐火性能指标不得低于2小时。涂料颜色建议采用RAL国际色卡7047号色,需由业主最终确定。隧道有机防火涂料的技术要求序号项目技术指标缺陷类别1在容器中的状态经搅拌后呈均匀稠厚流体,无结块C2干燥时间(表干)/h≤24C3黏结强度/MPa≥0.15(冻融前)A≥0.15(冻融前)4干密度/(kg/m3)≤700C5耐水性/h≥720,试验后,涂层不开裂、起层、脱落,允许轻微发胀和变色A6耐酸性/h≥360,试验后,涂层不开裂、起层、脱落,允许轻微发胀和变色B7耐碱性/h≥360,试验后,涂层不开裂、起层、脱落,允许轻微发胀和变色B8耐湿热性/h≥720,试验后,涂层不开裂、起层、脱落,允许轻微发胀和变色B9耐冻融循环试验/次≥15,试验后,涂层不开裂、起层、脱落,允许轻微发胀和变色B10产烟毒性不低于GB/T20285-2006规定产烟毒性危险分级ZA[1]级B11耐火性能/h≥2.00(标准升温)A≥2.00(HC升温)升温≥1.50,降温≥1.83(RABT升温)注1:A为致命缺陷,B为严重缺陷,C为轻缺陷。

注2:裂式检验时,可选择一种升温条件进行耐火位能的检验和判定。无机防火矿物涂料的技术要求序号项目技术指标缺陷类别1在容器中的状态搅拌后无硬块,呈均匀状态C2细度/μm≤90C3干燥时间表干/h≤5C实干/h≤24C4附着力/级≤3A5柔韧性/mm≤3B6耐冲击性/cm≥20B7耐洗刷性≥1000次,不露底--8耐水性/h24h无起皱,无剥落,起泡在标准状态下24h基本恢复,允许轻微失光和变色B9耐湿热性/h48h涂膜不起泡、不脱落,允许轻微失光和变色B10耐燃时间/min(A级)≥25A11火焰传播比值≤25A12质量损失/g≤5A13积碳体积/cm3≤25A基坑回填桥台基坑回填采用碎石土填料(土石比4:6),内摩擦角不小于35°,分层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6%。桥墩基坑回填:道路路面结构层以下采用碎石土填料,道路路面结构层恢复详见交通工程施工图,填料分层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6%。其他主桥必须设置桥下限高的交通标志,桥下限高标志数比桥下净空小0.5m。对既有市政设施因施工需要临时破除,天桥施工完成后须按原状恢复。耐久性设计设计依据主要参考规范本项目耐久性设计主要参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2019)、《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3310-2019)、《混凝土桥梁结构表面涂层防腐技术条件》(JT/T695-2007)、《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JT-T722-2008)等相关规范。环境类别及环境作用等级桥梁主体结构设计工作年限50年,附属设施设计工作年限15年,所处环境类别为I类一般环境,环境作用等级如下: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基础环境作用等级:I-B。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材料要求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满足规范的相关规定。原材料如水泥品种、粗细集料、矿物参合料、水及外加剂等的选择应满足规范的相关规定。混凝土的主要配合比参数表部位项目混凝土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C35C40C50最小水泥用量kg/m3)300320360最大水灰比0.50.450.36最大氯离子含量(%)0.20.20.06构造措施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最小厚度满足规范中的相关规定。控制混凝土中最外侧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各种混凝土构件的最外侧钢筋的保护层最小厚度拟定参见下表。最外侧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表项目单位保护层最小厚度备注梁、板、塔、拱圈、涵洞上部mm20大气区墩台身、涵洞下部mm25大气区承台、基础mm40泥下区注:保护层厚度指最外侧钢筋表面至混凝土外边缘距离。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裂缝宽度小于0.2mm,采用合理的构造钢筋布置保证混凝土表面抗裂要求。设置了合理的防排水等构造措施。钢结构防腐涂装为保证结构的耐久性,需注意伸缩缝位置及现浇桥面板的防水处理。钢结构防腐涂装使用年限≥20年。面漆颜色建议采用RAL国际色卡7047号色,需由业主最终确定。设计建议钢结构外表面防腐涂装体系如下表所示:位置涂装体系技术要求(最低干膜厚度)道数场地钢梁外表面(除混凝土接触面外)表面净化处理无油、干燥工厂二次表面喷砂除锈Sa2.5级,Rz30-70μm工厂环氧富锌底漆2×50μm2工厂环氧云铁中间漆2×100μm2工厂氟碳面漆(非自清洁)2×40μm2工厂焊缝修补要求同上工地钢梁与混凝土接触面表面净化处理无油、干燥工厂二次表面喷砂除锈Sa2.5级,Rz30-70μm工厂环氧富锌底漆1×80μm1工厂圆柱头焊钉车间底漆1×20μm1工厂注:a.钢材表面预处理和车间底漆涂装由加工单位完成,钢板进场经辊平后表面预处理Sa2.5级,涂装醇溶性无机硅酸锌车间底漆一道25um。b.钢梁采用自动无尘抛丸机抛丸除锈,抛丸死角部位可喷砂除锈。c.氟碳面漆的氟含量为≥24%。d.靠近伸缩缝钢粱端部1.5m范围内应增加1道面漆。波形护栏防腐处理:应符合设计文件及《波形梁钢护栏第1部分:两波形梁钢护栏》(GB/T31439.1-2015)、《公路交通工程钢构件防腐蚀技术条件》(GB/T18226-2015)的规定,其中管型立柱内壁防腐质量要求应不低于外壁防腐质量要求。预埋件防腐处理:凡预埋在主体结构上的预埋件均应进行锌镍渗层表面处理(锌镍渗层厚度≥80μm、中性盐雾试验红锈出现时间≥2000h),技术要求应符合《钢铁制件锌镍渗层》(DB50/T474-2012);锌镍渗层表面处理后外露面再进行防腐涂装。抗震设计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附录A查得,勘察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规定,本项目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即丙类),抗震设计类别为C类,故本工程无需进行抗震计算,只需进行抗震构造措施设计,按6度构造设防。设计主要采取了以下抗震构造措施:墩台支座垫石高度≤10cm。梁端至台帽边缘的距离为126cm>40+0.5L=48cm,满足要求。桥梁结构以采用跨度相等。桥梁的桩基础均嵌入中风化基岩,避免软土的液化会加大地震反应。桥墩、桥台横向设置挡块防止桥梁落梁。施工及验收施工验收标准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现行版《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重庆市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公路钢混组合桥梁设计与施工规范》等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规范如存在冲突的地方,应从严执行。桥梁完工后,建设方应委托具备专业检测试验资质的第三方进行成桥荷载试验,荷载试验按现行版《重庆城市桥梁荷载试验管理暂行办法》及《公路桥梁荷载试验规程》等有关规定执行。荷载试验结论应反映桥梁是否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的要求,荷载试验报告应作为城市桥梁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内容。施工图未详之处按处理原则:满足现行规范、规定、条例及管理办法的要求→参见各方共同协商解决,未经参建各方同意,严禁施工。施工方案简述施工方法:桥梁上部结构(除组合梁桥面板、空心板现浇层)建议采用工厂预制、现场吊装,桥台桩基础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桥墩桩基础采用旋挖钻孔灌注桩。主要施工工序:施工准备→测量放线→现状挡墙改造、管线迁改→基础施工→墩台施工→上部结构工厂预制、运输、吊装→现浇层、桥面板施工→附属工程施工。施工单位应结合施工图、项目特点及现场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必要的专项施工方案,并经专家评审或监理单位批准后实施。施工方案的确定务必以安全、可行为前提,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为目标,施工中严格按相关规程及规范进行施工。施工质量要求施工准备及测量施工准备及测量分别按照现行版《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第3、4章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第3章相关规定执行。动工前施工单位必须结合桥梁总图对桥梁控制性里程桩号、基础坐标、桥面及墩台各部位设计高程以及结构的相关几何尺寸等数据进行详细复核,若发现复核结果与设计不符,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解决,确保无误后方可施工。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案都必须考虑施工期间的结构安全、交通安全和行人安全。本项目桥面须与现状人行道顺接,根据现场踏勘、地形图以及地勘钻孔高程,现状人行道(挡墙顶)南北向坡度存在变化。在桥梁横坡设计为定值的前提下,使桥梁起终点横桥向任意位置处桥面标高与该处现状人行道路面高程差值小于等于10cm来满足广场可以与人行道顺接,因此广场施工前应对桥位范围内现状两江大道(车行道、中分带、两侧人行道)及和源路桥等的位置、标高等进行加密复测,若实际情况与设计文件有出入,应及时通知参见各方。模板支架模板及支架的设计、制作、安装、拆除及检验标准严格按照现行版《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第5章、《重庆市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7章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第5章相关规定执行。针对模板、支架工程,施工方应进行专项设计及验算。搭设支架前,须确保地基承载力、变形在允许范围内,支架搭设好后应进行预压。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模板和支架进行检查和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主要材料普通钢筋钢筋的加工、连接、安装及检验标准严格按照现行版《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第6章、《重庆市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10章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第4章相关规定执行。凡因施工需要而断开的钢筋当再次连接时,必须进行焊接或其他能够保证等强的连接措施。施工中若钢筋空间位置发生矛盾,以“次要钢筋让主要钢筋”为原则进行适当调整,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予以保证。当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管道在空间发生干扰时,可适当移动普通钢筋以保证预应力钢束管道位置准确。钢束锚固处的普通钢筋如影响预应力施工时,可适当弯折,但待预应力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恢复原位。因设置张拉槽而被截断的钢筋,应在预应力施工完成后等强度恢复。如锚下螺旋筋相扰时,可适当移动分布筋或调整分布筋间距。组合梁桥面板钢筋接长时应避开应力较大处,并按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将接头错开布置。混凝土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拌制、运输、浇筑、养护及检验标准严格按照现行版《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第6~7章、《重庆市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9章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第6章相关规定执行。混凝土宜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浇筑时采用泵送混凝土。特别注意大体积、冬期及高温期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浇筑和养护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表面出现蜂窝麻面、裂缝等质量问题。混凝土粗骨料应采用连续级配,碎石宜采用锤击式破碎生产。空心板及组合梁桥面板混凝土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0mm,以防混凝土浇筑困难或振捣不密实。预应力装配式空心板的预应力材料及器材、预应力钢筋制作、混凝土施工、预应力施工及检验标准严格按照现行版《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第8章、《重庆市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11章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第7章相关规定执行。预应力钢材及预应力锚具进场后,应分批严格检验和验收,妥善保管。按规定对每批钢绞线抽检强度、硬度、弹性模量、截面积和延伸量,同时应就实测的弹性模量和截面对计算引伸量作修正。所有预应力钢材不允许焊接,凡有接头的预应力钢绞线部位应予以切除,不许使用。钢绞线使用前应作除锈处理。预应力钢束根据设计图纸进行进货、一次下料,如因现场实际情况需进行钢束接长时,应与材料供应商确定技术指标并与设计方予以确认后方可实施。预应力束管道的位置必须严格按坐标定位并用定位钢筋固定,定位钢筋与空心板腹板的箍筋点焊连接,严防错位和管道下垂,如果管道与普通钢筋发生碰撞,应保证管道位置不变而适当挪动普通钢筋位置。浇筑前应检查波纹管是否密封,防止浇筑混凝土时阻塞管道。管道位置的容许偏差不得大于±0.5cm。切忌振捣棒碰穿孔道和在钢筋施工时损伤孔道。锚具安装时,垫板平面必须与钢束管道垂直,锚孔中心要对准管道中心。钢束管道与锚具端头的连接必须妥善处理,严禁管道伸入锚孔内。混凝土强度要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上,弹性模量不低于混凝土28天弹性模量的90%,且龄期不少于7天,方可张拉预应力钢束。除设计明确提出采用单端张拉的预应力钢束外,所有预应力钢束在张拉时应保持对称张拉,同时两端应保持同步。预应力钢束张拉时采用张拉力和伸长量同时控制,以张拉力为主,以伸长量为辅进行校核,要求实测伸长量与设计计算伸长量两者误差在±6%以内。预应力钢束张拉顺序为:左N1→右N2→右N1→左N2。预应力管道在钢束张拉完成后24小时内尽早完成压浆。预应力钢束张拉及管道压浆宜采用信息化施工,预应力钢束的张拉控制应力必须符合设计规定,管道压浆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压浆材料应采用专用压浆料或专用压浆剂配制的浆液进行压浆。压浆材料达到28d设计强度的90%方能移梁。基础基础部分的施工及检验标准严格按照现行版《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第10章、《重庆市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4~5章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第9、13~14章相关规定执行。基础施工前应通过局部开挖核实施工影响范围内管网布置情况,并对受影响管线进行迁改或保护。人工挖孔桩施工前须进行试桩,取得成功后方可继续实施其余人工挖孔桩。人工挖孔桩施工时避开雨季施工,施工场地和桩基施工期间应采用截排水措施。桩基施工期间加强对现状挡墙等既有建(构)筑物的保护和监测。桩基应跳桩施工,相邻区域内桩身混凝土达到强度要求后,方可实施下一根桩成孔。桩基护壁至少应设置至既有路面标高。桩基成孔后应及时清孔,确保桩底沉渣厚度不超过5cm,不得通过加深钻孔深度的方式来代替清孔。基成孔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以免受水浸泡时间过长对桩基承载能力产生影响。浇筑桩基础混凝土时,应采取措施严防钢筋笼上浮。扩大基础基槽开挖完成后应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桩基础成孔后应进行桩端基岩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检测,检测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后会同勘察、设计实地验槽(孔),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桩基完整性检测方法采用100%超声波检测法。若对检测结果有疑问,则需作“钻孔取芯”检测。桩基施工前,对现状管线、箱涵及锚杆挡墙等构筑物位置复核清楚后方可施工。基础施工期间应减少对现状挡墙的不利影响,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控制措施保证既有结构的安全。施工中若发现地质情况与勘察资料不一致,及时通知勘察单位和设计单位解决。墩台墩台及台背填土的施工及检验标准严格按照现行版《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第11章、《重庆市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14章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第15~16章相关规定执行。注意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并确保其整体性。当桥台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按设计要求进行台后填料回填。满足施工需要的预埋件、预留孔应经设计单位认可。工程完工时应将施工临时构件拆除,施工预留孔灌浆填实,表面抹平。墩台混凝土颜色应保持一致,模板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浇出的混凝土尺寸准确,表面光洁美观、无锈斑和异色痕迹。支座系统支座的安装及检验标准严格按照现行版《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第12章、《重庆市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19章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第23章相关规定执行。支座安装技术要求详见生产厂家的安装说明,各支座安装时顶底必须保持水平。严格控制支座标高,避免支座脱空。装配式空心板装配式空心板施工及检验标准严格按照现行版《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第13章、《重庆市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12、15章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第17章相关规定执行。浇筑混凝土时,要求空心板各部分尺寸、位置放样准确,内模位置准确、固定牢靠,防止在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移位、变形等现象。浇筑混凝土时应充分振捣密实,严格控制浇筑质量,并保证梁体混凝土颜色一致,表面光洁、平整。浇筑空心板混凝土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埋设所有预埋件并严格检查、预埋件是否齐全,确定无误后方可浇筑。施工时应保证预应力孔道及钢筋位置准确,控制混凝土骨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20mm,应加强配合比的合理设计。空心板梁钢筋间距较密,应确保钢筋的净保护层厚度,施工时应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注意充分振捣,保证混凝土密实。封锚端混凝土浇筑前,须将预制板端部混凝土结合面浮浆清凿干净,才能浇筑新混凝土。预制空心板的施工场地须碾压密实,在预制过程中,不可出现场地沉降现象。预制空心板外模、芯模采用整体钢模板。应注意控制模板的拆卸时间,尤其是芯模的拆除,以保证预制板内腔几何尺寸不改变,容易拆除为准。拆除时避免采用撬、锤方式硬性拆除。为了防止预制板上拱过大,及预制板与桥面现浇层由于龄期差别而产生过大收缩差,存梁期不超过90d,若累计上拱值超过计算值8mm,应采取控制措施。施工单位可根据工地的具体情况(如存梁期、混凝土配合比、材料特性及地区气候等)以及经验设置反拱。预制空心板在钢束张拉完成后、各存梁期跨中上拱度(理论值)及二期恒载所产生的下挠值(理论值)如下表所示。项目钢束张拉完上拱度(mm)存梁30d上拱度(mm)存梁60d上拱度(mm)存梁90d上拱度(mm)二期恒载作用后的下挠值(mm)边板L1+5.6+8.6+9.1+9.5-2.7中板L2~L40+4.9+7.6+8.1+8.4-2.7~-3.7中板L41~L43+4.9+7.6+8.1+8.4-4.1~-5.2中板L44+5.9+9.2+9.8+10.2-6.0中板L45+7.5+11.7+12.5+13.0-6.7边板L46+8.1+12.6+13.4+14.0-7.1注:正值表示位移向上,负值表示位移向下。用于同一跨中各空心板的混凝土浇筑时间差、终张拉时的混凝土龄期差不宜超过10d,避免各板上拱值差异过大。要加强空心板的养生保护,混凝土强度达到90%以后方可起吊、运输。堆放时,应在空心板端部用两点搁支,不得使上、下面倒置。预制空心板采用设吊孔穿束兜板底加扁担梁的吊装方法。空心板安装时,必须仔细,使空心板就位准确且与支座密贴,就位不准时,必须吊起重放,不得用撬棍移动梁板。空心板架设也可采用其他可靠方法吊装,具体施工方法由施工单位确定。施工吊装方案应注意施工阶段桥梁下部结构的承载力及变位控制,确保桥梁结构安全。主梁在起吊、运输、安装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梁体处于简支状态,勿使预应力产生的负弯矩起破坏作用,梁体平移时,两端应同时进行,注意保持梁体水平及平稳,防止梁体受扭、倾斜甚至倾覆。临时支点应设于理论支点附近。安装板式橡胶支座时,应保证其上下表面与梁底面及垫石顶面平整密贴、传力均匀,不得有脱空的橡胶支座。预制空心板顶面、锚固端面和铰缝面等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均应凿毛成凹凸不小于6mm的粗糙面,以利于新旧混凝土良好结合。浇筑混凝土前必须清除结合面上的浮皮并用水冲洗干净,洒水保持结合面湿润。铰缝混凝土与桥面现浇层混凝土一起浇筑,铰缝混凝土必须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饱满密实。项目空心板预应力配束种类较多,施工时应仔细核对并对板编号,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预制、安装。工字形钢板组合梁组合梁的钢结构材料、制造、组装、焊接、运输、安装等施工及检验标准严格按照现行版《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第14章、《重庆市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13章、《公路钢混组合桥梁设计与施工规范》第11章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第8章相关规定执行。组合梁施工及检验标准严格按照现行版《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第14章、《重庆市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15章、《公路钢混组合桥梁设计与施工规范》第12章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第18章相关规定执行。所有上部结构、附属结构的架设﹑浇筑等临时或永久加载行为务必纵横向对称、均衡、合理、有序地进行。钢梁在制造、运输、安装过程中必须确保钢梁各板件均处于容许应力范围内,避免发生板件失稳现象。主梁工厂制作及现场架设、桥面板现浇施工推行生产控制和合格控制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施工及制造单位应编制专项施工及制造安装方案,并应经评审批准后方可实施。加工单位应根据钢梁的接头形式,依据相关规范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并编制详细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通过试验确定合适的焊接坡口尺寸、焊接参数和焊接工艺,制订控制焊接变形和降低焊接残余应力的有效措施,以确保焊接质量和结构安全。在保证焊接质量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选用焊接变形小和焊缝收缩小的焊接工艺。焊缝表示方法未区分自动焊、手工焊,加工制造单位根据自身加工能力确定施工方案,原则上焊缝均应采用自动焊,自动焊受限的焊缝应由有经验的焊工操作。焊接时应尽量采用俯焊,避免仰焊,不得在构件上任意起弧、打火和锤击。所有要求在工厂制造的部件均应统筹考虑,编入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中,制订详细的工艺规程。钢梁制造应考虑预拱度、平面和立面设计线形以及纵坡、横坡的影响。图中给出的各构件长度为理论尺寸,其制造尺寸的确定还需考虑工厂制造时焊缝的收缩余量和加工余量等。为确保钢梁的安装精度,加工单位应在工厂对所有的钢梁节段进行整体试拼装;加工单位应对试拼装的误差实行有效管理,避免误差累积。钢梁线形控制的关键在于两方面:一是钢主梁节段的制造精度;二是现场平台上钢主梁节段的连接精度。为保证成桥线形,必须严格控制制造精度及安装焊接精度。主梁预拱度和竖曲线是通过钢梁顶底板的伸长缩短以及个别节段加长来实现的,钢梁节段制造时应注意此值。钢板的轧制方向应与构件的受力方向相同。钢结构各构件在加工过程中不得采用火工矫正变形,应采用机械矫正或预变形矫正变形。材料进厂后,应按照规范要求的抽检比例,及时进行材料的复验,未复验的材料不得下料。钢板厚度尺寸应足尺,误差不得出现负误差。钢板经过预处理后方可下料,以确保下料钢板的平整度和降低钢板的轧制残余应力,为加工和焊接变形的控制提供良好条件。钢梁制造及验收和工地现场用计量器具必须经计量单位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操作;工地用尺在使用前,必须与工厂用尺相互校对。钢梁焊缝应严格按照典型焊缝汇总表执行,对焊缝连接有疑问应与设计单位对接后实施。焊接工作宜在室内进行,环境湿度不小于80%,温度不应低于5℃。主要杆件应在组装后24小时内焊接,如超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在焊接部位进行清理或去湿处理后方可施焊。焊接材料应通过焊接工艺评定确定,焊剂、焊条必须按产品说明书烘干使用,焊剂中的赃物、焊丝上的油锈等必须清除干净。气体保护焊CO2气体纯度应大于99.5%,使用前须经倒置防水处理。工厂制作采用自动或半自动焊,且应采用符合规范要求的焊接用钢丝,选用的焊丝和焊剂应与主体金属强度相适应。工地焊接采用手动焊,且应采用符合规范要求的低碳钢及低合金强度焊条,选用的焊条应与主体金属强度相适应。顶板对接焊缝与腹板对接焊缝必须按规范要求至少错开200mm,腹板与底板再错开200mm,且顶板与底板焊缝不能在腹板焊缝同一侧。所有焊缝必须在全长范围内进行外观检验,不得有裂纹、未熔合、未填满弧坑和焊瘤等缺陷,并应符合现行版《钢结构焊接规范》对焊缝外观的要求。各构件焊接完毕24小时后,应按照规范规定的探伤数量、探伤比例和检验标准分别进行超声波探伤和射线探伤,宜将焊缝的一次探伤合格率控制在95%以上,以减少焊缝的返修量和返修次数,从而保证焊缝质量和结构的可靠性。返修焊缝应按原焊缝质量要求检验,同一部位的返修焊缝不宜超过两次。进行局部超声波探伤的焊缝,当发现裂纹或较多其它缺陷时,应扩大该条焊缝的探伤范围,必要时可延至全长;进行射线探伤的焊缝,当发现超标缺陷时应加倍检验。板件对接引弧板施焊的边缘焊缝均应打磨平整。组拼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克服温差带来的影响。为确保构件运输无误,加工单位应按构件类型标识构件编号,标识应明显、耐久。在构件存放和运输过程中,应注意对钢结构涂装面的保护,如有损伤应及时修补。加工单位应制订涂装面修补工艺,并报设计和监理单位批准后实施。钢梁制作段吊装运输过程中,应正确使用吊具并采取合理措施保证钢梁稳定,严防钢梁发生扭转、翘曲和倾覆事故。应根据吊装设备及具体条件,设置专门吊点,进行施工验算并对钢梁做相应部位的加强。吊装就位时,应配合测量工作,注意梁体同步,轻吊轻放,支垫平稳,正确就位。钢梁建议整孔吊装,若无法整体吊装可分片架设,但须及时安装横向联结系,安装过程中采取相关措施防止钢梁侧翻,注意高空施工的质量保证和安全风险。桥面板混凝土浇筑前,应设置足够多的混凝土垫块,垫块的抗腐蚀能力和强度不得低于桥面板混凝土。桥面板现浇前对预埋件仔细核对,不得漏埋、错埋。桥面板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20mm,且不应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不宜超过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2/3。桥面钢筋及焊钉较密,混凝土浇筑应充分振捣,确定浇筑密实。桥面板混凝土应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模板。桥面及附属工程桥面及附属工程的施工及检验标准严格按照现行版《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第20~22章、《重庆市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